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別再說沈澄是大陸公安了
《終極無間》這電影已經(jīng)有些年頭了,但時至今日,只要看到或聽到沈澄是大陸公安的說法,我頭上就會出現(xiàn)幾道黑線。
想當初這部電影上映,我還處在年少無知的中二時代。電影沒看就被班上傳閱的各路影視雜志輪番劇透。評論無一例外,都提到沈澄的真實身份是什么公安。
真正看無間3是在大學禮堂,帶著被劇透了的先入為主的觀念。然而整個片子看下來,總覺得哪里不對。寒假里買碟在DVD上觀摩,看到沈澄販軍火那段,被路過瞥了一眼電視的老媽一語驚醒夢中人。不由得發(fā)出一句感慨:
不得不說,姜還是老的辣。而沈澄究竟是何方神圣,仔細看電影,自然會得出結(jié)論。
事實上,全片并無哪句臺詞說明沈澄是大陸公安。姑且讓大家以為他是吧。但種種蛛絲馬跡卻顯示出影子兄的背景并不簡單:
1. 和劉健明關系不錯的張SIR調(diào)查過陳俊,而陳參加了保齡球隊,他的調(diào)查結(jié)果是“租房給陳俊的那間金菊投資有限公司,名下有三個上千尺的物業(yè)。公司由一個叫沈澄的內(nèi)地人所持有?!? 公司和物業(yè),這都是實打?qū)嵉臇|西。而沈澄這個名字卻是假的。真人早就因為犯事兒被抓進去了。能夠冒名頂替被官方抓進去的人,并且在香港這種寸土寸金之地坐擁好幾家物業(yè)(這還是查出來的),兼且販賣軍火。這是普通大陸公安、普通臥底能做到的么?——而普通臥底什么樣,請參考杜琪峰《毒戰(zhàn)》中的劉隊。
2. 沈澄的弟弟沈亮,這廝狐假虎威牛逼哄哄的嘴臉令人印象深刻。但他的出現(xiàn)絕不僅僅是為了讓觀眾爽而被打成豬頭,想想他說的話:
“我們在內(nèi)地的關系是你無法拒絕的!”
“我們在內(nèi)地有幾十家夜店,全都是各省有力人士關照的。有·力·人·士!到時候你們的貨就會暢通無阻。我們談的可是十一個城市的生意?。 ? 有人認為沈亮裝B,在我看來他既沒有裝,也沒有演。這樣的目中無人是他本來的嘴臉、慣常的樣子。那么沈亮為何如此囂張?所謂you are what you say,原因要從他的言論中找。正因為沈亮個性淺薄,他的話反而有極高的可信度:無法拒絕的關系,幾十家夜店,各省有力人士……這要什么程度才能做到?有這種背景的人,豈止一個釘子沒碰過,當然是被眾人一路巴結(jié)追捧。連沈亮這個跟班都如此狐假虎威,那問題來了,沈澄是何方神圣?
3.楊錦榮,眾所周知此人眼高于頂極度自信,用冰冷的微笑藐視一切,警局同事在他眼中猶如浮云。能讓楊另眼相看的人只有兩個,一是陳永仁,一是沈澄。前者他從警校那會兒就開始念念不忘。后者呢?僅僅一個大陸公安就入得了楊sir法眼?答案顯然是No。楊會對影子兄刮目相看,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影子兄能力確實非比尋常,所謂英雄惜英雄。第二,沈澄的背景,就像黃sir所說:“不簡單”。
我們都知道保安科的行動非常神秘,但片中也不止一次提到保安科是搞政治的。楊錦榮曾經(jīng)輕描淡寫地吩咐屬下:“上個月抓的兩個臺灣人,下星期出院。臺灣當局一點表示都沒有,上面會派公安來辦引渡手續(xù)。那個公安老板跟我很熟。那些大人來到,免不了去吃海鮮,買lv,好好招呼他們吧。明天去澳門跟老大們講,晚上一切活動由他們安排。”
這個情節(jié)我當初看的影院版里沒有,顯然是被刪掉了。雖是蜻蜓點水,卻透露了保安科“高大上”的任務。有人會懷疑那個公安老板是沈澄,我不認為是。理由很簡單,公安boss,有頭有臉的人物,沒必要用假名,也沒必要像沈澄一樣販軍火,偶爾還得親自出動干見不得光的事。但是,這個情節(jié)告訴大家,楊錦榮和內(nèi)地一些大佬聯(lián)系密切,結(jié)交不乏重量級人物,從側(cè)面暗示了沈澄的背景。
如果注意到的話,楊錦榮在陳俊事件后休了個大假。按說休假不去馬爾代夫也是歐洲,而楊竟然去北京。這個地點真夠特別。難道是參觀名勝古跡去了?
