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追求的從來都不是如何生存,而是怎樣過自己的人生。
茜茜在影片中飾演一名按部就班的婦人珍珠。年紀輕輕就結婚生子,循規(guī)蹈矩地過了半輩子。直到老伴兒去世,兒女們有了各自的生活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從來沒有為自己好好地活一次。這是很大一部分人的真實寫照。 看這部片子,讓人思考該如何面對老去。 每個人都會老去,但這不代表要放棄夢想。 我們的人生潛規(guī)則,是什么樣的年紀就該做什么樣的事兒。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七十就可以頤養(yǎng)天年了。 然而看似是很完滿的人生,依舊有很多人抱怨——看過很多風景,知曉許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一生? 有句諺語: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xiàn)在。 現(xiàn)在不開始,只會變得更晚! 當你說太晚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它可能是你退卻的借口。不可否認,年齡確實會限制我們去做一些事情。 我們有太多的顧忌、太多的羈絆讓我們不敢放手去做那些我們想做的事情。你想成就自我,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這也是人生最有意義的事。 當你擔心年齡,害怕老去的時候,可以借鑒王德順老爺子的人生經歷。 24歲當話劇演員,44歲學英語,49歲的時候一窮二白地“北漂”研究啞劇。50歲開始健身,53歲練出一身肌肉,57歲創(chuàng)造“活雕塑”藝術并被載入“中國百年史”,65歲學騎馬,78歲騎摩托,79歲登上T臺,85歲駕駛飛機上藍天。王德順的這一生可謂是經歷豐富,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沒有虛度年華,沒有浪費生命,這一輩子活得很充實。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做你們想做的事情,不要畏懼挑戰(zhàn),放膽試一試,也許就能成功?!本拖裢醯马樢粯印?我們可以下定決心做任何我們想做的事情。只要努力,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哪怕撞南墻,這輩子也沒遺憾。
這段時間看一部片子有這幾種可能:
1.戲院里剛好有,就去看了。比如最近的《密室逃生》
2.期待已久,盼望著盼望著,終于上畫或是有資源了。比如昨天的《流浪地球》
3.在Bt網站上一頁頁翻著,突然遇見的。比如現(xiàn)在要寫的這部《老人和槍》
電影的名字我覺得可以起的更好一點兒,類似《No Country for Old Men》,我常年的微信名就是個。
最開始引發(fā)我想看動力的是導演大衛(wèi)·洛維還有卡西·阿弗萊克。我還記得他們之前的那部《 A Ghost Story》,當時就是特別好的觀影體驗。有漂亮的魯妮·瑪拉,還有一些對時間,空間的思考。
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導演的片子都很短,基本在90min左右,不知是為什么。
一件有趣的事。
下載的片源是13gb的,一打開第一個畫面感覺焦沒對上,然后快速的點選了開頭部分的畫面,感覺焦都沒對上,畫質還很渣,以為自己下了個槍版。
立馬換資源,選了個4gb左右的下載(可選資源里數(shù)據(jù)量第二大的)。等待下載的這個空檔我還在思索是不是自己搞錯了。上豆瓣找了下預告,一打開發(fā)現(xiàn)是一樣的畫質。。。
于是知道應該是自己搞錯了。
遂,重新打開,反思自己這段時間可能是高清晰度的片子看多了??
很美的片子,一切都像是七八十年代,《出租車司機》《廊橋遺夢》的那個美好時代。
念起之前的《 A Ghost Story》也是在畫面上做了不同,心中滿是羨慕。
另外一個觀感是類似《廊橋遺夢》的??赡苁瞧幽信鹘堑哪挲g上有些相似。
其他還有,就是《Inside Llewyn Davis》。
看片的時候不止的一次想到了《Inside Llewyn Davis》。
特別是后半段 Forrest Tucker開車時響起的民謠,更是讓我感覺穿越到了科恩的片子里。
估計在電影里搶銀行最多次的就是美國人了,從西部掘金時代就開始,還記得那部《火車大劫案》嗎。
《黑暗騎士》的開頭也是搶銀行,《Hell or High Water》里又搶了一整部電影。
還有《No Country for Old Men》,也是男人帶著武器,還有車,在偌大的美國到處走。
《末路狂花》里是女人帶著槍,還有車,在偌大的美國到處走。
好像真的是沒有終點的,你可以開著車,往南,往西,一只開下去。
只要你有槍,還有車,遇到問題了還可以搶個銀行。
《Widows》里是在搶,《Baby Driver》里也是在搶...
