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小號悲泣,我心絕望”
不能平靜。笑淚齊飛到最后一秒。上一次看電影抽風還是《天上再見》。毫無疑問激情四射的Latins比法國人更擅長這種罪孽深重且毫無悔意的懺悔。沒有足夠的瘋狂就不足以打破歷史旁觀者自以為冷靜審慎實則冷酷無情的凝視。
哈維、塞吉、娜塔莉婭是近代西班牙三個幽靈的代表(I hate to say代表, but that's exactly what it is)。哈維是對抗性的善,共和國的夢,被傳承和被背負的理想;塞吉是弗朗哥,殘忍誘惑的強權,讓人欲罷不能的惡。在西班牙自己看來,它對自己犯下的罪,是懷著美好的初衷、強烈的愛,扼殺了所有美與丑、希望和絕望——背叛了過去,扼殺了未來。當雙手同時沾滿仇敵和心愛之人的鮮血,痛苦才會那么震耳欲聾,變成陣陣朗朗狂笑。
悲傷小丑舉槍橫行街市,意欲把悲傷變成燃燒城市的怒火,然而舉目盡是面露驚恐和好奇的孩童——盡是innocents。西班牙盡可自認為是innocents??墒亲镓熀陀嗄?,又該由誰承擔。
這段可怖迷人的三人狂舞,以娜塔莉婭攔腰折斷在綿長的火紅舞帶上告終。這個美得讓人發(fā)瘋的、既是圣母又是婊子的女人,正是導演對沉默的西班牙良心的摹刻——想要一切、更值得擁有一切的,真誠的、虛偽的、熱烈的、最終被摧毀的良心。
就在娜塔莉婭像一只蝴蝶一樣被折斷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這個故事讓我抽風的真正原因,不是西班牙情結,而是娜塔莉婭。
在我?guī)缀踹€是幼兒的時候,有一個走入我生活的成年女性,她讓我驚恐萬狀,那時幾乎夜夜夢見她。我不知道世界有什么能比她更美、更脆弱——她對于我就如娜塔莉婭于哈維。所有那些迫近她的、在我看來會傷害她、但我卻無法解釋的事物和力量都讓我提心吊膽——剪刀和菜刀的刀尖、各種尖銳物、男人的說話、隱藏在一張張面孔下的敵意和各種我無法理解的表情……她所到之處集中了我全部的恐懼。想要保護她免受在我控制之外的偌大一個世界的傷害,讓我深感無力和絕望。然而她早已離開。折翅的是不成熟的夢想。記憶在小薩克斯的哀鳴里現(xiàn)身成廢墟般的謎語。
2 ) 最丑陋最陰暗最無奈最狂躁——《傷心小號曲》
有網(wǎng)友說,這個看似荒誕的故事,就是西班牙歷史的寫照。是的,兩個小丑,一個是童年遭受了心靈創(chuàng)傷,靦腆內(nèi)向的悲傷小丑;另一個是酗酒暴力,但是化了妝之后卻無比活潑可愛的快樂小丑,虛偽、矛盾、對立、異色。導演伊格萊希亞也說了,之所以設置這樣的一對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就是要表達法西斯——弗朗哥政府的統(tǒng)治給人們帶來的創(chuàng)傷與心靈的扭曲。這樣一種性格對立的性格,一種是善的,一種是惡的。上世紀30年代的西班牙內(nèi)戰(zhàn),民主派的共產(chǎn)黨、共和黨組成的左派與法西斯弗朗哥軍政府的組成的右派的戰(zhàn)爭給西班牙帶來了的是災難性的,饑餓、死亡、混亂,人性飽受蹂躪。
受到刺激的人們總是焦慮的、憤怒的乃至自毀的,就象我的整個觀影體驗,焦慮而糾結,忐忑而恣意,恐懼、緊張、絕望,消極,避世,暴力,人性中最丑陋最陰暗最無奈最狂躁的情緒被淋漓和肆意的宣泄著,這就是這個電影,這就是這種西班牙式的,哥特式的,也許也是昆汀式的,郁悶、燒灼、暴力、宣泄。人性的焦慮的自救永遠是一個 永恒的話題,只要這個世界還有殘忍、黑暗與暴力。
好久沒有看到令人吃驚又回味的影片了,也許這算一個!
