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麥克道曼將主演、制作新片《女性的談判》(Women Talking),莎拉·波利(《柳暗花明》《跳支華爾茲》)執(zhí)導(dǎo)、編劇,米高梅的Orion Pictures和Plan B出品。
基于Miriam Toews所著同名暢銷書,講述在一個偏僻的宗教殖民地,數(shù)百名女性長年累月遭到性侵犯,一些婦女了解到她們是被一群來自他們自己社區(qū)的男人下藥、攻擊,為保護自己和女兒們免受更多的傷害,她們決定采取措施。這些女性嘗試籌集足夠的資金,但她們都是文盲,對社區(qū)以外的世界一無所知,甚至不會說所在國家的語言。她們幾乎沒有時間做出選擇:是留在唯一所熟悉的世界里,還是敢于逃離。
小說于2018年出版,被《紐約時報書評》、美國國家公共電臺、《華盛頓郵報》、《Slate》雜志、《出版者周刊》等權(quán)威刊物評為年度最佳書籍。
TIFF觀影后導(dǎo)演Q&A記錄
今年在TIFF看了八場電影,Women Talking是電影結(jié)束后觀眾掌聲持續(xù)最久的,也是唯一一場在片后導(dǎo)演入場時全場自發(fā)起立鼓掌的,掌聲一度停不下來。坐在TIFF最大的觀影廳之一,滿滿兩層的觀眾,感受到了2016年Women’s March的溫暖和solidarity。在今天的北美,不得不說是一種非常美好的體驗。
下面記錄一些還有印象的導(dǎo)演問答(穿插個人感想):
1. 為什么沒有呈現(xiàn)任何一場暴力本身,也沒有呈現(xiàn)任何一個男性施害者的臉?
導(dǎo)演表示不想呈現(xiàn)任何一個具象的“反派” (villain) ,而是想聚焦在暴行發(fā)生之后的“impact”,對女性本人的,對她的家人親屬的。
導(dǎo)演在這里說了一句話我很喜歡,影視作品里想通過直接拍攝強暴的鏡頭所表達的,很少可以justify把它演出來的必要性。
一方面女性之間的辯論很快就從具體的暴行上升到結(jié)構(gòu)性的問題,從未譴責(zé)過任何一個男性個體。另一方面August作為唯一一個有“臉”的男性,影片想通過他把重點放在男性有可能變成的樣子,to show what is possible。
2. 電影和現(xiàn)實之間的聯(lián)系,選擇在2022年拍攝這樣一部電影跟美國此刻正在發(fā)生的重大倒退有什么關(guān)系?
導(dǎo)演說,電影的最后一幕,women marching together的畫面是最后拍的。每家每戶,老老少少的女性,哪怕彼此有再大的矛盾,針鋒相對的觀點,還是各自驅(qū)趕著自家的馬車,匯聚成長長一條線,一起走出了colony,走向了未知的未來。
導(dǎo)演在此希望美國女性在今天,不管自己的在政治光譜的哪一頭,可以放下對彼此的成見,放下在其它議題上巨大的分歧,匯聚到一起,為美國女性的未來走出一條路來。
個人最喜歡這部電影的一點就是對女性內(nèi)部分歧的展現(xiàn),觀點上分歧,性格上的分歧,代際上的分歧,位置上的分歧,哪怕大家有著一樣的信仰,對信仰的解讀也可以截然不同。辯論時,這些根本上的分歧看似已經(jīng)沒有調(diào)和的空間,但恰恰因為迫在眉睫的危機,其殘酷程度逼迫她們必須放下這些分歧,作為一個集體,走出一條路來。這種程度的true democracy在現(xiàn)實中很難在宏觀層面踐行,但是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啟發(fā)。電影展現(xiàn)了一群有著根本分歧的人怎么通過平等的辯論,充滿共情的協(xié)商,一起找到了一個大家都愿意接納的出路。
3. 電影為什么選用這個色調(diào)?
