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悲傷的生活
群體中的孤獨的靈魂。人們來到公共場所必然有一個相同的目的,車站為了等車,商場為了買東西。戲院本也是公共場所,昏暗的空間里只有一塊明亮的熒幕,這似乎是建立戲院里面人和人聯(lián)系的唯一元素,但當這個唯一元素失去吸引力的時候,人和人就失去了聯(lián)系。就在這時,心懷不安與焦慮的人們掙扎著尋找自己的另一半靈魂。在影院里,喪失希望,留下的悲嘆凝固在黑暗中,曲終人散,無人問津。膠片機仍然會再轉動,生活也不會停止。
2 ) 醒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另一雙鞋子不見了
電影中的人在看電影,兩個昔日的演員,坐在空蕩的影院中看他們年輕時演的片子,鏡頭緩慢的移動著,在影院的四周游移。
外面大雨瓢潑,下雨的時候,通常是大地在與天空做愛,蔡明亮只讓鏡頭說話,他的每一部電影中的人物都是孤獨的,他們的內心被一片雜草所淹沒,時間過得很慢,每一秒每一秒,都像是一個奄奄一息的病人在哮喘,空蕩的影院壓抑的不能呼吸,就連那屏幕中的人物都顯得有些悲傷?!懊缋蠋煟阋瞾砜措娪鞍 ,F(xiàn)在已經沒有人看電影了,也沒有人記得我們了。”
3 ) 生活原本的色調
沒有華麗的渲染,一切只是一個老戲院的故事
這個戲院有鬼嗎?
我覺得是這個戲院已經成精,它有自己的靈魂,有自己的頻率過著自己的生活;
很多語言在大雨中的戲院隨著劇終截止,而滿腔的感情隨著那昏黃的路燈下,雨水濺起的水霧慢慢地攏進心里,好滿好難受
沒有人記得我們了?曾經在這個戲院看過戲的人,已經不再來了;
沒有人記得我們了,一起演過戲的人可能已經不再演戲了,曲終人散,大家也不再相見,各自過著屬于自己的生活踩在屬于自己的軌道,生活原本就是一個人在過。多么蒼涼!
一個老人的淚水,一把老天的淚水??!
而這,恰恰是生活原本的色調。。。
4 ) 我的觀碟日記·不散
我的觀碟日記·不散
明景泰八年,錦衣衛(wèi),東廠,一個我喜歡的開頭,荒沙萬里,宛如前朝,是胡金銓的《龍門客棧》吧?沒看過,我只有關于徐克的記憶,周淮安醉里挑燈看劍、邱莫言終陷流沙,那個無情無義的江湖,而金鑲玉,卻讓人在絕望中生出一絲希望,雖然她也不見得有未來。銀幕上打出幾個名字,石雋(打不出那個字)、苗天,這些名字依稀是有印象的,在很多年前的老雜志上看到過,也屬于前朝了。
福和大戲院,這個名字讓我想起彌漫在關于臺灣小說中“西門町、游車河”的那些記憶,它也許就開在臺北一條曾經繁華過的街。一汪水倒映著黯淡的霓虹燈,一個男人涉水而過,一只貓走過,蔡明亮的電影就是這點好,慢慢地、長長地鋪排開鏡頭,讓我也可以縱容自己的思緒,緩緩地敲字。
東廠老頭說:好,我們到龍門去等他!天羅地網(wǎng)已經布下,英雄即將走向既定的宿命,無論是邱莫言還是金鑲玉的等待或愛情都無法拯救。女人靜靜地在自己的值班室里,用一只綠色的電飯煲蒸紅薯還是饅頭,她不緊不慢地撕著皮,細細嚼著,而在與她一墻之隔的地方,卻是一個刀劍齊鳴、快意恩仇的世界。女人就是前面那個從走廊一頭走到另一頭的瘸腿女人,始終不照她的臉,不知道是不是就是碟盒上寫的楊貴媚,一個當年我以為的美女。
