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fā)生在北宇治高中的管樂團中。鎧塚霙(種崎敦美 配音)和傘木希美(東山奈央 配音)分別負(fù)責(zé)雙簧管和長笛的演奏。鎧塚霙從小就性格內(nèi)向膽小害羞,在國中時一直過著非常孤獨的生活,希美的出現(xiàn)和靠近讓鎧塚霙第一次感受到了友情帶來的溫暖,因此將希美視為自己最珍貴的寶物,沒想到眷戀和依賴帶來的卻是患得患失的不安全感。 在高中最后一次音樂比賽中,鎧塚霙和希美決定選擇《莉茲與青鳥》為參賽曲目。這首出自悲傷童話的歌讓鎧塚霙不可避免的將自己和希美之間的關(guān)系帶入其中。隨著比賽日期的日漸接近,鎧塚霙和希美之間的間隙卻越來越大。
很抱歉用這么個俗不可耐的冷笑話作為題目(路人25假意道了一個歉。
說實話,該片相較原作TV版,有一個畫風(fēng)上的突變,突然把軟萌的正常比例,拉長到了類乙女向漫畫身形,雖然還沒有clamp那種超級長胳膊長腿,這個脖子喲,著實適應(yīng)了很久。不過,大概也是這種刻意去原作化的處理,讓人很快就拋開了固有印象,反倒是原作眾多角色時不時的“反串”總能帶來久別重逢的驚喜。
無疑,全片最驚艷的就是霙化身青鳥的反轉(zhuǎn)了,雖然這么說來有點事后諸葛亮,但是還是想說前一半就早有預(yù)感(路人25一臉傻嗨的說道。當(dāng)然不是我厲害,而是鏡頭鋪墊非常到位。最開始,是個遛狗式和諧的場景,希美在前小辮一甩一甩,活潑雀躍,八面玲瓏,霙在后面沉靜穩(wěn)重,目不轉(zhuǎn)睛。一靜一動,再帶入《利茲與青鳥》的童話故事,的確讓人第一時間就感覺希美是青鳥,霙是利茲。再往后,不論是高坂單刀直入的說破,還是雙線敘事中,童話現(xiàn)實角色臺詞的銜接,行事風(fēng)格的變化都越來越明顯的摻入了雜音。
從什么時候開始察覺到雜音了呢?從霙終于在希美的開導(dǎo)下張開了翅膀。接納后輩,勇于選擇未來。霙說希美是她的全部,自私一點的說,希美也的確希望是這樣。只是伴隨著成長,視野的拓展,閱歷的增長,每個童年的玩伴都逐漸認(rèn)識到自己不再是朋友的唯一,最終驚覺,卡密薩馬,為啥讓我學(xué)會了打開鳥籠的方法?
我理解的鳥籠其實就是羈絆。就是心里為彼此畫地為牢的空間。畢竟,除非囚禁,洗腦,作為兩個自由社會人,誰都沒有辦法完全束縛誰。這就是本片雙女主相較童話更加貼近實際的地方。打開鳥籠,其實打開的是自己內(nèi)心的心結(jié)。
在霙和希美角度,自己都是那個利茲,而對方的不確定則是青鳥。霙害怕希美與其他人的交際忽視了自己,于是苦練雙簧管,甚至主動學(xué)著希美的行事方式接納后輩,而希美則害怕希美接納別人而不再視自己為唯一,于是也想著選音大,繼續(xù)在一起。不過,事情糾結(jié)在大家都不會滿足于本我,還要追求超我,那就是犧牲自我,成全愛人的崇高意識。于是,霙為了和希美回家,拒絕了后輩的聚會邀約,卻發(fā)現(xiàn)希美赴約后默默離去;希美則是意識到才能欠缺后,依然抱持信念,輔佐solo到最后。
如果劇情停在這里,也就是另一個《麥琪的禮物》了。好在本身《利茲與青鳥》的童話就更進一步,利茲執(zhí)意放飛青鳥,青鳥忍痛接受好意。相比歐亨利為了追求戲劇化最大而孤注一擲的驚喜,這種一人犧牲,一人背負(fù)的場景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而雙女主的處理則更接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畢竟,童話里,利茲注定一個人在森林里孤獨終老,而青鳥則本就屬于天空,類似一種愛上一匹野馬的憂傷。還是那句話,作為兩個自由社會人,能力或許有高低之分,但不會像利茲與青鳥這種跨種族般無法相容。于是最后兩人約定,還有相逢的一天。
這種告別或許是《心靈捕手》里一天重活,一口啤酒后,本·阿弗萊克對馬特·達蒙說的那句你知道你和我們不一樣,但我寧愿相信這只是比翼之鳥一側(cè)的振翅宣言。借大瓶子的一句話:“你真應(yīng)該多談幾個女朋友再找我,那時候你才知道我有多好!”打開鳥籠,意味著你相信對方閱盡千帆,仍然相信你們是彼此的唯一。
此文譯自日本著名電影批評網(wǎng)站「批評誌ユクリト」(ECRIT-O),該網(wǎng)站主要登載眾多日本年輕電影評論家的精彩影評。本次介紹的是個人本年度最佳動畫『利茲與青鳥』的影評,該電影出自京都動畫導(dǎo)演山田尚子之手,獨有的女性視角和細膩的細節(jié)描寫,讓這部電影從眾多動畫中脫穎而出,從日本商業(yè)院線“殺到”藝術(shù)院線,入圍了明年奧斯卡最佳長篇動畫名單,并極有可能拿下明年日本學(xué)院獎最佳動畫,備受眾多日本影評人好評。
鎧冢霙(CV:種敦美)為何愛河豚?這是因為河豚沒有腳【圖1】。
導(dǎo)演了電影《利茲與青鳥》的山田尚子是對腳有執(zhí)著的“作家”,這對于粉絲來說是眾所周知的事實。觀看她親自拍攝的過去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的腳的描寫不勝枚舉。此外,導(dǎo)演自己也發(fā)表了“以腿說話”為宗旨的發(fā)言,將“腿部表情”作為細致的實現(xiàn)手段來細致地表現(xiàn)登場人物心理,這是毫無疑問的。
