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播放地址

我就是我

劇情片大陸2014

主演:華晨宇  歐豪  白舉綱  寧桓宇  于湉  張陽陽  饒威  左立  賈盛強  于朦朧  范世錡  居來提·庫提來  

導演:范立欣

 劇照

我就是我 劇照 NO.1我就是我 劇照 NO.2我就是我 劇照 NO.3我就是我 劇照 NO.4我就是我 劇照 NO.5我就是我 劇照 NO.6我就是我 劇照 NO.13我就是我 劇照 NO.14我就是我 劇照 NO.15我就是我 劇照 NO.16我就是我 劇照 NO.17我就是我 劇照 NO.18我就是我 劇照 NO.19我就是我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08-10 23:23

詳細劇情

  2005年,《超級女聲》紅遍中國,那是一個全民瘋狂的年代。那一年,我們記住了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那一年,見證了我們最年輕最放肆的時光,那一年,竟已悄悄過了十年。2013年,12個年輕人懷揣夢想踏上這個舞臺,他們曾和我們一樣曾經(jīng)歷這十年,如今他們成為這個舞臺的主角。
  電影講述的正是選秀舞臺背后這一群年輕人最真實的故事,他們不再是被包裝的“偶像”,他們會面對來自成人世界的否定、會憤怒、會叛逆、會瘋玩、會打鬧、會想要獲得別人認可,他們只是一群平凡而真實的年輕人。
  如果你正年輕,它是一面鏡子,能讓你看到自己。
  如果你年輕過,它是一個時間機器,能讓你回到那個放肆“ZUO”、放肆哭、放肆笑、放肆犯錯、放肆沸騰的年紀。

 長篇影評

 1 ) 每一個傻乎乎的小我,構成宏大的選秀十年

一個跟了超女快男好些年的工作人員遞上一包紙巾,“過會兒你們用得上”,顯然,他對紀錄片《我就是我》的動人淚點充滿信心?!八麄冞@些孩子迄今還和我是非常好的朋友”,不知這個男人已經(jīng)把片子看了多少遍,依然一遍遍盈眶著加注著自己的“評論音軌”。

可惜,非常遺憾,那包紙巾自始至終沒有用上,身旁的姑娘也僅僅表示,“有那么一些瞬間還是挺打動的。”

究其原因,應該是觀者對一個節(jié)目和一個時代參與感的多少造成的。正如沒能回學校參加畢業(yè)十周年聚會的我,看著同學醉醺醺記錄下來的那些影像,也會矯情的想著“還沒說完就老了的那些花兒”,潸然淚下,而與這個集體無甚關系的你,掃了一眼,或許會納悶,“這是什么亂七八糟的?”

當然,有著完整時間線、主次人物和故事織體的《我就是我》,可不至于亂七八糟,但卻呈現(xiàn)著碎片化的外貌。片中確實有太多跟不上抓不到的梗上,沒有完整關注著去年整套“快男”的觀眾,或許將很難理解片中大量的突發(fā)事件或笑話段子。而我,作為一個偶爾湊熱鬧的非選秀節(jié)目粉,加上去年夏天的主要屏幕時間獻給了芒果臺的對手節(jié)目——中國好聲音,不能明白和跟上片中這些事件,也不足為奇。而且,欣賞動聽“好聲音”,旁觀“快男”熱鬧,差不多該是我們這些中青年觀眾的共同審美吧,但如若將它們都丟到大銀幕上,我想自己還是更樂意選擇熱鬧莽撞的青春故事。

電影里,作為主心骨的華晨宇進階和成長故事,倒是扎實確立起來了,可圍繞他的那些隊友、主持人、評委、聲樂舞蹈老師、編曲、樂隊、家長、粉絲……出現(xiàn)的密度和頻率實在過大過碎,而90分鐘時間只能稍稍側重的分配給作為亞軍和季軍的歐豪和白舉綱。這或許是導演藝術創(chuàng)作理念和片方商業(yè)屬性沖突并相互妥協(xié)出來的結果,但如若將之放到粉絲電影的尺度上,所有這些梗這些段子卻又是這一數(shù)量巨大的觀眾群體所耳熟能詳?shù)?,銀幕只不過將他們曾在電視里見過和沒見過的再現(xiàn)了出來。看不懂的情形不屬于他們,甚至也能讓他們之外的其他觀眾產(chǎn)生某種意外情緒,有點亂也有那么些迷人,像是舞臺上前言不搭后語的可愛快男,或許,這才是“我就是我”,或許,我們單一類型化的銀幕能被又一次突破?至少,相較不是電影的《爸爸去哪兒》,《我就是我》還是一部有著藝術品相的紀錄片。

這種藝術品相,首先體現(xiàn)在對主角的再度打磨和加工上。就是那個前言不搭后語的、戴著大黑框的華晨宇,電影開頭,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走在林海雪原間,說著云里霧里的句子,童年啊、音樂啊、夢想啊……宛如一只被困于冰封湖面下的金魚,眨巴著驚恐的大眼睛,自閉著不敢直視外界。反正金魚記憶只有7秒,除了得應付考試,年輕人又有什么非要記住的,盡情犯傻,盡情炫耀,盡情把自己打扮成過往,然后盡情歌唱,“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可是打造偶像的真人秀鏡頭對準了他們,觀眾們記住了他們,粉絲們牽掛著他們。在從電話到短信再到微博微信的一次次投票中,年輕人前仆后繼的犯著傻,揮霍著看似永遠用不完的時間,甘心做著造星的辛苦建筑工。無論激情還是乏味,時間一旦被拉長到一定尺度,總是可以被裹挾上動人的情感。不知不覺中,每個小我的7秒記憶,拼湊出了整整十年的可觀選秀圖景,在某種意義上,甚至為當下板結化的中國社會,開通著難得的、還有機會向上流動的民主管道。

