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只因最美的海岸小清新。
我愛臺灣文藝片,這不是句slogan,這源于我根深蒂固對臺灣這座島嶼最迫切渴望的潛臺詞,所以很多時候哪怕看到那座島嶼沿海岸線公路的干凈干道都會自然high。
臺灣文藝片分很多種,不一一細數(shù),但在原聲碟這一塊做得好的的確太多,從我硬盤里OST一欄便能窺一斑見全豹,他們的音樂談不上精致,但卻細膩抓人心,這一點在《帶我去遠方》尤為突出。因為本身知道這部片也是通過陳建騏的《帶我去遠方》原聲,當時人在云南,mp3里《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ed》幾乎伴隨了一整個旅程,忽遠忽近卻不會驚擾到坐在古城客棧里曬太陽的小思緒(很不想說得這么小文藝)。
話說后來一直有在網(wǎng)上找這部片,都無所獲,又問過幾個臺北的朋友,最終卻沒在將原聲碟聽爛之前看到片,我最怕把一張原聲專輯聽到爛然后才看電影,這樣會有種無形的打攪,并且聽爛一張專輯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這個過程冗長便不逐格回憶,回歸電影(差點忘記這并不是在評論原聲碟這件事),《帶我去遠方》是架構(gòu)完整的電影,但卻算不上優(yōu)秀。缺陷很有一,欲揚先抑,先說不足之處,若文字有不成熟之處,希望看客斧正。
缺陷:哥哥的戀情太過簡單化,從日本男到海防男,構(gòu)架過于程式并且草率,以至于看到后來哥哥在教堂里大哭以及燒炭自殺,會覺得沒太大感覺,因感情鋪墊薄弱而顯得結(jié)果突兀沒達到煽情效果。如果說哥哥的戀情在電影里只是一個輔助基調(diào),那便能說得通,但若只是作為襯托,電影的中心思想又是什么?(看完電影就覺得這個地方有點嚴重,主線過多了。)
優(yōu)點當然很多了,音樂就不再多說,我相信看這部電影喜歡這部電影的人都會覺得音樂很好,共鳴之處心照不宣就OK了。畫面以及整個色彩基調(diào)都非常美,膠片質(zhì)感滲透進電影讓人感覺安靜緩慢。電影構(gòu)圖以及鏡頭組接有條不紊,不會過于晃動或?;?,平實,甚至很多時候不會感覺攝像師的存在,這與同類型臺灣文藝片相比贏到穩(wěn)妥之上,若要舉例,《陽陽》《聽說》便是很好的參照物。
這部電影的細節(jié)做得很精彩,包括妹妹與阿嬤、爸爸、哥哥、日本男、海防男的情感互動,妙的地方在于她與阿嬤的日常對話中隱隱滲透的感情隔離、思想偏差和親情互補等一系列細微末節(jié)的交代,雖只是一筆帶過,但該勾勒的地方都十足完美;她與爸爸的感情互助通過手心的物件傳遞出來,哪怕只是一個用水彩筆畫上去的笑臉,都是最大的感情證明;而與哥哥,交代得最多也最有趣,從一開始的不解(哥哥給日本男送蚊香,之后上床,雖然這一點我覺得很倉促,但妹妹的眼神很好,演繹出來的不解加分很多),到后來的默許(在搖晃的小船上閉上眼睛,等待內(nèi)心認知與妥協(xié)的龍虎之爭),再到后來的義憤填膺和不離不棄。而在對待日本男及海防男的時候又夾雜的好奇、排斥、抵觸和接受,尤其在后面海防男離開時,她騎著單車追到碼頭與海防男say goodbye時,內(nèi)心立馬飽和起來。這便是優(yōu)秀之處,不溫不火卻顯而易見。
臺灣文藝片還會有很多,也還會有很多電影音樂能讓我們在mp3里一直聽一直聽到爛,等待臺灣美好沿海風光與通透空氣也是件樂事呢。
我的微博,歡迎交流:
http://weibo.com/hirowork2010 2 ) 出發(fā)。
從臺北回來第三天深夜,重溫《帶我去遠方》,很大一個原因是這次金馬獎以記者身份終于見到了林柏宏,跟他合了影。最早認識他就是在2009還是2010年的時候看了這部《帶我去遠方》,他的作品其實不算多,我也只看過3部而已,但他一直是我記憶猶新的演員,就是從《帶我去遠方》開始。
