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東印度公司首席大班布華泉(郭富城 飾)年僅40歲,已經功成名就,經常出入上流社會。工作上,老板很賞識他的才干。不過在生活上,他卻面臨兩個女人的感情糾結:一個是妻子阿娣(楊采妮 飾),另一個是助理Fion(劉心悠 飾)。然而最令他痛苦的是自己的身世。40年前 ,因為一次海嘯,泉媽(何超儀/鮑起靜 飾)的船遭遇不測,只領回了一個混血嬰孩,那便是阿泉。從此,阿泉跟泉媽出海捕魚,并與下人的幼女締結了純潔的友誼。后者童言無忌,談到他的身世總是遭遇暴打。兩小無猜的他們,最終因為一次意外而分離。阿泉的學習很刻苦,但是卻與泉爸的關系很緊張。直到工作后,他才慢慢與父親和解。身世始終困擾著阿泉,即使在外籍的船上,他也難以獲得認同。后來,因為家道中落,泉爸離世,泉帶著他們一干兄弟姐妹,如逃難般尋找救濟,甚至不惜向刁蠻的船主妥協(xié)。最終,他了解到自己被收養(yǎng)的身世,這...
#小卷兒2018電影清單# 23/60
《浮城大亨》
一部跟我的設想完全不一樣的電影,看名字原以為是一部浮夸的商業(yè)片,沒想到跟《桃姐》一樣,是一部很溫情很動人的影片。但個人覺得比桃姐更有歷史意義。天王郭富城的演技真好,普通話和英文都說的很地道,聲音也很具有感染力,特別適合影片中娓娓道來的旁白,四大天王論演技,我站隊郭天王。
關于身份困惑
從一個被收養(yǎng)的打魚人家的長子,一路打拼到香港上流社會,他一路遭遇了數不清的白眼,無數的艱難困苦,也遇到了幫助他的牧師,賞識他的英國上司,不過始終困擾他的還是對于自己身份的困惑。自己的生母被英國水手凌辱生下了他,而后又把他送給了他的養(yǎng)母,小的時候在漁船上被人稱作洋雜,在帝國東印度公司被傲慢的英國人稱作半熟,因為混血身份,中國人認為他是外國人,英國人又不承認他是純種的英國人,無數個夜晚,他問自己:我是誰?但都沒有答案。這個問題在香港由英國殖民地回歸中國的歷史背景下,越發(fā)顯得很有深意。想起近日黃秋生尋找回生父和自己的哥哥,故事有些莫名的巧合和相似。他在采訪中提到,自己小時候也被別人稱作鬼佬,活的一點兒也不快樂。
關于糟糠之妻不可拋
面對和自己逐漸有了鴻溝的妻子楊采妮,他的不溝通和沉默給她的心蓋了一間地獄;面對可以在事業(yè)上幫助她的富家女劉心悠的追求,他選擇了堅守原則,但這個女人教會了他要學會和自己的妻子表達情感,你不表達,她永遠不會知道,如果你繼續(xù)沉默,其實你在慢慢凌遲她的心,你不要做制造地獄的人。
關于母親,養(yǎng)育之恩大于天
鮑起靜飾演的養(yǎng)母是本片中最值得佩服和敬重的女人。從小在洋雜被嚼舌根和欺負的時候努力維護他;在洋雜被爸爸爆打時,出手維護,直接頂撞丈夫;丈夫出海意外去世,她帶著一家7個孩子去找親戚借錢,告訴孩子們一定要梳洗干凈,我們不是要飯的;東家告訴洋雜你不是你爸爸媽媽親生的時,母親告訴他你是喝我的奶水養(yǎng)大的,你和弟弟妹妹在我這是一樣的,一樣是我的孩子;走投無路時把女兒送去教會福利社,兒子送人收養(yǎng)卻不收取任何錢,她不是賣兒子,只是希望他們能活下去;大兒子越來越成功,從沒握過筆的她努力學習寫字爭取考上漁船執(zhí)照,可以租船出海打魚;大兒子接他一起去住的時候,她說弟弟妹妹都是你一直照顧著,我養(yǎng)了你是我的幸運,再多拿就是貪心了,上天會懲罰我的;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她一邊在教會做義工,一邊幫助大兒子尋找生母,并努力考上了漁船執(zhí)照。她是兒子一輩子的榜樣!她是一個有尊嚴值得子女敬重一輩子的偉大女性。
關于香港
不得不承認,香港由一個小漁村變成一個繁華的國際化都市,完全是因為英國和帝國東印度公司的功勞,但是歷史證明它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它的上空升起中國的國旗,才是最有尊嚴的。在一個全是英國人的公司,中國人的職場天花板在哪里?英國人憑什么認為自己高人一等?當日不落帝國的輝煌不再,他們又該怎樣面對自己的日薄西山?本片真的有很有意味深長的表達。
總之五顆星推薦,真的很值得一看。
《浮城大亨》,用精煉的唯美的畫面展示了一座城市的歷史,一個梟雄的誕生! 劇中,無論是親情、愛情都不加渲染,真情演繹,因為這是一部真實的故事! 因為真實,更加動人! 不做劇透,帶著家人到影院認真的看上一遍,你會還想看第二遍,越看越會深深的感受到編劇的功力,導演的用心,演員的自然! 總得來說,《浮城大亨》是近些年極具教育意義的佳作!一部純港味的大片! 情節(jié)畫面,細細看來,太多可圈可點的精彩之處! 連老媽都說,這片肯定火,適合家長帶著孩子去看!