實際上,本作品由約1360個鏡頭構(gòu)成,其中光捕捉到登場人物的腳的鏡頭至少多達120以上,按比例來計算,整個電影中大約有9%是由腿部鏡頭所占據(jù)的。如果不是用拍攝鏡頭數(shù)量,而是在放映的時間里計算的話,這個比例應(yīng)該會更小吧,但不管怎樣,本作品強調(diào)腳部描寫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網(wǎng)絡(luò)上存在很多著眼于山田作品中腳的表象的論述博客)。對于一直拘泥于腳的表現(xiàn)的山田來說,“利茲和青鳥”可以說是一個指標(biāo)。本作品中頻繁出現(xiàn)的腳的拍攝,不僅對各登場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描寫有貢獻,而且與作品的主題和故事的展開直接相關(guān)。電影作家弗朗索瓦·特呂弗的因一直執(zhí)著于抓住女性腿部描寫而為人所知,但是關(guān)于腳的演出,導(dǎo)演本作的山田似乎已達到與特呂弗比肩的境界。為了判斷是否正確,我們最好注視她們的腳下。
話說回來,在“利茲與青鳥”的世界觀中,腿被賦予了怎樣的地位呢?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腳的存在是作為身體的前提被編入的(因此,當(dāng)然不能否定不是那樣的人的存在)。一般來說,即使電影中有人走路的場景,也很少有人想為其自身增添價值。但是,像本作品這樣明顯強調(diào)腳的作品,觀眾必然會更加注意腳的描寫。沒錯,變成了人類的青鳥,似乎已經(jīng)意識到了將自己捆綁在地面上的腳的存在。
本作品由繪本部分和現(xiàn)實部分構(gòu)成。在連環(huán)畫部分,童話《利茲與青鳥》的故事正在展開。某場暴風(fēng)雨的第二天早上,在過著孤獨的一個人生活的莉茲身邊,出現(xiàn)了一個藍色頭發(fā)的少女(利茲和少女的聲音由本田望結(jié)的一人分飾兩角)。為了靠在利茲身邊,治愈她的孤獨,青鳥變成了人類,來到了這里。這樣兩人的簡單快樂的共同生活拉開了帷幕。
所謂鳥變身為人類,換句話說就是失去翅膀,而擁有更堅固的腿。此事何謂?例如,連環(huán)畫部分有兩個人曬衣服的場景。在這個場面中,為了壓住被風(fēng)煽動的床單,藍頭發(fā)的少女輕飄飄地跳躍的場景沒有任何觀眾會忘記吧。再者,緊接著,利茲的手帕被風(fēng)吹得高空飛舞,想要取回的少女當(dāng)場跳了好幾次。但是,失去翅膀,只靠腳支撐著自己的現(xiàn)在的樣子,她不能在天空中飛翔。少女想要跳起來的努力被重力所阻擋,她被拉回了地上。腳的存在是束縛青鳥自由的枷鎖。
最終,注意到少女是青鳥的利茲,下定決心讓她自由。并不是在地面上過著窮困的生活,而是相信在天空中自由飛翔才是青鳥的真正幸福。
本作品的現(xiàn)實部分所展開的故事,與連環(huán)畫部中青鳥從束縛自己的自由的足跡中解放的寓言一模一樣。當(dāng)然,童話中的少女如果能找回翅膀就能在空中飛翔,但對于活人來說是無法實現(xiàn)的。取而代之的是,電影將霙的成長寄托在從“鳥籠”中解放的青鳥的形象上(此時毫無疑問地強調(diào)了少女們的腳下)。
“鳥籠”的動機在現(xiàn)實中隨處可見。正如導(dǎo)演山田尚子和劇本吉田玲子在官方小冊子所收錄的對話中所說的那樣,學(xué)校這個封閉的空間成了鳥籠的比喻(現(xiàn)實部分)。幾乎所有的場面在學(xué)校=鳥籠的內(nèi)部進行。此時,放置于理科室的河豚水槽是放在學(xué)校的鳥籠中的另一個鳥籠式裝置【圖2】。學(xué)校和河豚的水槽,與除此以外的同種的印象相對應(yīng),形成本作品中的鳥籠的主題系。
作為被切斷與外界交涉的封閉環(huán)境的水槽和學(xué)校共有的最大特征,應(yīng)該就是那里是安全的地方吧。在學(xué)校及其內(nèi)部展開的人際關(guān)系,正如字面意思那樣,很有可能將霙的音樂才能“養(yǎng)死”,但是,霙自己卻很溫和,坐立不安。說起一方的河豚,只要從水槽里取出來,連呼吸都無法呼吸,立刻就死了。即使放流到海里,那里也是外敵徘徊的危險場所,死亡的風(fēng)險是水槽所無法比擬的。定期進行水的交換,能喂食的水槽這個環(huán)境,從生存的觀點來看,對河豚來說是極其安全的,簡直就是天堂一樣的地方。
霙通過限制自己的雙簧管才能,想要維持舒適的日常生活,也就是和最喜歡的傘木希美(CV:東山奈央)一起度過天堂般的每一天。在競賽的自由曲《利茲與青鳥》中,有以霙的雙簧管和希美的長笛為主的部分,但考慮到與希美的關(guān)系,霙無法展現(xiàn)遠超過希美實力的演奏。保持和希美的同等程度地音樂才能,是兩人關(guān)系的前提(其他部員會認(rèn)為兩人作為各自樂器的王牌擁有幾乎勢均力敵的實力)。但是,對于霙的演奏,后輩高坂麗奈(CV:安濟知佳)批評其為“聽起來很緊,故意剎車”。那時,沒有主見的霙之所以表現(xiàn)出那么強硬的排斥,是因為自己也隱隱約約地注意到了這一點吧?
