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大師奎氏兄弟第一次拍攝真人表演的故事長片
為幻想主義主題開拓了一個新的層面
特里·吉列姆稱:三百年內(nèi)最具視覺魅力且不遺幽默的電影,令我嫉妒”
簡介:觀眾被片中幽暗陰森的迷宮與回廊、荒謬突兀的人物情節(jié)所震懾;特里·吉列姆(Terry Gilliam)更稱此片是一部“最近三百年內(nèi)我看到的最具視覺魅力且不遺幽默的電影,令我感到嫉妒”的作品。
在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晦澀文學(xué)或奇思怪想的作品同時,他們還拍攝了一系列音樂錄影短片、廣告和電視宣傳片以及為歌劇擔任舞臺美術(shù)設(shè)計;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格林納威的《一加一的故事》便是以奎氏兄弟為藍本。
9.5分。
最開始接觸到《本杰明學(xué)院》,是在「電影傳送門」的微博上看到下面這個動人瞬間,光影的魅力加上對博主品味的信任,促使我找來藍光修復(fù)版一睹真容,才得以發(fā)現(xiàn)奎氏兄弟創(chuàng)作的形式感極強的黑白影像世界,成為我今年最喜歡的電影之一,間接促成我去花時間研究黑白電影美學(xué)并試圖總結(jié)出自己的認知。
那就先膚淺地講一下黑白電影美學(xué)吧。
電影自1895年誕生伊始便只有黑白灰,之后梅里愛曾用人工著色的方式,讓每個畫師負責一分鐘膠片的著色。而《一個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1915)最早的版本是印在染色的膠片上,藉以表達不同的情緒:亞特蘭大大火一場戲是紅色,夜景是藍色,外景的愛情戲是淡黃色。彩色電影發(fā)展到20世紀40年代才在商業(yè)范疇中流行①。
有人說電影是每秒24幀的藝術(shù)。其核心元素之一就是每一幀畫面,也便是攝影,人們所謂的黑白電影的美學(xué)很大程度上源于攝影。下面兩張圖是我用慢門拍攝的流水的原圖與PS后的圖對比,原圖首先映入眼簾的應(yīng)該是綠色,但綠色并不是我想特意表現(xiàn)出來的元素,這個場景驅(qū)使我拿起相機的點在于流水的氣勢,又因為原圖自帶太陽光穿過樹林間隙傾瀉而出的高對比度,后期時只需把色彩飽和度拉到最低黑白化之后,畫面立即變得更純粹,不至于被綠色喧賓奪主,水流飛濺的流暢細致被凸顯出來。這便是黑白在攝影中的魔力。
那黑白電影的美學(xué)魅力根源究竟在哪呢?在于高對比度度和陰影的運用②。
一、 高對比度度的運用
《本杰明學(xué)院》中的下面這個場景,兩邊黑色接近純黑,中間白色部分接近過曝,利用高對比度度突出人物,突出她此時所具有的上帝對世人般的胸懷與理解,似乎是沐浴在圣光中時的覺醒;黑白色調(diào)濾去了畫面多余的色彩,使畫面更加干凈,再加上耶穌受難架道具的使用,結(jié)合對白將人物狀態(tài)高效地傳遞給觀眾,為后續(xù)事件發(fā)展做出鋪墊。
弗里茲·朗的《大都會》中通過明暗高對比度來制造景深效果,強化人物階級屬性,明亮主體處的不知所措的白衣公子哥與遠處背景機械式運作的黑衣工人,表現(xiàn)公子哥初見底層真實世界的驚愕與彷徨;而背景中的工人與大型機器幾乎融為一體,突出工業(yè)世界下工人單調(diào)重復(fù)工作的機器屬性。
二、 陰影的運用
黑白電影擅長利用陰影來暗示人物性格以及人物處境及命運,或者通過陰影來強化主體等?!侗窘苊鲗W(xué)院》的這個場景中用明亮的光線突出的女主緊張的手握住教鞭的姿勢,將學(xué)員放置在女主對面的陰影中來加強這種人物關(guān)系的對立,將女主此時的焦慮的心理描繪得淋漓盡致,此刻即使不給女主臉部的特寫觀眾也能很清楚地從電影語言中感受到女主的情緒起伏。
而阿倫·雷乃的《去年在馬里昂巴德》中用斜陽下人的陰影來增強這個時間詭異的世界的神秘氣質(zhì),尤其當只有人的影子被拉長而周遭樹木和其他建筑的影子都被隱去時,似乎在暗示觀眾這些人都被困在時間里,契合導(dǎo)演營造的世界觀與主題。
而以上示例如果都拍成彩色的話,都可能導(dǎo)致色彩喧賓奪主,破壞畫面主體的呈現(xiàn)。
黑白電影是電影藝術(shù)中區(qū)別于彩色電影的一種視覺語言,運用好高對比度和陰影,可以幫助黑白片以及彩色片導(dǎo)演們更好地處理畫面與人物。無論是那些留名電影史的囿于技術(shù)因素的黑白老電影,還是為了達到導(dǎo)演特殊意圖的當代黑白電影,都在許多方面散發(fā)著彩色電影所無法比擬的獨特藝術(shù)魅力。這也是為何自彩色片成為主流之后依舊有那么多導(dǎo)演“固執(zhí)”地使用色彩單調(diào)的黑白影像來表達豐富多彩的世界觀,即便是在電影誕生百余年后的今天。
