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Fabergé與愛。
跟朋友討論圣誕的計劃。
我說,喝酒的時候要不看點爛片。
看爛片在聚會時效果出眾,
我永遠忘不了某一次跟朋友在家吃火鍋看《逐夢演藝圈》下飯,吐槽點密集到爆炸每個人都笑得東倒西歪。
朋友說,她每年圣誕會看同一部片子。
我說,我記得你說過。
她說,對的,《時空戀旅人》,看了五六年。
我說,可以啊,要不就看這個?
她說,看看大家怎么說。
最后的決定是:
每人選一部電影,然后roll點讓老天決定。
我選的那一部就是《觸不可及》。
大概也就看了五六七八次吧,常看常新。
我喜歡電影中面對藝術、階級、人際,所有所有事情的寬松態(tài)度。
就像你可以喜歡古典音樂,也可以喜歡搖滾樂隊。
Driss開頭隨手順走的Fabergé彩蛋是Philippe亡妻送的,一年一個。
而Fabergé揚名天下?lián)f也是因為沙皇為了搏心愛的皇后一笑,一年一個定制的復活節(jié)彩蛋。
而我對Fabergé有關的記憶是
前陣子看到一個叫「Starberries in a Glass」的工藝雕件,怎么說呢,
黃金勾勒的莖干,琺瑯繪制的果實,
軟玉雕刻的葉片,鉆石珍珠的花朵,
如此俗氣的拼湊居然形成了可愛的畫面:
一枝草莓在水晶打造的杯子搖搖欲墜。
我宛如任性撒嬌般地說出“想要這個”然后觀察諸位朋友的反應,
友人A:鏈接呢,識圖識別不出來
友人B:怎么給你
友人C:這啥啊
我奸計得逞一樣地把估價發(fā)過去,下面寫著令人無語的數(shù)字,
朋友們對我的惡作劇都習以為常,紛紛笑罵。
只有s說,“Fabergé嗎?”
我說,“對的?!?/p>
這個風格確實很好認,特別是植物擺件,看過一眼便會明白。
我以為他下一秒會說“要不咱還是吃點新鮮草莓吧”,
結果他說,
“你結婚的時候可以考慮送你一個。”
我:“……老板大氣。”
然后他補了一句,
“如果是嫁給我的話?!?/p>
越說越跟電影無關了,電影是好電影,
只是之后Fabergé這個詞在我人生中可能永遠都會和某句不會實現(xiàn)的話相關聯(lián)了。
2 ) 更加清楚的曲目單-古典部分(不客氣
影評里有根據(jù)片尾字幕整理的音樂列表,不過鑒于是法語,并不好搜索,看了評論,似乎很多人還是不知道哪個是哪個,不才大致梳理一下里面的古典曲目:
出片名時起,一直到黑人等待面試的時候:肖邦降b小調夜曲,作品第9號第一首,這是肖邦的第一首發(fā)表的夜曲,給大家一個內誰家云弟的版本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2NDgxNjgw.html
chopin: Nocturnes op.9 no.1 in B flat minor- Larghetto
第二天到白人家,穿過大房子時聽到的歌曲,舒伯特的《圣母頌》
Schubert – Ave Maria D.839
回自己房間,躺在床上,莫扎特的《魔笛》之《捕鳥人》
Mozart – The magic flute, Bird catcher
內個樹唱的德語的歌劇,我沒聽過,不知道出處了。
根據(jù)歌單,還有一首泰勒曼的不熟,沒找著
重頭戲是生日宴會上,一開始正襟危坐大家聽的是亨德爾的大協(xié)奏曲
Haendel – Concerto grosso ?
