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生活,當意義和現(xiàn)代同時終結(jié)
——《怎樣都行》與后現(xiàn)代生活
文=空語因明
現(xiàn)代是個迷信進步的時代,也是科學橫行的時代,以進步和科學的名義宣告了很多終結(jié)。宗教(基督教)應該終結(jié),因為它是愚昧和瘋狂的;哲學(形而上學)應該終結(jié),因為它爭論不休,讓理論消磨著實踐。從而,恰如“現(xiàn)代”所標示的,歷史也應該在這里終結(jié)。無論歷史終結(jié)于資本主義的自由還是終結(jié)于共產(chǎn)主義的和諧,科學都是其中的軸心。
可是,“落后的”宗教和哲學試圖冒用科學的名義,恰似異端試圖冒用正統(tǒng)的名義。為了確??茖W的正統(tǒng)性,科學哲學尋找標準,來區(qū)分真科學和偽科學。但是這更加導致現(xiàn)代科學取代神諭,成了更有力的新神諭,而科學家則成為現(xiàn)代巫師。對此,費耶阿本德用“怎樣都行”的反標準來諷刺那些劃界哲學家的過度自信?!霸鯓佣夹小薄_切地說是“行得通就行”——由此被貼上了后現(xiàn)代主義和非理性主義的標簽。
這大致就是電影《怎樣都行》的標題來源。觀眾可以把《怎樣都行》看作后現(xiàn)代主義生活的簡化指南。在這里,觀眾應該暫時拋開那些標簽的誹謗——非理性主義,悲觀主義,虛無主義——來看看導演伍迪·艾倫在這里展示的知識分子式的寬容——當然,如果不想擺脫動物直覺,把它看成知識分子式的狹隘也行。行得通就行。
1 “怎樣都不行”——稱作現(xiàn)代主義的精神疾病
《怎樣都行》的主角是個物理學教授,有錢有家,有事業(yè)有文化。從動物性生存的層面來看,他生活得很順利,他應該熱愛生活。但是,他想去死。原因很明確:生活毫無意義。現(xiàn)代性讓生活走向虛無??梢哉f,男主角之所以那么想,是因為他得了那種被稱作現(xiàn)代主義的精神疾病。只不過,在世界層面,現(xiàn)代主義宣告的是神秘性和歷史的終結(jié),在個人層面,現(xiàn)代主義宣告的是人生的終結(jié)。
現(xiàn)代科學的內(nèi)核是“反生命性的”,它讓世界變成了機器,生存者也成了機器?;蛘甙凑蘸蟋F(xiàn)代主義的說法,現(xiàn)代科學以世界的祛魅為前提,又強化了這種祛魅——超然的神被終結(jié)了,也沒有終極目標。一切屈服于物理學法則。生命只是假相,實質(zhì)上只是物質(zhì)的機械構(gòu)成。物理學家在尋找物質(zhì)的終極構(gòu)成,很多人認為弦理論就能夠給出解答。弦理論也是《怎樣都行》中主角的研究主題。
無論物理學的終極理論是什么,人類的情感和感覺只是動物欲望的表現(xiàn),終究看來只是基因機器的遠端操作?!盎蚩刂啤钡纳镉?,讓人去追求快樂,為此忍受痛苦——結(jié)婚生育就是如此。
《怎樣都行》里的老教授是這樣說的:那種荒謬的舞藝(性行為),就像縫紉機一樣,上上下下,上上下下。目的是什么呢?生育很多孩子嗎?不停繁衍,究竟為了什么呢?……幾千年前的古代人,古埃及人,古羅馬人,瑪雅人,就像我們一樣走路回家。他們討論該去哪里吃飯或者閑聊(比如在哪里買房了,吃什么更健康,怎么教育孩子),到現(xiàn)在有什么意義呢?毫無價值。但是當時他們認為那很重要。
現(xiàn)代工業(yè)基本上采用的是機械化的復制和銷毀,來衡量經(jīng)濟的所謂發(fā)展。由結(jié)婚生育所營造出來的人生發(fā)展,在本質(zhì)上也屬于這種機械復制和毀滅過程。沒有任何神秘,沒有什么終極目標的世界就是如此。