在被管理的水槽中度過一生就好的河豚,和無論多么舒適都必須離開學(xué)校的人,其生存的條件是決定性的不一樣的。與沒有腳和翅膀,因此沒有搬家自由的河豚不同,人類可以用自己的腳踏出下一步。人類的腳是腳踝,同時也是與青鳥的翅膀相當(dāng)?shù)木哂袃擅嬉饬x的東西。被青鳥的飛翔所托付的,是切斷了對希美的過度依賴,讓自己的音樂才能(當(dāng)然是隱喻的意思)自由振翅的身姿。
被放入本作品中描繪的鳥籠中的青鳥,被迫選擇是就這樣在籠中結(jié)束一生,還是從那里出來在空中自由地飛翔。相對的,如前所述,河豚根本沒有給予這樣的自由。霙被河豚治愈,其視覺的可愛性自不必說,在水槽中優(yōu)雅地游動的身姿,是自己幻想沒有必要作出冒著犧牲的危險脫離安全圈的決斷的安樂的立場。因此,霙小心翼翼地照顧的不是龜、青蛙等動物,而是必然是沒有腳的河豚。如果是有翅膀的鳥的話,雖然有小腿,但是也可以在地面上行走,但是河豚不允許像那樣穿者一雙草鞋自由地走動。本來沒有腳,一雙也穿不了。正因為如此,鳥才會在地面和天空之間被撕裂。事實上,在裝有河豚水槽的理科室里,擺放的鳥的標(biāo)本和骨骼很值得玩味。如果說它們體現(xiàn)了被永久地留在地面的死鳥的形象的話,那另一面就是在學(xué)校周圍活蹦亂跳的鳥兒們的形象。限制自由的水槽中的河豚可以位于其中間。既沒有翅膀也沒有腳的水槽的河豚,顯示了在天空中飛翔的鳥類和被束縛在地面上的人類中間的存在狀態(tài)。如果是野生的話,以大海為原住所的河豚,由于被放入理科室的水槽中,所以正好在天地之間建起了居所。另外,在四面被透明玻璃板包圍的水槽中,或者在幾乎透明的水中,用鰭優(yōu)雅地游動的身姿(至少比人類)與在空中飛翔的鳥的形象更相近。因此,小河豚不僅可以治愈霙,還可以以天地的媒介,成為將捆綁在地表上的霙引向天空的存在。
這樣解釋的話,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霙看到河豚后想到張開雙手跑著的希美身姿了吧。乍一看,水中自由游動的河豚的身影,在霙的眼中,就像在天空中飛翔的鳥一樣,與生活在自由奔放中的希美的身影重疊在一起。(當(dāng)然,河豚的自由是假的一樣,希美也并不如如霙所想的那樣天真爛漫)。
在這里,河豚和希美的連續(xù)性所強調(diào)的,是成為束縛霙的音樂才能主要原因的希美對霙來說也是介于天和地之間的存在。相對于霙自身也希望在被限制的籠子中享受安逸的日常,電影開頭也展現(xiàn)了對這樣的環(huán)境透露著違和感的兩義性行為。關(guān)于這一點,可以結(jié)合腳的存在進行確認(rèn)。
電影開頭,霙坐在校舍前的臺階上等著誰。腳步聲漸漸接近,但那并不是等待霙的人。隔了一會兒又聽見了別的腳步聲(這時,背后播放的音樂也改變音調(diào))。在腳步聲的主人出現(xiàn)之前,霙察覺到那是等待的人,抬起頭來。希美終于英姿颯爽地登場了,兩人一同向校舍走去(兩人的腳步聲與在休息室播放的電影音樂融化在一起)。到現(xiàn)在為止,坐在臺階上的腳,以及捕捉走在希美腳邊的鏡頭已經(jīng)存在了,同時在聽覺上也強調(diào)了這點這個細節(jié)也值得注意。
在這里,她們所上的高中的校舍建在高臺上,這個設(shè)定很有趣。兩個人走路的時候,由于采用了跟著希美走在后面的霙的構(gòu)圖,所以希美總是處在高的位置,而霙則是仰望著希美的身姿。也就是說,此時希美與霙相比,占據(jù)了更接近天的位置。走在前面的希美注意到藍色的羽毛掉落了,就把它交給了霙【圖3】。這是不經(jīng)意間,將即將振翅高飛的天空和現(xiàn)在她所處的地面連接在一起的場面調(diào)度。站在前方的希美和仰望著希美跟在后面的霙這個構(gòu)圖,在兩人進入校舍后也得以維持,特別是在走向音樂教室的臺階上,顯而易見地強調(diào)了兩人的高低差距。
最初的這個構(gòu)圖在電影的末尾是反轉(zhuǎn)的,這個末尾放到最后再討論。在開頭的場景中,一個人來到學(xué)校前的霙,即使她看起來像是要回頭的樣子,但最終還是在校舍前邊的樓梯上等待著希美的到來吧。在這里表現(xiàn)出對希美的依賴的程度,同時,對于鳥籠的學(xué)校的逃避感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來。但是,另一方面,霙還沒有做好從籠子里跳出來的心理準(zhǔn)備。可以將籃球場景放置于其上以指示該場景。漢字中標(biāo)為“籠球”的籃球比賽,正如字面意思,不外乎是打球的人正朝著比人的頭還要高的位置懸掛的籃筐=籠子進行跳躍的比賽。電影中雖然有拍攝體育館天花板的鏡頭,但就像是鋼筋骨被排列在一起的構(gòu)造,在視覺上讓人聯(lián)想到鳥籠。也就是說,籃球在本作品中與學(xué)校和水槽一起構(gòu)成鳥籠的主題系【圖4】。
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體育課上,被同班同學(xué)中川夏紀(jì)(CV:藤村鼓乃美)催促替補換人的霙拒絕參加比賽。當(dāng)然,這是因為她還沒有做好飛翔的心理準(zhǔn)備。
但是,霙的心情也在逐漸變化。直截了當(dāng)?shù)乇憩F(xiàn)出這種變化的,是應(yīng)吹奏部的后輩劍崎梨梨花(CV:杉浦沙織)的邀請,參加名為“雙領(lǐng)導(dǎo)會”(名為“女子會”的女子會)的場面。從二次拒絕到參加這個聚會,表現(xiàn)了希望與希美以外的人有關(guān)聯(lián)的霙的心境變化的同時,也表現(xiàn)了從鳥籠的精神性和物理性的脫離意向。
