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Apple TV+的THE MORNING SHOW作為Apple流媒體業(yè)務(wù)的重頭戲盛大開播,一向?qū)π侣勵}材感興趣的我也第一時間看完了這部熱門劇,因此,再看BOMBSHELL,難免產(chǎn)生對比的想法。我的感受是,這部由三大頂級花旦(三位女神不知道是多少人的心頭好)領(lǐng)銜主演的半紀實風(fēng)格劇情片,好是好,但少了那么點兒意思。作為真實事件,影片所表現(xiàn)新聞不可為不“爆炸”,然而劇作的點到即可仍然讓我感到只是點到了為止,難逃隔靴搔癢。
辦公室性騷擾是#metoo以來影視劇當中的一個熱門話題,各行業(yè)當中女性的職場遭遇和受到的人身侵害,史無前例地集中爆發(fā)于銀幕/熒屏之上。無論是在Weinstein事件之前還是之后,各電視網(wǎng)絡(luò)和流媒體平臺瞅準時機,BIG LITTLE LIES, THE GOOD FIGHT, THE MORNING SHOW(排名不分先后)等影視劇作,都多多少少地觸及了feminism right這一話題,夾雜著美國政治的左右明爭暗斗,少數(shù)族裔的個人/政治身份的抗爭訴求。大環(huán)境變了,敘事基調(diào)緊貼現(xiàn)實議程的影視劇作品,也成為了各媒體平臺爭奇斗艷的資本。
說到本片,它的出現(xiàn)的意義似乎大于劇情本身。然而,這樣一群勇敢的人,一群risk了自身career站出來fight the fight的女性(以及片中Nicole的律師們)們,在默多克親自站出來送羅杰走并安排比爾(另一個騷擾過無數(shù)女性的高層)輔助時,在McKinnon將自己與女友的照片再次藏在抽屜里時,在Theron發(fā)現(xiàn)自己身處一個job I didn't want it的時候,在Kidman收下了巨額賠償金和道歉的時候,一切都重回舊軌。那一句刻意安排的結(jié)尾詞maybe,似乎也是,只能是這場漫長戰(zhàn)斗打響以后的一句召喚詞,它給人以力量,卻不足以改變現(xiàn)狀。唯有Robbie逆流而行,在所有人面對默多克時轉(zhuǎn)身離開,扔掉工作牌,然而下一份工作會不會也如此?不得而知。
正如我對sexual harrasment問題如何解決的理解無力,大環(huán)境下,新聞行業(yè)的女性(或任何行業(yè))在工作崗位遭受到的男性權(quán)威霸凌,似乎都是一個令人無力面對的話題。人們常說,你是什么樣的人,取決于你的選擇,在這個時候,在影視劇作當中,唯一能夠有力闡釋的就是女性的選擇權(quán)。你可以選擇沉默,然后背負羞辱上位或留在崗位,你可以選擇崩潰,離開或自我厭惡甚至于自殺,你也可以心知肚明地玩著游戲,把握好自身已擁有的權(quán)力而負重前行,維持現(xiàn)有工作和生活水平,或者,不再沉默,動用資本和智慧站上游戲操盤手的位置,倒戈一擊。
然而,看看吧,選擇了為自身righteousness戰(zhàn)斗的女性,她們脫離了這一切么?你只是從一個穿超短裙的blonde變成了一個穿工裝褲的blonde,世界仍然是男人的世界。
我不悲觀,然而道阻且長。
首先不是聊電影藝術(shù)的影評,自己的有感而發(fā)碎碎念記錄而已,短評寫不下。
3星?,6.5/10,因為主題加星~(沒錯就是女性主義)
拍的不夠燃,不過現(xiàn)實中的女性維權(quán)其實就是很難很生活沒有那么燃。沒有一個大高潮,沒有像《感謝上帝》那樣讓觀眾悲憤后期又燃又感動,三個女人也沒有像感謝上帝那樣大家聯(lián)合起來有很多的交集。因為真實的情況確實不必那樣,所以更添真實。畫外音旁白也蠻有意思~
節(jié)奏和剪輯其實有一點怪,可能是故意想營造真實感,做的不dramatic。前面感覺講的是政治,還有職場升職,直到后面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關(guān)于性騷擾的主題。(對,看之前我沒看簡介也沒看評論沒做功課)
