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上每年大約有12000名礦工死于礦難。
找到他們的可能性不足1%。
這里有33個人,難道我是唯一一個有點內涵的人?
不懂事的小孩才會記恨。
他們被困在地下610米深的地方。
馬里奧,你已成了智利最出名的人。
領導從不放棄。
政府的未來就看這件事情的結果了。
家庭是我們的全部。
你打算為了這個破iPod而殺人?
我們進來是礦工,出去也是礦工。
謝天謝地,縱然這是一部為政府洗地的電影,我依然感謝它對于真實性的把握。是的,就是被救援,被全世界救援,被媒體救援,被社會呼聲救援,不是依靠他們自己,不是依靠英雄主義。
進入節(jié)奏很快,沒開始多久就蹋了。
食物不夠、礦井沒有梯子,謝天謝地這部電影不是:他們在地下想辦法弄出了吃的,爬上礦井用智慧補齊了剩下的梯子,最終如有神助般鑿開了大石,最終實現(xiàn)了自救。近乎四分之三的時間,他們在死等、忍受,只把希望寄托于外界不放棄。最后的四分之一,才出現(xiàn)了他們自救的契機和必要——他們那樣做了,也成功了。
我很慶幸這部片子沒有在歌頌英雄主義,它在訴說人性的無助,以及精神的力量。被困井下的33人,他們沒有做出什么如有神助的壯舉,他們只是沒有放棄——盡管那經歷了不少艱辛——但這不放棄本身,也就是壯舉了。
最后一餐。
得知是最后一罐罐頭時,達里奧在道歉之后拿出了之前從大家手里偷來的餅干。謝天謝地,沒有更多的人一個接一接地從不知道什么地方拿出不知道什么時候因為什么原因藏起來的餅干牛奶或者其他。這不是童話,沒有神助。沒有更多食物了,就是沒有了。
一句“現(xiàn)在給我你姐姐做的肉卷餅,我什么都愿意做”的玩笑,引得大家開始遐想食物的美好——達里奧的姐姐真的遞上肉卷餅,美人兒遞上大份鋪滿了肉醬的意面,懷孕的愛妻遞上像一張臉那么大的漢堡,美麗的妻子端來一大盤新鮮的水果,讓尤尼無奈的媽媽說他瘦并端上他最愛吃的牛肉亂燉,波利維亞人牽來一頭牛問大家要不要牛奶惹得滿堂哄笑。桌上堆著數(shù)不清的美好食物,大家吃啊笑啊。
然而回到現(xiàn)實,仍是兌了幾十倍水的金槍魚罐頭,并且只有一個杯底那么點。
吃完最后的金槍魚罐頭,馬里奧說,“我能和你們,和你們所有人一起吃最后一餐,真的很榮幸。”干了46年馬上就要退休的老礦工從衣兜里掏出辭職申請——本來應該在一周之后提交——拍在桌子上,鄭重地說,“如果這就是我們最后的晚餐,那我正式遞交辭呈我不干了!”最后的那句“I quit!”聲音揚了起來,在片刻的驚詫過后,所有人都笑了,從聽到笑話的笑,笑到心酸,笑到無奈,笑到苦澀。
達里奧的姐姐一直不放棄,那份倔強近乎兇狠。她逼迫著年輕的礦業(yè)部長,她逼他許下一個承諾。他在踐行這份承諾,她也看在眼里。他已盡他所能,操勞和疲憊都寫在臉上,她遞上肉卷餅,溫柔說他需要休息,他們相視。謝天謝地,相視之后沒有相擁相吻。這不是童話,不必一定要有愛情的縫隙;就算有,也不用挑得那么明。
果然內部起了紛爭,果然嫉妒、索取、自負、暴躁,在溫飽得以解決時悄悄攫取人心。這不是童話,馬里奧不是百毒不侵,33人縱然已經在一條戰(zhàn)壕里與死神搏斗過,也不會一片詳和。這一波折,在意識到只有家人最重要之后,輕松化解。
也是有趣。在甚至不知道能否活著見到太陽時,就去想錢要怎么賺、名利要怎么分,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
全世界都來救援,各國新聞都在吹噓自己用了什么樣厲害的鉆頭為營救做了什么貢獻(最后真正成功的鉆頭和方案還得是美帝);我的心在揪了一次又一次之后,已經不想再看真正的營救還要經歷怎樣的艱險,但是第一個人出來時波折仍不可避免。
