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未完成的拼圖,未明確的感情,未達到的高潮
幾米的作品中,《星空》是我最喜歡的,當我展開那震撼人心的一頁時,我的眼淚立即奔涌了出來,我想起了自己苦逼壓抑的初戀,我想起了我那渴望爆發(fā)卻被殘酷碾碎的感情,我不能自抑,咬緊牙關流了很久的眼淚。
我曾經(jīng)對幾米不太感冒,認為他的畫作技巧太單薄、情緒太壓抑,但我必須承認他的作品在構圖和想象力方面均很震撼、情感核心也都把握得很到位、很美好。
而這片子,從男主角出現(xiàn)女主角立即爆發(fā)花癡那一刻開始,就莫名地開始充斥著一股情愛的氣氛。人體素描、尾行、打架、私奔、牽手、換衣、踩腳、憂郁、親吻、多年后再邂逅,這些喜聞樂見卻跟原作沒太多關系的橋段,走的完全是一副校園早戀片的套路。
拼圖這玩意兒想表達的是什么,我想了又想,大約是未完成的拼圖=未明確的感情=未達到的高潮。
我認為在原作中,描述的是兩個有點早熟的孩子之間的友誼。
他們在寂寞中苦苦尋覓著自我,他們比單純的同齡人有靈性得多,也由于家庭的問題傷感得多,相似的經(jīng)歷給他們之間帶來了共鳴,在那個年紀兩個感性兒童之間的愛情與友情是很難劃分的,他們之間最多的就是相互陪伴并認同。
而最震撼我的一幕卻完全被電影中被抹去了,女主角愛做夢,男主角用神乎其神的畫技某種程度上實現(xiàn)了她的夢,在墻的正中,是她的樣子?!钋轸酆狭思で?,愛與友誼的蛻變,這種深刻壓抑的爆發(fā)即便在成人愛情文藝作品中也極少見到,這特么完全就應該是《星空》這部作品的奧義啊!
沒有了這段,這電影拍來到底還有什么意義?
盡管我吐了一堆槽,但我還是必須承認電影中那個正太確實傾倒眾生,每個他出現(xiàn)的畫面都賞心悅目。
全班男生都修剪了最潮的發(fā)廊小弟發(fā)型,這就是一部初中生早戀片,挺裝逼挺苦逼也挺純愛的,就這樣吧。
2 ) 拍電影不是拼拼圖
說實話,我喜歡劉若英,喜歡幾米,喜歡桂綸鎂,所以對這部電影期待了很久。香港亞洲電影節(jié)的時候,沒能搶到《星空》的票還很沮喪。當然,除了有我喜歡的演員之外,電影的宣傳文案也是吸引我的重要因素。電影簡介里寫著“這是一部聽得見心跳的電影”,“看完這部電影,你將想起曾經(jīng)也有那樣一個人,讓你不顧一切地產(chǎn)生驚人的能量,無論如何,要和他一起去冒險,看看這世界的美好”??這些話讓我在film editing的課上思緒一直徘徊在回憶里。但是,事實證明這是一部完全無法讓人入戲的電影,相當失望。跟我同去的朋友看到一半忍無可忍提前離場了,而我堅持看完的原因只有一個:如果我沒有把電影看完就來評價的話顯得太不客觀了。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有非常明顯的技術問題,不過這個問題我稍後再說,因為我知道大多數(shù)觀眾是不會去關注電影的技術的,大家關注的更多的是劇情,那我就先來說一下劇情好了。