三個女演員的都挺好的,不過我倒是有覺得塞隆表現(xiàn)一般,比不上我的寡姐~!Kayla這個角色的表現(xiàn)讓人緊張,她的每一個選擇帶來的后果很不同。
只要是#Me too主題都會支持。沒有被性騷擾過,只是15年有受到過現(xiàn)在叫所謂的蕩婦攻擊。
想到了去年大概五六月份的時候,當時我的一個下屬被我另一個男下屬 多次性騷擾(一起去玩,還有回家路上),當時我沒有很相信她,我們都覺得她也有問題是她自己想太多。看到最后一句說:“很多人即使是女性對騷擾指控都持懷疑的態(tài)度,直到自己也受到了騷擾?!?現(xiàn)在覺得當時沒有非常支持她真的很后悔,雖然我們現(xiàn)在的關(guān)系也特別好,哎… 之前覺得那個男的是憨厚老實的,不會那么做,后來他又做了很多別的事情,讓我們知道他是一個怎么樣的惡心的人。所以…覺得這個社會真的是對女性很不好,即便是我這樣一個女性主義的人,當初都沒有選擇真正的相信她,幫助她?,F(xiàn)在要給她推薦這個電影,并為當時的想法和她道歉!
去年還看了一個類似的紀錄片,《在金牌的核心美國體操丑聞》,女體操運動員們一個一個勇敢的出來發(fā)聲控告隊醫(yī)。都是女孩子們集體站出來扳倒權(quán)力很大的惡男。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電影。
三星,多給一星為主題和演技。
下文有劇透,介意慎讀。
挺好的故事,性騷擾的丑聞和新聞集團的權(quán)力紛爭交織在一起,高層下馬是因為性騷擾的丑聞但又不僅是因為性騷擾,雖然向受害者支付了5000萬美元的補償,但給下馬高層的遣散費比這更多。
三條線拍得很散,而且角色眾多,臉盲看起來確實費勁。明星女主播梅根,不斷被降職直至被辭退的格雷琴,還有剛來的新人凱莉。其他角色也很有意思,比如在保守派新聞工作集團的拉拉,還有羅杰的妻子?許多為羅杰站隊的員工,羅杰沒說錯,挺羅杰就是挺他們自己,許多人不是真的想要追究事實真相,只是想趕緊息事寧人。
紀錄片一般冷靜的鏡頭語言,沒有任何刻意的煽情和夸張。受害者的電話錄音和凱莉向朋友轉(zhuǎn)述發(fā)生了什么的時候,好像終于撕開了面具下的口子,沒有著意于刻畫事情發(fā)生的如何慘烈,而是事情發(fā)生前后對事件受害者的影響。
所以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當丑聞曝光,沒有人問羅杰是不是真的做了那些事,反倒是女孩們會受到源自內(nèi)心乃至公眾的詰問,是不是我穿得太少我太想要拋頭露面我沒有說不,所以是不是我的錯。
當然不是。
也有一段很感動,凱莉問梅根,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梅根說“we found each other”,真的很有力量。
故事的最后有一個鏡頭,梅根和格雷琴隔著玻璃遙遙相望,一下子讓我想到之前在微博看到有關(guān)職場性騷擾的文章,女孩之間好像天生會形成這樣的守望相助,那個人的手腳不干凈、那個人“有問題”、不要單獨去那個人的辦公室……我還去微博找了那一篇的原文來看,來自@暴烈甜心小鱷魚毛毛
并不只是no means no,而是沒有說yes就不算同意。許許多多的羅杰站在權(quán)力的高位俯視女孩們,想要成功嗎,想到得到權(quán)力嗎?來向我證明吧,證明你的“忠誠”,你是個好女孩,你是個好士兵。
其中還有一段我印象深刻,一位主播接到調(diào)查電話,一邊說著沒有人要求我們穿高跟鞋和短裙,鏡頭一閃而過,更衣室的其他女主播穿著束身衣,戴上胸墊,貼了創(chuàng)可貼的腳跟踩上了一雙更高根的鞋子。無形和有形的規(guī)訓(xùn)太多了,是麻木還是習(xí)慣,我不得而知。還有為羅杰搖旗吶喊,甚至穿了“TEAM ROGER”t恤的女孩,我也不知道她們究竟是倀鬼還是真的為了誰。
羅杰被辭退之后,女主播們終于可以穿上褲子,而面對種種指控,羅杰發(fā)出的感嘆是“they wanna fuck me”,字幕組的翻譯是“她們想毀了我”用權(quán)力fuck別人的羅杰何嘗又不是毀了別人呢?
