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危機,讓希臘一度走向破產(chǎn),三駕馬車有條件提供援助,但希臘艱難的金融現(xiàn)狀并沒有得到解決,德國也曾經(jīng)強烈斥責希臘政府的能力。這樣的背景下,三段愛情故事都要面對生活的壓力,種族的歧視,以至于價值觀的改變,原本應該平淡幸福的生活卻要開始第二次機會,以『當世界分離』作為片名,更能表達愛情故事里沒有偏見,沒有障礙,沒有年齡的差距,『我們也許在不同的世界里,但若不曾分離,何來相容』就好比這句臺詞,觸及很多敏感問題,敘利亞難民,裁員的老板,以及老人設定為德國人,甚至毀掉家庭的所謂『愛國人士』法西斯份子。這是一部現(xiàn)實生活的理想的故事,只是信仰愛神厄洛斯對幸福的渴望和美好寄托。
2008年以來的債務危機,希臘跌入長達十多年最灰暗的時刻。一個家庭,老中青三代愛情故事,交代希臘社會的分崩離析:難民潮、經(jīng)濟危機、裁員、下崗潮、種族仇恨……而導演似乎認為愛能將分離的人心重新連接在一起,他安排了三段跨國戀:敘利亞非法移民與女大學生的愛,抑郁邊緣中年危機男與瑞典職場精英女的愛,希臘家庭主婦和德國老知識分子的黃昏戀。 每一段在我看來都像是為了逃避現(xiàn)實而想象出來的幼稚的囈語??赐晡矣秩グ严ED危機的成因看了一遍,只想說,南歐人浪漫的基因果然不夠理性和腳踏實地。唉……這種時候愛情(他人)是拯救不了自己的。而且當你在臆想浪漫的時候,世界卻一眼就看穿了你。參考《愛在日落黃昏時》女主角對希臘人的評價“他們都在假裝開心”——在一群希臘人圍在一起講完了幾個浪漫又感人的愛情故事之后。而我看完《worlds apart》也只想說:他們在假裝浪漫。
里面塑造最成功的角色就是沒有出現(xiàn)在海報中的那位父親,一個對自己的懦弱無能沒有感知能力,只會將自己的憤怒發(fā)泄于政府、家人身上的人,本質上,他不懂什么叫愛,沒有愛的能力,哪怕是對自己的孩子。他太真實了,真實到隨處可見,我日常觀察人類的時候,會看到大量整日刷自媒體瞎扯歷史、國際局勢陰謀陽謀小視頻的人,他們身上那些莫名其妙的憤怒和情緒在體內的運行邏輯,和這位父親幾乎如出一轍。果然在全世界,不分男女、不分國籍,都充斥著大量同類的人。回到那我經(jīng)常思考的一個問題:人類行為的一切,真像程序設定啊。
我最近想養(yǎng)寵物,去看了很多貓貓狗狗,我發(fā)現(xiàn)小動物的性格其實也很鮮明,所謂性格,不就是一個人/動物在綜合了各方面的程序設定后對外界的反應么。只不過人的設定更復雜一點......
認清自己身上的程序設定,戒掉幻想,這個世界會省掉不少問題。
我能看到世界上最極致的浪漫,就是靠自己。然后愛才會自然發(fā)生。
影片由三個不同年齡層的愛情故事組成,聚焦于經(jīng)濟危機與難民問題背景之下的希臘社會。
第一個故事,回旋鏢。
某天晚上,希臘女大學生達芬在回家路上被一幫難民襲擊,險些遭遇強暴。剛好從這路過的一個男孩法里斯救了她。達芬在匆忙的逃脫中,弄丟了自己的手機。法里斯是一位敘利亞難民,為了躲避戰(zhàn)火來到希臘。他在救了達芬之后,撿到她的手機,一直對她念念不忘。一天,法里斯和達芬在街頭偶遇,法里斯上了公交車并把手機還給了達芬。后來,兩人又經(jīng)過幾次接觸,彼此都愛上了對方。他們一起在水中游泳,一起在野外露營。他們相互學習著對方的語言。他們一起牽著手奔跑,像是無憂無慮的孩子。
法里斯還帶達芬去一個他發(fā)現(xiàn)的神秘寶地——一架被廢棄的飛機。兩人在那里一起玩耍,度過了無數(shù)快樂的日子。但是,達芬的爸爸卻是來自強烈排斥難民的希臘納粹。在街頭,面對向他推銷回旋鏢的敘利亞難民,他破口大罵。暗地里,他們組織的大規(guī)模襲擊,已經(jīng)造成了無數(shù)難民的死亡。法里斯當然了解,長時間呆在希臘其實并不安全于是,他便和朋友一起委托“黃?!?,希望能夠得到加拿大的政治庇護。而最終,法里斯因為達芬而選擇了留在希臘。