3 ) 缺席的哭
當女人死去。兩個男人痛哭,那是他們的最愛。但他們卻瘋狂的發(fā)出笑聲抑或是哭聲。一分鐘前還試圖殺死對方?,F(xiàn)在卻相視狂笑抑或是痛哭。彼此深深共鳴。深深悲哀。直到此刻,他們才宣泄完他們的悲哀。
這是一部從頭到尾都在痛哭,卻沒有一滴眼淚的片子。
他們?yōu)楹我蓿?br>影片的背景是西班牙內(nèi)戰(zhàn)后的佛郎哥時代。內(nèi)戰(zhàn)的傷疤始終沒有愈合。太大的悲劇,被強制熄聲。父親對悲傷小丑說:你見證了這么多死亡,你將永遠笑不出來了。
經(jīng)過那么多悲劇,怎么能笑出來呢。他們想哭。那該怎么辦。他們是小丑。小丑是禁止哭的。小丑要讓觀眾笑。
只有報復,父親說只有報復才能讓你開心。你開心了才能逗樂觀眾。
就在這種荒謬的方式中建立起人和人的關系。S/M是集權統(tǒng)治下的唯一抒情。
但是哭呢,無法躲避的哭呢。有一天報復變得更加瘋狂,即將摧毀統(tǒng)治時。
悲傷小丑走過街道看見恐怖分子正在刺殺總統(tǒng)??鞓沸〕舐冻龀舐拿婵祝l(fā)現(xiàn)無法讓人笑了。
哭泣到了無法掩蓋的時候。哭泣沒有合理的出口。只能以暴力的形式流淌。
cute元素我就不說了,悲傷小丑的造型太精彩了。馬戲團。十字架。非常喜歡。
所以我非常能理解。導演為何說,這是部有他個人密碼的影片。和導演一樣,我一直幻想自己能打扮成小丑上臺表演,懷著深深的悲哀,逗樂他人。
小丑是被禁止哭的,只能笑。所以為了缺席的哭。我們盡情表演。
4 ) 黑色傷心小號曲
黑色西班牙,暗的杰作。講故事的人描述暗而從中解脫。他,導演阿萊克斯·德拉·伊格萊希亞(álex de la Iglesia)就是片中的悲傷小丑嗎?也許是。他的童年經(jīng)歷了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的黑色尾聲且在成長的過程中深受其陰影影響。
如果說昆汀的《低俗小說》、《無恥混蛋》等漂亮的拼貼最終能給看客帶來智性的愉悅,那么伊格萊希亞全無拼貼的后現(xiàn)代標識但出人意表的線性陳述更出離于一般的觀看經(jīng)驗之外。在我看來《傷心小號曲》絕非一部簡單的暴力言情片,雖然有血腥、sex和曖昧的似是而非的溫暖,以及令人毛骨悚然的笑話。它是黑色的,黑得變態(tài)絕望恐怖幽深。敗壞的孩子心,正義、愛情、情愛都是不確定的,唯有悲傷的小丑一見鐘情時的初見色調(diào)明媚。另外,始終以簡單的生存需求而團結一心的馬戲團其他成員疑似那些只想活得好一些的群眾(演員)?如果他們遇到刺殺總統(tǒng)的那撥人,是不是也會像哈維一樣過去問上一句“你們是哪個馬戲團的”?
