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有一個像毛小兵一樣的童年伙伴
“我叫毛小兵,我是毛主席的紅小兵!”
當這個鼻子下面永遠一抹黑,缺顆門牙,總是傻笑著的機靈小子一出場,我就愛上了他,也愛上了這部電影。
童年毛小兵的表演絕對是整部影片的亮點。小兵頑皮,上課不認真聽課,小動作不斷,欺負同桌的小女孩。搶走同桌玲玲的心愛之物,老師還沒來得及批評他,他很自動地站起來就往教室外面走。老師問:"你往哪兒去?"他憨笑著大聲說:“我去外面罰站去!”小兵總是被自己娶了新老婆添了新兒子的老爸毒打,打得滿院子滿街抱著頭跑,大聲哭大聲求饒??墒寝D眼就忘了,臉上淚水和著泥土就又傻兮兮地笑著將他的秘密地方分享給玲玲。拿自己從不離身的望遠鏡趴在樓邊上讓玲玲看對面正在放映的露天電影。從此兩個小伙伴有了一個共同的秘密,兩顆小小的單純的心系在了一起。
他倆早早地背著小板凳占好地方等露天電影開始放映。一群總是恃強凌弱的壞男孩跑過來,對他們?nèi)蚰_踢,嚷嚷著這是他們的地盤。小兵很快跑到一邊,好像很沒有骨氣的膽小鬼。玲玲倔強地站在原地說“是我們先來的,我們就要在這里看!”他們就一擁而上推玲玲。小兵跑到他們?nèi)硕褍豪铩鞍“ 贝蠼兄?,發(fā)了瘋似的拿胳膊掄著那群壞毛孩子,他們一下子呆著了,小兵拉著玲玲就跑。誰說小兵是膽小鬼,沒有骨氣?小兵只是好漢不吃眼前虧!
當載著毛小兵的火車“嘟嘟”遠去,只留下空蕩蕩的鐵軌時,我能理解哭泣著奔跑的玲玲。因為火車帶走的不只是毛小兵,還有自己整個單純快樂的童年。因為曾經(jīng)我也有一個像毛小兵一樣的童年伙伴。
我的毛小兵和我家是前后鄰居。他頑皮,總是不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總是逃課。他上學總是忘記拿書包。總是在我寫字時拿胳膊肘碰我,還搶走我的橡皮……他劣跡斑斑,他十惡不赦!他簡直就是我童年的夢魘。可是當童年不知不覺離我遠去,某一日,我在街頭看到多年不見的他時,卻想緊緊擁抱住他。原來童年的那些噩夢在長大后已變成最純美的夢鄉(xiāng)。無論是一起闖禍被家長罰跪,一起在老槐樹下玩跳房子,丟紙飛機,還是像小兵和玲玲一樣早早的占位去等著看露天電影……都已成為我們我們的童年往事。現(xiàn)在我看到[電影往事]這部影片,看到影片中的小兵和玲玲。我想起童年我的小伙伴,我突然明白我真的該感謝他,感謝他陪我度過了一個多彩的童年。
只是我遠沒有電影中的玲玲那么幸運,可以在多年后重遇自己的毛小兵。而我的毛小兵卻隨著我的童年一起消逝,至今也無音信。
影片快末尾處,成年的玲玲看到成年小兵,只是淡淡地微笑著。這點讓我多少有些不能理解。他倆有著那樣刻骨銘心的童年記憶。而且在離別各自生活后,也依然惦念著對方,這從望遠鏡和那幾格羅金保的電影膠片可以看出。那么多年未見,且生活又經(jīng)歷了那么多波折,現(xiàn)在這般巧合偶遇,相認,我想起起碼也該情緒稍微激動一些,反應強烈一些吧。就算不至于煽情地抱著在肩頭大哭,可也起碼不應該只是一個淡淡的微笑。如果是我是玲玲,我可能會也站在原地看著小兵笑,然后流下眼淚卻還笑著。
2 ) 看電影,憶生活
有的人說這部電影拍得不好,俗套,有的人說演員演的不好,他不喜歡,但我不是專業(yè)人士,看不懂他們說的那些點,我只是通過看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看到了我的童年,我的父母,我的姐姐。