心安是歸處——郭富城出演福音大電影《浮城大亨》
作者 | 一依
文章來源 | 香柏原創(chuàng)
從福音影視的角度簡評《浮城大亨》
《浮城大亨》這部大電影,如果從福音影視的角度來看,或許有幾個重要的看點。
▼
1 牧師接濟苦難,擦干他人眼淚
在華布泉全家人遭受苦難的日子,牧師出現(xiàn)了。不僅把救恩帶給這個家庭,并且和這個家庭同甘共苦一輩子。他又為華布泉指出一條學習識字的道路。因此引導漁民一家脫離苦難的困境,特別是布媽媽最終也是通過識字讀書取得船牌照,在教會中也因此更多地認識上帝,更多地投入服事之中。
影片開始,阿泉通過友人劉超力(梁祖堯)的引領,考進了帝國東印度公司做雜役,阿泉可以一邊工作,一邊讀書。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布華泉(郭富城)才四十歲,就已經擢升至英國香港帝國東印度公司的管理階層,風頭直蓋洋人,可謂一時無兩。布華泉的一生雖有苦難,但是大有恩典。
這就是本影片見證福音的底稿。
福音,臨到一個地方,從苦難的現(xiàn)實介入,從救贖開始,繼而上升到福音在人智慧悟性上的開啟,引導人進入知識領域,在救恩上有成長,在社會文化層面上也帶來翻轉整個社會的作用。
▼
2 苦難帶給人謙卑的情懷,一生秉持憐憫
布華泉出生于漁民家庭,二十歲才念小學一年級,他去面試的時候,學歷一欄上只填上“識字”二字,但他因為從小受過苦難的熬煉,因此在職場經歷中,他體恤他人,他敢為人先提出公司發(fā)展的問題,雖然在往后的日子中掙扎成為華人大班,這里面確實有他一己的努力,但是還因為他瞅準了機會,配合英國將管治香港殖民地的主權交回中國的時間因素 。
舊約圣經中的雅各,他從小認識耶和華,因此他把自己得到的好處,都歸給上帝親自為他預備的“好機會”。而舊約詩人常常感恩“你是我的主“,因此常說:“我一切的好處都不在你以外?!保ā对娖?6:2)此時的布家把布華泉所得的榮耀和恩典全部歸給耶和華。
阿泉正在上升期間,認識了一位由外國回來的時尚職業(yè)女性 – Fion(劉心悠),在職場上,這位既漂亮又能干的女士切切實實幫了阿泉不少。
阿泉為了事業(yè)上的拼搏忽略了家庭,新的地位帶來了新的煩惱,青梅竹馬的妻子阿娣(楊采妮)承受了很多內心的煎熬。而布華泉雖然身居要職,但是他沒有陷入婚外情的漩渦,反倒以正直的品性仍然愛他自己青梅竹馬的妻子。
婚姻中的愛情,不是誰可憐誰,而是基于憐憫本于同情,更是基于憐憫所生成的恩典。就連Fion沒有得到布華泉的接吻的時候,她對布華泉說:“你一定要回去告訴你的妻子,你是怎樣地愛她。”讓與你交手的人認識你,才是你品格的真相?;蛟S在布華泉的心里也曾感動著Fion的出現(xiàn),他說:“是上天派來的?!彼睦镉芍缘厥芨袆?。但是他也僅僅止于感動,沒有任何的沖動。從這里我們真正感受到了圣潔婚約神圣性的制約,在婚姻以外的女性,他沒有貪心,一直保持著清楚的界限。仔細探究,你會發(fā)現(xiàn),凡是在婚姻中接受制約的,多多少少都容含著對婚姻中另一方極深的憐憫和同情,更深可以說是敬重。這一點在布華泉拒絕Fion 的行為上體現(xiàn)得非常清楚。
當他用心來照顧結發(fā)之妻,給她買上助聽器的時候,我們看到了無力到無奈的那個女人?,F(xiàn)實處境中,凡是被強勢的女人奪去丈夫失去尊嚴的妻子們,一般都很無奈、無力、絕望、無助......布華泉的妻子就在戴上助聽器的那一刻,一切的焦躁不安就在那一瞬間全部化成了眼淚--其實,她并不求取布華泉的接納。只因為她深知自己不配,根本配不上現(xiàn)在的丈夫,所以她寧愿把主權讓給Fion,希望她更好地照顧和幫助自己的丈夫,怎樣成全都她都毫無怨言。