導演范立欣也從來不是選秀節(jié)目受眾,最初想拍這次快男,正是源自對草根選秀節(jié)目第十個年頭的意識。好的紀錄片從來都不是街上取下來的監(jiān)控錄像,而是需要用心設計的完整故事,我一開始也參與到一小部分的“設計”中去,構思著從洗剪吹少年到富家子弟、從持才自傲的狂妄家伙到乖巧音樂學院學生的可能角色,他們之間會在遲早進入的封閉城堡中,產(chǎn)生著怎樣的沖突和友誼。然而紀錄片又得遵從基本事實的原則,讓最終走上臺前的這些小家伙,并不止于有著多少能鬧翻天的個性。至于那個關于觀眾投票機制下的民主化管道設想,也始終難以通過對選秀節(jié)目的跟蹤拍攝表達出來,我一度還壞心眼的希望攝制組能將這些“高大上”問題拋給業(yè)已成為大明星的選秀前輩們,聽著嬌滴滴的張含韻和霸氣的李宇春,突然擺出一副公知的架子,來談論民主和民生。

我的設想最終落空,紀錄片最終沒有花太多筆墨去鋪張時代、緬懷記憶,沒能成為伴隨一代觀眾成長甚至老去的《哈利波特》系列。它完整聚焦并緊貼著2013年的那次賽制復雜、臺上狀況不斷卻也格外真實的“快樂男聲”選秀,只是也因卡在“選秀十年”這樣一個時間段,并有著不少李宇春、王櫟鑫等“前輩”現(xiàn)身評述,以及汪涵、何炅等人的一路伴隨,而不自覺凝練出那種動人的“時間晶體”。

其實,《我就是我》算得上一部頗為奇特的“粉絲電影”?;蛟S是顧忌到單調的院線票房經(jīng)濟現(xiàn)狀,而讓片方不敢將其定義為聽起來有著文藝屬性的紀錄片,但無論從倒計時式的冠軍產(chǎn)生故事,還是從全城緊貼的鏡頭語言,它都絕對是一部將攝影機安置于焦慮事件下、屬于紀錄片范疇的“真實電影”。而粉絲電影也不該只是那種要么賣肉賣腐、要么心靈雞湯的乏味無營業(yè)方便面,既然是追逐和接受偶像一切的粉絲,攙和點高大上的藝術性進去又何妨?再說,如今的粉絲,遠不再是楊麗娟那種能為偶像逼死老爹的腦殘,郭敬明的擁躉都能在《小時代》放映后搬出巴贊理論跟周黎明老師對吵,如果有大批能夠接受紀錄片類型甚至本身就有扎實藝術電影觀賞經(jīng)歷的粉絲,也不足為奇。

電影當然也給了粉絲一些電視上沒見過的趣聞和沖突。360度無死角的城堡生活中,男孩們雖然知道被鏡頭盯著,不能肆意開黃色笑話更不能看“日本動作愛情片”,卻也謹慎試探著詢問彼此是否還遺精;被罰寫自己名字百遍的白舉綱,開始罵著這些既然真實更要造星的媒介陰謀,卻也在表達叛逆情緒后,無奈的回歸到這一機制之下。想想英劇《黑鏡》第一季中《一千五百萬的價值》帶來的選秀烏托邦情形,咒罵著這個機制的選手以自殺相逼,卻反倒成了獨特的個性巨星。金燦燦的王位總是比叛逆的狗窩迷人得多,更何況有媒體愿意為你的叛逆買單。

節(jié)目組、城堡、舞臺,組成了是粉絲觀眾可供懷舊的重要素材,而沙漠、大海、雪原等大景別的補充拍攝,又延拓了局限的視野,讓“我就是我”的張揚得以真正釋放,而不再只是停留于嘴邊的枯燥夢想糖水。在沙漠上狂奔的快男,誰曉得他們未來是怎么樣呢?又來一個更好看的節(jié)目,又來幾個更好看更個性的家伙,迅速剝奪走粉絲的注意力?
這從來不該是年輕人該擔憂和考慮的問題,No Zuo No Die,我就是我。而時間長河總會給予這些外人的擔憂予動情答案。

遺憾的是,這個答案似乎只體現(xiàn)在一支關于選秀十年的宣傳片里,它為紀錄片服務,卻沒能出現(xiàn)在《我就是我》正片部分。9年前喜歡周筆暢的大叔如今還在農貿市場賣肉,2007年因魏晨走紅而幸運的被粉絲賣空橙子的大嬸如今還在賣水果,看完節(jié)目跳起廣場舞也渴望登臺的大媽,曾為玉米們一天做二三十個煙花燙的發(fā)型師,逢年過節(jié)總接到李宇春問候的83歲老太太,為投票存下數(shù)十張手機卡的男生,為華晨宇留下所有演出票根并準備未來給其做結婚禮物的家庭主婦……你們所有人,都是有著傻乎乎瞬間的一個個小我,可又偏偏組成了中國社會一個大寫的十年。

 2 ) 天高地遠,死在路上。

我?guī)е翱纯催@是什么鬼”的豪情萬丈去看了這部電影。
    哪知道結果卻有心挑刺,無力吐槽。
    因為所有進電影院之前的“我以為”,都在走出電影院時變成了“我相信”。
    我年齡不小,這么多年就學會了倆字:不信。
    可當我坐在這里一邊回想電影里的場景和臺詞,一邊敲鍵盤的時候,心里只剩了兩個字:我信。
    
    所以現(xiàn)在我甚至有點小心翼翼的在寫這篇影評。
    因為這部電影已經(jīng)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
    不止是路人的偏見,甚至是片方的宣傳手段和部分粉絲的偏激誤讀。
    所以就算我不能幫助大家認識它,也萬萬不敢讓大家反感它。
    錯過這部電影是個很大的遺憾,我怕成為罪人。
    
    最開始要說清楚的就是:它是紀錄片。
    沒有表演,只有表達。沒有臺詞,只有心聲。沒有演員,只有被記錄者。
    它出人意料的真實,也出人意料的溫情,最后又出人意料的殘酷。
    
    ————————劇透分割線————————
    
    電影的主線是冠軍夜,所有零碎的片段都用倒計時的形式串起來。
    我做好準備要看鮮亮漂亮的皮肉,就像所有選秀節(jié)目里抓人眼球的帥哥美女那樣。
    結果范導給我看了好看的工作人員和丑哭的快男選手們。
    華晨宇的大舅臉和痘坑平鋪在整個大熒幕時,我心里突然對這部電影有了更高的期待。
    可還是忍不住在心里吐槽,除了臉,他們還有什么可以吸引目光?居然素顏出鏡!居然穿睡衣出鏡!居然剛睡醒就站到攝像機前!居然不露肉!
    
