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個對詩意姿態(tài)流浪的意淫狂,但是下面這篇博客對我太具說服力了,忍不住一而再的推薦。
http://seawaver.blogbus.com/logs/47460851.html---------------------------------------
誰終將點(diǎn)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
——尼采
預(yù)定機(jī)票、聯(lián)系朋友、打點(diǎn)行裝,準(zhǔn)備好相機(jī)、電池、旅游指南、剃須刀和避孕套,暫時逃避現(xiàn)實(shí)生活,在被贊美的風(fēng)景里淺嘗輒止,是一種被普及的生活方式。還有一種古老而憂傷的出走方式,叫做流浪。
“十一”是許多人外出旅行的黃金周,也是我的電影周。今天談?wù)摰碾娪昂土骼擞嘘P(guān),這是一個真實(shí)的事件,一個20世紀(jì)90年代的、輕口味的“在路上”。主人公Chris(自名Alex)家庭優(yōu)越、學(xué)業(yè)有成,可他毅然拋棄了存款和前途,獨(dú)身一人上路前往夢想中的Alaska,并最終死在冰天雪地中。評點(diǎn)這么有趣的故事,我的習(xí)慣是猜想別人的看法,羅列完畢后再開始旁若無人的自言自語,有點(diǎn)傲慢自大的評論方式,請各位海涵了。
很多人會覺得,這小子挺不靠譜的,不過他也真敢干。從影片的記敘來看,Chris絕對不是一個專業(yè)的徒步旅行者,他沒有什么象樣的戶外裝備,幸好不斷有人接濟(jì)他一些必需的工具;他也沒什么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本事,幸好他遇到的嬉皮士、退伍軍人和收容管理人員都不壞。如果不是這些幸好,我們的英雄主義小青年可能會死在墨西哥邊境或德州沙漠。我媳婦就說,這小子幸好在美國混,要是在中國的無人區(qū),杵路邊站到死也打不著順風(fēng)車。一個人徒步旅行可不像節(jié)假日出游那么簡單,更何況赤手空拳去荒郊野嶺。
有一些人可能會大聲叫好,因?yàn)橛捌‘?dāng)?shù)臐M足了他們心底的流浪情結(jié)。壯美的自然風(fēng)光、粗礪而質(zhì)感的旅途感受讓這部片子有著豐滿的煽動性,為流浪的烏托邦打造一個現(xiàn)實(shí)的入口。電影也許不能鼓舞他們下定決心踏上流浪旅途,但足以讓觀眾對Chris決絕的勇氣和悲劇的命運(yùn)報(bào)以贊美和同情。大家想做而不敢做的事,Chris勇敢的去做了,雖然沒能堅(jiān)持到一個美好的結(jié)局,意淫狂們依然心潮澎湃:自然太美了!流浪太帥了!將來,我一定要去哪里哪里哪里哪里…然后埋頭于案牘之中,過兩天就忘了這茬。
還有個別人可能要想的深些,不止于這兩種浮光掠影的觀感。首先需要質(zhì)疑的是,Chris的流浪在動機(jī)上是否值得思考?他有多少可靠的精神資源?表面上是他的父母失和,家庭關(guān)系出現(xiàn)不可彌補(bǔ)的裂痕,實(shí)際上是青年人本身在閱讀和思考之后,有了迥異于父母和一般人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在今日的中國青年中也很常見,無非是覺得社會虛偽、人情可笑、工作的無意義之類。但有趣的是,有了這么一丁點(diǎn)脫俗的認(rèn)識后,青年人便覺得自己傲然物外了,有了一種“世人皆醉我獨(dú)醒”的自信。讀書的目的,一在求知,二在解惑,如果只是沉醉于先賢的文筆和思想,繼而對現(xiàn)實(shí)世界左右看不順眼,倒未必是什么好事。
Chris崇拜的三位大家,托爾斯泰、杰克·倫敦和梭羅都有一個共同點(diǎn):他們的一生都在竭力逃脫世俗。托爾斯泰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自己的莊園,到了晚年還因不堪煩擾而離家出走;杰克·倫敦被稱為“馬背上的水手”,一生的歷險(xiǎn)故事數(shù)之不盡;梭羅極力推崇自然生活,并身體力行的在瓦爾登湖邊建造了一間木屋獨(dú)自生活。Chris似乎只領(lǐng)略到了大師們的精神光輝,卻忽略了他們傳奇人生下的累累基石。杰克·倫敦從小是一邊做苦工一邊讀書的,少年時期就練就了許多生存技能;梭羅則是理論加實(shí)踐的動植物專家,他花了幾十年研究自然現(xiàn)象,另外在數(shù)學(xué)和地理上頗有造詣。相形之下,在Alaska的叢林里誤食毒草的Chris是否有點(diǎn)準(zhǔn)備不足呢?
