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瑞典回來后,喜愛“極簡主義”的簡計劃將自己的家改造成工作室,多年前的舊物相繼被清理了出來,其中包括前男友艾姆的東西。這些物件雖然已經(jīng)沒有用處,卻承載著往事回憶與情意,簡無法如自己預期的那樣直接丟棄。為了找尋這些物件的歸路,她做了很多努力:一一歸還屬于朋友的物品,親自送回屬于艾姆的東西并致歉自己曾經(jīng)的離開,最終也賣掉了已逝父親的鋼琴。伴隨著舊物的處理,她也告別了自己的過去,面對重新布置的新環(huán)境,準備好了新的開始。該片曾獲2020年第15屆大阪亞洲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獎。
??簡介:就愛斷舍離
Jean要改造自己的家,多年舊物相繼被清理出來。雖然這些物件對自己毫無作用,但每一件所承載著那些往事,同時也遇到了阻礙:媽媽責怪她隨意處置別人的東西,朋友覺得她不在乎她們之間的感情,她也會因愧疚把東西又重新拿回來…
——————
有些東西無法斷舍離,是因為你的罪惡感????
??一些東西難以割舍,是因為它們承載著我們的回憶與感情,扔掉了,就仿佛覺得同時也拋棄了曾經(jīng)的人、曾經(jīng)的感情、曾經(jīng)的人生…這樣的話你會有種罪惡感,會感覺自己無情。
??但是,有些東西藏在心里久了就成了執(zhí)念,也成了前行道路上的負擔,所以該斷就得斷。斷掉執(zhí)念就如同扔掉一件廢物,讓人生恢復一絲輕松與清爽。
?
“??占有”其實是我們的一廂情愿,是人類社會撇開地球、私自制定的特殊契約罷了。如果物品只是臨時借用品,所謂“占有”只不過是在物質(zhì)這一悠久歷史長河中隨機截取了一小段水流,那么我們要珍惜自己與所謂“占有的物品”之間極為偶然的緣分。當緣分終結(jié)時,我們要痛快干脆地放手。后來女主把東西分別還了回去,也算是對過去的一種交代。
?
?人世間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如此。
——————
自身經(jīng)歷:
以前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每一樣東西都整整齊齊地收藏起來,不舍得扔掉,總覺得那代表著一種回憶,是人生的一部分。就像女主要把家里的鋼琴扔掉,媽媽不愿意,因為那是他們已經(jīng)離開的爸爸留下的。
?
后來東西實在太多了,加上有些也確實不能再用了,所以也就不得不選擇扔掉。處理掉的那一刻,整個人以及整個精神狀態(tài)都清爽了不少。
?
再后來,定期清理東西,清理一些人和事就成了一種習慣,因為甩掉包裹的感覺會讓人上癮。
?
??斷舍離不僅僅是物質(zhì)上的,它還是一種身體及心靈的超脫,讓我們逐漸懂得放下執(zhí)念,珍惜當下。
《再見列寧》里,出于母親生命安危考慮,主人公在79平方米的公寓房間內(nèi),延續(xù)著已不存在的,迷你微縮版的東德。他也在無意中,打造自己理想中的共和國。
泰國導演納瓦彭·坦榮瓜塔納利的《時光機》做了一次相反的時間旅行。從瑞典歸國的女主角,為了讓自己,也讓一家人斬斷跟過去的聯(lián)系,換取更大的生活空間,走上了不無痛苦的斷舍離之路。她要做的,是前往未來的跳躍。