專注于歷史題材黑白電影的菲律賓導(dǎo)演拉夫·達茲在與深焦的訪談中,談到電影《悲傷秘密的搖籃曲》的畫面細節(jié)時曾說“他為了增強畫面的明暗對比,有時會在背景增加大量煙霧,制造一種古典氣息。我覺得這一形式與主題非常貼切,因為電影的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末,劇中的人物經(jīng)歷著悲劇性的時刻”③。
拉夫·達茲這番話揭露了黑白影像在電影中的作用:還原歷史黑白的成色。黑白體現(xiàn)出的是歷史的厚重感,這契合這個時代人們看到的歷史影像的色澤,而斯皮爾伯格也在解釋《辛德勒的名單》選擇黑白影像時曾說:“我看到的二戰(zhàn)時期納粹集中營的照片就都是黑白的?!焙诎子跋裨诖蟊娦闹兴坪醭闪藨雅f的代名詞,或是人們在回顧電影發(fā)展歷程中一個特定時期的標記,而這只是黑白影像的一部分作用而已。
黑白可以是對現(xiàn)實彩色世界的逃避,只因現(xiàn)實太復(fù)雜多元,濾去現(xiàn)實的多元與豐富的雜色,專注于黑白所指涉的更單純的二元對立,增強戲劇效果,我想這也許是梅峰導(dǎo)演的《不成問題的問題》選擇黑白的原因之一吧。
黑白有時能幫助新人導(dǎo)演省下影片制作成本,比如節(jié)省服化道、燈光的成本,在有限資金框架內(nèi)更好地完成自我表達。諾蘭的處女作《追隨》就為了成本考慮而選擇了使用手持攝影的黑白畫面。另一點要說明的是,黑白只是可以實現(xiàn)制作的相對粗糙,節(jié)省開支,但這并不表明黑白片成本就一定都很低,要知道2012年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dǎo)演/最佳男主三項大獎并入圍戛納主競賽拿下最佳男演員的黑白片《藝術(shù)家》,其成本可是一億五千萬美元,在燈光攝影音樂、服化道等細節(jié)上下足功夫,同時還拿下奧斯卡最佳服裝設(shè)計以及最佳原創(chuàng)配樂。
了解了黑白電影美學(xué),再回頭來看《本杰明學(xué)院》。
其英文全名為《Institute Benjamenta, or This Dream People Call Human Life》,改編自Robert Walser的《Jakob von Gunten》,這部誕生于1995年的作品同樣使用了黑白影像,這是奎氏兄弟導(dǎo)演(史蒂芬·奎和狄莫瑞·奎)的作品序列中為數(shù)不多的黑白作品,也是他們僅有的兩部故事長片中的第一部,而他們大部分作品都是風(fēng)格詭異的木偶動畫短片,其中短片《鱷魚街》還入圍戛納主競賽。
諾蘭為了致敬這對兄弟導(dǎo)演,在2015年拍了一部這對導(dǎo)演的九分鐘記錄片,儼然一副迷弟姿態(tài)。而《本杰明學(xué)院》的男主演馬克·里朗斯,在諾蘭最新作品《敦刻爾克》中也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飾演水上那條線的老人道森先生。更多關(guān)于奎氏兄弟與諾蘭的更多信息可以找一下奇遇電影公眾號曾發(fā)布的文章《在他們面前,諾蘭也成了小粉絲》,此處便不再贅述。
電影透過有著獨立意識的新學(xué)員Jakob的視角探入一個制度森嚴、人人循規(guī)蹈矩的仆人培訓(xùn)學(xué)院,觀察并參與其內(nèi)部的運作,在無意中與學(xué)院唯一的女教師、校長的妹妹發(fā)生神秘的聯(lián)系,進而使整個學(xué)院的人與制度產(chǎn)生了微妙的變化,一系列變故之后最終校長決定關(guān)閉學(xué)院,而Jakob成了最后一位進入學(xué)院的學(xué)員。
本片的黑白攝影的獨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光線與陰影的默契配合,如前所述的動人一瞬便是在映射此時女主內(nèi)心感情的波瀾。而導(dǎo)演在訪談中闡釋選擇黑白是電影一開始創(chuàng)作時就有的直覺,且與學(xué)院的黑板與粉筆有內(nèi)在的契合,他們試圖與攝影師Nic Knowland一起利用影像去發(fā)掘最強烈的白色、最深度的黑色和最美最神秘的灰色。但礙于藍光修復(fù)版并不完美,許多畫面依舊模糊朦朧,并不能完整體驗其黑白攝影之美。
其世界觀承襲了奎氏兄弟之前的短片作品,詭異而神秘,幽深的封閉學(xué)院建筑中加入各種想象力豐富、有趣的細節(jié)設(shè)計,如魚缸、紐扣、猴子、相似的密室、機械鐘表,這些都能在他們的短片中找到相似的影子,比如密室的設(shè)計似乎來自于《楊·史云梅耶的柜子》里那成排的柜子里的世界,魚缸帶來的放大效果對比《楊·史云梅耶的柜子》中桌子上的水晶球又有著更進一步的妙用。