作為一部改編自幾米漫畫的電影,故事原本應該是一個優(yōu)勢。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正因為原著是以漫畫的形式呈現(xiàn)的,而漫畫和電影的媒介特質(zhì)差別太大了,因此如果改編不好的話,故事就會走入另一個極端——矯揉造作不自然。首先,臺詞真的非常糟糕,這不是生活中兩個活生生的“人類”之間會出現(xiàn)的對話,太書面,太刻意了,導演急著想把那些帶有人生哲理的話語告訴觀眾,但是他忘記了,電影最大的特質(zhì)存在于視覺元素,用我的Film Production課的老師的話說,如果一部電影關掉畫面以后絲毫不影響觀眾理解的話,那就沒有必要拍成一部電影了,那就是一個廣播劇。這就是《星空》的最大軟肋,影片的主旨不是灌輸?shù)?,而是借著情?jié)的發(fā)展讓觀眾自己去體會的。影片一開始便出現(xiàn)了那句點題的旁白:當你寂寞的時候,只要仰望星空,世界就會變得好大好大。那么,我想問一句:然后呢?我承認這句話本身很有feel,但是影片卻沒有讓我真切地體會到仰望星空可以讓世界變得好大好大。
其次,電影盡管改變自漫畫,有點魔幻超現(xiàn)實主義的意思,但片中人物的每一個行動都應該符合邏輯吧。什么叫符合邏輯?簡單地說就是A推出B,B推出C,C推出D??以此類推。這樣才能讓整部電影看起來流暢自然。導演林書宇,同時作為編劇,他始終扮演著上帝之手的角色。他希望主角做甚麼,因此,情節(jié)安排相當隨意,整體顯得鬆散不緊湊,即便觀眾遲到了或是中途睡著了,都不至於影響其對故事的理解。
再次,我表示兩個小朋友的演技實在太稚嫩了。徐嬌表演太用力,極盡誇張之能事,這暴露了她其實根本不了解小美這個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小潔則是另一個極端,一味地扮酷,樣子太欠抽了??兩個主角的對手戲顯得生硬乾澀,完全沒有表現(xiàn)出兩個來自破碎家庭的小孩只見的惺惺相惜,又談何給彼此勇氣和力量去面對這個不怎麼完美的世界呢?而劉若英、庾澄慶和桂綸鎂又完全沒有發(fā)揮的空間。一部電影最重要的是戲好,戲不好,一味地追求技術,難免淪為形式主義。我個人認為“導演”之所以叫“導演”,是因為導演最重要的職責是指導演員演戲。在我看來,這部電影裡面的所有演員都沒有在認真演戲,如果連演員都是跳脫在故事之外的,觀眾要如何入戲?
好了,講完劇情講技術好了。簡單地說一下,說多了說細緻了也沒有任何意義,豆瓣畢竟不是適合進行學術博弈的平臺,我知道在這裡大家講究的都是feeling,甚至有人說技術甚麼的都是浮雲(yún),feeling才是最重要的。對此,我百分之一百地不認同,但是我也無意去爭論,畢竟如果隨便哪個觀眾都能把技術細節(jié)揪出來,就不存在專業(yè)的電影從業(yè)者了。
在吐槽以前,先說一下我認為該片也並非一無是處,起碼收音和美術很出色的。杜篤之不愧是侯孝賢的御用,水準相當穩(wěn)定。美術組整個還原了幾米漫畫的氛圍,相當出色。
但是,攝影和燈光就太有問題了。首先最基本的,居然多處出現(xiàn)out focus的情況,對於一部上院線的電影,這怎麼可以接受??!其次,光圈開太大了(這是幾乎所有臺灣小清新電影的通?。?,景深根本沒必要那麼淺,深焦鏡頭反而可以做更多調(diào)度上的變化。再次是廣角畸變的問題,幾乎所有室內(nèi)戲都有這個問題——畫面邊緣出現(xiàn)球面變形。我不知道是不是導演追求的就是這種效果,如果是的話,我表示無語。還有就是燈光的問題。燈光根本就是在醜化演員,庾澄慶的所有畫面都非常難看,光很硬,臉上的明暗對比相當強烈,而且陰影部分把演員的五官缺點都放大了,甚至小美和小傑在樹林里的那一段太有恐怖片的氛圍了??