這部片算是我看得最早的一批臺灣電影,當時就非常喜歡,標的是5星,那時候16歲。我到現(xiàn)在手機鈴聲用的還是林柏宏和游昕給這部片合唱的主題曲《出發(fā)》。好幾次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鈴聲一直沒換,想要換掉的時候,把這首歌打開再聽一遍,就又不想換了。這樣清澈的聲音,一直留著就好。
《帶我去遠方》并不是一部多么出色的作品。電影看多了以后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不滿足,攝影、色彩、劇本、演員,小到每一個細節(jié)都可以拿出來批評,所以回過頭去看六年前這部我給5顆星的電影,我抓不到其中任何一個可以拿出來夸獎的地方。它也可以被歸為“臺灣小清新電影”的范疇,流于“同志題材”之中。但是總有一些電影,不需要有任何出彩的部分,它會在別人褒貶不一的評語里,成為你心中的五星電影。
也許在六年前我就愛看這種文藝小清新但是矯情又做作的臺灣電影,可是六年后再度重溫,它依然能夠讓我撇開一切濃稠,帶領(lǐng)我去向一片清靜的海域。
故事發(fā)生在臺灣南部海邊不知名的小島,天空總是占據(jù)很大的畫幅,阿賢踩著單車帶著林曉桂在海岸邊的公路上,慵懶閑散的夏天午后,睡午覺的時間……電影在表達一種向往遠方的愿望,可是畫面中還未抵達的遠方,已經(jīng)足夠令我向往。剛開始愛上看電影的時候所看的這些臺灣片,也是后來成為我愛上臺灣的理由。
天生色盲的林曉桂,想要與男友去紐約讀書生活的阿賢,總要把服裝店“女模特”帶回家的阿桂爸爸,偶然遇見一個人來旅行的日本人森賢一,阿賢的海員男友……這些角色其實都在突出“遠方”,在看似寡淡的表演中,始終不離重點。
非常喜歡長大后的林曉桂,身上就有一種與電影主題相契合的感覺。因為色盲而穿著顏色搭配奇怪的衣服,染的頭發(fā),化妝課的作品……還有她的房間,窗外是海,墻上貼著一面地圖,上面畫著從臺灣到色盲島的路線。很遠的地方,就在每天醒來她的左手邊。
阿賢對她說:“每個人一定都有什么地方和其他人不一樣,如果每個人都一樣,那這個世界不是很無聊?!?br>
電影那么吸引我的地方也是因為“帶我去遠方”這樣的片名和設(shè)定,當你厭倦一個地方的時候,或者被遺棄、孤獨、不相信任何人的時候,你就會向往遠方。好像在地圖上標出一條路線,圈出一個地點的時候,那個地方就離你很近,即便不是現(xiàn)在,但終歸是要去的一樣。
阿賢和小桂在片中騎車坐船的場景也象征著一種出發(fā),“很遠很遠的地方”似乎觸手可及一樣。只是與男友去紐約生活的夢想難以成真,去色盲島的愿望也只是一種幻想。其實我們都一樣,常?;孟脒h方,現(xiàn)實卻難以抵達,可是越難抵達就越想要出發(fā),這種愿望慢慢積淀起來,就會變成一團安靜、柔軟并且純真、美好的霧氣,時常覺得就在眼前,就像張開眼睛就能把手指向地圖那樣近。
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
同樣喜歡英文譯名,我從未旅行過的地方,我有很多從未到過的地方,也許不見得都到得了,但我一直都會向往。
《帶我去遠方》用了幾件讓人失望的事情,卻表現(xiàn)出了一種美好。它或許會讓你有些憂傷,但不足以叫你哭泣,當聽到林曉桂和阿賢哼著《出發(fā)》的旋律的時候,遠方就會變得很近。天空和海浪足夠讓人安靜下來,夏日的空氣或者熱浪依然可以凈化灰塵和污濁,想要在海邊騎車,也想在海邊的閣樓上午睡。一邊安于這樣舒適的地方,一邊也在憧憬更遠的地方,出門迎著海風,坐船,漂流,看太平洋的海能帶我去向何方。
《帶我去遠方》是一部影響我很大的電影,興許不止六年,在未來很多年后,“我喜歡的電影”里一直會有它的一席之地。而我依然說不出它好在哪里,而且我也寫不出什么東西來。很多感覺像一陣風一樣,撲面而來這么柔軟,想要留住它,但是誰抓得住風呢?于是我便永遠記住它。