一個貌似一位香港干瘦男演員的男子無法忍受電影院中一對男女旁若無人地吃食,憤然離席,空蕩蕩的影院,似乎也只得這幾個觀眾,很多年前,我曾經一個人獨自去看《半生緣》,那個下午的影院里只有四個人,連我在內,后來這成為了我再難以逾越的一種近乎完全自我的觀影體驗,自由地在黑暗中哭或笑。這個男子是倒楣的,他又一次進入影院,這次沒有了吃食的男女,卻有后座的一雙臭腳凌駕其右,那個銀幕上的江湖始終是遙遠的,人群中的眾生多的是不自由,少的是歡愉,即使只是看一場電影。
銀幕上,大俠跋涉過千山萬水,終抵龍門。不管前面等待的將是什么,現(xiàn)在也算是告一個段落了。
干瘦男人站在小便池旁,兩個男人把他夾在中間,僵持半響,從后面的隔間里走出一個男人,然后門被人從里面帶上,不明白這幾個人的關系,思索不清導演的意圖,而這個四處布滿水漬的衛(wèi)生間,讓我想起中學時曾有一次與女友去制藥廠的澡堂里洗澡,那種原始簡陋的澡堂,一間空房間,四周圍了一圈裸露的水管,連地面好象也是水泥的,那應該是八十年代吧,諾大的空間,只有我們兩個人在洗澡,水壓很大,打在身上生生作疼,我從小就是一個怕疼的人,不想再洗,回頭找她,水霧迷漫,水聲凌厲,那一刻覺得好似身處一個密閉的空間,她卻不知蹤影,無端端害怕起來。
男人女人變幻著在鏡頭前晃動,我走神了。
鏡頭前又多了幾個面目模糊的男子,一個問另一個:你知道這個戲院里有鬼嗎?這戲院里有鬼。然后又是長時間的沉默,這是開場以來聽到的第一段對白,我想那個干瘦男子也許是個同性戀,或者是個販毒的,但他說:我是個日本人。他卻在一家蕭條的影院里,反復地看中國武俠片《龍門客?!贰?br>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影方式,那個日本人又來了,空有兩人的影院,一個時髦女子在姿態(tài)難看地尋找自己蹺腳踢飛的鞋,然后肆無忌憚在嗑瓜子,日本男郁悶之余,偷偷斜望,最終倉惶離場,在他無數(shù)次的觀影記憶中,莫非都是這些不堪的細節(jié),伴隨著銀幕上的江湖江山,身邊的人,總是很輕而易舉就打碎一切幻想,把他拖回到現(xiàn)實中來。
又一場好戲,已經到決斗階段了,銀幕上兩個男子浴血打斗,一俊一丑,自是善惡高下立判,想起錄相帶時代看過的那些香港武打片,跺跺腳也會抖動的布景,臉上厚得一笑就往下掉的粉,拉長的鏡頭看上去個個都是長身玉立,偏偏迷得那時暈頭轉向,只覺得個個劍眉朗目、鐵血丹心。兩個老人在此時的影院中,看得淚濕雙目,未必是為著故事里的恩怨感動,或只是借著別人靈堂,想一些自己的往事,一部老電影,是可以喚起很多記憶的。
長長的鏡頭投注在空無一人的影院,一分鐘,兩分鐘,差不多五分鐘不切換,我想,要么是蔡明亮走火入魔了,要么是他實在不舍得就這樣曲終人散去,于是傻傻地讓鏡頭空轉著,以為這樣就可以留得住,至少多留一刻也是好的。曲終人終究會散去,去年去看白先勇的《牡丹亭》,曲終人散那一刻,站在看臺上,遠遠地望著那些戲子們,那些繁華的布景,即將撤去,白先勇出來了,謝幕,又謝幕,原來全部最終只不過是一場戲。
兩個男人在影院外邂逅,原來是你,原來是你,原來是那兩個前朝的人,石雋、苗天,現(xiàn)在都沒人看電影了,他們說,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兩個男人的感傷,卻只能點燃一支煙,然后相顧無言,沉重得象一場秋雨。
不止電影會謝幕,電影院也會關門,另一個男人在玩電腦算命,他打開了女人的值班室,揭開電飯煲的鍋蓋,好象里面并不是饅頭或者紅薯,我想是一個壽桃,莫非今天是她的生日?那樣看著孤獨清泠的一個女子。雨仍然下個不停,她蹣著瘸腿走在雨中,走過最后的鏡頭,我希望她是走在回家的路上。