4.比起沈亮的狐假虎威,影子兄從頭到腳散發(fā)一種不怒自威指點江山的氣質(zhì)。第一次出現(xiàn)在警局,也就是沈亮被扁那次,沈澄似笑非笑地說:“你們香港警察效率可真低?!薄@句話很耐人尋味。在我看來它并不是指眼下的小插曲,而是隱約嘲諷警局至今拿韓琛毫無辦法一事。
當劉健明負隅頑抗垂死掙扎時,沈澄第二次出現(xiàn)在警局,并大喝一聲:“銬起來!”霸氣外露,完全是命令的口吻。警局的人卻并不表示詫異。這說明了什么呢?答案或許要從下面的第5點來找。
5.販軍火的當天,重案組正在開會,先是保安科科長楊錦榮推門進來劈頭一句“今晚行動取消”把黃警司的鼻子氣歪。緊接著頂頭boss梁sir進來重復楊錦榮的意思,說這次行動不是那么簡單,并以重案組有紀律問題為由讓他們留下來調(diào)查——可見這事背后別有隱情,牽涉甚大,大到連重案組都被蒙在鼓里,唯有搞政治的保安科和警局最高層梁sir知道內(nèi)情。
回想第三部開頭,梁sir也出現(xiàn)過。當時他和剛接受完調(diào)查的劉健明在一起,并對劉說:“都過去了?!笨催^第一部的都知道,正是梁sir指名劉去查內(nèi)鬼——如果劉被證明是內(nèi)鬼,可想而知梁sir會顏面掃地。這就是他親自過問劉建明的原因。
可想而知,在這樣的情況下,警局內(nèi)部再發(fā)動一次清除臥底行動不是不可能,但要重新調(diào)查劉健明,可能性幾乎是零。梁sir本人不會這么做,更沒有哪個屬下會去拂高層的面子。事實上,在最初的劇本里,梁SIR被設定為MARY(鄭秀文)的父親,也就是劉建明未來的老丈人,一手提拔劉的就是他。還記得第1部里他和劉打高爾夫球的情景吧?按編劇的講法:“警隊中的職位升遷,有時就在一個很隨便的環(huán)境里閑談過關?!焙髞碇匀∠似鸪醯脑O定,是因為編劇覺得即使沒有這層關系,這種事照樣做的出。
但是,全劇結(jié)尾,楊掛掉后,梁sir又出現(xiàn)了,并且說辦公室裝了探頭云云,說明他對這次的內(nèi)鬼調(diào)查是知情的。而這次清除內(nèi)鬼計劃的主要執(zhí)行者是楊錦榮,為何楊的調(diào)查會繼續(xù)?想想沈澄那句威風八面的“銬起來!”,可以大膽推測,警局高層必定承受了外部施加的壓力,這壓力正是來自推動這次調(diào)查的沈澄。否則,警局八成又和以前處理黃SIR雇兇殺人事件時一樣,采取睜只眼閉只眼的措施。連梁sir都不能不買的帳,影子兄的背景絕不是簡單的大陸公安。
說了這么多了,大概有人還會說以上純屬我腦補,為此我還留了一條重量級的證據(jù),來自麥兆輝的訪談:
沈澄(陳道明飾)究竟是公安還是黑幫臥底?
答:不清楚。沈在片中是個神秘人物,但他的身份確實不太清楚,連編導麥兆輝都說:“到最后觀眾可能仍不知他到底是公安還是黑幫的臥底,因為我們也不想交代清楚,只給了一些暗示,因為如果說清了,政治上可能有點兒敏感,通不過審查。”
這就是影子兄的真實身份如此撲朔迷離的原因。
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如果你還是對影子兄的身份摸不著頭腦,那么,請回顧一下片頭被抓的兩個臺灣人。這二位是臺灣軍火商。請注意,這個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不要忘記影子兄也在走私軍火。而片中提到,真正的沈澄參過軍。這個細節(jié)也是耐人尋味。請結(jié)合沈亮這句話來理解:“國家需要財富?。 ?
再看看楊sir提到臺灣人時說的:“臺灣當局沒有反應。”
楊扯到了“臺灣當局”。對比沈亮之前說的“國家需要財富”。由此可知,販賣軍火并不完全是個人行為。影子兄的生意,不光是做給自己的喲!背后水很深……
和前兩部不同,《無間3》是寰亞和天津電影制片廠合拍的。當年可是大張旗鼓地宣傳。發(fā)布會開在人民大會堂不說,主創(chuàng)人員還到央視的《藝術人生》做了特別節(jié)目。只能說是編劇的瞞天過海技術比較成功吧。
之前有影評談麥莊《竊聽風云2》里錦哥的身份。個人認為那部片子在主要思路上是最接近終極無間的。限于篇幅就不討論了。總體而言,無間3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細節(jié),彩蛋很多。暫時就不列舉了。與前兩部相比,第三部放進了很多技巧和暗示,但它的缺陷也在此:技巧有余,情感不足,最大的問題出在主干上,正是這些缺陷,讓它缺乏前兩部那樣的情感震撼力。例如楊錦榮的死。還記得當時影院中發(fā)出一片詫異的聲音。不知道是不是編劇覺得楊觸犯了七宗罪中的傲慢,不得不死,抑或這個情節(jié)是為了說明手段不能玩太過,否則會引火燒身。但在我看來,這更像是強行發(fā)便當。盡管我認為陳永仁那樣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以法律為準繩的做法無疑是追求正義的根本途徑,但楊錦榮緊跟形勢身段靈活目的大于手段的行事風格,卻更符合現(xiàn)實的邏輯。說實在他這種人當特首都有可能。簡直死的莫名其妙。以前有個神人說楊之所以要死是編劇為了讓他和陳永仁合葬——除了這個我真想不出更牛的理由了。特么倆人死期都一樣。
在我看來,無間3最可挖掘的角色就是影子兄和楊錦榮。假如這一部像第二部那樣重新分配戲份,重點刻畫沈和楊,效果應該好得多??上а莶]有這樣做。除了剛才提到的審查問題外,大概還受制于戲外的人際關系——平衡六大影帝。試想,在前兩部已經(jīng)獲得諸多榮譽和口碑時,拋開主要“功臣”讓他們給新角色當綠葉,除非導演想把影帝給得罪光了。甚至連維持角色一貫性都很難,還得給他們求變,也就是所謂的“突破”,結(jié)果便是:第三部除了韓琛和黃sir外,劉健明和陳永仁的人設雙雙崩塌(別提那精神分裂患者和那糟糕的吻戲)——不是每個人都有王家衛(wèi)的本事,讓2046和花樣年華的周慕云截然不同卻又一脈相承。不過我認為無間道的編劇不該為此負責,該負責的是演員。
基于各種原因,無間3就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即便如此,它還是不乏亮點值得一看。倘若沒有第三部,這個系列是稱不上完整的。最明顯的一點是,如果沒有3,第一部結(jié)尾(港版)那句“壽長乃無間地獄之大劫”就欠缺說服力。
閱盡滄桑的沈澄說,事情改變?nèi)耍烁淖儾涣耸虑???勺詈笏舱f,他們還是改變了一些事情。這時,國旗和區(qū)旗飄揚在浩園的墳墓上。有些事情沒變,有些事情已然變了。
P.S. 有興趣的同志們可以去豆瓣《竊聽風云2》的頁面查看那篇名叫《你的命,錦哥操盤》的影評。雖然結(jié)論我不甚同意,但大體推測無誤,哈哈
2 ) 哪里有那么脆弱
10歲的小朋友喜歡把世界分為黑與白兩個部分,于是人生有意義的事就變成了除惡揚善。20歲的小伙子會把這個善惡的標準做一些修正和擴容,更加寬容但世界還是兩分的。三十歲以后,黑與白之間多了一大片灰色,是非似乎不再重要,因為一來看不明白,二來說不清楚,三來懂得了世事艱辛后發(fā)現(xiàn)所謂的惡人其實也是人。等到了四十歲,如果一個人還大談善惡是非那么這個人必然一事無成!因為四十歲的時候但凡有點兒成就的人手上都不會太干凈。
中國有一句話叫:“自古兵匪是一家。”沒有韓琛的幫助,劉德華不可能升官升得那么順利,沒有劉的幫助韓琛不可能做大。兵匪勾結(jié)自古就是升官發(fā)財之道。古時的縣官都知道,把匪剿盡哪里來的兵餉?有兵有匪相互配合,維系平衡其實是兵,匪還有所謂的百姓最愿意看到的局面。而這個局面其實便是社會一切一切的真相——黑與白的合作!