其次要問的是,Chris的流浪是否得償所愿?我們都不奢望一個完美的故事,他能夠一直快樂的流浪下去,到很老很老什么的,但最起碼能夠證明:無論結(jié)局如何,他并不后悔自己的抉擇。Chris原本相信,生命的快樂只能在新鮮的經(jīng)歷中尋找。這個信念如此堅(jiān)定,當(dāng)他遭遇Jan和Rainey的友情,Tracy的愛情和Ron的親情之后,哪怕再受用,最后還是拂了衣袖??墒钱?dāng)彌留之際,他給世界的遺言是:“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若無分享,并無幸福)”,他死的充滿遺憾和孤獨(dú)感。唉,這個結(jié)局難免會打擊理想主義的青年們,也許他們并不在乎結(jié)局,他們愛死了那種“為自己而活”的詩意姿態(tài)。
如果我以上所說的部分都在你若有所思的范圍內(nèi),那么我們可以交個朋友,講點(diǎn)朋友之間的閑話。我有位朋友曾說,希望有那么一個人,擁有自由流浪的靈魂和腳步。有這樣一個傳奇人物在那擺著,哪怕自己的流浪夢想無法實(shí)現(xiàn),起碼還有的憧憬。那么讓我們看看,成為這個傳奇人物的必要條件:
1、他沒有父母。即使有,也是那種從未賦予他愛和溫柔的冷面家長,不然總有一天,他會擔(dān)心父母的晚年生活。
2、他沒有愛人。即使有,也如浮萍勞燕,朝云暮雨后相忘江湖。若有一個女人始終念著他的名字,哪怕郎心似鐵,他也會記起曾經(jīng)的溫柔。
3、他要有強(qiáng)健的體魄來對抗饑寒,要有堅(jiān)韌的心志去抵制誘惑。
4、他要有一定的自然知識,包括天文、地理、潮汐、氣象、動物、植物…
5、他要有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避免被欺騙和傷害。
6、他要有很強(qiáng)的生存技能,敢于并善于茹毛飲血、就地取食。
7、他需要無限充沛的精力和矢志不移的信念,兩者缺一,他最終會厭倦流浪生涯。
8、他能夠忍受真正的孤獨(d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切斷社會關(guān)系就是切斷情感來源。他要真正的愛這個世界,才能超脫于普通人的人生境界,和自然、人生、宇宙完成心靈的對話,而不至于墜入虛無之中。到這種地步,可以說是哲人了。
綜上所述,一個在真正意味上的流浪者,應(yīng)該是一個父母雙亡、妻離子散、知識淵博、體格健碩、意志堅(jiān)定、思想成熟、飽經(jīng)風(fēng)霜而童心十足、精于世故而不通世故的哲人。我用這么一個長句子不是為了搞笑,而是讓你看到這種可能性的微乎其微。這既需要天賦,也需要機(jī)遇,既需要意識,又需要行動。所以,絕大部分人的一生只能在“流浪”和“回歸”之間來回奔波。當(dāng)我們年輕時,當(dāng)我們有想法時,我們出走遠(yuǎn)方,尋找未知的風(fēng)景和意外的驚喜;而當(dāng)我們疲憊時,當(dāng)我們受傷害時,我們回到家鄉(xiāng),回到母親或情人的懷抱,回到熟悉親切的生活之中。我們都是半途而廢的流浪者,區(qū)別只在于周期。有人走的遠(yuǎn),有人走的近;有人的心思重,有人沒心沒肺;有人回歸是為了照顧受孕的新娘,有人回歸是因?yàn)槌鲩T時忘了關(guān)煤氣。
在我最郁悶的時光里,每年都要單獨(dú)出門遠(yuǎn)行。帶很少的錢,坐最破的車,住最爛的旅館,一天走好幾個地方,卻吃不上一頓飯,反正怎么折磨自己怎么來。不過很沒出息的是,我的周期只有二十天。兩個多星期的跋涉后,我就會想念親人和朋友,想念家鄉(xiāng)路邊熱氣騰騰的小吃,甚至連原本厭惡的人和事物,都在記憶中漸漸有了溫度。這不算什么流浪,因?yàn)槟憬K將回家,而且你很清楚這一點(diǎn)。
有一種流浪是用腳步丈量天涯海角,還有一種流浪是將思想放逐于無盡蒼穹。經(jīng)歷過出走的沖動和旅途的疲憊后,我似有所悟:最美的景色永遠(yuǎn)在夢想的遠(yuǎn)方,再遠(yuǎn)的腳步也走不出迷亂的心房。流浪是一種姿態(tài)、一種生活方式,咳,這話誰都會說,其實(shí)這說法浪漫而簡潔了。凱魯亞克一眾寫詩、吸毒、濫交,沿海岸溜了一圈后作鳥獸散,如此“在路上”能否稱之為流浪,我并不以為然。流浪是一件高成本的事兒,而且還有著極高的投機(jī)風(fēng)險(xiǎn)。買張車票提個行囊,轉(zhuǎn)悠一圈回來就跟妞吹噓:我流浪去了——您花的那個價,也就買個標(biāo)簽而已。有些人把生命、愛情、信仰都搭上了,也終究是其意難平。流浪的艱險(xiǎn)之處,不在于高山疾流、沼澤荒漠,而在于心情和思緒枝枝蔓蔓的纏繞著渴望自由的靈魂,永無盡頭。