Polley將電影的色調(diào)形容為 “the color tone of a faded postcard from a world that’s already gone” (那種陳舊明信片的色調(diào),來自一個已經(jīng)不存在的世界)。Polley特意選擇了一個這樣懷舊的色調(diào),為了避免影片有任何現(xiàn)實主義的色彩,否則很多對話將顯得很奇怪。
確實是,在觀影時看到一群不識字,不知道“逗號”是什么的女性用最嚴(yán)謹(jǐn)?shù)恼Z言進行充滿哲思的辨論,會有一種違和感。如果是更自然的現(xiàn)實主義色調(diào),肯定會加深這份違和。
4. 電影在哪里拍攝?故事原型發(fā)生在哪里?
電影就是在多倫多附近拍攝的。Polley強調(diào)她特意避免了任何具體地點的影射,這是一個虛構(gòu)的故事,一個可以發(fā)生在任何地區(qū)任何時代的故事。原著的靈感來自于一系列發(fā)生在保加利亞的強奸事件。
相比之細(xì)膩的還原性侵給一個具體的community帶來的創(chuàng)傷,這部電影更像是基于這世間千千萬萬類似悲劇的一場抽象思辨。
5. 電影的背景時代?
2010(笑)
6. 為什么把旁白音(narrator)從August改為小女孩Autje?
原著的敘述者(narrator)是August。團隊中Chris提出異議,覺得這樣一個故事用一個男性的聲音敘述出來很奇怪(原詞:feels alienated)。導(dǎo)演本人并沒有這種感覺,畢竟women talking這個故事本事的意義就不僅僅在于女性自身的表達,也在于男性的傾聽和記錄。
但是閱讀文字和觀看影像是非常不同的體驗,在小說里沒有違和的設(shè)定,用耳朵聽則未必。所以團隊開始大開腦洞,修改設(shè)定。有人提出改為小女孩Autje的聲音,有人提出改為女主Ona在未來此刻還未出生的孩子說話。Polley將兩者結(jié)合,改為Autje在未來講給Ona孩子的話。
個人非常喜歡這個改動。一直覺得“姐姐”是一個很神圣的身份,以Autje的聲音,對Ona孩子講述母輩在ta出生前經(jīng)歷的苦難,以及為了ta的未來所進行的抗?fàn)帲華ugust的視角更多添了一份代際的傳承和跨越血緣的姐妹關(guān)懷。
7. 影片中有很多對基督教信仰的探討,這跟導(dǎo)演自身的成長背景有沒有關(guān)系?
Polley坦言自己成長在一個無神論者的家庭,雖然確實是把她送到了一個教會幼兒園,因為離家近。她對所有信仰都很好奇,都很想了解,如果非要說一個宗教的話,可能最像是一個佛教徒。
導(dǎo)演強調(diào)影片沒有一絲評判或者諷刺這些女性信仰的意思。雖然她一直對附著在信仰之上的社會制度和機構(gòu)充滿警惕和批判,但對信仰本身是非常尊重的。影片中,女性哪怕面對死后進不去天堂的威脅,還是在漫長的辯論后選擇離開。離開不是對信仰的摒棄,而恰恰是更深層的虔誠。
電影的畫面、色彩真的特別美。
當(dāng)知道真相之后的憤怒、無奈、痛心等各種情緒夾雜在一起,女人們開會討論該如何是好?
列出三種方案,大家投票,最終在兩種方案中糾結(jié)、剖析,列出各自的利弊。探討過程中會有沖突,做決定總是痛苦的。中間穿插的一些劇情,推動決定的產(chǎn)生,當(dāng)她們最終選擇離開,那是她們?yōu)樽约鹤龅眠x擇,雖然不識字、不認(rèn)路、不會看地圖,但是為了日后不要遭受痛苦,為了保護她們的女孩們,她們必須離開!
最后她們準(zhǔn)備離開,離開這個地方,離開這個她們曾經(jīng)聚集在一起探討的屋子,剩下的只有釘在墻上她們抉擇的利弊分析,還有女孩在大家討論時畫下的插畫,還有記錄員、唯一的男性August……
August作為本片唯一男性角色,本應(yīng)是對立的,卻與女性在同一戰(zhàn)線。本·衛(wèi)肖的表演太精彩,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情都很抓人。作為理解女人的男性角色,但因為是男人,他無法與自己愛的女人一起離開,日后卻只能與女人們痛恨的男人們一起,誰知道他將會在遭遇什么,想想都很絕望。August其實也早已做好了打算,那就是在她們離開后,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當(dāng)他掏出那把原本想要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手槍,交給Salome去保護女人們時,真的直接淚崩!