以人生整理斷舍離走紅的近藤麻理惠,用扔扔扔對抗消費主義引發(fā)的買買買——許多人并沒有被物質(zhì)充足所滿足,卻發(fā)現(xiàn)自己被一堆垃圾所包圍。近藤的理念,是不再怦然心動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扔掉。排在最后被處理的東西,是紀念品和照片。看到《時光機》的小琴一上來,就買上幾十個黑色垃圾袋,秋風掃落葉般扔掉所有東西,包括有父親簽名的成績單,原主不明的相機和膠卷,朋友的禮物……我內(nèi)心是詫異的。她的執(zhí)行力,未免強大到不可思議。
《時光機》延續(xù)了納瓦彭在前作《36》和《死于明日》中,對攝影照片的探索,膠片味滿滿,構(gòu)圖講究。外觀上,除了流行的斷舍離話題,《時光機》還有著ins風(即instagram)的外觀,小清新的面孔,故事與國內(nèi)當下的夢想改造短視頻,同步發(fā)生,片子卻是以余味致勝的那種高級電影。
扔東西是個陷阱,還東西是連環(huán)陷阱,《時光機》要講的,是如何切斷與故人的聯(lián)系,即小琴的昔日戀人和出走父親。表面上,這兩個男性已經(jīng)不再出現(xiàn)于小琴的世界,她的生活靜水深流。斷舍離的到來,突然刺激了小琴,她意識到自己是個逃兵,不敢面對,甚至害怕真正的失去。
小琴幾句話就說服了哥哥,成為極簡主義改造的同盟。她的母親,一個成天單曲循環(huán)《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露面不多的角色,卻成了最大阻礙。沖突聚焦于父親留下的,一臺沒人彈奏的鋼琴,母親怒斥小琴的自私。
《時光機》的最大特點,就是它充斥著往日回憶,卻沒有出現(xiàn)泛濫的閃回手段——漂染的青春畫面,黑白的家庭影像,或者是不無傷感的音樂。那些勾動觀眾記憶,漣漪不斷的,都是一些不經(jīng)易出現(xiàn)的照片。一張遺忘在記憶深處的家庭照片。一張無意捕捉了好友姻緣一線牽的照片。這種手法也有自作多情的風險,觀眾需要獲知情節(jié),緊抓戲劇沖突,《時光機》卻抹去這一切,默認每個人都有接觸過青春照片和家庭合影,不問悲喜。在光盤、硬盤和筆記本電腦間,照片來去移動,正如記憶的舞動浮塵,閃耀著許多美麗一瞬,擊中了小琴沒有鎧甲保護的軟肋。那就像夢中走入春天的花園,醒來時發(fā)現(xiàn)枕邊有一片花瓣,是花瓶上掉落的,還是夢里飄來的?你注視著花瓣,知道它沒有了依托,注定要枯萎。
小琴身上,有著現(xiàn)代人追求的獨立自主,《時光機》卻在說,大家都是負重前行。當小琴還給安哥相機膠卷,她卻從安哥那里拿回了更多的東西。記憶就是這樣一種產(chǎn)物,它往往發(fā)生在兩個人或者一群人之間,你來我往。小琴不以為然的一張照片,卻讓一對新人淚眼迷茫。但有些記憶,是要主動清理的。這是一個不斷卸載貨物,與自我和解的過程。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路上,小琴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是那樣不完美且不完整的一個人(常人經(jīng)常如此,只是多數(shù)人并不自知)。她不體面地甩掉了男友,正如父親不體面地扔掉了整個家庭。
極簡主義換來了更大的空間,更少的負載。最重要的,它代表了年輕世代主動做出與上一代不同的選擇,是打造“我們的生活”。相信與此同時,也有人選擇遁入過去的生活,渴慕田野與星空。
不少人會覺得,《時光機》的矛盾沖突,似乎沒到非要如此不可的地步。譬如小琴可以找個舊屋,存放舊東西??梢哉覀€地方,做成個人工作室。中國人的家庭和宅居觀念,忤逆父母是大錯,再不然也要同時保留兩種生活。父母活在簡歐裝飾、紅木家具的世界,自己吹拂清爽的ins風,隨時可以像個斯巴達人那樣戰(zhàn)斗。