兩個人奮不顧身的愛情,足以虐哭無數(shù)單身狗。但就在他們情意綿綿之際,希臘納粹突襲了敘利亞難民在機場附近的藏身之所。兩人隨著人群跑了出來,達芬正好撞見了趕來襲擊難民的爸爸。女兒一時之間愣住了,眼神中流露出極為復雜的情感。
第二個故事,50毫克抗憂郁藥。
喬哥斯是希臘一家跨國公司的部門經(jīng)理。由于經(jīng)濟危機的影響,最近他事業(yè)不順,心情低落。而同時,他和妻子的感情也出現(xiàn)了問題,兩人已經(jīng)分居半年有余。但為了家庭的穩(wěn)定和孩子的童年,喬哥斯沒有選擇和妻子離婚。每當情緒快要崩潰的時候,他都會去藥店買50毫克的抗憂郁藥。
一天夜晚,他在酒吧打發(fā)時間,恰巧遇到了一位來希臘出差的瑞典女人愛麗絲。他們之間看似沖撞的唇槍舌劍,卻發(fā)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之后,兩人干柴烈火,一發(fā)不可收拾。然而,就在喬哥斯準備與愛麗絲相擁入眠的時候。愛麗絲卻抱歉地告訴喬哥斯,她可能得走了,因為她只習慣一個人睡覺。或許是喬哥斯動了真情,之后,他又一次次來找愛麗絲,和她度過了許多美妙的夜晚。
喬哥斯所在的公司正遭遇著經(jīng)濟危機的影響,需要裁員。而他萬萬沒有想到,愛麗絲正是那位被調來負責公司裁員的主管。為了達成上級的任務,愛麗絲必須裁掉公司百分之三十五的員工。如此大刀闊斧的舉措,勢必給公司帶來巨大影響。
喬哥斯的好朋友奧德賽亞向他尋求幫助,希望能調到喬哥斯的部門,以減少被裁員的幾率。然而,當喬哥斯向愛麗絲求情的時候,卻遭到了她的回絕。最終,奧德賽亞被解雇了,之后他因為壓力太大而選擇了自殺,喬哥斯十分自責。
但實際上,他自己的名字也出現(xiàn)在了裁員名單上,同樣是自身難保。原本冷酷強勢的愛麗絲,在與喬哥斯的一天天的接觸中也對他產(chǎn)生了感情。最終,她因為不忍心開掉喬哥斯而選擇了離開。
第三個故事,第二次機會。
塞巴斯蒂安是一位65歲的德國老頭。他之前一直在慕尼黑大學任教,最近剛剛退休,打算搬到希臘生活一天,他在超市門口遇見了一位55歲已婚婦人瑪麗亞。塞巴斯蒂安請求她幫忙撿起地上的購物袋,他的背不太好所以彎不了腰。兩人一開場的對話,就引發(fā)了瑪麗亞的一通抱怨。
作為希臘居民的她,現(xiàn)下正飽受經(jīng)濟危機的影響,連小番茄都買不起了。一生未婚的塞巴斯蒂安,這時卻對瑪麗亞產(chǎn)生了莫名的好感。他盛情邀約瑪麗亞一起去喝咖啡,而瑪麗亞因為有事而將約會改到了下周的同一時間。
很快,兩個說著不同語言、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就這樣一天天熟絡起來。塞巴斯蒂安每次約會都會給瑪麗亞帶來禮物。無論是愛心滿滿的小番茄,還是令人受益匪淺的書籍,都讓兩個人的心不斷靠攏。塞巴斯蒂安想和瑪麗亞去超市以外的地方約會,瑪麗亞卻心有畏懼。但在塞巴斯蒂安看來,戀愛不就是一起去做最瘋狂的事嘛。于是,他問瑪麗亞內心最想做的事什么?瑪麗亞回答了他。
就在當晚,塞巴斯蒂安買通了警衛(wèi),和瑪麗亞兩個人偷偷溜進了超市。當瑪麗亞看到超市里的燈一點點亮起來的時候,她吃驚地望向四周,內心是激動與狂喜。之后,兩人就這樣一起漫步在空無一人的超市?,旣悂喛鞓返匦D、起舞。塞巴斯蒂安則紳士地獻上玫瑰。他把一本叫作《第二次機會》的愛情小說送給瑪麗亞,并向對方表達了內心的愛意。
如果電影僅僅拍到這里,或許只是三個獨立的愛情故事而已。但之后的反轉,卻將整部影片的故事提升到了另一個層次。
第一個故事中的女孩達芬在希臘納粹的襲擊之下中彈身亡。而她的母親正是瑪麗亞。瑪麗亞的兒子則是喬哥斯。就這樣,三段在經(jīng)濟危機和難民問題背景下的愛情故事,交織在同一個家庭之中。導演或多或少想要通過電影,表達每一代人對愛情的不同認識與看法。
但與此同時,電影的野心卻遠不止如此。影片中時不時映射出的社會問題,都在看似淺顯的劇情下展現(xiàn)出深刻的批判性。達芬爸爸對移民者的不留情面、大肆攻擊,正是一個社會中極端排外分子的陰暗象征。試問,一味的敵視與“殺戮”,與獨裁者何異?