這個有點為難,亨德爾一共18首大協(xié)奏曲,得完整聽一下才能確定
后來白人給黑人單放的依次分別是
維瓦爾第 四季 夏 第三樂章 急板(很 rock'n'roll的,可惜黑人沒趕腳) 編號:RV 315
(咖啡廣告,這個曲子確實被廣告用濫了)巴赫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1號 前奏曲 編號:BWV 1007
(笛子,黑人騎馬)巴赫b小調第2號管弦樂組曲 諧謔曲 編號 BWV 1067
(古鋼琴,黑人形容的很蕩漾,說巴赫用這個泡妞)F小調第五號鍵盤協(xié)奏曲 廣板 編號:BWV 1056
(吐槽巴黎失業(yè)補助中心電話)維瓦爾第 四季 春 第一樂章
(貓和老鼠)里姆斯基·科薩科夫 野蜂飛舞
大概1小時35分,還有一段維瓦爾第a小調雙小提琴協(xié)奏曲 編號:RV 522
完整地用了第三樂章,快板,伴隨著一段快節(jié)奏的敘事段落,講兩人分開后的生活,到黑人面試,喜歡達利的女招聘者開始問話結束。
另外,滑翔傘的那首feeling good是nina simone大媽的,有人說是翻唱muse,親,大媽唱的雖不是原版,但怎么也比muse早多了,咋不說是翻唱 Adam Lambert 呢
3 ) 溫情個毛線
豆瓣9.1,我懷著很大的期待去看了這部電影??戳碎_頭和警察飆車那段,覺得有戲,可是接下來的一個小時五十分,從一邊看一邊期待劇情的轉折或者高潮,到最后一邊放棄了期待一邊瞄進度條等著結束,并且真的就這樣屁也沒個響地結束了。。。。
首先,影片描述了,有錢人和底層的人本無可能產(chǎn)生的友誼,關懷,相互理解,結果因為有錢人小白自己癱了,于是讓底層的小黑進入他的生活,產(chǎn)生了一些不該產(chǎn)生的以上。可問題在于,那些不該產(chǎn)生的情愫或者火花,是怎么產(chǎn)生的,我看的一頭霧水。
小黑很自嗨,覺得小白癱了那都不算事。小白暈了就推他到河邊走兩步,這很好,喜歡筆友了就幫他打電話約女生出來搞一搞,啊不是聊一聊,這也不錯,但陪小白看話劇看不懂了就大聲嗶嗶,小白女兒小小白因為小黑告狀結果被小白劈頭蓋臉罵,這就不合適了吧。仿佛失禮就是不拘小節(jié),粗俗就是輕視權貴,無知就是勇敢不羈,暴力就是俠義熱血,底層是王牌,是通行證,哪怕這個人并無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德或者善行,也要圈點一番。這就是平等嗎,我覺得實際是更大的不平等,打動真心,難道就是自以為是的去操控對方,代替對方去選擇嗎?小白說小黑尊重他,那也只能說缺少讓觀眾感受的細節(jié)。大部分劇情中,小白是一個花錢請人指手畫腳的抖M。
真的很難理解,小白總是像欣賞自己青春期的兒子一樣欣賞著小黑的橫沖直撞,動力何在。小白也并非寬容博愛,因為小黑走了以后他對繼任者的那樣挑剔,簡直像失戀的更年期婦女,這只能說明,小白對小黑情有獨鐘。可獨鐘在哪里呢?你說是父子情深,起碼弄個長得像一點的吧?你說是跨越性別的情誼,起碼弄個長得帥一點的吧?你說是獨愛奧巴馬款的,起碼找個小黑中的美男子吧?你說是主仆跨越身份的相知,請找個機靈點有愛點的吧?不要老是想勾搭小白的漂亮優(yōu)雅拉拉女秘書吧?當小黑要離開時候,像地方領導一樣和小白的管家們握手告別,看著每個人臉上抖M的笑容,真想摔屏了:特么收了多少錢笑成這樣的!尼瑪終于要走了?快給老子滾??!
一位姓奧的觀眾來信說,對于安排劇中夸贊小黑長得像自己的那一段情節(jié),法國人民可以不喜歡他但可不可以不要這樣黑他,然后還畫了一個淚目T_T。而每當我看到小白眼巴巴地望著小黑,特別激動特別感激的那個笑容,看著看著就會有點同情那個演員,把矜持優(yōu)雅的密斯特白硬是憋成新聞聯(lián)播里的拆遷剛搬進新房的白大爺,憋的費勁啊。。。
還有啊拜托,這個白大爺也太菜了!開頭他被提醒不要陌生人進入他家,我還以為他是個隱藏很深的黑道大佬,以為小黑會在小白身旁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去解開驚天的秘密,就像大雄的哆啦,哈利波特的鄧不利多,那塔利波特曼的讓雷諾,可是呢,就這樣屁都沒有的結束了,你說這是溫情么,簡直就是溫吞水。
4 ) 無法觸碰的是人心
Driss離開的那幕,我開始掉淚。
Driss重新回到phillipe身邊,我就淚流滿面了。
我開始想到人跟人之間的各種。說不清也道不明的各種。
每個人或許都在試圖尋找,尋找跟自己心靈契合的那一個人。
有時候,這樣一個人是你的朋友,那必然應該是一輩子的朋友。有時候,很幸運,他剛好成為你的愛人。
可是我想說,這樣跟你心靈契合的人,必然只有一個,而且,也只能是一個。而且,很有可能你一輩子也找不到這個人。
有沒有這樣的狀況,你跟一個人第一次簡短的交流,之后你們的生命線開始相互觸碰,緊緊纏繞。
又或者,你們是多年的好友,之后因為對方一句混蛋的話,或者一個讓你心煩意亂的眼神,一個漠不關心的表情,又或者你搞不清狀況的突然冷淡和無回應。因為這些你們從此不再聯(lián)系。
或許,你也會對火車上睡在你旁邊那個鋪位的男生一見鐘情。
或許,因為一張明信片,你們成為彼此的樹洞。
或許,一個人給了你一直想要的禮物,或者陪你去了一直想去的遠方,因為這樣,你把他記住一輩子。
或許,你們因為能彼此毫無顧忌的暢快交流,成了彼此生活的一部分。
又或許,你壓根從來沒經(jīng)歷過如此種種。
我只是想要表達,人跟人之間的感情,有些時候觸不可及,而有些時候,一觸即發(fā)。
你覺得你離一個人非常遙遠的同時,或許對方是多么想要你的靠近。
