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畢業(yè)的女大學生路野萍受市婚姻家庭 研究會和婦聯(lián)的委托到區(qū)法院調(diào)查城市婚 姻狀況,特別是離婚問題。法院負責接待 的恰是她當年在農(nóng)村插隊的戀人羅南,他 們一起采訪了幾樁離婚案例。第一樁離婚 案是一對年青夫妻,男的喜新厭舊,要拋 棄自己的妻子;第二樁是一對老年夫婦, 女的和老頭結(jié)婚,是為了讓他替她還債, 結(jié)果男的沒錢,無法償還;第三樁是一對 中年夫妻,男的經(jīng)常打罵妻子,規(guī)定她不 許和別的男人來往;第四樁是一對三十來 歲的青年夫婦,女的經(jīng)常虐待丈夫和公婆 ,男的實在忍受不了,告到法院來。在采 訪過程中,她們還接觸到兩件奇怪的案子 :有文化、有身份、有地位的中年婦女白 茹君十年動亂中無情地拋棄了丈夫。如今 ,丈夫已死,她即要求和死人復婚。幼兒 園臨時工李小典是個孤女,不滿一歲時, 父母離婚,被送給別人,自幼沒享受過父 愛和母愛。由于也是生活中的弱者,屢遭 不幸,有被生活遺棄之感。她想控告自己 的親生父母,可又不知道他們的姓名和地 址。自從路野萍和羅南相遇以后,她知道 他已經(jīng)結(jié)了婚,妻子還在農(nóng)村。但由于共 同的工作和生活,使得兩人舊情重新復蘇 了。恰在這時,羅南的妻子盼秋從農(nóng)村來 到城市探親,她看出他們之間的微妙關系 ,經(jīng)過痛苦的思想斗爭后,她認為路野萍 和羅南才是最合適的一對,從心里希望他 們能結(jié)合,于是決定提出和丈夫離婚。羅 南看著妻子的離婚起訴書,內(nèi)心充滿矛盾 和痛苦,他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妻子,因為 他們曾經(jīng)真誠相愛過。可現(xiàn)在他們的感情 開始淡薄了,他覺得自己又喜歡上路野萍 ,真不知道如何處理和妻子的關系。輪船 的汽笛響了,盼秋悄悄離開了羅南,當羅 南追到碼頭時,船已離岸遠去。羅南轉(zhuǎn)過 身來,忽然發(fā)現(xiàn)路野萍也站在岸邊,他望 著她,不知該怎么辦……
勇敢批量展現(xiàn)1980年代中期從路線主導生活到初步物質(zhì)主義轉(zhuǎn)型過程中的婚姻問題,尤其通過離婚案例折射社會問題和矛盾,為這個影片的探索勇氣和誠意點贊,并希望這段文字填補評論空白~~
珠影廠還是得改革開放的先河,較少包袱和反思壓力,多個片子已有端倪。本片跳出了歷史窠臼,主要剖析改革開放早期、時代演變、階層重新格式化帶來愛情生活的分裂考驗,是延續(xù)特殊歷史的感情、還是放下包袱擁抱新的未來?這確實是一個艱難的抉擇,影片甚至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但其深度和啟發(fā)是顯而易見的,時代不同、人性相似;今天來看也可以作為現(xiàn)實類似問題的對標和參考~~
女主獨立知識女性,雖有重溫初戀之心,但能面對已成事實做出理性判斷,應該放下了過往迎接新的未來吧?萬瓊飾演的鄉(xiāng)下媳婦善良謹慎卻有志氣骨氣、主動退讓,楚楚動人令人憐惜;普超英飾演的李曉典從失落怨恨到重新找回自我向上而行;肖副庭長寬厚包容、循循善誘、細致入微是難得的好庭長;白茹君富于中年女性成熟美,雖有年輕錯事卻能誠意悔過向善,不失溫婉大方~~惟有廖京生看來頗得陳世美之精髓,懦弱無擔當,生生暴露了80年代青年理想主義卻幼稚的弱點,已經(jīng)有條件改善后的自私和精英脫離社群傾向!居然在集貿(mào)市場不敢認鄉(xiāng)下來的妻子~~不提也罷~~
珠影在80年代開始乘南方開放機遇春風出了一些有時代感的代表影片,但從底蘊積淀上比起上影、長影等來,還是有不小差距~~本片的題材很好,故事也有底子,但演繹和呈現(xiàn)出來,卻拖沓掉檔,斷斷續(xù)續(xù),穿插的故事都很有代表性,主線也有,但組合在一起,有點零散。比較上影的《愛情啊你姓什么》那樣的公路片匯集十多個主要人物幾對姻緣的游刃有余、一氣呵成,差距不是一點點啊~~
珠影倒是開始集中了不少內(nèi)地尤其是華中的人才東南飛,這和當時其他領域的情形是類似的。廣東的城建系統(tǒng)的骨干80年代從武漢過去的一批一批~~片中的萬瓊、普超英都來自湖北、武漢,應該還有一些。
80年代的人物角色,男主或者女主,業(yè)余作家是常見的身份~~工人大多和船廠有關系~~女主家里高干多~~呵呵,這個很有意思。
兩句臺詞印象很深:“青春不美,老了后悔”,“打是疼罵是愛,急了才會拿腳踹”!
