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知名作家露易絲·勞瑞的小說,講述威樂比家4個孩子認為父母爛透了,他們自己過會更好,于是策劃了一場危險的旅行送父母“上路”。同時孩子們和保姆踏上一趟多彩的旅程,尋找“家庭”的真正含義。
被預告片的獨特畫風吸引,從畫面設計到人物關系,極具戲劇夸張,在主流之外,值得期待。觀影之后,的確是一部“風格”之作,獨特的外在并不能遮掩故事和手法的普通,內核的無趣令人犯困,毫無記憶點。
畫風是有趣的,一絲暗黑,一點幽默。恰到好處的人物張力和形象立體感疊加,有一種翻看繪本的感受,但故事又不同于傳統繪本的完全低齡化。除了動畫本身特色,旁白的藍貓貢獻了邪魅的幽默。
人物非常分散。典型個性的7個角色(對應彩虹嗎),并刻意重復凸顯其標志動作、臺詞、旋律,但相互之間關系淺薄,無可信度。人物本身太單一,幾乎沒有共情可能。預告中的荒誕感只流于畫面設計,而非人物個性。
故事有什么可看的呢?既沒有提出問題,也沒有討論問題,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出現地毫無邏輯性。家庭大概是一個主旨,而主角思索的關鍵轉變非常無厘頭,以此來達成新觀點并無說服力。若是說該片本就低齡化,那確定這樣的戲劇夸張和部分臺詞是此人群可接受的嗎?
一開頭的確說這不是一個老套的家庭故事,但看到結尾這還是一個套路滿滿的家庭故事。僅僅提供令人賞玩風格的趣味性,而缺失了對本可以探討的話題的關注度。至于其他部分的配合,音樂單一,節(jié)奏跳躍,配音尚可。
動畫,在突破二維故事的呈現方式上已有許多進步,當然,不能用單純的進步論來評價。不過藝術的發(fā)展還是需要有內容地“進步”,而非只剩對“軀殼”的技術變革。這一部在宣傳上主打獨特風格的電影,的確只做了風格,遠不如一些動畫短片精美有趣或耐人尋味。
最后的最后,5分(網飛的動畫之路還很長)。
(文中圖片均來自豆瓣)
「不語」,公眾號“不著”的藝術單元之一,更多內容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搜索"willyi_")
單從電影的角度來看的話,我是很想給這部電影兩星半的。好久沒看過這么無聊的動畫電影了,這種感覺居然都有點陌生。多加了半顆星給了電影的劇情立意,這方面還是挺新穎的。
故事大概就是有一對奇葩家長,對孩子自私到飯都不給吃的地步,而孩子的最高理想就是能恢復家族傳統一起吃飯,于是不知社會險惡的他們決定害死父母成為孤兒,期間遇到好保姆和好糖果工廠老板,但是他們還是決定救回親生父母。結果危難時父母丟下他們自己逃生了,成為真孤兒的他們被保姆和工廠老板救回,幾個人搭伙成為一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
怎么說呢,如果不深挖故事的含義那么這部電影就是既無聊又無意義,所以思考了一下故事的背后:簡單來說就是父母和孩子的家庭關系。
電影里親生父母對孩子的冷漠是極端的,現實中很多父母是不被察覺的冷漠和漠視,比如看過很多父親不清楚孩子的年級,不清楚孩子的鞋碼,不清楚孩子的生日,或者對孩子的不耐煩和壞脾氣都囊括在內。這種被忽視長大的孩子和從小就生活在愛里面的孩子是不一樣的,他們會有性格上的缺陷,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彌補不了。幾位主角被當做孤兒分別領養(yǎng)的時期為什么也不快樂呢,其實從簡短的鏡頭也能看出是因為養(yǎng)父母的忽視。
