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道德觀挾持生命
這是極少數(shù)我在電影院看到最后,不想把字幕看完就離開的電影。事實上,當《秦淮景》響起來,一排女的穿得花枝招展并排走出的時候,就已經(jīng)到達我忍耐度的極限。這樣的并排行步,只應該出現(xiàn)在《唐伯虎點秋香》四大才子出場的時候吧。
西方心理學有一道考驗人性的題目。6個小孩在鐵道上玩,5個在主道上,1個在岔道上,這時火車來了。扳道工是否應該把火車引向岔道,用1個無辜孩子的生命,換取另外5個孩子的幸存?1個和5個,選擇似乎顯而易見,但這個兩難選擇的實質在于,我們是否可以扮演上帝,去判斷生命間的孰輕孰重。即使面對5條生命,1條生命的價值也是不容質疑的。
而我們的電影告訴我們,12個純潔少女在主道上,12個風塵女子在岔道上,把火車引向岔道,是多么的可歌可泣。
對此我只想罵娘,去你的壯懷激烈,去你的貞節(jié)牌坊,去你的假仁假義。
有人說,妓女們是自愿的。真的每個都是自愿的嗎?即使回到電影本身的文本,也并不是她們中的每一個都表了態(tài)的。玉墨首先提出了一個崇高的道德命題,數(shù)千年我們都被人看不起,今天我們也壯烈一回。好姐妹隨身應和,頭牌們都表了態(tài),剩下的小姐妹即使心有不甘,也無法說不了,否則就顯得自己道德上落后。于是,12個人的生命被少數(shù)人決定了。
這是我最為痛恨儒文化的地方,以道德為幌子,一件事情一旦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別人做了,我就不能不做,即便是犧牲生命這樣的事情。否則,即使茍活也只能為世人所唾棄。
更何況,在真實中,這樣的提議也許根本不是玉墨們自己主動提出,而是被群體所挾持的。假如教堂里不只學生和妓女,而多出了傷心的媽媽,憂憤的老師,乃至擅于鼓動的領袖,不難想象會有某種來自外界的請求被施加給玉墨們,這種請求會故意做出十分為難的樣子,但分明又會被表達的很清楚,并被群體的力量渲染的高尚無比。但這其實是一種偽崇高,因為做了是崇高,不做并不是平凡,而是遭人鄙夷。于是玉墨們只能被趕鴨子上架,沒有選擇。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這是失意時拿弱者抒發(fā)壯懷激烈的虛偽?!盃奚銈?,救救孩子”,這是危難時犧牲別人拯救自己利益的虛偽。
而這幫孩子哪里純潔,她們分明知道去了會面臨什么。可是妓女們一說替她們去,便欲拒還迎的接受了。故作天真的問牧師,日軍會強奸她們么?這樣就可以使她們良心獲得安寧。叫一聲姐姐,就欣然接受對方生命的饋贈。如果你們認為妓女可以全身而退,那個和你們一樣純潔的小男孩呢?他分明是去赴死的啊。
寫到這兒,我倒沒那么討厭張藝謀了,盡管他拍出了一部讓我很討厭的電影,而討厭的原因,在于他講述了這個符合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高大全故事的同時,沒有忘了把所有丑惡,虛偽和不堪都點綴到各個細節(jié)當中。
“這兒沒地方了,去別的地方躲”
”我看就怪你爸,不是你爸她就不會死“
“怪不得沒船,原來你爸是漢奸”
“當兵的,不打日本人,就知道往地窖躲”
“我不知道她們后來怎么樣,也不知道她們的名字”
....
