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兩個人物
珂賽特對把自己一手養(yǎng)大的恩人好像談不上多少感情,成婚后當(dāng)冉阿讓告訴他要永遠離開時,一點也沒有表現(xiàn)出不舍的感情,以后好像也沒有再看望冉阿讓,自顧自過著貴婦人的日子,這對于相依為命的父女感情來說很不可理解,也或許是天性涼薄使然?
而那個珂賽特的丈夫,曾從外祖父家負氣出走,并一度為自由參加街頭起義,失敗受傷恢復(fù)后卻心安理得養(yǎng)尊處優(yōu)地繼續(xù)生活在原來他要背叛的保皇黨人家庭中,這個心理和行為的變化簡直讓人莫名其妙。
而這兩個人的愛情,從劇中來看,頗像中國《西廂記》中張生半夜跨墻私會崔鶯鶯的橋段,這就是一見鐘情嗎?《西廂記》中的男女愛情本身就很狗血,原來西方人也好這種調(diào)調(diào)兒!
可以說這部劇中,有些情節(jié)是比較生硬的,畢竟是六十年前了。以上兩個角色,是我所不喜歡的,原因如上。但或許書中不是這么設(shè)計的,原書我是在二十多年前看過,都有些忘了。
2 ) Les Misérables
總透著不悲慘,這永遠是一個辯證的世界。
假如,我能夠祈求上天保佑,我希望好人一生平安;
假如,萬一有什么磕磕碰碰,我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假如,還是撞上什么化不了的麻煩,我希望不是什么真的沒躲開得不幸,我希望是能擺平的不幸;
假如,著實是樁擺不平的不幸,我希望別是像佘祥林那樣被冤枉的不幸;
假如,就是不幸的被冤枉,我希望能最終冤有頭、債有主,像佘祥林那樣終有一天洗刷冤屈、重見天日...
別嫌我不吉利,我想的應(yīng)該是每個人最樸素的愿望。
3 ) 鐐銬與自由
看了新版的悲慘世界,男主角是由Liam Neeson演的。為什么最后警察會把冉瓦讓放了,自己卻帶著手銬自殺了呢?有什么寓意嗎?個人人為戴著手銬的警官其實在一直追捕冉瓦讓的同時就已經(jīng)戴上了無形的手銬了,這個可能也是當(dāng)時雨果認為當(dāng)時的政府與政治都是帶著鐐銬的,最后的警官的自殺也許是象征著當(dāng)時腐敗政治的毀滅,冉瓦讓的自由也許是象征著底層人民獲取自由。我不知道我的解釋是否正確,如有指正不勝榮幸。
4 ) 1958年版《悲慘世界》的幾個問題
上周看完《悲慘世界》(人文社08年插圖精華版,1400頁的書有幾個扎眼的錯別字),心里難以平靜,周日下午在書店里看到有1958年的上譯版《悲慘世界》電影,就買了哈?;貋砘藘蓚€晚上看完,除了中文配音有幾段不知道為什么換成了法語之外,內(nèi)容本身倒也沒太大問題。不過,對于剛剛看完小說的人來說, 1958年的這個電影版本和雨果在我頭腦里釀起的風(fēng)暴相比,太太過單薄了。
首先一點,冉阿讓的扮相,從苦役犯時代,到市長時代,再到割風(fēng)時代,都是一個模子,甚至從成為馬德蘭到最后去世,連發(fā)型都沒有變過。主人公的面部表情,總是很嚴(yán)肅。與此對應(yīng)的是沙威這個演員的選擇,選了一個胖乎乎的,一副老好人的樣子,一點沙威的冷酷無情,不知人性為何物,都體現(xiàn)不出來啊。當(dāng)然,這也跟整個劇本對沙威這個角色戲份的大大弱化有關(guān)。
