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fā)生在十九世紀的柏林,海因里希(克里斯蒂安·弗里德爾 Christian Friedel 飾)是一名充滿了浪漫情懷的,年輕而又憂郁的詩人。海因里希深深的相信,愛情能夠戰(zhàn)勝死亡,在真正的愛情面前,任何的阻礙都是無能為力的。海因里希希望能夠和深愛的表妹瑪麗(桑德拉·惠勒 Sandra Hüller 飾)一起自殺,來見證兩人的感情,但在死亡面前,瑪麗退縮了。
之后,海因里希邂逅了名為亨麗埃特(Birte Schnoeink 飾)女子,亨麗埃特是有夫之婦,她的丈夫是一名整天忙于工作的商人。亨麗埃特和海因里希相互吸引的彼此,與此同時,亨麗埃特發(fā)現(xiàn)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癥,命不久矣。
I always enjoyed philosophising with you,but you are starting to spoil my good mood.I agree that life is meaningless and people are cruel,but there is no need to let it bother you so much.You have to make an effort use a bit of imagination and good will to see the pleasant side of things.
看了一部電影,男主是一個詩人,女主是一個思慮過度的家庭主婦。故事發(fā)生在一戰(zhàn)之后的法國貴族家庭。
那個詩人對著自己的愛人也就是他的表妹說“我真的很愛你,你愿意答應我一件事嗎?”
表妹以為是求婚,很矜持的說“你說說看”
然后。詩人深情的說:你愿意和我一起去死嗎?用得手槍,很快的,不痛,我殺完你,我再自盡
我……??????Excuse-moi????
女朋友像看傻逼一樣看著他,詩人意味深長地說:看來你和我是沒有共同靈魂的啊 。
然后找上了有家庭有孩子的女主,跟她說:我看你和我一樣都是孤獨的人,我畢生的希望就是找一個和我一樣孤獨的人,一起共赴黃泉……
女主?? ????
我??????
神轉折來了。
男主被拒絕之后不久,女主就被診斷出得了不治之癥。
這個時候絕望的女主就找上男主說: 反正我也是將死之人,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是同一個靈魂了。你也是個將死之人,我們一起共赴黃泉吧。
男主突然從心了。
他說:你并不是因為愛我才和我一起去死的,你是因為恐懼死亡才和我一起去死的。我需要時間考慮考慮。
女主說:不要考慮了,我們就這樣一起去死吧。
男主非常猶豫地回去找了他的表妹,結果發(fā)現(xiàn)表妹和別的男人訂婚了。
他悲痛欲絕地直接去找表妹,跟她坦白說:你明明知道我的心,你為什么不肯答應和我一起去死呢?
表妹:??????……
最后男主跟女主坐車去了鄉(xiāng)下,果然用最開始說的那個方式去死了……
這個電影叫做瘋狂的愛????
我就看到了瘋狂,沒看到愛
還有這是一部喜劇。
??????
最后女主沒病
男主反而有問題
真的是翻白眼的劇情
1
1811年,維也納,一家餐館,詩人海因里希一本正經(jīng)地向表妹瑪麗表白,愛我,跟我一起死吧?,旣惒⒉惑@奇,只感覺好笑,嚴正拒絕了他的荒唐,并遠嫁巴黎。海因里希繼而轉向商人妻子亨麗埃特。埃特是一個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乖乖女人。她有一個愛她的老公沃格爾,一個文靜的女兒玻琳。但老公多病,喜歡出游,對納稅及政治感興趣。
女兒彈彈鋼琴,卻很少跟她親昵。而埃特的母親一向犀利,疏于往來。女傭勤事雜務,形如木僵,并無交流。除了既定的家庭宴會,埃特無法跟社會有更多的接觸。
2