一個大難當頭,不知道真正彼此關懷,只會彼此責難以顯示自己壯懷激烈的民族,也許還會重蹈覆轍吧。但愿不要發(fā)生。
最后想說,張藝謀啊張藝謀,你還是難以擺脫低劣的審美觀。如果你這部電影里少些豐乳肥臀旗袍搖曳的鏡頭,也許若干年后,這部電影會重新被發(fā)現(xiàn),成為一部偉大的電影。
2 ) 歷史是不能意淫
看得出來,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真的是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想感動我們,但遺憾的是,在看片的145分鐘里,我卻幾乎始終沒有入戲。
也許問題就在于,整個片子的設計感太重了:恰好一群妓女和一群學生同時躲進了一個教堂(妓女、處女、教堂,多么神奇的組合,重口味和小清新薈萃一堂,而且還是教堂);又恰好有一個會化妝的洋“入殮師”可以為她們喬裝改扮;恰好到最后關頭妓女和學生的人數(shù)只差一個;又恰好有個在教堂打雜的小男孩愿意挺身而出男扮女裝;甚至恰好日本人莫名其妙給了約翰一個“招財貓”作為“慰問品”,所以當那個愛貓的妓女“小蚊子”,最后在上車的時候哭喊退縮時,約翰恰好就能把“招財貓”遞到她手里……而且,很多情感的轉變也顯得太突兀:一個唯利是圖的“入殮師”在日軍要強暴女學生的時候,突然就大義凜然起來;本來被女學生瞧不起甚至跟女學生打成一團的妓女,居然集體愿意為女學生赴死。當然,我并不是歧視妓女,歷史上愛國、重情義的妓女也頗有幾個,但一個妓女挺身而出或許還能讓我感到有些可信,一群妓女“組團”慷慨赴死就顯得有些滑稽了。也許,張藝謀是想說,戰(zhàn)爭能洗滌一個人的靈魂,但他把戰(zhàn)爭的“洗滌劑”作用未免有些夸大了,照此邏輯,多來幾場戰(zhàn)爭,所有的人都成圣人了。張藝謀顯然是想打“人性牌”,所以在這部片里,“二流子”有人性、妓女有人性、漢奸有人性,甚至連日本軍官都似乎有幾分人性,但“人性泛濫”的結果卻是真情貶值。
片中不可信的地方還有很多,豆蔻看到小傷兵浦生像自己的弟弟而心生憐愛是可能的,但浦生死后她為了給他彈奏一曲,竟然冒死跟香蘭跑回翠禧樓取琴弦,而香蘭跟著跑出去的理由更是荒唐,竟只是為了取一副耳環(huán),看到她對鏡自賞的鏡頭,我聽到身后的觀眾說:“她心可真大??!”張藝謀是想表現(xiàn)她們對愛對美的追求,但顯得太刻意了,成了騸割了真情的煽情。更讓人存疑的是,她們是怎么在戒備森嚴的日軍看守中逃出去的?如果她們能逃出,別人就不能?而且我也不相信,就算約翰是“入殮師”,也不可能只會給躺著的人化妝,這不過是床戲的需要罷了。而且,讓妓女們躺成一排等著化妝,也不過是張藝謀為了營造一種視覺效果和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而刻意制造的噱頭罷了。
看得出,張藝謀太急功近利了,他恨不得這一部片子里,情色、暴力、人性、愛國主義……一個都不能少,但遺憾的是,他就是忘了真誠,忘了對藝術的真誠,也忘了對歷史的真誠。
《笑林廣記》中有則笑話:有一女擇配,適兩家并求,東家郎丑而富,西家郎美而貧。父母問其欲適誰家。女曰:“兩坦(兩家都行)?!眴柶涔?,答曰:“我愛在東家吃飯,西家去眠。”張藝謀犯的就是這毛病,又想要藝術,又想要票房,又想用戰(zhàn)爭中的人性去打動靈魂,又想用情色和清純去色誘眼球。當然,這些并不是不可兼得,但問題是,張藝謀的處理顯然有些太生澀了,頗有些霸王硬上弓的意思,讓我們看得既沒有快感,也沒有高潮,只能看出張藝謀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看《金陵十三釵》這日,恰逢胡適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日之前,胡適先生曾經(jīng)說過:“……總而言之,實在是我們自己改造過的實在。這個實在里面含有無數(shù)人造的分子。實在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順地由我們替她涂抹起來,裝扮起來……”這句話后來被演繹成:“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張藝謀更是有本事,干脆把歷史打扮成了像小姑娘一樣的妓女,而且,還是由一個“入殮師”給化妝的。
但問題是,有些歷史是不能意淫的,特別是這么重口味的意淫。你可以為婊子立牌坊,但不能把歷史當婊子。
3 ) 張藝謀是同性戀的可能性
某網(wǎng)友曾經(jīng)曰過:如果一個人是同性戀、吸過毒、賣過身、個性獨裁、有冒險精神、敢于挑戰(zhàn)禁忌話題、想像力豐富到異想天開的程度、常常做出讓人無法預料的XX事……那么他注定是一個好導演。
在這么多成為一個好導演的要素中,哪一個才是最主要的呢?