《怎樣都行》里的老教授說到:人人都夸夸其談,充斥著錯誤信息。道德,科學,宗教,政治,體育,愛情,兒女,健康——各種健康檢查——無論如何,總有一天會死。然后,愚蠢的下一代繼續(xù)重復如此?!侣劤涑庵謶?,貪污,愚昧和貧窮,種族滅絕,全球變暖和恐怖主義… 對此你能如何呢?你看到蘇丹發(fā)生的屠殺或者某個校車爆炸的新聞,你會說,“天??!太恐怖了!”然后,繼續(xù)看報紙。你無能為力?!?/p>
對現(xiàn)代科學和現(xiàn)代化進程的批評看起來并非單純屬于后現(xiàn)代的領悟,幾百年前的浪漫主義已經(jīng)做了類似的批評。只是到了現(xiàn)在,人們能更加直觀地體會到那種“進步的反諷”。那個應許了文明進步的科學和現(xiàn)代化進程,在帶來龐大希望的同時,帶來了更大的恐懼。科學進步,人們現(xiàn)在終于有能力毀滅地球了——不止是通過戰(zhàn)爭,被誘導的自私消費也能導致地球的毀滅。作惡的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加顯著了。
2 行卻不行——對現(xiàn)代主義的診斷
《怎樣都行》大致上是從圍繞現(xiàn)代主義的簡要診斷開始的。在電影開篇,男主角批評基督教信仰和共產(chǎn)烏托邦信仰,這類批評也適用于現(xiàn)代主義。
他說的意思是,基督教信仰和共產(chǎn)烏托邦信仰的基本表述,聽起來都非常好。它們都主張人人平等,由人民來治理社會。但是它們都有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認為人民基本上是正派的。這個前提是錯誤的,因為人類整體上是個失敗的物種。
他的表述很簡單,而且批評得就像是在夸耀一樣。他不說那些信仰辜負了信徒的善意,而說信仰的善意被有缺陷的物種給辜負了。不過那個意思基本上是對的,同時可能也是錯的。對錯無謂,起碼他的態(tài)度是有效的。
……和基督教信仰相似,現(xiàn)代主義的毛病就是樂觀的專斷,喜歡構(gòu)造單向度的歷史。似乎,勇士能夠戰(zhàn)勝惡魔,從此不再有惡魔。當初,基督教信仰也是以真理的名義,宣告要戰(zhàn)勝其它惡魔??墒呛髞砟?,它會成為惡魔。
與其說那些美好的設想把人類看得太正派了,不如說它們只看到了抽象的“正派”,或者說“抽象的善”,從而讓實際上的不正派混入其中。按照建設性后現(xiàn)代批評的說法,現(xiàn)代科學主義的錯誤在于“誤置具體性”。這個錯誤也是現(xiàn)代主義和那些美好設想所具有的。
現(xiàn)代科學對世界的認識采用的是“簡化(還原)”的方式,得出抽象的和機械化的知識。但是,它卻把抽象的圖景當成完美的地圖,期望以此來約束生活世界。結(jié)果呢,時間只是假相,意義還未開始,就已經(jīng)終結(jié)了。
3 行得通就行——后現(xiàn)代主義生活原則
《怎樣都行》,恰似這個標題標示的,目標不是展示現(xiàn)代主義的絕望,而是后現(xiàn)代主義生活的希望。男主角——那個物理學老教授——在這個電影里自殺了兩次,第一次自殺之后,他遭遇了“傳統(tǒng)”(或者說是“傳統(tǒng)”的絕望),第二次自殺時,他遭遇了非科學的“迷信”。這些遭遇讓他領悟到“行得通就行”的“后現(xiàn)代主義生活準則”。
第一次自殺之后,男主角陸續(xù)遭遇了來自密西西比州的一個保守派家庭的成員,基督教是這個家庭的信仰。這個家庭中的母親不覺得文化有什么用處,就讓女兒參加各種選美比賽,期待將來能夠嫁給特朗普那樣的富豪。這個母親會認為,“墮胎相當于謀殺”。這是典型的保守派想法,最近,保守派還通過了禁止墮胎的法案。對于這個保守派母親而言,利用美貌去嫁給富豪,這樣的人生規(guī)劃看起來是相當合理的??墒桥畠簠捑肓诉@種安排,于是離家出走,來到紐約,落魄地遇到了男主角——那個悲觀厭世的老男人。