作為一種選擇,誰也不能說,改造兩層樓本身就代表著不好。甚至也不需要專門談論小琴的設計風格有多好,電影會讓觀眾自己看出來。舊屋的逼仄緊張是其次,對小琴而言,那永遠代表著,它是父親遺留下的交通信號燈——就仿佛他隨時可能會回來,指揮起一家人生活。如此一來,扔掉一切,粉刷一切,停掉單曲循環(huán),那是太有主見的一種生活。
= 原文刊載于《中國新聞周刊》,請勿轉(zhuǎn)載挪用 =
這幾年大熱的極簡主義在其藝術風格上表現(xiàn)出來的是對物品做極致的減法。大片的空白,沒有多余的用品,甚至可以說可見之處幾乎沒有可用之物。它是人類在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中由于超負荷的過度忙碌而呼喚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是對物質(zhì)欲望的一種反思。
電影里女主小琴從斯德哥爾摩留學回來,非常迷戀這種風格,一心想要把家里改裝成極簡主義的工作室和居室。但家里堆滿舊物的現(xiàn)狀,預示著她將要面對的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清理革命。在她看來,她與極簡主義的距離在于家里所有的物品,所要做的就是打包丟棄這些物品。她參考了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和近藤麻理惠的《整理魔法》得出了感情用事只會帶來麻煩,最好是打個響指全部消失的扔東西準則。她異常堅定異常絕情,買下超市所有的垃圾袋,打包了所有的東西。根據(jù)斷舍離的步驟指導,一步步靠近著自己想要的極簡風格。但在計劃推進的過程中,她漸漸遇到了阻礙,這些阻礙來自母親不愿意丟棄父親留下的鋼琴,朋友送的物件隨意丟棄讓朋友很生氣,歸還前男友留下的物品同時也被前男友歸還物品。這些舊物不斷超越物品本身的意義,從親情、友情和愛情的角度不斷拷問著看似情感冷漠的小琴。
斷舍離六部曲
雖然斷舍離步驟的字幕將電影間隔成若干段,但劇情并沒有跟著步驟的提示而推進。第一步:設定目標,尋找靈感。第二步:不要懷念過去。第三步:不要有太多感覺。到這里,小琴都還非常堅定著自己一定要把雜物全部扔掉的信念。她面無表情的將所有的東西打包。她堅決不買紙質(zhì)書,因為紙質(zhì)書占空間不符合極簡的理念。哥哥說“丟掉生活物品很容易,私人物品卻很難”因為私人物品里有太多私人的情感,小琴不以為然。她不斷給家人洗腦,”扔進垃圾袋的東西你根本記不得都有什么。”“感情用事只會帶來麻煩?!钡谒牟剑簞e動搖要無情。當好朋友阿萍發(fā)現(xiàn)送給小琴的CD也被打包準備丟掉時,被小琴的無情惹惱,非常生氣。小琴也因為親自織的圍巾被哥哥丟掉,而體會到了阿萍的感受。接受了阿萍的意見,小琴開始逐一歸還朋友們的東西。在歸還的過程中不得不直面自己與朋友之間的各種問題,這個過程讓人心累,但做到無情丟棄真的很難。直到送還前男友安的東西被拒收,小琴不得不親自上門歸還。原來小琴曾無情的拋棄了安,就像丟垃圾那樣,甚至沒有任何交代。歸還物件成為小琴道歉的第一步,她逐漸開始面對被自己有意忽略的往事。斷舍離第五步是:不要增加東西,諷刺的是安帶著女友歸還了小琴所有的東西,被歸還物品的感覺原來是這樣的啊。至此,小琴已經(jīng)逐漸陷入了舊物帶來的情感煩惱。到了打出第六步:不要留戀的字幕時,小琴終于鼓起勇氣去面對爸爸留下的鋼琴,小琴的全家?guī)е话职謷仐壍膫炊冗^了許多年,再打電話過去時,爸爸已經(jīng)聽不出她的聲音了。至于留下來的鋼琴,也早已無所謂。這讓小琴下定決定賣掉鋼琴,甚至不惜與媽媽對立。小琴被這場清理革命折磨的心力交瘁。