可能就是那種感覺,于一個風象星座的人來說,一個不太能安于現(xiàn)狀,始終向往出發(fā)和遠方的人來講,就是一種剎那的感覺,我能夠呼吸到電影里的空氣,在一片寧靜的海域,一個不知名的小島,蹲在一個僻靜無人的角落里,我同阿賢小桂一樣,與別人不太一樣,然后翻著旅行書,攤開地圖,畫出一條我想要飛行的線路,再把那首《出發(fā)》拿出來聽。
就是這樣一個很小的電影,很淡的故事,但就是很難忘記,所以六年之后,我第一次見到林柏宏,28歲的他和22歲的樣子沒太大差別,除了頒獎典需要穿著西裝,他拿到金馬獎杯,來新聞中心拍完照接受完采訪,他跟我說他肚子好餓哦,但還是給我簽了名拍了照。我想到的不是《六弄咖啡館》的阿智,而是《帶我去遠方》的阿賢,然后我來寫它。
真的要丟掉昨天的不快樂,
真的要把過去放在角落,
必須往前走,
必須學著讓自己承受。
有風有雨的路前面還有,
要怎么選擇屬于我的生活,
站在原地不動,
或者嘆息年華易老。
出發(fā)到另一個新的地方,
生命的過程就像一篇故事,
記著我曾經(jīng)那樣的為你心動,
記著我的夢想 我的努力 我的真心。
出發(fā)到另一個新的地方,
不能永遠抓緊回憶不放,
該面對的總要坦然的去面對,
不該是我的終究還是要,
讓它自由。
3 ) 違和不違和
前些年學會了一個拿來主義的單詞:違和感。聽上去比同意義的中文高檔很多。簡單的說,《帶我去遠方》就是一部用毫無違和感的影像記錄各種違和事件的青春片。
小桂是個違和者。她天生色弱或是色盲,可這一點并沒有影響她看待世界的目光,她和正常孩子一樣長大,一樣騎車看海,一樣醞釀著說不出口的愛情,藏著糾結(jié)成團的秘密,她要尋找的“色盲島”也不會為同類發(fā)一張全天候的單程票。片中屢屢出現(xiàn)的無序而美麗的彩色小球讓我忽然明白色弱的好友看到的也許是屏蔽掉惡色的更加美麗的世界,他的無語是因為他叫不出那些色彩俗麗的名字,慣于取笑他的我因為愚蠢永遠也去不了天堂般的“色盲島”。
阿賢是個更大的違和者。他說舌頭上很生但心中很熟的英文。他只愛他們。他哭泣前會表白,他背詩前會哭,他自戕前會念詩,他微笑前會嘗試結(jié)束生命。他以為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世界卻一直在包容他的懦弱與放肆。其實他的生活像我們每個人一樣簡單,哭和笑,閱讀和看海,愛和死,就這些,全了。
而配角大人們更是全部違和。青春片里的大人是電影史上最苦命的角色設(shè)置之一,他們不能不存在,否則就成了兒童動畫片,他們不能太復雜,否則就成了倫理劇,他們不能太搶戲,沒有觀眾要看他們的過度詮釋,他們最好長的像個符號,比如說“丫”或者“囧”,最好單身,癡肥,偏執(zhí),天良未泯。至少在主角們眼里,他們應該是這個樣子。
電影中也充滿了各式各樣的違和元素,其代表就是那座無比神奇的神堂。據(jù)說那是臺南鹽水的圣神堂,當天主教的圣者和門徒們以孔子觀音壽星的形態(tài)堂皇出現(xiàn)在穹頂,那份繚亂的感動足以讓一切設(shè)計師放棄在混搭道路上求索的勇氣。
是的,這部電影在口味日漸加重的觀眾眼里連清淡的涼菜都算不上,但導演招募了一批違和元素,用簡單清新的表現(xiàn)方式拍出了完整的電影,雖然從故事到演員都有很抱歉之處,但情懷能得到傳達也算成功。就好像“小清新”這個詞喊得久了顯得矯情惡心,但它名下卻多的是撩人心弦之物。
電影結(jié)束的時候我記起許美靜的一首歌,它讓我的一生有了奮斗的目標:帶著愛人去到?jīng)]有屋頂?shù)倪h方。我一直喜歡她的歌,也一直向別人推薦著,可是它們從來不曾大紅大紫。
帶我離開這里
到一個被遺忘的小鎮(zhèn)
我只想靜靜的和你相愛一生
帶我離開這里
到一個被遺忘的小鎮(zhèn)
找回我和你黯淡已久的星辰
只有你的吻才能抵擋夜寒冷
只有在緊緊擁抱中
才能感覺到一點永恒
就算注定是流浪的一生
讓我隨你這旅程
就算失去勇氣和自由
不悔恨
就算注定是飄泊的一生
讓我隨你這旅程
要你永遠感動我
最深處的靈魂
4 ) 帶我去遠方歌詞翻譯
百度百科的翻譯不能看,自己翻譯了一下。