你覺得你跟一個人關系親密的同時,也許明天就變成不再聯(lián)系的單獨個體。
你覺得他是你一輩子的朋友,你覺得他會是你一輩子不變的愛人。你覺得你的友情和愛情會與你一同到老?;蛟S,只是你覺得。
你不在乎一個人的同時,你不知道那個人對你抱有多大的期望。
你拼命在乎一個人的同時,你不知道你們的感情其實是無比脆弱。
因為你覺得觸不可及,所以你會理所當然認為對方與你想法一致。可觸不可及的東西,一旦你去體味,你就出不來了吧。
電影的后部分,我是不停流淚看完的。我想起了我生命中許多的人,許多的故事。
如果你只是覺得他觸不可及,如果你永遠不試圖讓自己內心真正的坦然自在和安寧,那你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的得到與失去。
最后很喜歡影片結尾的曲子,出自 Ludovico Einaudi的Una Mattina。她充滿溫情,憂傷,像一條安靜美麗的小河,緩緩的流啊流,然后你看見了希望和太陽。
紀念那些曾讓我堅定的感情。
我想我現(xiàn)在仍然對感情抱有最初的期望。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你會遇見什么,以及明天到底是什么樣子。
5 ) 知己難求
剛開始看到這部影片的時候并沒有想那么多,純屬是想找一點娛樂,但看完以后,覺得內心暖暖的。
生活太孤獨了,人生很寂寞,現(xiàn)在很多人經(jīng)??吹阶约壕W(wǎng)絡賬號上面有上百個好友,卻找不到真正知心的。于是嘆乎知己難求……
知心,不是只有他知你,或者只有你知他,而是彼此互相知心,交談之間不必害怕會說錯什么話會傷害對方,而能知道對方真正需要些什么,人生得一如此知己,足矣!
但是,這都是有條件的。條件非常苛刻。既然要知心便沒有任何障礙,不涉及觸及底線的領域,彼此之間甚至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
觸不可及,多恰到好處的名字。德瑞克和菲利普在身邊都沒有自己的知己,反而是兩個完全不在同一世界的人成為了好伙伴。
德瑞克所成長的環(huán)境非奸即盜,他的生存原則那么消極的,而菲利普所在社會圈矯揉造作,規(guī)矩繁多,他需要的是一個不理會這些世俗眼光的朋友。就像他的臺詞那樣:“我不需要他的同情心,德瑞克把電話遞給我,因為他時常忘了我不能動,我只要他身體強壯,有手有腳,正常思考,不必在乎他的過去?!钡鋵嵉氯鹂诉€有另一個優(yōu)點,就是責任心,對于自己血緣關系不高的弟弟,他知道他有責任,對于過繼自己的“媽媽”他也知道他有責任心,而對于菲利普,他同樣有責任心,這就是他們互相信任的條件,復雜而又簡單。
現(xiàn)在社會朋友關系之間很少有這樣的關系存在,但電影告訴我們都被困在自己的圈子里,身邊的朋友與我們聯(lián)系太多了,無法不涉及到相互利益的地方,而跨圈子的友誼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希望自己有一個這樣的知己,恐怕概率比中好幾次六合彩還要低。
6 ) 請不要把他們的精神推進輪椅
遭遇事故,Philippe是不幸的;但遇見Driss,Philippe也是幸運的。
全身癱瘓的Philippe總會讓人覺得他是一個非常脆弱的人,周圍的人想盡一些地去保護他。但其實除去癱瘓,Philippe和常人無異——他給筆友寫信,他聽巴赫、聽柏遼茲,即使不方便翻書他也堅持讀書——他渴望最正常、最充實的生活,只不過癱瘓阻擋了他的步伐而已。
可是周圍的人不能理解,他們覺得Philippe只要得到了自己最大的關懷,在豪宅里衣食無憂就足夠了,沒有人想過多做一些什么。
幸運的是,Driss出現(xiàn)在了Philippe的生命里。他們飆車,坐滑翔傘,跳舞,見筆友——Driss的生活重新重新有了色彩。就像是Driss的畫一樣。
我之前聽過一個故事,一個男孩患上了輕度的抑郁癥,一直靠著吃藥在治療。后來他男朋友說,治療期間,他還是會時不時的責備男孩沒有整理好屋子,他就是希望男孩不要覺得自己真的是在生病,他向告訴男孩,他和其他的人沒有區(qū)別。其實患者、殘疾人,他們都和常人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別的,盡可能平等的看待他們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呵護。
他們可能在生活上需要幫助,但請不要把他們的精神也推進輪椅。
原聲實在是棒!兩個演員都很精彩 完全是笑聲和淚水齊飛的電影!?。?/p>
其實是一份無甚驚喜的敘事和感動。
某個人在不經(jīng)意間走進你的生活,他和你不同階層,不完美,甚至有不少討人厭的毛病,但是長期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成就了一段真摯友情,也給兩個人的生活都帶來了陽光。把德瑞斯的原型改成黑人使對比更強烈情節(jié)更戲劇化,也讓這段超越種族的友情更感人。影片里乘著滑翔傘在山谷中翱翔那幕太美了……
對殘障人士最大的尊重,就是不要把他們當做殘障人士。尊重比愛和同情心更高等級
但你們真的好容易被感動哦。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碰到達到這種境界的生活喜劇是件幸事。
不憐憫是種更高級的尊重
黑&白,老&少,超越種族和階級的友情,感人至深的溫情,細膩動人的劇情,以及極贊的電影配樂,不禁讓人想再次回味...