對于這個問題,著名導演李安在奪得奧斯卡獎后曾一語道破天機: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
因此,成為好導演的首要因素毫無疑問是:同性戀。
縱觀諸位名氣如雷貫耳的知名導演,沒有一個不是同性戀的。
首先李安和陳凱哥無疑就是同性戀,這是一個不容質疑偽命題,連爭論一秒鐘都會顯得自己很無知。也只有真正的同性戀,才能拍出《斷背山莊》和《霸王別雞》這種基情四射、感人至深的BL大作。
吳宇森更不用說,絕對同性戀一個,整天搞兩個大男人互拋媚眼。自從發(fā)哥棄他而去后,丫就蛋疼得再也拍不出什么好作品來。
豆瓣上最受關注的周星馳和宮崎駿也是同性戀,他們的成功簡直是建立在踩著基友(達叔和高畑勛等人)尸體的基礎上的,據(jù)說星仔在《唐伯虎點秋香》中還和某大才子惺惺相惜、情不自禁、最后還拋飛吻呢。
同理,馮小剛是同性戀中的同性戀,沒有葛爺?shù)膬A情獻身,丫什么事也辦不成。當然,說到葛爺,還別忘了姜文,丫是眾多導演中,少有的能夠干脆利落地在自己的影片中承認自己是同性戀的,難得,難得~~~
至于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科波拉、黑澤明、徐克、還有對美男的肌肉很著迷的卡梅隆等風云名導就不一一說明了,他們如果不是同性戀,就無法縱橫天下。至于他們的基友是誰,就留待各位自己去度娘上慢慢查閱吧。
所以根據(jù)慣例,我們若要知道張藝謀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導演,首先得證明他是不是同性戀,如果丫連同性戀都不是,那就甭提是否一個好導演了。
和其他名導相比,老謀子的基情本色隱藏得比較深,讓人難以一眼識破,比如丫早期頻頻得獎的優(yōu)秀影片,大多是突顯女性特點的,很難將他與GAY聯(lián)系在一塊。
不過,難道熱衷于女性話題的,就一定不是GAY嗎?瞧瞧法斯賓德,人家也天天講女人,還不照樣GAY一個。
應該說,正因為法斯賓德是GAY,所以他比一般男性更熱衷于女性話題,看問題的角度也更為獨特,因此他想不成為電影大師也難。
老謀子在梨園混了這么多年,拿過柏林金熊獎,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京奧后被官方奉為國寶,早年還拍過禁片……總的來說,也算是好導演了,如果丫還不是同性戀的話,那簡直沒天理吶!