這天,埃特偶爾看到海因里希的一首關于一位詩人愛上了侯爵夫人的詩,引起了她極大的興趣。正所謂來的恰逢其時。一定是埃特的家庭哪兒出了問題,否則,一首詩也不會引起她那么大的好奇心。家宴時,也請了海因里希。他的到來,為埃特的生活增添了些許亮色。盡管這亮色是灰暗的,不可測的。但他的表白,讓她還是頗為訝異。他說,愛我,就請跟我去死吧,讓我們孤獨的靈魂永遠在一起,成為死亡伴侶,靈魂伴侶。
如同之前的瑪麗聽到此時一樣,埃特靜當然也很是好奇,只是感覺到他病了。死亡,對于她來說,那是太遙遠的事??呻S著接觸的增多,埃特竟然發(fā)現(xiàn)自己也茶飯不香,精神萎靡不振,心事重重。
3
老公請來名醫(yī)會診,說是她身體內部有一塊腫瘤。于是,深感大難臨頭的她,覺得生命不保。這倒點燃了她赴死的夢,也寸了詩人一心向死的心。她對海因里希說,現(xiàn)在我可以跟著你去死了。
結果,埃特妥當?shù)匕才帕艘磺?,給老公留下信件。她就跟著詩人去了野外。叢林之中,詩人結束了她年輕漂亮的生命。他拿著槍對著自己的腦袋扣著扳機,卻幾次干響,詩人是懼怕死的。但終究還是共赴黃泉。
最后,醫(yī)生解剖了埃特的身體,發(fā)現(xiàn)并無腫瘤,原是一個天大的誤診,這斷送了埃特的生命。詩人向死的心,一點點地感染了她的情緒,以至影響到她的身體。更大的荒唐是,人們都不知罹患了精神疾患的海因里希,偏偏卻能打動埃特這脆弱的心,以至于讓她心甘情愿地陷入了他的圈套??磥?,精神感染的作用,的確不可小視。正如埃特的老公所感嘆的,都是愛情惹的禍。
4
其實,詩人一直以來,就多有誤解。尤其是我國的“文革”結束后,多年積習而成的革命朗誦腔,“啊、啊”地落下了被人挖苦諷刺的笑柄。也的確有一些詩人為了把自己裝扮成一個詩人,刻意裝神弄鬼和頤指氣使的樣子,令人倒胃口。甚至當少數(shù)詩人走上犯罪道路,瞬時的詩人即成了人人唯恐不及的怪人。
實際上,大多數(shù)詩人,都是普通人,無論穿著和說話都極為正常不過,只是有時媒體故意夸大了少數(shù)詩人的不良習氣。其實,也這正常,想想現(xiàn)實,哪個行業(yè)不被“炒作”不被“浮夸”過?!要是沒有被“拉黑”過,反而不正常了。
5
而這部影片之所以觸及人心,是因為它為我們構建了一個童話卻毒蝕人心的世界。詩人的瘋狂囈語,仍有人執(zhí)迷不悟并深信不疑。愛情,有好的,也有壞的。中毒于壞的愛情,無疑是自掘死路。這點倒提醒人們,對于一切不合常模的言行及事物,都要引起我們足夠的警惕。否則,誤入陷阱,迷途難返,終將萬劫不復。
出生于1972年10月的奧地利女導演杰茜卡·絲豪娜,拍攝的這部《瘋狂的愛》(2014)。片中鏡頭極為沉穩(wěn),敘事之凝靜,較為少見。難以想象,這是出自一位年輕女導演之手。多少讓我有點訝異。其沉靜或是與生俱來。也與奧地利這種寧靜的國度有關,沒有如我們這樣六十多年的浮躁,無論是政治的,還是經(jīng)濟的,皆大躍進式的狂飆突進,令人不安,卻又不得不自動卷入其滾滾洪流當中。這是多么令人生厭又無奈的事。
2015、6、25
真是油畫電影 色彩上 服裝上 人物動作神態(tài)禮儀上 敏感又痛苦的貴族詩人 最后的烏龍事件 大人可以當著孩子的面提及性 可以當著對方母親的面建議對方與自己一起去死 丈夫寬容應允妻子的出軌可能 一家人包括小孩坐在一起聽母親命運的審判 感覺對比所期想的社會有些過于冷漠與麻木?所以一切都可以接受的樣子 但我政治歷史不太好 不太明白這個背景下想表達什么
如侯麥附體。
看了開頭十分鐘。不好看。
2015.4.16標記“想看”:搜不到……票就不買了 影院時間地點不合適 2019.11.30 看過 要不是昨天歐盟影展看了這位說英語德語腔十足的女導演的《小小喬》被搞傻了,以及發(fā)現(xiàn)自己標記過“想看”,今兒看了兩部庫布里克之后也不會堅持到晚上自己看這部。真的是“復古而不古典,荒誕而不諷刺”,十分之病態(tài)了!男女主的顏也不好看。簡直神經(jīng)??!相比之下Little Joe很成熟了。唯一有力量的也是就是原型是德國詩人、劇作家海因里?!ゑT·克萊斯特Heinrich von Kleist. 女主真是太冤了…… 歌兒也不很好聽。以愛之名,講得卻與愛毫不相干,詩人抑郁癥么?也不是北歐??!女主女傭倒是更抓人一些。總覺得女2號詩人表妹瑪麗很眼熟。豆瓣APP顯示歷時1690天想看終于變已看。資料館1號廳也就二三成人
我不懂??