第一次翻譯外文詩,感覺還蠻好。
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ed, gladly beyond any experience, your eyes have their silence:in your most frail gesture are things which enclose me,or which I cannot touch because they are too near
帶我去遠方,這份經(jīng)歷愉悅地超越了過往,你的目光中游離著寂寞:你最脆弱的樣子駐進了我的心扉。它們離我太近,以至于我不敢觸摸。
your slightest look easily will unclose me though I have closed myself as fingers, you open always petal by petal myself as Spring opens touching skillfully, mysteriously her first rose
我像緊握的拳頭一樣把自己封閉,但你不經(jīng)意的一瞥就能輕易撕下我的偽裝,就像春風溫柔地撫摸過一朵朵待放的花蕾,神秘地、巧妙地吹開了她的第一朵玫瑰。
or if your wish be to close me, I and my life will shut very beautifully, suddenly, as when the heart of this flo_wer imagines the snow carefully everywhere descending;
如果你決心離我而去,那一刻我和我生命中的所有就會凄美地謝幕,正如花朵擔心終有一天它會像雪花一樣,在生命的盡頭,不可挽回地凋零。
nothing which we are to perceive in this world equals the powder of your intense frailty: whose texture
compels me with the colour of its countries,rendering death and forever with each breathing
在我眼中,塵世中的所有都不能與你脆弱的身影相比堅:那特有的觸感使我不禁遐想它來自何方,在每次呼吸的間隙之中臆想永恒的死亡。
i do not know what it is about you that closes and opens; only something in me understands the voice of
our eyes is deeper than all roses. nobody, not even the rain, has such small hands
我困惑于你熱情和冷漠的魔力,但是我心中的某個聲音告訴我,你的雙眼比所有的玫瑰更動聽。這世上沒有任何事物,甚至連雨滴,也不會有這么溫柔的雙手。
5 ) 是誰一直說要去遠方 卻忘了方向
很早之前在普的日志里看到這部電影的OST,就下載下來聽,后來索性就放到了MP3里,很干凈的配樂,完全是清新電影里的配樂,鋼琴貫穿時鐘,平淡也并沒有太大的起伏,就是一種很安靜的狀態(tài),特別適合騎車的時候聽,尤其是下午放學的時候。原聲帶里會穿插一些臺詞,因為聽了好幾次,也能記住了一些大致的內(nèi)容。也無非是小清新的那種帶著發(fā)嗲的強調(diào)。這依舊是臺灣現(xiàn)在電影范疇類的片子,也并沒有多大的期待,也沒指望能有什么樣的突破。中午在轉(zhuǎn)學校的BT的時候,看到有這個片子,就下載了下來。
一開場監(jiān)制吳念真就基本已經(jīng)讓我給驚訝了一下,突然之前對這個片子有了期待。之后再出現(xiàn)的別的字幕就真的沒有一個認識的了。然后這個片子就讓我打發(fā)完了考試前最后一個下午??偟膩碚f,比預想的要好一些,也許本身吳念真這個名字已經(jīng)給這個片子增加了好感,加上導演的一些設(shè)計,看完這個片子,還是想寫一些東西的。
