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的時候是奔著動漫去的,作為一個動漫愛好者電影也是其中之一。這部動漫從標題上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部講述青春的故事。故事里面具體的情況我已經記不太清,但是那時的青春愉快之感依然涌上心頭。主角們?yōu)榱藟粝氩粩嗯Φ臉幼右呀浻橙氍F實,仿佛就是我們自己的經歷。人生短暫,青春更應該珍惜。人生只有一次,青春又何嘗不是呢?那就請在短暫的青春之中放肆一下,體驗別樣青春,感受充滿活力的自己。當然這首歌的主題曲與片尾曲也特別好聽??梢匀ヂ犅牽磁?。
片段一:
“我看到銀色的時間在流淌,我在路上學會了遺忘,只是有一些東西你永遠也忘不掉”
“你總是向前走,記憶在原地駐足停留”
記憶中那碗米粉永遠也忘不掉,味道鮮美,不添加味精。老板走了,鄉(xiāng)愁也隨著沒入時空縫隙,再也不見。在這人潮擁擠,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很難再看見人工制作的三鮮面。面里加了味精,再也沒有了小時候的味道。即使再懷念也只能化作淡淡的鄉(xiāng)愁,只是再也沒有了當年的憧憬。
片段二:
做好事業(yè),照顧好妹妹。這是依琳的愿望。模特,吃的是青春飯。誰都喜歡年輕的,依琳也不例外,受到了一次重創(chuàng)。當她不想再堅持這個行業(yè)時她的家人,同事給了她力量。她也繼續(xù)堅持了所愛。
片段三:
講的是互相喜歡的故事,但都沒有說破,青春那些事。互相喜歡對方,最后還是錯過了。有時候仔細想想,有一些事情你做了是可以告訴對方,比如李墨考復旦附中,就可以告訴夏小雨,也就不會錯過對方。如此也可見,愛情的力量如此偉大。你為了你的那個人,那個人也可能會為你而放棄了呢!總之,青春不要留下遺憾。
當李墨考上復旦附中后,他和小雨并非沒有聯(lián)系。小雨還和她打聽著復旦附中的學習生活,當然還有意無意地打聽這磁帶。
但李墨對小雨的喜歡難道還需要一盒磁帶點破?
只是從初時小雨沒有一同上復旦附中的遺憾,慢慢到學校、距離、環(huán)境的隔閡。
慢慢長大,已經沒有原來的那份喜歡。
直到小雨大學去了美國,再也沒有聯(lián)系。
重新發(fā)現那盤磁帶,不是發(fā)現“原來小雨當時也喜歡我”,是“原來我曾經辜負過那樣一個喜歡我的小雨”
本來一看是國產的直接想退出。但是看留言說是新海誠風格就留了下來。評分竟這么低,在我這里這是一部很好很溫暖也很傷感的電影。我能感同身受,是因為里面也有我的青春;我不覺得矯情,是因為我還正值青春。
第一個故事有一部分是家里有人病重了,急忙坐飛機往家趕,那一瞬間,我最大的感受是:如果有想見的人,那就快去見吧??墒沁€有六天就開學了。又是一年暑假。本來我們上一年暑假就有約定過要見面的,但是一個暑假,一個寒假,又一年暑假,我覺得自己不夠好,很胖學習也不好,只想等自己足夠優(yōu)秀了再去見她。其實過了這一個暑假,“自己什么都不好”已經是我過去的想法了,我現在知道自己也有很多優(yōu)點,也知道她喜歡我的只是我本身。然而我還是沒有勇氣去見她。
難以面對她在的朋友圈,已經將她的微信刪除了。不知道她看到以后會不會傷心、生氣還是無所謂。我只希望她不要對我心灰意冷,不要將我忘記。SQ,請相信我,終有一天我會帶著更好的自己去見你的。到那一天請原諒姍姍來遲的我。
這部電影的評分比較低,在我看來是可以理解的。三個故事的主角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人,是懷舊向,本來應該可以引起我的共鳴,但很抱歉的是沒有?,F在我按照順序一個一個的來說。
第一部:一碗鄉(xiāng)愁。評分:7分。這一部我本人有點共鳴。 第一碗是奶奶端的,下鄉(xiāng)的首長廚師做的,都是湖南牛肉米粉。第二碗是學校門口小館子的老板娘做的。當時老板娘總會給他加一點粉,說自己的兒子也是高中生,要多補補。后面老板說服妻子把店換成了漁具店(不能理解為什么在學校門口這么一個好位置開這種不大盈利的店),結果這一家人又遇到很糟糕的事:兒子在學校被霸凌了。高三本來是最重要的一年,腳卻被人用刀割了,人昏迷過去,鮮血直流。不用說,這一家人的生活都天翻地覆。后面米粉店又重新開起來了,受傷的兒子也沒去讀書了,就和父母一起開店,開了20多年?!具@其實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沒有那么多波瀾,但是非?,F實,每一幕都寫著兩個字,叫作“實在”。】第三碗是在北京吃的機械制米粉,看起來很好吃,但沒進味—一恐怕就是北漂生活的象征,好看不好過。吃完以后接到電話,說是祖母臨終前想見見他。他連忙趕了回去,在服期間他再次吃到了一碗高中時的老板娘做的米粉,【既是鄉(xiāng)愁也是生活】。