事實上老謀子內心是個姑娘,特別希望能夠找到一個純粹的娘們,找了一輩子,終于找著了,然后跑過去把心底話全說給她聽,結果對面鞏俐卻回了一句:“可是你該明白,純粹的娘們要的是純粹的爺們……”
這個事實說明,老謀子的彎路其實也挺悲催的。
這不,待鞏俐棄她(為了表示對老謀子的尊重,請允許我使用“她”字)而去后,丫的拍片水準就一落千丈了,可見同性戀因素,在拍片時真的很重要。
可以看出,被鞏俐甩掉一事,對老謀子的打擊是相當大滴,這不后來的《黃金甲》,盡管請來了鞏俐,但再也拍不出當年的基情本色了。
不過老謀子還是挺有原則的,盡管沒了鞏俐這個玩百合的對象,但她還是堅持不瀉地將同性愛這條彎路走到底,只是老謀子只懂百合,卻不懂BL,所以他到頭來只能拍出“大王,傻不傻”的《英雄》,某杰和丹哥之間的眉來眼去根本就不能和之前的那些相提并論,之后《十面埋伏》城哥和華仔的四目對視,那更叫一個無力回天。
其實,老謀子不但是個蕾絲邊,很有可能還是個雙刀流,固然她在BL方面思想很膚淺、體會不深刻,但不代表她就不想搞GAY,正如我們這些異性戀者一樣,萌上一個異性戀人未必就等于懂得了愛情,老謀子大概也有對男性寂寞蛋疼乳酸的時候,要不然張偉平怎么會把幾個億砸在她身上呢。
能夠作出這般偉大犧牲的,只有是——愛——吶?。?!所以張偉平其實也有一顆基情的心……
不管怎么說,老謀子曾經(jīng)輝煌過、牛逼過,現(xiàn)在還是很有錢途滴,畢竟,BL也好GL也罷,她的基情依舊健在,有了這一點,就還有繼續(xù)當一個名導的機會。而且我們可以看出,老謀子無論P男還是P女,她都是一個萬年小受。
老謀子在那部講述核輻射的《三渣樹之戀》上映時曾說過,現(xiàn)在人的愛真是越來越不純潔了,所以她要推廣純愛,以凈化凡夫俗子的心靈,看看,這種思想是多么的少女情懷總是詩啊……
所以本文其實給出了一個偽命題,討論老謀子是同性戀的“可能性”是站不住腳的,就跟質疑1加1是否等于2一樣的沒道理,丫根本就一同性戀,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老謀子這回終于拍《金陵十三釵》了,聽到這點讓人著實期待,片中請來了蝙蝠俠這個著名的同性戀演員自不必多說,據(jù)說美女更是成批成群,相信以老謀子那顆純潔得有如詩一般的少女之心,這片子是不難拍好的。
4 ) 多少普通青年,想裝文藝青年,最終變成了二逼青年。
看完電影
各種心潮澎湃
結果回來上豆瓣一看就傻眼了
竟然這么多打一星的
不至于啊
您是覺著《金陵十三釵》跟《畫壁》是一個級別么
親?
最后,我還是那句話
當年的豆瓣洋溢著各種文藝氣息
而現(xiàn)在
好多普通青年
想裝文藝青年
最終變成了二逼青年
P.S:打一星的親們,您覺著我這散文體有文藝氣息么?您對這股氣味熟悉嗎?
5 ) 也許那年,我也死在了南京城
我學過歷史,但我不懂那段歷史,所以我不和你說歷史
我看過電影,但我不是奧斯卡評委會,所以我不和你談電影
我和你說的是,故事里的事兒
這十四個秦淮河的女人,花枝招展,風騷性感,朝氣美麗
她們嘰嘰喳喳地嬉鬧著,仿佛完全忘記剛才逃命的驚惶
她們風情萬種地扭進教堂,你一定感覺不到門外的炮火連天曝尸荒野
你一定認為,這群妓女是被書娟們鄙夷唾棄的
可是你未必知道,書娟們也在偷偷的羨慕甚至嫉妒著這群秦淮河的女人
她們神秘,她們妖嬈,她們舉手投足都散發(fā)出書娟們不可企及的綽約
那是一種連女人都要嫉妒的風韻,包裹在艷麗的旗袍下,張揚在凹凸有致的曲線里
在她們胭脂水粉的浸泡中,連地窖都散發(fā)出一股溫柔鄉(xiāng)的曖昧
書娟和玉墨,其實根本就是同一個人,在十三歲之前,經(jīng)歷著幾乎相同的成長軌跡
是十三歲那一年,改變了玉墨的一生
所以,玉墨不能眼看著書娟的人生也被糟蹋在十三歲
你以為玉墨救的是書娟
其實玉墨救的是當年無法營救的自己
你以為秦淮河的這群妓女保護了唱詩班的那群學生
其實她們保護的是自己永遠無法實現(xiàn)的夢
所以 別說什么深明大義、俠肝義膽、愛國情懷
別用這些CCAV的頒獎詞侮辱了她們
誰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
她們也許沒讀過書,沒受過教育
可也正因如此,她們保留了最市儈也是最樸實的價值觀:講義氣
“如果不是那些女學生把日本兵引開,你的臉和屁股現(xiàn)在還不知道在哪里呢!”
