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變遷的年代,不變的人性
源自學生時代對于語文課的近代文學不感興趣,沒有時代背景和現(xiàn)實生活的感觸,魯迅的憤怒、老舍的社會寫照都顯得枯燥無味,一直到今天看完這部老片才有了真正的思考。少年時代我們看武俠、漫畫、言情,因為這個和平年代并沒有那么多苦難的感同身受,歷史對于我們來說還是歷史。也許在經(jīng)歷過社會的錘煉,才明白,從古至今歷史就是生活,人性沒有絲毫變化,科技的變化、衣服的變化、環(huán)境的變化這些都是表面的變化,今天的幸福來自于珍貴的和平。小時候愛看的電影多是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武俠片等,爽的是快意恩仇,善惡到頭終有報,正義總是戰(zhàn)勝邪惡。第一部震撼的電影是《火燒圓明園》,最后八國聯(lián)軍燒了圓明園,卻沒有反轉,沒有英雄出來挽救這一切,才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好壞正義與勝負無關,今天看完這部《茶館》更能感慨那個時代下人性的選擇。茶館中的幾類人其實已經(jīng)包括了社會大部分階層形象,我們如果生活在那個年代會是誰,會是圓滑世故而逆來順受的茶館小老板王利發(fā)?胸懷大志想要救國救民的秦二爺?一生耿直愛國不服軟的常四爺?被父親賣掉后來自食其力的婆婆?滿腔熱血的游行學生?趁火打劫攀附權勢的兩個衙役小鬼?……各個階層的人物形象都生動的活躍在我們心里,第一代到第二代的傳承,每個時代的階級壁壘都是如此堅硬。最后一幕中,秦二爺感慨救世還不如救己,常四爺感慨好人不好過,王利發(fā)說那些壞人活得有滋有味,但是即使時光回到第一幕,可能他們的選擇仍是如此,正直的學不會那些壞壞心腸,心懷天下的人無法獨善其身,市井之民也無法走出自己的階層,年老時的感慨是在亂世之中,個人總是無法阻擋勢力的,而勢力之間也是相互殺伐,即便天天吃喝嫖賭、只掃自家門前雪,心中的念想也總是蠢蠢欲動。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盡人事聽天命,不辜負自己就很好了吧。
生在現(xiàn)代的中國已經(jīng)是莫大的幸福了,房子、醫(yī)療、養(yǎng)老是這個時代的問題,相比戰(zhàn)亂時代的顛沛流離,我們至少衣食無憂,還有選擇生活的權利。現(xiàn)在還有些國家和地區(qū)還處于戰(zhàn)爭和貧困的處境中,珍惜當下,好好享受我們前輩奮斗來的幸福時代!
2 ) 生如泡影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幾天前在國家電影資料中心看完,10元錢,喜歡那悠閑老片的感覺??赐甑X大廈崩塌,天平失衡,嘴吐苦水,生如泡影。20年、20年的時間片段,各色人物,起起伏伏,都落了個恍如一夢的感慨?! ∮谑侵缪莸耐跽乒瘢斄艘惠呑拥暮萌?,“改良,改良,改了一輩子的良”,清末子隨父業(yè),滿臉賠笑,精神地打理著茶館,應付著各色人物;抗日期間,將茶館后的房子改為公寓,提供大學生住宿,茶館也換了裝扮,艱難度日;抗戰(zhàn)勝利,鬢發(fā)蒼蒼,茶館更顯破舊,“先收錢后喝茶”“不賒賬”的規(guī)矩讓王掌柜自己都覺得臉上無光,茶館為了經(jīng)營,曾請說評書的說過評書,現(xiàn)在竟想聘用“小叮當”舞女招攬生意。