對了,《The Ballad of Buster Scruggs 》里也搶了個銀行。
有場戲,開頭,男女主角在餐廳坐下,一場標準的正反打。
兩個人不緊不慢的交談,拍攝、表演、剪輯都很流暢,節(jié)奏特別好。
其實好喜歡這樣的節(jié)奏,我其實對目前好萊塢A級制作的標配之一,追車戲特別煩。經常切的啥都看不清,有時候干脆閉上眼睛等追車結束了再睜開看,基本也不會錯過啥...
所以節(jié)奏好重要,在剪輯中要留有呼吸的空檔。
空檔可以讓觀眾思考,可以讓角色的行為感覺像是動過了腦子的。
三位老人,四位老人, 一個警官
羅伯特,與眾不同的老人,在他這個年紀,本應擁簇在子孫環(huán)繞的大家庭里,躺在搖椅上抽煙斗,但對于他來說,刺激像是維生劑一樣,從十三歲第一次偷自行車開始,屢次被捕,屢次越獄,搶劫來的錢都存著,永遠是那一套藍西裝。他享受這種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這是為什么一個罪犯遇到追捕自己的警官會去微笑地去打招呼然后繼續(xù)噓噓,他靠刺激過活,七十年代的科技限制不了他,女人的溫暖正義限制不了他,老人限制不了他。
他遇見茜茜,本是為了脫離追捕,卻不小心喜歡上了這個女人,喜歡她作為一個理性孤獨的老人,一個正常的老人,做著自己這個年紀應該做的事情,好奇于她是如何安逸下來的,于她對于世界的規(guī)則定義,在兩人拿上手鐲離開的時候站住將他拽了回去,在他像個孩子興奮的暗示自己的第十七次越獄的時候讓他老實了下去,他喜歡這個女人,喜歡習慣自己與每個人留下的瀟灑印象,同時也害怕被看到真實的自己,后來羅伯特被抓到時轉身上車發(fā)動,除了耍,也有放不下她,他第一次有所顧慮。
作為一個觀影者,如果僅僅如此為未免過于老套,卡西的轉變?yōu)殡娪霸黾恿撕芏嘁馑肌?/p>
羅伯特順便救了他。
作為一個白人警官,七十年代的黑人妻子兒女,總會被剝削的所得成果,使他懷疑自己,時常口齒不清,像個老人一樣小聲的以為把話已經說出去了了也不管別人有沒有聽清,只有在發(fā)火的時候才不像抽嗨了一樣,他不笑,太多壓力了。羅伯特的case使他開心振作了不少,也是在廁所和羅伯特交談后真正的笑出了聲,追隨一個老人的足跡總會學到不少東西。后來羅伯特給他打電話的時候他正開始整理院子,剪了頭發(fā),開始整理自己。
tom waits真的是一個驚喜(沒錯,一起搶劫的白發(fā)老頭),我不記得上一次看他的視頻是在多久以前了,布魯克林壞小子,沒想到已經這么老了。還有丹尼,看到熟悉的人真好。
與片名表達出的直接西部不同,影片顯然是留給觀眾了更多的細節(jié),未嘗不適合泡上杯茶,一個人安安靜靜的觀賞。
Well the smart money's on Harlow and the moon is in the street And the shadow boys are breaking all the laws.
And it's true there's nothing left for him down here. And it's time time time, and it's time time time And it's time time time that you love And it's time time time.