每一個浪子都應(yīng)該懂得,他最終將為一意孤行付出代價。無論任何實(shí)質(zhì)的“流浪”,都會不可避免的帶來傷痛。父母的白發(fā)、愛人的眼淚、親子的呼喚暫且不說,且問你在拋棄一切之后,能否正視生存的困境和孤獨(dú)的折磨,在另一種人生中重獲與自然對話的能力,和內(nèi)心長久的平靜。推翻現(xiàn)實(shí)回歸自然的努力和不甘平庸直抒胸臆的態(tài)度固然可貴,但我也看到太多對流浪的溢美矯飾,引領(lǐng)著一代代年輕人輕妄的迷戀。對心態(tài)成熟的人來說,流浪是一場心靈的洗禮,若不然,流浪不過是一次掩耳盜鈴的逃避現(xiàn)實(shí)。
看這個電影之前我沒去了解過它要講什么,更不知道它的原著,只知道導(dǎo)演是Sean Penn,但看的過程中能感覺出這是真實(shí)發(fā)生過的事情,因?yàn)檫@樣的生活是如此精彩,現(xiàn)實(shí)感又如此之強(qiáng),即使是天才如查理?考夫曼的腦袋也編不出來。
故事講的就是一個20歲的年輕人,拋棄親人、遠(yuǎn)離社會,投入自然的懷抱,介紹劇情的文章很多,我就不贅述了,還是談?wù)勛约旱母惺堋?br>
這樣的電影,就是我為什么愛看電影(也包括書)的原因,人的經(jīng)歷如此的有限、平凡、單調(diào),但電影能帶來無窮的體驗(yàn),搞笑的、離奇的、悲傷的、惆悵的,讓平凡的自己時常扮演各種不平凡的角色,感受不同的人生,就像多活了幾輩子。隨著歲數(shù)的增長,愈加認(rèn)識到自己只是一個“凡人”,只不過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個,那種失落感常讓我無助。小時候總以為周圍的人和事物都是為了自己而存在的,沒有顧慮、沒有苦惱,沒有失眠、倒頭就睡,現(xiàn)在我還有時會幻想周圍的人都是上帝安排在我身邊的演員,就像”The Truman Show”.
我向往Alex那樣的生活,拋棄身份、拋棄羈絆、回歸自然,體驗(yàn)著生命的無限,不顧任何人的感受,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完完全全為自己而活。但我沒有他的灑脫,我不能拋棄我的爸媽,他們養(yǎng)我不容易;我不能拋棄朋友,因?yàn)榫拖馎lex最后寫的,”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我不能拋棄工作,沒有穩(wěn)定的物質(zhì)生活,我生存不下去。
其實(shí)我還是為別人而活,至少是在很大程度上。我會為了彰顯自己的品味,把最深奧的書放在書架上最顯眼的地方;我會在豆瓣上給《游戲規(guī)則》打五星,雖然我看不懂;雖然我不會買名牌就為穿出來顯擺(周圍這樣的人很多,我瞧不起),但我有時會把名牌的牌子遮住,我和他們又有什么分別?在乎的還是別人的看法。
我到底是應(yīng)該更多的為自己而活——徜徉在書和電影的精神海洋里自得其樂;還是為了別人的認(rèn)可,花更多的時間(在我看來就是浪費(fèi)生命)在趕酒場、打麻將這種交際場合里,以謀求更高的職位、更多的金錢、更多注視的眼光?身處北方的國企,想當(dāng)官,獨(dú)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同一年進(jìn)單位的大學(xué)生,時常雙休日就支個桌在寢室打麻將,還總邀我入局,我謊說不會,他們就說“有哪個局長不打麻將的?想當(dāng)局長必須打麻將”,我笑笑說“我寧可不當(dāng)”;我們所長一天三頓酒,高血壓和糖尿病都已經(jīng)上身,照樣舉杯不輟,“朋友”大都是在酒桌上認(rèn)識的,這我有切身體會,但我面對酒局總是能躲就躲,去了也只喝一瓶啤酒,絕不多喝。如果參加工作前這個問題擺在我面前,答案毫無疑問是前者。但現(xiàn)實(shí)是殘酷的——我想掙更多的錢,讓積蓄都花在給我買房的爸媽過上更好的生活,實(shí)現(xiàn)我爸的汽車夢;我想有更高的地位,讓我的成績受到肯定,我的存在受到關(guān)注,我的意見受到重視。絕不希望混得不像樣子,都沒臉參加同學(xué)會;也不想一飛沖天,而喪失最后一批純粹的朋友,同學(xué)的友誼。
現(xiàn)實(shí)是無聊的,我媽只是因?yàn)檫^年停水兩天,就干生氣,掃了自己過年的興致,其實(shí)只是到別的樓棟打了兩天水而已,生活一切照舊。我身邊也有很多因?yàn)橐恍╇u毛蒜皮的小事就吵到要分手的男女朋友,有這個必要么?當(dāng)在這個世界上,陜北有人沒學(xué)上、沒水喝;非洲有人生下來就有艾滋病,而他只能天天無助的看著這個世界,任由蒼蠅在他的臉上爬,這些事又算的了什么,我們不應(yīng)該多想想怎么幫他們,少花些時間扯蛋么?我想成為Bill Gates,不是因?yàn)樗绣X,是因?yàn)樗彦X都捐給別人,他有更大的能力改善世界。