你救我,我也會救你,就這么簡單
“姐姐替你們去!你放心,有姐姐們在,不會讓你們吃苦的!”
女孩和女人,你能說誰值得救,誰不值得救
可是當年如果有人也不舍得讓她們吃苦,她們會不會過著不一樣的人生?
也許有那么一瞬,她們的內心是雀躍的
因為終于有機會穿上這粗布校服、剪這呆呆的娃娃頭
這一定是她們去了秦淮河之后,最難看的裝扮
卻也是她們去了秦淮河之后,每日每夜都幻想的另一條人生路
于是她們嘰嘰喳喳、不無得意的互相攀比著:看,我多像個女學生!
她們?yōu)樽约阂材苎b扮成學生模樣,感到由衷的欣喜和自豪
她把情郎的玉鐲送給女學生;
她把攢著贖身的錢交給女學生保管;
她摸著女學生的頭說,要替姐姐活下去
她們能在死前繼續(xù)大笑大鬧,是不是因為,她們真的把命寄托到了女學生身上
因為,一旦死去,她們悲慘又卑微的今生就能結束
女學生替她們堂堂正正的活著,她們的命就能重寫,就能延續(xù)
她們合唱了一曲《秦淮景》,這場面一定是滑稽的
十二個剪著娃娃頭、套著臃腫校服的女人,
扭著腰身、拿腔拿勢的細細唱著胭脂巷的招牌小曲兒
裹胸布掩蓋了她們放蕩的曾經(jīng)
毫無線條的大褂遮擋了她們不堪的過去
燙直了的卷發(fā)、抹掉了的紅唇
她們竟也能如學生般清純,哪怕只是外形
可這清純的外形,唱出的是《秦淮景》
你可以很感動,可你不要忘記,
女學生們引開日本兵時,躲在地窖里的妓女們并沒有出手相救;
妓女們要代替女學生時,準備自殺的學生們也沒有拒絕
人性是自私的,還是自己活下去好
所以你看,這電影沒有想要歌頌誰,沒有想要塑造出CCAV里的人物
人性不是光輝的,而是飽滿的,健全的
你可以覺得學生是幸運的,可你不要忘記,學生們是自己救了自己
如果有任何一個學生出賣地窖里的妓女,結局一定是兩敗俱傷
這群十三歲的小姑娘,也許還不懂什么叫義氣
她們只是本能的認為,就算自己躲不掉,也不能坑了另一群無辜的人
即便這群人骯臟、惡心、不要臉,即便自己只能自殺
也許正是因為她們還小,所以她們能善良的這么直率、這么不計代價
如果換成一群成年人,為了自保,她們還會這樣做么?
甚至如果換成是你,是我,為了自保,我們會這樣做么?