開場已經(jīng)展示出了男主角其實是個缺愛的小孩,所以故事一連串就鋪好一個積淀。從遇到第一個喜歡的人,到419,到結(jié)束,到遇到第二個人。做的非常簡潔,沒有敘述什么,就是出現(xiàn)然后離開,然后再出現(xiàn)。這點做的很不錯,因為之前和之后其實若演出來并沒有多大的意義。到后來兩個人一起在船上想未來的時候,從兩個人的動作就已經(jīng)暗示出后來的發(fā)展趨勢是如何。但那一段總歸還是讓人感觸了一下,我覺得男主角那個時候還是蠻單純的,單純的只懂得想就會有,有了就會永遠。已經(jīng)并不是多么青澀的年代,還有那樣一顆心的男孩是可愛的,可以愛的。但這樣的人說難聽點真的就是沒有歷練。在我們大部分人從一開始都好像一張白紙一樣,很好看的柏芝,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顏色,往上面涂抹,從一開始都是難看的,越到后來越成型的時候才會變的好看。但到最后我們都已經(jīng)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張畫。從前我們白的可愛,招人喜歡。后來我們絢爛美麗,歷練之后變的成熟和冷漠,依舊又可以吸引別人,但已經(jīng)不是從前的自己。在最開始人對感情也總會熱烈,總會有被挫傷的時候,等到爬起,在次挫傷,一次次之后就好像已經(jīng)習慣于感情。然后成為挫傷別人的人。早晨看到一句話,每一段都很投入,因為我是好演員。從期待明天,到不敢期待明天,到擁有明天,也都是這樣的過程。也許很多人到不了第三個層次,但前兩個還是容易出現(xiàn)。想的太多,盼的越多,最后落空的越多。當兩個人在船頭,男主角幻想著未來的時候,自然就會讓人心里一顫,有時甜蜜真的讓人沖昏頭腦想很多已經(jīng)自己都認為是虛幻的東西,本身是在水池,來去自由,越深越陷,卻走進了子泥里面,想要出去呼吸的時候,卻已經(jīng)很難了。本身以為幸福的東西最后卻成了一種難過的回憶,想要忘記卻又舍不得。痛苦是可以忘記的,因為人想忘記,但甜蜜是人不想忘記,所以人更痛苦。為了一段本身已經(jīng)結(jié)束的回憶而去想那么多是不是人本身就想犯賤呢,已經(jīng)潑出去的水是一定收不回來了,一切回憶本應該就是虛空,抓著不放,也只是風而已。男主角喜歡的人說,那一切都是你的一廂情愿。這,才是一針見血的回答,本身那個人心里已經(jīng)沒有了他,而他卻使勁往里面撞,這樣的一切本身就已經(jīng)沒有什么樣的意義了。男主角說我總是想我們的未來,我連你都不能相信,我的未來在哪里。這就真的是一廂情愿了,兩個人的一個人已經(jīng)覺得沒有未來,那另一個人抓著有什么用。朋友的簽名寫著,太認真,就輸了。大部分都是這樣,沒有多少的人可能走到天長地久,太認真會淪落成一廂情愿了。還有一句也是在朋友那里看到,他說每一段我都很認真,因為我是個好演員。這好像是兩句獨白一樣形容出了兩個人之間的關(guān)系。人已經(jīng)有自己的驕傲,未來也不是別人創(chuàng)造的,自己有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是需要自己去主宰的。當主動權(quán)已經(jīng)落到別人的手上,你的未來又如何強加到別人的身上讓別人去實現(xiàn)呢?畢竟只是兩個人,畢竟他是一個人。這個世界很多事情是沒有對與錯的,有的只是結(jié)果,結(jié)果可能就真的不是屬于自己的。而結(jié)果只能給,不能搶的。有人得意洋洋,就有人落寞收場。在這樣的周而復始之中,人漸漸的開始成長,有從來都是春風得意的人,但真的很少。每個人都有自己弱點,也許就會讓某個人捕捉到,而恰巧是自己最強勢的地方,因而吸引。這樣的事情,多數(shù)人生活里都會遇見,能做的還不是應該自己藏好傷口,然后做一個更驕傲的人。因為不管什么時候,自己永遠是自己的。愛的人,一定要有自己。