故事開始于70年代,文革末期,西北一個產(chǎn)煤的小鎮(zhèn)。一位美麗的小鎮(zhèn)播音員,卻不合時宜的愛上了不該愛的電影,愛上了不該愛的明星(周旋),愛上了不該愛的男人,并且同時擁有了愛情的結晶和苦果。即使是在30年后的今天,有了這樣一個孩子的女人,日子也會比較艱難,更何況當年。應該說,能把孩子生下來,她已經(jīng)是萬分僥幸了。在那個瘋狂而又真實的年代,一切都變形了,不變形的人和事是那么極端的被排斥,好在,只持續(xù)了十年,而在影片中更短。
我的父母也都是普通的工人,我的母親沒有影片中的媽媽那么漂亮,但也是一個美麗的母親,同樣有著好強的性格。我的父親比影片中那個未露臉的父親要好,和那位放電影的父親是那么的類似,甚至連后來的職業(yè)道路也是那么的相似——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自己的手藝逐漸被時代淘汰,英雄末路啊,甚至連老年對小狗的喜愛,也是那么的相似。看到影片中艱辛的父母,就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眼中的父母,小的時候,他們是那么的偉大,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卻仍舊只能停留在舊時代,一代人的悲劇。
毛小兵的出現(xiàn)讓故事離我的童年更近了,雖然我不如他淘氣,但那活脫就是童年的我,我們喜歡看打仗的電影,喜歡舞刀弄槍,喜歡爬樓頂,喜歡望遠鏡。我們淘氣但卻不壞,不會像別的孩子那樣仗勢欺人,我們喜歡交朋友,對朋友毫不吝嗇。男孩女孩的故事電影里面多了去了,但像毛小兵和玲玲那樣純潔得像天池的水那樣的友誼,在這個故事中卻是那樣的真切。但同樣真實的還有毛小兵的父母,他們不僅沒有直接反對他和玲玲交往,粗暴的家教反而還給了他和玲玲的交往機會。我想,那位父親也許是煤礦上不得意的工人,或者是退伍士兵?(那時候國家打過仗)要不怎么脾氣這么壞,毛小兵其實挺幸運的,在那樣的家庭中成長成為后來夏雨那樣雖然不榮華但還算善良的小伙子,實屬少見。故事中毛小兵被迫搬家到安徽的情節(jié),是那么的無奈,也許,如果毛小兵沒有搬走,就不會出現(xiàn)后來兵兵的慘劇。但是在搬家這件事情上,毛小兵和玲玲這兩個孩子毫無選擇,只有默默的承受。
我們小的時候,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不管到哪里玩都有大人陪著,有一點危險的地方就不讓去,我們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父母都在拼命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上班時間是沒空照顧我們的。我們小時候更幸福的是,只要一個小小的書包就夠了,里面就幾樣東西:文具盒、語文課本、數(shù)學課本、作業(yè)本,有個小黃軍用書包足矣。老師布置作業(yè)也沒有現(xiàn)在那么多,所以我們童年的回憶中才能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情,而不是滿腦子的學習上課和做作業(yè)。