剪輯是我最不能忍的地方,以至於在我無意識的情況下我在電影院裡對該片的剪輯暴了粗口。剪輯非常地跳,連最基本的motion continuum都沒有做到,幾乎所有的動作剪輯點都是不對的。除此之外,音樂的入點和出點也沒有掌握好,頗有靠音樂就剪輯的嫌疑。
拼圖是電影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道具,從一定程度上說也是貫穿始終的意向。但是,我想說的是拍電影不是拼拼圖。不是說把一個一個零碎的情節(jié)片拼在一起就能構成完整的敘事。電影的每個場景都是彼此聯(lián)繫,彼此推動的,否則電影便淪為了生活,談何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
我想,對於林書宇導演來說,他也丟失了一塊很重要的拼圖。
3 ) 多浩瀚,多燦爛,就有多寂寞
說真的,對於這樣一部電影,我有點不知道該從何寫起。
看完之後,心裡其實沒有太多的情緒,但若是細細想來,那種寂寞,悲傷,絕望的感覺就像是水一樣要從心裡滿溢出來。
整部電影的鋪排其實有點細碎,一如幾米繪本一貫的風格--文字很少,像是故事又好像不完整,只是在畫一種感覺。
電影把一段段的文字整合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而一直在我腦海中徘徊的,有這麼幾段。
爺爺去世后,小美又來到校門口那間文具店。
把鉛筆橡皮水彩筆一樣樣放入書包,像是第一次尾隨小傑時的那樣,只是這一次,不再偷偷摸摸。
店主把一切看在眼裡,在她想要離去時叫住了她。
同一時間,小傑拉住她的衣袖,說“謝欣美,你忘記付錢了?!?br>女孩轉(zhuǎn)過頭看著他,一滴豆大的淚珠順著臉頰滑落。
他又說了一遍:“你忘記付錢了?!?br>女孩茫然的看著他,對爺爺?shù)乃寄詈筒粧?,都在那滴眼裡里了。
爸爸媽媽終於要離婚了。
三人坐在依然疏離的長方形餐桌前,爸媽一直說,女孩心裡的自言自語一直重複。
“小美已經(jīng)13歲了,應該聽得懂”--“小美應該聽得懂”。
“小美可以選擇跟誰一起生活,不著急,慢慢來?!?-“小美不著急?!?br>心中的聲音過濾掉原話之後變成鋒利的尖刀,直戳人心。
她看看爸爸又看看媽媽,不知何時,淚水已然充滿眼眶。
拼圖破碎的那一幕應該是電影的高潮部份。
看預告片的時候我以為男孩真的奇幻的消失了,後來才發(fā)現(xiàn),是殘酷的夢境。
小傑的背影深溺在叢林里,轉(zhuǎn)過頭來卻變成拼圖一片片掉落。
接著是帶著笑的爸爸媽媽。
拼圖從兩人牽著手的位置開始掉落,女孩焦急的撿起來想要重新拼好,卻怎麼都是徒勞。
最後,爺爺做手工的背影出現(xiàn)在她眼前,她害怕的不敢動,生怕爺爺也變成拼圖一片片消失。
然而,爺爺?shù)拇笫志o抓著她的肩膀?qū)⑺龘砣霊蜒e。
爺爺沒有變成拼圖,但這一幕讓我壓抑的無以復加。
就仿佛,一夜之間,她愛的和愛她的,全部都失去了。
小美童年的最後,大病初愈的她換了髮型,重新回到學校生活,小傑也從她生命里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畫外音是這樣的:
“我有一對愛我的爸爸媽媽,雖然他們沒有辦法再愛彼此。”
“我有一群關心我的同學,雖然他們並不一定真的瞭解我?!?br>“對於同學們來說,這個夏天才剛剛開始。而我的夏天,卻提早結束了?!?br>鏡頭裡看似陽光明媚的午後,校服間朝氣蓬勃的歡聲笑語,卻絲毫沒有擺脫掉寂寞的氛圍。
儘管曾經(jīng)擁有,但失去的終究再也找不回來。我們都明白。
完場后的問答環(huán)節(jié),有人問書宇導演爲什麼安排了那個所謂的Happy Ending,那位觀眾說他真的很害怕最後看到小傑長大后的臉(還好沒有)
導演說,因為他太顧及這些角色的感受,他們經(jīng)歷了那麼悲傷的童年,他想要在成年之後還一點什麼給他們。
但其實我想說的是,我根本一點都感覺不到,那樣的結尾是Happy Ending。
在生命最燦爛的時光里失去至親的家人,和睦的家庭和初戀的感覺,那樣的遺憾,就像最後店裡每一副都少了一塊的拼圖,再也再也補不回來。
命運給的變數(shù)往往是你還沒來得及去抓緊什麼就失去一切了。
所以那句“在放手之前,想要抓多緊,就抓多緊”,在我眼中,真的有點徒勞無功。
五顆星裏面有一顆是一定要給主題曲的。我最愛的團,我最崇拜的作詞人,果然沒讓我失望。
從第一次在預告片里聽到,那種撕心裂肺的絕望感就一直縈繞。
是電影宣傳的某些話給了我錯誤的期待,看完才發(fā)現(xiàn),這電影真的一點都不溫暖。
而那首《星空》,把那種寂寞和絕望渲染到了極致。主唱說,《星空》是《知足》的現(xiàn)實延續(xù)版,或許是在說,殘酷的現(xiàn)實里懂得知足是太奢侈的事。
最後陪伴我們的,也只有回憶中的星空而已。
4 ) 青春很美好,歲月你別傷害它。
1
燈光亮起,片尾曲里五月天的《星空》伴著幾米的繪本一幀幀把想走的腳步留了下來。阿信的一句“一個人,習慣一個人。”像是拉落每個人的心中版圖的那只手,毫不留情就把所有的美好撕裂,再也無法回歸完整。抖落的碎片,在每一個鼓點爆發(fā)以前,撕扯出你內(nèi)心最簡單最朦朧的記憶。
“你多久沒有看過星空?”