我想了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孩子是Alex,你會怎樣?我們這一代20多歲人的父母,大都嘗夠了生活的艱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作“人上人”,他們不會理解Alex的行為,只會把他看作幼稚的瘋子,吃飽了撐的。我希望能更開放、自由地來撫養(yǎng)我的孩子,給他很多好書,讓他挑愛看的讀;讓他打籃球、游泳、爬山,甚至陪他學(xué)吉他(也彌補(bǔ)我心中的缺憾);帶他去貧困的農(nóng)村,讓他知道這個世界還有許多人活得很辛苦;鼓勵他從小結(jié)交女朋友……直到他覺得和老爸混在一起很丟臉,我就放手讓他選擇自己的道路。但我也不希望他像Alex一樣,畢竟在面對兒女問題時,父母總是保守的。我不希望他進(jìn)娛樂圈,風(fēng)險(xiǎn)太大、人心丑陋;我不希望他是同性戀,雖然我不覺得有任何不對,但社會歧視的壓力,我怕他難以承受。
本片是改編自同名原著的,有人覺得電影不如書好。我不知道,因?yàn)槲覜]看過原著,我也不想爭論書和電影哪個更好。我想假如我先看的是書,也會對書更有感覺,因?yàn)橹貜?fù)的體驗(yàn)是乏味的。
Alex的結(jié)局怎樣其實(shí)并不重要。他或是回到一般人的生活,或是認(rèn)那個老人當(dāng)爺爺,或者如片中的結(jié)局,我都不在意,在意的——是他過程中的體驗(yàn),我只能夢想的體驗(yàn)。
一個年輕人,家境優(yōu)越,衣食無憂,名校畢業(yè),前程似錦,這是多么令人羨慕的生活狀態(tài),本該抓住機(jī)會,成就事業(yè),光宗耀祖,多么順其自然的選擇。可在帶有傳記色彩的《荒野生存》中,一名叫克里斯托弗的小屁孩,卻腦子被驢踢了般的放棄這一切,自我流浪,獨(dú)身前往阿拉斯加,結(jié)果營養(yǎng)不良,又食物中毒,虛弱而孤獨(dú)的死去,這樣的非主流人生選擇,注定會引起爭議。
有些電影,人們會圍繞它好不好看而爭論,為劇情、表演之類爛不爛而爭論,而《荒野生存》屬于另一類,從劇情到表演,從攝影到音樂,從氛圍到情感,它都有出色的表現(xiàn),大家圍繞的是對其主題和其中價值觀的爭論,如克里斯托弗的選擇是否極端,是否負(fù)責(zé),或者是否值得美化,值得歌頌。換個角度看吧,假設(shè)克里斯托弗放棄了優(yōu)厚的生活,去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扶貧,然后意外死于車禍,或者流彈,或者奇怪的病癥,那么恐怕會大范圍一陣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贊揚(yáng);再換個角度,我們都知道宗教信仰下,有人愿意步行去圣地,一路上還不??念^,其虔誠令人動容又讓很多人難免不解,但是總體上,不解的人也會明白這是基于不同文化,從小生活的環(huán)境造成的。而克里斯托弗不同,他生長在世俗的,主流的環(huán)境下,自然讓旁人會理所當(dāng)然的首先用主流觀念去評價他的行為,而他卻選擇一種異化的方式去體驗(yàn)自己的生活,沒有作主流價值觀下的“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相反,他顯的很自我,或者說很自私,選擇自我放逐,選擇獨(dú)行天涯。
克里斯托弗為什么要選擇自我放逐,為什么要一門心思往阿拉斯加跑?或許只有他本人清楚,而影片也只是大致揭示了些原因,比如其父母在孩子們成長階段無休止的爭吵。從我的角度看,我理解克里斯托弗的選擇,我理解一切自主的并且“不作惡”的個人選擇,克里斯托弗選擇的是一條流浪之路,像一個極端的驢友一般,他一路穿行,結(jié)識了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比如這個出生優(yōu)越的人也只有在這樣的流浪中才會有在農(nóng)場開收割機(jī)打工的經(jīng)歷。同時,他的選擇確實(shí)傷了父母的心,但是在我看來,就像爹娘非要孩子上大學(xué),他一門心思要搞搖滾一樣,這樣的分歧勢必會讓一方傷心和失望,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常??梢杂系膫?,從父權(quán)、孝道這些角度指責(zé)他是沒有道理的。我很詫異一些人對這部電影和克里斯托弗行為的激烈反彈,他們說這部電影在美化死亡,說克里斯托弗其實(shí)后來如何恐懼想要離開阿拉斯加,甚至找來原型資料說半天,一副“你們被電影騙了的”架勢。其實(shí),這就像最近那“團(tuán)長”制片方說看不懂“團(tuán)長”的人應(yīng)該先讀讀小說一般無聊,觀眾當(dāng)然是就電影本身感知和討論,提供些資料豐富討論是對的,但是因此就產(chǎn)生優(yōu)越感就有些扯淡了。