而女主角好像一個鏡子一樣一直反照他們的生活,在她其中,她自己卻不在其中。電影的開場一段很有意思,就是各國語言那段。在原聲帶里有這段對白,所以看的時候格外的仔細。最后兩個人抱在一起,站在地圖地毯上,那塊地毯上,兩個人站的位置大致就在南太平洋那塊,這其實就是兩個人最想去的地方,在一開始就已經(jīng)站在了上面,兩個人只是都不知道。從一開始就讓兩個人到了遠方,而整個故事就只能越走越遠了。小慧的眼睛分遍不了顏色,可她卻真的有自己的思想。天才總歸有異于常人的地方,所以才更成為是天才,因為是天生的。小慧的眼睛看不到可其實周圍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好像她的思緒一樣,人捉摸不定,想不出來。小慧的枕頭旁邊有個彩色的小抱枕,好像他那些彩色珠子一樣,那些顏色好像他的思緒一樣豐富,很多的事情看的到的可能是黑白,但實際可能很絢爛。我們經(jīng)歷很多,以為這個世界的顏色已經(jīng)足以分辨,可以認清很多人的臉孔,從一開始就好像自己會懂得以后的路是什么樣子,但竟會發(fā)現(xiàn)起初是按部就班,后來怎么就變了方向。想的太簡單,但世界的變化根本沒有自己想的簡單。她看到了很多的東西,然后都藏到心里,她不是不懂,她只是表現(xiàn)的不懂。他說要帶她去遠方,到?jīng)]有人的地方,可到最后他自己卻迷失在了遠方。不是到了某個地方就是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夢想永遠是在看不到的未來,就連什么顏色都不知道,又如何知道它是美好的難過呢?
男主角在遇見日本人后他們?nèi)チ私烫?,日本人有張照片好像是拍了他,不知道那張照片最后怎樣了,以為那個地方會有呼應點,但日本人就這樣一下子消失了。當然我也并不確定那到底有沒有拍男主角。日本人在走的時候他留了地址,這也足以說明男主角當時是多么的青澀了。在路上,遇到很多的人,有很多的下一站,而遇到的人其實也是一站,而這趟車不是公交車,你每天都會按時去座,這就是趟長途大巴,可能經(jīng)過就不再回來,而那些站牌也沒有多少的意義了。面對別離總會不舍,甚至難過,但走了就是走了,還有下一個。這不是一種自我的安慰,路口還有好多個。
電影里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就好像男主角喜歡的人在書店那一段,那個人拿起的書是愛情的盡頭,而書放到了旅游書區(qū)。兩個人已經(jīng)到了盡頭,去不去遠方都一樣。而之前的那句臺詞是一個人過的快樂,就能忍受各種規(guī)律。這話又好像是在說給女主角聽的。只要快樂,就算是屬于自己的規(guī)律也能忍受。有色眼鏡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世界,這正的世界就在身邊上演。分手,劈腿這些若是規(guī)律的話,人更應該跳出其中而過的快樂。
電影最后女主角站在男主角旁邊說我覺得我好像變老了,聽到這句話肯定會讓人想起《一一》,尤其是這片子的監(jiān)制還是吳念真。昨天跟源遠聊天的時候,他也說了句我覺得我老了,我也想到了《一一》,當然很無關(guān),只是條件反射似的聯(lián)想??梢簿褪沁@種條件反射才讓人會想起更多。在不明不白,眼睛都看不過來的世界里,每個人都在急速的成長,不是變成植物人就能停止生長。很多的事情也需要面對,過了這個關(guān)才能有下一個關(guān)口去超越,都是這樣一步步的摸爬滾打,在別人的欺騙之中反感欺騙然后又學會了欺騙。騙你的人是我,相信的人是你,最后錯的人不是我,是你。因為若是你不相信,我的欺騙又從何成立呢?不要給別人旁戴多少的帽子,很多事情的根源其實都在自己的身上。