作為主管的愛麗絲在公司中進行的裁員計劃,則象征了社會在大刀闊斧改革中嚴苛冷酷與毫無人道的政策。當被裁員的人與德軍集中營的影像交叉出現(xiàn)的時候,一種奇妙的諷刺感就此產(chǎn)生了。
另外,這三段愛情所交織的家庭,又何嘗不是這個國家的象征。它破敗、頹唐,又假裝美好與和平。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在試圖逃離,試圖尋找另一個內心希翼的生活愿景。這在影片中通過三個場景得以呈現(xiàn)。敘利亞難民法里斯希望逃離苦難,飛往幸福安全的國度。所以,導演讓他通過廢棄的飛機來表達內心的渴望。中年男人喬哥斯希望逃離家庭,過上自由自在的日子。于是,旅館就成為了他暫時的避難所。在這里,他可以與愛麗絲相依相伴。而瑪麗亞自然希望逃離脾氣古怪的納粹丈夫,遠離讓自己逐漸麻木的婚姻。最終,超市讓她的身心得以解脫。
影片看似是講述了三個愛情故事,但卻巧妙地將許多元素融合其中,比如多元文化的沖突與融合以及對政治現(xiàn)實的諷刺與批判等等。可以說,本片絕對是一部少見的,能夠將愛情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地如此緊密的愛情電影。它甚至試圖用愛情去隱喻現(xiàn)實,而現(xiàn)實又反過來影響著愛情的走向與脈絡。
“愛情是一場毫無勝算的戰(zhàn)爭。”
在影片中,愛神厄洛斯的神話故事與敘利亞人的葬禮同時貫穿于三段愛情故事之中。導演想要傳達的,似乎就是愛情與死亡這兩個橫亙于人類社會的重要命題。尤其是愛情,塞巴斯蒂安的一句話或許可以看作本片的主旨。“我們一開始看來都很不同,但當墜入愛河就變得非常相似。”
于是在結尾,當法里斯為達芬的死而痛哭流涕,當愛麗絲因為離開喬哥斯而黯然神傷,當塞巴斯蒂安時隔一年后重新見到瑪麗亞而心中欣喜。這些都是愛情的本來模樣,它們既是從現(xiàn)實中萌芽生長,又不單單依賴于現(xiàn)實。它們也都飽含著影片中每一位戀人內心最真實的渴望——
當世界分離,請讓我們度過苦難,再次相聚。
當世界分離,請讓我們擁抱彼此,緊緊相依。
本片由三個不同年齡層的愛情故事組成,分別講述了三個外國人和一個希臘家庭兩代人之間的愛情故事。每一個故事代表了一代人對于愛情的認識與看法,故事之間分別獨立存在,通過整個歐洲的經(jīng)濟危機串聯(lián)起來,最終三個故事變成了一個故事。
面臨不同愛情故事的三個主人公,正是來自于同一個家庭55歲的媽媽、40歲的大兒子和20多歲的小女兒。
20多歲正在上大學的女孩達芙妮,一天晚上遇到幾個流氓要強暴她,危急關頭一個年輕男人救了她。后來,救人的敘利亞難民在街上遇見坐在公交車上的女孩,他上車將姑娘遺落的手機送還給她。一來二去,純潔的愛情萌芽了。但是,男孩難民的身份根本無法安定下來,東躲西藏的生活是男孩的常態(tài),兩人不知道未來在哪里。她們常去的約會地點在舊機場,那里聚集著許多難民,經(jīng)常發(fā)生暴亂,反法西斯分子暴力驅趕并追殺這里的難民。一天夜里,他們又來了,男孩和女孩緊急逃亡。