我們看到學(xué)院的墻上無處不在的規(guī)矩意識形態(tài)標語“Rules have already thought of everything.”、“ Order is heaven’s first law.”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學(xué)員們遵守規(guī)矩服從管理,而校長在Jakob入學(xué)時就點明了這個學(xué)院的潛在規(guī)矩“You’re all one size here”,學(xué)校的授課內(nèi)容也是如何服侍主人。導(dǎo)演也在利用電影語言不斷強化這種內(nèi)在規(guī)則的存在,學(xué)員們機械式地大聲重復(fù)練習(xí)如何侍奉主人、形式感極強的吃飯上課的節(jié)奏、被放大的細節(jié)音效、高對比度的人物反差畫面等等。
而這種對規(guī)則的描述似乎另有所指,指向那些由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本杰明學(xué)院”組成的集體主義專制社會,這個社會有著一套約定俗成的行事規(guī)則、長短不一的警世標語,每個來到這個社會的人都在有意或無意地學(xué)習(xí)并適應(yīng)這套規(guī)矩,他們對這套規(guī)則下了一個教科書式的定義:生活,即使它是否定個體的自由與尊嚴的。但電影中的世界又與現(xiàn)實的世界不同,相比起來它更溫暖一些;雖然每個生活在學(xué)院的人都已然習(xí)慣于遵守這套規(guī)則,甚至可能對自身所受的束縛并不自知,對所教授的內(nèi)容全盤接收,無論是學(xué)員還是老師,都活在對制定規(guī)則的校長的敬畏(或者說是恐懼)之中;而當新人帶著堅定的自由意志闖入時,學(xué)院里的某些人開始受其影響,將自我的欲望更多的吐露出來,但結(jié)果卻是在這樣一個禁欲的世界里抑郁而終。說他比現(xiàn)實溫暖是說電影中這種抑郁而終是對學(xué)院起到毀滅性作用的。
片中最吸引我的是那些富于形式感的、精美巧妙的動作設(shè)計,將學(xué)員們在集體主義下生活狀態(tài)的荒謬可笑展現(xiàn)地淋漓盡致。
而另一個吸引我的地方是敘事留白,當把這種敘事留白嫁接在一個神秘的世界觀上時,便給予了觀眾更加豐富多樣的解讀空間,即使是看完第二遍的現(xiàn)在,我依然會對很多細節(jié)和世界觀感到困惑與好奇。正如耿軍導(dǎo)演在《輕松+愉快》映后交流時所說:電影看不懂是好的,它會促使你去回味電影本身,困惑縈繞在你腦海幾個小時、甚至幾天。
我想對于《本杰明學(xué)院》中留白的困惑會斷斷續(xù)續(xù)縈繞在我接下來幾年的重復(fù)觀影中,成為我一遍又一遍溫習(xí)它的源動力。
參考:
①《認識電影(全彩插圖第12版)》P23
③《柏林專訪拉夫·達茲:長度不是電影的生命,美學(xué)才是》
作者:江南
2017/12/17 于深圳
福利: 鑒于目前網(wǎng)上可找到的藍光版匹配中字的翻譯質(zhì)量很差,于是根據(jù)藍光匹配英字自譯了一版中英雙字字幕,附上鏈接。 //pan.baidu.com/s/1eSJBFgQ 密碼: 9f62 (鏈接中包括2G和7G資源的種子/自譯中英雙字字幕/主創(chuàng)訪談視頻/導(dǎo)演短片合集)
本文是碟片附帶的奎氏兄弟英文手稿(手稿見電影相冊)。中文由谷歌翻譯過來,根據(jù)理解做了些微的修改。
序言
The Benjament Institute is a dilapidated and moribund boarding school for the training of servants, to which Jakob von Gunten enrolls. The time and place of the film are to be ambiguous: that the school is situated in the upper floor of a building behind a courtyard in a metropolis and that Jakob is conscious of living in a modern age. The locale of the film is less geographical than spiritual, the emphasis being more towards creating the occurrence of metaphors of dreams and fairy tales (by exploring Robert Walser's own reworking of the fairytales, Snow White and Cinderella). The trajectory of the film will be the narrator-hero’s attempt to discover the mean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school (the school being indeed the very source of the mystery):