我起了好幾次雞皮疙瘩:在馬里奧看到鉆頭出現(xiàn)時,在達里奧到達地面后尋找姐姐時,在姐弟倆在帳篷間相遇相擁時,在最后一個礦工站在“33名礦工曾在于此。上帝與我們同在”的字前微笑時。
最后想說,這個世界需要傻勁,需要執(zhí)拗,需要不放棄。在這一點上,年輕人可能做得更好。
如果沒有姐姐,任人宰割的親屬們就散了,就只會默默心傷,那樣哪里還有那份營救的逼迫力呢。
如果沒有部長,也許營救早在10多天時就停止了,因為經驗豐富的營救人說,希望甚微。
總結,活下來的奇跡,離不開撼動地球的大腿(此片指政府),離不開給大腿的不竭的壓力(也就是輿論啦),離不開主人公精神上的不放棄——承認吧,單是做到不放棄,已經耗盡了心力;除了不放棄,也真心沒什么能做的了。
看片全程無走神,并且壓抑不住地想寫字,所以給5星。
P.S. 16天得知希望渺茫時,妻子的歌讓人動容。曲兒叫作
Gracias a la vida 。
在看這部片子之前,我有點小糾結,因為擔心真人真事改編會像流水賬一樣,沒有什么驚喜,尤其是礦難總覺得離我的生活很遙遠,而我對礦工之類的生活完全不感興趣。但是沖著最后的結局是喜劇,以及超高的評價,我還是帶著閨蜜毅然決然地去看了。
最后我很慶幸,幸好去看了。
其實這就是一部33個硬漢的被拯救史。在沒看過這部片子以前,應該沒有人能想象33個遭遇嚴重礦難被困在幾千英尺的地下深處的礦工,是怎么毫發(fā)無損地全部生還的吧。可以說,這是一個奇跡,也許也是任何礦難不可復制的奇跡。
可以說,這場礦難中,幸運、智慧、團結以及有力的首領缺一不可,少了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這個奇跡都不可能發(fā)生,或者說33個人全部幸存是絕對不可能的。智慧指的是他們有一個知道怎么避難的礦工首領,帶領著他們往下逃往避難所,而不是向上逃。幸運指的是他們在被坍塌的時候,33人都完美地躲避了致命傷害,還躲在了避難所附近,能拿到僅剩的一點點食物支持他們過上幾天,而不是早早被餓死。有力的首領指的是他們有這樣一個堅信一定會有人來找他們,然后用強硬手段分配食物的保持清醒的首腦。團結則是雖然有部分隊員曾經不滿,但本性終究還是善良的他們最終還是齊心協(xié)力而不是爭打著過日子。
就是這樣一個充斥著各種因素才發(fā)生的奇跡,讓我看完后,我剩下的就是滿滿的感動,被這個關于相信、堅持和團結的真實事件感動。奇跡之所以是奇跡,正因為它難以置信,在那樣幾乎不可能被救的環(huán)境下存活,讓人不得不感慨命運和人力相結合的奇跡是如此美妙。
而這部電影里,不得不提到的是其中一位礦工的姐姐,也是這部片中可以當做女主角的人,如果不是她不顧危險的強硬堅持,礦業(yè)公司和政府可能也不會發(fā)起尋找遇難礦工的行動,在花費十幾天的救援中,幾乎每一個人都要絕望的時候,她的堅持感動了礦業(yè)部長,也是她的堅持才最終讓整個行動繼續(xù)下去,才最終讓這場拯救看到了希望,直到最后救出了所有礦工。
礦工們自身的努力加上礦工家屬們的堅持不放棄,讓這部電影處處閃爍著美好人性的亮點。雖然最后礦業(yè)公司還是沒有給這些遭遇災難的礦工們賠償,但是我相信他們比起賠償更想做的是好好陪在家人身邊,做一些曾經以為永遠也做不到的事情了吧。人生真的只有在快要失去的時候才能讓人感覺到平凡生活的可貴。
這部電影,看完它吧,它會讓我們相信,只要你相信你自己,堅持你所相信的,世界必會回報你的信任所對應的奇跡。