只是這么一句,便把我們的心都留了下來。每個人的心中,都曾有一片稻田。那些參與我們?nèi)松娜?,用愛在心田里種下一季又一季的的思念。然后,以最迅速的方式離開,連一句再見也舍不得留下。兒時抬頭可見的星空,什么時候成了遙遠的奢侈品。是為了寬敞明亮的房子,還是為了品嘗醇美的紅酒,我們在為了更豐富的物質(zhì)埋頭忙碌的時候,是不是忘記了,最好的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我們都太容易本末倒置,在終點線上忘記出發(fā)的理由。房子越住越大,車子越開越好,去吃的餐廳越來越高級,可是雙人床漸漸變成了單人床,吃飯時說的話越來越少。我們在去往終點的路上,都選擇了放開彼此的手。
畫面的下一秒,小美的臉陷在黑暗里,雙眸明亮,暖黃色的燈光打在臉上,映襯出她最簡單最寂寞的樣子。她想離開這里,父母的吵架已經(jīng)無法讓她忍受。她像一個局外人,只能接受被賦予的一切。那張火車票的終點,是爺爺在山上的工作室。那是承載著真心關愛的地方,是她逃避災難的防空洞。
可惜,世界上最后一個真心愛她的人,也選擇永遠地離開。
爺爺?shù)乃烙?,就像那幅一千片的拼圖,最后那片最亮的星辰怎么找也找不到。就像爺爺沒有完成的那只藍色大象的木雕,那條殘缺的腿再也沒有辦法安上。就像莫奈的油畫,掛在家里卻找不到一絲溫暖的痕跡。心中的那塊缺口,被猛的一扯,然后瀑布一樣傾泄而出。
鏡頭用了很久的拼圖掉落的場面來表達小美的內(nèi)心,那嘩啦嘩啦的聲音持續(xù)了很久,令在場的人陷入一種黑暗的恐慌。仿佛能身臨其境那種毀滅至死的過程,許久,周圍的人都安靜了下來。擁抱的情侶停止了交頭接耳,愛吃零食的女孩忘記了咀嚼,打電話的人關上了手機,電影的魔力最終讓屏幕前的所有人做出了一樣的動作:黯然神傷。
我們真的想替小美做點什么,可是,我們無能為力。
2
周宇杰的出現(xiàn),是小美的初中生涯里最好的禮物。
他不愛說話,有凹深的眼廓,雙眼皮就像濃重的素描橫亙在眉毛下方。他喜歡畫畫,總是帶著素描本。就算裸體素描被同學嘲笑,也只是善良地躲在樓道里打墻壁發(fā)泄。他有偷物癖,可是這一切并不能阻擋小美的喜歡。
導演用了很跳躍的色彩來呈現(xiàn)小美和宇杰的相識和相知,無論是印著編號731803的湖藍色校服,還是路過的天藍色大門,橘黃色沙發(fā),白色精品屋,紅色折紙,這些色彩被青春恰如其份地放在了調(diào)色板上,道不盡的賞心悅目。
當宇杰小心翼翼地問,老師讓我做教室布置,我做不完,你可以幫我嗎?小美點點頭,說好啊。宇杰笑了,這是他第一次在鏡頭里笑得這么開心。
那一刻,你是不是想起自己17歲的某天,曾經(jīng)這樣心懷忐忑地征詢一個女生的同意,支吾半天才表達完意思,問她的意見,心里像吊著一塊千斤巨石。隨時就要壓垮脆弱的神經(jīng),卻在她同意后覺得世界柳暗花明,豁然明亮,你的動力滿滿,好像所有的難事都微不足道。
這便是青春最好的樣子,只是淡淡地喜歡。無關財富、地位、背景、學歷,沒有任何的海誓山盟,沒有任何動情至深的句子,他們臉上的笑容告訴了我們一切。
得知父母離婚的決定后,小美決定出走,她找到宇杰,“我們一起去看星星吧?”