當我們說自己老了的時候,也是一種清醒的認識,面對喜怒無常的世界,不是飛速生長的頭發(fā),看著不順眼就能剪掉。變個花樣,其實本質(zhì)還是那樣。世界很大,要找的地方很多,男主角在沉吟之中讀著somewhere i never travelled,就好像起初出現(xiàn)的那個日本人一樣,走走停停,有很多的下一個地點,那些地點都是never travelled。我為你輕輕而來,努力展開,你經(jīng)過,我也便頹敗,只是我依舊是追求著你。男主角以前幻想著以后一起去紐約,那也是很遠的地方,像很多人一樣,有個很遠的目標,但有時太遠,就看不到了。
今天別人對你說的話可能下一秒就會對另一個人說出,當然自己說的可能也會跟很多的人說出,也沒有什么真的假的,能做的還不是讓自己好好的。有很多的選擇,有很多的結(jié)果,可能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我總覺得人不管為了什么,還是要快樂。很多事情的明辨和判斷還不都是在自己的身上。走的入也要跳的出,,累了,然后也就麻木了。誰都盼遇到一個好對象,可總是遇到好演員。
前天在作圖的時候,有張照片是拍的碼頭,一艘艘的船朝著高樓林立的市區(qū),對面的樓顯得渺小而模糊,看的見又看不清又想看清是什么樣子,就寫了一句話,是誰一直想要去遠方,但卻忘了方向。忘記是怎么想起這句話了,也許以前在博客或什么文章里看到過,再或者可能是某本書里寫的,但現(xiàn)在覺得這句話用在這里也很好,是誰一直想要去遠方,卻忘了方向。
只是人海茫茫。
(PS:各位聽眾,又是一段他們始終沒有牽手旅行啊~~~)
6 ) 電影的意識形態(tài)
來寶島旅行的日本人
來了又走了
和日本人成為戀人的臺灣同性戀
想要去遠方
對他說再見
其實是再也不見
主人公的紅綠色盲病癥
嬤嬤說 怎么長大了還不回來(法師說長大了該好了)
色盲島
通過日本東京和美國夏威夷方可到達
到了那里 異類便成了同類
一座美麗富饒的理想島嶼
那是臺灣的未來嗎
片尾曲很切題:
出發(fā)到另一個新的地方
不能永遠抓緊回憶不放
該面對的總要坦然的去面對
不該是我的終究還是要 讓它自由
“每個人一定都有什么地方跟其他人不一樣。如果每個人都一樣,那這個世界不是很無聊?!蔽以趺催@么喜歡這部電影,喜歡到去抄臺詞,去揣摩人物的每一份小情緒。
妹妹暗戀哥哥,哥哥卻愛著同性。很多感情我們都無法觸及,因為它太靠近。也許多年后的輕輕一瞥,才能夠?qū)⑺尫?。最終誰也沒能去成遠方,青春的小情歌,好惆悵。林柏宏身上有少年的味道。
你愛上的每一個人都為了遠方。
為何同性就讓很多人感到惡心呢。感情的事情其實都一樣,深陷其中被蒙住了雙眼,痛苦也一樣??粗绺缯J真的說著那些話,戀人滿不在乎的對答,我作為旁觀者看著也感到難過,一廂情愿真可憐。有很多時候我寧愿男生愛男生,女生愛女生
不管好的壞的,走了,我都對你放聲說再見!
是誰一直說要去遠方,但卻忘了方向。
最后你去不了紐約,我到不了色盲島。
但電影本身如此簡單,就像色調(diào)一樣,沒有一絲沉重,彷彿鮮血在主人翁的眼中也一定會是樹葉般的綠色。同樣是關(guān)於青春和成長,但是沒有一個人像郭敬明那樣在喊痛。不痛不癢,似乎還有那麼點浪漫的娓娓道來,卻已經(jīng)痛過了。
后勁十足,會有些東西讓你忘不了...
只有前30分鐘還值得看...不過ost還不錯..
出發(fā)了,另一個新的地方
所以說林柏宏也要演gay了咩?
前30分鐘可以打五星。童年的小桂很可愛,也很有靈性。高中的小桂不僅沒靈氣,并且看起來非常猥瑣...
臺灣已經(jīng)逃不開同性戀題材了么?!
還是挺不錯的
告別遠方。
還是那句話,只有臺灣能拍出如此動人的青春片?。?/p>
一個單戀GAY哥的自閉妹純純的愛~~~PS:海報+1星
他們最終沒有牽手去旅行。
臺灣電影看多了就會膩。那種小清新真是經(jīng)不起洶涌的時光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