我不敢想,也不敢承認
十三歲的她們,一定不懂這群妓女為什么要換自己
可是長大后她們一定會懂,也一定會有腕骨般的痛
她們會活得很不好,因為她們的生,是以另一群人的死為代價
她們會活得很好,因為她們還承載著另一群人的夢
這是一部電影,可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
它以特定歷史為背景,可它講述的不僅僅是一段歷史
我贊成每年都該有這樣一部高質量的作品來提醒我們勿忘國恥
可自此,我的腦海中多了一筆抹不去的風景
就是那十四個花枝招展、風情萬種、裹著旗袍的美麗女人,細細地吟著《秦淮景》
也許那年,我也死在了南京城
不知道那一次,有沒有人逃離南京,替我堅強的活了下去
也許那世,我也死在了南京城
所以這一世,我要替前生好好活
6 ) 預測:今年華語電影票房冠軍——金陵十三釵
上半年的《關二爺》讓我見識到了什么叫胡編歷史,《戰(zhàn)國》讓我了解到爛片無下限。
截止6月30日,《建黨偉業(yè)》突破兩億,可見觀眾并不多買賬,情理之中,其他的不能多說,說了有違河蟹,扣個帽子的事我不愿多干。
7月4日上映的《武俠》,子彈哥、鬼武者、色戒女的組合雖然值得購票一看,但是很可能會被坑爹,這點從預告片可以略見一二。雖然導演是陳可辛,但是這幾年進軍內地投資的幾部電影,結果并不算如意,看來與內地觀眾胃口有偏差,所以這部片也很難有意外出現(xiàn),加上劇本本身的局限,看來仍難逃“過把癮就完蛋”的國產電影模式。
8月18日的《竊聽風云2》,是在《竊聽風云》意外過億之后的續(xù)作,感覺應該是部中規(guī)中矩的港片,有望續(xù)寫前作光彩。
8月24日醉駕導演高曉松的《大武生》不出意外,可以勇奪今年最爛片的激烈角逐,韓庚、吳尊、大S,怎么看怎么是偶像劇的組合,你說這三人有演技,估計全國人民都笑了,爛泥糊不上墻,不看也罷。
9月26日上映的《辛亥革命》,又是一部紅色宣傳片,意圖是好的,不過觀眾明顯審美疲勞,《建黨偉業(yè)》的頹勢《辛亥革命》也難力挽狂瀾,加上導演是成龍、明星參與人數(shù)降低,使得觀眾買票入場”數(shù)星星“的興趣降低,”過把癮就死“的現(xiàn)象將會再次延續(xù)。
9月28日《白蛇傳奇》除了主演李連杰估計能騙得一大票觀眾外,我相信仍難有建樹,還有爛片女王黃圣依這種連表演都不會的演員,再加上一個最近十幾年都沒出好片的程小東,看來又是一部頗具爛片像的影片。
10月上映的《楊門女將》主打張柏芝的宣傳,妄圖使“黑木耳效應“再現(xiàn),我想大批宅男不會買賬,導演陳勛奇就沒拍出過好片,想必這部電影也難逃此命運,總體而言情況會比《大武生》好點,也是全年最爛片的有力競爭者。
陳嘉上的《畫壁》,鄧超孫儷的組合影片主打魔幻,看到這里我已經(jīng)可以斷定此片必為雷作,究竟有多雷,買票入場歡樂多。
伍仕賢的《形影不離》,早在去年就已經(jīng)拍攝完成,其遲遲未能走進影院,不知為何,但有了凱文·史派西的加入讓我有了更多的期待。
陸川的《王的盛宴》、李仁港的《鴻門宴》題材撞車,不知鹿死誰手,我個人更看好前者。
分界線————————————————————
進入大片云集的年末,徐克、王家衛(wèi)、張藝謀、爾冬升競相登場,《龍門飛甲》、《一代宗師》、《金陵十三釵》、《大魔術師》的年度最激烈角逐也會上演。
先看《龍門飛甲》,又是一部很徐克的電影,3D特效想做出好的武術效果難,但是徐克敢做,故事也是在《新龍門客?!分?,算是續(xù)集,演員陣容最大的亮點不是李連杰,不是桂綸鎂,而是大名鼎鼎的”“春哥”,這部電影又是徐克在玩電影,徐克一直不在文青中受待見,但是進電影院的沒幾個文青,想必又能撈一筆,賺回本錢應該不難,年度最佳視覺效果的有力角逐者。