女人幫助女人,當(dāng)她們選擇離開的那一刻,她們就已經(jīng)強大起來,不再需要依附男人!
總體的感覺還是比較沉悶的,不能看出這是一部把女性生活空間壓縮到極限,然后產(chǎn)生反彈的一個題材。首先在惡劣危險的生存環(huán)境下,女性們?yōu)榱吮Wo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必須作出決定。于是這些受教育程度很低的女性,用投票的方式,選出了三個選項:留,斗,走。最終她們決定選擇離開,然后對于離開所需要的資金以及方式、人員等等展開了漫長的討論。這一部分是電影的主線,每一個角色其實都代表了一個特質(zhì),但是角色與角色之間想要構(gòu)成平民化的,受教育程度不多的女性的思想以及言語交鋒,顯然是做的相當(dāng)不夠的。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是一群具有相當(dāng)思想以及語言的邏輯性的女生,他們當(dāng)中不乏雄辯之才,有寬容圣母般的人物,角色和設(shè)計的脫鉤,是這部電影遜色了很多。也就是說導(dǎo)演最終沒有放下自己社會精英的架子,融入到眾生當(dāng)中去。不過這在美國社會也屬于很正常的,由上而下的論述方法,處處充斥著宗教性質(zhì)的討論格調(diào),雖然說對于思想禁忌有所沖擊,但是總體沖突結(jié)合并不十分的圓潤。不過我比較喜歡,那種空遠(yuǎn)稍暗色調(diào)的電影畫面的表現(xiàn)方式,和電影的主線構(gòu)比較貼近。影片結(jié)尾,不論老少的女人們帶著自己的孩子駕著馬車出走的場面,表現(xiàn)的也不錯。據(jù)說這一段是后加上去的,但是不容否定的是,這個結(jié)尾對整個影片主題的烘托是有極大價值的。
#RFH# #LFF# #Special Presentations# 好在最后決定票不轉(zhuǎn)了…非常驚喜。影片的敘事結(jié)構(gòu)非常好,以女人們一次次的談話推進,中間夾雜著以第三人“朗讀”對話的形式展開,朗讀者的身份從開始的敘事中也不難猜到,但最后解釋的時候也不顯得多余。
角色設(shè)定也非常好!各個女性角色代表性非常強,各種性格,不同年齡,不同經(jīng)歷,帶給觀眾不同程度的思考,演員演繹的也非常到位,幾個主演的表演太靈性了,而小孩子演的更是驚艷。而“男老師”這個角色更是點睛之筆,作為整部電影中唯二露臉出現(xiàn)的成年男性也帶有極強的對照性,他以談話的傾聽者和記錄者出現(xiàn),但在這個“谷倉社會”中也是作為一種性轉(zhuǎn)角色出現(xiàn),以他作為“谷倉社會”中女性出現(xiàn),細(xì)膩,傾聽,記錄,“并不能發(fā)言”,情感波動強烈,做這種對照也是讓男性更容易代入角色,更容易體會到電影內(nèi)核。
鏡頭上,兩種鏡頭,固定和手持。大量的固定鏡頭多用于拍攝環(huán)境,開場就是幾個固定鏡頭,帶給大家感受到那冷色調(diào)的環(huán)境,隨之就是一個俯拍的鏡頭,非常直接且冷漠的把女性的經(jīng)歷展現(xiàn)給大家。手持鏡頭多用于談話時對于角色情緒的表達,尤其是手持變焦,非常的舒適,還有幾場手持的越軸,運鏡簡直不要太細(xì)膩。
配樂上也非常驚喜,大量舒緩的音樂用于他們談話中強情感輸出的時候,還有詭異的鼓點,讓觀眾可以更容易代入旁白所講述的故事中那些受害者的恐懼。
最后回到旁白,其實整部電影就如同《洞》一樣,開始埋下的不能識字的伏筆,由男性記錄,這個旁白則是未來識字的女孩朗讀當(dāng)年談話的記錄,整體達成一個閉環(huán),非常完美。
Many times doesn’t watch Hollywood movie, still contains presented characteristics, continuous editing, which doesn’t block the spectators and let them focus on the narrative, it dose, because at the screening, audiences behind me were attracted by the narrative and reacted the narrative actively. I think the narrative is the substitution of other kinds of Hollywood films such as the hero film. It too focus on the narrative about the content that the superficial contents regarding as feminism, which can cater the audiences’ attention because at the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 many people ar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levels of female, mentioning about female stuff, they almost open their eyes larger and appeal for female in definitely high excitement. So the narrative of the film in support of the feminism but I think it is very obvious and superficial ways. And also, in most Hollywood films, they must be related to romance, this film also dose. By the way, the lighting of this film impressed me because the lightings on most of the characters are half light and half shallow which is harmony.