然后,這個二十來歲的女青年堅持要嫁給那個六十來歲的老男人。原因,可以有不同角度來看,可以從言情的幻想來看——這是超然于年齡的單純愛意;可以從世故的諷刺來看——這是那個啥,比如她被那些知識分子的扯淡給忽悠了?;蛘咭员酒闹黝}來看,這是兩種人生觀的絕望的相遇:傳統(tǒng)的和現(xiàn)代的。
女青年的母親在女兒離家出走,丈夫出軌之后,來到紐約找女兒。結(jié)果,她竟然發(fā)現(xiàn),女兒不但沒有嫁給類似特朗普那樣的富豪,還嫁給了一個“觀念怪異”的老男人。她也是夠絕望的。不過,她很快就遇到了希望,從此過上了同時與兩個男人同居的“藝術家式先鋒生活”。
女青年的父親想要與女青年的母親復合,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保守的妻子,竟然過上了兩男一女的“藝術家式先鋒生活”。他也是夠絕望的。不過,他很快就遇到了希望,竟然偶遇同性戀伴侶,從此過上了性取向改變的生活。
嫁給男主角的女青年,則遇到了年齡相仿的新伴侶。就這樣,原本一個保守的家庭的三個成員,在短暫的絕望之后,“拋開偏見”,找到了自己從未想過的新生活。而且,這些似乎都行得通。
可是,男主角——那個厭世的老男人——卻更加悲觀了。他的“精神疾病”并沒有被治療,于是他再次自殺。這次跳樓的他,砸傷了路人,一個女性靈媒。他又沒有死掉,而且更加幸運的是,他砸傷的路人有治療他的“藥方”。
正如之前陳述到的,現(xiàn)代主義的“虛無”之傷,在于祛魅,或?qū)ι衩匦缘膾仐墶!对鯓佣夹小返哪兄鹘蔷突加腥绱说摹熬窦膊 ?,從抽象的層面看,現(xiàn)代生活無非是古代生活的機械復制,而且生活之中也是由機械復制來驅(qū)動的。
如今,他遇到了以神秘性體驗為職業(yè)的女人。為什么非要用現(xiàn)代科學的抽象去看待生活呢?它看起來挺實在,但卻非常虛浮。現(xiàn)代科學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混雜了欲望的自私,以及很多偶然的因素。生活也是如此,所謂理性實際上并非充足的理性,也不會多么純粹。
行得通就行,只要不傷害別人。這樣的生活原則看起來相當簡潔,但并非意味著意思就那么直白。歪斜的解釋總可能會有的。要明確理解它,需要明白它被說出來的后現(xiàn)代語境,需要明白它對歷史的領會。若非如此,那么它也會成為抽象的教條,成為被生物欲望所諷刺的標語。
當影片的第一分鐘,主角對著朋友們歷數(shù)完了美國社會弊端后突然站起來旁若無人地跳出來跟觀眾們打招呼這一刻起,我心想完了,又來了小清新。然而三十分鐘過去我意識到它連小清新也算不上,如果非要說的話,它看上去顯然更像是美國版的知音。
對我來說小清新電影是:拿生活中的痛苦困境為素材再佐以文藝元素調(diào)味。艾斯伯格癥也好,選美小小姐也好,十五歲懷孕生子的少女至少是個噱頭吧?我忘了這種紀錄片加工一般的工作當然不可能由這位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的幽默大師來干。他甚至沒有那份心思去找一個新鮮的點,拍了這么多年電影還怕沒有自己的那套嗎? 只要看一眼熟悉的紐約,隨便組合了一些典型就好了嘛:中年危機的大學教授因為覺得和妻子的感情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絕望之下跳樓自殺未果失去了工作開始憤世嫉俗的loser生涯;頭腦簡單的南方蹺家小美妞無緣無故來上演同一屋檐下,并對老男人的理論所折服竟然跨越“種族”藩籬洗手為他做羹湯。有著完美胸型的南方老媽來到紐約接受波西米亞和現(xiàn)代藝術的洗禮,而小地方的古板男人則終于對著世界舉起了彩虹旗……好一盤美國式拼貼!只可惜難道不是有點過時?像一個過度完美的假鼻子,挺拔歸挺拔,在照片上總是一眼就能讓人看出來。