然后《一代宗師》,導演王家衛(wèi)在文青心中的地位不用我多說,一部電影憋憋憋,憋了九年,現(xiàn)在才拍,不過葉問的風頭早已被子彈哥搶去,可見現(xiàn)在拍需要多大的勇氣,王家衛(wèi)一直是個個性人物,墨鏡從來不摘,逆流而上,肯定要拍出不同風格,又文藝又武打的葉問即將誕生,是好是壞我們拭目以待,憋得時間長不一定是好事,不信你去看《2046》。
再看《大魔術師》,鑒于《致命魔術》、《魔術師》早已在很多人心目的印象,想玩懸疑難,那就玩劇情,我看也難,你看看簡介,怎么看怎么是一部為了愛情的電影,愛德華·諾頓的《魔術師》就是這一套路,看來票房要牛逼,一定不能在細節(jié)、劇情上坑爹,想有所突破難度很大,圈圈錢還是可以滴。
《金陵十三釵》,老謀子又跳回來了,沉不住氣了,看來拍文藝片還是沒有拍大片爽啊。3000萬美刀請的貝爾算是我個人很喜歡的演員,其敬業(yè)態(tài)度大家有目共睹,我也不愿多說,更有《黑暗騎士》這樣的神作,雖然希斯·萊杰把風頭都搶了去,但是人家畢竟已經(jīng)入土。近來一部《斗士》感覺把所有人的風采都搶了去,這種有爆發(fā)力的演員還是很少見,不知道克里斯蒂安·貝爾+老謀子能產生什么樣的化學效應,不過電影劇情是南京大屠殺的整體背景下妓女挽救人民性命的故事,題材未免沉重,而且這種題材在全球的號召力想超過中國功夫難,不過有貝爾加盟,連哄帶騙也能收獲不少。不過本質還在于劇本本身的雕琢,眾所周知張藝謀在國內遭遇各種影評人的口誅筆伐,一會說其作品揭露中國人的丑陋,一會說違背中國的意識形態(tài)。我個人倒是對張藝謀本身無甚多意見,老謀子作品在色彩上和畫面上我絕對信得過,但是往往劇本本身內涵不夠,不如早期作品具有深度,但是也沒有大多數(shù)人說得壞,02年的《英雄》我就很喜歡,雖說難逃跟《臥虎藏龍》之風的嫌疑,但是其畫面色彩、中國元素、東方哲學的表達仍可見一斑,不過沒想到中國人自己不待見,老外倒是看得樂呵,未免不是一種諷刺。
綜合來說,《金陵十三釵》不出大意外,收獲本年度票房冠軍不成問題,倒不是本身電影有多牛逼,不過個人希望其能全球飄紅,也算為中國文化做做宣傳。什么時候中國電影能走上良性循環(huán),而非“過把癮就死”的套路仍是個大大的問號。
本文純系本人個人觀點
切入點很小,這對張藝謀來說確實難得??措娪爸拔乙詾檫@是《南京南京》+《集結號》,看完電影不得不稱贊這是中國的《鋼琴師》+《辛德勒名單》。十三釵們說出“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那段,感慨萬千。全新視角的南京故事,可以說是張藝謀自《英雄》后最好的作品。
一幫聒噪艷麗的窯姐兒們,身著學生裝,彈著琵琶,咿咿呀呀地唱起溫軟香艷的秦淮景,我看到的不是歷史,而是一顆顆濃妝艷抹也包裹不住的平凡女兒心,拖著一副殘破不堪的身子,仍然高貴而嬉笑地活著。
到目前為止,拍抗日戰(zhàn)爭,最成功,最具張力,藝術價值最高的片子。中國抗戰(zhàn)了八年,六、七十年來卻沒有寫出過一部像樣的戰(zhàn)爭文學。同樣,抗戰(zhàn)片鋪天蓋地,卻沒一部真正深層次去挖掘,拍出戰(zhàn)爭殘酷與人性之美。今天,這樣的電影終于在中國產生了。就電影藝術水準而言,堪稱一部完美的片子。打10分。
她們赴死,我希望是站在姐姐的角度保護妹妹,而不是因為自己已失去所謂的貞操所以比起貞潔的學生她們無所謂被誰糟蹋。
十分動人的故事,拍攝與表演都基本達成了預設的高度;但故事的設定卻過于戲劇化,相對男女主角內心世界的細膩展開,輔助人物的心態(tài)轉變太為迅速統(tǒng)一。對大屠殺的側面刻畫十分可取,有限的正面描繪卻流于廉價暴力。學生的回憶過于單薄,結尾沒達成情境升華。
妓女救女學生就是好片?說好的人人平等呢?
