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開始學習的夏天
敘事稍有問題,畫面極其美麗。
這電影會讓人發(fā)呆: 湛藍的天空,深藍的海冰,淺藍的水花,是的這些都常見,但令你忘卻呼吸的,是一眼望去沒有邊際的北極。
核輻射的測量,愈發(fā)尖銳的輻射報警聲,然后就是在凹凸的冰塊之上奔跑著的腳步,還有搖滾音樂,還有腳步在朝陽面前的光暈。
腳步帶你走進一個故事:一個失去了家人的老人和一個聽搖滾打cs的年輕人相遇,在枯燥的氣候站重復機械的工作的故事。
于是,你望著空氣變得多霧,你發(fā)現(xiàn)海面上還是那么多得藍色的冰,你后知后覺老人抓到的鱈魚已經(jīng)被晾干到可以吃,你慶幸核發(fā)電機終于被轉運。
當你踏著搖滾音樂時隱時現(xiàn)的那條線,走完剛剛開始意識到責任和生命的毛頭小子的夏天,你發(fā)現(xiàn)這從來不是驚心動魄的故事片。她就是一段生活剪影,但是有杰出的畫面和攝影,你意識到,時間在走,而我們面對那些堅強的心,還有很多要學的——我們這群毛頭孩子。
2 ) 美麗且殘忍的自然和脆弱的人性
非常非常享受這個電影,非常美麗也非常殘忍。
影片故事發(fā)生在俄羅斯最東北端的Chukotka,開始影片鋪墊,孤立的氣象站,簡陋的工作站,拮據(jù)的食物供給,無盡的白天,一直作響的海浪和海風呼嘯,不停止的海鷗叫聲,只能通過無線電和外界進行聯(lián)系,一逐漸讓一個從文明來的浮躁的Pavel Danilov陷在了脫離了人類文明的時間和空間恐懼里面。
而Sergei卻是這個像是世界末日后的一個幸存者,他學會怎么在這個自然生存,怎么面對這個老舊的氣象報告系統(tǒng),保護自己,抵抗內在的孤獨。日復一日重復的讀表工作之外就是為數(shù)不多的快樂就是出海捕捉鱒魚和桑拿。
故事像是對被圍困在時間空間里人類脆弱心靈的展示,Pavel的報復,逃亡再報復,和Sergei面對種種的反應,平靜或者是逃避,都是在這個環(huán)境下面的脆弱心靈的展示。在這樣廣闊的自然面前,在沒有文明的干擾下,內心的不安全和害怕的聲音會被放大,這可能是導演想真正表達的。
導演在BFI的采訪里面有提到自己想避免這個故事帶有寓言色彩,或者是從寓言故事里面提取元素,他只是想把故事局限在一個特定的時間節(jié)點下,一個特定的場景空間,通過具體人物生活化的表現(xiàn),與觀眾產(chǎn)生交流,從而產(chǎn)生一個普通化的心理感受。
3 ) 或許他知道
年輕人張不了口陳述
但也許
中年同事已經(jīng)看到那張丟落的便箋,但無味的生命中唯一的生趣消逝,會選擇性的逃避,所以,他才回去補更多的魚,才會突然很滿足的在青年人面前提他的妻子,選擇性的追憶,看到同事心事重重,自己也無從逃遁,才會沒由來的發(fā)脾氣。
4 ) 覺得邏輯有問題的人是不是情商有問題
我覺得劇本沒有任何問題,至少我看的時候沒有任何情感反應不自然的地方。在一種絕對的條件下,兩人心理的異變或扭曲都說的通,導演想把環(huán)境對人造成的絕望和恐懼慢慢剝離出來,人之間的誤會或事實,都是這些引起的。美好風景下的冷峻,控訴著當代人對城市生活和現(xiàn)代秩序的依賴,一旦這些消失,人遇到狀況就會下意識的產(chǎn)生疑慮和不安,是因為人類離開自然太久了。以上是哥措詞嚴肅的正文評論。以下我就展開說個一二三。