梅根的老公挺好的,老賢內(nèi)助了,那種“不管你說什么做什么我都永遠支持你”的力量太能鼓舞人了。
劇中的女性角色非常多,除了員工還有律師等等,還有身在他營也要選擇堅持本心的人,像梅根一樣,“她們賭上了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是第一批打倒具有如此公眾地位人物的人,但不是最后一批”
值得一提的是歐美女演員的演繹生涯真的長,優(yōu)秀的演員不被性別年齡和身份局限,真好。
ps我還是沒懂拉拉放照片的梗
可能由于是美中社會差異,總覺得羅比飾演的新晉女主播的角色有些人格分裂,身在囹圄卻似乎泰然自若!這在中國是不可理解的,要么離開,要么改變自己。從始到終感覺她似乎最在意的是老板羅杰的“不行”,而對方以權(quán)勢對她的潛規(guī)則,她似乎不是不能接受。而最后福斯被接管后,得知換湯不換藥的行業(yè)真相時,居然只是瀟灑的扔掉了工作牌就離開了。就如同一個旁觀者對局勢的不屑,可她明明就在其中?。窟€是一名妥妥的受害者,居然沒有一點反思和震撼!簡直讓人不能理解。是不是美國人都這么灑脫?還是導(dǎo)演希望表達美國米兔事件的社會價值就是蒼白無力,不值得當事人哪怕半點反思?在美國,為了糊口就委曲求全到這種地步?不是一點點言語羞辱,不是簡單的拉高裙子,而是實實在在的潛規(guī)則!這種程度的猥褻事件已經(jīng)勝過政客的丑聞和女權(quán)社會價值等等一切內(nèi)容,這對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的打擊不是能輕易撫平,也許社會本就如此,也許大家都不愿接受這個社會的任何一個陰暗面,暴力,人權(quán)平等,歧視!當自己正在經(jīng)歷時,還在怨懟社會對自己的不公!甚至埋怨有能力反抗的人沒給自己鋪好路,讓自己也受難!卻沒意識到是自己給了對方機會,最起碼這個新晉女主播沒能向自己的老板說“no”,而塞隆飾演的凱利當年卻做到了。影片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這種同為受害女性的縱容和默許!影片有呼吁當代女性面對社會陰暗面的時候,應(yīng)該堅強面對的成分,而能堅強起來的人,卻一如既往的永遠只是那少數(shù)的幾個人罷了…米兔題材的電影應(yīng)該不斷反思。理想的文明社會忽然值得追求,但真正的文明藏在人心,社會由男人帶領(lǐng),應(yīng)該有道德界限,女人不想附屬于男人,需要堅守內(nèi)心,如若不然,再公平公正的法官和陪審群眾也只能是看客,沒人說有尊嚴的活著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難用客觀的眼光來看 爆炸新聞。直到這張港版海報的配文把我逗樂了。小二十年的媒體從業(yè)經(jīng)歷,電影中說的事都懂,也幾乎都見過,只是程度不同。于是就很可惜,電影想講的東西太多,節(jié)奏是保證了,卻有點亂。無論是me too還是新聞操守甚至宮斗都很博眼球,卻都沒講透。然后在一片電視臺快節(jié)奏里各種快進,毫無喘息。應(yīng)接不暇?這個詞很適合 爆炸新聞,可新聞?wù)鎽?yīng)該只博眼球不去探索真相嘛。我當年踢爆某些大新聞的時候至少有暗訪有數(shù)據(jù)分析,一篇專題稿光信息儲備就得四五天。