斷舍離六部曲,條理分明。但執(zhí)行起來卻異常艱難,在內(nèi)心與外力的雙重作用下,甚至向相反的方向發(fā)展。最后小琴不得不把清理工作交給哥哥的滅霸之手拋下這一切逃到賓館獨自跨年。盡管她的極簡主義工作室最終完美呈現(xiàn),但過程中留下的內(nèi)心傷痛只有她自己明白。
自私與逃離
小琴是個自私的人嗎?當然是的。很顯然她已經(jīng)自我慣了,也許是被爸爸拋棄留下了心理陰影導致了性格缺陷。她私自決定重新裝修家,并沒有和媽媽哥哥商量,無視媽媽的反對賣掉爸爸的鋼琴不管出發(fā)點是什么,離開安沒有任何交代把所有的痛苦丟給安自己去消化。但她自私的又不夠徹底,在整個清理過程中,她不斷面對過去,面對自私的自己,很多次她想直接丟掉所有垃圾袋但她還是狠不下心,她追著已經(jīng)騎走的收舊物的三輪車,追回了所有的垃圾袋,然后坐在垃圾袋堆里被之前自己所戒備的“垃圾情感”淹沒。
自私的不徹底的人更擅長逃離,當她到達斯德哥爾摩,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與人,逃避感情變得輕而易舉,她逃避了對安的所有交代。當她賣掉了爸爸的鋼琴,媽媽崩潰敲門,她戴上耳機打開主動式降噪功能屏蔽質(zhì)問。當她感覺已經(jīng)無力面對這些情緒,便丟下爛攤子躲進了賓館。而她自己也是被爸爸拋棄又逃避的“舊物”,也最終成為安想要徹底擺脫的“舊物”。
反噬的記憶
極簡主義究竟是什么?喬舒亞·菲爾茨在他的《極簡主義》一書中說:極簡主義不是要你一無所有,而是要你穿越物質(zhì)的海洋,找到真正重要的東西。而喬舒亞·貝克爾在《極簡》中說:極簡主義是關于給予什么,而不是帶走什么。它竭力倡導對我們最有價值的生活,并清除任何阻礙我們獲得它的東西。這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令我們充滿了希望。但究竟什么才是對我們最有價值的生活,這其中充滿了與生活的博弈。一開始哥哥說分享整理術的近藤麻理惠是穿著天使衣服的惡魔,小琴不以為然,到了最后,她卻說沒必要全部丟掉,保留一些也可以啊。過去是我們的敵人,是最難割舍的。即便你扔掉了所有的東西,也無法釋懷過去。強行遺忘,最易受傷。極簡主義的清理革命,最終兩敗俱傷,物質(zhì)消解,而革命者被記憶引發(fā)的情緒反噬。
所以說小琴對極簡主義的執(zhí)著追求到最后只能浮于表面。到最后也無法釋懷安對她的怨憤。“極簡生活的本質(zhì)是刻意地擴展生命中最有價值的東西,并舍棄任何阻礙我們得到它們的東西。有時候,與我們擁有的物品告別,意味著放棄自己想成為某種人的夢想。有時候,將擁有物品極簡化,意味著一個夢想必須破亡。”她所擁有的只是一個極簡空殼,或者說扔掉的越多,她的內(nèi)心越繁雜,離她想要成為“某種人”的理想越遠。
電影英文名叫《Happy old year》,舊物才是主角。鋼琴承載的親情,相機承載的愛情,各種小物件承載的友情,是牢牢扎根在小琴生活里的記憶,丟棄記憶是對自己的背叛,當事人必然失魂落魄。當我們越是加快腳步向前走,想追趕上新的自己,舊的自己就越是如影隨形。這些正是極簡主義里所包含的新與舊,空與滿的哲學關系。