    然后我又做好準備要看選手的艱苦家境和自強不息,就像所有選秀節(jié)目的選手介紹vcr那樣。
    結果范導給我看了他們像一幫神經(jīng)病一樣嬉戲打鬧。
    電影里七八個人穿著丑了吧唧的家居服,拿著錄影設備互黑互損然后又笑成一團的片段,簡直是我近期在電影院里看過最溫馨的畫面。無比真實,毫不做作。
    我簡直要被范導征服了,只剩嘴硬。
    我艱難的在心里吐槽,這種東西會有人喜歡么?一點也不勵志!居然沒有選手獨自練歌到天明的鏡頭!居然沒有選手受了委屈嚎啕大哭或者剛毅的抿著嘴的鏡頭!居然沒有努力得到回報然后欣喜若狂的鏡頭!好意思說自己是勵志片么!
    等等,又想起來這部電影好像從來沒有標榜過自己是勵志片,我為什么會覺得它想要勵志?
    為什么?
    
    后來我又做好準備要聽聽這幫小孩慷慨激昂的高歌自己理想,像所有選秀節(jié)目的選手一樣。
    結果范導給我看了他們的掙扎,矛盾和猶豫。
    白舉綱站在一片漆黑的背景中,梗著脖子想說不,最終卻只是低下頭一遍一遍的寫自己的名字。
    于湉的白短袖晃得人眼花,他想表達不滿,最終只是在大家嬉鬧的時候,臉上掛著一點點笑容說,抓人眼球沒問題,不要喪失人性。
   寧桓宇總是笑的帶一點羞澀,可是他被淘汰的時候,趴在地上親吻舞臺,起身時眼睛里有小星星。
    
    我摸了摸臉上的眼淚,這才想起來自己最開始,只是想看看漂亮的臉蛋兒和漂亮的身材而已。
    

    當快男和電影都已經(jīng)被定性為圈錢的時候,我并不敢奢求溫情。
    我又錯了。
    于湉一睜眼,還沒洗漱就記掛著華晨宇的爸爸沒有來,帶著自己的父親去叫他起床。
    比賽直播時,白舉綱緊緊的握著話筒,對著寧桓宇唱完了一整首歌。
    歐豪玩著水開導大家,說你退賽是你牛逼,可選擇了就要接受。
    嚴厲的女導演訓斥指責他們的任性,可之前也是她,耐心的協(xié)調選手和樂隊之間的沖突,溫和的說,他可能不知道怎么溝通,我們要幫他找到問題。
    
    很多鏡頭和細節(jié)難以描述,可是不知道為什么就會讓人心生溫暖。
    
    說實話,我去看電影,就是捧出自己的一顆心,希望導演瘙它癢處。
    不論我如何吐槽,我都一定是有所期待才走進電影院的。
    我不是電影專業(yè),拍攝手法和剪輯技巧與我無關,我只是想說,我沒有失望。
    
    還有一個繞了很久都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理想。
    想繞過去是因為這個話題太大太空,又被太多人說了太多次,我沒辦法說的更好更透徹。
    繞不過去卻是因為,不說兩句我心里難受。
    人總要有點什么,是想要捧到手里認真去做的吧。
    我記憶深刻的一段話是這樣說的:個人的飛黃騰達只是想法,而理想是對社會的責任。
    我記得電影里,白舉綱說過,我希望用我的歌聲鼓勵別人,感染別人。于湉說過,這個世界有很多的不公平,可是在音樂面前,不論貧富美丑,他們都是平等的,我要給他們的就是這個。
    從這里我開始覺得,這幫孩子不止是有夢想,有成為偶像成為巨星的想法,他們是有理想的。
    這是值得敬佩的。
    
    范導在“紀錄片上院線”這條路上上已經(jīng)走了很久。
    快男們也在“成為偶像成為巨星”,或者“自由歌唱”這條路上走了很長一段。
    可是這部《我就是我》雖然上了院線,票房卻令人扼腕。很多沒有看過的人還在惋惜范導居然自降身份來拍這種東西。
    可是快男們在多數(shù)人眼中依舊是只有臉蛋,甚至臉蛋也不怎么樣,只有一幫腦殘粉的小鮮肉。
    
    這個世界并不在意你付出了什么,它只看你能拿出來什么。
    當你有所成就,別人才會去看看,你付出過什么。
    可是,哪怕世界從未聽過我的。
    別停步,別后退。
    天高地遠,死也要死在路上。
    
    這是我對范導,對快男們,和對我自己的期待。

 3 ) 沒看過選秀的人,更值得去看!