這個故事插曲,與在決定和希美去泳池后,被問及是否還想邀請其他孩子的霙舉出梨梨花名字的場面是相互呼應(yīng)的。去游玩的場所之所以是游泳池,可能是因為與河豚的水槽的形象相對應(yīng)的緣故吧。但是,在這里,學(xué)校=鳥籠的外面,不是大海和河流,而是游泳池這種終究是人為的封閉環(huán)境=在被其他種類的籠子所吞噬的人造籠子里,從中解放出來是困難的。而且在電影中,實際上沒有描繪在游泳池里玩耍的場景(實際上這是大膽且鮮明的省略)。在事后敘述當(dāng)時的情況時,只有梨梨花在手機畫面上展示在泳池中拍攝的照片【圖5】??鞓返南奶旎貞?,就這樣被放入液晶畫面這個新的水槽=籠子里。
電影臨近尾聲,比賽正式開始時,社員們在音樂教室的地板上鋪上吸音用的毯子,脫下皮鞋進行練習(xí)【圖6】。(在音樂教室前擺放的大量皮鞋的鏡頭美感,可以『東京物語』(小津安二郎 1953年)的熱海旅館里擺放的兩雙拖鞋的鏡頭相匹敵。僅僅憑借毛毯的厚度,她們就能更靠近天空了嗎?(還是說和被脫下皮鞋相抵消了呢?)優(yōu)秀的電影會給觀眾帶來類似悟性的經(jīng)歷,在那里拍攝的,僅僅在表面上是平常的生活經(jīng)驗,讓人們從地面上站高了不到2英寸。毫無疑問,“利茲與青鳥”也是優(yōu)秀的電影,不光是看作品的觀眾,連電影角色物的意識也從地面上漂浮了起來。
在某天的練習(xí)中,終于解放了自己的能力,展示了壓倒性的演奏的霙,就這樣結(jié)束了一直以來和希美的關(guān)系。為了重新連接破壞的關(guān)系而進行的儀式是理科室中的“最喜歡的擁抱”。作為天空和地面的媒介的河豚,在電影最后,霙和希美在理科室的河豚的水槽前進行“最喜歡的擁抱”的時候也發(fā)揮著媒介的作用。這個場景,背對著兩人向水槽的深處游去的河豚的鏡頭連接著飛去的鳥的剪影穿過走廊的鏡頭。鳥的剪影不斷穿過影子投射在走廊上的窗框。和不管看起來多么悠閑地游動著,終究只能在有限的四面體中生存的河豚不同,鳥的形象沖破了這個被描繪出來的框架。霙不再做被綁在地面上的鳥,即在水中被壓抑自由的河豚,變成在天空中飛翔的鳥的這個瞬間,在鏡頭里被清晰地描繪著(在看到這個儀式后,完成了作為媒介任務(wù)的河豚,背身游走而去)。
為了對抗霙說出自己想要去音樂大學(xué)的希美,將自己希望的升學(xué)路線改為普通大學(xué),開始認(rèn)真學(xué)習(xí)應(yīng)對考試。另一方面,即使不能和希美上同一所大學(xué),但霙做好了貫徹音大考試的覺悟,一個人在音樂教室里努力練習(xí)雙簧管。放學(xué)后度過了各自時間的兩人,在校舍前會合,一同走在回家的路上。在此,情景與開頭的構(gòu)圖出現(xiàn)了反轉(zhuǎn)。因為學(xué)校建在高臺上,所以對于走在前面的希美來說,這次從學(xué)校后面跟著的雪占據(jù)了較高的位置。之后,下了樓梯到了平地,兩人的站立位置就變得水平了,另外兩個人同時說著同樣的話,使她們的站立位置保持一致。最后的鏡頭是回頭看的希美的背影和看到希美的臉后驚訝的霙的表情。此時,鏡頭框架只剪切了她們的上半身。到現(xiàn)在為止不斷地強調(diào)的腿的鏡頭最后被隱藏了。即使只是一瞬間的錯覺,從與地面的相連接的腳上解放出來的霙,在那個時候,也仿佛是在天空飛翔一樣吧。
霙為什么愛河豚?這是因為河豚沒有腳。更準(zhǔn)確的說,河豚沒有翅膀也沒有腿,看起來像是在封閉環(huán)境中自足【圖7】。在水槽這個籠子里安全地生活這一點上,河豚是與霙的現(xiàn)狀重疊的存在。另一方面,在沒有將霙綁在地上的腳這一點上,河豚比霙更接近鳥的位置。
鎧冢霙,通過將這樣的河豚的存在作為立足點,登上了有青鳥的高處。
奧斯卡長篇動畫電影提名——《利茲與青鳥》
2018年12月11日 0:40刷完《利茲與青鳥》,有感:
每一個人一生都必定要看的作品!為什么?所有人,對于親情,友情,愛情都總是抱有著一種根深蒂固的占有欲。然而這部作品卻告誡所有人,真正的愛,不應(yīng)該是占有,而是給予自由。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愛的方式,超越了所有充滿了欲望和占有的所謂的“愛”。在這份愿意帶給愛人自由的“愛”面前,任何欲望與占有的所謂的“愛”都不算是真正的愛,單單只顯得卑鄙可憎!
為什么我會有非常強烈的感覺,因為前幾天我一直在刷12歲時一直難忘的作品,12年的《劍風(fēng)傳奇》劇場版。以前只覺得非常震撼,但是太過缺乏美感,也太過嚴(yán)肅就沒看,以我現(xiàn)在的審美反而覺得還不錯。這部作品核心人物是格里菲斯和格斯。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也是同性戀類型的。
格里菲斯是為了幼年的夢想——得到自己的國家而成立鷹之團,在遇到格斯以后,就被格斯吸引而把他召入團里(格里菲斯:“我需要你?!薄盀槟阃ι矶?,需要理由嗎”)。鷹之團憑著強勁的戰(zhàn)斗力和格里菲斯的戰(zhàn)術(shù)為國王奪回城池,被王室承認(rèn)為正規(guī)軍。
但是由于格斯聽到格里菲斯對公主的對白——“人應(yīng)該為了自己的夢想奮斗?!薄苞椫畧F的戰(zhàn)友都與我平等,如果他們要去追尋自己人生的夢想,就應(yīng)該堅持到底,就算阻止他們的人是我?!保袼故艿接|動,因此提出離開鷹之團,想自己追尋自己人生的意義。
但是格里菲斯卻自白“決不允許你離開我”,并且在和格斯的失敗決斗以后變得非常失魂落魄,甚至被國王發(fā)現(xiàn)與公主通奸,被折磨了一年成了廢人。之后“神之手”出現(xiàn),格里菲斯獻祭了整個鷹之團,并自白道:“因為格斯,我忘記了我的夢想。”,在獻祭后變成惡魔以后,甚至為了刺激格斯做出了非常令人瘋狂的舉動。