本杰明學(xué)院是一所殘舊、垂死的仆人培訓(xùn)寄宿學(xué)校,本片主人公雅各布·馮·岡滕(Jakob von Gunten)將在此就讀。電影的時間和地點并不明確:學(xué)校位于都市某庭院后面一棟建筑物的上層,雅各布則是一個明確意識到自己生活于現(xiàn)代的人。這部電影的空間屬性與其說是地理性的,不如說是靈性的,更著重于創(chuàng)造夢境和童話的隱喻(通過探索羅伯特·沃爾瑟對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童話的改造)。這部電影的軌跡將是敘事英雄(narrator-hero)試圖發(fā)現(xiàn)學(xué)校本質(zhì)的嘗試(而學(xué)校確實是奧秘的源頭):
"We learn very little here, there is a shortage of teachers, and none of us boys of Benjament Institute will come to anything. That is to say, we shall all be something very small and subordinate in later life. ” Through Jakob’s inner voice-overs, one will witness his ambivalent relation to the school, his characterizations of his fellow pupils (Kraus, the model student, in particular), his relations to the brother and sister (Fraulein and Herr Benjamenta) who conduct the school, the repetition over and over again of the single lesson: “Practice scenes for life”, which constitutes the curriculum of the school; other entries describe dreams emphasizing Jakob’s interior life and his reflections---- in particular, subjective visions mutually elaborated between Jakob and Fraulein B., visions of a descent into a lower depth: the "Passageways of Poverty and Privation"; Jakob’s admission to the heretofore secret world of “inner rooms” of Fraulein and Herr Benjamenta. These entries constitute Jakob’s symbolic initiation into the renunciations and disillusionments of the Benjamenta Institute.
“我們在這里學(xué)到得很少,師資短缺,本杰明學(xué)院的學(xué)生們都將一事無成?;蛘哒f,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都將變得渺小,并從屬于某人?!蓖ㄟ^雅各布的內(nèi)心獨白,觀眾將看到他與學(xué)校的矛盾,他對同學(xué)(特別是模范學(xué)生克勞斯)的刻畫,及與學(xué)校管理者本杰明兄妹(Lisa和Herr Benjamenta)的關(guān)系。學(xué)校課程則是簡單地重復(fù)所謂的“生活實踐場景”,一遍又一遍;其他的夢境描述則意在強調(diào)雅各布的內(nèi)心世界和他對周遭的反應(yīng),尤其是雅各布和Lisa間相互闡述的主觀愿景,通向了更深沉之處:“貧窮與匱乏的通道” (這一句不知道怎么翻譯);雅各布被允許進入本杰明兄妹由密室(inner chambers)所組成的秘密世界。雅克布象征性地為本雅明學(xué)院的幻滅和被舍棄揭開了序幕。
The film will work more at the level of lyric juxtaposition of episodes, closer to the associative and imagistic structures of dance and poetry (as well as silent cinema) than to conventional narrative, and in this way to better score the realm of ,as Walser said, this “senseless but all the same, meaningful fairytale”.
