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講述剛離婚不久的格雷格(威爾遜飾)遇到了迷人的伊莎貝爾(海耶克飾)。伊莎貝爾住在大街上,認為這個被污染、破敗不堪的世界并不是真實的。她相信這個丑陋的世界是在一個美麗、和平、“真實”的極樂世界的內(nèi)部。起初格雷格表示懷疑,但他最終發(fā)現(xiàn)這個理論很有道理。
豆瓣真的是,區(qū)區(qū)幾個字就算影評?
導(dǎo)演拍的是關(guān)于精神健康題材的電影,硬生生給分到科幻里去了!
當然,說科幻片也沒錯,因為其中長達幾十分鐘的片段,都拍的很像科幻片。
從一開始,男主想要續(xù)處方藥,到后面被女主下藥,還有廣告牌的不斷暗示,都能看出這是一部戒療教育片。其中借以黃色,藍色水晶呈現(xiàn)的科幻成分,給觀眾展現(xiàn)了吸毒或者精神病患者的精神世界。而且展現(xiàn)的科幻景物,實物,都在現(xiàn)實世界有具現(xiàn),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部分感覺有點像《閃回》《死亡幻覺》的手法。
絕對是2021年上半年最佳電影之一,真不知道這么低的分是咋打出來的。光是那科幻部分做的動畫就非常費神了吧!更別說其中于情節(jié)推動的社會性問題。另有,片中一直出現(xiàn)女兒的片段,尋找父親,語言暗示,誘導(dǎo)。和兒子的行動形成鮮明的對比(ps:兒子對男主不管不顧的原因交代有點少)。一邊是對吸毒或者精神病患者不離不棄,一邊是不管不顧,放任自流。告誡我們對吸毒或者精神病患者,親情是不可忽視,也不能缺少的。讓我想起了《美麗心靈》這部電影。
總而言之,是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精神教育片。真的不知道現(xiàn)在的豆瓣都是什么人在評分?!?/p>
Differences, contrast, they are the very things to separate suffering from bliss. It is a fantabulous demonstration about deconstructionism.
If the real world becomes perfect, fitting in all the dreams once described by human being, it wouldn’t satisfy people. In other words, a world can not be a blissful place in itself, because bliss is less an outside reality than an estimate of the inner reality, a subjective judgment, a mental state.
So when there’s nothing bothering people, they would for sure have impulses to create a troubled world to experience as a counterpart to make them believe that they are leading a life deserving to be appreciated and grateful.
In the end of the film, the hero chose to live in a horrible world not for the sake of suffering but of the happiness from being cared and loved by his fake daughter which is constantly strengthened by the drastic contrast of a simultaneous existing evil environment. It reminds us that not only the comparison of the opposite feelings is the foundation of forming a feeling of bliss, but also the tight entanglement of them can make the bliss much more blissful.
Just record some inspired dialogues:
The world is but lights bouncing around your neurons. It is a metaphor about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world, the affirmation of the inner reality.
The talking about the hell , about the people in hell pretending to be suffering.
The metaphor about the tortoises piling up endlessly .
兩個世界都不是真實的,有些人還專門開貼駁我,其實這電影就是拍了3層
第一層一看就懂,戒毒片。
第二層科幻片,衣食無憂的人們失去了對比,對生活一點小事不如意就好抱怨,研發(fā)腦盒來治療抱怨的。
第三層兩個世界都不是真,極樂世界不一定真快樂,煉獄世界也能有溫情,可以理解為只是投胎之前讓你模擬好壞兩種人生,明白陽光世界里也有黑暗和黑暗世界也有一絲曙光。探討到底何為極樂的哲學(xué)片。
確實很多人只止步于第一層。其實說吸毒,只一個問題你可能就回答不上來了,為什么二人吸毒后體驗相通又記憶共享?