我一開始很萌這對cp,但是我漸漸發(fā)掘,我從這兩人的關(guān)系中單純只感覺到了格里菲斯對于格斯的占有欲。原本說著“戰(zhàn)友與我平等”“戰(zhàn)友要想追求人生的夢想,就算是我阻止他們也應(yīng)該堅持”等等,但是對于格斯的離去卻是“決不允許”,以及“成千上萬的敵友中,就只有你(格斯)讓我放棄了夢想”,甚至在與公主通奸時腦海里全部都是反復(fù)著格斯離去的場景,以及成魔對女主角做出瘋狂的行為時死盯著格斯......全部都是瘋狂的占有欲。
也許這種戀情真的非常非常極端,但是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真的非常常見。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愛,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有著控制欲與占有欲的存在。父母死死地控制孩子的一舉一動,夫妻之間的猜疑,朋友之間的背叛等等。這些情況有的輕,有的表現(xiàn)得很嚴(yán)重。總之,好像愛一個人就是“你屬于我”,“你就是我的·”“你必須得聽從我”一樣,其實從某些意義上來看,非常的自私自利。
然而這部《利茲與青鳥》,好像是個不得了的百合劇,搞得很多人都覺得很敏感很尷尬一樣。實際上,核心是一種非常真誠的,純粹的愛。也許有人固執(zhí)地認(rèn)為這是百合,但是我覺得這也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百合”。主題已經(jīng)很清楚了,就是片名——《利茲與青鳥》,這個繪本的故事。即使愛得深沉,但是不是關(guān)緊鳥籠的低劣的占有欲,而是給予“能夠飛向任何地方”的翅膀的自由。
說句實在話,世界上真的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給予愛人自由。世人的愛都如同黏糊糊的漿糊,看似黏膩親密,實際上只是束縛,讓人覺得非常惡心......也許很多人會噴我,但是我依舊認(rèn)為,真正的愛,不應(yīng)該是占有,而是給予自由。
(擅自轉(zhuǎn)載啥的應(yīng)該沒人吧......反正挺討厭剽竊的,有則必究。)
這是我在看了三遍之后對于藍小鳥的最終感想。請原諒我使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描述,如果加上語言修飾與佐證,這個工程量太大了,思考出這些感想已經(jīng)很累了……
霙對希美最初:首先不希望畢業(yè),二人分離;其次以為自己是莉茲(但其實因畢業(yè)而帶來的分離霙根本捆綁不住,此處霙是假莉茲),這兩個因素共同構(gòu)成痛苦的根源;
希美對霙最初:以為自己是青鳥,去陪伴孤單的霙。但因為霙愛希美,以為自己是莉茲,卻完全不理解莉茲,產(chǎn)生角色認(rèn)知沖突,音樂人格陷于迷茫,此時希美無意中完成對霙的捆綁,所以希美其實是莉茲;
隨著年級的升高,最致命的問題放在面前:進路。霙表示自己的志愿完全取決于希美,而希美深知霙出眾的音樂才能,但對自己的音樂才能卻始終否定。于是究竟是保全自己而犧牲霙的音樂才能,還是成全霙而犧牲自己的個人價值,希美陷入兩難;而同時希美認(rèn)為若不成全一方,則兩人感情也會隨之終結(jié),這是愛著霙的自己最不愿看到的結(jié)局,故而唯一走出兩難的通路(也就是二人各自選擇各自的志愿)被自己封死。此時霙無意中完成對希美的捆綁,所以此處霙是真莉茲;
隨著練習(xí)的進行、層次的提高,希美通過各種渠道更加清晰地意識到自己與霙在音樂方面的鴻溝(老師對于自己和霙的差別對待,引起一定嫉妒心,于是疏遠霙,霙被疏遠,更加痛苦),慢慢發(fā)覺鴻溝可能大到連犧牲自己來走上音樂道路陪伴霙都不太可能了,心里更加驚慌;但借由老師對霙的認(rèn)同確信了霙的才能完全可以發(fā)揮更大的價值,并因此開始意識到之前對霙無意的捆綁,在二人共同走上音樂道路的可能性逐漸消失的背景下,心中就有了放飛青鳥的意圖;
霙經(jīng)過老師的點撥,意識到“音樂怎么樣無所謂,和希美這樣一直相處下去就好”的自己其實可能是青鳥,于是理解了希美在音樂道路上陪伴自己的苦心,和期待自己音樂才華得到釋放的“無奈”愿望,以及更重要的,是自己一句“希美要去音大的話,我也去”而給希美帶來的沉重負(fù)擔(dān)。于是決定改換角色,改換愛的形式,成全希美充滿愛意的愿望,同時也是表達對于希美一直以來掙扎著在音樂中陪伴自己的感激與心疼。最終霙覺醒了自己的演奏;至此,希美的莉茲角色消失,霙完成了解綁;
(這里有一點個人認(rèn)為非常重要。我一直以為霙由于根本不在意音樂本身,只在意希美,而且從第二季的tv中來看,霙的音樂才能極其“感性”,所以一直認(rèn)為霙從沒有在音樂理性的角度審視過二人的地位,因此一直不太理解霙為何一聽老師提到自己是青鳥,馬上就理解了希美。現(xiàn)在看來,這個轉(zhuǎn)變能這么迅速地發(fā)生,只有一個解釋:霙在很久以前就清楚地知道,希美非常喜歡長笛,但她的演奏水平遠遠不如自己。
證據(jù)就是,表白之時,霙把喜歡希美的所有話都說盡了,唯一沒有說出“喜歡希美的長笛”。因為霙極其坦誠,無法在知道這一點的情況下違心、虛偽地去稱贊希美的長笛。否則,連頭發(fā)之類無關(guān)緊要的事物都說了,明知道希美對長笛如此看重,又怎么可能不說?