40歲的中年男子喬治斯正遭遇中年危機:與妻子感情不和、常年分房睡,兒子問起卻只能欺瞞他,工作壓力大需要吃抗抑郁藥。一天正在酒吧買醉時,遇到了陌生女人伊莉斯,兩人發(fā)生了一夜情。幾次纏綿過后,喬治斯發(fā)現(xiàn)自己愛上對方。沒想到,陌生女人來自瑞典空降公司,是推行公司大裁員的負責人。在裁員名單上,不僅有喬治斯的好朋友奧德薩,還有喬治斯。為求自保,好朋友請求喬治斯說好話。然而好朋友還是被裁了,不久后奧德薩甚至絕望自殺。情況變得異常復雜,伊莉斯打電話給合伙人請求減少裁員人數(shù),合伙人不為所動,要求堅決執(zhí)行目標。伊莉斯只能搭飛機回國,也吃起了抗抑郁藥。橫亙在現(xiàn)實面前的愛情,顯得脆弱不堪一擊。
55歲的家庭主婦瑪利亞,在希臘雅典的超市門口遇見了一個德國老頭。老頭名叫塞巴斯蒂安,65歲,是一名德國歷史學教授。兩人從不通的語言交流開始,每周相約在超市見面,一起購物,談生活、談心,一起看書,漸漸地彼此互相產(chǎn)生了感情和依戀。
三人都是同一個家庭的成員。在一次生日會上,當媽媽知道女兒達芙妮的愛情,和她發(fā)生了激烈爭執(zhí)。她勸女兒不要因為一時激情毀掉人生。這時女兒說,你們都是虛偽的人,我只想和他在一起,并質問媽媽戀愛過沒有?
當兒子喬治斯告訴老爸自己和妻子感情破裂,并愛上另一個女人的事實,父親勸他面對現(xiàn)實,維護自己的家庭,激情過去馬上甩掉那個女人。
終于,母親瑪利亞和父親發(fā)生了一場激烈的爭吵。狂怒的父親種下的反法西斯種子,苦果卻由女兒達芙妮所嘗。在暴亂中,和父親一起的反法西斯份子誤殺了達芙妮。由此意外,母親瑪利亞也錯失了和塞巴斯蒂安的約定計劃。
一年后,敘利亞難民成功地去了加拿大,伊莉斯在機場看到喬治斯,選擇了擦肩而過。瑪利亞和塞巴斯蒂安在街頭相遇。
三段愛情,分別代表老、中、青三代人,相同的是他們都遇到了異域他鄉(xiāng)的愛人,來自不同國度的兩顆心靈,卻因為愛情走在了一起;不同的則是愛情在面對現(xiàn)實阻礙時,選擇不同的結果。
本片由三個不同年齡層的愛情故事組成,分別講述了三個外國人和一個希臘家庭兩代人之間的愛情故事。每一個故事代表了一代人對于愛情的認識與看法,故事之間分別獨立存在,通過整個歐洲的經(jīng)濟危機串聯(lián)起來,最終三個故事變成了一個故事。 Sebastian是一個65歲的德國老頭,在希臘雅典的超市門口遇見了一位遭受經(jīng)濟危機的55歲已婚婦人Maria,兩人由一開始的互相抱怨到最后相愛相知只花了短短幾周時間,但是彼此已經(jīng)刻骨銘心,這段愛情注定只能在陰暗中生根發(fā)芽。
2015《當世界分離》(又名天各一方)希臘電影
1、導演假裝把這部電影做成像拼盤電影一樣,漏掉一些細節(jié)觀察,你就認為這是幾個割裂的故事,會被后面的家庭聚餐戲給“反轉”了;
2、世界經(jīng)濟危機下的愛情是怎么樣的?“愛神厄洛斯”最早是在希臘神話里誕生......這個電影故事說的是三個身份地位不一樣的外國人,與一個看似美滿實則搖搖欲裂的希臘家庭的成員分別發(fā)生了微妙感情關系;國籍、膚色、偏見、階級、傲慢、桎梏、淪陷,愛情真難!