名字叫斷舍離,表面上物品也在做斷舍離,但內(nèi)容卻是情感的“反向斷舍離”。女主的性格本來就是一個極簡的性格,從情感上來說是一個很自我沒有同理心的人,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自私的人。而她此次建設工作室進行斷舍離的過程,讓她的情感變得更加細膩,開始在意別人的感受,開始懷念過去,這雖然給一些朋友帶來了一些幸福的會議,但也給一些朋友帶去了不好的回憶和影響。而面對媽媽的回憶,她卻最終還是殘忍的賣掉鋼琴。雖然最后換的了空蕩蕩的房間,但這不是我喜歡的“極簡生活”。就像她媽媽講的“不要干涉別人的生活”,自己一個人的極簡,不能強迫家人進行;另一方面,女主也為了自己情感的愧疚之心,卻是對別人的再次傷害,與其這樣不如繼續(xù)保持原來那個冷漠的自己、極簡的性格。
而女主最后離開讓弟弟幫忙處理掉所有物品,并在酒店里撕碎照片,大概也是在經(jīng)歷了這樣的周折之后,重新選擇了自己的初心吧。極簡也沒有好與壞,只有適合自己與否。
如果不能遺忘那就丟東西吧…在這個過程中我挖掘了自己的強大。
斷舍離原本只是一個快要被喊爛的口號,《時光機2019》讓我有了全新的認識,原來還可以這樣斷這樣舍這樣離,有過程分步驟,有人物內(nèi)心的掙扎,有單眼皮女主加持,高級感充斥。
她不能直接丟棄,我能。本以為是我的境界高于她,錯了,她才是對自我人生的顛覆性設計,通盤考慮了全局,親情友情愛情捋順了,在自己的天地經(jīng)營愛好,搞事業(yè),這是徹頭徹尾的大女人。內(nèi)心要多穩(wěn)多有力量,多沒有雜念,才能替媽媽做主,丟掉承載母親一生所愛、一家四口的過去的甜蜜和幸福的父親的舊鋼琴;不用寒暄不問現(xiàn)狀,擅自跑到前男友家歸還舊物,做了前任愛吃的飯和現(xiàn)任一起吃,這就算了,還提出要見前任媽媽,人家是給你寫過卡片,雖然但是…都過去了呀姐妹兒…
甚至偷師學藝,拍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個我頂你。姐妹兒
觀影中我也經(jīng)歷了不一樣的心路歷程,從不理解、討厭到佩服。我做不到:沒有的東西,多此一舉,有用的東西,我厚著臉皮用,有價值的,我更舍不得,我可以做到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純粹用物質(zhì)和價值衡量了,但我做不到女主的大局觀和圓滿。
斷舍離—-刪掉承載回憶的東西真得有用。至于心里的殘星點點也許只能交給時間。
真的其實也沒什么可說的,就會挺喜歡這種樸素淡淡的風格,同樣是亞洲,可以看到日本,韓國,新加坡,臺灣,香港,泰國都可以拍出這種普通人生活的影片,還是我們的生活檔次太過高大尚,不對,是因為我的生活太寒酸,無法對國內(nèi)的影視劇奢華生活產(chǎn)生共鳴。別的不說的,主題很簡單,風格像一陣清風,我們很多割舍不了的,用任何形式去遮掩其實都是在自己騙自己,放下很難,其實努力割舍,我倒覺得不如把它壓在大腦底層,有時可能會翻滾一下,但逐漸地也會習慣這樣的艱難,克服過了其實想想也不是多么痛苦了,畢竟生活還是要繼續(xù)的。用圖片代表我對留個階段的體會吧。
第一階段,設定目標尋找靈感
第二極端 不要懷念過去
第三階段 不要有太多感覺
第四階段 別動搖 要無情
第五步 不要增加東西
第六步 不要留戀
近年泰國電影的典型處理方式,用情感空間取代環(huán)境空間。用極簡去除掉空間層次,又用垂直推軌作為主運動方式,極大地弱化掉透視關系。其實是一個如何徹底擁抱數(shù)字時代的故事,從原始的書籍/音樂/圖像,轉(zhuǎn)向數(shù)碼初期的數(shù)字介質(zhì)(CD/硬盤),最終去介質(zhì)化成為云上的一串數(shù)字。無法處理的實體物件則將移到廢紙簍,停頓,傾倒廢紙簍。末尾兩處更是明顯,母親多余的哭訴雜訊被降噪的反向聲波抵消,煙火是電視圖像,時間是手機數(shù)字。