正因為此,霙才能如此順暢地接受自己是青鳥。因為如果認(rèn)同自己是青鳥,潛臺詞就是認(rèn)同希美是莉茲。而莉茲與青鳥相比,是不會飛的。
所以說,希美最想聽到霙說出口的這句話,霙卻是注定不會說的……來來來,編劇出來挨打)
聽了霙在覺醒后的solo,希美認(rèn)識到:第一,與霙的差距被擺上臺面,自己在音樂道路上陪伴霙的設(shè)想無法實現(xiàn)已成事實;第二,自己打開鳥籠的目的達到,心中感到欣慰;第三,青鳥起飛對于莉茲的傷害是真實且巨大的,深刻感受到自己當(dāng)初退部對于霙的傷害有多嚴(yán)重,自己的“反正青鳥回來就好了”的言論有多輕浮。自己無法承受三種感情的交織而落淚;
霙在通過solo完成了對希美愿望的成全與對希美苦心的感激之后,還有兩點是單憑這個演奏無法傳達到位的。一是對于希美的愛,二是希望希美放下包袱的愿望。事實上,如果沒有這兩點,希美必然會在“青鳥已經(jīng)放飛、自己失去一切”的自我滿足和形單影只的交織中痛苦下去。所以后面的告白她必須要說,不然若是因此失去希美,就完全和自己的起飛目的背道而馳了。因此找到希美,全力地向她表白。
通過霙的表白,希美認(rèn)識到:一,無論如何她都是霙的一切,所謂音樂才能的差異根本不是二人之間的障礙,一切只是自己的執(zhí)念而已;二,霙的起飛與二人的感情并不沖突,自己在音樂道路上的跟隨也就沒有意義了,自己既然一定不會失去霙,那么就不需要非得犧牲一人而成全另一人了,之前因為害怕失去霙而被自己封死的“唯一道路”(二人各自選擇各自的志愿)也就打通了。所以她對霙表示感謝,應(yīng)該就是謝謝霙破除了她的執(zhí)念,讓她放下了失去霙的顧忌,從之前的兩難中解脫出來,自由地實現(xiàn)自己的追求。所以才能昂首挺胸地將一般大學(xué)的攻略放在霙的面前,宣告自己也已經(jīng)起飛。至此,霙的莉茲角色消失,希美完成了解綁;
到此,二人在心理層面達到了平等,在電影中第一次走出了校園(鳥籠),近距離親密地向未來并肩前進。
附:個人認(rèn)為整個電影的最終寓意,都濃縮在了最后那28秒的兩只鳥的鏡頭上。如果仔細看這兩只鳥,可以發(fā)現(xiàn)原本并肩在飛,突然左邊的鳥開始左轉(zhuǎn),越飛越遠,在我以為兩只鳥要分道揚鑣的時候,左鳥又回來了;然后右鳥開始向右飛,也是越飛越遠,但很快也回來了。之后兩鳥交錯飛行,再也沒分開過。
也就是說,其實所謂的“不相交”、所謂的“束縛”,所謂兩人之間的差異,根本不如莉茲和青鳥的差異那般巨大。只要愿意好好認(rèn)清自己,認(rèn)清對方,就會發(fā)現(xiàn)之前的差異、分歧、誤會,只是因為二者面朝的方向有所區(qū)別,沒有誰是誰的負(fù)擔(dān),沒有誰是誰的包袱,甚至沒有誰是誰的莉茲,每個人都是青鳥,每個人都實實在在地?fù)碛兄岚颍灰囊庀嗤ǎǘB飛行的方向相同),雙方本來就是可以永遠并肩前進的。
至此,電影完成了對童話《莉茲與青鳥》的超越,我京繼冰菓之后,再一次掃除了原作的陰影,用更加柔和的改編溫暖了每個人的心。我還能說什么呢?
吹爆好嗎!?。。。。。。。。。。。。。?!
這是一個隱秘而純粹的故事,一如高中時代的敏感與天真。
不同于久麗兩人間彼此靈魂伴侶般的信任與理解,希美與霙之間仿佛永遠籠罩著一層宿命般的悲傷。細膩卻不成熟的兩人,無法向彼此傳遞出自己真正的情感,如同互質(zhì)的2和3一般,看似近在咫尺,卻是遙不可及。絕望與不安的氣息似乎彌漫在影片的每一個角落。來自外部的壓力打碎了看似永恒的幻象,伴隨著重新開始流動的時間,無法逃避的兩人不得不依靠著尚顯稚嫩的羽翼與他人的好意,在痛苦的掙扎與抉擇中迎接屬于自己的成長。
對于霙來說,成長意味著自立,以自我的意志主動接觸這個世界。不再總是逃避,無助地躲藏在桌角的縫隙中;不再自我否定,一味地跟隨在他人的身后;不再顧影自憐地哀嘆著「本番なんて、一生來なくていい」。而是擁有面對所愛之人,能夠大聲說出自己真實感情的勇氣。面對自暴自棄式般逃避的希美,堅定地喊出「聞いて!」的霙,無疑是痛苦而又閃耀的。
成長的變化并非一蹴而就。梨梨花的出現(xiàn)為霙主動接觸世界提供了契機。面對因為落選而哭泣的梨梨花,霙第一次主動接納了她。遞出的善意得到了正面的回應(yīng),讓霙肯定了自身的價值。邀請梨梨花或許是霙第一次主動嘗試,如同小心翼翼地將腦袋探出鳥籠的雛鳥一般,期待著世界的答復(fù)。麗奈的質(zhì)問與新山老師的指引,讓她能夠重新直面“自我”的真實情感,最終鼓起了向前一步的勇氣。
在短暫的一步背后,霙或許賭上了自己的全部。霙清楚地知道,如果希美在這里拒絕了自己,對于自己來說無異于失去了整個世界。即便如此,如果不能把自身的情感傳遞出來,兩人間的關(guān)系或許會永遠這樣痛苦地持續(xù)下去,直到迎來最終的離別。這是霙的自我意識所做出的決斷。
對于希美來說,成長意味著與自己和解。不再壓抑自己,即使痛苦不堪也在強顏歡笑;不再苛求自己,自作主張地獨自承擔(dān)下所有的負(fù)擔(dān)。偶爾也應(yīng)該卸下自己身上過重的責(zé)任感,試著向他人尋求幫助。正如在音樂教室里夏紀(jì)對優(yōu)子所說的那樣,「あんた一人で無理しすぎ」。
自尊與自卑這對雙生子在希美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希美對長笛抱有純粹而真摯的熱愛。她嚴(yán)格地要求著自己,同樣也期待著他人的肯定。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差強人意,在無法逾越的才能之璧面前,希美動搖了,本已脆弱不堪的自尊心陷落成了極度的自我厭惡與否定。在喜歡的人面前竭力逃避,懼怕接受來自他人的好意,從心底里認(rèn)為自己不值得被愛。無論是走廊上主動回絕,練習(xí)室里的不辭而別,抑或是理科室里低沉著頭躲避視線的接觸,希美嘗試著用最殘忍的方式將霙從自己的身邊推開。