《龍門客?!吩浭请娪暗囊粋€黃金時代吧,那個時候的電影院一定是場場爆滿,就象中學時代蹺課流連的那些錄相廳一樣。懷舊的人,在電影里找自己的過去,在影院里找以往那種熟悉的感覺,老去的,只是看電影的人。每個有興趣去看《不散》的人,我想都會熟悉這種感覺吧,雖然不是每個電影院都會藏有一個《天堂電影院》里那樣的老頭子,也不是每一個看電影的少年日后都能長成托爾納托雷。
我想起月下,我想起花前,多少的往事留在我心田,一半是辛酸,一半是甜蜜,一年又一年長叫我留戀,留戀,留戀,月下,花前,留戀,留戀,叫我永遠想念。(60年代老歌·留戀)
第一次以這種方式看完了一部電影,邊看影像里的故事,邊想自己的心事,記錄下思緒的流水帳,這種感覺,很新鮮。
5 ) 蔡明亮先生,你認為什么是電影?
映后記者會上,有位資深的法國電影記者要跟我討論「什么叫做電影」,他說法國人以會看電影自豪,但是過去十幾年的經驗中,看盡各國名片總有種不舒服的感覺,如果把電影比喻成書,多數(shù)的當代電影就好像有只看不見的手,在幫讀者翻著書頁,電影或書或許都有讓人感動的元素,但那只隱形的手卻讓人不舒服,他唯有在看我的電影時,才發(fā)現(xiàn)這只手消失了,也就是我給了他更寬闊,也更自由的思考時間。
6 ) 看
在我有限的經驗里,這一幕可以稱得上是最美的影像時刻之一。
我們沒有看到陳湘琪(圖中的售票員)有任何動作,她只是單單看著;放映機投射到銀幕上的影像將她包裹起來,在她的臉、她的頸部以及其它我們無法看到的地方覆著點點微粒。此時,影像以一種直截利落的方式向我們表現(xiàn)了它施予觀者的魅力——盡管它僅是停留在觀者的肌膚/衣物上游移,卻仿佛和觀者融為一體。沒有象征,沒有隱喻,有的只是影像-身體在物理意義上的相遘;而我所感受到的,絕對不亞于初次“發(fā)現(xiàn)”電影時所體會到的新奇與震驚。并且,這種對現(xiàn)已沉睡許久的舊有經驗的喚起,也在該影像所處的那組正反打鏡頭中得到了強化。銀幕上的俠女和陳湘琪都是近乎沒有動作的,而相對于陳湘琪入定一般的注視,俠女巍然四顧,審視著周圍——這是《龍門客棧》中的場景,但導演用一組簡單的正反打將其與觀者的目光聯(lián)結起來;由此,俠女的盼視就像是被賦予了探尋觀者的意義,觀者渴望的目光便成為前者追索、確認的目標。同時,快/慢,動/靜等幾組貫穿本片的看似是二律背反的沖突,都在這一影像-身體的交會的邊界處得到了消解(這只是說明它們偽對立的例證之一。在那逼仄的甬道中,兩個男人上演的有如武俠片一般的“對手戲”不也是一例么)。
許多人費盡機巧試圖展現(xiàn)電影的魔力以及其自身的迷影情節(jié),但在我看來,至少是目前,沒有哪個導演可以如此舉重若輕地展現(xiàn)出這一點。蔡明亮向觀眾揭示了電影的一個隸屬原初的秘密:我們不需要洞悉什么,只是看到,就可以知曉。在此,我想套用伍德的一句話來作結——這種“有”中生有的創(chuàng)造,令我感到有點神圣。
“這劇院有鬼”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才突然想起來,電影進行了一半,之前好象連一句臺詞都沒有。老歌響起來時的感覺還不錯,可以壓成短片。
太沉悶以至于我無法忍受
無疑是蔡明亮最好的作品,用空間表達時間的永恒,電影與現(xiàn)實相交織,寂寞與自由共存。