貓做旁白其實我個人覺得沒什么特殊的意義感覺電影整體還是挺枯燥的,如果真的孩子們死在雪山上沒準我還能高看一眼,但是看的時候就覺得他們肯定要被保姆救了。
Tim身上體現了既有維多利亞式的懷舊情緒,強調歷史的傳承和程序的規(guī)范;在經歷徹底“孤兒化”后,又表現出對家族歷史的質疑,以及對程式化生活反抗的“游牧”傾向。兩者達成共識的基礎是對個體性的反思:在屬我的空間中,卻并非是唯我的。而家庭既非是純粹物質實體也非觀念構想,而是一種認識到觀念自指性之后,對差異性的正視。如果結尾就停留在孩子們都被凍住的時刻,或許這種勇于承擔個體自由選擇后果的意味會更明確。
電影根據洛伊絲·勞里和克勞迪婭·納爾遜共著的同名兒童書籍改編,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在美國的一個小鎮(zhèn)和瑞士一個小村莊之間不斷切換。威諾比夫婦遺棄了自己的四個子女之后,逃過了地震、躲過了火山噴發(fā)、在滿是鱷魚的河里死里逃生,但是這二位看似有如神助的狠心夫婦卻由于自己的愚蠢被凍死在阿爾卑斯山上。而被自私的父母拋棄后,威諾比家的四個孩子開始了他們的冒險旅程??茨伭撕萌R塢那種圓頭大眼的畫風可以拿這部片子換換口味,雖然劇情比較低幼但如果有國配倒還挺適合孩子們看的,不過這片可能存在的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它是反家長的
幽默有趣的孩子們,令人深思的父母。
孩子們的有趣的冒險故事與父母自私的旅行形成鮮明對比
為尋找新的家人 經歷美麗風景 與朋友的奇妙冒險
如果你喜歡看動畫電影 這部3d電影絕對值得一看
‘’‘’‘’‘’‘’‘’‘’‘’‘’‘’‘’‘’‘’‘’‘’‘’‘’‘’‘’‘’‘’‘’‘’‘’‘’‘’‘’‘’‘’‘’‘’‘’‘’‘’‘’‘’‘’‘’‘’‘’‘’‘’‘’‘’‘’‘’‘’‘’‘’‘’‘’‘’‘’‘’‘’‘’‘’‘’‘’‘’‘’‘’‘’‘’‘’‘’‘’‘’‘’‘’‘’‘’‘’‘’‘’‘’‘’‘’‘’‘’‘’‘’‘’‘’‘’‘’‘’‘’‘’‘’‘’‘’‘’‘’‘’‘’‘’‘’
男主角和女主角十分相愛,很快他們就有了一堆孩子。大魔王是家里的長子,他們撿到一個孤兒因為男主角不想收養(yǎng)孤兒,于是讓大魔王拿出去扔掉。大魔王把孤兒送給了住在城堡里的富商。大魔王在回家的路上醞釀了一個殺死男主角和女主角的妙計。計劃得逞的話大魔王以后的生活就可以自由自在了。
大魔王安排男主角夫妻去外國旅游探險,大魔王知道他們這一去必然是有去無回。但是男主角擔心大魔王的生活,所以雇傭了一個保姆回來照顧孩子們。男主角在外面玩了沒多久就沒錢了。于是男主角把家里的房子賣掉了。大魔王為了擺脫保姆的管教就打電話聯系了黑心機構。
機構的人接到舉報電話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沒有抓走保姆反而抓走了大魔王兄妹。保姆本來應該很生氣的,但是她還是太善良了一個人跑去機構救孩子們。成功把孩子救了出來,但是以前那個家已經永遠回不去了。大魔王原來的家已經被拆了!