   我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看電影之前總會關注太多,近乎被劇透之后進影院,情緒就會一直在糾結之中,不能特別入戲。
    《我就是我》本身是去年快樂男聲的紀錄片,對于全程關注的我來說,真的是被劇透太多了。所以,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努力的在將自己當做一個局外人,一個從未看過選秀的人,我想從這個角度去感受,才能發(fā)現(xiàn)這部電影真正的價值。
    十年選秀,每一個夏天其實都上演著大同小異的故事。就像有句話說“誰沒年輕過”,那些幸運兒,其實在海選的時候,也都是蕓蕓大眾中一人,跟你我他或許也有某些相似之處。就像開場部分一個個放大的面孔,他們在做鬼臉在笑,其實我們有時候都分不清誰是誰,但是你能夠感受到那種自由自在的放肆。其實,做一個普通人才是最自由的。當他們真正開始淘汰開始晉級的時候,自由與放肆都是被限制的。導演馬浩說“這個舞臺有所得就要有所失”,歐豪勸慰兄弟們也說“要么你退賽,那你就真牛B,如果不愿意離開,那只能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適應環(huán)境?!?br>     電影里有許多舞臺之外的內容,離開比賽之后他們去雪山、沙漠、海邊,還有山上“免費午餐”的小學 校,每一個場景都那么空曠,他們在那里不管是歡笑奔跑,還是靜靜放空,都不由自主的把人帶入一種境界里,那是我們每個人都向往的自由天地。鏡頭在自然的宏大與舞臺的喧囂之間轉換,就像我們年輕時的夢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對立,導演插入的這些鏡頭不僅沒有破壞比賽的節(jié)奏,反而讓人更好的了解選手的內心,感受到電影所表述的意向。
    除了選手,電影讓我們第一次真正了解幕后工作人員,他們其實不僅是選秀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加是我們了解青春成長后的真面目。芒果選秀至今已經(jīng)十年,在現(xiàn)在的媒體時代,一個成功的節(jié)目挺立十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許選手們回憶里只有一個夏天,而他們則是一個個夏天,或許很多人已經(jīng)從青年走到了中年。導演、樂隊老師、聲樂老師,他們面對選手板起面孔、聲色俱厲,可是仍然能從他們的言語和眼神中感受到溫情的一刻。女導演李潔婷哭著說大家都不睡覺,就是為了你們,你們表現(xiàn)不好對得起大家嗎?后來我們知道她那時候已經(jīng)得了白血病,直到現(xiàn)在仍然在醫(yī)院治療。
    這是一部真實的電影,沒有一個專業(yè)的演員,也沒有人在演。導演范立欣敏感的撲捉到許多感人的鏡頭,那都是人本身真實的反應。那些高興的、痛苦的、強顏歡笑的、忍淚沉默的鏡頭里,每一個人的表現(xiàn)真的比專業(yè)演員更吸引人。
    其實除了感動,這部電影也有不少笑點。從一開場小伙伴們的打鬧,到后面男孩子們青春無忌的玩笑葷話,都是點綴電影的亮色。這不是一個光鮮亮麗的夢幻電影,反而是造夢工廠的幕后故事。沒有看過選秀的人,或許更應該推薦你去看一看,如果你還擁有一顆年輕的敏感的心。

 4 ) 傲慢與偏見

電影一上映,我就忍不住去豆瓣翻了評分。
    其實看到4.4的時候,心里是很失望的。而且這種失望,并不是作為一個粉絲,對電影評分如此低的失望。
    而是,作為一個曾經(jīng)信賴豆瓣電影的人,對于部分評分人無故傲慢和囿于偏見的失望。
    
    我并不覺得沒有看過電影就來打分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删褪穷愃七@樣抖機靈的語氣和粗鄙的論調,居然得到上百個贊,這讓我感到失望。
    
    智商上的優(yōu)越感會顯得愚蠢。道德上的優(yōu)越感會顯得卑鄙。
    而這樣價值觀上的優(yōu)越感,則會顯得庸俗不堪。
    我隔著屏幕都仿佛聽到了評論者在高呼:“快來給我點贊!我對快男嗤之以鼻,這樣的我是不是很高大上!”
    
    人們常犯的錯誤就是,總以為表達了對別人的看不起,自己就變得高大上起來了。
    可是,就好像別人作惡不等于我們行善。別人低級,也并不等于我們高級。更何況,我們有資格去說別人低級么?誰有資格?你?我?還是他?
    我今天剛好看到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人不能不帶炫耀地去評論一本壞書。
    所以高級的影評,難道不應該是告訴讀者,你從這部電影里得到了什么嗎?
    得到的多,思考的多,那么這對你來說就是一部好的電影。得到的少,思考的少,那么這對你來說就是一部不好的電影。
    而不是連它的體裁都沒搞清楚就一通批評,也不是帶著偏見,從心底先給電影貼上“圈錢”的標簽,給快男貼上“低級趣味”的標簽,然后才去評價它。
    很多人因為這些原因,給這部我很喜愛的電影打一星,我難以接受。
    
    傲慢啊,愿你早日遠離偏見。
    
    
    我說說我為什么喜歡這部電影吧。
    范導在知乎上詳細的闡述了他為什么拍這部電影,以及希望表達什么。
    但是作品既然出來,就給了觀眾再創(chuàng)作的機會,所以我斗膽談談。
    
    第一,致青春?并沒有。
    我已經(jīng)過了聽到“青春”二字就熱血無比的年齡。
    所以我本能的在尋找其他東西。
    我看到他們強硬的對抗,也看到他們有時努力的在用溫和一點的態(tài)度掙扎,看到他們板著臉堅持,也看到他們無力的順從,看到他們梗著脖子說不,也看到他們用開玩笑的口氣表達不滿。
    這些都不是青春特有,這些是我們在每個人生階段都要經(jīng)歷的東西。
    向前走一點,然后回頭,否定之前的自己。
    每個人都是這樣。
    除非我對明天已經(jīng)沒有期待,否則我時刻都在準備遇到一個全新的自己。
    我會矛盾,會猶豫,會對抗,然后也許會順從。
    就像他們一樣。
    從尖牙利齒企圖咬碎一切,到終于學會溫柔的和這個世界談談。
    