以我的邏輯,以為在這里愛情可以帶來拯救——可是不,遠遠不是,它催生了瘋狂和惡。故事的發(fā)展出乎意料。難怪C.S路易斯在《痛苦的奧秘》一書中講到“動物的痛苦”之前先引用了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中的那句話“要發(fā)現(xiàn)什么是自然屬性,我們必須研究那些保留自然屬性的物種,而不是被毀壞的物種”。悲傷的小丑哈維是被毀壞了,從一個無辜的孤兒不知經(jīng)歷了什么獨自長成,到愛而不得遁入?yún)擦秩忝嬔詈笥謶騽⌒缘芈淙肓顺鹑说募湘i,成為狗一樣叼著獵物的野人。他像野獸一樣咬傷了那個以天主的名義意欲搭救他的獨裁將軍弗朗哥。
片中的美學是非經(jīng)驗的,既非昆汀式的暴力,也非革命的孟浪主義,很難界定它的屬性。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上參展的這部影片,獲獎的正是編劇和導演。據(jù)說昆汀作為評委之一非常欣賞這部影片,而我更傾向于“太過于自我和偏執(zhí)的表達讓這部電影成為了導演個人風格和個人喜好的附庸。雖然這是一部出色的電影,但是太過于個人化的表達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影片的敗筆。(《好萊塢報道》) ”這般評價。
那個看似瘋癲好笑的結局里,有人說:
“難道這里沒有正常人嗎?”
“這太瘋狂了”
“不是我們,是這個國家要完了?!?br>及,
超現(xiàn)實的鏡頭哈維與父親及演唱“悲傷的小號曲”的歌手交錯對話時,哈維對父親說:
“她不愛我,
我不會搞笑?!?br>“弱者才需要幽默。
他們不笑就嚇死他們,讓他們好看!
……
記住你的命運!”
決斗的尾聲(據(jù)說決斗的情敵隱喻的是內(nèi)戰(zhàn)雙方),一個小丑對另一個說:
“都要死了,誰還在乎好笑不好笑,你覺得死亡是個笑話?”
片中的歌:
“傷心的小號曲為逝去的人而奏
哭泣著
哀嘆著
淚如雨下
……”
制作的精良毋庸置疑。尤喜片頭,能見出西班牙人羅馬時代以來根深蒂固的信仰。在昆汀那里,圣經(jīng)是可以拿來調(diào)侃的,而伊格萊希亞顯然非常的嚴肅,除了博斯(Hieronymus Bosch )的“背負十字架的基督”(Christ Carrying the Cross)和Matthias Grunewald被釘十字架的耶穌(Crucifixion)令人驚駭?shù)男蜗?,還有流淚的圣母塑像。片中貫穿兩代人的除了“小丑”這個職業(yè)便是十字架了。而哈維的父親是他們那代人里被迫建造巨大十字架的勞工之一;哈維和他情敵的愛人(被哈維幻想成圣母的女人)包括那個自稱“真的會飛”的空中飛人、他們馬戲團的同事都死在了十字架上,這或許是伊格萊希亞和昆汀不同的重點所在。
黑色,不能承受之重。除了光,誰敢觸及黑暗?
少看,少看,如果不是為了我一直鐘情的小丑。
5 ) 吐槽點與震撼太多短評裝不下
長相讓袁惟仁中槍的男一結結實實的一路各種惡心著我 甚至讓我覺得他的生石灰電熨斗扮相接受度更高些 事實再次證明這種以柔弱無害男出場的角色變態(tài)的提升空間實在太大了
胸部極其可觀的女主除了角色本身是個自作自受沒什么腦子的受虐狂 時常猙獰的嘴巴又讓我想起希拉里斯旺克跟馬特達蒙 當然她足夠性感的襯這個被欲望把持的角色
而男二由于臉型五官靠近加里老頭 破相前與破相后始終都是片中最能讓我直視而無不良反應的一個 而他角色沒怎么交代的經(jīng)歷引起的猜想也讓我泛濫的母性再次散出
仨主演跟各種怪異角色(包括外形相貌)以及骯臟壓抑的鏡頭帶來的感官強烈不適卻依然被片子牢牢抓住無疑意味著導演的成功 尤其是后半段不斷疊起的大小高潮 即使只有如我般約等于空白的歷史背景知識 沉浸在片子的悲傷里 變態(tài)夸張的小丑們的悲傷與那個時代的西班牙的悲傷 個人悲劇與歷史背景的穿插結合要比謎一樣的雙眼好的多 雖然我會堅持認為由欲望與純惡引發(fā)的個人悲劇其實與時代并無直接關聯(lián)