智利礦工營救事件改編,程式化的劇情,正面角色發(fā)現(xiàn)礦山有危險,資本家為了生產不理會,礦工遇險(此處應有五毛特技若干),僥幸幸存,資本家坐視不管,政府內部爭論,某正面角色力排眾議主持營救,某正面角色提供幫助,礦工剩下食物不多,頻臨奔潰,有分裂苗頭,某正面角色大義凜然演講,眾人團結,礦工家屬奔潰,與主持工作的正面角色沖突,正面角色忍辱負重,堅持不懈,營救行動取得一定成果,事件演變全民關注,礦工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終于獲救,慶祝,感人結束...一般的電影,盡管是真人真事,卻賺不到我的眼淚,算是失敗吧。
本文已發(fā)表于《環(huán)球銀幕》2月號,如有轉載,請一定注明并聯(lián)系本人。
----------------------------------------------
說起礦難片,我們腦子里首先蹦出的都是昏黑的場景和凄慘的人貌,但導演派翠西亞·里根卻證明,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故事,依然能用豐富而漂亮的色彩展現(xiàn),大片黃土地,與藍天相配,加上拉美的鮮艷衣裙,美感不輸《瘋狂麥克斯:怒道》。當然,這故事曾震驚世界,宛如神跡:智利69天成功營救33名礦工。
電影開場,礦工和他們的家人在派對上玩耍,吃吃喝喝,談談工作,踢球唱歌,他們身上洋溢著輕松自如的快樂與尊嚴。不過,也會有酗酒虐親人的,跟小三和老婆搞三角戀的,地域歧視工友的,這就是智利普通礦工的日常生活。塌方一開始,電影制造出的扣人心弦的緊張氣氛,也仿佛通常的驚險片,區(qū)別是你知道不會出現(xiàn)最后一秒逃出礦井的好萊塢逆轉。
跟世上其他地方一樣,礦老板也想隱瞞礦難,但現(xiàn)實仿佛比虛構的《火星救援》更科幻。政府沒有趕走情緒激動的家屬,而是決定斥巨資倚靠最頂尖的科技營救這33名礦工。電影為在一線奮斗的礦業(yè)領導設計了非常完整的英雄發(fā)展弧線,他從紙上談兵的西裝男成長為廢寢忘食的總指揮,忍下憤怒家屬(朱麗葉·比諾什飾)掌摑并漸漸與之建立友情,更從與對方的聊天中悟到新的營救方案,他不言棄又懂科學的特質,是營救獲勝的關鍵。鉆頭屢敗屢戰(zhàn)終于鉆到礦工避難處之后,礦工與親友視頻,并在最終獲救前與地面專家開視頻會議,這都讓人驚嘆科技對遇難人群的拯救能力超乎想象卻又在情理之中。
井下的階級兄弟能撐過69天,就靠他們對神的信仰和馬里奧大哥(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飾)強大的性格魅力了。如果不是他及時阻止哄搶食物,并每日均分微少的食物量給大家續(xù)命,礦工們很快會陷入沒有食物并自相殘殺的狀態(tài)。他始終不放棄希望并鼓舞大家,還要維持人際和諧,包括勸阻工友不要為地面送來的破ipod打架,同時自己也拒絕被巨款收買,不是因為他,幽閉空間里的33人也撐不到出頭天。出來了,就是一輩子的兄弟。
四顆星
亮點:詹姆斯·霍納的絕唱配樂,拉美味十足,又積極樂觀。酒鬼礦工與姐姐的親情復蘇,原配與小三爭老公最終小三贏得真愛,這兩條貫穿始終的支線讓言及生死的電影產生溫婉情趣和生活氣息。
你還可以看:《火星救援》,《絕命海拔》
-------------------------------------
我的公眾號:樹屋釣月亮
真實生活永遠要比電影苦,如此大的事故只因為成功營救而沒有人得到應有的懲罰,政客們在成功時出來作秀,礦工們沒有賠償,不過對于他們來說能回到家人身邊已是幸運。喜歡那段幻想吃大餐的段落。難道因為是拉美所以配樂就如此歡樂嗎?中文譯名也挺扯,讓不明所以的還以為是科幻大片呢。
改編自歷史真實事件:2010年的8·5智利圣何塞銅礦坍塌事故。每天兩勺金槍魚,一小口牛奶,支撐了17天,沒有超乎一般人的堅強和冷靜,是過不了這最難的一關的,其次當然是家屬和新任礦業(yè)部長的堅持,只為1%的成功性。不知道是不是史上最完美的礦難救援奇跡。PS ziva唱的那首歌叫?
