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背景是在1795年東印度公司殖民統(tǒng)治印度期間,殖民統(tǒng)治者想要抓住反抗組織”阿扎德“的領袖(阿米特巴·巴強飾演)于是找來了混混弗朗基(阿米爾·汗飾演)充當間諜,但弗朗基在潛伏過程中卻有了另外的想法,一段充滿了意料之外的動作冒險故事由此展開.....
不僅刪除了40分鐘,還對劇情進行了重制,加強了阿米爾·汗的故事線索。
直接搬運WK條目:
A special edition of the film will release in China on 28 December 2018, edited by Aamir Khan. It has been heavily re-worked,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compared to the Indian version.The Chinese edition is set to release with a 120-minute run time, which is 44 minutes shorter than the Indian version's 164-minute run time.Khan has reportedly added, removed and re-ordered a number of scenes, made frame-by-frame edits to various scenes, and re-adjusted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with a more compact, straightforward plot.
In contrast to the Indian version giving balanced screen time to the three main characters (played by Khan, Bachchan and Sheikh), the China edition will instead focus mainly on Khan's character, with the roles of Bachchan and Sheikh being cut short while Khan's role is extended with deleted scenes that didn't make it into the Indian version. These changes are partly in response to Chinese audience expectations, to capitalise on Khan's popularity in China, and to reduce elements from the film that were not well-received in India.The China edition will cut a number of slow-paced scenes, but will still keep most of the song-and-dance sequences to maintain a festive atmosphere for Christmas.
米叔的「金字招牌」這次玩砸了,簡直就是一出印度版的「抗日神劇」!在本土票房口碑雙撲街的情況下居然還引進內地,不外乎是看中阿米爾·汗在中國的超高人氣,可惜,這次過后,米叔也不再是「絕對品質」的保證了!內地電影市場的印度熱是由阿米爾·汗開啟,現在也會由他開始慢慢結束!
米叔此次演繹了一個多面間諜,狡詐、多變的小人,他的每一次反轉都影響著劇情,可是這些轉折幾乎都在觀眾意料之中,沒有任何驚喜之處,121分鐘的片長因此顯得越發(fā)無聊,除了卡特莉娜·卡芙飾演的舞女讓人驚艷外,這部影片的可看性寥寥無幾。
印度暴徒投資高達三億人民幣,本以為場面會很宏大,看完只覺不過如此,從頭到尾就那三、四艘具有年代感的戰(zhàn)船在那撐場面,動作設計也無亮點,打斗場面讓人犯困。至于為什么說是抗日神劇,你看了這部電影就會了解了。
分割線(以下內容有劇透,謹慎閱讀)
米叔身騎戰(zhàn)馬沖進地方陣營猶如無人之境,面對英軍火槍噴射竟能毫發(fā)無傷,游刃有余地帶著女主逃離戰(zhàn)場,英軍與他們僅相隔三米左右,子彈卻連米叔胯下那么大的一匹馬都打不中,當真厲害,新一代趙子龍與趙子馬。。。同一場景下,反抗軍頭子仿佛站在一個來自現代、有著無人駕駛技術的智能船上,自動向著目的地前進,一船的炸藥沖向敵船,你說英軍戰(zhàn)船大炮打不中他我忍了,你們跑也不會跑嗎?人家炸彈船就快撞上你了,你往前挪一挪也不行嘛?都懶到這地步了,您還大老遠跑人印度來干嘛。。。砰的一聲,同歸于盡,好吧,我認了??墒怯捌Y尾時這老頭又“復活”了是什么鬼?,您不是就站在炸藥正上面嗎,居然啥事沒有?(炸藥:我不要面子的啊)什么時候男二號也有不死光環(huán)了加持了?另外將英軍騙到一個峽谷伏擊時也是讓我看醉了,一個普通炸藥桶在岸邊丟下后居然能準確朝敵船快速飄去,您這是在上面安裝了導航加馬達嗎?
而且片中英國人也被描繪的太弱智了點,和米叔合作,被出賣后居然還會相信他的話?反派居然整的這么友善,當觀眾傻嘛。。為了劇情而劇情,抗日神劇就是這樣誕生的。。。
PS:米叔飾演的這個反復無常N回的小人,讓我有種何書桓即視感,兩邊跳來跳去的…
印度暴徒,一部失控的大制作電影
為便于敘述:就把英軍二個指揮官二合一,不再區(qū)分東印度公司與英軍,統(tǒng)稱英軍,其實他們的作用是不同的。主要演員部分使用簡稱:老巴強-A,阿米爾汗-F,Fatima-Z, 卡特莉娜·卡芙 -KK
首先把故事線理一理,時間標注上是基于我能找到的視頻版本,150分鐘【印度版完整164分鐘】,你懂的?!疚抑翱催^了正版的《印度暴徒》,不是國內特供版的。正版電影不能回放,而且沒有進度條和時間提示,將近3小時的電影我記不下來才使用槍版來標注時間,以便于理順劇情和書寫內容,省得有人借題發(fā)揮嘲諷我看槍版的】
背景:在Raunakpur王國.