音樂真棒,看到最后有些意猶未盡。很舒服的電影,故事有趣又會帶些感動。兩個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因為教育、知識、習慣等各種不同造成情節(jié)沖突及笑料;而彼此的影響和同化則是感動的部分。對于菲利普來說,有時需要的未必是小心翼翼的服侍,而是像對待普通人一樣的無歧視對待。
去年的法國票房冠軍,來自于一個真實故事的改編。少有的不刻意煽情,原聲很棒,一個老套的故事竟能講的如此有趣,還總能時不時惹人發(fā)笑,讓人感動。最后字幕拉起時,仍在回味并享受那種喋喋不休與法式優(yōu)雅情懷。有時,也許你給我的,是所有人都無法觸及到的?!铩铩铩?/p>
又被神話了的電影。
開懷大笑一整場,最后卻驀然飆淚。身份、地位、財富、性格、教養(yǎng)、愛好、年齡,各方面皆如此懸殊的兩人,磁場卻契合完美。無論愛情友情,所謂好的、有愛的關系,是兩個人都在關系里感到開心融合、自由釋放、并因而成長。什么是靈魂伴侶?這,就是傳說中的,靈魂伴侶。
毫不基情的友情片!
給領導做一萬件好事不如陪他做一件壞事
“真正的殘疾并不是坐在輪椅上,而是失去她?!?當你真正適應一個人后,任何人都是取代不了的。艾迪·墨菲與羅伯特·德尼羅不得不說的故事。
今年看的第二部佳片。茫茫人海,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相遇,你改變了我,我改變了你,相逢的人會再相逢。關于社會的貧富差距、青少年犯罪、種族歧視這些雖沒有明說卻在暗中映射,以此來烘托角色。富豪有錢卻殘疾不快樂,黑人貧窮卻有一顆善良樂觀的心。ps:Ludovico Einaudi的配樂很加分!
就像Ludovico Einaudi的鋼琴配樂,古典,氛圍,輕易就可以打動人心,我對于此人的印象,還停留在【這就是英格蘭】電影原聲階段。歡樂和溫情并存的法式溫情喜劇,臺詞很精準,刻畫人物的同時還讓人捧腹,力道精準,火候尚佳,這應該就是點到即止的魅力!高雅和喜劇細胞還真不是隨便就能學來的?!铩铩铩?/p>
我想每個人都至少有這么一個摯友,你和他/她在人生的拐點遇到,驚嘆于彼此的不同或者相似,有過不少平淡無奇卻值得紀念的時光,ta會將心比心,為你的哀傷扼腕,為你的快慰擊節(jié),更會在ta的心里,為你留下那么一塊永恒的位置,任白云蒼狗,風云變幻。
輕松詼諧,很有趣的搭檔故事。但敘事浮于表面,人物塑造臉譜化,故事缺乏真實感(盡管是據(jù)真事改編)。弗朗索瓦·克魯塞和奧瑪·賽的表演動人,但受劇本限制人物缺乏層次。過分中正的溫情。3.5星。
高雅喜劇,黑與白分別代表兩種被法國社會所孤立的特殊群體,他們相互嘲諷,是用法國社會的嘲諷來引領觀眾對使角色的認同;他們相互扶持,融為一體并重新融入社會。通過片尾我們了解到原型是白人,片中改為黑人一是能夠起到對角色的隨性化處理;二是對于第三第四代非裔法國人渴望融入社會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