城市和鄉(xiāng)村的價值觀對立,宗教與無神論的爭辯,中年困惑和青年的迷茫,愛情和生命的意義……選取了這些大得觸目驚心的命題,卻用一個純屬虛構(gòu)痕跡拙劣的故事搪塞過去,Woody Allen也許是過度輕信了自己的哲學,whatever works。
一部糟糕的臺詞劇只會讓人們心懷戀慕地想起那些沉默但優(yōu)美的大師片。這部戲里從頭到尾都只有一個知識分子厭世者長達一個半鐘頭毫不有趣的喋喋不休,連CW臺青春少年劇里的對話都比它有價值。
那個總能寫出有趣臺詞的導演兼編劇哪兒去了?上一部《午夜巴塞羅那》里那種讓人回味的男女攻防戰(zhàn)式的對話未能延續(xù)下來實在令人惋惜。從主人公——憤怒中年做作的自白里唯一能看到的無非是他那些淺薄的炫耀:右翼、反上帝、懷疑論、悲觀哲學、海森堡定理以及自我標榜的自嘲——“瞧,我并不是瞧不起別人,我還首先瞧不起自己呢!”
沒有哪個電影里的角色這樣急不可待地給自己貼一身標簽跳出來,告訴大家“嘿我就是導演的代言人”,這讓整個“紐約知音體故事”變成了了一場強迫別人觀看的導演自瀆。
無論之前如何失望,片子結(jié)尾處大家喜迎新年時主人公那段總結(jié)陳詞還是把我給震驚了。太……說教,這種課本式對人生的總結(jié)陳詞即使在目前國內(nèi)電影里也是罕見的,如果再縱覽一下經(jīng)濟形勢和國際關系就是一篇現(xiàn)成的美國總統(tǒng)新年電視講話稿,不過我寧愿看奧巴馬的演說,他至少態(tài)度更誠懇也更風度翩翩。
假如這部糟糕的影片還沒那么快被我從記憶里拋卻,一定是因為片名也就是那句不斷從主人公嘴里蹦出來的口頭禪——whatever works,雖然這句話缺乏原創(chuàng)性,僅僅是順口而已。就像田壯壯說過現(xiàn)在某些成功的中國導演有種"每人一個山頭"的居高臨下感一樣,或許老Woody也認為地位也到了隨心所欲地拍片都會有人捧場的份上了吧。但在拍電影這回事上“怎樣都行”并不是任何時候都行得通的,據(jù)說侯麥只給700個人拍電影,但沒有人能做到只給自己拍電影,即便是Woody Allen也不行。
我沒有見過一個開心的猶太人,能想到的形象都是刻板的大同小異:緊鎖眉頭,濃密的紅色胡須和蓋著地中海的小帽沿兒。他們離群索居,永遠不是主流,抑郁是時刻保持的,骨子里翻騰的抑郁不是年輕人抱本朦朧詩選就能輕易模仿的。當一個猶太人跟你擦肩而過,肅殺之氣襲面而來,你對他點頭微笑,他給你來個苦笑。
Woody allen就是這么一個貨色,生來就經(jīng)受思考的苦刑。
你傷不起啊,如果一個少年在本該迷醉聲色的年齡翻開了本大部頭的書,他就已經(jīng)走上了不歸的小路,他會對超女嗤之以鼻,不信任何一種理論,充滿批判的憤怒和對智力挑戰(zhàn)的喜愛。少年在路上異常孤立,遙望著兩側(cè)匆匆的人群,平行線似的與你一同沿著時間的軸線往前行進,有時會碰到一兩個過客,往往是草草聊過兩句就得分手道別,少年開始孤獨,想著是不是將來有一天終究要混進匆匆人群里。
電影里用entropy(熵)來說明這種不可逆的情況,既然發(fā)生了,混亂只會加劇而不會平息。如果將來我的后輩趁我不注意拿下我書架的一本李敖或是魯迅的書,我一定會大聲喝道:“你想好了嗎?你確定嗎?”
