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困局
《La demora》(The Delay)
差點兒忘了介紹這在電影節(jié)看的烏拉圭與墨西哥合作電影。
故事內(nèi)容簡單不過,卻深刻透視了南美洲基層婦女面對的掙扎和問題。
女主角上有老父,下有子女,獨力撐著手??谕5纳睿v不堪。社會與制度支援不了她。她太累,崩潰,突然狠下心腸,在陌生地方遺棄半癡呆老父。
衝動過後,懊悔,四出拚命找老父。
老父一直在等她,她也一直找下去。
就是那延遲相遇的故事安排,觀眾更能投入他們身處的世界,深刻體會女主角和她老父各自的困局。
已看了電影一個多星期,女主角為生活掙扎而刻下的痕跡仍清晰可見。
南美的女人五十,細(xì)節(jié)極其打動,真生活。
第三世界的底層苦難。那是一死了之的時候。(好吧,中途我睡著了)
老人有時候很討厭,但有時候?qū)嵲谑亲屓诵乃???傆X得未來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解決還沒做好準(zhǔn)備
老年現(xiàn)實題材
記得每個人都有尊嚴(yán),無論孩子還是老人。
看得很糾結(jié)啊,阿茲海默比身體疾病更加可怕,人沒有記憶了。
相當(dāng)現(xiàn)實主義的一部南美電影。一個帶著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迫于生活的壓力一度遺棄自己有點老年癡呆的年邁的父親。在寒冷的夜里,父親還在苦苦等待女兒,而女兒最終又回來找到了父親。
遺棄那段的處理挺喜歡的??偟膩碚f還是中規(guī)中矩的。
上海桂林路
@清影 每一個下一秒都蘊藏著不幸的生活,也無法輕易將你丟下
劇情很平淡,題材也是老生常談的家庭中贍養(yǎng)老人的困境,整個遺棄+尋找的過程也沒什么波瀾,女主轉(zhuǎn)變太快且沒讓人看不到內(nèi)心鮮明的掙扎矛盾與掙扎。結(jié)尾部分還算感情真摯。不過值得玩味的一個點在于,按照正常人的邏輯,在找人的時候難道不應(yīng)該先去丟人的地點找么?為啥女主就那么篤定到了晚上父親一定會被接到某個收容所里?這一夜的找人邏輯十分不對勁……
或許錯過了一部好片 前半段真的無感
攝影挺特別的。情節(jié)比較單薄,其實拍成短片就夠了。生活就是能把人逼迫至此啊,遺棄老人或是兒童都很多,看著傷心,說起來我小時候就很怕跟我媽去人多的地方,總覺得她說去買個什么就不回來了= =
電影節(jié)將片名翻譯為“愛不宜遲”,覺得更好一些。因為“遲到”的故事告訴我們的即是“愛不宜遲”。人心的陰暗面里也許都有過拋棄的想法,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堪負(fù)重,但最后才明白這才是活著的本質(zhì),我們必將背負(fù)著這些前行。愛是救贖的良藥。
極其精準(zhǔn) 擱first上能拿100個獎
整片彌漫著被艱辛生活吊打的深刻的疲憊酸楚,凜冽冬夜,尋人不遇,揪心的焦灼牽扯每一根神經(jīng),“街頭遺棄”和“公園堅守”都令人心疼。。想到《恍惚的人》,接近的題材,老年人的無助無力艱難,被邊緣化,視為拖累,而身心俱疲的親人(護(hù)理人)同樣苦痛辛酸。。特寫鏡頭強調(diào)細(xì)節(jié),樸素影像真實誠摯,還原生活的本來面目。3.5
故事鋪墊如果更深入一點,人物個性如果再鮮明一些,就更上一層樓了??催^的第二部烏拉圭佳片,前一部是威士忌。
就是也覺得冷啊
好辛苦
非常欣賞這種故事,克制,不濫情,對于反映老人生活的作品來說,難得如《愛》和《女人四十》。導(dǎo)演的感知非常細(xì)膩,突出強調(diào)三種聲音來體現(xiàn)女主的情感變化:雨聲(日常照顧生活)——店牌轉(zhuǎn)動聲(遺棄父親時)——風(fēng)聲(找到父親時),女主的無奈與“惡”,以及周圍人的善都恰到好處,淺淺的憂傷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