黑與白之間的合作在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不是因為人們不想遵紀守法而是法規(guī)永遠落后于人們的需求。守法的人和犯法的人本質(zhì)上沒有什么不同,大家其實都不過是找一條路子過好日子。在《無間道2》里吳鎮(zhèn)宇曾經(jīng)很深情的說過,當初爸爸開個小賭場幾毛錢幾毛錢的賺。對于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和邊緣的人,如果走正路是沒有任何機會的。所以他們犯罪,其出發(fā)點其實無非是混口飯吃,或者給自己的孩子混口飯吃。對于這種要求你很難說他們就是錯的。至于后來發(fā)展壯大,甚至跟警察對峙。這其實從邏輯上也說得通,當初他們艱苦的時候沒有從政府得到任何幫助,如今為什么要配合政府工作?
我無意于給黑社會洗白,只是說一切看似大逆不道的事情都有其合理性。社會道德和法律的作用不是維持正義而是保重合理分配當前有限資源的手段,也就是維系黑與白平衡的手段。比如當人作為一個國家最有用資源的戰(zhàn)國時期有女子15歲不嫁父母問罪的法律;工業(yè)革命前靠人力為主來勞作的時候女人穿褲子都是犯法的;至于對同性戀的打壓和迫害在比拼人口的時代似乎從來都沒有斷絕過。
總之,在某一個時代看似非常合理的法律和道德,在未來都可能被人嗤之以鼻。法律所代表的正義根本就是一個虛幻的概念,之所以有法律就是為了讓某些“違法”的大量消耗社會資源,或者收益率低的行業(yè)和行為被控制。但記住,是控制!不是禁止!因為偷盜,奸淫,吸毒,暴力這種東西是人本性中存在的因子,任何時代都不可能完全禁止!越是這種屢禁不止的東西越證明其合理性。比如你就沒聽說過那一國有法律禁止人喝鋼水的,但你也沒見過任何人喝鋼水。
我說了這么多,其實無非是想說一個三十多歲的警察,一個親手殺過人的警察,一個早年砍砍殺殺混跡江湖的人不可能把"做好人"看得那么重,更不可能死個人就精神崩潰。而這部在劉精神分裂基礎上建立的故事,由于邏輯上站不住腳,所以實在算不上好看。其實如果一個正常人在劉的這個狀況,恐怕暗自得意的成分要遠大于失魂落魄。恩來同志干掉顧順章全家的時候也不過就是抽了一支煙。人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無論做了什么錯事都可以找到開脫的借口,連偷東西的小孩兒都知道說:“我那時候是真的餓了!”像劉這種人怎么可能想不開呢?
有一部電影叫《上帝之城》里面很寫實的描述了貧民窟里的故事,其中最經(jīng)典的莫過于兩個七八歲的小男孩血洗了一個一家旅館,并把自己親哥哥用槍打死。這才是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殺人其實是很有趣的事。
3 ) 我想做個好人
從1看到3,感慨很多。一心想做正直的警察的陳永仁被派去做臥底混了十年的黑道;而一心想混黑社會的劉建明也派去當臥底,做了十年的警察最后做到高級督察。善與惡都在一線之間。兩個人都很不幸的飾演著與自己相悖的身份。并且全心全意的投入。兩個人如果都混黑道,或是都在白道,應該會成為莫逆之交。只可惜,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無間道3是無間道系列最難懂的一部,更多的是對劉建明心理的描寫。演技的最高境界可能就是看戲的看完都出不了戲,永遠記得那一句:“給我個機會,我想做個好人”。
黎明,陳道明,劉德華三英雄惺惺相惜,來自大陸的臥底,卻親眼看見戰(zhàn)友在眼前死去。有的路選擇錯了,一輩子都回不了頭,看看劉sir最后的結(jié)局,也讓人唏噓。如此有能力的人,當初選對了路,會對社會有很大的益處。
4 ) 【致敬無間道系列】對不起我是個警察 VS 我想做一個好人
聽聞無間道系列已經(jīng)十年多了,遲遲沒有看,
究其原因,不是沒時間或者了無興致,
而是覺得靜靜地同時看完三部曲才是最好。
就如同教父三部曲一樣,三篇史詩,
只看過一部可能會覺得是個好片子,
但是對整體劇情的把控和理解并不可能到位。
三部曲放到一起說,這是自使用豆瓣以來的首篇影評,
妥妥的致敬無間道系列,以下有劇透,慎看。
另,僅是本人理解,歡迎討論不同看法。
未完待續(xù),隨時添改,請勿轉(zhuǎn)載。
——————————————————————————————
我想說這是一部本質(zhì)探討佛學,外表用黑幫包裝的哲學電影。
一. 背景篇:
首先從佛教背景著手,
無間道取自《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可有兩種解讀,看似對立實則相通:
1.即無間地獄:
音譯“阿鼻地獄”,梵文“Avicinar Aka”,阿者言無,鼻者名間,“阿鼻”的意思就是無間。無間地獄是八大地獄之第八,也是八大地獄中最苦一個。
墮入無間地獄的,都是極惡的人,犯了極重的罪,就被打入無間地獄。在無間地獄之中,永遠沒有任何解脫的希望,除了受苦之外,絕無其他感受,而且受苦無間,一身無間,時無間,行無間。
無間地獄極大,廣漠無間,打入地獄的陰魂,無法脫出,因為沒有輪回,所以將永永遠遠在地獄中受苦,作為生前窮兇極惡的報應。
2.即無間道:
道是指眾生輪回之道途,而道有四種:加行、無間、解脫、勝進。
加行道指斷除煩惱,是獲功德之初級階段;無間道則是指開始斷除所應斷除的煩惱,并由此進入解脫道;解脫道指已從應斷除的煩惱中解脫出來;勝進道是四道中最高也是最后的境界。
知道了這兩點背景,讓我們來剖析下電影系列中出現(xiàn)的佛教臺詞:
1.《涅盤經(jīng)》第十九卷:八大地獄之最,稱為無間地獄,為無間斷遭受大苦之意。
2.佛曰:受身無間者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
3.阿者無言,鼻者無間,為無時間,為無空間,為無量受業(yè)報之界。
4.無間有三,時無間,空無間,受業(yè)無間,犯忤逆罪者永墮此界,盡受終極之無間。
5.《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卷上: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以此連綿,求出無期。
——這五句話,全部是針對無間地獄所進行的描述。
結(jié)合周易中的命理說,一旦走上無間之路,兩人便踏上了無法回頭的命運——因無間之道沒有回頭之路;兩人苦苦尋求輪回而不得——因為無間之中無有輪回。
劉建明:結(jié)局墜入無間地獄,而又走在無間道上。
陳永仁:結(jié)局并非解脫,而是永遠受盡無間之苦。
關于這兩個人的結(jié)局分析,下文的人物剖析會詳細寫到。
—————————————分割線——————————————
自劉健明與陳永仁在警校的首次相遇始,命運的齒輪開始轉(zhuǎn)動,
而無間道的故事也自此開始,過去構建現(xiàn)在,現(xiàn)在創(chuàng)造未來。
二. 人物篇:
無間道系列中,不只是劉建明和陳永仁,
幾乎所有的主要人物都走在無法回頭的無間之路上,
且聽我慢慢分析:
1. 劉建明
無間道三部曲主角,由劉德華扮演,陳冠希扮演青年。
經(jīng)典名言:給我一個機會,我只想做個好人
無間道系列中不折不扣的悲劇性人物,
之前提到過,最后在無間之中飽受無輪回之苦。
第二部中,97香港回歸之前回答Mary問題時提到家人移民國外,
結(jié)合對Mary的愛慕,也從側(cè)面解釋了劉建明為何會加入黑幫。
加入黑幫一兩年后,接受黑社會大哥韓琛的指示加入了警隊,
這也能從側(cè)面解釋第一部中反水韓琛的合理性。
(本來做黑幫的時間就不長,做警察的時間都有了10年左右了,反水也正常)
加入警隊之后與被趕出警校的陳永仁初遇,
“我想和他換”這句話,其實是他內(nèi)心深處的真實想法,
即——“我想做一個好人”而非一個打入好人之中的臥底。
自此,從一開始就埋下了劉建明悲劇的命運,
最終這種我想做好人和其實我不是個好人的矛盾心理會導致精神上傾向于自我否認進而自我毀滅。
讓我們按照時間線整理下劉建明的故事吧:
17/18歲,加入黑幫,接受Mary的唆使,而Mary是接受黃志誠警官的唆使,除掉倪坤。
——————————————————————————————
插播:倪坤死后,倪永孝子承父業(yè),
也因此黃志誠才派同父異母的弟弟里陳永仁做臥底,
劇情自此開始展開。
也就是說,事情起源于黃志誠的出擊(第二部),
而黃志誠最終也死于自己布的局之中(第一部)。
劉建明的故事始于Mary終于Mary。
陳永仁的故事始于臥底終于即將走出臥底。
可以看出,所有人都沒有走出這一格局,是輪回也是無間。
—————————————插播結(jié)束—————————————
一兩年后,也就是20歲左右,接受黑社會大哥韓琛的指示加入了警隊
同年,陳永仁被開除出警校做臥底,
同年梁錦榮同在警校就讀,宿命開始。
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
12年之后,一路升職,到達高級督查位置。
2002年,與陳永仁斗智斗勇,陳永仁亡
十個月接受審查后返回高級督察職位,
洗牌的同事被梁錦榮懷疑內(nèi)部有人洗案底,
2003左右,33歲左右,雙方對峙,自殺未遂。
縱觀劉建明的經(jīng)歷,很好的詮釋了無間道,
我想做一個好人,就是劉建明的悲劇開始。
由于電影已有相當長的年份,而且很多地方已經(jīng)被分析的不錯了,
因此,這里只挑幾個地方重點說一下:
1>.關于劉建明反水韓琛
提供情報的時候,劉建明會叫韓琛爸爸,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為了避免其他警官,如黃志誠的誤會,
也許吧,但我覺得自家人移民之后,韓琛和Mary是劉建明接觸到的最初可信任的長者,
因此心理上有些親切感的當做父親也說不定。
也正是因為韓琛的情報,最初劉建明才會平步青云,
然而,自韓琛黃志誠針鋒相對之時,
劉建明心中的我想做一個好人的臺詞便頻頻出現(xiàn),
一方面難以放下順風順水的光明警察生涯,
加上Mary等各方面的權衡之后,他也是這么做的,
是真心的想做一名好人,決定做一名盡職盡責的好警察。
于是做出了選擇,說他是良心發(fā)現(xiàn)也好,為了自保也好,
總之是在黃志誠死后同陳永仁合作除掉了韓琛。
之后便以為自己可以安心的做警察了,卻不想,
無間之中無解脫之道,已入此路,便無法逃離。
2>.關于劉建明間接殺Mary
間接害死Mary是毋庸置疑的,
但有人分析過是青年劉建明得不到的就要毀滅,
我覺得并不是十分妥當。
應該說是借刀殺人,更為現(xiàn)實一點。
打電話通知倪家Mary的行蹤,
然后給Mary打電話,
如果Mary接電話了那么也許就不會死,
如果不然,則必死無疑,
劉建明不是想毀滅,而是想賭Mary是否對他也有愛。
可惜賭輸了,所以自己含著淚看著Mary在自己面前被撞身亡。
另外通過電話這個小細節(jié),不禁要問,
劉建明是怎么知道倪家的聯(lián)絡方式的?