這部電影簡直是woody allen老年時回首的一聲長嘆,算是半個喜劇,但我在映幕前還是看的唏噓不已,渾身肅栗。我他媽還怎么展望未來,明早還如何起床。
Woody Allen對電影的認識從來就是文學的,延伸一下想象,叼著根煙在臺燈下琢磨著自己的劇本,想法可能投影在一兩個主演身上,但有時他覺得這不給力,然后開始痛苦的遣文造句,直接讓演員對著觀眾開始大段的solo臺詞,玩得太寫意了。
他從沒有把電影當真,南方來的漂亮純真妹子與離群索居的教授結(jié)婚,完全是精神戀愛的調(diào)調(diào),女演員甚至得主動求愛,而且不是這一部電影,按圖索驥他所有電影里女演員都會有這種與現(xiàn)實生活嚴重沖撞的橋段,從早期的annie hall到barcelona,。我也能理解,導演肯定是孤獨壞了,拍個電影就由他的性子來吧。
電影里臨近尾聲時有一段對白我摘錄在下面,allen寫到這兒一定長舒一口氣,痛快,終于可以開始結(jié)尾了。
I am a profound and sensitive soul with an enormous grasp of human condition.
It was inevitable you would eventually grow tired of being so grossly overmatched.
Greatness isn't easy to live with even by someone of normal intelligence.
我在這里大抵翻譯一下:
我有一個敏感但又深刻的靈魂,卻不得不屈服于人類的常態(tài)。不可避免的承受這種沖突帶來的痛苦。與我相處甚至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說都不是一件易事。
話說完,他跟妹子的感情就結(jié)束了,妹子沖入滾滾紅塵的同時一個傷不起的孤獨角色重生了。
但是導演還是跟電影來了點希望,他提到了一個chance factor就是如果走運你還是可以遇到理解的同志,電影也就至此結(jié)束了。
如果你碰巧在上百篇影評里看到這兒的話,那就祝我好運吧!
看完了這部電影,完全找不到感覺也理不清頭緒,準備將它歸為自己無法理解的老外的電影的行列來著,這時想起了豆瓣,身邊越來越多人給我推薦的地方,上來找了半天,還是沒有看到滿意的影評,不過倒是啟動了我的思考。
一頭倒在床上,不知不覺開始想著自己最近生活中的一些東西,并開始總結(jié)。不時也換著想想剛才電影里的情節(jié)。
其實我似乎在現(xiàn)實里確實扮演過這個老頭的角色,那時候我和我的前女友在一起,那時我取得了不少的成績,獲得了許多認可和尊敬,我常常以此告訴她我是個天生的英雄人物;我常常用比較憤青的口吻告訴她現(xiàn)實的殘酷,讓她小心翼翼的生活;認識她的時候,我也那么一個人孤單的生活;那時候我覺得自己懂得一切,看明白了生活甚至看明白了人生;并常常把這些大道理說給她聽。她也和里面的金發(fā)美女一樣美麗;她也很愛聽我發(fā)憤;她也覺得找到了生活的老師,覺得自己可以通過我變得更聰明;她離開我的時候也告訴我,她覺得她自己錯過了很多,她不應該擁有這樣的大學生活。
真是越想越像。
這些特點總結(jié)起來,可以用“憤青”這個詞來形容,我一直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成為憤青無非兩種原因,第一,受到了傷害;第二,看到了這樣的受到過傷害的人覺得他們行為很酷或覺得他們思想很酷,這種酷必定給自己帶來些什么,于是模仿。