你們這些打一星的圖的是什么?你們連妒忌都說不上。
張藝謀的看片會比高考現(xiàn)場還嚴,就差沒安檢了。影片相比原著改動很多,合理的解釋了十三釵犧牲的行為。玉墨的扮演者倪妮氣場夠強大,與湯唯頗有幾分神似!最后的那首合唱《秦淮景》太凄美,太驚艷!張藝謀用細膩深刻的故事、樸素的表演、唯美的畫面重新定義了中國大片!只是略顯沉重。。
秀色可餐,特好萊塢特媚俗!在戰(zhàn)爭的洗禮下,酒肉神棍成了尊貴的器皿。教堂中的世界太干凈了,臟了就洗干凈;餓了就喂飽;缺愛的就去愛她們。只有經(jīng)歷過苦難才會懂得活著是多么美好。我覺得要是戈達爾肯定又要開罵了,因為它和《辛德勒的名單》一樣“嘩眾取寵”!可我很喜歡這片子!
不帶這么給紅十字會做宣傳的。
不明白這電影有什么好道德審判的,男人保護女人,大人保護孩子,這放到任何時候都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順帶一說,敢把這種題材往賀歲檔放,這也是有中國特色的大片主義吧。
有關戰(zhàn)爭,有關人性,這部片子不錯,里面的倪妮很美。
大師終會歸來,時代擋不住
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講述戰(zhàn)爭的故事,影片中的倪妮很驚艷。
因為看過原著而對電影預期不高。沒錯,這是一部各個元素都刻意往“好”的方向靠攏的“心機”電影。為了商業(yè)化而放大的戰(zhàn)爭場面,為了通俗化而削弱的群戲,為了貝爾的演出而徹底改頭換面的角色設定……但是當看到豆蔻與蘭香被抓那段跟拍長鏡頭和十三釵一排齊唱秦淮景的場景,真心覺得還挺有心。
不論別人說什么,老媒子始終是我心中最好的中國導演
我不懂心理學,不敢斷言憐憫心是否能成為刺激感官的某種“享受”,但旁觀他人之痛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嘆息、悲鳴甚至仇恨,都確實被“好看”這個最膚淺美學感受囊括其間。愉悅,也從此不再是觀眾走進電影院所期望獲取的單一感受?!督鹆晔O》顯然是緊掐疼痛穴位的“好看”電影。
并不像之前討論的屠殺或是大屠殺電影,戰(zhàn)爭更多是個背景。影片強調的是冰冷中的一絲暖意,或是絕望中人性的回歸。可惜總是覺得故事推進的太平緩、且非常壓抑,情緒沒有釋放開。缺乏情節(jié)的推進力,看久了會覺得很悶。不過有幾處慢鏡頭寫意處理得很棒,玉墨的演員倪妮應該能紅吧。
金陵風月濃縮在教堂的地下室內,咿咿呀呀的吳語小調唱不盡的都是舊時繁華。瑰麗的教堂彩色玻璃投影下,妓女與少女兩個群體彼此憎恨到和解,構成了屠城亂世里濃墨重彩的一筆勾畫。十四位金陵風月人緩緩走近的畫面真的太美。一次電影的獻禮,盡管意圖太過明顯,但是對這段歷史先天就觸動淚腺,無藥可醫(yī)。
就為了最后那一幕,就為了《秦淮景》,也要給四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