只有我看到沒有拿賠償金感到莫名其妙么...
史上最帥政府官員橫空出世
里面的詠嘆調是Bellini: Casta Diva (Norma)。法國女人老了真的很丑。(年輕時也??)部長好帥。
南美電影一如既往的節(jié)奏?,F(xiàn)在我知道為什么智利是南美最發(fā)達最有希望的國家了,這希望是來自于政府的效率,來自底層勞動者的素質和紀律,來自媒體的開放度,來自普通民眾的人文情懷
三星半吧 天朝這么多礦難沒有拍出類似電影
佩服33名礦工的素養(yǎng)和紀律,以及政府公開透明的辦事能力,也難怪智利成為南美洲最發(fā)達的國家。
很值得一看的冷門電影。預告片很抓眼球,整部影片節(jié)奏掌握的也很好。中間很多次迷之感動。演員充分表達出了礦工和家屬的情緒。結尾最后直擊高潮。黑白的剪輯簡直美好。Chichichi,lelele!
根據(jù)真實事件的改編,《地心營救》以智利礦難33名礦工絕處逢生的生死救援為背景,呈現(xiàn)而出的是一場關于生命的奇跡,誠然電影在型式上不免稍顯流于了好萊塢電影的表象,但關于一個國家對生命的尊崇和真摯的情感,依舊如此為人感動。
整體還可以,人性方面渲染不夠
中文名也是醉了。在地底下有食物的最后一天,最老的礦工說,我正式決定退休了,33個人笑成一片。拉丁人的樂天真的是在血液里。
電影不是那么完美,沒有那么驚心動魄,跌宕起伏,人性沖突也有些許刻意,但就是這種源于真實的戲劇魅力和絕處逢生的奇跡讓人熱血沸騰。最后曠工一個個被救出的時刻,真是讓人熱淚盈眶,每一個人的出現(xiàn)都是一個家庭的狂喜時刻。佩服他們,雖然是底層工人,但是紀律和素養(yǎng)還是很棒。
被救的一個曠工馬里奧戈麥斯,和當時拜仁前鋒馬里奧戈麥斯重名;井下被困的曠工數(shù)目是33名,當時拜仁前鋒戈麥斯也是背著33號球衣……不想說冥冥之中自由天意,但曠工戈麥斯被救的那段時期,球員戈麥斯也開始恢復狀態(tài)不斷進球。只是真沒想到,這個真實的新聞竟然被拍成了電影……
33名礦工地下700m歷時69天絕處逢生的生命奇跡,成就這奇跡的是自身的紀律和素質,是國家政府及各界的支持和效率,是人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感受過最黑暗處的絕望才能最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希望。電影情節(jié)和配樂有些反差,緊張感和感染力稍顯不足,基于真實事件的感動勝于影片的表達。
棲霞礦工還在下面,應景看了電影,希望他們都平安
智利,一個神奇的國度。智利人,超人的體格。那時候看新聞時候就覺得智利人簡直就是開掛了。
又一部標準好萊塢式西方精神價值觀輸出災難片
好一部智利主旋律,好一鍋進口雞湯啊……
盡管這部影片存在一些詬病諸如疏于對每個角色性格的刻畫。卻不得不承認它仍舊值得一看,幾乎每個演員都非常賣力。對于采礦公司與媒體的控訴雖不及相似題材《倒扣的王牌》。觀畢仍使人感到隱隱作痛。詹姆斯霍納的愛爾蘭風笛配樂將這一沉重題材平添樂觀主義色彩,可惜這是他的絕響。RIP。3.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