我是個巨蟹男,一直挺溫的性格,而且看生活里的什么都覺得美好,為什么那兩年我會那么憤青?是的,我受到了傷害。我從更之前的那段失敗的感情里走不出來,即使已經(jīng)過去了三年,我其實還是沒有好起來。直到我遇見她,前面提到的我的前女友。
當時選擇和她在一起,就好像電影里的老頭,覺得只是一個意外,只是一個生活的不速之客,玩樂了之。但就像老頭老贊美姑娘美麗一樣,我其實也在意著她表現(xiàn)出來的所有東西。電影里漂亮的姑娘覺得老頭瀟灑可愛,只有這個老頭和別人不一樣。現(xiàn)實里我的她也是這樣看待的。她有次對我說,我覺得你這兩年活得真瀟灑。她們看不到的,是光鮮外表下曾經(jīng)受到的傷害。憤是一種保護,一種認為攻擊就是最好的防守的人自我心靈保護的體現(xiàn)。
整部電影里,美麗姑娘的背叛的那一段是讓我覺得很難受的。邊看邊心里在念叨,你怎么能這樣你怎么能這樣,早已知道情節(jié)將會如何發(fā)展,但還是一次次的期待那女孩瀟灑的對那帥哥說:“滾!"誰知她說的是,我隨身帶著偉哥。老天,讓年輕氣盛的大帥哥吃偉哥?她想要怎樣的fuck!
當影片進行到,知道如何選擇輕松的人們都在享受快樂,而老頭一個人在洗著手唱著祝自己生日快樂的畫面的時候,我覺得我難受得想死掉。誰知這時老頭就破窗跳樓了。
所以我的理解是,老頭因為自己的妻子的背叛而受到傷害然后成了一個憤青,最終還是逃開了愛人逃開了他們的房子,逃開了一切自己孤獨的生活。
而我的感慨是,你們可以選擇跟誰上床,你們可以選擇自己跟幾個人上床,你們還可以選擇跟異性還是同性上床,你們都可以理解成這是自我解放,這是發(fā)現(xiàn)真我,甚至是在尋求生活的救贖,因為你們確實很辛苦,你們生活得不容易,你們需要換著方法體現(xiàn)自己的自我價值,反正需要的是道德的,你們愛怎么說都行。我都接受,我都認可,我甚至都尊重你們,你們想在過年的時候到我家聚會都沒問題。但是我堅持我的認為對的東西,即便是全世界都認為是錯的種族主義。只要我覺得是對的,我就要堅持,我相信愛情,我渴望《一切為了她》里面的那種愛,我相信一定有一個女人會在我落下的時候用身體接住我,即使早知自己受到傷害也在所不惜。我相信這些你們覺得根本不值一提的甚至是狗屁的東西,這就是我,我始終要做我自己的,成了一個憤青的招人討厭的沒有任何情調(diào)的獨自生活的老人也在所不惜。
與其那些看似獲得了快樂的人,我或許更愿意做這樣一個老頭。
這是一部很有看頭的片子,盡管很多人不能理解其中荒唐的愛情觀,如老少婚,婚外戀,同性戀,三人戀,但這部片子的核心就是Whatever Works,導演通過老頭-這個聰明絕頂?shù)奶觳艁肀磉_這個主題的核心思想,至于觀眾是否能接受,那要取決自身的知識水平與能力。當然由于雙方的國情文化皆有差異,我們在這些愛情觀與愛情的實踐方面皆與西方有所不同,我們會理解老少婚,但年齡不能差太大。我們會同情婚外戀,但排斥離婚,我們會反感同性戀,因為感覺不舒服,我們更會吃驚于三人戀,這極端于我們的文化所不同,但這是人性的趨勢,是所有人類發(fā)展的方向,因為只要你不傷害別人,不欺騙自己,你可以做什么都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理解你的行為的,包括我也在試著理解片子中所有人的言行,特別是老頭!說實話,我對他很是崇拜!
Everyone is in the process of self-discovery, through love, divorce, suicide and marriage with strange people. Whatever works.