或許,希美比任何人都更加珍視霙。因此,當(dāng)希美從霙身上察覺到漸行漸遠的疏離感時,她自怨般地認(rèn)定,自己的存在只是阻礙霙成長的枷鎖。如同一年級時默不作聲的退部一樣,將自己視為“保護者”的希美,在過高的責(zé)任感下再一次自作主張地做出了決定。即使內(nèi)在的感性因為別離而痛苦到瀕臨奔潰,理性也依然逞強般地試圖主動推開霙,如同童話里決心放飛青鳥的利茲一般,親手剪斷了指上的紅線。
在理科室里,深知無法改變這一切的希美,本能般地選擇了過分的自我貶低。如同某種習(xí)慣性的心理防御一般,通過降低自我的預(yù)期,希美努力地嘗試說服自己暴走的情緒能夠盡可能平靜地接受別離的結(jié)局。這并不是她真實的想法。此刻的希美仿佛絕望的溺水者,迫切地渴望著來自霙的救贖。她不斷地用謊言逃避內(nèi)心的話語,卻又奢求霙能夠堅決地否定它們,即使自己并不敢對此抱有希望。
霙拯救了希美。不善表達的霙用最直接的方式回應(yīng)了希美,一個充滿勇氣的擁抱,此刻已勝過千言萬語。大好きのハグ,即是mizore對希美的肯定與接納,也像是一種堅定的承諾,填補了希美一直以來的不安。苦笑地說出「みぞれのオーボエが好き」的希美,比起“錯位的愛”,更像是直面內(nèi)心欲望下的真實表達。此時的希美走出了自身所創(chuàng)造的“完美外在”的虛影,無奈而坦然地接受了真正的自己?,F(xiàn)實并不總是如期待般完美,卻也并非只剩下絕望。
走出理科室的希美,在空蕩的走道上獨自回顧著初中時相遇的那一幕。與霙記憶中的場景稍有不同,向霙遞出橄欖枝的希美,比起「一緒に」更加看重吹奏樂部本身。已經(jīng)是過去的事情了啊。從完美的囚籠中得到解脫的希美,伴隨著稍稍舒展的表情深吐了一口氣,重新思考著屬于自己的未來,以及兩人間全新的開始。窗外,兩只白鳥在青空下結(jié)伴而行, 縱使偶有相離,也終會相隨在側(cè)。不再擔(dān)當(dāng)“保護者”的希美,終于能夠以對等的方式來看待霙,成為她未來道路上的同行人?!袱撙兢欷违渐怼⑼觇丹酥Гà毪?、今は、ちょっと待ってて」或許,這就是希美所找到的答案。
正如山田所說,兩人的關(guān)系從故事開始時的戀過渡到了最終的愛。最后這一步,她們走了整整一年。
借用著這段長達30秒的鏡頭,山田描繪了她們的未來?,F(xiàn)實并非是《利茲與青鳥》的悲傷童話,只有命運注定的別離。打開了心結(jié)的兩人,今后也一定會像兩只青鳥一般,朝著未知的遠方比翼前行。
完整看完第二遍《利茲與青鳥》,比第一次看還要喜歡,故事簡單但畫風(fēng)與情節(jié)刻畫之細膩程度令人嘆服,再次感慨京阿尼制作太用心了。 兩位纖細少女的小動作和微表情、逼真細致的校園場景、干凈清雅帶著虛幻美感的畫面、與劇情相得映彰的音樂……這一切細節(jié)都成功賦予了這部電影生命力和感染力。 『青春』有張揚明媚的簡單快樂,也藏著壓抑復(fù)雜的迷茫悲傷,經(jīng)歷著無可奈何的別離,但最終朝著未來的方向而各自努力?!合矚g』有不同的形狀,無法純粹定義,也很難與他人同步,即使關(guān)系親密,心與心的距離卻宛如隔著一塊透明玻璃。 常見的現(xiàn)實以夢幻又美好、細微但深刻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 我最喜歡的場景是希美借著長笛把日光投在對面樓的霙的衣服上,這是整部電影最讓我心動的瞬間。第二是希美喃喃自語『神啊 為什么要教會我打開鳥籠的方法』,還記得第一次看時,她落寞的背影和這句話給了我非常大的震撼。第三是霙的主動擁抱主動告白,她好勇敢。 說說角色。傘木希美這個人啥都好,就是有點自我,總是把心事藏起來,讓人捉摸不透。我也是這種人。我厭惡自己,但對于這種不會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同類,總是容易產(chǎn)生親近感。最重要的是傘木希美長得很好看,所以我還是喜歡她。 鎧冢霙真是可憐小天使啊,但是她對希美的喜歡可以說是一種盲目的迷戀,認(rèn)為希美就是她的一切。這有兩個弊端。一是希美不可能正面回應(yīng)霙這種近似愛情的喜歡(在我眼里就是愛情),這份喜歡也會一直伴隨著得不到的痛苦。二是霙眼里只有希美,使得霙忽略了自己,束縛了自身的成長。 最后對于霙的勇敢表白『我喜歡希美的一切』,希美只說『我喜歡霙的雙簧管』,我想她的回應(yīng)如此平淡,一是希美對霙的喜歡應(yīng)該不是愛情,而是包含著喜愛與嫉妒的友情。二是目前的希美覺得自己還不夠優(yōu)秀,無法回應(yīng)如此濃烈的喜歡(但后面希美讓霙等等自己,等她可以配合霙獨奏的那一天,我覺得這已經(jīng)算是編劇導(dǎo)演非常慈悲的暗示了)。當(dāng)然,希美這句『我喜歡霙的雙簧管』更重要的含義是希美想讓霙不要再只顧慮希美,而是盡情發(fā)揮音樂才華,展翅高飛。霙也理解并聽從了希美的愿望。從這個角度想,故事最后以雙方互相理解又各自成長的方式,讓鎧冢霙放下執(zhí)念,真的是個很好的結(jié)局。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最好配合《終將成為你》一起服用,這種看似淺淺的青春期悸動才會沉重又輕盈起來。如果,如果將來要面臨這樣的時刻,這部電影能夠救我
水藍色的制服,是某種憂郁嗎?幸福的青鳥,終有一天會離開的吧?“音樂中有許多難以用音符去填滿的空間,要把握在曲譜縫隙中流動的情感?!碑?dāng)合奏的旋律到了象征離別的某段間奏,夏天也即將接近尾聲的時候,走廊里依然回響著沙沙的腳步聲,孤零零的少女與籠中的青鳥始終無法忘懷一起交匯的時光?!澳闶俏业囊磺?,但你是自由的?!?/p>