沒辦法一行人只好去向住在城堡里的富商求助。富商答應提供一艘飛船給他們。大魔王兄妹偷偷把飛船開走了去找男主角。因為只要男主角同意回家,機構就不會再來抓大魔王。大魔王在雪山頂救了男主角。但是男主角和女主角并不愿意回家,反而搶了大魔王的飛船。因為男主角他們兩個不會開飛船,隨后就墜毀在海里喂了鯊魚。
眼看大魔王在雪山頂就要被凍死,好在富商和保姆開著直升機趕來救援。大魔王的妹妹希望能認富商為干爹,富商同意了。并且保姆很快也成為他們的干媽。從此這些無家可歸的孩子在城堡里過上了富二代的幸福生活。
看完這個故事,我們明白不要總是抱怨自己生來就不是富二代。也許你只是看到了富二代的幸福生活,卻不可能看到人家的爸爸和爺爺當年創(chuàng)業(yè)有多么艱難。你必然只會看到別人光鮮靚麗的一面,別人不堪的一面又咋會讓你瞧見呢。
家庭可以是虛偽的,也可以是爛人聚集,不可以ruthless
好想吃一下燕麥粥
2333我就說梅拉諾夫指揮官聲音怎么這么熟悉.原來是我們愛喝酸奶的泰瑞警官鴨
故事一般,歌不好聽,但是細節(jié)可愛。。。
小朋友看熱鬧還好。
彩虹色的暗黑喜劇
劇本寫作太差了 明明是掐準我哭點的“小偷家族” 但是虛晃一槍 隔靴搔癢 就這樣過去了。誰也不要嫌棄誰 我愿意
紅色主調多彩版《亞當斯一家》,以貓咪的旁白視角講述人類故事的方式挺有意思。
這“威洛比一家”才是真“亞當斯一家”吧,拿著一家萊卡工作室的動畫腳本,拍出了照明娛樂家的糖果色和低幼感。那只英國口音的貓咪旁白確實夠賤,那對自私父母的結局也夠政治不正確,這也正是這個故事的不同之處,只是故事還是太扁平快了,可愛之余,也僅此而已。
車禍現場之城,死亡旅游地圖,看房陷阱屋,孤兒院黑衣人入侵,蒸汽朋克糖果飛船,自私父母和反斗子女,Ricky Gervais的喪貓彩蛋好邪惡
Ricky配貓簡直絕配。喜歡毛絨線的畫面,想到了yoshi!
還挺好看的。孩子們的原生父母也太不負責了,何必要生他們呢?最后有個童話故事的大結局,但現實不該是四小只就那么冰封山頂了?
完美的不完美家庭,不快樂的快樂結局。
又一部繪本改編動畫,還是太低幼了。美國動畫曾經是最有創(chuàng)意的,但是這兩年也在走下坡路了
沒什么故事可言,主要就是講什么才是家庭,生身父母或者家族出身都不能與親情和愛相提并論,很多親生父母甚至遠比不上領養(yǎng)的,本片的畫面和制作上很出彩,尤其是威洛比一家的老經典房屋,在電影院里看效果肯定好過電腦屏幕,但故事上其實還可以多起幾翻兒,好像沒展開就已經結尾了,彩虹氣球車之旅,還有那只倫敦腔貓?zhí)貏e像15年日日配音的瘋狂外星人情節(jié),包括簡的形象似乎也似曾相識,父母的設定有些太奇葩了,給小孩子看題材似乎有些沉重了,BTW這片跟CANDY CRUSH有什么特別聯系嗎?
感覺會是兒童文學研究的一個好樣本。展現的親子關系比較罕見,而且是從一只貓的視角出發(fā)。不知道是否適合孩子們看。
對于很多孩子來說,父母的確很自私。
不知所謂,兩頭不到岸。
Average
Tim身上體現了既有維多利亞式的懷舊情緒,強調歷史的傳承和程序的規(guī)范;在經歷徹底“孤兒化”后,又表現出對家族歷史的質疑,以及對程式化生活反抗的“游牧”傾向。兩者達成共識的基礎是對個體性的反思:在屬我的空間中,卻并非是唯我的。而家庭既非是純粹物質實體也非觀念構想,而是一種認識到觀念自指性之后,對差異性的正視。如果結尾就停留在孩子們都被凍住的時刻,或許這種勇于承擔個體自由選擇后果的意味會更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