雨果在原著中用了逾四成的內(nèi)容來談純粹“故事發(fā)展”之外的問題,例如滑鐵盧戰(zhàn)役,巴黎流浪兒的素描,巴黎下水道的歷史,女子修道院的歷史,巴黎黑話的歷史,街壘的歷史,等等。盡管如此,由于時間跨度太長,與主線息息相關(guān)的重點人物很多,電影在這方面大刀闊斧的刪減大大削弱了原著的細部結(jié)構(gòu)。舉幾個例子來說,比如德納第夫婦,原著在描寫他們對待小珂賽特的時候,完全是一副虐待狂的模樣,到了電影中,珂賽特夜里去森林打泉水,不但有獨輪車可以放水桶,晚上也有類似馬圈的地方睡覺,而不是書中描寫的樓梯底下。還有,馬德蘭兩次越獄,也被壓縮成一次。書中扣人心弦的一節(jié),沙威在巴黎城內(nèi)追捕冉阿讓和珂賽特,到了電影,就提前到了德納第酒館。還有更大的簡化,就是女子修道院,冉阿讓冒著暴露身份危險救下的割風(fēng)在電影里完全成了路人甲,而不是書中描寫的那么驚心動魄。老割風(fēng)在冒險將冉阿讓裝入棺材,運出修道院,又因為失策,差點將他活埋,那種對義人知恩圖報的感情在電影中直接被忽略了。另外,對馬伯夫老人,也就是在街壘戰(zhàn)中犧牲的第一個公民,對他的背景生活完全沒有交代,原著則花了大量篇幅介紹這位神甫,植物學(xué)家,如何在復(fù)辟時代和1830年后一步步被社會逼上絕路的,只有在看到這些之后,才能理解馬伯夫,這位參加過1789年革命的老人,毅然加入到巷戰(zhàn)中,擎起紅旗犧牲的意義。那個全書最讓我喜歡的角色,小伽弗洛什,電影里對他的描述也太粗線條了一點,感覺就像是德納第的一個淘氣兒子,無知的參加巷戰(zhàn),為了撿子彈給戰(zhàn)士們,不顧槍林彈雨死在戰(zhàn)地中央。書中對伽佛洛什的描寫是動人至深的,特別是他那種樂觀的精神,對于惡的父親,他救過命,對于無依無靠的幼弟,他提供過住處。小兄弟三人縮在大象肚子里的劇情在電影里完全不見了。還有很多角色在電影中完全成了路人甲乙丙丁,連臉譜都談不上,ABC社的領(lǐng)袖們,英勇犧牲的安灼拉,公白飛,博須埃,都沒有幾句臺詞,馬呂斯的那個耄耋外公,也成了毫無深度的老色鬼,小丑角色,他滿腦子的18世紀(jì)思想,對外孫深厚的愛,電影中完全體現(xiàn)不出來一絲一毫。
說一千道一萬,1958年的版本不好啊不好,沒看過原著的千萬不要先看這個版本,會對原著的結(jié)構(gòu)和人物形象留下淺薄的第一印象??催^原著,可以拿這個版本做些參考。畢竟演員的功力深厚,上譯老人的配音也很好,看至結(jié)尾時,我依舊像看書時那樣熱淚盈眶。
@陳灼
5 ) 很好的一版,但白璧微瑕
感覺這版的瑕疵都在鯊身上(可能是因為我是探長激推人而且10周年pq鯊的形象深入我心的緣故…)
①鯊的身世改了,向馬德蘭先生介紹時說自己父親“是苦役場監(jiān)工”這個改動真的duck不必…鯊的性格和他對法律近乎偏執(zhí)的信仰和他苦役犯+吉普賽騙子家庭的出身有很大關(guān)系,甚至可以說是核心人設(shè)之一。沙威是全書中塑造得最飽滿復(fù)雜的形象之一——是18世紀(jì)80年代,監(jiān)獄里一個透過小小鐵窗仰望繁星的瘦弱男孩;是19世紀(jì)伊始,南方監(jiān)獄一名年輕的獄警,他的著裝永遠一絲不茍,腰板永遠挺得筆直,他不同情任何一個犯人,卻也不像其他的獄警一樣肆意施暴;是一位穿著鐵灰色禮服的高大探長,因為機敏正直而受夏布耶先生賞識……他通過天賦、努力與奮斗克服了偏見、跨越了階級。而他的出身,是他身上一切悲喜劇的來源。
②感覺鯊的選角有問題 這個鯊選得太官僚了而且給人一種中年大叔的感覺(還禿頂…),完全不是原著“鄭重時是獵犬,笑時是老虎”“堅硬簡樸如花崗石”,機敏果斷,追冉阿讓時“堅決伸出右手”準(zhǔn)確判斷冉阿讓所在方向,抓捕貓老板時計劃周密雷厲風(fēng)行的那個探長形象。
其他都挺好,印象最深的就是開頭米里哀主教花園里那幕,繁花似錦的畫面很符合原著里“地下的是幾朵花,天上的是萬點星”的描寫?
