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明朝嘉靖年間,一品誥命夫人嚴氏依仗在朝為相的哥哥嚴嵩的勢力,縱容兒子程西牛在保定橫行霸道,魚肉鄉(xiāng)民。自稱二朝廷的程西牛意欲強娶民女林秀英,更狠毒地勒死其兄。奉定國公徐千歲之命來保定暗訪的副將杜士卿剛巧撞見程家強搶秀英的一幕,雙方一言不合,拳腳相向,致令惡少為家奴誤殺。聞聽兒子死訊,嚴氏惱羞成怒,發(fā)誓殺盡林氏全家。而秀英則在杜的囑托下前去縣衙告狀。新任七品縣令唐成剛正不阿,全然不懼誥命夫人及其背后勢力的威風,定要將正義匡扶,混亂的乾坤扭轉(zhuǎn)…… 本片根據(jù)豫劇傳統(tǒng)劇目《唐知縣審誥命》改編,并獲1981年第4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很小的時候我就看過由豫劇大師牛得草主演的《七品芝麻官》,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芝麻官唐成的那句“當官不與民做主,不如在家賣紅薯”。前不久在課堂上又看了一遍,我感觸頗多,因而想借此機會,談一談我對《七品芝麻官》的看法。
一、從妝容扮相上看,丑角的面部化裝一般是通過運用白色塊面的伸展或縮減來集中地描畫出眉、眼、口、鼻各自的神態(tài)。那些詭計多端的文人謀士的臉譜,白色的塊面較大,兩頰和額部紅色涂抹相對較少,面部五官一般畫成八字眉、老鼠眼或三角眼,鼻梁上再略畫幾筆皺紋。而那些心地善良、舉止滑稽的小人物,臉上的白粉一般很少,主要通過眉眼的精細描畫來充分地表現(xiàn)其眉飛色舞的神態(tài)。我們且看《七品芝麻官》中唐成一出場的那身打扮: 豆腐干似的臉上嵌著兩只三角眼,眼上橫著兩道濃厚的八字眉,鼻子下面留著三撇小胡子,外加手里握著的一桿長煙袋,在這賊眉鼠眼的形象下是一身嚴肅正直的官衣打扮。這套行頭一出場,人物扮相與人物身份的極大反差,引發(fā)的“笑感”不言而喻。但這樣“滑稽可笑”的唐知縣卻在后來的故事情節(jié)中展現(xiàn)了他機智多謀、為民做主的性格特點,這樣鮮明的對比著實引人深思。
二、從唱詞念白上看,丑角的唱詞念白通常淺俗易懂,符合大眾審美。正如李漁在《閑情偶記》中云: “科諢之妙,在于近俗,而所忌者又在于太俗。”意思就是說科諢的妙處就在于通俗,但也不能俗氣。而丑角作為插科打諢的主要承擔者,其科諢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近俗”。在《七品芝麻官》中,唐成的念白就無處不體現(xiàn)著雅而不俗、俗中有真意的道理,新官上任的第三天,唐成就收到了群眾舉報誥命夫人的狀紙,氣急之下,他吐出了俗卻貼合民意的話“老誥命,你個老雜毛”,如此代民發(fā)聲,乍聽去,確實略顯粗俗,但因為出自丑角之口,這些話就顯得理所當然了。還有那句經(jīng)典的“當官不與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也于通俗的言語中表達官員應(yīng)當不畏強權(quán)、為民做主的深刻道理。除此之外,念白中還多次使用方言口語,不僅滑稽幽默,同時還有濃郁的河南鄉(xiāng)土氣息。如唐成鼓勵眾衙役所說的話“他們(指衙役)是嫌我的官兒小問不了,我給他們打打氣鼓鼓勁,壯壯膽再噴幾句(噴是河南方言,有吹牛的意思)。恁把嚴嵩比猛虎,我看他是小老鼠。咱朝老海瑞,他是我?guī)煾?。還有位定國公,他是俺姐夫。正是這樣看似可笑卻又蘊含著大道理的唱詞和念白為《七品芝麻官》增色不少。
三、從情節(jié)主旨上看,《七品芝麻官》通過塑造一個懷著“賣紅薯”大志為民做主的七品芝麻官形象,來揭示官員應(yīng)當不畏強權(quán),切實為民做主的道理?!镀咂分ヂ楣佟返那楣?jié)如下:嚴嵩之妹、一品誥命夫人嚴氏之子草菅人命,橫行霸道,強搶民女未果,卻被自己的家仆程虎誤殺致死,而民女林秀英為給父兄報仇,一直訴狀告到衙門,嚴氏卻反咬一口,把一切罪過都歸咎到林秀英身上,還誣告她殺死了自己的兒子。就這樣案子一直移交到知府,都沒人敢審此案,最后互相推諉,官大壓一級,壓到最小的七品芝麻官唐成身上。唐成官小膽大,敢于為民做事,他通過自己的智慧,審理了案子,并把一品誥命夫人押送到京,為老百姓爭了一口氣。反觀那些位高權(quán)重的撫臺、按院、東司、西司等官員,一個個儀表堂堂、衣冠楚楚,背后還高掛著“明鏡高懸”的牌子,卻都只是拿來對付百姓的,當他們知道擺在大堂上的這樁案子涉及朝中大臣,若處理“不當”便要丟“ 烏紗帽”的時候 , 他們就一個個的面如死灰,不敢審理。于是乎演了一場上推下卸、踢皮球的丑劇。最后,案子竟推到了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唐成的身上。唐成在這些威風凜凜的官員中,位最卑,職最小, 顯得十分微不足道,結(jié)果反倒是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小的芝麻宮才不怕丟官,不怕殺頭,不畏強權(quán), 接了案子,審了案子,主持正義,法辦了權(quán)高勢大的浩命夫人。如此鮮明的對比,深刻的抨擊了那些空頂烏紗卻不敢為民辦事的“衣食父母官”,贊揚了不畏強權(quán)、為民做主的官員作風。