大膽推測一下,如果劉建明是倪家、韓琛的雙重臥底呢?
我們知道韓琛在泰國遭遇情況之后,劉建明一度說過韓琛已死,
不然Mary去找他,那么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另外,韓琛死后,劉建明可能不給自己找新的老大么?
那時的劉建明還是個小兵,換言之,還是黑幫思維。
退一萬步說,韓琛死后,倪家也有可能找到劉建明。
自此,大膽判斷一下,劉建明是韓琛和倪家的臥底,
再加上警察身份,實在是三重臥底。
這也能呼應第一部中Mary對劉建明說的話,
即一個人到底能有多少性格。
不然的話,這些細節(jié)就可有可無不用表現(xiàn)了。
3>.關于我想做一個好人
自韓琛黃志誠針鋒相對之時,
劉建明心中的我想做一個好人的臺詞便頻頻出現(xiàn),
黃志誠死后同陳永仁的合作,表明他也是這么做的,
是真心的想做一名好人,一名盡職盡責的好警察。
但是這便有了悖論,以劉建明的視角來看:
一方面——我想做一個好人,
另一方面——可是我曾經(jīng)是以黑幫臥底的身份加入警察的隊伍中的
那么,我究竟是黑幫身份還是警察身份?
要想完全成為警察身份,就要去解除黑幫身份,那么如何解除?
只有一種辦法,就是消滅掉證據(jù),
為此即使消滅掉知道我黑幫身份的一切事物和人也在所不惜。
如果不洗底,遲早會被人知道我的黑幫身份,即使不被查出來,
我也改變不了自己黑幫身份的事實,無法逃脫內(nèi)心的煎熬
——想做好人但是事實上我卻是黑幫
可是消滅證據(jù),就要殺人,
這樣一來,即使成功洗白,也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
即使作為警察身份,最后也會成為一個罪犯。
我究竟該怎么辦?
就是這樣不斷地煎熬,導致了劉建明人格的分裂,
在他心中,為信仰殉職的陳永仁是好人的化身,
于是潛意識里把自己分裂成了好人的陳永仁,
并將陳永仁想要逮捕的劉建明當做自己的使命。
4> 第三部最后劉建明的崩潰
有些人覺得最后的結(jié)局設定的不太合理,
而這恰恰是我個人覺得最為合理的部分,
也是無間道系列設計的最終高潮部分。
上文分析過了,劉建明長期處于精神的煎熬之中,
這樣大的心理壓力,最終會導向自我否認,進而自我毀滅。
最后對峙梁錦榮的高潮,
劉建明左口袋是從心理醫(yī)生李心兒手中拿來的陳永仁寄來的錄音帶,
右邊口袋是自己從梁錦榮保險柜中拿來的同韓琛對話的錄音帶。
緊張時刻,注意觀察,劉建明拿出的是左邊口袋中的錄音帶,
這次烏龍加上梁錦榮的雙重刺激直接導致自己的徹底崩潰。
緣何?
一方面現(xiàn)在的劉建明把自己當做了陳永仁,
把梁錦榮當做了劉建明自己,
作為陳永仁的自己拿出了指證對方劉建明是內(nèi)鬼的證據(jù),
那么我要消滅內(nèi)鬼劉建明,對面站著的不就是劉建明么?
我要徹底除掉他,只要這樣做我就真正成為好人了!
但是萬萬沒想到,
自己眼中劉建明的梁錦榮竟然說出了跟陳永仁一摸一樣的臺詞
——“對不起,我是個警察”。
如果他是好人的話,那么作為陳永仁的自己究竟是誰呢?
難道我是劉建明?可是我明明是個好人??!
于是劉建明徹底失控,
——“我只是想要做一個好人,為什么你們不給我機會?!”
所有人都沉默,只有劉建明一個人在聲嘶力竭的質(zhì)疑反問。
5>.最后剖析一下,劉建明究竟是真瘋還是假瘋?
如果是真瘋,不知道自己是劉建明了為何還質(zhì)問別人不給他機會?
如果是假瘋,為何飲彈后見到Mary還會打出摩斯電碼“Mary我愛你”?
這樣來看,真瘋的話,行為不受控,最后無意識,無疑是悲劇。
假瘋,想自首進而飲彈卻不幸沒有死成,
余生只能在輪椅上度過,也是毋庸置疑的悲劇。
我覺得糾結(jié)這個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我們只需要看到這樣一個事實,
就是最后劉建明不論是真瘋假瘋,
都無法逃離無間之道的悲劇命運就可以了,
做不到用死亡逃離,最終無法逃離命運和無間道,
這也是影片最后希望通過劉建明的悲劇告知的最后道理。
永墮無間,沒有輪回。
2.陳永仁
其實陳永仁這個角色,分析起來沒有劉建明復雜,
因為他單純,單純的將自己是個好人走到最后,
單純的相信自己的信仰,單純的將警察身份忠實貫徹到最后。
但是,這樣的單純,依舊擺脫不了被命運的玩弄。
1> 看一下陳永仁的時間線:
1966年單親家庭出生,和母親姓陳。
1986年,陳永仁得知自己是黑社會老大倪坤的私生子。
1990年,陳永仁母親病危住院,并在醫(yī)院遇見倪坤和倪永孝。
1991年,陳永仁加入警校,同年臥底生涯開始。
1992年至1997年,陳永仁在表哥倪永孝手下做事,
期間不斷里應外合給警方提供情報,間接導致倪永孝及全家死亡
香港回歸后,沒有返回總部,繼續(xù)臥底在韓琛手下
2002年,第一部和第三部劇情,抓內(nèi)鬼,斗智斗勇,卒。
11月26日 黃志誠警官死亡,傻強死亡,合作劉建明,殲滅韓琛
11月27日 陳永仁返回警隊,發(fā)現(xiàn)劉建明就是內(nèi)鬼,離開
——過了明天就沒事——第二天,天臺對峙,身亡。
悲劇性英雄人物的一生,隕落。
2> 陳永仁擺脫了無間了嗎?