逢迎拍馬、低三下四,算計經(jīng)營、愛財勢力,能說會道、聰明伶俐,在什么樣時代努力找尋著那個時代的活法,可結果呢? 鄭榕飾演的常四爺,一亮相就是一身正氣、敢言敢干的人物,活脫脫是一君子的形象。給乞討的母女買飯,不喜空話、敢想敢為;“我看大清國是要亡的”,慨嘆時代衰敗、道德淪喪,只是一味鉆孔、自私自利,他一身派式道出了一句真話??梢彩沁@句話招了敗身之禍,被兩個如同黑白無常一般的家伙聽到,導致了囹圄之災?!耙簧磺笕?,自給自足”的他錚錚鐵骨,沒有被生活的顛覆打到,縱然一無所有,自己經(jīng)營,誠實勞動,種地做買賣,又從一無所有做起,一排樂觀氣,無愧天、不怍地?! ∷{天野飾演的秦二爺,“一生財大業(yè)大”,在哪個時代都能算的上是一個人物,有自己的想法,想著“實業(yè)救國”。從清末年就敢跟在太后旁邊侍奉的太監(jiān)叫板,滿腔熱血;也惹人非議,說是說有的錢財都自己掙了去,哪有什么救國。在影片中著墨不多,都是旁敲側擊些故事來??勺詈?,到了民國年間,一個莫須有的緣由就把“那辛辛苦苦造的工廠變成了垃圾了”,他哀嘆于自己奮斗一生的事業(yè)付之東流,到頭來依然一場空?! ∪齻€人物最后的那場給自己的”祭奠戲“可謂把全劇的悲劇成分推到了高潮,活人自己給自己祭奠,害怕以后連有人給自己燒紙都沒有。紙錢飛落,輕輕浮浮,在黑色的空間里略顯哀美,慢鏡頭空鏡頭把戲劇性推送到極致?! ∽疃嗟母锌牵瑢а輿]有留下一點美的地方,窒息到讓人無法呼吸。命運無常,不留活路,所有的角色都隨著無常的大時代風起云涌,在時代背景下顯得那么渺小,我方唱吧你登場。影片從頭到尾,唯一人性的一面是舞女“小叮當”在陪小劉麻子走后回來的回眸一笑,偷偷告訴王掌柜小劉麻要霸占茶館,仿佛覺得還有點真情的地方?! ∠襁@部電影窒息封閉的電影,想不出太多。黑澤明的電影,縱然人性復雜、善惡難辨,但又都留著希望,《羅生門》那孩子;金基德是關注與道德與性吧,是后現(xiàn)代的悲哀。也只能在中國電影里找尋不見出路的電影吧,電影是好電影,感受卻讓人難受。電影里那震耳甚至于刺耳的配樂,讓我想起《霸王別姬》里的音響,振聾發(fā)聵,可怕你感覺不到。
3 )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茶館中作者描述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眾生相,戲中牛鬼蛇神,三教九流,一應俱全。戲劇中的所有故事均發(fā)生在這小小的裕泰茶館之中,也處處彌漫著作者強烈的悲觀主義氣息。作者認可的是老實人,善良人,有良心的人,可是劇中的“狗男女們”卻活的有滋有味,而越是老實的人越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作者憎惡這樣的社會,卻也發(fā)現(xiàn)這樣的社會在中國已經(jīng)存在了上千年,而且還會繼續(xù)存在下去。作者不明白社會為何如此殘酷,在最后借王掌柜,常四爺,秦二爺之口發(fā)出了悲觀的感嘆:這樣的社會終將滅亡。戲劇中展示了一個真實的中國社會現(xiàn)狀,中國傳統(tǒng)文化黑暗的一面在戲劇中被屢屢揭露。因為當時政府的昏庸無能,使這些毒瘤被放大數(shù)倍,導致民不聊生,走獸橫行。如此之社會到底是因為政府的昏庸,還是因為人性的丑陋,或是傳統(tǒng)文化的糟粕,作者在劇中也沒有給出解答。劇中最正面的人物當數(shù)常四爺,敢做敢當,好打抱不平,有同情心,熱愛國家,不畏強權,講義氣,有人情味,一個標準的男子漢的形象,也算是作者留給讀者的最后一點希望。劇尾王掌柜,常四爺,秦二爺三個不同性格,不同階級的人的一番感嘆著實令讀者唏噓不已。難道這個社會真的是常四爺口中說的那樣么: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