與傳統(tǒng)敘事相比,這部電影更像將情節(jié)進行歌詞式的并置,更接近于舞蹈和詩歌(及默片)的聯(lián)想和虛構(gòu)結(jié)構(gòu),并以此方式來回應(yīng)Walser的境界說,“senseless, but all the same, meaningful fairytale”。
人物
Jakob von Gunten: with fairytale conventions, Jakob is the “princeling”, figure who in the film, is conjured up and invoked by Sleeping Beauty (Lisa Benjamenta). We know nothing of Jakob's past life, only that he is in his late thirties, early forties, and that his sudden arrival at the institute paradoxically sets off its disintegration and demise. As the narrator-hero, he is more a silent Buster Keaton like figure, through which our vision of the world of the Benjamenta Institute is activated and narrated.
雅各布·馮·岡滕(Jakob von Gunten):按照童話的慣例,雅各布是電影中的“王子”,被《睡美人》(Lisa Benjamenta)所召喚。我們對雅各布的前世一無所知,除了他三十多四十不到的年紀,以及他突然到達學(xué)院,出人意料地引發(fā)了它的瓦解與滅亡。作為敘述者,他更像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基頓(Buster Keaton)式人物,由他激發(fā)起我們對本杰明學(xué)院世界的認識。
Lisa Benjamenta: is “Sleeping Beauty” figure, part sorceress, part princess with magic wand. She, like Jakob, is in her late thirties, beautiful, fragile, remote – more a symbol of pure inwardness, and who carries deep inside herself some great unhappiness for, which Jakob slowly becomes her confidant. She is the only activity teacher in the school. Both she and her brother contend for Jakob’s affection and loyalty.
麗莎·本杰明(Lisa Benjamenta):是“睡美人”,既是女巫,又是帶有魔杖的公主。和雅各布一樣,她三十多歲,美麗,脆弱,讓人敬而遠之——更像是一個純潔內(nèi)心的符號,內(nèi)心深處懷有某種極大的不幸,雅各布逐漸成為了她的知己。她是學(xué)校唯一的老師。她和她的兄長都在爭奪雅各布的喜愛和忠誠。
Herr Benjamenta: is the “Ogre” figure: huge, imposing, mid fifties, Lisa's older brother, and Principal of the institute. Has allowed himself be slowly imprisoned and deformed by the school. He is a man who doesn’t seem to have ever lived, has little contact with students, indulges a pet monkey and a pathological collection of deer memorabilia.
本杰明先生:是“食人魔”,五十多歲,身材高大,莊嚴,而帶有壓迫性,是Lisa的哥哥,也是學(xué)院的負責人。他讓自己被學(xué)校慢慢地囚禁和變形。他似乎是一個從未生活過的人,與學(xué)生的接觸很少,沉迷于寵物猴和病理性的鹿類紀念品。
Kraus: is the model servant, one of Lisa’s “seven dwarfs”. In him is the one true celebrant of the dictates of the Institute. He is strangely ageless and eternal looking, tall, gaunt, monotonous, monosyllabic, unequivocal. Kraus is privy to the secret “inner chambers” of the Benjamentas which exerts so strong an attraction on Jakob. He is the deep, insoluble riddle ultimately proposed by the institute.