這部電影究竟對克里斯托弗的行為是怎樣的態(tài)度,它在主張自我放逐嗎?它在美化死亡嗎?我感覺,本片就是展示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選擇,同時揭示它的快樂與痛苦,揭示它可能的沉重代價。本片導(dǎo)演西恩潘曾經(jīng)有過名言“如果太多的人喜歡你,那就說明你做錯了一些事情?!保运x擇這么個題材拍攝顯的順其自然,因?yàn)榭死锼雇懈サ娜松菭幾h的人生,片中,西恩潘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快樂,他一路上結(jié)識了不少朋友,包括一個愛慕他的女孩,在與他們的交往中他那么快樂,那么自由。同時,他的苦痛也在片中展示,在荒野中他無法有效獲取事物,好不容易得到了,也無法保存,好不容易吃到嘴里了,還事物中毒,最好他虛弱的死去,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片讓我想起了另一位狂人赫爾佐格的記錄片《灰熊人》,片中同樣有個人告別都市,來到荒野,他與熊為伴,并最終死在灰熊手中,同樣的,他的選擇充滿爭議,同樣的被一些人認(rèn)為極端。但是,我尊重他們,尊重這些年輕的生命,請一些人不要擔(dān)心年輕人會大量效仿,放心,就主人公最后瘦的皮包骨死去的慘狀也會讓大家足夠清醒。而西恩潘們所要真正表達(dá)的,并不是感召青年們也像克里斯托弗一樣不要命,無準(zhǔn)備的不顧一切,更多的是表現(xiàn)一種自由、獨(dú)立、內(nèi)省的精神,而我想這種精神對于一個人擴(kuò)展生命的深度,總是有積極意義的。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88ec50825e318faa0df4d203.html這不是影評,只是說明關(guān)於現(xiàn)實(shí)中Christopher McCandless其人的,應(yīng)該被知道的重要事實(shí)。
也許是我好事,但我認(rèn)為事實(shí)很重要——如果你不是單純地討論電影藝術(shù)本身的話。
1,Chris不是誤食毒果而死,是餓死的。
2,他臨終并未寫下『Happiness is to be shared』這樣的話。
Chris的日記中最後寫下的字是:“美麗的藍(lán)莓。(Beautiful Bluberries.)”
而他的正式遺言是:我過得很快樂,感謝主。永別了,愿上帝保佑!
(I HAVE HAD A HAPPY LIFE AND THANK THE LORD. GOODBYE AND MAY GOD BLESS ALL!)
那些所謂的『回家』幻覺,所謂的『懺悔』或者『大徹大悟』之類的情感不屬於Chris,是編劇所強(qiáng)加給他(或者說賦予這個角色)的。
Chris的獨(dú)行生活和死亡在當(dāng)時的美國是受到社會關(guān)注的事件:一個本應(yīng)有為的青年逃離社會野外生活,五個月後卻餓死在Denali國家公園。
可以說,電影是用最後杜撰的話來安慰那些想要出離卻不敢出離的人們。
它似乎不好意思告訴這個乖順如羊的社會:那個早死的逆子活得很痛快,並且毫無悔悟之心。
它最後只是帶著小羊領(lǐng)略一下美國大好河山,並且告訴他們珍惜現(xiàn)在乖順平凡的生活——看那隻狼最後都想當(dāng)羊了。
--------------McCandless死亡事件的紀(jì)實(shí)---------------
來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ristopher_McCandless翻譯得不好,只是為懶人服務(wù):)
英文達(dá)人請無視小白翻譯,直接看原文。
8月12日,McCandless在日記上留下了他最後的字跡:“美麗的藍(lán)莓。(Beautiful Bluberries.)”
他撕下《Education of Wandering Man(Louis L'Amour自傳)》的最後一頁,其上摘錄了Robinson Jeffers的一首詩:智者於劫(Wise Men in Their Bad Hours):
Death's a fierce meadowlark: but to die having made
Something more equal to centuries
Than muscle and bone, is mostly to shed weakness.