天堂的入場券掌握在強奸犯的手里,受害者該如何選擇?
世代生活在極端宗教殖民地上的女人們受教育程度極低,在受到極端男權(quán)壓迫的同時又被信仰裹挾,留給她們的空間微乎其微。女性的聲音被分為三大派:妥協(xié)、離開、反抗。
部分保守女性認(rèn)為,比起一次又一次的強奸,無法進入天堂才是更糟糕的結(jié)果。激進派則認(rèn)為應(yīng)該留下來反抗,把這些骯臟的男人埋進土里。中立派一方面嘲笑溫和派的懦弱,另外一方面又瞧不起激進的方法,正如身邊的大多數(shù)人,她對現(xiàn)狀無比的消極,卻未曾想過改變。而她也可悲地變成了尖酸刻薄的施暴者。從她的身上也看到了對革命害怕以及不確定性。
也有理性的聲音把討論帶上一個新的方向:與其爭論抗?fàn)幒碗x開的利弊,不如想一想,女人們到底需要一個怎樣的新世界?!爸趁竦厮械臎Q策都將由男人和女人共同裁決,女性將被賦予思考的權(quán)利,女孩能夠獲得讀寫教育,在學(xué)校里應(yīng)該有一副世界地圖好,讓我們明白自己在其中的位置。殖民地里的女性將建立起一個新生的宗教的脫胎于宗教,卻以愛為恒旨?!?/p>
離開或是反抗后很有可能就得不到上帝的庇佑,是很多人害怕的理由。影片中同樣大膽地回應(yīng):“我們不需要上帝的人原諒我們。因為我們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讓他們受到邪惡之人卑鄙行為的傷害。而這些人正是我們要請求原諒的人,如果上帝是慈愛的上帝,那么他會親自原諒我們?nèi)绻系凼且粋€有仇必報的上帝,那么他按照自己的形象創(chuàng)造了,我們?nèi)绻系蹮o所不能,那他為什么不保護我們這個殖民地的婦女和女孩呢?”