第二部:霓裳浮光。評分:3分。 又是傳統(tǒng)手藝,出軌、爭吵、原諒、守護。我實在是不想在一部動漫里面看到這么肥皂劇的劇情,太老套了,給可愛的小設計師加1星,還是這個分數。另外為了展現自己好像有減肥吧,你干什么要絕食減肥呢?如果我是這種女生的男朋友,我一定會制止這樣的錯誤方式。在電影里出現這種劇情,就別怪我下狠手扣分。
第三部:纖雨初晴。評分:4分。 這一部實在是太侮辱初中生和嚴格的家長了。初中生不說有高中生一樣成熟,至少會對自己負責吧。你看看這個女主,成績那么好,智商那么高,做出來的事卻像一個看完了迪士尼公主動畫(還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那些)沉迷于公主夢的憨憨一樣。為了一個男生,本來可以考復旦附中的人,結果只考進了區(qū)中學,自毀前途之外,還被家暴老爸打進醫(yī)院(什么垃圾老爸)。這個女主忍氣吞聲的行為,再加上給女主套上的這些正面人格,感覺就是早戀萬歲。首先,初中生談戀愛,太早了,我不支持。原因就是年齡太小,這樣的戀愛是很幼稚的(影片之中的早戀就給我這樣的感覺)。高中時的早戀如果不過界,其實就是像交了個異性知己一樣,而且如果有好處的早戀(例如男主暗戀女主瘋狂學習拼命考上了復旦附中),我是支持的。但如果想像這女主為了所謂“愛情”奮不顧身的話,我還是還是聽家長的話,好好讀書吧。另外,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話,我十分反對。我感覺現實的女主要么是抑郁癥,要么是歇斯底里的狂躁癥,不管是哪一邊都不是什么好事。
即使是作畫非常精美,我依然不是很喜歡這部電影。可以說,瑜不掩瑕。
打四星,少一顆星是因為不太喜歡第三個故事。還好沒有先看豆瓣再來評論,那樣我可能會被豆瓣主流的觀點帶偏。 開始看的時候不知道是國產劇,日漫的人物臉確實比較突兀。但是因為影片里有太多中國的元素,后來也就慢慢習慣了。 最喜歡第一個故事,然后是第二個,最后是第三個。我不是湖南人,但是第一個故事很讓我感動。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從現在回憶過去,現在的都市是灰暗色調的、下著大雨的。高樓大廈,完全流水線式的產品、甚至人也是標準化生產的。無數的人麻木地行走著,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重復。只有在回憶里,在老家,生活才是有色彩的。主人公的童年太過美好,一碗碗米粉承載著他的滿足與快樂,米粉將他童年的很多元素串接在一起,有奶奶,有米粉店的師傅,有暗戀的女孩。隨著他慢慢長大,這些事物也慢慢變遷,遠離他的生活。最后主人公的奶奶去世了,時間過地可真快啊。而他也明白,他的彩色世界,已隨著奶奶,一起消失了。 第二個故事也很真實。模特的行業(yè)在我們眼中看起來光鮮靚麗,但是這個故事線讓我們看到了每個行業(yè)的掙扎。姐姐為了維持美麗,會低血糖暈過去;工作的安排要訂很多個鬧鐘,不能遲到;職場里勾心斗角,會擔心自己的另一半是否還是忠心,擔心自己容顏老去而新鮮的面孔還是一個接一個地出來。姐妹的關系描述也很真實,會因為一兩句話就鬧地不愉快,但是在碰到大的事件面前總是對方最堅強的后盾。 第三個故事線也還可以。就是和我的青春不太一樣,所以可能沒有感同身受。我的青春是羞澀靦腆的,沒有所謂青梅竹馬式的玩伴。而且長大以后大家都變化太多,不會隔了很久見面還一如往昔。不是很喜歡的原因是故事的沖突太強了,男生和女生為了彼此選擇了對方的學校,卻沒有互相溝通好,所以錯過了。這個沒有溝通好感覺有點牽強,畢竟還有第三個男生會互相傳遞消息。男主順利考上了也有點牽強,有這個努力和毅力為了女主考上一個很難的學校,卻沒有勇氣去告白,或者哪怕透露一點也好啊。 總體來說挺好的,看這部電影的過程是一種享受。
中日聯(lián)手,視角比較多元化,融合了中日文化。影片既有本土的一面,也有外來元素。三鮮米粉那個特好,人情味兒煙火氣都足,一直以喜劇片見長的叫獸易小星,沒想到還有柔軟的一面。其他兩個講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結合日本動畫元素后,更加生動細膩。
旁白太多確實有點影響觀影體驗。如果不考慮前面兩部短片,把第三部短片做成90分鐘的長片,結局設定為近似秒五的結局,那這部影片必然不會低于七分。
這么多年,國漫無論從畫風還是技巧,都逃不離日漫的影響,這部片子咋一看完全就是新海誠,但是劇情還是那樣的【作】和【俗】,中國孩子的青春真的只有考試和墮胎了。而全篇類似榕樹下的散文獨白更是令人昏昏欲睡。6.1
1.竟然只有74分鐘,感覺在影院里熬了兩個多小時,毫無情感波瀾的旁白聽得難受;2.如果第三個故事沒有最后的相遇,我可能會手軟給3星,畢竟青春時候錯過的愛情最讓人惋惜不是嗎?而且沒有誰會等著誰的,錯過就是遺憾!