前幾天我還和一哥們討論,如果一個人有長期徒步的計劃,需要注意點什么,然后就什么帳篷裝備一大堆,又是這個銀行卡又是那個手機怎么充電,說古代人就不會碰到這些問題,裹個包袱,帶點盤纏就出門了,順手拿根棒槌當拐杖,晚上睡覺還可以打打狼,碰到也是行路人,互相回個拱手禮,遇到難走的路,在當?shù)厝撕眯男薜臎鐾だ镄_,還能上人家里吃點東西,碰上個綠林好漢,還能買個人情。說到這里,我倆就感嘆起來,這反映的不光是古代人在自然條件下比現(xiàn)代人生存能力強,而且他們之間還有一種隱性的秩序,大家都會遵循的那些不成文的規(guī)矩,即便在法律不健全和社會條件欠缺的情況下,大家也都互相尊重,求個安心。這個電影很強烈地把現(xiàn)代社會和原始生活做了個對比,包括生存上的和心態(tài)上的,可不就是一直在拍這些嗎,這從另一面說明了現(xiàn)代社會的一些東西導致另一些人類文化本原的東西消失了。要是有天科技和文明沒有了,大家突然間又過起了刀耕火種的生活,那估計瞬時間個個都是草寇,因為他怕呀,有人管的秩序沒了,這沒人管的隱性秩序又還沒形成,上個茅房都得帶著刀,隨便去個地方都感到不安,就成電影里這兩哥們這樣了。你看凱文科斯特納幾部電影里不都是講這些個破事,什么《未來水世界》、《郵差》。意思是這么個意思,扯的有點遠了,還有很多人糾結小伙行為出發(fā)點的邏輯。下面哥給你講講這個邏輯。
簡單點說就是,你要在大街上或者單位里發(fā)生點事兒,他能把你怎么樣?即使他想把你怎么樣,你還可以明著對抗。就算你不對抗,你也有地兒躲,有東西吃,對不,也不會搞到時時提心吊膽,追的再緊,你三兩天安心日子至少還是有的。實在不行,你還可以報警嘛。在這么個沒人的地方,誰把誰干了都不會有人知道,到時撒個謊說你掉海里找不到了,要么說被北極熊吃了什么的,死無對證,多簡單的事。而且那大爺在這個鬼地方呆了那么久,成天說什么以前的同事被熊吃了,什么沒有老子你出不了這個氣象站給我好好工作,什么你不能騙我數(shù)據(jù),以前因為這種事一個科學家把另一個崩了,沒事打你幾下,又淡水不夠用了,高興了就教你曬個魚,帶你洗個澡,陰一陣陽一陣的,長期一個人壓抑,心里還有事,你一點刺激,保不準他就能干出點什么事來,而且你刺激的還是他心里那個事,他全家在地球的另一邊掛了啊。這么些鋪墊還不夠?這是小伙子一直顧慮的地方,也是直接影響他后來行為的主要因素?;蛟S他只是誤會,大爺只是叫他回家吃飯,但觀影當時追究這些沒有意義了,對么。這就回到我開頭說的了,一個社會秩序約束不到的荒郊野嶺,有了點事誰都不會安心,碰到的還是這么個大爺,小伙從前就一直下意識地防著大爺,出了點事難免對大爺判斷失誤,所以兔子急了,也不管對方是要喂你胡蘿卜還是要烤了你,為了安全只能咬人,大爺為自保自然就得防著小伙,即使他后來的每次行為也許是想化解小伙的顧慮,但誤會已經(jīng)形成,驚恐的小貓仍然不知道他為何而來,所以矛盾只能繼續(xù)積累,大爺只好等機會,這個機會,導演在劇作上給了小貓餓的時候,還不能讓他那么容易吃成,經(jīng)過幾次戲劇沖突后,機會的出現(xiàn)才顯得自然。所以從邏輯上說,每天都可以對著大海擼管的地方,拉屎都不帶同一個坑的,你還糾結什么愛恨情仇的邏輯,這可是在北極,電影的場景就已經(jīng)點題了,多容易理解,都是睜眼瞎。