有趣的是,這部影片并沒有直接拍攝施暴者男性,甚至和男性的對話都是把男性格隔絕在木屋之內(nèi)。他們被牢牢的保護在小小的方寸之間,男權(quán)是他們的屏障,同樣也是他們的枷鎖。
#TIFF2022#4.5. 我們的苦難,與我們的力量,是話語間記錄的口述史,也是指引未來的舉起的拳頭。Miriam Toews的原作改編有一定難度,一些群戲橋段theatrical affect過于強烈,好在cast的表演非常過硬(Claire Foy and Jessie Buckley definitely stole the show),讓情感一直可以連貫下來。離開既是無法避開的創(chuàng)傷母題,也是獲得新生的唯一方法,而那些女性前輩都只是希望your story to be different.最感動的瞬間是Q&A時,一位cast member提到,選擇發(fā)聲,抗?fàn)?,需要勇氣;而選擇留下,沉默,也更需要力量。有的時候你明白電影其實并不完美,但是這重要的訊息最終還是讓你淚流不止。
#LFF27 與其說是一部充滿女性意識的電影,更像一篇激昂又溫柔的女性manifestation。舞臺話劇感很強。關(guān)于如何處理與男人之間關(guān)系的議題,是女人群體內(nèi)部的私事,每一段對話都充滿了觀點的交鋒、對峙最終達成一致。是一種非常令人向往且充滿力量的女性主義烏托邦。
開頭點明了劇作的架空性,讓人無法在這個方面指摘,可以的……但我不想再看這種金句頻出的開會大片了,可以想象之后會有各種out of context的臺詞截圖。架空而論,你本的角色也不合適。知道了故事的現(xiàn)實來源發(fā)生在玻利維亞之后感覺更微妙了。
TIFF 2022| 觀影07 | 少點戲劇場景、擺拍和念白不好么!知道不會寫字沒能上學(xué)的女性心聲需要被記錄,但是電影不是小說,電影不是戲劇舞臺。找了這么多大牌演員一起念臺詞,毫無對話感!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所有沒有對白,女人們行動起來的戲都非常有張力和感染力!觀感太糾結(jié)了,結(jié)尾依然動人,但是對話戲真的讓人難熬。離開的前夜開太多的會,太多時間唱歌、祈禱、相互療愈,緊迫感全無……把人急死
6-7|基本上是一片大學(xué)生性別研究期末論文….意思就是寫得不錯,但也就是大學(xué)生水平…..(August被問到為什么有槍,他哭著說不出話來,Salome說“不要自殺,你還得教那些男孩”,那一段我還是眼眶濕潤了一下….(魯妮瑪拉好美?。。ㄔ趙b把本大夸特夸了一下這里就不提了
這部電影能拍出來就值得五星。另外我想問問那些質(zhì)疑片中不識字女性能討論深刻問題的人,女性掌握知識、會思考,那么令你害怕嗎
可能不是不識字的女性會說出來的話,但不識字的女性一定能夠說出這些話。真正的decision to leave。在多倫多看得第一場電影,在加拿大看的第一場電影,一個人的December 24,哭得很厲害,和電影無關(guān),是一下子想起了很多關(guān)于一個人看電影的記憶。Merry Christmas。
very empowering,claire foy的某一段表演讓我后面兩個女生都哭抽了
《12怒女》,只不過女人們決定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命運。問題是劇情和臺詞都太像舞臺劇了,所有人都妙語連珠,不像真人而像女權(quán)主義傳聲筒。她們說的所有話我都同意,但比起電影更像PSA廣告
無論多么“精美”的攝影都無法掩蓋本片電影感的缺乏,從標(biāo)題到內(nèi)容都倚仗的對話更是完全與故事主角中的這幫未受教育、不識字的女性們不相符,而更像是作為高知精英的創(chuàng)作者的傳聲筒。另外更好玩的是本喵居然成了一眾全女明星卡司中最亮眼的,無論是他的角色塑造還是個人發(fā)揮,其他要么角色完全立不住,要么就是處于autopilot狀態(tài)
“女人們不識字她們是怎么知道那么多的?” 殖民地的女性們的思考不源自于她們是否識字、是否受過教育,思考源自于她們所受過的不可湮滅的折磨,更源自于她們在苦難后仍抱著愛和寬恕的本能。 對這群女人們來說,這場談判不會在離開后就結(jié)束了,因為只要壓迫和欺凌存在一天,談判就會一直延續(xù)下去,它昭示著自我意識的覺醒與反抗。 如最后女人對男人所說的:“We'll meet again”,also leaving is not fleeing.