開頭:老國王不想與英國人合作,英國人就制伏王子要挾老國王。老國王屈服后,全家被殺,公主幸存。
12:48 - 15:29,A登場救下公主Z,回憶殺完畢。11年后, 英國巧立名目橫征暴斂,甚至征收過路稅。
17:00處F登場,與設卡收稅的人開始口角, 他其實是英國人的臥底線人。
20:00發(fā)信號搶錢
22:32處劫匪被英軍制伏,F向英國人討賞。居然出現了中國傳統(tǒng)電影中那種“家有80歲老母親”的類似橋段
24:30處,F登場結束。
30:55 A領導的反抗軍偽裝成雕像成功奪取船只。
33:15 KK登場,F藏在衣柜里??瓷先與KK很熟。
37:00 跳舞中【預告片中的】,KK揭穿了F那英軍軍官偽裝,場面失控。
41:20處 F被英軍官方抓獲,軍官引誘他去抓A。F同意但需要一個懂當地語言的幫手。中間有個小插曲,介紹了A的盟友并且簡單交代了軍官對盟友的不信任。
43:51 F的發(fā)小登場,擅長占星術。原來之前F出賣了發(fā)小。這一段F恬不知恥得說珍視友誼。。。不足,等
47:13處,酒瓶翻過來居然印刷了1800,網上背景資料中顯示故事設定是1795年前后. 然后他們上船
48:45處,發(fā)小說能在南方找到A
49:23處 F和發(fā)小在船上看到印度難民?,為孩子要水,他們被船上的英軍發(fā)現,被要求跳海,千鈞一發(fā)之際,A的船出現并開炮。雙方混戰(zhàn)
53:17處回過味的F主動參戰(zhàn)
55:50 混戰(zhàn)中,F本來想躲開,但聰明反被聰明誤,替Z擋了子彈。
56:27混戰(zhàn)結束, F沒有死亡,和發(fā)小成功潛入了A的大本營。傷勢恢復的F卻遇到了處決間諜的情形。
1:00:00處決完間諜后,A感謝了F,F表達入會意愿,也成了會員。
1:00:00 -1:06:10 有一段Z的回憶殺,交代完Z和老爸強之間的關系。
1:06:10 - 1:08 F找逃離路線時誤入陷阱,與Z的第一次交談,Z懷疑他在尋找逃離的路徑
1:08:15-1:12:10.A在犁地,并與F進行了一次談心,談信念,談人生,談理想,談懷疑等。F以行動表態(tài)。
1:12:10-1:16:40 反抗軍狂歡和F舞蹈,舞蹈冗長,而且歌詞部分與之前Z和A對F的懷疑重復
1:16:41-1:18:05 A帶隊去見盟友
1:18:05 -1:19:19 F登陸之后喝水卻遇到喬裝打扮的英軍指揮官,因為皮鞋而暴露了,指揮官催促A的事兒,F約定要保證自己能全身而退并告訴A一行的位置。
1:19:20A與盟友正在接頭,F沖入假意通知A暴露了。英軍尾隨,雙方混戰(zhàn),盟友中彈,A被包圍他意識到被F出賣,兩人決斗,嘴炮。
1:23:38-1:26:10【我看到的視頻不全,明顯跳脫了】A下落不明,Z回歸,開始回憶殺,F也回歸大本營。Z來了幾句嘴炮并宣稱繼承意志繼續(xù)革命。
1:26:10-1:31:26 F離開營地到英軍軍營討賞,大吃大喝后說了大本營的情況。并威脅英軍更危險了,因為李天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只隊伍。討價還價后指揮官同意F的條件來換取反抗軍的情報和地圖。發(fā)小問他們是好人還是壞人,F回答,他們是活人。
1:31:26 -1:37:0 英軍部署進攻,看到了山頭正在發(fā)信號的F,進攻,他們跳入包圍圈,雙方開始混戰(zhàn)
1:37:00- 1:39:00 混戰(zhàn)結束,英軍指揮官指責F的背叛,而該指揮官逃回。勝利后反抗軍彈冠相慶,發(fā)小表示感謝F幫助其重獲自信。
1:39:03 -1:40:14 英軍殘軍回歸后,指揮官一邊感慨A找好了繼任者,一邊商量著抓F.他們放出了之前沒有死亡的盟友。
1:40:14 - 1:42:40 Z正式接受F的入伙,并把A的劍交給了他。