現(xiàn)在拿張用手機拍的鬼知道背景是什么的圖就敢說爆料。開局一張圖,其他全靠編,至少后面得編,爆炸新聞 里就全剩圖了。當然,這倒是符合自媒體時代的閱讀潮流,但對新聞或者電影,恐怕又是膚淺。電影里FOX新聞的老板的確應(yīng)該被女權(quán)主義者唾棄,但電視的確需要食色啊,不然倪萍干嘛不繼續(xù)主持春晚,雙頰下垂的趙忠祥老師為什么不能繼續(xù)當主播。一些入行不久的新人在我面前吆五喝六,我只有慈愛的目光,畢竟當年自己比這些孩子更囂張。查理茲塞隆憑借此片獲得本屆奧斯卡影后提名,可惜超越不了 朱迪。無他,太滿了。
職業(yè)發(fā)展一定少不了欣賞你的上司,前輩的幫助和提攜。
你以為有些人欣賞你的談吐,思想,工作能力或者只是單純聊得來,甚至表示要無私的幫助你...直到他們漫不經(jīng)心的搭上你肩膀,看似友好的摸了你的腿,若無其事的發(fā)表了一些世俗油膩的言論。Gross。
我時常因為某些男人莫名的自大感到詫異,不論高矮胖瘦年紀幾許官階高低,他們都會覺得自己魅力爆棚,財力有余,社會經(jīng)驗豐富,女孩們都該為了他們著迷。哦,他們那是話語輕浮嗎?不,那明明是幽默/誠懇;那是咸豬手嗎?不,那明明是真誠的關(guān)愛。Like girls should appreciate their bloody stupidity. 然,因為自大他們也很難換位想象到大部分女孩們對他們的映像其實是:世俗,油膩,蠢,令人惡心,甚至顯得可憐。
當然,在這個連男孩們都喊著“阿姨,我不想努力了”的年代,很多女孩很難拒絕一些幫助和誘惑,或者她們真的覺得自己是一個弱者,所以任其發(fā)生。電影里年輕漂亮的女主哭著復(fù)述那些話的時候,真是揪心。什么時候女性可以不用性來“Earn your place”,大概是大家都選擇not to use it 的時候吧。要記得自己永遠有選擇權(quán),就像Kayla最后把員工卡丟進垃圾桶一樣。
margot robbie貢獻了最有感染力的兩幕
7分,三個女演員都有屬于個人的表演時間,而且也都發(fā)揮很出色。尤其是塞隆和妮可的特效化妝,簡直大變臉啊。片子本身的處理其實還挺難給反高潮的,而且有意更增加真實感,也更諷刺。也是不少人批評敘事比較松散的原因。這確實是不那么重心在敘事上的電影,但是,其實挺有意思的,尤其是那些畫外音。
有些豆瓣評論讓我好怒 有些人是不是變成受害者了才能共情?
精彩爆出淚花花!現(xiàn)實版的“姐姐妹妹們站出來”。與其說是紀錄片與劇情片手法的交織運用,不如說是將新聞報道的節(jié)奏、形式與紀實性融入到劇情片之中。題材取自著名事件,反映 Me too 時代電視媒體領(lǐng)域里的職場性騷擾現(xiàn)象,各色人等如流水般穿梭登場,以群像還原真實生態(tài),到了令人不適的程度,關(guān)注 me too 議題的女性觀眾沒有人會抱怨它“乏味”好伐?只會覺得它“激動人心”“大快人心”。塞隆真女王!表演極度貼近原型人物,從聲音、語速、化妝、表情……都幾可亂真,媽耶,開場3分鐘心里懷疑是塞隆還不太敢確定,特意打開豆瓣條目查了一眼卡司表,上一部片子里不是才剛增肥30斤嗎!奧提影后,您沒有看錯!片子打分畸形的低,拜托你們?nèi)フ覀€優(yōu)質(zhì)的字幕版本看看行不行?