絕了!蔡明亮這次一手打造出互相獨立卻彼此營生的空間感,和一種以屏幕之內觀察熒幕之外的新奇視角,潮濕邋遢的陰影世界卻自有寒氣和感動;對電影而言,我們都是闖入者,所以彼此小心翼翼地試探,最后慌慌張張地離開,空留一份「對影成三人」的心照不宣;無心,自是不愛,不見,終得不散。
蔡明亮的電影,永遠都能予人無法言喻的鮮活體驗。以[龍門客棧]貫穿大部,戲中戲的音軌常常縈繞于耳,由此延拓出的畫外空間(及其歷史厚度、影迷情愫)與戲院荒蕪頹敗的氛圍及孤獨郁結的角色疊糅,唯有嘆惋。跛腳的售票員始終艱難而不懈地四處巡行,獨木難支。窗外雨聲淅瀝,室內漏雨不斷,蔡導鐘情的“水”意象與末日之息又一次浸染了我的內心。及至45分鐘,才出現(xiàn)了第一句臺詞——“你知道這戲院有鬼嗎?” 隨后,影廳里女人隱沒到鏡頭之外,旋即,我們與日本男子一道觀望到空蕩陰暗的周邊,剎那間,復聞嗑瓜子聲,盡管我們暗自知曉這并非鬼片,仍舊不寒而栗……部分場景形如靜態(tài)照片,尤其是女售票員打掃完影廳后出畫、且瘸行腳步聲淡弱后的兩分鐘時間,一切都變得凝固靜穆,恍如永恒。兩位主演的重聚,仿佛送別一個時代與文化空間。(9.0/10)
福和大戲院就是《你那邊幾點》中小康偷鐘的那個~應該是從這部開始,蔡明亮發(fā)展出后期標志性的片段式影像,片段之間和片段內部都“無事發(fā)生”,沒有對白、情節(jié)及任何的因果律,對敘事的拒斥和長鏡頭的癡迷都抵達了華語電影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唯一被捕捉到的是無可名狀的情態(tài)和從這些情態(tài)影像中穿逸而出的時間性本身。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反之而行固然可嘉,但導演的創(chuàng)新力似乎業(yè)已耗盡,還是如<青少年哪吒>般地眷戀于機器求簽,還是如<洞>和<天橋不見了>般地鐘愛引用老歌,還是一成不變地長鏡頭和靜止畫面,本片在片中和片外都預示了臺灣電影的衰敗..
相聚有時,電影不散
空洞戲院,寂寞人類。身影煢煢,回響跫跫。殘像搖搖,光線沉沉。破敗后臺,孤魂游蕩。鬼不在此,欲想獵艷。電影有盡,時間無涯??蜅jP張,戲院熄燈。瓢潑大雨,霓虹耀眼。舊傘擋風,沿途無人。周身濕冷,今夜無眠。
全片共十句對白,一如既往的濕。疏離感是蔡明亮電影里最可貴的東西,這次再加上老電影院的情懷簡直把我迷死了。讓我想到春城劇院,很破舊,但每次去都只有我和放映員兩個人,他們甚至會因為我要求而改變放映場次。四年后,蔡明亮又為戛納60周年拍了一部老影院情懷的短片《是夢》,堪稱完美。
“現(xiàn)在都沒人看電影了,也沒人記得我們”,確實好像自己小時候去過的影院啊,第一次看蔡明亮,慢到這地步了感覺竟然有點意思。。
感受到了強勢意圖的存在,但沒看到明確可解的軌跡或多么不明覺厲的執(zhí)行。蔡明亮總讓我分不清他的有趣時刻到底是真有趣,還是靠更多無趣襯托而出的有趣。這也挺厲害的。
本片為我們展示了電影院幾種不文明行為,比如大聲吃東西,腳搭前排座椅靠背。好了不開玩笑。有點不知如何評價?!洱堥T客?!分械膹V闊天地和電影院、廁所、倉庫、走廊等封閉空間形成空間的對照,老演員觀看年輕的自己又是一組時間的對照。開燈散場空無一人,匯聚在光影交錯兩個小時里的人與行動如流水般四散而去,放映的電影在這一意義上不僅是被觀看的對象,反而“生產”了放映員、跛腳清潔工和觀眾等。這大概是一則關于電影的寓言。戲院不散場,膠片永不眠。