1:42:43 - 1:47:50 F想偷偷溜走離開大本營,結果無意發(fā)現A犁的地居然有植物發(fā)芽。同時,也發(fā)現英軍卷土重來,F叫醒沉睡中的人們,大家倉皇撤離。
1:47:52 - 1:53:28. F帶著殘余人員找到KK,希望KK帶領他們混入英軍的慶典。KK同意。慶典上,軍官把還活著的A拉出來炫耀勝利,原來,他撞擊英軍船只后被救下了。
1:53:28 -1:59:07 Z唱起兒歌給A傳遞了信號。KK開始第二段舞蹈.慶典上準備舉事。
1:59:07 - 2:02:12 Z躍下想用槍殺了指揮官,槍卻沒有子彈。F趁機制伏Z。并宣稱Z是老王爺的還活著的獨生女。原來F拿掉了子彈。
2:02:12 -2:12:17 帶走反抗軍后,英軍決定絞死Z。F往監(jiān)牢里送水果,英軍服用后紛紛掉地.F救下眾人。
2:12:17 - 離開監(jiān)獄后,眾人反擊。Z手刃仇人。勝利,眾人山呼Z萬歲。結尾處KK,F發(fā)小登船。
第二,討論一下人物設定以及故事線的問題。A是Z的守護人。Z是幸存的公主。F是猾狹的臥底。KK是舞娘。指揮官是個單純的設定,前后沒有改變,抓反抗軍,殖民印度。Z是單純的設定,為父報仇。A是個單純的設定:保衛(wèi)Z。F是個推動劇情不斷發(fā)轉的角色。
有幾個問題出現了:1.A vs F,到底誰是首領?若A算首領,F因血統(tǒng)而算旗幟,那么兩者戲份的拿捏上就難以平衡。從劇情上看,Z的特色主要在武打動作上,對于反抗軍的思想領導上很弱。但若是連這點工作都做不到,Z有必要存在么?而硬漢式的A戲份卻很高,僅次于F。
2.KK的作用是什么?KK有2段舞蹈和結尾上船的情節(jié),除此之外沒有意義。第二段舞蹈為了把眾人引入慶典現場,因此才有了第一段舞蹈把KK引入,那么問題來了,電影劇情中慶典上的民眾很多而且場地不大,沒有KK他們就不能入場么?答案是否定的。所以,KK對劇情沒有任何推動作用。
3.發(fā)小登場在于占星術+本地語言翻譯,可是他的作用有是什么?當F的鏡子么?若是鏡子那么他的戲份就太少,若不是,他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后來看來象是個無關痛癢的助理,不管占星術還是翻譯都沒有用到。
4.由于深度抄襲杰克船長,F是個嬉皮式的臥底,不斷翻轉,而劇情翻轉的節(jié)骨眼上的交代不足,當然也可能是我看到的視頻不完整導致。這一點的處理上 ,與《全民目擊》感覺相似,一次次推翻前面的設定,而且是自己毫無預警地推翻。交代處理上有些不足。轉折好了,電影劇情會很出彩,若弄糟了,反倒弄巧成拙。
5.Z是否有必要存在?Z作為一面旗幟,在最終手刃指揮官之前曾經被F在慶典上當眾指出她是幸存的公主,可是電影在反應民眾的反應后卻著墨不多,沒有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場面。換言之,她不過是一面沒有號召力的旗幟。結尾處,勝利后眾人卻山呼Z萬歲。百姓對她的態(tài)度到底是什么?電影中沒有對她領導力的展示,A被捕后立即跳轉到了F引印軍入包圍圈的橋段。沒有了Z而以反抗英軍的角度看,以及全部抓捕反抗軍的故事設定來看,Z真的沒有必要存在。反正也是反抗殖民者,殺殖民者不需要硬扯一段私仇,或者把私仇集合到A身上也可以。
6.盟友的作用是什么?盟友的第一次登場是與英國人交易,英國人要求他協(xié)助抓A,而他要求武器。英國人說不相信他。之后盟友與A見面,英軍闖入,混戰(zhàn),中彈。最后一次出場是他被放出來。其實,第二段是必須的,因為那是抓獲A的場合,而之前的和最后的登場似乎沒有意義?;蛟S我二刷看到的版本不完整。
7.指揮官在開始展示的是狡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設定,之后,指揮官變成了被F耍的團團轉。最后就是拉出俘虜A來展示勝利。第一部分和最后部分倒是符合歷史上的英國佬的做派,中間部分指揮官智商不在線,這一部分就變得莫名其妙難以自圓其說。