男孩沒有猶豫,當他們乘坐的火車在小美的眼里變成飛越星空的美夢,我們的掌心暗自為那年沒有私奔的回憶捏了一把遺憾,信誓旦旦說要天涯海角的人,最終也沒有拉起你的手,給你一個明天。我們都太容易自以為是,以為生活是不需要賺錢的流星花園,以為愛情是不需要面包的癡心絕對。最后鞠一把相思淚,兩兩相忘。
有人說,這根本不能算愛情片的范疇。
我想說這話的人,壓根是沒有初戀的。17歲的心思估計都浪費在打電動和看漫畫了,愛情的定義,不是只有大聲叫著我愛你才是真的愛情,不是說著我愿意為你去死才是真的愛情。在我的眼里,在船上等待霧散的宇杰,發(fā)現(xiàn)小美發(fā)燒后,那樣的焦慮,那樣奮不顧身地朝前奔跑,那才是真正的愛情。
就算歷盡千辛最終在背著小美終于看到了璀璨奪目、攝人心魄的星空,他也沒有停下驚嘆的腳步,因為他知道,他的背上,有比星空更重的人。
這樣的情感,像饑渴的爬山路途中,喝了一口山澗水,久久難以忘懷。
3
第一次知道林書宇導演,是因為《艋舺》,這部小制作捧回了滿堂喝彩。墮落的失足少年,也有那樣熱血的青春,喚醒了多少人青春的歲月。繼而《星空》的出手,更是把幾米先生的故事,延伸出一條林蔭小道。你不自覺地被帶著走,沿途小荊棘割破你的腳踝,你察覺到痛,可是你沒有停下腳步。
這是說故事的人,和聽故事的人的區(qū)別。
影片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小美生病躺在爺爺山上的房子那一幕。小美說,再陪我一會,好不好。男孩沒有說話,只是不由分說地俯下身來,在她的額頭留下一個長長的吻。伴隨著電影院里的唏噓四起,在我們期待還有下一步更深發(fā)展的時候,編劇戛然而止地沒有再交代這個少年的后來。
他不見了。
像是少年時半路轉(zhuǎn)學來與你同桌的某個小男生,愛捉弄你,在桌子上劃三八線,扯著你的馬尾辮笑你,拿毛毛蟲嚇你。你發(fā)誓最恨他,最討厭他,卻在他某天突然轉(zhuǎn)學去別的學校而懷念起你得了不及格時遞過來的一根糖果,懷念起你沒吃早餐時他放在你書包里的一包牛奶,你懷念起許多,可是他就是不見了。
像小美怎么找也找不到的最后一片星空拼圖。
原來許多故事,都沒有結局。就算多年后,宇杰寄來的信里,只字未言,那最后一塊拼圖,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
她心中的那片草原,曾有他馳騁在獵獵風里,笑容好像天邊的晚星,可是際遇卻還是像那片烏云一樣,他說不見,便不見了。
就算我們知道他和她平行生活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彼此過得很好。可是,又能怎樣呢?失去了那一塊重要的拼圖,你沒有說的再見,是屬于你的我的不完整。
原諒我。
5 ) 若曾愛 請深愛
你上一次抬頭仰望星空,是什么時候?那燦若心事的滿天星斗,又會讓你想起誰?是曾經(jīng)的曾經(jīng),那個令你怦然心動的初戀,還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年少時候的情事總是令人難以忘懷。這部電影呈現(xiàn)的就是這樣一個彌漫著淡淡憂傷,同時又溫情脈脈的初戀故事。徐嬌和林暉閔這對小兒女在鏡頭前隱忍地悲傷,靜靜地流淚,肆意地奔跑,盡情地歡笑,展現(xiàn)了他們既憂傷又明媚的無邪青春。
是不是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是不是成人的世界如少了一塊的拼圖畫一樣,縱是再美,也總有殘缺? 關于成長,關于人生,關于愛,在小美的心里,有太多太多的疑問。即便是提問小杰:“你覺得兩個人之間的愛會消失嗎?”得到對方肯定答復時,她心里其實也并沒有最終的答案。
其實,這一切,都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上晟贂r候,我們和小美一樣,并不懂這些。而當我們懂得的時候,我們已不再年少。