克勞斯:模范學(xué)生,是麗莎的“七個小矮人”之一。他是學(xué)院一切指令的真正擁護者。奇異的是,我們不知道他的年齡,他有著永恒的長相,身材高大,瘦削,單調(diào),言語簡短,毫不含糊??藙谒梗↘raus)對本杰明兄妹的“密室”不屑一顧,而后者卻對雅各布(Jakob)產(chǎn)生了極大的吸引力。他是該學(xué)院最終鑄成的一個深不可解的謎語。
Institute Benjamenta: There exists an essential “mysterium” at the heart of the school, and although dilapidated and moribund, it has its own inner life and its “former existences” which seem to exert and dream up on its inhabitants, symbolized by the role of the mysterious goldfish bowl room ( as through the very center of the “Fairytale” lay there)
本杰明學(xué)院:學(xué)校的中心存在一個必不可少的“奧秘”,盡管它破敗不堪,但垂死掙扎,有自己的內(nèi)在生活和“過往的存在”,神秘的放置著金魚缸的房間(正是“童話”的核心之處)昭示著,它似乎在其居住者身上發(fā)揮并實現(xiàn)了這種奧秘。
動畫人的真人片自有一套 視聽上的傳達真是絕 只是有點過于晦澀。圓與尖 神與仆 只是規(guī)則順從重復(fù)空虛歌頌 說不得誰在誰身側(cè) 分不清誰向誰求救
居然一點也不悶,那種迷失在一個卡夫卡式機構(gòu)的文學(xué)感表達得比一些更有劇情的片子似乎更好?!Quay兄弟的打光和快速變焦真是神奇。那一房間一房間的裝置藝術(shù)(雄鹿陰莖的粉末請你聞一聞是什么鬼),大大小小的矩形房門和墻面的諸多鹿角裝飾,銹湖莫非也致敬了本片雅各布探險那一段?!女教頭的羊蹄子教鞭,想要擁有。
詭異的場景與氣氛,飄忽的對白與音樂,凌亂無序的敘事蘊含著強烈的情緒。無處不在的動物印記,瑪麗壓抑的欲望和她奇異的教鞭,魚缸后扭曲的臉,教師的規(guī)則和機械的重復(fù)課程。。。。在奎氏兄弟搭建的晦澀的精神迷宮里不斷的窺視又不斷的迷失
摔碎鏡頭,如此奇妙,洞穿包裹心靈之軀體,紊亂消融冰雪之河流
太幻想主義,太超現(xiàn)實了,沒看懂的說,汗~~
如夢似幻,不明覺厲。
遺憾看前還未讀過瓦爾澤 但即使瓦爾澤本人想必也沒料到這本日記會變得如此遙遠而夢幻:你我一起走入黑暗 走入夢境 走入廣闊世界 - ein bisschen, aber gründlich
發(fā)現(xiàn)看到后面,完全方向性錯誤(院長對男主赤裸裸的示愛!?。。?。開場到學(xué)院報到,奎氏兄弟可能出于致敬,有點史云梅耶敘事的影子。實則影片試圖表達什么,依我拙見不如來探討下畫面的朦朧美感吧...
奎氏兄弟給我看的是發(fā)乎腦內(nèi)和心內(nèi)的影像,所以晦暗的光和緊張的觸感如此真實。對尺寸、循環(huán)、腐爛、欲望、畸形、恐懼……的表達極好。這種非敘事邏輯的電影最妙就在于足夠空曠的供我想象的“背面”和不斷打動我的“感覺化”的畫面。比喻,是最無處不在的修辭,奎氏兄弟是運用此手法的大師?!?.6】
這到底在說神馬?。?!
三星半,絕佳的黑白影像構(gòu)建出一場詭異又唯美的欲望夢境,走廊中的光影交織讓人難忘。神秘古典的配樂,甚至帶點宗教氣息 ,但過于留白的敘事顯得晦澀難懂。
魔種制度下的整齊劃一,最后又破滅,為何如此,我也挺迷惑。
黑暗、晦澀、詭秘。就看你喜歡不喜歡奎氏兄弟的調(diào)調(diào)??闲值茈娪暗呐錁范际琴|(zhì)量很高的哥特音樂。
衣櫥打開 灰塵揚起 螨蟲上演好戲 和蓋伊馬丁像姊妹 想擁有原聲黑膠
Institute Benjamenta, or This Dream People Call Human Life (1995)
只推薦影像部分.故事沒看懂.哪位看懂了過來講講
不知所云。
【B+】光引入意象,光帶來表達,光宣泄情緒,光創(chuàng)造電影,光即是一切。女主漫步走廊時頭頂那束頂光實在是絕了,感覺《銀翼殺手2049》的打光就有受到本片的影響。但既然影片本身都如此詭異晦澀,那為何不做的更純粹一點?為何要加上如此支離破碎的臺詞而非把影片完完全全當成默片去處理?PS:外掛字幕的垃圾翻譯導(dǎo)致我完全沒有看懂,但感覺就算有個好字幕,多半也一樣看不懂....
0--探討如何“求真”及相關(guān);1--仆人指上帝God的仆人,即主教神父布道者求真的人;2--尋求God(終極真相)的兩條道路:愛(情愛,精神吸引,天性)與戒律(規(guī)則,可學(xué)習(xí)的,可模仿的);3--從愛的路子上去,能到達冰冷真相,但愛會被磨滅,女主角難以容忍。4--惡搞天主教庭教皇教義儀式
top 100 & discovery of the year no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