The mountains are dead stone, the people
Admire or hate their stature, their insolent quietness,
The mountains are not softened or troubled
And a few dead men's thoughts have the same temper.
在反面McCandless寫道:我過得很快樂,感謝主。永別了,愿上帝保佑!
1992年9月6日,兩名健行者和一隊(duì)獵鹿人在巴士(McCandless最後棲身處)發(fā)現(xiàn)這樣一行字:
“S.O.S. 我需要救助。我受了傷,瀕死,我隻身一人,非常虛弱,已無力走出荒野。以上帝之名發(fā)誓,這不是惡作劇。請留下來給予救助,我就在附近采集莓果,夜晚就會回來。謝謝。Chris McCandless,八月(?)”
在巴士里的睡袋中發(fā)現(xiàn)了他的遺體,估計(jì)(死亡時)體重只有67磅。死亡時間是大約兩周前,官方公布的死因是:餓死。
(為McCandless作傳的)傳記作家Jon Krakauer提出McCandless的另外兩種死因。遺體的消瘦是McCandless生前每天冒險(xiǎn)狩獵並且所獲甚微導(dǎo)致的。Krakauer堅(jiān)持認(rèn)為McCandless的死亡狀態(tài)所呈現(xiàn)死因的決不是餓死。
最初,Krakauer宣稱McCandless可能因?yàn)檎`食有毒果實(shí)而死(Hedysarum alpinum),然而多方尸檢報(bào)告證明尸體中并無殘留毒素。於是在(McCandless傳記)第二次印刷的版本中他又推測McCandless死於誤食一種有毒菌類(豆?fàn)罱z核菌)。當(dāng)然,Krakauer的推測都是毫無證據(jù)的,所有法庭紀(jì)錄上記載的死因都是『餓死』。
另外一些對McCandless的冒險(xiǎn)行為和過度自負(fù)不敢茍同的人猜測,他的死因可能是精神疾?。涸暧舭Y或精神分裂癥。
-----
譯者亂入:
這位傳記作者大概覺得“餓死”的死因很不光彩,會讓他的傳記賣不動吧?
這麼費(fèi)勁地創(chuàng)造出戲劇化的死因好讓Christ成為希臘悲劇式的英雄?
-----以下為英文原文-----
On August 12, McCandless wrote what are assumed to be his final words in his journal: "Beautiful Blueberries." He tore the final page from Louis L'Amour's memoir, Education of a Wandering Man, which contains an excerpt from a Robinson Jeffers poem entitled "Wise Men in Their Bad Hours":
Death's a fierce meadowlark: but to die having made
Something more equal to centuries
Than muscle and bone, is mostly to shed weakness.
The mountains are dead stone, the people
Admire or hate their stature, their insolent quietness,
The mountains are not softened or troubled
And a few dead men's thoughts have the same temp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page, McCandless added, "I HAVE HAD A HAPPY LIFE AND THANK THE LORD. GOODBYE AND MAY GOD BLESS ALL!"
On September 6, 1992, two hikers and a group of moose hunters found this note on the door of the bus:
"S.O.S. I need your help. I am injured, near death, and too weak to hike out of here. I am all alone, this is no joke. In the name of God, please remain to save me. I am out collecting berries close by and shall return this evening. Thank you, Chris McCandless. August?"[1]
His body was found in his sleeping bag inside the bus, weighing an estimated sixty-seven pounds. He had been dead for more than two weeks. His official cause of death was starvation.
Biographer Jon Krakauer suggests two factors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McCandless's death. First, he was running the risk of starvation due to increased activity, compared with the leanness of the game he was hunting.[4] However, Krakauer insists starvation was not, as McCandless' death certificate states, the primary cause of death. Initially, Krakauer claimed McCandless might have ingested toxic seeds (Hedysarum alpinum). However, extensive laboratory testing proves conclusively there was no alkaloid toxin present in McCandless' food supplies. In later editions of the book, therefore, Krakauer has speculated a fungus Rhizoctonia leguminicola , which may have increased the toxicity, could have grown on the seeds McCandless ate. However, there remains no evidence to support Krakauer's theory, and all forensic data suggest starvation.