6 ) 悲慘與荒唐
在18世紀(jì)的法國,法律與警察有特殊的含義,世界被分為了兩個部分,一部分人富有但遵守紀(jì)律,另一部分人沒有工作,沒有吃的,沒有住的地方,他們經(jīng)常做出違反法律的事情。根據(jù)這樣的情況,警察把工作分為了兩部分,針對第一部分人采取保護政策,針對第二部分人采取抵制政策。
其實富有的人遵守法律是因為法律維護了他們的富有,貧窮的人違抗法律是因為法律侵犯了他們生存的權(quán)利,于是法律成為了獨裁者,法西斯。成為了自由的天敵。
窮人們無法生存,又無力反抗法律和貴族,于是他們選擇了兩條出路,一條路是欺負比自己更窮的人,另一條是努力爭取成為富人,欺負所有窮人。
富人們揮霍錢財,嫖妓,賭博,吸毒,窮人們沒有飯吃,甚至因偷一片面包而被服刑5年。
軍人和妓女成為了脫貧致富的兩個行業(yè),因為這樣就可以吃飽肚子。成為軍人是為了成為富人,進而脫貧,然后繼續(xù)欺負窮人;成為妓女結(jié)果是服務(wù)富人,能得到當(dāng)權(quán)者的芳心是最好的結(jié)局。
善良的當(dāng)權(quán)者永遠不會清楚窮苦人真實的情況,因為有太多的人在欺騙他。
愚昧的當(dāng)權(quán)者永遠不會知道窮苦人如果擁有了思想會多么可怕,因為他們認為他們的統(tǒng)治是完美無缺的。
比大海更為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心。
冉·阿讓是一位仁慈的市長,但是卻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妓女的地位比公民的地位還低,可是卻為最有地位的人們服務(wù)。
小孩犯法可以原諒,王公貴族犯法可以原諒,犯人犯法就必須死。
這個世界不僅悲慘,而且荒唐。
一個卑賤的女人在王公貴族里面當(dāng)雜工,被主人看上了,這時她該反抗還是屈服?從感情上說,我們欣賞反抗的人,可是我們是否知道,反抗的人會死,從此不再世界上存在,她的反抗只是獲得了多少年后別人的同情,像個木偶一樣,可是她死了,我們誰會救活她。我們鄙視屈服者,可是屈服的人只是不想死,只是用行動換取一個活下去的權(quán)利,我們?yōu)槭裁磳@種人那么殘酷,我們只想讓人死不想讓人活,不是最殘忍的人是什么呢?
雨果的小說中好人太完美,壞人又不太壞,完美的好人是他的希望,又好又壞的人表現(xiàn)了他的憐憫和更深的希望。
仁慈的人在窮苦人中的地位中是什么樣呢,是利用的對象,剝奪的對象。仁慈人的幫助不會換來感恩,相反,會另那些人認為是自己的努力博得了白癡的同情。這就是悲慘世界的變態(tài)關(guān)系鏈鎖。
人民反抗了,起義了,可是最后被鎮(zhèn)壓了,又恢復(fù)了從前的生活。
我愿意把《悲慘世界》改為《冉·阿讓傳記》,這個因為偷一片面包而被判刑的人,用他的愛最終感染了他生命中出現(xiàn)的每一個人,他是有大愛的人,他一生中給與別人的愛遠遠大于自己接受的愛,看到別人痛苦,他就心痛,用他的智慧和財富幫助他們,在臨死的前一刻,他終于讓他代養(yǎng)的孩子和其丈夫明白了他的愛,這個結(jié)局令人欣慰,如果冉·阿讓孤獨的死去,那么我的心將不會原諒雨果的安排。一個有大愛的人臨死前被世人理解,這是光明的開始,同時象征著悲慘的結(jié)束,在悲慘的世界里,有大愛的人注定孤獨,在光明的世界里,人們彼此相愛,愛成為標(biāo)準(zhǔn),成為真理。
歷史的潮流將永遠前進,一次起義失敗了,但這不代表反抗的結(jié)束,一切的一切都將通往光明。
雨果看來認為人類的內(nèi)心也會隨著歷史的潮流前進,人們之間會變得彼此越發(fā)相愛。這也許是雨果的浪漫主義的特質(zhì),直至今天,人類也不清楚人性是走向邪惡還是走向光明。與古人的道德相比,我們在哪些方面進步了呢?