0.5/10 #NYFF 充斥著自我矛盾的電影:村落男性的集體缺席,卻仍要描繪年輕男子教師作為“會議”記錄者和他的“愛情”,所導(dǎo)致“男性”的形象在電影中的位置既被抽象化概念化又被單一化“偶像”化;即便故事應(yīng)發(fā)生于“想象中”的與世隔絕的虛構(gòu)村落,卻在臺詞中提到二戰(zhàn)與其他歷史事件,且汽車和電氣又與村落中的復(fù)古環(huán)境(和電影做作的色調(diào))極為不符,這種虛偽的歷史性令人摸不著頭腦。前一小時的各種“開會”場景令人發(fā)指:混亂的調(diào)度與節(jié)奏,除兩位老人外令人尷尬的演技(僵硬地塑造“戲劇性”),陷入非邏輯的邏輯,與各類意義不明的情感波動或沖突,所導(dǎo)致大部分角色的面孔都極為模糊和扁平。太多避重就輕的處理手法,不少被胡亂使用的驚悚元素,自我反復(fù)且無效的討論,唯有在“會議室”(倉房)之外的部分(離開村落前)還值得觀看(最后二十分鐘)。
女性精英主義的顱內(nèi)高潮,看不下去了,真的該看看第三世界女性的生存狀況…
一群人在這里金句大賞式聊天,觀影過程極其痛苦。很少有這種說著英語也能尷尬到我的臺詞了。以及這種電影里的女性永遠(yuǎn)是,受苦受難掙扎偉大,仿佛生來就要成為某種符號。我就想看女的追逐野心,玩弄權(quán)術(shù),理智,強大,堅毅,狡猾,怎樣都行,反正先像個人。LFF2022
【NYFF60】劇情就真的和題目一樣,是一群女人在聊天,不過她們聊的卻是在最危急時刻的掙扎、鼓勵、反抗和希望。時而幽默,時而悲傷,但是大部分時間都是充滿著希望和對彼此的關(guān)心鼓勵。看完整部電影,內(nèi)心是充滿希望和力量的,your story begins here。PS,本韋肖太能哭了,流的眼淚比女演員還多。
非常舞臺感的一個片子,基本都是在谷倉場景里的談話戲,從對話里知道這些女性們都經(jīng)歷了怎么樣可怕的遭遇,偶有閃回,卻并不直接展示暴力本體,導(dǎo)演應(yīng)該是更想聚焦于暴力之后對女性和其周遭所產(chǎn)生的影響。Claire Foy和Jessie Buckley各自有情緒爆發(fā)力很強的戲,但總體來說,長篇的對話戲還是比較干。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所有沒有對白的戲,女性們行動起來的戲,都更具有感染力,我說的就是最后二十分鐘,我爆哭到停不下來,從她們決定離開的那一刻開始,到最后那條長長的隊伍開始慢慢前行,離開即便是走向未知,那也是獲得新生的方式,看到所有女性都團結(jié)起來,真的就覺得女性所受的傷痛只有女性自己才懂。本喵作為唯一的男性角色,反而貢獻了全片最多的眼淚,也賺取了我的一大半眼淚,看到他哭我就哭……
TIFF22|幾乎全程都是對話+幾位受害者一起開會討論的場景,跟片名描述的一樣。攝影和剪輯其實比較單薄,我和朋友一致感覺如果能多一點遭遇時的閃回應(yīng)該更具沖擊力。個人給了克萊爾芙伊演技mvp,中間有場情緒爆發(fā)的戲看得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再疊加臺詞金句,發(fā)揮很頂!還有本喵作為全片唯一男性角色,人設(shè)一點不突兀,完全融入+跟魯妮瑪拉很有姐妹感??
將女性遭遇性侵、家暴等侵害后的決定講出來,真的是“講”出來,大段大段文縐縐的臺詞從設(shè)定上沒有文化大字不識的女性嘴里講出來,說教味很重,但這似乎又是種能讓男權(quán)世界“聽懂”女性聲音的好辦法。片中每名女性各有各的代表性,面對困境有忍耐的,有中庸的,有激進的,還有化恐懼無助為怒火向自己同伴開炮的……整體基調(diào)還是向上的,女人們的出走也是向往更好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她們抓住了可以選擇的權(quán)力。三星半
所有拍攝香艷性侵鏡頭以博取男性眼球的男導(dǎo)演們都應(yīng)該好好看看這部影片,女性遭遇性侵的經(jīng)歷不是你們在電影中展現(xiàn)窺視與虐待的情色符號。你可以書寫她們的憤怒,拍攝她們的勇敢,記錄她們的反抗,大可不必打著“為藝術(shù)獻身”的旗號展現(xiàn)所謂的“宏大敘事”
原諒我不理解,連字都不認(rèn)識的女性,為什么會用這么多大詞,說的都是精英高知女性才會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