玲玲有了弟弟以后,她的小世界其實沒有什么大的變化,但在她的意識中卻變化很大,她沒有直接說,但卻一直害怕父母只喜歡弟弟不喜歡自己,害怕“后” 爸對自己不好。所幸,故事中的后爸不僅對媽媽很好,對不是自己親生,卻是自己看著長大的女兒也是一樣的疼愛??墒沁€是小孩子的玲玲卻依舊沿著自己的思路前進,甚至在不如意的時候想“除掉”弟弟。在這個時候,不知道大家能否感受到父母教育方式對自己童年的影響,還能否回憶起父母出門自己被鎖在家中的感覺?那仿佛是一種難以形容、莫名的悲傷,再堅強的孩子也會忍不住哭出來,在我的回憶中,那好像是第一次失去自由的感覺了。70年代的孩子長到80年代末期,到了十幾歲的時候,社會上最熱門的詞匯恐怕就是“代溝”了,“代溝”其實是一種由于成長環(huán)境不同造成的相互不理解,雖然母親是好母親,父親是好父親,但還是會誤會女兒“害死”了兒子,殊不知,自己女兒的傷心程度不亞于自己,作父母的失去的是兒子,而玲玲卻是又一次的失去自己的小伙伴“毛小兵”。
小時候看露天電影的記憶,已經(jīng)比較模糊了,更清楚一點的記憶大概就是大名鼎鼎的“第一滴血”了,可惜我小時候眼睛就近視,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還不知道,也就沒有配眼睛,所以晚了很多年才認識史泰龍的那張臉,也同樣由于這個原因,我只記得電影中rambo在山洞被蛇和老鼠趕出來和最后用“手雷”炸加油站的情節(jié),并且在很多年之后才搞清楚,那個亮晶晶的“手雷”原來是個打火機。有點跑題了,看完電影回家的時候,我走在爸爸媽媽的中間,那是一個大雪后的夜晚,我們一家三口從電影院步行回家,馬路上有著厚厚的冰棱,調(diào)皮的我一只手牽著媽媽,一只手牽著爸爸,一偷懶就不走了,讓爸爸媽媽拽這自己在冰棱上滑行,自己仰頭看著路邊法國梧桐的樹枝,亮晶晶的樹枝,那是下雪滑雪反復導致的樹枝結冰。馬路上好像就是我們一家人,是那么的安靜祥和,如果我能夠回到童年的話,我要把這條路從北京修到深圳,然后和父母一起走上一輩子。遺憾的是,前幾年我回老家,又用雙腳丈量了一下這段路程,也就是20分鐘吧,路邊的法國梧桐由于道路拓寬早在我中學的時候就沒有了,電影院那時還在(現(xiàn)在要拆了蓋住宅了),自己家以前的房子、胡同都還在,但早已不是從前的樣子,以至于我認不出哪間屋子是我以前住過的,本想從后窗戶辨認一下,誰知后面那邊多少年前電器長的空地,也早已賣給了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
回到影片,在兩次失去毛小兵之后,玲玲也得到了懲罰,憤怒的父親失手把自己的耳朵打聾,她就停留在了只有回憶的無聲歲月。這個故事雖然被電影夸大了,但是內(nèi)心的孤獨是我們回憶的一部分。一位很好的姐姐,剛剛重新認識了弟弟就失去了他,對于一個孩子來說,要承受的太多了。我很幸福,也有一個好姐姐,準確的說是表姐,小時候我偷吃過她的香蕉,那灰潑過她,告過她的冤狀,但同樣是我的這位姐姐,在我被別人打破了頭的時候,用自己心愛的紗巾捂住我的腦袋,擁著把我送回家。姐姐就是姐姐,弟弟再調(diào)皮,也是自己的弟弟,也知道保護和照顧自己的弟弟。可是這些話我說不出口,即使是如今,我們都已經(jīng)長大了,我的姐姐也早有了自己的孩子,我還是說不出口,但是,我心里知道,這就是值得我愛的愛我的親姐姐啊。
電影中的故事終于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我的回憶也該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了,70年代出生的同齡人啊,好好收藏這不電影吧,這也是對自己回憶的收藏,等我們老了,再來感受一遍電影中父母的辛酸。但據(jù)說這部電影票房不好,我覺得沒辦法,70年代以前的人對電影已經(jīng)不感興趣了,70年代以后的人體會不到電影的內(nèi)涵,而我們呢,都在賣命的謀生活,哪有功夫看電影?