電影最后又回到傳統(tǒng)的情節(jié)上來,人性為主。最后兩人化解了誤會,科學家和藝術家一樣,都是有偏執(zhí)狂的,小伙每天工作不認真,忽悠人,對科學不嚴謹,那你學這個干嘛,這是讓大爺非常生氣的地方,回顧從前,小伙似乎也意識到了這點,對大爺?shù)膰乐斆C然起了敬,表示不想走了,并且一定認真工作,因為同情和內疚的原故,提議讓大爺回去,而大爺則因為家庭變故的原因想一直在這個地方待下去,對小伙拋下一句“你懂的”,然后兩人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訴說了一個愛的故事,折射出人性的火花,倒映著北極,海天儼然一體。然后就完了。
鏡頭和調度就不說了,太久前看的,不過我挺喜歡這人少的場景。戲劇沖突合理,誰能就這么個題材和場景想出這么個故事來,花這么點錢拍成這樣算不錯了,制片上應該沒什么難度,可能就找熊花了點時間。其他的,想到了再說。這篇嚴格來說不算影評,只是個隨筆,僅為分析劇作上的邏輯漏洞與否,想到即說,抱歉措辭和文風上的有失嚴肅,權當娛樂消遣即可。
5 ) 這世界是面鏡子
《如何結束這個夏天》是俄羅斯導演阿雷克西-波格雷比斯凱的第三部電影長片,在2010年的第60屆柏林影展中,拿下杰出藝術成就獎以及雙料影帝獎。這部影片多少有些毀譽參半,部分觀眾熱烈喜愛,部分觀眾則覺得沉悶無趣,畢竟這部電影長度超過2個小時,里頭卻只有兩個男性演員,背景還落在荒涼清冷的西伯利亞北極圈。
《如何結束這個夏天》在劇情的過度轉折上不乏一些瑕疵,但是我自己卻很喜歡這個故事的架構。這部電影講述一個大學畢業(yè)生到北極的觀測站實習,擔任當?shù)匾晃挥^測員的助手時發(fā)生的事情。兩個人當中,一個青年、一個壯年,一個活潑、一個沉悶。在冰封萬里、凄寒匱乏的天地之間,兩人那南轅北轍的性格差異不免產(chǎn)生碰撞與摩擦。結果年輕人一個好意的舉動,卻因為隔絕孤立的環(huán)境和有失恰當?shù)奶幚矸绞?,最終幾乎走到無法挽回的境地。
■在影片的一開始,年輕人和中年人已經(jīng)獨自待在觀測站,在空曠無人的境地當中,兩人對外唯一的聯(lián)系方式是無線電。兩人唯一的工作是持續(xù)地記錄觀測站外頭的各種數(shù)據(jù),然后透過無線電將數(shù)據(jù)傳輸給遠方的人員。從一開始,兩人性格的差異就顯露無疑,年輕人愛聽搖滾樂、愛玩電腦游戲,時時試著從無聊的工作中找樂子。中年人則是單板嚴謹,恪守著工作的所有規(guī)定,不能忍受任何輕佻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與行為,如果說有什么事情讓這個中年人顯出人味的,那就是他對妻子和兒子那靦腆害羞的深情。
由于年輕人似乎對工作有了一定的熟悉,中年人便安心地離開觀測站,駕著小船去為妻子捕捉北海鱒魚。結果就在他離開的這段時間里,一個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遠方的工作人員透過無線電送來一個壞消息—中年人的妻子和兒子在一場車禍中雙雙亡故。由于中年人不在觀測站,遠方的工作人員只好要求年輕人代為轉達這個壞消息,并叮囑他要注意中年人的情緒變化,直到補給船五天后抵達為止。
在經(jīng)歷一段忐忑難安的情緒起伏后,年輕人終于等到中年人駕船回來,然而中年人那興高采烈的神態(tài)、以及談及妻子與兒子時所洋溢的幸福,讓年輕人無法將壞消息說出口。于是年輕人私下決定,既然補給船五天后會來接中年人回去,就把這個壞消息保守到那個時候,畢竟傷心的日子少一天是一天。為此,年輕人還偷偷地將糖果紙塞進無線電設備中,讓遠方的工作人員無法和中年人通話。