極簡主義是幌子,講的還是時間、記憶和情感。
丑八怪女主,家人的東西舍得丟,自己和前男友的就不舍得,送你2個字,活該
物件可以丟棄,記憶卻無法刪除;記憶可以篡改,心靈卻無法說謊。最后一鏡直直推到眼前,我們就是這樣微笑著說謊,甜蜜地虛飾,總有辦法為自己的怯懦和自私尋到一個磊落而具有自我說服力的理由。那些承載著往事、浸潤著情感、寄托著心意的零零件件,在經(jīng)過物理形式的斷舍離之后,當真能離開我們的生命嗎(做過這些蠢事的人表示絕對不會:撕碎的照片,淡去的字跡,卡帶的音軌,陳年的明信片。);舍棄,歸還,甚至是道歉,其實最終都是迎合自己的心意——“就像是道歉之后就不必負責了,所以我只好原諒你?!逼饰龅煤苁巧钊?,為照見自己蠢笨丑陋的靈魂而汗顏,代入感過于強烈。切入點小而準,格局精微,手法處理輕盈;前景遮擋的對切構(gòu)圖,如半明半昧的現(xiàn)時與過往對比,空間內(nèi)的橫移如水漫過。
我早已為你種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從分手的那一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ǖ降蛑x人已憔悴,千盟萬誓已隨花事湮滅。
6/10。相似故事日本拍了很多版,但都沒有泰國這個獨特的氣質(zhì)。演員選的好。真正該斷舍離的是電影的時長,治愈和催眠混合在一起??此坡唤?jīng)心,其實設計感很強,尤其是收舊貨老板的出現(xiàn)。前男友線過重,反而弱化了親情和友情。
索然無味的故事和生無可戀的女主。
納瓦彭的片子總是這樣,看起來充滿了撓人的小心思小情緒,但是回味力卻無窮。這部差不多是目前看過最喜歡的一部,它在所謂“斷舍離”的主題基礎上加入了一點新的解讀,把那些自私的、拒絕釋懷的、難以和解的東西剖開來給你看,但是在戳穿每個人后又不帶批判的安慰你,沒關系人之常情,繼續(xù)往前走就好了。一部講述回憶的電影,但是全片幾乎沒有出現(xiàn)一處閃回(只在一個關鍵地方出現(xiàn)了兩個鏡頭),而是利用瞬時的照片還有空鏡頭來積攢能量,不耽溺于某種具體的情境,而是讓想象力自由生發(fā)。對待時間的記憶的態(tài)度沒有俯瞰也沒有仰視,鏡頭就是這么平平的環(huán)繞著,仿佛在場的無形幽靈,審視著一切。包括結(jié)尾收拾房間的場景,瞬間穿越回死于明日,跨越時空的情感聯(lián)系依舊蘊含著巨大的沖擊力。文本上有豐富的延展空間,情感上更是展現(xiàn)了豐富的多維層次,喜歡。
感覺就是設計師拍出來的廣告作品。
納瓦彭的正常發(fā)揮。情緒上面比較像是延續(xù)《死於明日》那種調(diào)子(但因為劇情片為主,節(jié)奏不會比《死》慢)。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是,該片的調(diào)子已經(jīng)很不像之前《戀愛診療中》那種隨時會讓人心臟病發(fā)的情緒把控。而這轉(zhuǎn)變的確會讓人輕鬆不少。從丟棄舊物開始到聯(lián)繫到兩者之間的感情,主要是在徘徊著那種反覆錯過與後悔的滋味當中,但還好。很讚賞納瓦彭在處理愛情題材上還堅持著不拍親密鏡頭不拍床戲不譁眾取寵這點,值得讚賞。希望能保持下去。