對細節(jié)的挖掘夠深就能看透第二第三層,所以很多人一直說戒毒才是真,其實明顯能看到戒毒世界好多“程序化”的跡象,建議搭配黑客帝國的墨菲斯讓neo選擇吃下紅色藥丸和藍色藥丸來看此片的藍水晶黃水晶。
男主在煉獄世界的廢墟家園和女主討論自己的畫,此時女主的話就是重點。
女主在這個世界的設(shè)定就是個站街女的設(shè)定,而也是女主當初拉著男主一同到這個世界來體驗痛苦的,在這個世界里男主也體會到了喪到極點的人生,離婚,失業(yè),焦慮,還藥物成癮(hydrocodone氫可酮為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所以有成癮性,但是不致幻),最后還失手殺了人成了殺人犯,試問對于一個中年社畜來說還有比這更喪的人生嗎?
女主目的達到了,省的男主回到極了世界老抱怨泳池水溫太低這種雞毛蒜皮小事,因為以前極樂世界衣食無憂,大家反而沒有對比就不知滿足和感恩。
而男主一覺醒來后發(fā)現(xiàn)女主不見了,然后男主到處翻自己的“夢境的家”的素描畫,而撕下那幾張自己的畫的時候,這里是有一個細節(jié)的,容易被忽略又極為關(guān)鍵。
就是撕下素描畫的背景墻上貼著一張報紙,內(nèi)容暗示已經(jīng)非常強了,上面是人類大腦的圖,標題寫著大大的“simulation(模擬)”貫穿這之后的整個故事線。
極樂世界女主清晨抽煙的pose又和男主的畫對應(yīng)了起來,之后女主發(fā)表了學(xué)術(shù)演講的臺詞和實驗結(jié)果對比又是關(guān)鍵了,不要睡覺,仔細看完這里的每一句話。
為啥說極樂世界也不是真的呢,因為極樂世界前后有兩個全息人物的演講,一個是關(guān)于天堂和地獄的,一個是烏龜?shù)膫髡f(而此前男主手機有個,女兒小時候的視頻,女兒衣服上的圖案正是烏龜,這個暗示就對上了),這兩個全息人物的臺詞都很關(guān)鍵,是兩個世界都是模擬的暗示!
而極樂世界喝香檳時藍衣老頭和男主竊竊私語一直反對女主,原因就是藍衣老頭質(zhì)疑腦和危險性,腦盒會令人頭腦不清,分不清真實還是虛假,有副作用。這個其實也不是重點,藍衣老頭也是npc,就像煉獄世界的女兒一樣,都是兩個世界npc的自我設(shè)定,npc也有立場,有其意義和使命,你玩家退出游戲了,可腦盒服務(wù)器還是在繼續(xù)運行的,女兒npc依然要遵循尋找父親這個設(shè)定,老頭npc的設(shè)定也是個保守派,負責(zé)任嚴謹?shù)目茖W(xué)家而已。
再到扔啤酒(蘋果)的老頭其實就證明兩個世界都是“模擬器”,但是那句brain fast又有點意味
導(dǎo)演挺壞的,拍的兩個世界都讓你信以為真卻又故意搞個小瑕疵讓你邏輯對不上,摒棄掉“干擾項”不要去鉆牛角尖就好了,學(xué)會排除干擾項后知道什么地方該思考,什么地方不該過分思考感覺這電影不難理解,挺好看的
應(yīng)該是局限于小成本的問題,資金夠的話,劇本和背景營造進一步打磨應(yīng)該可以拍的更迷人,也可以像黑客帝國那樣鋪開三部曲。
給7分應(yīng)該是不過分的,目前才5.9
鑒于有個叫Pocky的傻*罵完短評又跑我文章下回復(fù)完一句就把我拉黑的騷操作,我就回復(fù)在這吧:極樂世界的兩個博士對話和博士在新聞發(fā)布會的對比是影片從戒毒片上升到哲學(xué)片的一個切入點,也貼合了電影名字拋出問題到底什么才叫《Bliss》,自己智商淺了沒抓住窗口就好好睡就行??