盡管出發(fā)點是好的,但不一定能抵達好的終點,這當中還需要堅定的決心和責任感。中年人并不知道年輕人內心的掙扎與決定,倒是發(fā)現(xiàn)了年輕人曾在工作時間睡過頭,并因此胡編亂造了一組數(shù)據(jù)。中年人為此大發(fā)雷霆,在他的心目中,這份工作雖然枯燥,但代表著許多人多年來的研究努力,一個無心的疏失,就可能讓這些努力付諸東流水。中年人不僅厲聲地責罵年輕人,還告訴他多年前曾在觀測站發(fā)生過殺人事件,而事件的起因就是這種輕忽散漫的態(tài)度。
年輕人后來還是將壞消息告訴中年人了,但卻是在憤怒中惡毒地說出來。由于無線電失聯(lián),中年人決定再次駕船去捕魚,為妻子帶回更多的腌魚。就在這段時間里,年輕人修復了無線電,并得知遠方的工作人員通知他去等候替代補給船的直升機,結果因為大霧的關系,年輕人沒能和直升機聯(lián)系上,還因此遭遇北極熊、跌落山坡。當中年人看到年輕人的狼狽慘狀,很自然地出言奚落,而這便導致年輕人爆發(fā)出情緒,憤怒地說對方的妻子和兒子已經(jīng)死去,就是因為這個才害得他受傷遇險。
當一個人心里充滿著憤怒和罪惡感時,看到的事物不免也都透著邪惡的色彩。由于惡毒地說出中年人失去家人的消息,年輕人覺得中年人的舉手投足間都透著瘋狂的憤怒以及傷害自己的意圖,于是年輕人開始四處藏匿,并將中年人對自己的呼喚視為誘殺自己的偽裝行為。結果年輕人在躲藏的過程中受傷受凍,并在發(fā)燒夢囈、神志不清時,走向附近放置原子炸彈的地方,受到輻射線的嚴重污染。當年輕人清醒過來時,他對自己的遭遇憤怒至極,決定偷取觀測站外吊掛的腌魚,使之經(jīng)歷輻射污染,然后讓中年人吃下,以此報復自己所受到的傷害。
當年輕人躲在觀測站外,透過窗戶偷偷觀察中年人是否吃下污染的腌魚時,中年人也看到他,中年人微微地晃了下腦袋,示意年輕人進屋來。年輕人安靜地進屋并緩緩地在中年人身邊坐下,中年人則是不發(fā)一言地將吃剩的腌魚遞給對方。由于中年人的態(tài)度平靜而友善,年輕人只好說出腌魚已經(jīng)被輻射污染。中年人聽后立即沖進洗手間嘔吐,他已經(jīng)把大部分受污染的腌魚都吃下肚了。從洗手間回來后,中年人只是平淡地說,這件事情沒有必要說出去,他也不會告訴任何人。
補給船終于到了,但是只有年輕人隨船離去。在臨別前,年輕人請求中年人隨他一同回去檢查身體,他愿意將自己做錯的事情坦承說出并承擔相應的責任。但是中年人給了年輕人一個大力的擁抱,并咬著牙根說:你還不明白嗎?我只能一個人在這里單打獨斗了。
■《如何結束這個夏天》最大的特點是只有兩個角色,全片的焦點就在這兩個角色之間的行為互動與情緒起伏。更進一步說,這部影片的觀察重點落在年輕人身上,呈現(xiàn)出的是一個人如何因為自身的行為與情緒而扭曲了對外界的理解,進而因為對外界的錯誤理解而扭曲自己的行為并犯下重大錯誤:
年輕人因為好心卻沒有從中年人那里獲得好報,于是產(chǎn)生憤怒的情緒,并因此出言傷害對方,結果自然是激起對方的憤怒情緒。面對中年人的憤怒,年輕人感到害怕、覺得對方可能會傷害自己,因而主動開槍阻擋對方。當對方為了自保開槍予以反擊時,年輕人卻以此坐實對方想傷害自己的疑慮,進而將中年人出來尋找自己的善舉理解為惡意,更將自己為了躲避對方所受的傷害和痛苦都怪罪在對方身上,最終結果便是惡毒的報復和難以挽回的悲劇。
在此之間,中年人始終處于被動反應的狀態(tài),除了最初的憤怒外,他對年輕人從未有過惡意,即使在得知家人的噩耗后,他也控制著自己的情緒,承擔著自己的責任,還外出尋找年輕人的下落--世界是一面堅硬的鏡子,在里頭,如果我們看到美,那美是來自自身,如果我們看到丑,那丑也是來自自身;當我們向它扔石頭時,這石頭終會反彈到我們自己身上。