她學習習慣孤單,習慣鎖住自己,甚至是屏蔽一切的聲音乃至喪失聽力,把自己關在界外,任憑遺忘,任憑拋棄。但是布華泉沒有忘記婚姻的盟約,在他的眼中甚至是在我們所有人的眼中,布華泉既然是一個受過極重苦難的人,是從生死苦難的煎熬中走出來的人,他就擁有了一生都不能更改的對生命的憐憫,遠超過知識、今世的財富和風華,即使他已經身列精英階層,他仍然是摯愛他的結發(fā)之妻。
這是他常常禱告,常常感恩的結果。也是基督徒正常生命的表現(xiàn)。
▼
3 生為誰家,為誰活
本影片中有幾處導演預設的重復提示:“我是誰?”九零年代,普及二十世紀的康德哲學體系普遍影響了那一個時代的人,就是存在論的問題。本影片之所以如此重構,目的是讓人看到自然存在與神性存在的對峙。正是如此真實的對峙,“我是誰?”這成了人性必然提及的問題。
無論是從布華泉實際的長相不像是純種中國人,到整個漁民生活狀態(tài)的苦難實存,人們都很詫異為什么在避風塘會出現(xiàn)一個像外國人的漁民,甚至叫他“洋雜”,從老人到孩童都這樣叫他?他問過自己:“我是誰?”
阿泉很想知道自己身世的秘密,他有六個弟妹全跟他的長相都不一樣;他很想問明原委,但雙親總不肯透露端倪,每次總落得捱打的下場。他問過自己:“我是誰?“
為人,我們任何人都無法確定自己生身之父母與家世,雖然我們阿泉好一點,都有自己親生的父母,但是上帝恩準那些蒙祂所愛的人,無論什么樣的出身與苦難都不能減少上帝在一個見證人身上所施行的厚恩,這正是福音所到之處所彰顯出來的權能,因此勢必破除疾病捆綁、窮苦困厄、家族因果報應的魔咒。
因著外國人叫他“半生熟”,他問過自己:“我是誰?”
包括大東家船行都在否定他在痛苦極深的漁民之間的存在是一種錯誤,泉媽含忍著水上人家的漂流之苦,流淚說到:“你是吃我的奶長大的,你是我養(yǎng)育的,你是我布家的人,你就是水上人家首生的孩子。”媽媽含淚堅定的話語才給了布華泉更深堅定的意識,也徹底打消了布華泉對自己身世的疑惑或困惑,因此承受從母命而來的使命,一生為水上人家而活。
“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里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保ā峨枥葧?:13)
這樣的定位,在我們基督人來看,這是非常成功的身份定位法則:一個人從小到大經過更長時間的思考“我是誰?”,在極其痛苦的心理糾結中,可以因著生命的互感將責任與身份因此而分割得一清二楚。一個人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他不能積極主動地承擔責任;但是當一個人確定自己是誰的時候,就是在本體論和存在論重疊的時候,人會以極性,即使是矛盾兩極的糾結與磨合來面對自己人生一切的苦難,立意敬畏上帝,因此而止息矛盾,找著準確的定位。其實,這是本影片塑造主角非常成功的地方,自然存在因著人性善意的舒展,因著神性的介入,因此得享永世的平安。
基督徒的人生因著救贖已經成功處理了糾結和矛盾,因此基督徒的人生是沒有矛盾的人生。是就是是,因此承擔了是的作為;不是就是不是,因此沒有困惑捆住承擔責任的時機和能力,以至于耽延。反倒是凡事殷勤,因此成就了上帝預設好的那一個自己。在這一部影片當中,這是更細致一點的指向,我們可以慢慢咀嚼品鑒。
吃誰的奶長大,就報恩于誰。布華泉定位好了自己,就一心為著水上人家而活。中國古有“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馬無欺母之心”,當阿泉長大的時候,他的上司英國總督第一眼就看出他是一個善于感恩的人。阿泉確實也是這樣為人處世。生為水上人家的孩子,長在飄泊之中,常常深知平安的寶貴,和睦相顧的重要。因此,作為布涌泉不僅自己努力學習,取得高階的地位。同時使用贏來的薪金待遇,幫助弟弟妹妹們成家立業(yè),離開飄泊的生活,生為哪家人,活也為哪家。忠貞可鑒!