好了 敲字熱身完畢 新建空白文檔開工
6 ) 傷心的電影
本來沒想些什么,可是看到其他的評價竟然都那么低,實在為這部電影打抱不平。
走進電影院是為了看喜劇的同學,請直接避免這部片子。因為這部電影看完,會讓人從內(nèi)而外的傷心,怎么說呢,哭透了,整個電影的溫度就是很低。人家題目不是說得很明白了么,triste。
為了看恐怖片的,您也走錯了放映廳。這部電影的目的絕對不是突然一個聲效,嚇嚇我們被每日生活麻木的神經(jīng)。
那這部電影有什么呢?我覺得這部電影給了你一種看完后不能形容的惆悵。偉大的作品皆是如此。不需要影評,不需要解說。它帶給你了一種理解,這種理解不是可以用語言來形容的。(如果可以,還看電影干嘛,直接讀影評不就行了)
總之,電影看完,讓我覺得什么東西被打碎了??墒俏也恢朗鞘裁礀|西,我想,可能有那么一天,幾年,十幾年后,突然有一天,看到什么東西,或聽到什么聲音。也許我會突然領悟到這個 東西 吧。
很抱歉,我說不上來這個電影到底好在哪里。但不看,你會錯過一些東西。
小丑在哭,歷史在消逝
正是由于納塔莉婭的貪心,猶豫才會滋生兩個小丑的內(nèi)心…至于政治寓意什么的可深可淺(>_<)
有些場面太over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和題材
我是電影的觀眾,我是小丑的觀眾。電影要我嚴肅,小丑卻要我笑,盡可能地笑。為什么不笑呢?所有觀眾都應該哈哈大笑,因為戰(zhàn)爭、嫉妒以及這一切不值得哭泣,也不值得傷心。除非你成為哈維爾,成為破壞悲劇表面張力的那一滴眼淚。
黑色、血腥、混亂,開始一直帶著對待一部隱喻系電影的態(tài)度去看的,西班牙內(nèi)戰(zhàn),哭泣小丑和悲傷小丑,可最后流于暴力濫觴,加上語境難以介入,最后沒獲得什么信息。
每個小丑都有過去,他們沒有未來。
總體不是很喜歡,但結尾不錯。
男人越胖 雞雞越小
又是看了不開心的片子……不開心……太不開心了……
悲傷小丑,讓人難過、心痛,影片暴力、荒誕、黑色、怪異、癲狂,暗示著弗朗哥時代的種種悲劇,怪咖導演用這樣一種近乎變態(tài)的方式訴說著那個時代難以磨滅的創(chuàng)痛。后面的一場戲張力十足,激烈、震撼,過目不忘啊~
將癲狂和暴力不斷加劇,難得的是這種暴戾的情緒可以一直延續(xù)到影片的最后一分鐘,一切盡癲狂!殘酷的極致竟然可是喜??!★★★★
7.7;行雲(yún)流水的無政府主義
歇斯底里用力直截的比喻與表演(相軋權力之外,更是難以捉摸美麗畢露的女/神/母/國)--only death unites people, only when the sad clown(s) cry...may all R.I.P.
快樂和悲傷小丑,從平常人變態(tài)并未徹底成魔,愛情的力量有多強大已不值一談,性虐呢?洗
結尾的戲份實在太令人震撼了,以至于不斷加分。以夸張的、血腥的近乎變態(tài)的外形去暗指悲傷的內(nèi)心及一整個弗朗哥時代的創(chuàng)傷。阿萊克斯·德拉·伊格來希亞始終是個怪咖導演,難怪昆丁會喜歡這片。
極致的癲狂暴戾,不僅僅是精神與肉體上的狂歡,更是映襯著西班牙這段弗朗哥時代歷史的狀態(tài)。
(11.07.2011;06.08.2012)
《傷心小號曲》是今年除了中島哲也《告白》之外,看完直接打滿分的電影,它的混亂瘋狂,貼片式歷史畫卷,暴躁一氣的精致純潔,狂放的肉體存在感,粘附著血漿體液的巴洛克式美感,像蒼蠅一樣騎著摩托在天空飛行一次次撞向墻壁卻死不悔改的侏儒,阿莫多瓦、比格斯·魯納之后的西班牙電影就看伊格來希亞。
一股子奔流的糙勁兒
小丑的眼淚,為誰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