最不滿意的一點,就是片中人人口中的北京片子,不管大人小孩,都不會說西北話,滿口的北京方言,聽著著難受,還不如畫面和畫外音好聽呢。這難道就是“標準”的國產(chǎn)或者說京產(chǎn)影片?壞習慣要改一改嘍。
http://www.fwolf.com/blog/post/200 3 ) 不完美的《電影往事》
1.主體部分敘述得相當不錯,故事好,演得也好。很有《陽光燦爛的日子》那種感覺。把這部分抽出來,是一部好電影。
2.影片結構安排較差,與其倒敘插敘,還不如平鋪直敘。導演試圖用回憶、現(xiàn)實結合的方式敘述,倒因太多的巧合和蹊蹺,反而抹淡了真實性??芍^畫蛇添足。
3.夏雨在本片中實為雞肋。這也是導演的結構安排造成的。
總體來說,值得一看。
P.S 女孩住進的是一家精神病院,最后的一幕是:一大群的精神病人聚在那里看露天電影?…… ^_^
4 ) 《電影往事》的幾個盲點
在東華的茫茫碟海中淘出了它,是因為它的封面讓我想起了《露天電影院》,以及記憶中的某些場景。
在一個深夜看它,能很快的進入導演的氣場。這部由男女兩個不同角度的講述,電影只是背景,各自的命運才是主角。
始終覺得小孩子的媽媽是一個尤物。無論是她作為一個熱愛周璇做明星夢的漂亮女子,還是一個在清一色的“革命同志”中讓人眼前一亮的打扮,抑或當“漂亮媽媽”前后的心理以及行為,都讓我覺得她外在的形象、內(nèi)在的夢想、以及潛在的心理結構都是小鎮(zhèn)的“天外來客”。因為,那是20世紀60年代-80年代,西北,小鎮(zhèn),沙漠。這個相當具有張力的角色,在結婚后迅速蒼白化與庸俗化。她的背景,與她的后來,都是一個“硬角”,而導演刻意渲染的文革部分,我覺得有討好觀眾之嫌。
小女孩,即劇中的玲玲,前后變化驚人。我的疑問是,一個從小喜歡電影、具有愛心的小孩子,怎么一夜之間就成了失寵后將弟弟拋棄野外的“恨骨頭”了呢?要知道,即便是失去了母親的寵愛,一個小孩子的內(nèi)心,特別是恨意的內(nèi)心也不可能強大到將弟弟舍棄野外的地步。還有一個疑問是,她耳朵聾了以后去了哪里呢?失蹤后怎么生存到后來的呢?一個失聰,并且有嚴重心理障礙的人,是憑借什么實力為自己購置了一個有超大觀景陽臺的房子,并且還裝備出一個設備完整的家庭影院的呢?我覺得沒有了這些關鍵的細節(jié),不可能真正理解長大的小女孩玲玲。
不管怎么說,這還是一部能夠輕易喚起某個記憶場景的電影。很多導演著力的細節(jié),也很容易感人。不過我始終覺得,拍攝電影情結的片子,中國的電影不可能超越《天堂電影院》。
因為前者,只是因為物質(zhì)和精神的雙重匱乏,電影被選擇為當時的娛樂主題和有限時尚,而《天堂電影院》,則是一種貫徹始終的堅持和熱愛,更重要的是,它的敘述中飽含人性的明澈與溫暖。
5 ) electric shadows--童年的COSPLAY
electric shadows-不知道電影到底有沒有這樣的譯法。倒是這個更傳神一些。
今天看到一半的時候想起蔡康永的LA流浪記那句關于電影的詮釋。蔡康永吟誦的金剛經(jīng)“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彪姾陀氨A_人生。
傻乎乎的毛小兵引出了一個女孩兒關于童年的記憶,用電影作了線索。
姜宏波時常夢想著自己成為明星,所以自信地站在舞臺,扮演著各種角色。在飽嘗流言蜚語的滋味后,因為看到電影中女主角的堅強后,沒有選擇自殺。一幫調(diào)皮的男孩兒欺負玲玲,煞有介事地裝起了流氓混混。毛小兵也總把自己幻想成電影中的英雄。
想想自己小時候也經(jīng)常陷入對某種角色的YY及某些情節(jié)無限延伸,夢著一些以后永遠也沒機會表演的角色,然后樂此不疲。因為美夢沒醒的時候最幸福。其實小時候我們就一直在玩兒著COSPLAY,我們本就很FASHION。
