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on Ho is a third year high school student who just finished taking his university exam. His main interest is to sleep with Seo Yeong, his girlfriend, but, so far, she has turned him down.
《沒有憐憫的世界》是艾力克·羅尚導演的一部法國電影。曾獲1989年愷撒獎最佳處女作 、最佳男新人兩項大獎 及1989年威尼斯電影節(jié)評審團特別獎。是法國“后新浪潮”電影代表杰作之一?!稕]有憐憫的世界》本片描述了25歲的Hippo尚未有工作,也沒去學習深造。他只依靠弟弟做生意賺來的,還有偶爾玩紙牌賭博贏的錢過日子。他代表迷惘的一代,也并不關心別人怎么看他。他愛上了一個叫做娜塔利的天資聰穎的學生,然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不得不去找工作了。他代表迷惘的一代,也并不關心別人怎么看他。他愛上了一個叫做娜塔利女孩,一番糾纏相愛后這個女孩要去波士頓留學,伊波如何面對這個抉擇呢?
一部史學意義可能大過藝術意義的電影。新浪潮退潮后的法國影壇,塔維尼埃,塔希涅為首的《電影手冊》派和呂克貝松,卡拉克斯,貝奈科斯的cinema du look雙峰對峙(杜蒙,德斯帕這批人就不說了),前者試圖用新浪潮啟發(fā)的作者電影理念去復興前新浪潮的法國文人電影傳統(tǒng),而后者則試圖對新浪潮和好萊塢進行再一輪的調和。在這個大背景下,羅尚的這部電影就顯得非常特殊,你可以說它繼承了新浪潮的一些主題,但是在技法和思想層面,這部電影又樸素到近乎稚嫩。任何時代都會有這樣的一部速寫式的電影,很顯然在羅尚拍攝這部電影的年份里面,巴黎知識分子們的時代早就過去了,也就是在這一年德勒茲出版了他的兩本電影著作的最后一部。
這部電影沒有太多情節(jié),但也很少有多余的細節(jié),伊波和娜塔莉代表的兩種世界觀即便不能達成一致也能夠相對平等共存的,這是比新浪潮更新的進步主義,當然在那個時候還沒有這個詞匯,只有“虛無”,“幻滅”,電影最后20分鐘伊波試圖做些他原來不可能做的事情,這個shift初看不自然,但仔細審視也找不到太多破綻(如果伊波真跟他前女友見面了那就撲街了),或許這部電影是對某個主創(chuàng)人員的真實經歷的轉寫,打住,又要扯到巴贊了。。。
雖然是處女作,但羅尚已經是電影叢林中高明的獵手,他耐心地等待著戲劇性自然敞開的那個縫隙,縱觀全片,伊波不斷在汽車和公寓的窗門鉆進鉆出,這可不僅僅是對男女主人公邊緣處境的隱喻,窗臺和汽車在最后更是穿過時空把原本松散的事態(tài)連接在了一起給電影找到了一個不能錯過的結束的時機。所以這部電影越看到后面,你越會產生羅尚大智若愚的印象。還有為什么把電影的片名翻譯成《無情的世界》,而非《沒有遺憾的世界》?
2015-12-27
迷失的無望的跨掉的。。。非常好的演員,非常好的臺詞,可惜字幕瞎翻的。法語好的同學自己練聽力吧。
廢柴電影
非常好的男女主角,新浪潮的調調,現(xiàn)實就是讓你來不及任性
Mireille Perrier擁有完美側面
without pity?
真正地“晃膀子 ”
迷人的八十年代
法國新浪潮…哎呀。沒國語配音就跟好了…
l'amour, c'est quoi?又一個愛情故事。on ne se connait pas. Je suis sur que tu es tombee amoureuse avec moi. 唉唉。我也蠻喜歡男主角的,演員很亮~不過,還是看到快結束的時候睡著了呀!看法語片老是睡著也是我羞于承認我是法語系的人的一大原因……影評說是描述了迷茫的一代。哪一代又不迷茫了呢
典型的商業(yè)片視角 典型的商業(yè)片演員選角 構成一部估計在當時挺賣座的爛片 而且看得出 國內包括港臺的電影上有模仿痕跡
片子開頭很喜歡。片子結局也不錯。迷惘一代好像就應該是這樣 無盡頭。不矯情,挺舒服的。雖然被警察帶走那段挺突兀。正想著怎么收拾,一個機場Boston的牌子出現(xiàn)。有些跳脫。但整體還行。
arte, 2009/7/14
一個"三無"的廢柴青年在巴黎街頭揮霍青春的故事!
Hippo:我在巴黎也什么都不做,可是我習慣了。Hippolyte演廢柴真是登峰造極了,一直以為導演是Desplechin啊,原來是編劇。
XZD 埃里克·侯麥式的片子,男女主角不錯.
我他媽給五星
嘔又一部完全沒有印象的。。。
浪漫灑脫,根本不需要什麼平等的交流。幾場戲:第二次鐵塔滅燈,車上躺臥抽菸。
廢青的人生大多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