看完電影,我的感覺是導演在劇情上想把東西盡量塞,只是它們之間的比例沒有把控好,節(jié)奏拖沓。比方說,一開場,導演似乎想把F的猾狹個性說清楚,卻花費了近15分鐘來展示他是怎么當臥底的。這個劇情就顯得拖沓了。這一點在片頭Z出逃中的情節(jié)也犯了類似的錯誤。其實Z的公主身世在中間部分的那個回憶殺就足夠了。補充一點小知識:印度電影有中場休息,一般在90分鐘處,大家放松一下。3小時的電影印度觀眾也就能撐得住,中國觀眾就未必了。
第三,討論一下電影的展現方式。故事本身是基于小說《Confessions of a Thug》,考慮到英屬印度時期的特征,以加勒比海盜的方式來展現該影片就顯得不合適了。畢竟印度是個陸權國家,而非加勒比海盜中的英國海權國家以及海洋這個故事背景設定。而故事選景方面抄襲加勒比海盜抄得太重。2005的《抗暴英雄》也是反應抗英題材的印度電影,至少服飾道具+故事情節(jié)方面比這部戲來的更嚴謹,看上去也更順眼。放棄更合適的展開方法而采用這種不倫不類的方法,這么搞的動機或許就是像一位澳洲小哥的影評所說的,印度暴徒不是給印度人看的,而是為中國人定制的海盜片,因為海盜片在中國海沒有退潮。與此同時,印度網友也評價,故事不是在印度,因為海洋對印度的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不大。就最后的結尾處看,一個小說設定在陸地,一個在陸地上騎驢登場的F最終為何會上船呢?除了抄襲加勒比海盜之外真的難以解釋。讓我感到憤怒的地方在于,抄襲就抄襲吧,還抄偏了,就服飾而言,加勒比海盜上的望遠鏡,海盜的服飾明顯比印度暴徒走心。天下文章一大抄,《羞羞的鐵拳》《嗝嗝老師》之類的故事框架要么翻拍要么高度相似,只要能用新東西把抄來的故事框架填充起來也行,可惜這部《印度暴徒》沒做到。
第四,討論一下演員的表演。KK除了跳舞幾乎沒有戲份,她跳完舞蹈就下場休息了,舞蹈方面我不懂,略過。作為首領,A和Z都是火力輸出的關鍵。一個高齡的老演員耍了一套東方好劍【注:印度傳統(tǒng)武器是彎刀,劍不是印度的】,難能可貴。而Z在動作戲中抄襲了《巴霍巴利王》中射箭的橋段。F的表演真的是對杰克船長的抄襲,劇情上他很少有火力輸出,在表現猾狹的方面,我認為有點做作,找阿米爾汗來演這種猾狹的人物似乎有不妥。就像找要個本身顯得忠厚老實的演員來演奸詐的角色一樣,沖突而扭曲!除此之外,阿米爾汗的肢體動作表演抄襲杰克船長抄得很重,而且很硬。
第五,討論一下火力輸出時的動作戲。第一段A救下F這一段動作還行,畫面進展速度不太亂,可是之后A與F在盟友處兩人拉吊繩的決斗以及結尾處亂戰(zhàn)中的動作戲和拍攝暴露了印度電影長期以來動作戲的不足之處,最典型的特征是快幀跳進,晃眼不說,動作看不清楚。印度電影中的動作戲有3大特征:違反力學常識,大量無預警慢鏡頭人物特寫和快幀跳進【1秒能到3幀以上】。很遺憾在這部印度暴徒里也沒有得到糾正。
第六,討論一下背景音樂。印度暴徒在不少地方出現那首類似鼓點特征的音樂。這段音樂很有節(jié)奏感,讓人熱血噴張,可是劇情上卻與這種激情的音調不相干。另外,A的背景音樂似乎有早年動畫片《獅子王》的那種非洲音樂的感覺。個人認為這些音樂不合適??傮w上感覺音樂不搭調而且音量波動過大。
第七,討論一下特效和電影質感。我就不說印度觀眾挑的那些穿幫了。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電影制作成本在30Y盧比以上。國內觀眾可能不清楚這個概念,它是印度電影史上成本排名第五,找點對照組看看:《嗝嗝老師》成本1.2Y盧比,《摔跤吧爸爸》成本7Y,《起跑線》成本2.3Y, 《 幻影車神3 》成本17Y。印度電影有一點比國內好:演員片酬占比不是很高,后期制作占比例不低。但是這部電影看看其特效制作方面,我只能說一般,營造的場面抄襲《加勒比海盜》太過明顯,而且也不及《巴霍巴利王》,雖然不是摳圖+5毛特效,但也遠遠達不到30Y盧比的期待。個人評價電影質感甚至低于摔跤吧爸爸的電影質感。