    第二,很公平?并不是。
    我們都希望得到公平的對待。
    小時候要求父母公平的對待自己和其他兄弟姐妹。上學了要求老師公平的對待自己和其他同學。畢業(yè)后要求機會公平的對待自己和其他求職者。
    每當我們處于弱勢時,我們就會要求公平,我們希望游戲規(guī)則本身可以給我們安全感,我們害怕努力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我們擔心原本屬于自己的,被別人得到。
    可是當我們有能力有機會鉆規(guī)則空子的時候,當我們自己身為可能的規(guī)則破壞者時。我們還會不會堅持公平?為別人的公平堅持原則對我們有什么意義?這是一個永恒的道德拷問。
    微博上有無數(shù)正義的網(wǎng)友,但要說每個人處在同樣位置時都可以做到守護住公平,我是不信的。
    當你的行為可能傷害到別人,可你自己絕對安全甚至可以得利的情況下,如何選擇?你還能想起自己曾經(jīng)堅持的公平么?
    君子不欺暗室。
    這是我要用一輩子去實踐的事情。
    
    第三,在勵志?沒發(fā)現(xiàn)。
    它真的一點也不像勵志電影。
    范導給我們看了他們的努力,剛好和每個在自己路上的人的努力一樣多。給我們看了他們的堅持,也剛好跟我們自己對夢想或者責任的堅持一樣多。還有他們擁有的天分,他們受到的阻礙,都沒有比每一個大熒幕前的我們更多或者更少。
    雖然正在經(jīng)歷的事情不同,身處的環(huán)境也不同,但我還是感同身受,如同看到了自己。
    我被電影里的每一個細節(jié)感動,因為它們真實的就像是發(fā)生在我自己身上。
    狗血的虛假的勵志書,和無數(shù)劣質的心靈雞湯,都在告訴我們努力就會逆襲,知識決定命運。
    《我就是我》更真實,它展示給我成功必然性的一面,也讓我看到它偶然性的一面。好幾次都有人提到宿命感,也有人說,努力了不一定有結果。這些,才是我們正在經(jīng)歷的。
    可是看完電影我卻被勵志了,只是因為他們站在舞臺上的樣子太美了,他們全力以赴做事情的樣子太美了,他們做自己喜歡事情的樣子太美了。
    因為真實,所以美好。
    我想,我堅持自己,努力讓自己更好的樣子,應該也會很美吧。
    
    第四,有對立?沒關系。
    其實仔細想想,幾個大男孩的價值觀是有對立的。
    歐豪說,你受不了可以走,是你牛逼。但是你選擇了,你留下了,就要接受。
    白舉綱說,拍的這個東西,在放大一些事情,我不太能接受。
    于湉說,抓人眼球可以,但不要喪失人性。
    華晨宇說,我心里是不認同,不接受的,但是如果必須要做,我會讓自己很快樂的去做這件事。
    他們有矛盾有對立,可他們沒有因為這些去攻擊別人,他們反而成為朋友。
    不只是因為幾個月的同甘共苦,更是因為他們能夠接受別人和自己的不同,并且能夠尊重這些不同。
    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本源。
    你覺得小時代的熱映是墮落你可以不去看,但是你憑什么指責看了的人就是價值觀扭曲?
    你覺得后會無期的熱映是跟風你可以不去看,但是你憑什么認為看了的人就是裝文藝?
    有原則是好事情,但是誰有資格去質疑別人的價值觀呢?
    這不是圣母白蓮花,為一切辯護,這只是寬容。是房龍的寬容,伏爾泰的寬容,每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的寬容。是對小時代的寬容,對后會無期的寬容,對每個合理存在的寬容。
    
    這就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它的引發(fā)了我這樣的思考,我已經(jīng)看足了三遍。并且如果有機會還會再去影院看它。
    最后。如果你是粉絲,請收起花癡,如果你是路人,請拋開偏見。因為這是一部值得用客觀的態(tài)度去尊重的電影。
    我鄭重的推薦。
   
    以上。
    
    
    另:“目的”是很主觀的詞,除了當事人,別人都不能下斷言。根據(jù)電影的簡介,根據(jù)電影的上檔時機就妄下結論,說這是一部圈錢的電影,是一件有點沒禮貌的事情。起碼,看了電影再進行這樣的猜測,會比較合適。
    并且,我不覺得“以圈錢為目的”和“一定是爛片”有任何因果關系。沒錯,以圈錢為目的的電影有很多爛片,但這是統(tǒng)計學上的事情,可能也有一些深層次的邏輯關系,但是如果說一部電影以圈錢為目的,所以就一定是爛片。這是沒有道理的,我不能認同。因為我能列舉出很多好書,作者的寫作目的都是賺稿費。

 5 ) 我不是花,我是那聲音

追看了一夏天的13快男,大概總得寫點兒什么。寫之前確實得自問兩個問題:作為一個普通電影觀眾,或是作為一個選秀粉絲來評價?評價這場選秀,或是評價這部電影?