《如何結束這個夏天》片長較長,在前半段的鋪墊部分,導演拍攝了許多瑣碎細節(jié),以此烘托兩個角色的性格差異,然而在后半段的幾個情緒轉折的關鍵事件上,卻沒能順利過渡,因此給人一種情節(jié)變化過于突兀的感覺。無論如何,就影片所要表達的意圖和演員的表現(xiàn)來說,這部成本不足三百萬美元的作品給人眼睛一亮的驚喜。
6 ) 《我是如何度過夏天》簡評
雖然時長為兩小時,但很耐看。不用說,觀測站的日子是很枯燥的,無論是在冰天雪地還是在內陸地區(qū),人的休息總會被打斷,因為除了固定四個小時的發(fā)報外,其他小時也要進行相關發(fā)報。顯然,我又說偏了。故事的前半部分頗為輕松,后半部分像逃亡和謀殺,一個冰凍世界里,導演要擴大這種繃緊神經(jīng)的張力,開始失敗了。我還以為他們會坐下來聊一聊,誰知,解決方法是那樣子的突然。也正是這種沒有苗頭的溝通方式,突顯了這樣一個缺乏交流和消遣的環(huán)境下人與人應該并且可以做到的一種自我保護心態(tài)吧。最后,一切都好像冰釋前嫌,一次突然的外因,就這樣結束了兩個人的夏天。
看完了心里很不舒服的電影
半封閉空間,兩個人,一個成熟穩(wěn)重,一個不太成熟不太穩(wěn)重。太多的固定機位和空鏡頭,不厭其煩的細碎情節(jié),卻讓這個男孩的夏天有了別樣的意義,最后那個狠狠的擁抱使得這部電影變得受人尊重。
實際上我沒看過,就是覺得標題有愛.我是怎樣度過這個夏天的?
后面拖沓了
忒長了有點
我是如何結束這個夏天,而且要內疚一輩子。
悶了
劇本不過硬,對人物塑造欠妥,使得整個劇情都非常牽強,男主角的每次錯誤的選擇都非常突兀,沒有很好的鋪墊。這也使得導演努力營造的孤獨、深遠的氣氛顯得和故事不太搭調。根本就是一個有妄想癥的小男生自己搞出來的各種事端
后面丹尼洛夫逃跑的動機不去交代,導演轉去拍逃竄的驚悚過程了。除了敘事邏輯遭詬病,影片在人物和情感的刻畫上還是相當成功的!特別是北極的美景,原來這年頭電影不靠電腦CG同樣可以如此震撼,導演紀錄片式的鏡頭語言太適合這個原生態(tài)的故事和撼人心魄的景色了!★★★☆
很自然想到《南極料理人》,不過跟那個透著溫情且以室內劇為主的電影來比,本片在視覺上的力量自然更強大。同樣,與題材相輔而生的孤獨感與壓抑也彌漫著整個電影,兩個男人的故事,視乎還有成長的意味
于我有心戚戚焉
捉迷藏玩的好...
明天一個小時能講完的電影竟然放了124分鐘,唯一欣慰的那些風景與畫面感。
無趣的生活 樸實的展示 一老一少一段少言寡語的合作、斗爭,這樣一個寒冷夏天用一個深情的擁抱化上溫馨的句號~~
冷落里的攻守.說怎樣度過,還不如說我怎樣不度過這個夏天!可是,在荒野,在極地,在大洋岸邊,啃著骨頭也在進行這時季的度過.
外景很棒 攝影很美 劇情牽強 節(jié)奏緩慢
木有基情。。
典型二逼青年
劇本沒任何問題,在一種絕對的條件下,兩人心理的異變或扭曲都說的通,導演想把環(huán)境對人造成的絕望和恐懼慢慢剝離出來,人之間的誤會或事實,都是這些引起的。美好風景下的冷峻,控訴著當代人對城市生活和現(xiàn)代秩序的依賴,一旦這些消失,人遇到狀況就會下意識的產(chǎn)生疑慮和不安,是因為人類離開自然太久
劇情很誇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