由三個故事組成的電影,內容簡單,劇情比較老套,畫風和音樂還不錯。
湖南出生,活在北京,說著一口日語的文藝青年,懷念著北京大叔和湖南辣媽的三鮮米粉。
“楊浦區(qū)老遠的啊”~~在合生匯的中影看片,把我樂的~~
最無聊的居然是日本導演執(zhí)導的那個故事
恭喜李逼又喜提版權費。
叫獸篇:舌尖上的湖南米粉,中學生作文一般的獨白寫作,當然個人化的東西也是有的。竹內良貴:時尚圈姐妹花,還是粵語區(qū)的,不過這種國際化題材就不是太中國化一些。李豪凌:上海拆二代80后復旦男在矯情一通青春后最終選擇開旅館迎娶青梅竹馬的現實主義故事,立意上極為接地氣,真實反映了我國城市中產階級的精神生活,也讓這個三段體小故事遠離了一般的小確信片的局限性。所以,我哭了,您呢?
炎熱的天氣,被汗水浸濕的青春,不忘懷的情愫。電影用三段記憶刻畫少時情竇初開錯失愛的遺憾、子欲養(yǎng)而親不耐的祖孫情、近在咫尺卻不懂表達的姐妹羈絆,那無不是我們熟悉的日常的卻能觸及心底蒙塵的情感。在精致畫風里看故事,像走回自己那些年的夏天,走著走著眼眶澀了。推薦日版主題曲《WALK》
前兩段或莫名或無意義,完全不知道在干嘛,只有第三段動人,一個經典的敘事命題再一次煥發(fā)了新生
別的不說,這是國內動畫產業(yè)的一種新嘗試,比某些貼熱作品做營銷還東抄抄西抄抄把好好一個動畫做成流量明星新歌mv的所謂情懷作品好得多,賺錢沒錯,能賺得有擔當一些嗎某些國產動畫?。?!
喜歡第三個故事『纖雨初晴』。更貼近生活,更與我的青春有共鳴點:錄音機、磁帶、老房子、石板路、四驅車……甚至是中考奮斗那股熱血。
這就是我不喜歡“新海誠風格”動畫的原因,因為他的作品總給人一種“狂堆壁紙和PPT”的錯覺,容易帶偏+帶壞后來的動畫作品,比如這部就是,沒有掌握人家含蓄的敘事,卻放大了新氏風格的所有弱點。PS,你說我偏見也好,我就是不喜歡新海誠
2D好評,其實都是日本作畫。故事特別的老土,特別的俗氣,甚至有些部分靠著旁白推動劇情,但是我就是看哭了。三段故事,肆式青春,第四段青春是觀眾們想起的自己。#第一段應該來倆句湖南話或者塑料普通話,后面都有粵語和上海話。
第一段好看,食物誘人,舌尖上的中國啊,哈哈哈。沒想到三段里屬叫獸易小星的那段最好。
2.5星。北京篇俗、廣州篇粗、上海篇膩。共通問題倒是不約而同,便是「昔日」過於乾淨了:沒有油漬的麵攤、沒有蚊蟲的花田、沒有汙水的巷弄…..為了襯其記憶之無暇而過了頭的白淨,與都會水泥大樓的漆白一樣,皆矯枉的近乎虛偽。
故事1:舌尖上的湖南米粉+北漂故事。故事2:廣州女子圖鑒+小時代。故事3:上海三重門+初戀這件小事。結論:動畫里藏著童話
如果只有第三個故事展開講一個半小時,我可能會打四星。2018年了,還有電影在念散文,郭敬明都不這么做了。難聽造作無用的旁白,竟然還貫穿了第一個故事的始終,就算你是篇散文,也是篇垃圾散文,真的第一次五分鐘就想離場的電影,要不是自己買的票,早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