原來英語世界詞匯這么多的……
伍迪拍片無非就是把他那些個招牌元素重復100遍,只是每次都會用不同的路數(shù)排列組合,這次呢,全然是TBBT+love actually嘛,小高潮不斷啊笑點冰冰冷。可是從bigger picture來看整部的節(jié)奏又很妥帖,笑翻打滾繼而生出的許多唏噓與感慨,最是叫人若有所思。
我突然明白伍迪艾倫想告訴我們什么,那就是無論你怎么折騰,憤世嫉俗,你都拿生活沒辦法。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無為,聽憑命運安排,畢竟,怎么都行。
世界是由無意義的盲目機會組成的。連宇宙都正在瓦解,我們怎會永不分離?
我要給五星!!!Woody再次用他獨有的哲學觀深深地諷刺了全宇宙中那最復雜的“愛情世界”,人們始終都不了解自己的愛情觀終為哪般…
開頭boring了一些,然則后面著實歡樂。本片雖然是個老本子,但仍可看做是《午夜巴薩》主題的延續(xù)和變奏,密集吐槽。當然此片的自反很重要,所謂“打破第四面墻”。本片可獲“noble prize best picture”,哈哈。如果我第一部伍迪艾倫看的是這部,我一定會愛死它的……
女豬腳搔頭弄姿,故作清純,讓人看了真難受。
膽小的人暗自神傷,懦弱的人牢騷滿腹,NB的人敢對整個世界泄憤噴口水,這個人就是Woody Allen
愛情本就是一念之過,可以無責任地歸咎于荷爾蒙的過激反應,難以持久又總是刻意在乎對錯,年齡性別時間都是橫貫其中的阻礙;可是也不要忘了,愛情也總是懷有過分的包容性,在質(zhì)疑左右都有愛人相擁、“她”變成“他”的同時,也可以盡情沉醉于自殺未遂遇上真愛的今宵縱樂,不如豪賭一把,反正怎樣都行。
whatever woody allen's
好像是兩個伍迪·艾倫瘋狂地爭吵,最后卻以熾熱的舌吻終結(jié),然后舔了舔嘴唇還裝出一副不情愿的模樣。
越來越反感伍迪艾倫電影里那個自命不凡廢話連篇的老頭。這部電影更甚,沒點無奈的自省,反倒拼了老命想教育觀眾。一個勁沖鏡頭作演講,說的全是陳詞濫調(diào)。伍迪艾倫電影里最有趣的是他的自嘲和自省,是手忙腳亂的細微觸動,可惜這部電影是一次處心積慮的反擊,意圖太明顯,而且自負得只剩下說教。
哈?!澳銒寢屖桥嗣??”不得不說,這種老男人非常吸引我。
Woody Allen高舉旗幟,領導憤青,走向虛無。
憤世嫉俗的猶太老年知識分子一廂情愿的、結(jié)構(gòu)化意淫。伍迪艾倫幾十年如一日、毫無任何進化的蘿莉情結(jié)。繼中年危機后是老年焦慮,那些長篇大論、嘮逼叨的人生感悟,似乎唯有在自動送上門來的各種花癡蘿莉們的仰視下才能得以暢所欲言,而永無自信、亦無興趣從心智成熟、閱歷豐富的同齡女性那里獲得認同。
就控這種IQ超高的臭屁老頭~
伍迪艾倫和楊振寧合體了??吹嚼夏腥藫е^色的馬子,真讓人抓狂。人家才是蘿莉控,我是什么嘛,嗚嗚嗚,我是籮筐控。
1.生活不是理論,所以生活存在著許多的運氣和偶然。2.人們過著世俗的人生,妥協(xié)、屈服、逃避等等都有源于對生活的恐懼和對自身天性懦弱的自知。3.畸戀、同性戀、3P戀、婚外戀什么“戀”都具備了。4.還是絮絮叨叨,笑死我了。
去紐約吧,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嫁給了擁有諾貝爾級大腦的老頭,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搞藝術和同時與兩個男人睡覺的潛力,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是個同性戀……去紐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