最后,說點電影之外的一些事實:
1.IMDB評價撲街。當然,有人會說IMDB能黑,但別忘了,IMDB也能洗??赐闕MDB上面的影評,我會說黑的水平比洗的高,至少人家挑毛病的說到點子上了,而非洗地的那種“很好”,“值得看”,“推薦”的一類。好,都說不出來好在哪里就壞了。
2.印度票房撲街。票房這種事兒,難講,我之前估計《老爸102歲》能到5000W以上1Y以下,結果剛剛上映就被《海王》打到地下,我記得后者公映首日的拍片比例在70%以上。沒有了排片也就沒有了票房。從印度國內的市場反應來看,印度暴徒的低票房也不僅僅是水軍的錯,印度媒體和院線的反應也很有趣,后者已經要求退錢了。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和片方簽的合同。
3.默罕默德阿米爾侯賽因汗在這部電影中的片酬問題。印度媒體的報道是他占70%利潤?,F在撲街了,利潤=0, 0X70%=0.我不希望有國內的一眾洗地的把這說成0片酬, 搞得人家好拍電影的像在做慈善一樣。他真的不是0片酬,至少他的初衷不是0片酬。
4.印度版電影164分鐘,差一點3小時了。根據外媒,中國特供版減少到2小時21分鐘,當然公映的可能會更短一些。我只能說有幾段舞蹈的確太長了,且不論一部復仇類的電影中舞蹈的作用,舞蹈中的歌詞與電影對白重復。
5.印度暴徒在中國之外的市場基本上結束公映了,已經撲街,我找到的資料是30Y成本票房22Y多,單單靠中國之外的市場,成本收不回來是板上釘釘的。中國這根救命稻草能否救命,就看他的賣力推銷能否讓中國觀眾心甘情愿的掏錢吧。
6.有死忠粉說默罕默德阿米爾侯賽因汗道歉了。其實,他沒必要道歉,一來,這才是正宗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等那種現實主義題材的精品電影在印度電影鳳毛麟角,否則幾年下來中國觀眾不會只記住那幾部印度電影;二來,他只是個演員,一部電影好與壞,更多在于導演編劇等起決定性的人物;三來,我個人很反感這種沽名釣譽的做法,錯了就是錯了,錯了改就行,拍了爛片卻拿都中國來騙錢,來中國談情懷,打麻將,套近乎,就算了。就好比,大家餓了去買吃的,店家把做壞的飯菜端上來,道個歉,然后,你就得掏錢買這份由瑕疵的吃食?你能要求一個印度人真心實意地說愛中國么?太肉麻了。
結束語:我個人的一點估計。以默罕默德阿米爾侯賽因汗在中國的號召力,《印度暴徒》過1Y票房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但是,像這種低配版的加勒比海盜估計不會達到《神秘巨星》那樣高的票房,更遑論《摔跤吧爸爸》,國內觀眾應該不會對這個題材的印度電影太感冒。它的中國票房最后能否更高得看是否有類似《海王》那樣的一邊倒的影片出現。
可能很少人知道,米叔拍這部戲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一直醉心金庸先生的鹿鼎記,并且非常喜歡我們的寶爵爺,一直夢想在一部影片中去詮釋自己對于這個角色的理解,這不這部戲正好就是量身定做了。無論是亦正亦邪,機巧斗智,或是左右逢源,無論是宮斗戲,江湖戲,或是感情戲,不能算非常優(yōu)秀,但必然是及格了。試問一個印度人對于中華文化已然理解至此,用自己民族的故事,詮釋了他族的角色!我們的導演,演員又做了什么?自己民族的故事尚且講不好,詮釋角色也是摳圖瞪眼,遑論他國文化?這樣有什么臉面,評價別人如何?可層有過抱負拍拍人家的摩訶婆羅多?哪怕一個小故事?只怕是有幾人知,又有幾人讀過?
1.