當(dāng)真理在世界行不通時,人類就必然走向邪惡,那時的世界是又一種悲慘。
在特定的社會關(guān)系鏈中,正義無論如何掙扎都會輸給邪惡,這就是----悲慘世界。但我仍然相信,任何事物,包括人性,悲慘到極致就會是光明。
【補標(biāo)】藍光收藏2019-8-31電影頻道上譯經(jīng)典重新再看畢克(影片旁白)楊成純,孫渝烽,胡慶漢(冉·阿讓)富潤生(羅馬教皇使節(jié))于鼎(米里埃主教)潘我源(主教管家)蘇秀(主教妹妹)富潤生(省長)尚華(警長沙威),劉廣寧(芳?。﹪?yán)崇德,邱岳峰(客棧老板)趙慎之(德納迪埃妻子)于鼎(醫(yī)生)李梓(嬤嬤)嚴(yán)崇德(法庭庭長)胡慶漢(苦役犯沙馬迪歐)翁振新(檢察官)金琳(珂賽特)蘇秀(巴黎修道院嬤嬤奧布迪辛)富潤生(?;庶h人吉諾荷芒)衛(wèi)禹平(拿破侖黨彭梅西上校)童自榮(彭梅西之子馬里尤斯)程曉樺(德納迪埃之女愛潘妮)劉小慶(德納迪埃之子伽夫羅什)丁建華(成年珂賽特)伍經(jīng)緯(革命小組負責(zé)人昂若阿斯)衛(wèi)禹平(巴黎警察總監(jiān))于鼎(起義市民馬博弗老人)
上譯配音加一顆星,華麗厚重有力!
小時候我姥姥騙我說這是一部科幻片
電影時長限制了所能展現(xiàn)的故事情節(jié),以至于與原著小說相比(沒看過全書但看了簡介),很多情節(jié)要么直接被省略,要么也就通過些許臺詞交代。雖然避免不了這樣的缺陷,但這部1958年的《悲慘世界》依然足夠吸引我耐心一次性看完,對這個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還激發(fā)重溫2012年版的想法。從古至今,人類社會的貧富終究無法消除,在善惡并存的世界里,生下來活下去總不會順風(fēng)順?biāo)瑫龅胶芏嗦闊┐煺?,那些能在各種問題下活到老死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其厲害之處?!?只要世界上還有愚昧和貧困,那么像本書這一類的作品,不會是沒有用的。-維克多·雨果 —— 在這個把個人幸福建筑在許多人痛苦上的世界里,有用的東西往往是丑惡的。—— 8.61G,189分鐘,國法雙音軌,本想看原聲,無奈字幕匹配是國配版,時間軸不時對不上原聲臺詞,索性就看了國語版……
對于一個曾經(jīng)有過過錯的人,應(yīng)該如何給予公正的道德評價?
小時候和爸爸在電視上看的,一直以為是讓阿讓。
應(yīng)該小時候看的是這個版本。
兒時最愛聽的一部電影
中文配音太不靠譜了。
上譯
貌似高中看過的吧
一個關(guān)于救贖的故事 一個關(guān)于革命的故事 在一個悲慘的世界講的卻是一個關(guān)于愛的故事
冉阿讓
即使沒有戰(zhàn)爭,沒有饑餓,這個世界依然是愚昧無知的悲慘世界,冉阿讓的形象依然只能出現(xiàn)在文學(xué)作品里。
9分。從冉阿讓的個人遭遇看整個法國的社會變遷。德納迪埃演的很好,貪得無厭又滑稽可笑,原來是喜劇大師路易·德·菲耐斯的搭檔;珂賽特長得還不錯,但表演的太花瓶很呆板。
3.6星1.你放心,這些錢都是干凈的,我一生就偷過一個面包和兩法郎;2.我父親至死還衷于法蘭西,他唯一做錯的是忠于忘恩負義的我和他的祖國;3.突然,這個世界明亮了,一位姑娘的目光具有無窮的威力,在心靈的土地上生長著一株奔放而又辛辣的鮮花,人們稱它為愛情.
不mark一下怎么行!
我不知道算不算看過,因為電影只看了一點點,但是從電影改來的廣播劇卻是聽全了的
置頂?。。?/p>
經(jīng)典版的好處就是比較克制、內(nèi)斂,沒有什么亂七八糟的玩意兒。雨果的人道主義我一向不怎么感冒,但比起音樂劇版的小資狂熱式夢道主義無疑高出好幾個數(shù)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