很多人分析過陳永仁的死亡其實是一種解脫,
陳永仁用死亡最終擺脫了無間道,得到了輪回。
對于這一說法,我有不同的看法。
背景分析過,無間之道,無法擺脫。
既然已經(jīng)踏上了無間這條路,就不會有輪回。
對于陳永仁之外的人,看到了陳永仁的死,會覺得他得到了解脫,
但是按照佛教的觀點——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佛,
通過修煉,每個人都能成為佛。
這樣來看,對于陳永仁自身來說,他還是在無間之中的。
原因如下,我們考慮下陳永仁的死亡場景,
是被一個內(nèi)鬼挾持著,被另一個內(nèi)鬼開槍打死的。
那么陳永仁的夙愿是什么呢?
夙愿只有一個,就是“我是一個警察”,
他唯一要做的是做回警察的身份,
但是直到死,也沒能收回本應得到的警察身份。
所以第三部沈凌說過“人都TMD死了,做這些還有什么用”,
表面上看是在抱怨,
實則是對陳永仁自身依舊無法擺脫無間之苦的同情。
當然了,這樣說,也有不是十分嚴謹?shù)牡胤剑?br>其實如何解讀都有自身的道理,
只是在這里,我想表示一點,
在除陳永仁之外的別人看來,他得到了輪回,
用死亡擺脫了無間之路。
但是在陳永仁自身的角度來看,
有著黑道家族背景的他,一心只想做一個好警察,
但是卻無法如愿,重新被派回黑幫,
因為自己的情報,導致哥哥及全家身亡,
這些煎熬還不夠,因為他是一個好人,
就只能一直堅持下去,繼續(xù)為警察賣命。
但是殘酷的是至死都沒能實現(xiàn)恢復警察身份的夙愿,
即使知道了內(nèi)鬼也掌握了證據(jù)卻到死都沒能親自揪出內(nèi)鬼,
甚至諷刺的是就連自己也是被內(nèi)鬼殺掉的,
這樣來看的話,他還是在無間之中備受煎熬。
——————————————————————————————
關于劉建明與陳永仁:
一個是想做風光的警察卻不得不臥底見不得光,
一個是警察做的風光又順心,卻在想做好人之時不能如愿……
兩個無間道上的旅伴,我想他們是心意相通的,
但是立場卻又是不能轉(zhuǎn)變的,這就是造成悲劇的源頭。
劉建明:“我想做個好人?!?br>陳永仁:“行啊,跟法官說去?!?br>劉建明:“能不能給我一次機會?”
陳永仁:“對不起,我是警察?!?br>劉建明:“誰知道?”
兩個悲劇人物的對峙,被奉為經(jīng)典,殘酷的經(jīng)典。
——————————————插播結(jié)束————————————
3> 全家都死了之后,陳永仁為什么依舊幫助黃志誠?
這一點實在值得質(zhì)疑,但第三部在跟心理醫(yī)生交流的時候,
陳永仁自己說過,每天出賣身邊人就是我的生活,
這塊還是很難過的,第二部倪永孝死的時候,
陳永仁對黃志誠和韓琛的恨意是真實的。
而父親死后2年,才跟黃志誠重新聯(lián)系,
并說想要恢復警察身份,并再也不想見到黃志誠也是真實的,
那么陳永仁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前文已經(jīng)分析過,陳永仁是為了信仰走到最后的,
不是為了黃志誠,而是為了“我是一個警察”這一信仰……
其實他很單純,單純到覺得只要完成了任務就可以不再做臥底,
重新回歸警察的身份,重新回到光明的世界。
但事實上,黃志誠自始至終從沒想過讓他真正回歸身份,
以至于“再干兩年我就成了尖沙咀老大”
“三年又三年“不斷從陳永仁的口中說出。
其實他是不滿的,只是無從選擇,
黃志誠是唯一知道他是好人是臥底的聯(lián)系人,
既然他想做一個好人是一個警察,
只能堅持做下去,直到回復警察的身份為止。
而諷刺的是,最終為他恢復身份的是內(nèi)鬼劉建明。
沒有選擇的選擇,自己的命運無從選擇。
———————————未完待續(xù)———————————————
兩大主角就先分析到這里,未完待續(xù),
有時間再把其他人物、篇章、演技等內(nèi)容補上。
另由于此評論,側(cè)重于對無間道的論述,有些地方就不寫了。
如果有疑問,或者其他關于劇情的討論,可以留言探討=w=
2014.11.09
5 ) 光榮屬于人、勝利屬于神
其實,我是最不擅長寫影評的,因為在感想和劇情之間,我總是容易顧此失彼。
趕頭趟集看的《無間道3》,整體感覺不是特別好,因為在雙線結(jié)構下,1個半鐘頭未免太短,劉建明的精神分裂交代清楚了,沈澄以公安的身份出現(xiàn)又顯得太突然,直到楊錦榮死了以后,我還不敢相信他居然是個好人。如果說,這些簡單的片段就能托起“無間道”的內(nèi)涵,就想告訴人們,每個人都因為自己的目的犯過錯,這是《無間道》里誰也不能逃脫的痛苦,未免太無力和蒼白了。