首先這是一部關(guān)于精神的電影,不需要分析或者判斷下定論,只要感受就好。
如果要分辨哪個世界是和我們同個現(xiàn)實,那我隨便提醒一個情節(jié):男主用念力捏扁汽車,沒有人來找他們麻煩或者引起轟動,女主也不擔(dān)心后果,對比結(jié)尾的慌亂,所以很明顯這是嗑藥了導(dǎo)致的。
女主給我的感覺是浪漫、主觀、偏執(zhí)、控制欲很強,感情流露也是真切的,做的是站街,什么都順心開心就是沒物質(zhì)沒錢。她情愿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對她來說什么是現(xiàn)實并不重要。
她眼中的自己,活在一個多重的世界里,只不過有的世界她要有藥做依托和鑰匙,有的世界里她則是將一切陌生的人事斥之為假。所以爭論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沒有意義。當嗑藥了進入夢幻鄉(xiāng),在效果上和所謂的腦盒模擬沒有區(qū)別。
當你在寫字樓工作,有的人就在很近的馬路對面對抗著現(xiàn)代社會的主流,他們會無視你,同樣你也注意不到他們。我認為導(dǎo)演真正想展現(xiàn)的就是理智者眼中所不了解的另一個世界,即在社會上off the grid的另一類人,把她刻畫的有血有肉。她的毀滅是從遇見真愛為她補全人生最后一塊拼圖開始的,她在體會到渴求一生的真愛同時,也加劇催化了她的精神世界,以致迎來了自己人生的落幕。從一個精神層面的狂喜換來一個現(xiàn)實層面的悲劇,這是她注定的命運,展現(xiàn)出為什么有的人甘愿沉淪,這其中是理想主義式的偏執(zhí),也是精神支柱的追求。
看了幾個長評,都把導(dǎo)演的心思想表面了,成功落入導(dǎo)演精心編織的坑里。從主角吸毒去理解似乎很容易,但其實正是劇本的巧妙之處。兩個世界一正一反,喻意是相通的。如同村上春樹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如果只看到第二層也無所謂,影片觀感也及格了。明白了第三層,才會知道導(dǎo)演真正的用心之處和意圖表達的核心。
這部片子可以說是21世紀的,或說疫情后的《駭客帝國》!
1999年的尼奧是自我意識剛覺醒但心智還不太成熟,自以為被動的、還需要反抗著外界時的狀態(tài);而在《極樂》里的格雷格則自己手握著選擇權(quán),他不是被迫害被操縱的,他因為想要逃避現(xiàn)實所以創(chuàng)造出另一個世界出來,他主動的選擇了不再清醒。
尼奧是年輕的朋克的,格雷格是中年的消沉的,他們的相同之處在于他們都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里,不同的地方是一個被動一個主動。
影片中的格雷格,控制不了家庭破裂,于是躲進畫畫里重溫家的溫馨;控制不了身體不適,就逃往一瓶瓶處方藥里;控制不了失業(yè),索性想象出超能力。之后在那些寓意明顯的“水晶”賦予的能量下,他最終得以逃離現(xiàn)世的一切,成功跳入他的極樂世界!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里,每個人都如草芥般渺小。沒有人希望有貧窮、戰(zhàn)爭、苦難,沒人希望有這場f**king疫情!但事實是任誰都無力阻擋。確實,頭腦里的幻想,改變起來是最簡單的。
“你必須要在這兩個世界當中選一個”。不管是對于尼奧,還是格雷格。
這部片子場景樸素,視覺效果黯淡平實,但故事看著看著,會覺得腦袋里有種爆米花般噗噗炸開的感覺。
極樂,是一種心態(tài),是很主觀的感受。為了保護頭腦中以為的這種感受,落魄頹喪的格雷格,面對所有他不喜歡的不愿接受的東西,都大喊著:這是假的!那樣子就像高舉著想象中的盾牌御敵似的。
片中女主有句話說,“你要體驗過好的,才會懂得珍惜壞的”,格雷格說你說反了。
她真的是,說反了嗎?