4 ) 大清完了,黨國去了臺灣,可《茶館》還在
開茶館莫談國事的王利發(fā)
開工廠實業(yè)救國的秦二爺
賣蔬菜自食其力的常四爺
喜來寶戲謔世事的大傻楊
坑蒙拐騙喪天良的騙子大小劉麻子唐鐵嘴
敲詐勒索不干事的公差大小吳恩子宋祥子
為虎作倀欺軟怕硬的社會流氓大小二德子
官匪勾結強取豪奪的制度爛瘡龐太監(jiān)沈處長
喜歡逗蛐蛐兒遛鳥喝茶領銀子的松二爺
嗔頌佛經(jīng)愛吃醬肘子看破紅塵的崔先生
不思學業(yè)不長腦子滿口道理二桿子青年
喜歡熱鬧搶人血饅頭想治好肺癆的觀眾
5 ) 你可以看著人生大夢一一破滅,也可以看到親近的一一告別。
人群中不就是多見人吃人么?欲望多多,人性本惡。
做買賣人難吶,生逢亂世,當順民也難吶,紅黑兩道層層盤剝,
果真人生若夢,悲涼?;野?。
臨了臨了,還以悲苦為結束,紙錢漫天飛,
你領得著么?安慰了自己。
你可以看著自己人生的夢一一破滅,也可以看著親近的人一一告別,
——常四哥好打不平,敢做敢當。
卻一步步走著下坡,從賣青菜淪落到賣花生仁只能終自認一事無成,
不公啊。
——秦二爺看似智慧,實業(yè)救國,
苦心經(jīng)營40年也擰不過改朝換代財富重置的大腿,心血并產業(yè)齊廢。
玄妙啊。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
看哪,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
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
————傳道書
萬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
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現(xiàn)今的事早先已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
并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
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傳道書
5兩一個的女娃兒誰好心買了去唄?
只當買了個小貓小狗行行好啊~
握拳~我買了!
PS:拍攝背景雖刻意偏狹,但基調寫實無誤,
且多實力演員演出,沒事稍微多點點耐心就可以看完了。
OVER~
6 ) 千古時代的萬萬千千
今天上午看了一部很中國的老電影——茶館
老舍先生寫的故事
比起現(xiàn)代的大電影(動輒千軍萬馬、或全球取景、或五塊特效…),茶館的視覺實在太簡單,就真的只在一個茶館里,甚至茶館門口的景象可能都只出現(xiàn)了一分鐘。
卻僅僅通過幾個人物,生動描繪了一副千古大時代的萬萬千千。
人世百態(tài),有人生即富貴,有人落地成孤,有人為非作歹瀟灑快活,有人剛正義勇辛勤勞作,還有太多像茶館老板一般八面玲瓏又假裝沉默。
最終都不過化作一紙錢罷了,
但若是有心氣兒的人,那股子氣兒永遠都會在。
如果中國電影一直都是如此水平,不敢說世界第一,亞洲第一絕對輕松……
盼哪,盼哪,只盼誰都講理,誰也不欺侮誰!