當然,這部戲里還是有亮點的,比如勢力派演員對峙確實很富有張力,會讓人不自覺的屏住呼吸,緊張的期待劇情發(fā)展。唯一不足的是黎明,不是演技的問題,我覺得是定位。他自己沒有理解清楚楊錦榮是什么樣的人,只是永遠表情曖昧的在說一句小心。導演以為可以用楊錦榮這個角色來混淆視線,造出懸念,可是太突然的出現(xiàn)和消失,反而讓黎明都把自己迷失了。難怪觀眾要認為這個角色是多余的。沈澄這個角色也有一樣的毛病,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他是為了劇情需要而變換身份,過渡的意味太明顯了。好在陳道明有足夠的個人魅力可以稍微掩蓋這一缺陷,只可惜這兩個角色還是經(jīng)不起推敲。
這些是劇本和剪輯的問題,現(xiàn)在回到角色上來說。
梁朝偉在《3》中把陳永仁這個悲劇角色演成了戲里唯一的歡樂。雖然做為臥底總是在出賣和背叛間獲取信任,拿自己的血肉來堅持自己的信念,不過是四個字,“我是警察。”很少有人能像梁朝偉這樣把隱忍發(fā)揮到這個極限,在他的眼睛里,什么都有,卻也什么都沒有??吹剿偸莻劾劾?,會心疼,甚至會想叫他放棄;但是看到他受傷以后卻還能夸張的說笑,在DR.LEE身邊真心的微笑,會更心疼,只希望他過了明天真的就會沒事。梁朝偉的笑和眼神讓我們一次一次忘記既定的結(jié)局,又看自己一次一次流完淚,繼續(xù)生活。到此為止,余文樂版的陳永仁變成一個斷層,無法連接。
和他站在一起的DR.LEE,好象是兩個世界的人。陳慧琳可以把歡樂演繹的很嬌俏,卻不能把痛苦用平淡的壓抑來表現(xiàn)。眾多影評一直在說《3》里DR.LEE是想幫劉建明的??墒俏铱赐暌院?,卻覺得劉建明和DR.LEE更多的只是互相憑吊,對一個真正的警察。在DR.LEE身上,感受不到無聲蔓延的痛苦,只有一些對歡樂的追憶,其實誰都是如此,陳永仁才走了六個月,愛情的保質(zhì)期還沒過,沒有經(jīng)過時空考驗的感情如何動人?我只是為陳永仁可以安心的睡一覺感到欣慰。
劉建明在《3》里完成一個悲劇人物的命運輪回。從他做為黑幫臥底卻又想做好人開始,設想過的結(jié)局無非兩種。一是可以做一輩子警察,做他以為的好人;二不過是死亡,好象都是可以接受的,偏偏命運卻給了他最殘忍的道路,讓他去體會無間道的痛苦。如果說梁朝偉是在表情演戲,那么我以為劉德華是在用肢體來表現(xiàn)。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劉建明是很有風度的人,有做好人的潛質(zhì),他要的,不過是寬恕和遺忘。被遺忘的已經(jīng)遠去,他以為追查真正的內(nèi)鬼就可以寬恕自己的罪過嗎?他在欺騙自己,他清楚,所以他分裂了,也許潛意識中他是羨慕陳永仁的——他是真正的警察,受到尊敬;他有DR.LEE,享受愛情……劉建明卻只能站在對立面上,可以無限靠近,卻永遠無法得到,他有的,是生存和痛苦。所以當畫面定格在劉德華和梁朝偉之間時,總是最出彩的,可以感受到互補的希望和痛苦。
劉德華把他對楊錦榮的情感關系處理得很好,當他揭露了自己的身份,發(fā)現(xiàn)楊錦榮是一個光明正大的警察,甚至沈澄都是公安時,鏡頭推進,他臉上有輕微的抖動,眼淚非常迅速的滑下,他徹底絕望了,他可以看到全世界,卻惟獨沒有他的位置,他只能給自己一槍。也許,只有劉德華演出這樣的角色,會讓人多一些憐憫。
可最可悲的是,他活了下來,癡呆著,卻忘不了陳永仁常用的莫斯密碼,無意識的,在心底當自己是警察。我想,這才是無間道里的終極痛苦,不過是想做一個好人而已,只有這樣最簡單卻永恒的痛苦才更顯深刻。
劉建明反抗命運,卻跌進命運最深的旋渦。我想起《看電影》上的一句話,“光榮屬于人,勝利屬于神。”
我們無法改變事情。
是事情改變了我們。
PS:關于《無間道3》的一點補充
雖然之前對這片有些失望,但不失為一部可以看第二遍的好片。幾個主角的演技很好,略有偏頗,那也是劇本的問題。而且,在看第二遍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人性,自私彌漫在整個片子里,差別只是有些人損人利己,有些人損人不利己,還有些人在不損人的基礎上利己。
而我以為最成功,是用了蔡琴那兩句歌,強有力的催淚瓦斯——“是誰,在敲打我窗;是誰,在撩動琴弦?!币凰查g點亮所有的背景,每個人都變得富有溫情,提醒我們,無間道只是我們心里一小部分的黑暗,我們,還是要認真的生活著。
再說說不足,臺詞最大的敗筆在結(jié)尾,陳道明去拜祭黎明和梁朝偉。他又重復了本片最精彩的臺詞,“這世界上往往是事情改變了人,人不能改變事情?!北緛淼酱私Y(jié)束余味無窮,可惜編劇生怕觀眾看不懂似的狗尾續(xù)貂,“可是他們真的改變了一些事情。”他們真的改變了什么么?發(fā)生的一切,還不就是人與人,人與事之間該有的一些緣分么!我們什么都改變不了,自大和自負是人類悲劇的根源。
還有就是感覺服裝上太刻意了,為了將楊錦榮這個人變得深沉、平靜、難以捉摸,安排黎明帶眼鏡就算了,還要他永遠穿著深色的襯衫,用平板的語調(diào)說話;劉德華則光亮新鮮露出他永遠潔白的袖口。看久了不僅覺得膩,又顯造作。
什么都可以遺忘,哪怕只是暫時。
6 ) 無間道3中,陳慧琳飾演的心理醫(yī)生的重要性!