這兩年看過最牛逼的電影之一
又一個嗑藥磕到異世界的故事,唯一亮點是曾經(jīng)在現(xiàn)實中嘗試自殺的 Owen Wilson 和故事角色有一定互文?溜冰場大屠殺是直接抄襲《泡沫人生》吧?行星開發(fā)人類齊發(fā)財啥的也是尷尬,居然還能請到齊澤克作為全息幽靈出場吹兩句牛。這導(dǎo)演拍的幾部所謂科幻片,大概就是把新世紀迷幻風(fēng)的東西炒下冷飯,不太行啊
齊澤克老師成就了全片。
反毒品片
原來是i型起源導(dǎo)演的……看著為什么有股萊姆未來科學(xué)大會或是pkd那種類型的
Salma Hayek真的已經(jīng)不適合這個角色了,不管是扮相還是表演方式,都讓這個味同嚼蠟的故事雪上加霜。
很可惜的一部科幻,主旨挺好,缺乏好的執(zhí)行。這個拍過《另一個地球》的導(dǎo)演,絕對不會只是拍一個戒毒片,其中對于真實與虛幻的探討是很深刻的,只是拍得太迷糊了。先說說我理解的科幻故事線:未來人們不再為生活勞苦,有更多的時間金錢想干嘛干嘛,但卻失去了“幸福感”,于是這對科學(xué)家夫妻就開發(fā)些新奇玩意,女博士搞了個“腦盒”,就是神經(jīng)接入式體感“模擬人生”,弄個“冷灰色調(diào)世界”,給男主一個離婚失業(yè)的盧瑟人設(shè)讓他苦不堪言,然后女主也進入劇本扮演“先知”告訴他“黃水晶”開發(fā)超能力,“藍水晶”緊急退出~男主玩爽了之后“回到現(xiàn)實世界”,“頓悟”世界如此美好,大屋泳池泡澡,美女香檳葡萄~可為什么老有一個自稱自己“女兒”的“黑妞”找自己回到那里?到底何為幻何為真?畫面拍得極含混,所以更多人會選擇相信“毒癮致幻”這個結(jié)局~
小巧完整的故事,但科幻味和現(xiàn)實性都有點弱。
我覺得這部片應(yīng)該叫《上勁後的世界》 說是科幻片 其實很真實 在你工作上的不利 情場上的失意 種種不幸時 遇上了錯的人 碰了不該碰的東西 也許一時極樂 但終將回到現(xiàn)實 因為愛你的人在那裡等你 遠離毒品珍愛生命吧
太難看了,中年危機又一部,懷疑編劇是磕了藥嗨完之后又痛苦,想戒毒又下不去手,在這么一種暈暈乎乎的氛圍中,干脆編這么一部電影出來,劇情毫無可信度,沒有任何邏輯,也感受不到真實的痛苦,太自以為是了。PS:亞裔藥販子是錢信伊啊,我一眼認出來了
想了一下,還是愿意給這片子完整的4星,后勁也是很強。太悲傷了,不僅是里面的角色,還有這部電影本身。從《另一個地球》到《I型起源》再到這部《極樂》,導(dǎo)演在悲傷的氣氛和情緒的塑造上每次都能與我產(chǎn)生極強的共鳴。
沉浸式,大型沙盒RPG網(wǎng)游。參考影片《阿瓦隆》
這是個講junkie決定come clean的故事嗎 Mike Cahill的個人風(fēng)格還是很突出 跟I Origins一脈相承 用科幻超英的類型外衣包裹了一個重新拾回生活中美好的內(nèi)核 但敘事和表現(xiàn)手法甚至selma hayek的角色沒有很好的融合到一起 總覺得哪里不對勁兒
重看一遍才明白 原來講得就是兩個junkies的故事 rehab的牌子多次在電影里出現(xiàn) 整個電影與科幻無關(guān) 由快餐店那一段可以看出來Salma演的角色其實是一個站街女
如果是從科幻角度解讀,我給滿分
戒毒片
6.5/10,諷刺的是,電影中的兩極世界真實的存在在我們的現(xiàn)實世界中。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塞爾瑪海耶克已經(jīng)變成油膩大媽啦
有些人瘋了之后整個人都開心了很多,有時發(fā)瘋能使一些人得到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