即使到了1997,香港政權交接前連日暴雨,在英國國旗降下之前,阿泉發(fā)現(xiàn)了自己樣子像外國人的秘密。但是只因為他已經深知自己為人的使命,其實知道真實的身份與由來又有什么意義呢?這個時候的布華泉,他是從心靈里面放棄尋找生母的那個沖動了,至少在他心靈的天平中,對于自己的存在已經沒有任何的天問,所以這個做法也不占有任何的分量,束之高閣便可。他深知他的一生都在上帝的手中,他已經可以交權給上帝,因為他的人生已經毫無困惑,英籍與否又如何呢?
▼
4 有媽媽的愛,這就是家
最后,我們要來看一下本影片所映射的那一個主角泉媽。在影片一開始的時候是淵面黑暗,混沌瘋狂的大海,以及泉媽在與大風浪進行抗爭時,竟然流產,泉媽失聲痛哭。導演使用大海上無定的風浪來預表人生苦難無常、冷酷無情,似乎是伸手不見五指?!昂谝闺m然給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是,苦難是否有劃上句號的那一天,何時終止?正如曠野40年以色列人終于走到了約旦河旁,這叫終結。只是被苦難留住的這些日子,苦難的作用究竟在哪里?坐在黑暗死蔭里的人豈敢期盼真光?真到會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
母性慈憐,就在接觸到阿泉的那一刻,是阿泉餓急了的哭聲,重新喚起了剛剛流產的泉媽對幼小生命的珍惜和看重。家,是因為生命相互的感動而存在,而堅固,而傳承。母性被牽引出來的慈憐,是承受生命成長最穩(wěn)固的搖籃。布華泉正是在這種處境中成長起來的。有媽媽在,那就是家。泉媽用自己生命延伸出來的恩慈眷顧著布華泉,被泉媽寶愛,被泉媽珍惜,被泉媽委以責任,“原來耶和華看我為尊貴,我的神也成為我的力量?!保ā兑再悂啎?9:5)
北宋杰出史學家司馬光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愛而不知教也?!蹦赣H對待孩子,僅僅有滿腔的愛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好他們。
阿泉在他品性成長的過程中,他所受過的最好的教育就是直面并參與了現(xiàn)實殘酷的苦難生活。而在生活中給他留下榜樣以及感動的眼淚的正是泉媽。她為布華泉留下了現(xiàn)實版的言傳身教。
泉父因出海遇到颱風,葬身大海,從此泉媽(何超儀/鮑起靜)肩負重責,除了照顧孩子們,還負上很多債項,逼到最后把子女有的送進孤兒院,有的送給親戚,自己到別人船上做工??吹竭@里,所有觀影者都不能不屏住呼吸:她不賣掉布華泉,來養(yǎng)育自己的孩子;而是賣掉了自己親生的骨肉,卻一分錢都不收取。人,在有限的能力和范圍內可以作的事情,在不傷及親情的狀況下,一定會為親情和事情排出優(yōu)先次序。布華泉更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雨中的奔跑更激勵了他一定要走出人生似乎閉環(huán)的苦難。因為泉媽從來就沒有放棄過骨肉團聚的希望,她努力認字,誓要考取船主牌,爭取讓孩子回到船上一家團聚。最后,她真的做到了。
在泉媽的葬禮追思錄像中,我們看到了泉媽的寶貴,因為布華泉熱淚盈眶,似乎明明地在告訴我們:這是我真正的媽媽!因為他看到了視頻中媽媽拿著他親生母親的耳環(huán)四處打聽他生母的消息。
只有媽媽才深知孩子的心,只有媽媽才愿意成全孩子尚未完成的那一個夢想,只有媽媽才愿意舍己舍命為著孩子的現(xiàn)實存在留下一個完滿的句號。人生尚有嘆息,便是不安之理由。狄仁杰暫時離開武則天的時候留下一句話“心安是歸處?!币彩墙o予當時那一個混戰(zhàn)的時代唯一智慧的指向。本影片中的布華泉心安于媽媽的愛,家,便因此而有了真實的存在意義,一生不再游弋。
大海若安歇,沒有風浪,沒有死亡。人性經過苦難的熬煉,除掉了渣滓,處處都是閃光的品格和山上之城的明亮見證!