聲音取代畫面成了表達的主要方式,表達的對象是時間,在空間里蘊含放大又被擠壓的時間。電影和觀眾的雙重死亡,那一幅靜止的凝視熒幕的座位畫面大概是一種祭奠。狹窄過道里的身體接觸、望著屏幕里的自己落淚、猶豫后仍取回了半個壽桃,無不是深深的絕望。就算有些光明,也仍然不免錯過。
電影院放映著《龍門客?!?,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對照影片人物生活的死水一潭,影院觀眾觀看電影,而孤獨青年觀看觀看電影的人,觀看與被看的傳遞與循環(huán)讓他們皆甘愿自我迷失,逃離現(xiàn)實而隱匿“桃花源”-電影院中,幻想永不散場。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話評價一下本片,那就是“影片全程都是尿點”。
到了現(xiàn)在,自己已經不太怕一部電影“沉悶”,這部電影很豐富,空鏡,長鏡頭,定格鏡頭,在大量空余時間里,我們可以認真聽,也可以好好想。拍《不散》的時候,他開始厭倦電影,所以這部電影到底是一部什么呢?除了對胡金銓的表白,是一部對電影的贊歌嗎?大概不是。這更多是一種審視,一種回望,沒有人和他對話,大家關注的東西和他都不一樣。所以他才把鏡頭大量的給“觀眾”,然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觀眾,基本沒有在好好看電影,和他想說的事情一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故事,只是這些人的故事里,幾乎不包括電影。更多的,我們不關注電影本身,而是注視這些人和他們可能的故事。這一次,放映廳的長鏡頭出現(xiàn)的時候,我尤其認真,因為我也在想,除了想電影里的觀眾,也想我身邊的,也想我自己。然后我覺得,這個長鏡頭還是太短了。
時間的不勻,在本片20分鐘處,《龍門客?!肥莿偤梅诺?7分鐘左右,也就是說本片時間和《龍門客?!诽幱谙嗖畈淮蟮臓顟B(tài)。但在本片30分鐘時陳湘琪看銀幕的時候,《龍門客?!芬呀浄诺?小時。再到后來《龍門客?!吩谑h流淚之后結束。本片用了一小時放完了《龍門客?!?。加速的影中影。而現(xiàn)實被拖慢了。那么有沒有現(xiàn)實和電影完整同步的時候呢?答案是肯定的,就是在陳湘琪望向銀幕的時候,類似正反打的剪輯突出了“同時性”。只有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我們的時間才和電影同步。
愛極了電影所以要模糊(擴大)電影的邊界是蔡明亮最珍貴的東西。我吃東西的時候想著你,所以跛著腳爬上一段又一段樓梯,只為把自己的吃食小心翼翼分一半給你,放在你的方便面上,但是我再去的時候,你不在,也沒有吃,我只有坐在放滿了你的煙蒂的煙灰缸前發(fā)呆...猜到放映員一定是小康,我心都要化了...
我想起月下,我想起花前,多少的往事留在我心田,一半是辛酸,一半是甜蜜,一年又一年長叫我留戀,留戀,留戀……電影會散場的,人也終會離你而去。
電影區(qū)別于其他藝術的最大優(yōu)勢,視覺化的時間。有人在電影《不散》中以《龍門客?!窞闃顺?,而我們在生活中,以電影為生活時間流動的標尺。片尾的介入。十分亦不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