一個人追星最好的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可能就是阿米爾·汗這樣。
阿米爾·汗,中國人稱“汗叔”,深受大家的喜歡。我們喜歡他一身的腱子肉,喜歡他的演技,更喜歡他出演的一部部揭露社會和人性的片子。
那阿米爾·汗的偶像是誰?是這部片子的另一位主演阿米特巴·巴強。阿米特巴·巴強被稱為印度電影教父級人物,出生于1942年,比阿米爾·汗年長23歲,當巴強演出第一部電影的時候,阿米爾·汗才4歲。
阿米爾·汗崇拜巴強,除了他在電影上的造詣,也因為他演出的電影中對社會現實的揭露,對女性地位的呼吁等等。在這一點上來說,他們倒是一脈相承的。
阿米爾汗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時候,曾經說:我這輩子一直都是巴強先生的忠實粉絲,我從業(yè)30年,卻一直沒有跟他合作過。我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能否理解,對我們這一輩人來說和巴強先生合作意味著什么?!?/span>
所以,當這部電影中,阿米爾·汗和巴強在船上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慢鏡頭,臉部特寫,在加上很有喜感的音樂,不禁讓人感覺就像一個大型的粉絲見面會,阿米爾·汗的眼睛里都冒著光,我都害怕阿米爾·汗下一秒會不會遞上自己的胳膊說一句:“能給我簽個名嗎?”(導演:皮一下,很開心。)
2.
這部電影,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英雄主義電影,阿米爾·汗飾演的菲蘭吉是一個以欺騙為謀生手段的混混,這種痞痞壞壞的感覺,跟以前飾演的“正”人物不同,作為一個已經50多歲的人來說,米叔還能演出這種小痞子的感覺,不用說,米叔的演技還一直都在線。
比起阿米爾·汗之前的角色,菲蘭吉的角色更加飽滿,是個“好人”,面對危險的時候也會慫,更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劇情上反轉再反轉再反轉,雖然從一開始就知道這片片子一定是happy ending,米叔也最終是個宏觀局面上的“好人”,但是看的過程中,就陷入了無數次去猜想編劇給米叔挖的坑,要怎么才能圓回來,也是一大樂事。
3.
不過,除了劇情之外,倒覺得很多細節(jié)很有意思。
看過電影的,有人可能會對那個親印的英國人(具體叫什么忘記了),為什么前面一直站在英國方,到影片結果的時候“突然”一下就親印了?
雖然據說中國版的刪減了40分鐘左右的時長,但是在中國上映的版本中,其實導演已經給出了很多伏筆:
比如在英國軍隊攻打阿扎德根據地的時候,進攻的時候他自動請命“活”捉所有人,這無疑是要給印度暴徒們一條生路;再比如,當他與阿米爾·汗在船上狹路相逢的時候,兩人拿著劍對決的時候,他一直是一只手背在背上,僅用一只手和阿米爾·汗決斗,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打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要致阿米爾·汗于死地,盡管當時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危險境地……
在電影的最開始,寬闊的海洋上出現了巨船,宏大的篇制和效果,讓人分分鐘想到加勒比海盜;而在影片的最后,同樣是海洋和巨船,阿米爾·汗飾演的混混,和神棍、舞女一起向英國出發(fā),阿米爾·汗說:我不把英國賣掉,就不叫菲蘭吉。這種“氣度”,又和海盜的那種“信仰”融合到了一起,不能說是巧合。
盡管在某些打戲上,細節(jié)堪比中國的“手撕鬼子”,但是我覺得這并不影響整部片子的效果。因為盡管這部片子的主題是要表現印度抵抗英國殖民這個比較嚴肅的話題,但是本質上來說,這還是一部喜劇,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這些細節(jié)本來就增加了喜劇效果。從另一方面來說,起碼在中國是無法把這種主題的片子拍成喜劇的,更遺憾的是,有些本意是要嚴肅的抗戰(zhàn)片,拍著拍著就給了觀眾喜劇片的感覺……
4.
在電影里,印度暴徒的實際和精神首領叫“阿扎德”。有一個很有趣的事情,阿米爾·汗的小兒子也叫阿扎德,求問,當劇中演員在大叫阿扎德的時候,阿米爾汗內心在想什么?