我個人分析,陳慧琳飾演的心理醫(yī)生李心兒在無間道3中至關重要,她其實是將劉建明推向深淵的人。
陳永仁在最后一次見李心兒的時候,就應該已經(jīng)將劉建明是黑社會臥底的消息告訴了李心兒,以備不測,陳永仁死后,因為沒有證據(jù),所以李心兒沒有舉報劉建明,而是與楊錦榮、沈澄合作,策劃了針對劉建明的抓捕行動。
楊錦榮和沈澄想要直接和劉建明接觸是不容易的,因為身為黑社會臥底的劉建明,警惕性會很高,不會輕易相信別人,李心兒是個女人,而且不是警察,更容易被劉建明接受,而且作為陳永仁的心理醫(yī)生,劉建明會主動去接觸,因為劉建明怕自己有把柄留在李心兒那里,但是正因為李心兒是心理醫(yī)生,她最大的武器就是心理學。
那么李心兒采取了哪些行動呢?主要的幾點:
1、李心兒主動和劉建明碰面,故意讓劉建明送她回家。
2、主動告訴劉建明,陳永仁跟自己說過很多事,都記錄在筆記本里,引劉建明去偷。
3、主動告訴劉建明,筆記本密碼就是照片上的車牌號,讓劉建明去看陳永仁的心理報告,引劉建明進入陳永仁的心理世界。由于精神壓力過大,劉建明逐漸進入了陳永仁的內(nèi)心世界,逐漸開始精神恍惚,這個時候李心兒近一步采取行動。
4、劉建明接到電話,第一個是聽到了陳永仁的電話錄音,這個錄音不是幻覺,是李心兒播放給他聽的,緊接著第二個電話,李心兒說剛才你怎么不說話?目的是催眠劉建明,是劉建明以為剛才出現(xiàn)了幻覺。然后告訴劉建明收到了錄音帶,逼劉建明撞車。
5、在醫(yī)院,劉建明已經(jīng)人格分裂了,幻想自己是陳永仁,在劉建明和陳永仁的角色中互換,這個時候,李心兒在旁邊看著,眼神中透露出對劉建明的恨。
6、李心兒多次對劉建明進行催眠,表面上看是幫助劉建明放松心情,實際上是引導劉建明的人格分裂。
在這個過程中,楊錦榮和沈澄不斷地對劉建明進行騷擾,是劉建明疲于應付,身心疲憊,心理防線逐步被打開,最終掉入陷阱。
韓琛像個神??!什么都被他想到了。黎明死的太不值得了。
第一部是寫陳永仁,第二部寫韓琛,第三部寫的是劉建明,遞進還是不錯的,其實第三部只是對整個故事的查漏補缺而已,圓滿的句號。
其實黎明可以演壞蛋的
劉建明就是不能死,才能永遠在無間地獄輪回煎熬。
無間道的終結(jié)篇,其實就是原版無間道的續(xù)作,第二部是前作,第三部是續(xù)作,這也是一種模式。但這部續(xù)作其實才完美地詮釋了所謂“無間地獄”的意義,來自心靈深處的自我懲罰,永遠徘徊在心魔之中,不得自拔。劇情也是三部中最錯綜復雜、撲朔迷離的一部,讓人不得不開動腦筋判斷著每一個細節(jié)的暗示和邏輯,全篇用插敘和人格分裂的幻象的手法很好地達到了導演的目的,剪輯編排十分合理,味道十足。無間道,這三部作品堪稱香港黑幫電影的豐碑之作。
幾年前看不下去 這三天看完三部之后很難過地掉眼淚了 不知道為什么
梁朝偉好帥
不覺得吃老本,梁朝偉、黎明、陳道明在黑夜中終于相認的時候,我就想,終于,陳永仁不再是孤獨一個人。
人物太多,關系太繁雜,很一般。
看到評論有人說,劉德華確實想做好人,黎明為什么這么冷血。我只想說,如果劉真的想做好人,就應該懺悔,而不是為了掩蓋而繼續(xù)作惡?;蛟S黎逼他逼得太緊,但即便沒有黎,但凡將來有誰對劉有一點點懷疑,相信劉都會這么做。黎想要的不過是還原真相!
時無間,空無間,時空在這一部是自由穿梭的,反倒使故事敘述更加規(guī)整。善惡沖突在劉建明身上極為明顯,不斷否定自我身份幻想成好警察陳永仁,療養(yǎng)院里敲擊摩斯密碼心酸地表現(xiàn)他真的想做個好人。楊錦榮身份成謎也是一看點。結(jié)局真好,三個年輕人交錯12年的命運,陳與劉并肩享受著懷舊的歌聲……
第三部簡直就是大敗筆,這個硬生生插入的黎明和陳道明啊。還有到最后也沒有交代elva是干嘛的。
劉德華人格分裂的設計本來應該再挖掘一下,可惜是一部趕工之作
何為無間,《無間道3》終篇做了最后的注解:行走于煉獄,沒有歸途。陳永仁至死沒有在警署得到那間面朝大海的辦公室;劉建明殺了假想的自己卻也未得到救贖。這不僅是有關臥底的故事,而是每一個找不到身份、定位、未來的人的啟示錄。人生漫漫,常被左右,凄哉。
私心反倒最喜歡這部,有人覺得剪輯混亂,我卻覺得亂中有序,解釋了很多事,越看到后面越唏噓。整個故事其實是帶有很多輪回和宿命論的,還需要慢慢體會。黎明在這一部里太出彩太出彩了。
我是三部連著一起看才勉強把3看明白了,不然我想根本看不懂,又是時間線交錯,又是人格分裂,出場人物又多,好混亂。但是3確實很經(jīng)典,我就喜歡這種混亂的片子
新加的黎明自帶陰冷驚悚氣質(zhì),劉德華假想自己是梁朝偉的上身還魂也傳神。
陳道明,黎明和梁朝偉三人在碼頭那段真是感人,同是警察,彼此之間建立友誼和信賴不需要任何理由
其實俺看到最后已經(jīng)不知道在看什么了 額。。。。。
鬼知道陳道明出來干嘛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