1.瀏覽照片仿佛搭乘時光機回到照片里的時光;2.扔掉東西意味著扔棄一份又一份情感和回憶;3.這或許就是我房間里總是亂糟糟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我懶,而是因為我是一個念舊的人。
事實是,被傷害的人不會永遠站在原地等你,連回憶和歲月都變得不堪重負
[死于明日]導演新作,關于記憶與遺忘的動人小品。1.以搬家清理舊物作引子,再用斷舍離六步走(每個小標題都似反諷)的極簡主義教程串場,實質(zhì)上還是落腳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上:我能斷舍離,對方卻不舍;我至終掛念他者,殊不知早已被遺忘。2.照片成為牽系起過往回憶的關鍵,恍若時間的幽靈。3.對道歉行為中雙方心理的洞析(寬恕、不原諒或遺忘),令人想及魯迅[風箏],個體的自私與罪疚感相互交織。4.情感表達并未墮入濫情俗套,沉靜克制中力道千鈞,往事只存在于對話之中,無閃回,依靠觀者的想象與共情來重構(gòu)記憶。5.哀而不傷的點滴配樂一如前作,多以淺景深的近景或特寫鏡頭呈現(xiàn)人物,稍帶虛焦肩背的對切鏡頭則締造出一種若即若離、略為飄渺的氛圍。6.幾次平移的匹配轉(zhuǎn)場;在緩緩的移鏡頭中,往事并不如煙。(8.8/10)
整個電影的感覺有些許日本,淡淡的,慢慢的,小的情緒,包括斷舍離這個主題。拋棄過去那些舊的物件,其實也是對曾有的回憶的重尋與放棄,最終告別過去,重新開始,都是小情緒與小傷感。
人生總是事與愿違,要放下的都是放不下的,要逃離的都是逃不開的,向別人道歉只是為了自己,最后活成了討厭的你的樣子。鋼琴可賣,照片可撕,關注可取消,裝修可極簡,但時光記憶抹不去,心里的雜物丟不掉。|音樂真棒。
就當是一場夢,醒了很久還是很感動,還是很想被你保護我心里的慘痛。喜歡我一定很辛苦,其實我全都清楚,放心這世界很壞,但我記得你的叮囑。淡黃的長裙,蓬松的頭發(fā),牽著我的手看最新展出的油畫。無人的街道,空蕩的家里,就只剩下我一個人開狂歡的party。目光投向舊物是沉浸的,投向故人則是躲閃的,如鏡頭同樣在摸索與人物對視的方式,遠探、側(cè)顏、背影,直到睹物思人的“人”真實出現(xiàn)在眼前,才得以誠實地面對自我。幾次對話都是以多人全景為始,待崩裂之時轉(zhuǎn)為正反打,以空間的撕裂宣告孤單的終局。女主以“舍棄”為刃保護自己,卻終被“舍棄”自傷,時間的回溯同樣成為情感的回旋。
很像一個自私的人進行的自我感動儀式
導演錯誤估計了自己的編導功力和女主演技的感染力。“你來道歉時,我很生氣。感覺就像是道歉之后就不必負責了,所以我只好原諒你,對吧?如果我不原諒你,就是我的問題,就不再是你的問題了。仿佛你把所有的罪惡感全加諸在我身上,然后你就一走了之。”
斷舍離不是有一條說,不要試圖扔別人的東西嗎?媽媽哭天搶地,還是把爸爸留的鋼琴扔了,還把一干朋友攪得雞犬不寧,如果這也算斷舍離,那爸爸拋妻棄子離家出走也是斷舍離了。
1.5 / 老了,無法欣賞這種《奇葩說》大電影了。假如說前作還能用短片拼接的形式坦承其血肉稀薄,這部改為單線敘事后就幾乎是在千方百計遮掩內(nèi)部堆砌的無能。哪怕演員的表現(xiàn)仍能在局部形成有密度的情緒流,但整體結(jié)構(gòu)的貧瘠肌理依然主導著種種表意需求。因而觀影過程無法讓觀眾進入差異化的人物,而必須依賴觀眾自身調(diào)用大量的個人記憶來接合。不論對于觀者還是對于其自身試圖探討的意識形態(tài),最終的效果都既空洞又諂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