阿扎德本身的意義就是象征自由。在波斯詩人??恕に_迪在其《花園》中說:如果你手上很富有,要像棗樹一樣慷慨大方;可是,如果你沒有什么可給的呢,做一個阿扎德,即自由的人。
那到底什么才是自由???恕に_迪把自由比喻成柏樹,世間樹木大多都有自己的生長周期,春發(fā)芽,夏茂盛,秋落葉,冬干枯,順應著四時的變化而變化,年復一年;但柏樹不同,無論春夏秋冬,永遠蒼翠茂密,不受季節(jié)的約束。
能夠脫去鐐銬,才是自由。所以為了反抗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不在自家休的路上被收稅”,是自由;無論理想能否實現,巴強說:“能有追求夢想的勇氣”,是自由;但這些概念都太過于明顯,我覺得影片中傳達出來的最大的自由,是信仰自己。
巴強的“信任是我的本能”,并且一直為之堅持到底是自由;而阿米爾·汗到了影片結束,還是相信“欺騙”,并堅持用自己的方式活下去,更是英雄。所以,在影片的最后,阿米爾·汗沒有娶了女王,走上人生巔峰,開始到英國“坑蒙拐騙”,恰是這部電影最好的結局。
5.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這樣寫道:“人類在過著靜靜的絕望的生活。所謂聽天由命,正是肯定的絕望?!谌祟惖乃^游戲與消遣底下,甚至都隱藏著一種凝固的、不知又不覺的絕望。”巴強可以在“不毛之地”上種出新芽來,那是希望;但菲蘭吉還是菲蘭吉,那才是自由。
選擇可以承擔的,承擔自己選擇的,“別傷感,我的孩子,誰能指定你去做你未曾做完的事呢?”
和朋友一起去看的, 真是刷新了我在電影院觀看體驗的下限, 看到后面, 越看越煩躁, 估計當年無緣得見的<富春山居圖>也不過如此了吧. 讓我有了寫下這篇評價的沖動.
雖說印度電影的特色是伴有歌舞, 但是本片中的伴樂讓人聽到煩躁, 幾乎每次有點動作場面, 相同的音樂就一直出現, 根本無法調動人的情緒啊, 音樂必須適度且要動搖人心才可使用的, 不是全片一直響!! 還有片中幾個主角動作戲, 導演都要來個pose特寫, 生怕觀眾覺得不NB...拜托, 角色形象不是這么樹立的!!! 比如匪徒老爺子第一次審判內奸時, 說完話接著就是很平淡的一刀殺了, 根本沒什么心情的起伏, 導演把握影片節(jié)奏的能力感覺很爛. 讓我不由懷念日本電影里, 女角色要被殺時, 緩緩起身的同時, 眼神緊盯對方, 在讓人喘不過氣的氛圍下, 突然被對方一刀殺了的震撼感. 還要吐槽一點, 阿米爾汗演的主角, 真是反復無常, 就這樣雙方還一直相信他, 在我看來, 他后期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腳嘛, 真不知道編劇什么腦洞, 寫出這樣bug甚多的劇本...
電影就開篇時的舞女好身材, 給了我期待, 后面劇情就越來越扯. 果然, 世界各地都一樣, 好壞電影都有. 不過, 周邊的一些觀眾, 不時出現的爽朗笑聲, 倒讓我懷疑自己究竟是不是智商不夠用, 無法欣賞此電影. 但我覺得, 在中國上映的印度電影, 神話要被打破嘍...
很多中國觀眾肯定是沖著米叔去看的。不過很遺憾,這部片子是米叔拍給印度人民“過年”看的。這部片子上映時期正值印度舉國歡慶最隆重節(jié)日“排燈節(jié)”。節(jié)日大片最重要的就是要闔家歡樂,老少咸宜;不動腦子地圖個樂子。這樣說吧,這部電影就像春節(jié)時候,梁朝偉(米叔),周潤發(fā)(阿米達普),楊冪(卡特里娜),周冬雨(法緹瑪)聯合出演的反映鴉片戰(zhàn)爭時期,中國人民和英國殖民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愛國賀歲大片。問題來了,如果你有一個外國朋友因為看了“無間道”而喜歡上梁朝偉,那么你會不會推薦他/她去看這部春節(jié)賀歲片呢?