...旁白太毀,矯作過度處也多。但嚴浩功力還在,到底算是真心誠意的。還是不喜歡郭富城。
畫面濃墨重彩,人生浮云朝露。船浮于海,情浮于外。
攝影很棒!構圖很美~ 前半截很實~ 後半截有些飄… 城城怎麼可以這麼帥???! 【(ˉ﹃ˉ)口水】
1.窮其一生,兒孫滿堂。生活是苦,樂蘊其中。2.最美的日落,最美的日出。3.人活在框里面,一生中也沒有走出去。
這片兒編劇有問題,根本是個40集TVB的架子,個人奮斗+家庭倫理,部分戲調節(jié)一下功能會更好。很多年沒見攝影這么強的片子了,低照度、逆光的運用堪稱教科書。郭富城的扮相有點像皮特。有個預感,本片會跟[白銀帝國]一樣落得一個票房悲劇……影片倒是在港人身份認同的表述上有某些有趣的動向。
個別場景比較下功夫,故事性太差,流水賬式的記事手法讓此片一般了。
好看,眾星云集。感覺出主旋律了居然,一顆中國心,合拍片的宿命...部分段落催人淚下。
一個普通小人物的編年史,折射出一個時代的變遷,一個男人成長和打拼的勵志故事被置換成了一個男人對感情的認知,敘事不是動作性的做成某件大事完成蛻變,而是在思考中隨著年齡的變老漸漸活明白變豁達,看透徹這個世界。沒有大是大非,沒有轟轟烈烈,只有平平淡淡的那份善良,那顆虔誠的內心?!铩铩铩?/p>
強烈的時代印記是本片的主題,一個人的傳奇更是一座城市的傳奇,故事具有很多象征意義。電影拍得很真誠,嚴浩手法細膩,情感元素與戲劇沖突處理上佳,旁白過多影響節(jié)奏,攝影非常棒,很有質感也突出時代印記。另外我把劉心悠認成郝蕾了
嚴浩一貫的大師水準,通過個人折射出港史變遷。布華泉很幸運,遇到一位伯樂、一位皮哥馬利翁,他很知足,拿多了便是貪。曾經滄海難為水,就像“?!弊忠粯樱巳鄙偎湍赣H便構不成大海。btw:字幕把My Fair Lady錯譯成了《賣花女》;問路的東北佬亮了;張建亞的某部傳記片該好好學學本片。
2012了港片還在講身份認同的困惑和焦慮,奈何野心實在有點大,攝影很不錯,斷章敘事略過辛酸史也尚算出色。
給5顆星平衡一下,這部片我覺得應該在8分以上
劇情很贊,可惜壓縮在一部片子里顯得各種交代不清
不錯,很感動人,雖說是真人故事改編,但半熟總覺得有些映射,五星紅旗那段也好假。
屌絲的逆襲。
蛋家人口音和茂名話好像,劉超力和葉逾好像,看人生的電影,我老了。
一個疍家人的歷史折射出一座浮城的前世今生,導演用心很大、寓情很深,可惜力有不逮、終差一層...
故事及人物都相對飽滿,色調糟糕,音樂也比較過分。影像中暴動式新聞紀錄片的插入總會讓青年感懷熱血及時代。但全篇只見浮塵,還不是“城”,更無大亨。劉心悠的戲份如果再多些就好,菲安才是布的伯樂。
沒看出什么浮城,也沒看出什么大亨,就看到哭哭啼啼的情感糾葛和滿屏為拿獎而做的設計和心機,沒被煽到反被boring到。
好左,尤其是五星紅旗幾段,六七暴動、批判港英,應有盡有。末了,布華泉不在思考“我是誰”的問題,而是感恩阿娘、妻子。然而,《浮城》有很大問題,一是后期,調色爛得一塌糊涂,開頭以為是《白蛇傳說》。躋身上流社會開始比較有趣。大bug是到了90年代,兒女還十來歲?!結尾一幕同《似水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