3、故事敘述一流,慢慢的,節(jié)奏控制得好;
4、在電影中希臘家庭媽媽僅僅跟老公對話了一次,一次就把40年的婚姻說穿說崩,故事到這里,太牛了;
5、唯三的毛病展開說,一是家長老頭的描寫略顯粗糙了,每一次他的出場都帶著很深的仇恨,貌似寫過了(如果把唆使他變成極端民族主義者的那個暴徒頭頭寫成這樣,倒是合理的);唯二,女兒在亂槍中身亡,不交代誰開的槍,從故事層面會更好;唯三,略;電影值得一看,8.5分
三段故事可以分離,卻仍是一個大家庭的故事,更是希臘家庭的縮影。被希臘神話中的愛神之意串聯(lián)起來,而卻共用一個現(xiàn)實背景——歐盟對南歐諸國的經(jīng)濟制裁。世界在分裂,家庭在破碎。有的人丟了愛,有的人期待愛,有的人尋找愛。
三條愛情線綜合反映當下希臘人在面臨經(jīng)濟危機和難民危機的環(huán)境下的社會問題。
沒有流于愛情表面的愛情片。通過愛情反映移民、失業(yè)等社會問題。愛情本與年齡,社會地位,種族,國籍等無關,可人是群居動物,沖動過后人們就不得不考慮這些問題,陷入兩難處境。法西斯的父親終以無辜的女兒的鮮血作為祭品,女高管面對工作和愛情又會怎樣選擇?媽媽和德國歷史學家大概終成眷屬了!片名點題
8.4/10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针A滴到明。
為了解希臘經(jīng)濟和難民潮而看。整體電視電影水平。
一個家庭,三個愛情故事,展現(xiàn)三段人生。背景則放到了希臘最灰暗的時刻:敘利亞難民潮、歐債危機及種族仇恨的升溫。確實是個分崩離析的世界,導演認為愛情在拯救這個世界。導演為展現(xiàn)影片的國際化,將三段愛情都定義為跨國愛:與中東非法移民的愛,與北歐職場女的愛,連黃昏戀也是與德國退休教授之愛。為此,還專門請了國際演員。故事過于豐滿離奇,反而影響其真實性。
三段愛情,三段年齡,三段人生最后匯聚成一個被社會問題壓垮的家庭的故事,挺喜歡
合著看了一遍希臘文才發(fā)現(xiàn)企鵝有引進,馬上買了再看一遍帶字幕的。三組故事都很喜歡,而且討論的問題也很現(xiàn)實。
觀感和【斷線】差不多,借用愛神厄洛斯和普賽克的愛情,講了老中青三組人的邂逅,在現(xiàn)實和社會大環(huán)境面前,每段愛情的結局又完全不一樣。導演以三組人切入,去拍希臘社會的現(xiàn)狀,去討論經(jīng)濟危機和難民問題。很喜歡它的主題,人生的一切可能性都始于墜入愛河,而每個人墜入愛河的瞬間又都一樣。三星半
最終三個故事變成了一個故事。
人把愛奉若神明,但眾神之上仍有命運。
希臘這100多年來就沒安穩(wěn)過,十幾年前的債務危機更是讓該國一蹶不振。電影以三個外國人的視角,展現(xiàn)了這個國家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陣痛。經(jīng)濟垮了,人心就散了,而更唏噓的是,電影里的三段愛情全部無疾而終。但我想人們還是需要愛情的,也許世界本就沒有出路,能夠在找路的時候來個人相互慰藉一下就挺好了。
愛上難民的青年女兒;已經(jīng)同妻子分居半年愛上他人的中年兒子;55歲重新找到愛情的老年媽媽;法西斯主義一樣的爸爸。在難民政策、失業(yè)潮流中的三段愛情。ps:有兩段是出軌啊喂!
上一輩的愛有點象《廊橋遺夢》,穩(wěn)重深沉,最令人感動。中年的一夜情,有情無愛,只是聊解各自心靈的孤獨。青年人因正義成愛,因正義而殞滅,而兇手卻是自以為正義的父輩,這個思想的割裂與分岐才是一切杯具的起源。
3.5 姜還是老的辣,最老那對最喜歡。串得也不錯。
看完想去翻古希臘的神話
導演帥耶
三個故事都不錯,特別是后面兩個,以及電影里明明是60+的老太太當陷入愛情的時候竟然演出了少女感,佩服佩服
希臘紛亂凋敝的現(xiàn)實,如同攝影棚里平面蒼白的背景圖案。談論愛情,才是本片的本意。當困頓麻木冷淡艱難的時候,如何點亮此般不堪的生活?也許是愛,無疆無界無所謂對錯的愛,即便你一再克制隱忍,那種美好甜蜜的感覺,定會讓你心醉神迷。但,往往你會被現(xiàn)實絆住腳,在進退維谷間,蹉跎掉短暫的一生。
從一個普通的希臘中產(chǎn)家庭切入,展示了希臘社會的一個剖面,經(jīng)濟危機,難民危機,下崗潮,裹挾青年、中年和老年的三段rendez-vous。各種巧合和偶遇,悲情與激情交織在一起。在愛琴海旁邊的小酒館,在燈火通明的圖書館,在琳瑯滿目的大超市,在斑駁破敗的飛機場,everything is falling apart?!綢cHoR[EtHD],9.3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