80年代婚戀問題大觀。
男主太渣,留一時是一時的禍害,鄉(xiāng)下姑娘有主見,做事有筋骨,就是那筆遺產(chǎn)本不必棄的……
啊呀,結(jié)局居然還是開放式,我還以為回歸媳婦兒懷抱呢
視角很好,但就是文字感太強
1985年的老電影,當時的人也在苦惱婚戀問題,這是從革命敘事向日常生活敘事的最深刻的轉(zhuǎn)變。電影里有當時城市街景,可以作為史料來留存。
各種離婚故事。
劫后婚姻的解除與希望~~
整體延續(xù)的是以調(diào)研方式介入婚戀糾紛的套路,不過還算比較細膩,互文的方法用了幾次,有幾個鏡頭還可以
八十年代隱藏著許多的好電影,有待發(fā)掘。我發(fā)現(xiàn)內(nèi)時候的電影,或許在技術(shù)藝術(shù)上有諸多不足或略顯粗糙,可是最起碼都能飽滿成熟的講一個完整的故事,邏輯性強,漏洞少,各部分勻稱。反觀如今,基礎的故事都交代不明白或者根本就沒故事,還好意思舔著臉叫電影嗎?追求、深度,表達思想等更高層次的東西更是無稽之談了
一個觀者的電影。1985.11.30
已有資源,已經(jīng)收盤
題材新穎,素材不錯,拍的一般,演的湊合!
兩個女主都很好,男主不太行,跟人家都不敢說這是我的妻子,還是女主給救出來的。果然婚姻是個墳墓。
萬瓊的小媳婦真是讓人憐...唉...
男人男人,多希望你是好人。女人女人,我答應做個好人。
挺好的老電影,不知道為什么沒有評分,很喜歡女主角野萍的個性,敢愛敢恨,男主人渣不解釋,女二性格也很討喜,溫柔卻不失果斷,結(jié)局男主一無所有真是大快人心。
冷門佳作,探討了婚姻與愛情,仇恨與和解,回韻悠長,里面的女性大都很勇敢,男性幾乎無不讓人咬牙切齒
我們倆的日子,就像一本看膩歪的書,翻到最后一頁了,要是再不離婚啊,就是不道德——哈哈哈哈,蚌埠住了。在熟人社會與法治社會初遇,亦在前任與現(xiàn)任重逢的敘事框架下,聽到《男人們和女人們》這樣幽默的自述,嚴肅的社會學者也都笑場了。我們曾說過,在「封建主義思想與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思想」鬧矛盾時,這種帶有濃厚文學色彩的自述體報告并非是一種「無病」呻吟。對于在「AB」二者之間反復掙扎橫跳,婚后六七年有了《顧此失彼》感覺,或因不愿承認自己被「臭流氓」傷害而處于「恐弱」狀態(tài),或因當時《他們在相愛》沒有別的「選擇」辦法——為挽救「父母/孩子/失足青少年」不得不被「道德」綁架而產(chǎn)生「怨恨」情緒的「小資產(chǎn)階級」女性來說,結(jié)婚會后悔,不結(jié)婚也會后悔。正如社會學教授「上野千鶴子」所說:女性的能動性可為男性的性欲免責和買單。
男主角真不是個東西。
根據(jù)《十五樁離婚案的調(diào)查剖析》改編,拍攝手法老套,效果不如戲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