Others have speculated that McCandless' risk-taking and overconfident behavior which led to his death stemmed from an untreated mental illness, such as bipolar disorder or schizophrenia.[5]
------另外轉(zhuǎn)載一篇翻譯:Christopher Johnson McCandless生平簡介-------
http://guangfeiliu.spaces.live.com/Blog/cns!62DC2DBFD9A4D3EE!1497.entryChristopher Johnson McCandless (1968.2.12-1992.8.18)
從小在Virginia的Annandale長大,父親Walt McCandless是一名為NASA工作的天線專家。母親Wihelmina Billie Johnson最早是父親的秘書,后來幫助他開了家很成功的咨詢公司。從小時候開始, Chris的老師就發(fā)現(xiàn)他有著非同尋常的意志力。隨著他慢慢長大,更增添了強(qiáng)烈的理想主義和身體耐力。在高中的時候他是跨縣聯(lián)隊(duì)的隊(duì)長,他鼓勵隊(duì)友將跑步視為一種精神鍛煉——“奔跑著以反抗黑暗的力量,世上所有的邪惡和仇恨”。
1986年,Chris畢業(yè)于W.T. Woodson高中,1990年畢業(yè)于Emory大學(xué)的歷史和人類學(xué)專業(yè)。他不錯的背景和學(xué)業(yè)成績掩蓋了他愈發(fā)增長的對美國社會空虛的物質(zhì)主義的蔑視。Jack London,Leo Tolstoy和Henry David Thoreau的作品對他影響很大,他夢想著離開社會過上Thoreau那種獨(dú)居靜修的生活。
大學(xué)畢業(yè)后,他將自己積攢的25k$全部捐給了著名的慈善機(jī)構(gòu)Oxfam International,開始以Alexander Supertramp的名字旅行。他途徑Arizona,California和South Dakota——他在那兒的一個谷倉工作了一段。Chris在定居和獨(dú)居的狀態(tài)間交替生活,有時候他在現(xiàn)實(shí)社會中做一份工過群居生活,有時候則過著沒錢、幾乎不與人接觸的日子,有時候在野外找些吃的。他經(jīng)歷了幾次冒險(xiǎn),如在洪水泥石流中丟了自己的車,劃獨(dú)木舟沿Colorado River而下直奔California灣。Chris以這些最低裝備的冒險(xiǎn)為傲,一般不做特殊準(zhǔn)備。
多年來他一直有一個去Alaska冒險(xiǎn)的夢想。離開大陸,離開文明社會,帶一本旅行日志記述自己面對自然的力量的時候的身心。1992年4月,他一路搭便車來到Alaska的Fairbanks。最后見到他的人是James Gallien,他駕車將Chris從Fairbanks載到Stampede Trail。Gallien特別關(guān)心這個沒什么裝備,又對Alaska荒原沒什么經(jīng)驗(yàn)的Alex,他試圖勸說Alex推遲這次旅行,甚至要載他到Anchorage去購買些裝備。但McCandless拒絕了他的幫助,只收下了一雙橡皮靴,兩個金槍魚三明治和一袋棉簽。在徒步Stampede Trial一陣子后他在Denali國家公園附近發(fā)現(xiàn)了一個被獵人們廢棄了的公共汽車,開始了他的獨(dú)居生活。他當(dāng)時有袋10磅大米,一支Remington半自動步槍和不少22LR子彈,一本關(guān)于當(dāng)?shù)刂参锏臅?,其他一些書籍以及一些露營設(shè)備。他認(rèn)為自己能靠采集植物和打獵活下去。盡管他沒多少打獵經(jīng)驗(yàn),還是捕獵到了些小動物如豪豬和鳥類。有次他成功地獵到頭駝鹿,但沒能成功地將剩余的肉保存好。在當(dāng)?shù)厝藗兺ǔ⑷馇谐杉?xì)條后再風(fēng)干,而他卻按照在South Dakota遇到的獵人朋友的建議,試圖用煙熏的方法。他的旅行日志總共記錄了113天,從喜到憂。7月的時候,他已經(jīng)成功地在公車上生活幾個月了,當(dāng)他打算離開的時候,發(fā)現(xiàn)由于Teklanika River漲水,路已經(jīng)不在了。
1992年9月6日,兩個徒步者和一群駝鹿獵人在公車門上發(fā)現(xiàn)了如下字條
"S.O.S. I need your help. I am injured, near death, and too weak to hike out of here. I am all alone, this is no joke. In the name of God, please remain to save me. I am out collecting berries close by and shall return this evening. Thank you, Chris McCandless. August?"
8月12日,他撕下Louis L’Amour’s memoir, Education of Wandering Man的尾頁,寫下了最后的話
"Death's a fierce meadowlark but to die having made Something more equal to centuries Than muscle and bone, is mostly to shed weakness. The mountains are dead stone, the people Admire or hate their stature, their insolent quietness, The mountains are not softened or troubled And a few dead men's thoughts have the same temper."
在紙的另一面,他又寫道"I HAVE HAD A HAPPY LIFE AND THANK THE LORD. GOODBYE AND MAY GOD BLESS ALL!"