要知道,你不是小美,我不是小杰,不管從前有過怎樣相濡與沫的真摯情誼,刻骨銘心的共同經(jīng)歷,一旦離別,很可能,就是永別。曾經(jīng)的一切,就如那一夜的星光,無論多么燦爛深邃,也終只能在記憶的夜空里寂寞閃爍。
所以,若曾愛,請深愛。
6 ) 一件色彩斑斕的工藝商品
大抵說來,我對林書宇是有好感的。他拍攝的《九降風》,做副導演的《艋舺》,哪怕是從朋友口中聽聞的短片《海巡尖兵》,綜合來看,他都是個有才華的實干派,同時也能耐得住創(chuàng)作的寂寞,該停就停。面對《星空》,我自然是有不小的期待。那當然不是因為幾米的繪本,而是因為林書宇。
《星空》散發(fā)出強烈的MV氣質(zhì),色彩鮮明,到處是艷麗的色塊,不時會出現(xiàn)視覺沖撞。相比《九降風》的七男二女,《星空》的人物關系非常之簡單。一對初中生,一間教室;一次旅行,背后兩個家庭。電影缺乏沖突變化,對于劇作高潮的處理也過于含糊。這無奈的少女心事,老生常談的童年陰影,司空見慣的轉(zhuǎn)校生故事。說實話,《星空》不太好做。
新世紀初,在華人世界紅得不行的幾米繪本是賣點;演了《長江七號》、從假小子變成小姑娘的徐嬌是賣點;有著日出、云海、晚霞、神木和森林鐵路的阿里山也是賣點??吹阶詈螅医K于明白了:《星空》是一件很好的商品。但是,我想看的不是這些,而希望是一個起落有致、更能打動人心的故事。要知道,《九降風》是一部很真實的電影,人物性格鮮明。不管勇敢還是懦弱,他們身上都有強烈的真實感,就連電影對應的職棒聯(lián)賽和90年代也很真實?!毒沤碉L》里,擊中的棒球飛向空中,又落到了地上?!缎强铡返臓顩r就是一直在天上飛,在一個架空的年代和世界里,它努力去表現(xiàn)少女的孤獨與幻想。尤其是在很多年后的巴黎,當臺灣小清新的優(yōu)秀代表桂綸鎂小姐出現(xiàn)時,我心里暗念道:完蛋了。這樣的結尾,只能說俗套了,再怎么唱圣誕歌、玩街頭路邊偶遇都是沒得救了。
小杰憑空消失后,明明知道地址,他寄了塊缺失的拼圖,又故意整出一個造化弄人。有什么必要留到巴黎去相會,異國情調(diào)很有意思么?濃濃的幾米特質(zhì)?實在令人不解。所謂的巴黎、法語,就如往墻上貼《蒙娜麗莎》畫,如果這就是家庭品味,這就是電影情趣,那我只能說,自己活得很不合時宜。更加莫名所以的,電影的時間一下子從小美的初中跳到了高中,她一下子成大成人了。同樣令人不解的地方還有小美突然丟出的一大段人生感慨,就好似總結陳詞,但說真的,實在沒有比這個更壞的處理方式。哪怕你跟《九降風》一樣,來一首真摯的《藍色蝴蝶》,從頭唱到尾,那豈不是更好(我對五月天的片尾曲同樣沒有好感)。希望被世界溫柔相待,一下子從兩個人的感情跳到了大而空的抒情,你到底是在拍電影還是在替人寫影評?說到底,還是希望這部電影被溫柔相待吧……
當然,有些地方還是看得出林書宇有迷影情懷。像媽媽教小美的那段拍手舞蹈,那可不是“知性女人代表”劉若英編的。它來自戈達爾1964年的《法外之徒》,大名鼎鼎的麥迪遜舞(Madison Dance)。在小餐館里,三個主角跳起了舞。戈達爾用了整整四分鐘,一刀不減,一鏡直落。而在《星空》里,這段舞蹈也是出現(xiàn)在餐廳。后面進了阿里山,小美又教小杰跳了一次。蒙娜麗莎之類的不說,那副《小艾琳》,它也出現(xiàn)在戈達爾的《精疲力盡》、李滄東的《詩》等片中。林書宇玩電影的致敬并不陌生,上一回的《九降風》,他直接用上了侯孝賢《戀戀風塵》的經(jīng)典段落:阿遠和阿云走在鐵道上(就是海報那個場景)。而此阿蕓彼阿云,一個工整的對照?!拘戮﹫蟆?/div>
“我們一起去看星星好不好?!?1月4日首映。戀星空情節(jié)的人必須看。五月天唱的主題曲。從某一刻開始。突然的。就有點偏愛五月天了。。。
少女的主觀視角,主觀敘述,主觀鏡頭,呈現(xiàn)出自然的“稚嫩”狀態(tài),非常難得而罕有。視覺系都市童話,升格的形單影只。
請教:劉若英跳的那段舞出自哪部老電影?