雖然不是很喜歡老舍,但這個劇本寫得還真不錯。六十年一場大夢,老掌柜看盡花開花落,我看你,你看我,都是夢中人物,戲中人物,梨園中人物。只要人類社會還在,這個夢都會繼續(xù)下去。
“我看這大清要亡國啊”。
“我愛我們的國啊!可誰愛我呀? ”撿到的紙錢為自己祭奠,道一句再見留個念想,都混在時代的洪流里佝僂著。
打課本中看茶館那時候就喜歡常四爺,有骨氣,也看得清?!按笄暹t早要亡啊”,“我愛大清,我怕她完了”,“我愛這國家,可誰愛我呀”。要是最后一把火把老裕泰點了才痛快呢,反正這茶館不管是誰的,也不是王利發(fā)的。正是因為他是王利發(fā),所以他不可能燒了老裕泰獻給那世道。三人最后的道別,真讓人心酸?!叭艘绣X了,吃喝嫖賭抽都可以,反正別想著做好事?!边@話里頭得有多少心酸啊,一聲嘆息。
以前吃不著花生米,現(xiàn)在能吃了,可牙嚼不動了。
資料館2013.9.11.7pm 心內惻惻,看之流淚。撒完紙錢,秦二爺、常四爺相繼離去,黑屋中只留一線光明,王掌柜再撒一把,摸下黑布,轉入里屋,無限的凄涼絕望。京片子的熱鬧、訴苦的牢騷,在最后的空空里化為沉沉的哀痛。在老舍所投太平湖旁的資料館看此片,百感千緒。
蕓蕓眾生,人間百態(tài)。經(jīng)典臺詞: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
“我呀,作了一輩子順民,……那幫狗男女們,可都活得有滋有味,……我愛咱們的國啊,可誰愛我?。 屛覀儊砑赖旒赖煸蹅冏约?,您把那紙錢啊,撒起來吧,……”老舍這《茶館》啊,也該禁了。
打洋人的短評被刪。20220310。
管他什么時代,原來丑陋的現(xiàn)實都是一樣的ps:京味十足啊,那才叫演戲!!!看演員每一個比一個精彩,配角也不例外,和現(xiàn)在的國產電影相比,差距顯而易見!!!
老舍先生怎么也想不到,最后自己竟然成了逆產。
總想做常四爺,做來做去卻還是成了王利發(fā)。
我覺得這部作品不朽的原因是它的立意與故事的悲劇性,但最諷刺的是,創(chuàng)作他的人因為文革迫害投湖自盡,比他書中的角色還要悲慘。我真的要大笑三聲,流下淚來。
話劇味兒還是挺濃,《茶館》本身劇本擱在這兒就沒話說了,老舍寫得好啊,金句無數(shù)。三幕,三個時代,好像時局是變了,可照舊還是民生多艱。愛國者、實業(yè)家、圓滑者、順民……都活不成,活不好。最后一幕,笑淚相加:“那幫狗男女他們可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可干嘛不準我吃窩窩頭??!”
結尾當年看哭我。蕓蕓眾生有你我在那里,等著一切結束。
“打一個學生,五毛現(xiàn)大洋”這也算認主歸宗了。片子拍得很話劇腔,不過味道還是很好,演得也好,有滋有味。秦二爺最后那段自白,現(xiàn)在聽著還是有些傷感。
慢慢長大工作之后,開始理解什么是知識分子永遠埋在心里的熱血理想對國家土地的感情,還有跟現(xiàn)實的矛盾,是要做堅持一輩子對得住自己內心卻碌碌無為的秦二爺,還是曲意逢迎的掌柜,還是傾其所有想所有改變最后還是后悔自己的付出的四爺??杀氖牵淮淮闹R分子,這種矛盾不解伴隨他們的一生,看十三邀的采訪我豁達了很多,接受這種矛盾,有些人選擇荒誕不羈,有些人沉迷于苦難,有些人逃避享樂,或者先迎合市場,但可悲的是,這種矛盾一直在,并不會消失
我總是以為過去的人善良單純,但是看了老舍的作品之后,發(fā)現(xiàn)人們還都那樣,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些人偷奸?;瑝氖伦霰M,有些人善良耿直,卻沒有好下場,壞人壞事時時有,而好人好事也并非無,簡而言之,那個社會,活著已經(jīng)不容易了,一切都慢慢來吧,油嘴滑舌,雞賊心眼的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