那就先試試作為一個普通電影觀眾來評價這部電影吧。
片子太瑣碎了。導演一再強調合作不會影響他的理性判斷,但他進入這件事的方式本身就決定了電影會因此而受限。你會發(fā)現(xiàn),剪輯后,人物的出場和“戲份”規(guī)律一定是他們的比賽名次,至少是這樣的:華晨宇-歐豪、白舉綱-六強-十強-二十強-66強。然而真實的過程是,故事的走向并非紀錄片導演在開拍前通過大量的前采就能預期的,因此這些有順位的人物的故事并不完整,他們需要浩如煙海的素材中的其他人的故事來補充——或者事后按照劇本補拍起來。
我們似乎能捕捉到,影片有三條線索,第一條是比賽的時間線,第二條是由沙漠、冰川、海洋和打工子弟學校構成的橫向的延伸線,第三條縱線勾連了十年的時空,則由何炅、李宇春、曾軼可等人的訪談和舊影像來實現(xiàn)。但在三條線索生硬的交叉中,我的觀感變得支離破碎。為數(shù)不多印象深刻的細節(jié)之一是,白舉綱一遍遍寫下自己的名字后,有人向他提起王櫟鑫,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后者的故事。
能感受到,導演用第二條線與漸進的比賽的過程做著呼應,賽程就像是他們爬坡的歷程,一個個新奇一個個坎。但是比賽進程本身對于一個并無特別傾向的觀眾來說沒什么張力,左立、張陽陽、饒威,或者魏一寧、范世琦,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小故事,可并不吸引人,只是讓這個故事更碎片化。而延伸線上的重點人物華晨宇、歐豪、白舉綱們,作為一個粉絲,我當然知道他們是何時何地補拍了這些片段——更直白地說,我當然知道那都是他們事后在按劇本演了。
寫到這兒,也就發(fā)現(xiàn),一個粉絲如何可能以普通觀眾的身份來看一部紀錄電影呢?它再真實,也只是片面的真實——更何況還不夠真實。它本身再客觀,一旦作為對象被觀看,產(chǎn)生的評價必然是價值的評價——更何況并不客觀。而一旦承認自己是一個十年選秀的粉絲,或是懂得些人情的普通人——而非一個極力不懂裝懂的影迷,評價也就簡單起來:我相信選手們有夢想,很迷茫,但決計不會相信龍丹妮馬昊們那么善良。我相信范立欣的職業(yè)操守,但不相信任何人在利益中能保持真正的專業(yè)判斷。
當然,將一切都在發(fā)生中的真人秀拍成紀錄片,本身就是一個技術挑戰(zhàn)。如果導演從一開始就知道最后的前三名會是這三個人,并且可以毫不顧忌平衡地拍,那么孤獨的富二代、努力的漁民兒子和熱血的滑板少年也許可以有更多的細節(jié)呈現(xiàn),以此完成一個不錯的自我實現(xiàn)的故事。
無論是假裝作為影迷或是真心作為歌迷評價了這片子,終歸還是不想放棄作為歌迷記憶這場選秀的機會。華晨宇無疑是通過各種途徑釋出最多生活哲理的選手,然而最靈的是耿琦。全片最打動的我的是他在湘江邊看煙火時的話。他覺得自己像是煙花的引爆點,但引爆之后,“我不是花,我是那聲音?!?/div>

 6 ) 哎呦,青春哪有那么高大上啊



    曾經(jīng),我其實是很不喜歡大部分國內的紀錄片的,灰暗、骯臟、落后、貧瘠,暗無天日,苦不堪言。即使是都市,也如同地獄一般,仿佛不泥濘,就不是生活。但是范立欣的紀錄片,開始讓我覺得觀影可以成為享受,完全按照電影工業(yè)化流程運作,精致的構圖攝影、扣人心弦的矛盾沖突以及專業(yè)的包裝營銷參獎之路,一切都不再是獨立影人自娛自樂的產(chǎn)物,而是一群人苦心鉆研、動腦思考的結晶。有極端者會說,那種敏感直斥社會現(xiàn)實和人民矛盾的才是真正的紀錄片,我不否認那是很動人的內容,但是為何不能以美的方式呈現(xiàn)呢?為什么要讓所有人的感官跟著本就痛苦的故事扭曲?美本身有錯嗎?

    
    這部片子呈現(xiàn)的,也是我們這個社會非常重要的一個構成要素。選秀,幾乎是伴隨著我們這代人成長的一個符號,誰沒看過選秀?誰不認識幾個選秀明星?有瘋狂者甚至徹夜投票,上街拉票。我當年就給張靚穎投過15票,記得短信費還不便宜。

    湖南臺的超快系列選秀每年都能吸引超過百萬的青少年報名,這是普通人走上音樂道路的為數(shù)不多的途徑,在此之前,歌手出道要么是星探挖掘、毛遂自薦、要么就是學院派、留洋派……更多的普通青年空有一副好嗓子,施展無門。記得最火紅的時候,總會聽到有人鼓動身邊唱歌好的朋友,“你去參加快女吧?!边@說明一個很重要的群體心理,就是在普通人心中,這是一個門檻很低但收效很可觀的平臺,即使最后不能成為什么巨星,但也能收獲關注度,被發(fā)掘的籌碼也無疑多了幾分。真人秀節(jié)目對普通人的影響你難以想象,曾經(jīng)身邊有個人參加過某著名相親節(jié)目,此后回到家鄉(xiāng)人人都認識,頻頻趕場主持婚禮,價碼比普通司儀貴了一倍。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舞臺,哪怕他沒有報名參加選秀,他也會在生活中隨時隨地“秀”自己。那些公交車上大聲打電話談生意的,朋友圈動不動就發(fā)合影秀甜蜜的,同學會爭著搶著要買單的……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那么的鮮活可愛。

    但是除了05年的快女,我卻再也沒怎么看過湖南臺的選秀,因此后面出道的那些快男快女我完全不認識,也不知道紅的所以然。一度也像給這電影打一星的那些人,看到那些選秀明星頻繁出現(xiàn)就有種排斥感(當然我不會去留言辱罵,做人的基本素質還有,最多無視,連跟朋友討論都不會)。湖南臺也應該要承認,最初選出來的選手包裝的確是土的掉渣,雷的驚人。大家本來就是草根,卻被打造得愈發(fā)像鄉(xiāng)村唱戲的,這無疑會讓群眾直搖頭,讓高冷無感者趁機打上“l(fā)ow”的標簽。我至今還記得張靚穎當年巡演的時候穿了一件像紅鯉魚似的裙子,給幼小的我的審美觀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