湊熱鬧來噠
影片畫面很美,鏡頭干凈清新,但故事實在是有點不倫不類,導演到底是想表達什么?很模糊。家庭情感戲過于空洞,情緒被導演強推強拽,兩個小主角的情感戲讓人別扭,好感過于濃烈,破壞了影片想要賦予的清純氣質(zhì)。影片有幾處淚點,但那只是人的生理反應,不是心理共鳴帶來的情緒反應。
內(nèi)地院線應該多一些小孩子搞對象的片子,少女的童話異想世界與臺灣的文藝腔。雖然遠不如《九降風》,不過林書宇依然是有些水平的。劉若英終于成老清新了,呵呵。
我只想說:我的那個穿鴨蛋青顏色外套、笑起來靦腆羞澀的少年如今哪去了?
唯美 有情懷 無情節(jié) 視效完美 音樂上佳 臺灣版《天使愛美麗》
最后五分鐘片尾曲,幾米+五月天,瞬間擊敗了整整100分鐘的電影。看著幾米的原畫,讓我深深覺得,許多藝術手段之間其實是不能相互轉(zhuǎn)換的。
這是一部聽得見心跳的電影,每個人的青春都有某個瞬間,凝結在時空里,深深的無法抹滅。
柔軟心靈初見人世別離時的一滴淚催促著少年用力尋找愛他人的力量,這懵懂與愛情大有不同。穿越城市,穿越森林,短暫的惺惺相惜可以燎原。從此幼嫩的堅強的開始成長,枝繁葉茂,直至撐起一片能夠容納人生百味的綠蔭。
沒必要用太過嚴苛的標準來衡量一個有關13歲的童話故事,就像13歲的小女孩也永遠無法理解中年婦女的眼淚與悲哀。劇情單純,畫面舒服,音樂妥帖。徐嬌明明也標致苗條?!霸诮Y束之前,能抓多緊,就抓多緊?!痹俪墒斓娜艘矐摫S谐嘧又帲敢磺羞€有幻想留有純真的人,永遠被這個世界溫柔對待。
徐嬌小弟弟
你知道我有多希望最后出現(xiàn)在拼圖店的人是陳柏霖啊?。。。?/p>
很青澀很朦朧 就是不太喜歡頻繁出現(xiàn)的動畫形象。。。
“你會不會忽然的出現(xiàn) 在街角的拼圖店”,所以最后孟克柔的對面站著的不應該是張士豪嗎?
不同于其他小清新戀愛劇的甜,有一種咖啡般的香醇
童年生活的小木屋,鄉(xiāng)村夜晚的繁星,那是小時候最珍貴的記憶
“有陰影的地方 必定有光” 電影本身略顯薄弱,但表達的味道基本符合幾米風格,春風拂面的感覺,沒有期待所以有驚喜。片尾曲是五月天的《星空》,配上幾米繪本的畫面,美不勝收,一定要看完再出影院。“雖然一切都會過去,但是在放手之前,想要抓多緊就抓多緊” ★★★☆
很喜歡 最后出場的桂綸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