充滿腎上腺素的民族解放片
阿米爾·汗演藝生涯最差作品,人生污點。
你的天性是信任還是欺騙
開場即高潮,此后都是下坡路…海戰(zhàn)大場面像咖喱味的加勒比海盜,兩場歌舞戲根本看不夠,殖民地人民英勇反抗爭取自由同樣能擊中我們的愛國熱情,因為要立住主角超級騙子人設,無限反轉的劇情變得越來越沒有說服力,最后回歸女權與復仇,主題已經完全跑偏…英國殖民者像傻小子一樣被騙得團團轉,米叔能打能跳能搞笑,卻仿佛被導演忽悠了,還要為電影的差評買單實在心酸…阿米達普·巴強老爺子是真的強(補看完整版,算是有頭有尾的大女主故事,但還是拖沓…
印度電影,只要不談社會問題,就會各種問題涌現了。
玄幻抗英神片,胡鬧程度和橫店打鬼子片不相上下。唯一亮點,卡特莉娜·卡芙的身材夠勁,火辣舞蹈簡直奪命。雖然很喜歡阿米爾·汗,但不得不說,本片有點玩翻車了。Firangi亦正亦邪,本來想拍成個韋小寶的復雜人物。卻忽視了國仇家恨,更深層次的東西,人設有點過于輕佻了。
除了選材獨特之外,其他的完全沒有辦法和巴霍巴利比呀!敘事、音樂和演技都被巴霍巴利完爆了。真的花了很多錢嗎,全都是付白人演員的片酬吧?!
期待已久的長篇巨制終于上映了..電影有些略長的時長用在了渲染片中的宏大場面(海戰(zhàn))和重復的Firangi的反復無常的故事上,從娛樂和冒險角度也算及格了;片中雖然Firangi裝扮和性格反復上像極了JackSparrow,但因為劇情需要他又沒有那種虛張聲勢的色厲內荏,且最后一段反轉對英國人的卑躬屈膝奴氣十足,不忍直視。另,不知是不是排燈節(jié)的原因(昨天),今天看片很多人竟然穿著正裝的傳統(tǒng)服飾....
沒有預期那么可怕,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阿米爾·汗親自操刀剪了一個121分鐘的新版本,靠一場又一場動作場面堆砌來盡量保證影片不會顯得很空洞乏味,而它整體上仍然是一部非常平庸的片子,故事非常粗糙,細節(jié)不可深究,阿米爾·汗的角色主要也是比較討巧所以顯得湊合??梢韵胂?64分鐘原版更加讓人不適。
米叔Cos加勒比海盜的德普,Katrina尬了兩次舞,摔跤的爸爸的大女兒最擅長努嘴和瞪眼…但巴強七十多歲了耍的一手好劍!然后別抱希望了,票房在印度要撲街,沒大可能引進了[捂臉][捂臉][捂臉]
總不能老以摔爸的水平要求印度電影啊
我覺得用現代的方法拍古代故事沒問題啊,不用被簡單的電影分類限制。音樂很好聽,也很有梗。就是不斷反轉再反轉的故事,就算能預料到結局也看的很爽。最想吐槽的就是阿米爾汗眼線畫得太粗了哈哈
盡管是imdb 3.5分的印度爛片,也還是有著國產片拍不出的史詩感啊。義軍首領阿扎德直接去演宙斯都沒問題,開場雕塑蘇醒的那段我還是有點喜歡了
印度口碑都爛了
也是一部抗戰(zhàn)神劇
3,5星,終于明白為啥印度人討厭這片了,相當于抗日神劇里的“漢奸”,最后變成大英雄,挺嚴肅的事情卻搞得嬉皮笑臉,其中有著自身民族性的訴求。加勒比海盜的視覺,但角色更像韋小寶,難怪米叔說最愛鹿鼎記。同為商業(yè)片,不像巴霍巴利王那樣開掛,多次反轉,劇情風格像好萊塢,加上這個人設,反倒有些不適應,好在歌舞還是印度風,慢鏡頭過多。米叔的片子,最起碼不差,但預期不要太高,巴強真V5,卡芙肚皮舞超贊
不適合除印度人之外的人看,(以后引進印度電影的時候電影名可以直接用直譯嗎?不再加個《印度》?好萊塢電影名也從沒加過《美國。?!?,《美國異形》、《美國碟中諜》、《美國生化危機》?)
超級爛片,看它浪費時間。阿米爾汗還是繼續(xù)拍攝販賣印度貧窮和落后的電影,相信很快會回來的。
愚蠢得超出忍耐極限,阿米爾汗為什么會拍一部這么瞎胡鬧的抗英神劇…印度暴徒們“戰(zhàn)無不勝”的英勇場面與故作悲壯的浮夸表演讓人除了一哂了之難做他想。兩個小時已經非常難熬了,不敢想象再多上被刪減的40分鐘這片子會成什么樣的災難。另外現在對海內外各種大片中常出現的屠戮“雜魚小兵”產生了強烈不適,因為是反派一方所以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送人頭,實在是種純粹放棄大腦的懶漢思維。放任自流其實挺可怕的。(女主角雖然很美但她真的就只出來跳跳舞啊?。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