    完整地看完了2013屆快男比賽,實屬巧合。研究生剛畢業(yè)的假期,我媽來京幫我從學校搬到新家,順便幫忙整理。我每天無所事事就在家待業(yè),偶爾寫寫東西刷刷微博,從來沒想過要追快男,只是每周五會看看好聲音盲選。然而我媽因為在家收不到芒果臺,所以在北京期間如獲至寶,天天守著不換臺。因此每天的情景就是我在臥室里上網(wǎng),她在客廳里看芒果臺。快男海選開播那天晚上,我一邊上網(wǎng)一邊聽著外面電視鬼哭狼嚎,時不時穿插著我媽的朗朗笑聲。那些歌聲聽起來實在沒什么特別的感覺,平淡,無技巧,比起好聲音那些高音王巨肺王實在是太小巫見大巫。突然間,我聽到了一段詭異的旋律,沒有歌詞,低聲嗚咽,后來貌似被評委打斷了,緊接著旋律又起,唱到高潮部分我覺得動聽極了,趕緊沖出臥室去看看是何方神圣,那個穿著寬松汗衫,一臉油光和痘坑的華晨宇就這樣第一次出現(xiàn)在了我的記憶中。

    此后到66進20的時候,我就想著再看看這個男生還能唱什么。一曲彈唱的《The kill》再次驚艷到我,四個評委起立鼓掌,我開始對快男的直播形式和有趣的意想不到的賽制感興趣。說實話,那些男孩子們大部分唱得一般,因為緊張還會走音發(fā)抖,但是評委的激情生動、選手的青春熱血、以及主持人的幽默風趣,都使得這檔節(jié)目的娛樂性大大超過其他節(jié)目,也成功留住了我的視線。我的室友和我一起看,高冷的她總是會吐槽,“好LOW啊,還是好聲音唱得比較好,換臺啦?!北聘窀呷缥乙埠懿缓靡獬姓J自己在被快男吸引,因此總會陪著她換臺,但是漸漸的那種一成不變的節(jié)目形式已經(jīng)在我心中慢慢減分,那些講故事的VCR也讓我覺得假而爛俗,我知道,此時我內心的天枰已經(jīng)偏向了那群90后的男孩子們了。

    后來我還鬼使神差地看了賽事追蹤節(jié)目《想唱就唱》、看了YY網(wǎng)站上他們的24小時直播,看了他們比賽前的學校唱歌視頻,那是讓我轉變?yōu)槿A晨宇親媽粉的關鍵。我看完了這所有的一切,我都不敢說自己確切了解了他們每個人的性格,至少華晨宇一直都讓我有種還留了一手給自己的感覺。但是有些人通過一檔《花兒與少年》就能定性他好吃懶做、自私自利,我真是對人類的觀察力和被電視剪輯的明辨度感到心疼。

    回到這部電影,我應朋友之邀看了紀錄片人士的交流專場,到場專家們都紛紛表示以前從不關注快男,也不喜歡,但是看過之后感觸很深,覺得這群男孩為了夢想努力的精神很打動人。但是作為一個去年看了一夏天他們的成長故事的觀眾來說,一部96分鐘的電影呈現(xiàn)出的內容實在是還遠遠滿足不了我。因為大部分都是我經(jīng)歷過的看過的,少部分幕后的東西也是我能夠想象到的。但我唯一感到震撼的是最后部分,他們完成比賽已經(jīng)晉升為藝人各自發(fā)展,有領獎有出席活動有巡演的快速交叉剪輯,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種酸楚在噴涌,就好像是看著自家孩子出息了一樣,那個夏天的男孩子們最終都成為了舞臺上最耀眼的星星。而他們一路走來受過的傷、流過的淚、遭遇過的委屈和難過,都隨著時間的流逝化作眼角唇邊的堅強微笑,化作滿場閃爍的燈牌后面激動的張張面孔。

    那個夏天過去了,就是過去了。但是他們之間的兄弟情誼,卻會繼續(xù)在這個復雜的圈子里找到他們的秘密自留地,也許是他們的心里,也許是他們的微信群里……但在我們這群追了一夏天的觀眾看來,他們誰好,都不如大家好。

    很多觀眾看完會覺得好像小白最出彩、戲份最多,的確,看過試映場的路人觀眾也大多對小白和于湉印象深刻、而對于實際戲份最多的華晨宇則沒有評論太多。這是為什么呢?這其實是這部電影很妙的地方,它充分展現(xiàn)了這群90后選手的多樣性。小白是很執(zhí)拗倔強一根筋的那種男孩,他認為不符合自己底線的東西絕對不會讓步,這是90后仗義的、較真的、渾身是刺的一面;于湉是很隱忍有主見的那種男孩,他在面對與各方的爭執(zhí)和有異見的時候都會清晰闡明觀點有理有據(jù)、不輕易妥協(xié),這是90后有見識有見地、有大智慧的的一面;他們二人的性格是最容易產(chǎn)生矛盾沖突的,而這體現(xiàn)在一個紀錄片中,或者說一部真實電影中,就注定會形成片子最激烈的部分,也很自然而然地會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華晨宇的隨意性格,導致他從不不較真也從不不鉆牛角尖,任何拳頭打在他這里就會被抵消。因而在他身上永遠構成不了外在沖突,但是有很強烈的內在沖突,這是需要觀眾結合他的比賽歷程和成長過程自己去品的。

    尖利是種青春,同樣的,柔軟也是種青春。即使是片中簡短描寫的魏一寧的眼淚、耿琦的求救、桓桓的“總有一天我會一個人站上這個舞臺”……都是青春最真實的寫照。范立欣導演很好地在片中呈現(xiàn)出了青春不同的面貌,無關戲份,同樣動人。就像花花在預告片中說的那樣:哎呦,青春哪有那么高大上??!