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不管是傳統(tǒng)戲曲的視角還是電影的視角都可圈可點;七品芝麻官是經(jīng)典的豫劇劇目,唐知縣是傳統(tǒng)戲劇中的丑角角色,七品芝麻官是少有的以丑角為主角的戲??;唐知縣詼諧幽默,又足智多謀、剛正不阿、不畏強權(quán)、為民請命,這樣的角色自古以來都是深受老百姓愛戴的;所以這是這個劇目經(jīng)典不衰的原因。從電影的視聽語言上看,影片開始部分,行俠仗義的定國公副將杜士卿與一品誥命夫人嚴氏之子、管家程虎一干人打斗的場面,干脆利索,緊密的鑼鼓點配合打斗場面,打斗的鏡頭中又穿插管家一干人的特寫反應(yīng)鏡頭,成功塑造了詼諧有趣的基調(diào);唐縣令進入按院那場戲也十分精彩,傳統(tǒng)的戲曲電影在鏡頭語言上中規(guī)中矩、一板一眼,而這場戲使用了一組主觀視點鏡頭,以唐縣令的主觀視角進入錯綜復(fù)雜的官場:按院,唐縣令在作揖的過程中,又切入主觀視點鏡頭,引領(lǐng)觀眾看到桌案上正直風范的儀表下是金光閃閃的姿態(tài)和細節(jié)。即幽默又深刻,一下拉近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牛老師的唱腔和表演絕對的經(jīng)典啊。
雖然故事略顯簡短,有些地方推敲起來還很幼稚,但是導(dǎo)演講述故事的方法,幽默風趣,鏡頭豐富大膽,使得此片妙趣橫生。上一部認真看下來的戲曲片是《宋士杰》,此片比《宋士杰》有過之無比及。當然,就電影手法來說,延續(xù)了謝添導(dǎo)演一貫的輕快明了的節(jié)奏以及趣味的風格。
經(jīng)典!而且居然加入了電視特效~
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出處在這里。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戲曲里節(jié)拍和動作的匹配讓人看著還是饒有趣味的。和《淚痕》的主題故事架構(gòu)相似:新官上任,受到舊勢力的阻攔,但憑借自身的智慧和勇氣終究突破了這道防線。考慮到文革剛結(jié)束、四人幫剛被打倒的時代背景,這樣的巧合也就不難解釋了。戲曲“電影化”的嘗試:特效、特寫、主觀鏡頭。
很美好的童年回憶!
應(yīng)該是看過的,但實在沒什么印象了
暗無天日二朝廷,這個應(yīng)該配合大明王朝食用啊?,F(xiàn)代版的話就是河北淶源入室反殺案吧。
XD“給你買棺材”“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p>
全明星陣容,牛得草,李斯忠,唐喜成,楊志禮,吳碧波全都在,了解豫劇的都知道這幾個名字意味著什么。
當官不為民做主
甩翅帽,扇子功絕了!坐花轎一段是集大成的神段落!吹爆牛得草大師!P. S. 金不換老師演的下部《七品知縣賣紅薯》也很棒!
豫劇里比較經(jīng)典的一部戲,唐知縣審誥命夫人嚴嵩之妹的故事。本來覺得故事發(fā)生在保定,似乎與河南沒什么關(guān)系,現(xiàn)在才明白戲里這個唐成原來是開封人……和其他清官戲一樣,民冤最后也不是通過法律解決,而是由另一股政治勢力扶持,最終交由皇權(quán)定奪(當然,還是走了庭審的過場)。戲里的一些官場規(guī)則,現(xiàn)在仍行之有效。同時結(jié)合這部戲排演的年代,感覺“審誥命”這個題材,還是有其政治意義的。按照戲里的劇情,程西牛搶林秀英,似乎是去做正妻。按照部分當代人的觀點,這其實是一件大好事,區(qū)區(qū)民女能攀上這種高枝,真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哪怕是去做妾呢。不知是現(xiàn)代人更務(wù)實了,還是古人也曾有此想。整部劇臺詞俚俗,有不少鬧劇的橋段,臺詞可取的地方不多。不過唐知縣人卑官小,剛正不阿,又是個丑角,似乎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
國產(chǎn)老片 中國電影 豫劇 謝添 牛得草 小時經(jīng)典, 模仿牛先生是我拿手, 總被長輩們?nèi)⌒?........哈哈ha
說白了,這是國老和寧國府之爭,七品官能秉公執(zhí)法也是仗著寧國府撐腰,否則。。呵呵。
陪老媽看的,她喜歡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頭一回看完整部的豫劇,對戲曲不了解就不妄加評論了。但是看起來不枯燥,生動有趣。表現(xiàn)手法也非常地道。幾位演員技藝精湛。牛得草老師真是牛氣十足。演誥命夫人的也是令人捧腹。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
注意到劇情寫民間、描繪官員怕有勢力之家族時寫實傳神貼切,寫官紳生活隔膜不通。想大約豫劇如同一個胎兒嬰孩,還在草臺班子奔波于農(nóng)村,偶及城市市民娛樂場所階段時就被我黨收編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