好無聊的電影
故事講述跟冰山一樣巨大留白。一個本來驚濤駭浪似的事件,采取的卻是表面看來最波瀾不驚的平淡流水賬,結果就是蘊藏其中的深深的驚奇。細節(jié)布景和對話都令人回味,記憶深刻。
瘋狂的愛,有時被當作極致癡狂羅曼蒂克至死的愛,可能只是“瘋了”而已。當然瘋了也是為了追求真正的確切的愛,但人太容易沉溺于表象,不敢面對真相。過于沉悶,也過于直白。
開篇一句,“你以為想活,實際上卻想死。”這想法如肌膚上爆發(fā)的瘙癢,知道多撓未必有益,可就是想要不計后果地放肆??粗粚υ悄奥返哪信?,在高蹺上左右渴望與失望,起起落落的戲劇性充滿天意的嘲弄。充滿文學性的毒素在發(fā)散,主題依然是對愛、信仰與科學等構想的沖擊,而這次煞費苦心的構圖與攝影,很見功力。越來越喜歡豪絲娜了,四星半。
上海電影節(jié)#18#,蘭馨悅立方影城。古典美,頹廢美,空虛乏味到死,怪不得兩個主角雙雙自殺。
人物原型是劇作家海因里?!ゑT·克萊斯特,生前無人賞識,窮困潦倒,死后終被肯定。故事拍的寡淡如水,片中的每一個人都文藝的近乎掉書袋。復古但不夠古典,荒誕卻不夠諷刺。十九世紀初的柏林,理想主義之生,浪漫主義之死。琴聲依舊人不在,叢林槍聲惹人嘆。
但愿本片不是依據(jù)真人真事改編。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的柏林,那是一個浪漫主義彌漫的時代。詩人海因里希簡直浪漫的一塌糊涂。他瘋狂的相信真愛可以超越死亡,并且堅持要尋覓一個愛侶立即馬上共赴黃泉。這時亨麗埃特出現(xiàn),一位仰慕他的有夫之婦。于是就有了結尾的悲劇。如果浪漫是嘬死,我還是當個俗人吧。
一個患維特綜合癥的詩人自殺前找了一個被庸醫(yī)誤診成不治之癥的商人婦做墊背,然而兩人卻并非鴛鴦同病同命,原來人與人之間情感并不相通。這個可笑可憐的故事肯后,真正要表達的是,時代的巨大變革中,任何與之不相適應的人終究要為時代淘汰。
德國人是無聊死的
兩星給配色,這個男的看的讓我想打他
發(fā)現(xiàn)導演比發(fā)現(xiàn)電影更重要。
資產(chǎn)階級婦人以為身患絕癥,浪漫有才華的詩人渴望與愛人一同赴死,但情人更愛自己,婦人的丈夫枯燥,于是兩人約好一起死,第一次他變卦第二次她發(fā)現(xiàn)丈夫很愛自己應是想變卦吧,但槍聲已響,詩人緊隨其后。其實她們不愛對方,只是生無可戀。絕癥有誤診,生命沒有第二回。歌曲、詩、插花不錯,畫面很美。
能勉強三星 說它拍的美是因為十九世紀歷史距離本身的美 沒什么出挑的 整體而言非常拖沓單薄 不如直接看看那個時期的古典油畫 至少更有捉摸不透的故事性
無甚技巧,不如去改成話劇
你以何態(tài)度對待生死至愛,生死至愛就依此報應。騙得過自己,騙不過上天。生活不奮力,死亦無余聲。
死亡是不合時宜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