人們在公車?yán)锇l(fā)現(xiàn)他在睡袋里的尸體,僅剩下67磅(30 公斤)。當(dāng)時他已經(jīng)死亡兩周,死因——餓死的。傳記作家Jon Krakauer提出Chris是中毒而死,但尸檢并未發(fā)現(xiàn)可以支持的證據(jù)。
Krakauer的書把Chris推向了一個高度,他成了許多人心目中的英雄人物。2002年,那輛廢棄公車更成了旅游景點(diǎn),許多人慕名而來。許多年輕人也踏著他的腳步,涌向Alaska,重走他的路。
而另一方面,當(dāng)?shù)鼐用駝t對Chris和對他的宣傳抱有負(fù)面看法。他連一份地圖都不攜帶的做法令人不敢茍同,這無異于自殺。要知道,在距離Stampede Trial 6英里外,就有手動纜車可以跨過漲水的河流。而公車幾英里外也有一個裝滿緊急救生物資的小屋(盡管小屋已被破壞,物資也都被糟蹋了——人們認(rèn)為可能就是Chris干的)。
其實(shí),雖然這也是一種信念,但是此人過于精神潔癖了
為什么沒有十星這個選項(xiàng)~~~~~~~~~~~~~~~~~~~~~~~~~~~~~~~~~~~~~~~~~~~~~~~~~這電影是我心目中境界最高的人生之一.
出門必備:本草綱目
有錢人真是閑得蛋疼。P大點(diǎn)事就逃避社會流浪世界去了?
最欣慰的是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活出了想要的樣子,最悲傷的是任何一種活法對我來說都變得毫無意義。就這么哭了一晚上。
無法拒絕自己內(nèi)心的人真是偉大又可憐
置身曠野荒漠草原雪山,在探尋自然律動與尋找自我價值中皈依。大自然像那個從天而降的硬幣,充滿未知的驚喜與挑戰(zhàn)。在神奇巴士里讀著梭羅,在藕粉色的天空下靜默,在波濤激流中搏擊勇進(jìn),在奔騰的荒野里尋找自我。這是一首動聽而激蕩的歌,也是自由而無畏的詩。浩渺的自然渺小的我,遵從內(nèi)心令人神往。
看本片的目的來自于身邊一個朋友的真實(shí)事件 這個電影影響了他現(xiàn)在和將來 也許我們應(yīng)該放棄對別人的顧慮 考慮自己真實(shí)的目的地在哪里 這也許不是自私
我想那么年輕,干凈 ,那么寂寞地生活著。直到自己可以毫無防備的突然失蹤在馬路上的那一天。
有被感動到,這種不顧一切的勇氣,還有沿途的風(fēng)景。當(dāng)然,雖然不知是逃避約束還是向往自由哪個成分比較大,但社會的法則和自然的法則,必須選擇一個來遵循,否則生命真的不堪一擊
選擇一種生活方式,來逃避社會——其實(shí)各人都有各人的方式和邏輯..為什么我們必須在社會中生,必須在大自然中帶著濃密的胡須因?yàn)槿狈?jīng)驗(yàn)而死呢?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想到了關(guān)于《荒野獵人》的一些點(diǎn)子,可以說它給了我百分之三十的關(guān)于背景設(shè)置的靈感,我喜歡它.不過這種在路上的反叛卻無太多好感
《荒野生存》是真正的圓寂電影,而大多數(shù)理想主義和勵志電影都是在圓場,他就像沒人心中一個不管不顧只為自己活或者只為自己死的夢
He said,If you want something in life,reach out and grab it.而我想告訴你的是,這部電影真?zhèn)ゴ蟆!拔叶冗^了快樂的一生。。。愿上帝保佑你們。”他死于24歲,而他的一生真的比許多人都精彩一萬倍,因他按照了自己的意愿而活。
假如爹娘不用我養(yǎng)活。
回歸野蠻和追求自由差得遠(yuǎn)了,反社會抑郁邊緣人值得同情,也可以理解,但沒必要稱頌,甚至被偽文青標(biāo)榜為“浪漫”,就太可惡了
“快樂拿出來分享,才是真正的快樂” 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 “克里斯知道我愛他足夠深,深到可以忍受沒有他的消息” 當(dāng)你終于厭倦了用懲罰自己來懲罰愛你的人,也許應(yīng)該明白活著并不需要一種主義,不需要一種世界觀,只需要找到你的方法論。“To forgive is to love,to love is to live”
原聲、畫面、剪輯、敘事都很棒,而從內(nèi)容上看,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對庸俗社會的一次挑戰(zhàn),死亡也掩蓋不了其自己所喜歡的人生,這是一種選擇。片中的死亡表面上是一場意外,但從更深的層次上看,主角的死是一種必然,是理想主義必然死于現(xiàn)實(shí)的象征。片末悔意推翻了之前價值觀所造成的矛盾未處理好,敗筆
好比對著一個自殺了的人的尸體指斥他愚蠢,他就是想去自殺,他不想回來,不是想只體驗(yàn)生活,不是去你媽的戶外運(yùn)動。Kurt Cobain即使自殺了也永遠(yuǎn)是我的精神偶像,不理解何必破口大罵。
先燒錢再去打工掙錢。。??蓱z的傻子。。。
看的時候我就想背著相機(jī)去旅行了,看完之后我就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