喜歡京都對纖細少女情感的刻畫描寫,細致而生動。越是走進彼此,在意彼此,就會越害怕自己被另一方所丟下,就像希美羨慕著霙的音樂才華,霙也羨慕著開朗有人緣的希美的人格魅力一樣,其實她們是彼此的莉茲,也是彼此的青鳥呢。
哭掉半包紙 場內(nèi)的肥宅也流下了淚水 最喜歡反光還有喂河豚那段 開頭部分みぞれ耳朵豎起的表現(xiàn)真是絕佳 |回顧我的充滿試卷的青春簡直是坨?? 京阿尼好
任何一方是利茲都會讓雙方難受,只有雙方都是青鳥才能讓彼此解脫。非常好!從《成年女性動畫時間》《聲之形》到本片,我一直很喜歡吉田玲子筆下女性內(nèi)心隱秘的昏暗角落。本片和《無敵破壞王2》同樣勸分不勸和,但本片的主題和故事的融合程度更高,更不必說沉穩(wěn)靜謐的氣息和精美細致的畫風(fēng),有幾個瞬間覺得是宮崎駿和新海誠的巔峰融合。
(9/10)看TV版的時候我對這兩人的關(guān)注度就超過了美麗組。個人不是很喜歡TV版,而且上色略做作,相較之下劇場版的畫面還是讓人很舒適的,場景表現(xiàn)帶有詩意。音樂和人物背景也配合得相當(dāng)出彩。至于這個故事的結(jié)局,也許就像一開頭希美所說的,略帶傷感但又美好。影片是從霙的視角展開,但如果從希美的角度把劇情重新梳理一遍,就會看到這是另一個故事。影片最后,霙獨自走向了音樂教室,沒有像之前那樣等待希美,而希美則走向了圖書館,去考取自己真正的志愿。此時兩人的窗外都有鳥兒飛過,宣示著她倆互為青鳥,也互相放走了對方。
從京吹1到2再到這部,體驗了一種高光點從樂器到人、從喧囂到私密的過渡。合奏或優(yōu)雅或恢弘,演奏者各有心事,而講述者就在反復(fù)變焦中,時而讓我們聆聽,時而讓我們注視。這個“愛是放手”、“比翼齊飛”的故事簡單得正適合京阿尼演繹,淡色水彩把空間暈染得很寬很遠宛若童話里的冬季,但一個腳步一縷垂發(fā)一次眨眼一絲吐息,蘊含著比許多也有哭喊卻最終歡騰依舊的青春故事立體得多的真實。這既不是一個音樂故事,也絕非簡單的戀愛橋段,這可能就是一種必須做出選擇的人生吧。京吹2時,就隱隱擔(dān)憂著希美和霙這太過沉重的牽絆,要如何解開?暴力的?浪漫的?痛苦的?最終,《利茲與青鳥》給出了一個輕盈的答案。
她倆曾經(jīng)想對彼此說的,或許只是早見沙織在《The Rolling Girls》的那句臺詞:「好想和妳在一起,即便只是朋友這種關(guān)係……」也,唯有故事這種魔法,方能讓這一段在現(xiàn)實中只能以陰沉壓迫形容之的沉重情誼,變得如斯令人同理、催人落淚、惹人憐惜?!.s.西屋太志設(shè)計的霙,實在讓人很有一種想用舌頭把她髮絲理順的下流衝動……
果然只有女生才最能理解女生微妙而敏感的心理狀態(tài),也更容易將自己帶入其中,這是只屬于女生的細膩。也許她們看到青鳥的第一刻就會將之聯(lián)系到憂郁(Blue)與孤獨,而我只覺得青鳥長得像迅雷。/直男的腦回路
座中泣下誰最多,長笛希美青衫濕。
喜歡這個故事,徹底補完了傘木希美這個角色。但我總感覺,如果能遵照原作拍一季動畫,效果可能會遠遠好過現(xiàn)在這個劇場版。山田監(jiān)督像是在力求平淡,卻終究不夠克制。無限疊加同一個意味的小動作,的確是展現(xiàn)人物性格與內(nèi)心戲的妙策,總未免有些低估觀眾的理解能力。想重溫TV版了。
現(xiàn)在最大的想法,下次見到某某某時候,對她也來個「大好きのハグ」
太細膩了,但我對女生之間的友情到底能有多復(fù)雜并沒有什么共鳴,只能把它理解成一個拉拉單戀直女的故事……我說我喜歡你的全部,你說你喜歡我的雙簧管……╭(°A°`)╮
無法融入群體,特別的那個人就是自己世界的全部。不惜代價也希望與她在一起,眼中只有包含了對方的未來,世俗意義上的前途全然拋在腦后。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真實到令人心痛。在影院不敢出聲,回到家里像失了魂一樣,聽著劇中的曲子,哭成了淚人。
迫真硬核女同動畫,暫時原諒山田在《玉子市場》里面虐小綠了??。細致入微描寫青春期少女間矛盾復(fù)雜感情的電影,如果是學(xué)過樂器的女同性戀觀眾可能會哭崩。
如果你愛的人決意要離開你去遠方,你會放手讓她走嗎?っていう話です
埋下分離可能的,是青鳥矯健的注定屬于天空的翅膀。但如若青鳥只想跟利茲在一起而并不在意自己的翅膀,那該怎么辦呢?這份不能被傳遞到的青鳥的心意,不明白為何自己無緣無故被看重,讓希美在最后終于問出口,「何でそんなに言ってくれるのか分かんな」。于是一旦明白,比喻便失效了,盤旋于空氣里的二元對立也隱匿不見。打開的鳥籠不再重要,因為自由并不意味著失去。結(jié)尾升起的那個弱音般的,“并不一定會分離”的希望,已足夠堅韌。
天了,在不同樓相對的兩個教室里希美長笛上的反光跨越空氣在霙身上流轉(zhuǎn)那一段太美了,老年人第一萬次為高中生的純真情感/情緒感到窒息。兩個女孩都既是利茲也是青鳥,既要追逐也要放手。聲音做得很好,走廊里少女室內(nèi)鞋的腳步聲和水手服裙擺抖動的聲音與背景里的鋼琴曲完美和諧,猶如將青春日常里的細節(jié)不斷重復(fù)出美妙的節(jié)奏感,真清脆啊。以及,希美這種在明媚爽朗中渣人于無形簡直和Oliver的"Later!"一個類型。
4.5 細膩如沾衣微雨。“利茲” “青鳥” 的身份在兩人關(guān)系漸進中不斷互換,沒有說出口的話,猜測遲疑的種種心意,壓抑的、迷茫的、靜默的、苦澀的……彼此的心之所向,層疊的羈絆,最終都像青鳥的羽翼般,輕盈地散開。因此夏日終點依舊是明媚的?!旧駱敗ⅳ嗓Δ筏扑饯嘶\の開け方を教えたのですか?!窟@句忍不住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