一句題外話,塞隆的短發(fā)形象實在太像董卿了
表演都很好,Charlize演得太像梅根凱莉了,Nicole戲份不算多但有很打動人的戲,Margot有幾場戲很Oscar moments,多個配角也很有亮點,努力在抓事件中不同立場地位的形形色色人物,我是可以理解SAG提名的??上矣X得對于三位女主的刻畫還是有點淺嘗輒止。有很多片段單獨拎出來很好很有感染力,但是電影整體有點松散+表現(xiàn)手法雜亂,攝影我也不是太喜歡。
題材是好題材,只是拍得太乏味了,實在有些浪費眾位的演技…節(jié)奏和剪輯稍顯混亂,攝影有時會突然發(fā)大,讓人有種在看紀錄片的感覺。三條線交叉得也不夠緊密,堆在劇情里顯得好散。只能說故事值得被聽到,但也值得被講得更好。
這種政治向的電影能拍的這么平也是怪可惜的,而且還有這么棒的卡司,更覺得可惜。
一眾受害者共賠5000萬,開除倆人渣賠償6500萬,棒!
天吶媽呀、這部電影最精彩的是預(yù)告 ?? 整部電影給我一種生拼硬湊的拼盤感。最開始塞隆懟川普、讓我以為這部電影是政治諷刺喜??;后來羅比出現(xiàn)以后給我一種電影想要對比塞隆的女權(quán)主義和羅比那種機會主義者的投機行為;后來看到妮可被辭退以后才意識到這部電影講的是性侵 ?? 有再做一部 聚焦 的野心、卻沒有那個實力。最后以各種女人的內(nèi)心獨白結(jié)束真的是我最不喜歡的那種Propaganda式結(jié)尾。塞隆太出彩了、對比之下前半程的妮可就是一個姿勢輕浮的半老徐娘 ???♂?
提前看了評分做好了心理準備,實際沒有那么差,但這么牛逼的卡司這么有力的題材拍出來平平無奇,還是很失望的。不過 IMDB 那個 5.8 分過分了吧,大韓民國直男附體了?
禮貌假笑+妥帖身材 全世界女主播都是同一種范兒啊.....
撇開女性主題的話只能打三星,主要角色演技加半星,女性主題鼓勵分半星。場景切換和剪輯真的有點凌亂,我還算是提前補了一下課的,都覺得有點跳tone。劇情也很松散,明明這個故事可以講得更有意思的。
好演員爛劇本
能把一個這么驚心動魄的故事拍的如此無趣也算是種本事了。人物群像的塑造雜亂無章,有很多值得深挖的點都只是淺嘗輒止,CNM三人組也只有塞隆算是出彩,基德曼和羅比的表現(xiàn)只能說是正常發(fā)揮
spotlight 級別的卡司 全片看下來最有張力的還是第一個預(yù)告片那一幕電梯戲 其次是 margot 打電話那場獨戲 / 不少評論抱怨三個女主的互動少 然而現(xiàn)實就是這樣 被侵犯的人再多 每人也仍舊覺得自己是孤軍一人
為什么看完這種電影還有人在評論里只知道說演員真漂亮
這部電影的平淡乏味、態(tài)度模糊說明了一個道理:Libertard和Republican在某些方面其實是一類人……… 啊不過幾個女演員實在是很不錯,尤其塞隆這樣漂亮又頂級演技的演員是好萊塢最該珍惜的寶!
能看到??怂沟墓ぷ鳝h(huán)境有毒,但也僅此而已?!霸玳g新聞”還能看到女性的合作, “爆炸新聞”就只剩下各自為戰(zhàn)了。 塞隆女王是拿了自己最弱的奧斯卡提名吧...(還我Mad Max 4?。。。?/p>
為小女孩辦公室里戰(zhàn)戰(zhàn)兢兢拉起裙子和餐廳外電話哭訴的兩幕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