 短評

先導放映時候看的。覺得這才是青春。並不是年輕的肉體就是青春,還有不羈、放縱,友誼、親情,矛盾、渴望,夢想、妄想。關於真實。關於商業(yè)與藝術。關於800小時的素材。關於隱晦的批判。究竟是不是一場秀,大家看過後再討論吧。每一部紀錄片都用過心後再評價吧。

5分鐘前
  • 敬請安靜
  • 力薦

本最該成為粉絲電影的《我就是我》卻輕輕撩起帷幕的一角,用冷靜的鏡頭語言記錄了中國當下年輕人的現(xiàn)實一種。艾美獎最佳紀錄片導演@范立欣 未必能贏得票房,但容易贏得真心,在我看來這是更大的野心。

6分鐘前
  • 四十四次日落
  • 推薦

十年選秀,那個燥熱的夏天,懷念與你們一起度過。

9分鐘前
  • 西樓塵
  • 還行

現(xiàn)在作為一個在湖南衛(wèi)視實習生的身份來看這部紀錄片,心情有些不同。選手們一開始海選的時候都想證明自己或者唱自己的歌給別人聽,但隨著他們有越來越多的關注,他們也被附著更多的東西,但這個紀錄片告訴我們他們也是個孩子。

14分鐘前
  • 花開有聲
  • 推薦

對于紀錄片來說,它比one direction那個好太多了

15分鐘前
  • 醉飲狂歌
  • 力薦

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 2.6分就是你們的榜樣,不敢撞小時代,敢撞后會無期!小四韓寒同意嘛?他們女婿同意嘛?

16分鐘前
  • 清舞翩翩
  • 很差

盡管記錄對象幾次三番在鏡頭前表達自己不愿被節(jié)目組的“本質玩弄卻假意培育”的娛樂態(tài)度收編,但影片總是通過插入脫離主要脈絡的剪輯畫面來體現(xiàn)他們對成功和友情的渴望(所謂勵志,所謂成長),所以說到底是影片被節(jié)目組收編了,永遠不要懷疑主流電視文化的可怕力量……

19分鐘前
  • 正在
  • 還行

看到那段沒有水印沒有廣告的弗朗明哥還是很開心的哈哈哈 歐豪練舞的樣子好認真好可愛 手指被割傷 清洗傷口時深深低著頭一語不發(fā)忍著痛 有一幕是滿場的觀眾 突然下一幀變成燈光熄滅后的空場 帶感了~ 白舉綱唱龍拳玩雙節(jié)棍那段有點震驚~ 哈哈江油小王子

20分鐘前
  • 沙力兔
  • 還行

給這部電影打分簡直是我理性與感性的博弈。感性告訴我我特別喜歡這部電影的調調。但理性告訴我這部電影缺點一樣很明顯。對這屆快男印象大為改觀。院線中國電影十佳,被完完全全低估的電影。豆瓣上的那些沒看就打一星的裝逼狗請你們滾!

23分鐘前
  • 迦南Canaan
  • 推薦

我正青春,而你們的青春,卻永不回來。這個夏天,最值得看的紀錄片。

27分鐘前
  • 自由極光
  • 推薦

對快男無感甚至沒看過比賽 電影看完也哭的蠻爽 有路轉粉趨勢

28分鐘前
  • 郭小月
  • 推薦

幾年前,我曾為自己過了容易掉眼淚的年紀而慶幸,幾年后,我看著他們,卻莫名有些羨慕。在那個并不知道自己虛偽的年紀里,在那個把鴻毛看作泰山,把自己也當成泰山的年紀里,借著夢想的名號而為青春哭泣的感覺,真好啊。

33分鐘前
  • 飛行官小北
  • 還行

《小時代3》《后會無期》《我就是我》,竟然全看了,這個暑期好青春呢??!其實三個電影都是三星水平,如果非要比的話,《我就是我》帶給我的觸動更大一點,回憶更多一點…

38分鐘前
  • 宋小卡
  • 推薦

清華點映看的。之前從沒看過快男以及默默地深深滴鄙視過腦殘粉們。不過片子并沒有不好看也沒有腦殘,盡管商業(yè)制約非常明顯地體現(xiàn)在影片之中,仍不失平衡與換位思考??垡恍菫椴豢杀苊鈧鬟f出的芒果臺價值觀,再扣一星為與《歸途列車》之間的心理落差...未看刷一星這種行為真心腦殘,為毛還有人以此為榮

39分鐘前
  • 淺斟低唱
  • 還行

試圖透過一場全民娛樂現(xiàn)場,捕捉全新一代舞臺逐夢青年的立體畫像。青春、勵志與激情,也同樣可以是其反向的爾虞、操控與消沉。揭秘十年造星工廠之運轉體系,舞臺之顛亦或是被體系吞噬的當代90后青年,走向Liveshow之后全民娛樂帝國,更為黑暗系“饑餓游戲”或許才剛剛啟動。

44分鐘前
  • 水怪
  • 推薦

十年選秀,看到春和筆抱一起的時候,多么希望這一秒是永恒的。

45分鐘前
  • 小石匠
  • 力薦

《歸途列車》的導演把一部狗血選秀節(jié)目硬是拍出了年輕人獨有的天真和純粹。只可惜受限于制片方,最后有點轉變?yōu)闄谀啃麄髌母杏X。當然,也可以將它看為一部優(yōu)質的青春偶像成長電影?如果導演能更直白地表現(xiàn)節(jié)目所帶來一些的負面元素,能更宏觀立體地去討論整個文化現(xiàn)象,片子應該會更好

47分鐘前
  • kylegun
  • 推薦

你說這個不是粉絲電影,但你怎么解釋只有粉絲才能看得下去?這種程度的仆街,完全可以理解。

50分鐘前
  • ZeonGin Sou
  • 很差

亮點在后半段真情實感流露。互動觀影把這部紀錄片的形式也推得賺眼球,能理解為什么被選上多倫多。

51分鐘前
  • 徐若風
  • 還行

快男不僅是一個選秀比賽 就像新東方不僅是一個培訓學校 而是一種青春的精神 青春并不是指一段年齡 而是一種不茍且的狀態(tài) 雖然很多次跌倒 依然要做自己 好好活著

54分鐘前
  • 陳美芳˙?˙
  • 力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