倒是現(xiàn)在,從來沒把電影當作如此的活動來進行。電腦上的電影模糊了電動的影子的本來面目。我們也不會單純到把自己幻想成誰誰誰,如果即使有這樣的想法也會遭及周圍鄙視的目光。
事實證明,我們回不去了。
推翻一部分我之前寫的那篇,有些東西過了那些時光,我們就再也回不去了??赡苤挥忻媾R新事物的時候才能有最初的好奇與萌動。返璞歸真畢竟是一種高境界。
6 ) 農(nóng)村娃的童年
小時候,村里很窮,沒什么娛樂。
記得當年父親買回村里第一臺電視機時,院子里坐滿了人,鴉雀無聲的看著《霍元甲》。電視機中飄出的《萬里長城永不倒》撩破村莊靜謐的黑夜,也掀醒了被窩里年幼的我。
平靜的鄉(xiāng)村生活里,只有偶爾到訪的電影放映隊能勾起孩童們的興致。孩子們跟著放映隊的車子,跑著,跳著,興奮的喊叫。
挨家挨戶早早的天未黑就拿著小板凳出來占座,甚至連熒幕后面都坐滿人。小孩子們用平時積攢的錢買些零食,然后端坐在幕布前面看著電影里的打打殺殺,看完后興奮一整夜,早上帶著朦朧的睡眼到學校和同學交流“感受”。某種程度上那是孩子們的節(jié)日。
后來,改革的春風吹醒了農(nóng)村經(jīng)濟,家家戶戶手頭有了盈余,買了VCD/影碟機,盜版盤塞滿了櫥柜。沒人再頂著晚上的寒風看戶外電影了,電影放映隊也就銷聲匿跡。
《電影往事:Electric.Shadows》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的發(fā)生的故事。
故事通過大城市的送水青年毛小兵[夏雨飾]嘴中講出來,2代母女因電影而產(chǎn)生的緣分和曲折的人生。
影片平靜而不平淡,尤其小女孩玲玲把自己的弟弟遺棄在野外,以及弟弟忽然從房頂墜下時都能讓人心揪一下,抽痛。
就像電影的標題中的“往事”,看電影的過程中仿佛置身童年,心情隨主人公的命運而起伏。
值得一看,尤其是哪些鄉(xiāng)村里看露天電影長大的孩子。
http://blog.hexun.com/olover/1334761/viewarticle.html
我小時候也是一個毛小兵 掛著鼻涕欺負喜歡的女孩子的毛小兵
有關電影的往事,雖然那些老電影不曾出現(xiàn)在我的童年里,但是愛電影的心是一樣的~我希望多年后,也有部電影回憶我們時代的電影~
2006.7.19 每個人都有一段不能言及的悲傷
馬馬虎虎
小LOLI真可愛。無極里小張柏芝也是她
那個氣場很好
2007年3月24日
我都哭啦~~
時間如白駒過隙,模糊了記憶。曾經(jīng)的80后就這么老去鳥。。。。
6,中國版《天堂電影院》,拍得還是可以的。不過販賣電影回憶這種事就只能看一次,第二次再看就沒有那么感動了。而且結尾也沒有《天堂電影院》那么經(jīng)典。
年代
散
夏雨這也太2了
2008.5.26 DVD home
毛小兵太逗了……
同樣是對經(jīng)典電影年代的緬懷,顯然《電影往事》要比《天堂電影院》幼稚的多。電影鐘情于敘事,只可惜敘事卻變得模糊不堪,大有生搬硬套的嫌疑,邏輯性也不夠強。但是就當年中國國內(nèi)的懷舊類電影,可算是一部佼佼者了。只是可惜了,選了夏雨做故事的主軸線,不免有些難負重任
沒有什么會永垂不朽,只有電影會天長地久。
前半段關于露天電影的描述太真了
DVD
非常感人的國產(chǎn)電影,能勾起很多似曾相識的回憶:露天電影、小時的游戲,甚至是片中小孩和媽媽鬧別扭也和自己小時非常相似。片中兩個小演員太棒了,尤其是毛小兵,看上去壞壞地,但有趣可愛極了。還有夏雨表現(xiàn)也不錯,很有農(nóng)民工的感覺呢,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