-time/tom waits
行為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類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落日當中除了主角之外的另一個白人老頭Waller,他的脾氣有點暴躁,是一個比較缺乏安全感的人,搶劫金庫這件事就是他提出來的,他想要干一筆大的,來保證自己的晚年生活,讓自己更有安全感。影片中有一個片段他詢問男主Forrest為什么住在墓地的對面?男主說沒有為什么,就是剛好住在哪里。這里通過與男主的對比也顯示了他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他對環(huán)境的要求比較高,只有達到要求的環(huán)境,才能讓他感到舒適,才能滿足他的安全感,對他來說居住的地方不應該有墓地這種東西。還有一個片段是落日幫三個人在一個小酒館里閑聊,Waller講起了一些他童年的經歷,他的親生父親離開了他,而繼父對他并不友善,這可能是他缺乏安全感的來源。
而男主forrest顯然不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他可以從少管所三樓的窗戶上順著床單爬下去,他敢用紙糊的船在海上航行,他敢在警察面前做出大膽的舉動而不害怕挨槍子兒,他還敢做其他違背社會規(guī)則的事情而不害怕懲罰。
影片還交代了男主曾經結過婚,卻甚至不確定自己有沒有小孩的背景,這是在刻畫男主比較低的情感與歸屬需求。
影片中從多個角度描畫了男主搶劫時彬彬有禮的紳士態(tài)度,這說明男主是一個尊重自我,同時也尊重他人的人,他的自尊感需求也很低。
男主前面這三種需求都很低,于是便引出了最后一個需求——自我實現(xiàn)需求。男主有著極其強烈的自我實現(xiàn)需求,所以他才會一遍又一遍的去搶劫,卻并不是為了錢。
這部影片其實并不是讓我們盲目地鼓起勇氣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是告訴我們,要認清自己的需求,滿足你缺乏的需求,你就會快樂。就像女主在男主的帶領下,帶著手環(huán)偷偷逃走卻又返回去付錢一樣,女主能夠接受男主是一個搶劫犯,說明女主在這里返回付錢并不是完全基于自我道德要求,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因為女主并沒有強烈的自我實現(xiàn)需求,她沒有必要像男主那樣,通過超越規(guī)則來實現(xiàn)自我價值。女主的需求重點應該在情感和歸屬上。
但是,當一個人因為過去的某些經歷極度缺乏某種心理需求時,我們要做的就不是滿足它,而是要治療自己的心理,讓自己的這種心理需求盡量接近正常水平。因為要滿足這種極端的心理需求是非常困難的,當它無法被滿足時,你會陷入痛苦,如果你偏執(zhí)地去滿足它,你可能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我們回歸到標題,是什么讓我們放棄了自我?對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是安全與尊重的缺乏,讓我們放棄了自我。以后有機會我們再來討論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國人普遍缺乏安全感與尊重。
西方有很多過于犯罪的電影,搶銀行是其中一大主題,從電影中,我察覺到相對于其它犯罪,西方普通民眾對搶銀行似乎有額外的包容性,在《城中大盜》,搶銀行更是被描述成一門世代相傳的謀生技藝。我想,這大概和西方的民權思想有關——私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包括自己和他人的。但銀行財產嘛,屬于國有或財團,普通民眾顯然并不過分關心。
如果你有幸遇上的是福瑞斯特·塔克這樣一位和煦、儒雅、面帶微笑的紳士劫匪,你甚至無法對他生出真正的恨意,或許,做為利害關系人,還會生出那么一點小同情,小驚喜。福瑞斯特·塔克的故事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從13歲到年過70都以犯罪(主要是搶劫銀行)為生,用中國文化描述,這是一個“技進乎道“的人,他享受的不是從銀行獲得的財富,而是搶劫、追捕、逃亡和越獄過程中帶來的自我實現(xiàn)和自我超脫。
這個故事讓我感覺悲傷,是那種緩慢、深沉,像是潮濕的天氣里墻壁慢慢滲出水珠似的悲傷。
我忍不住想,一個人要經歷怎樣的家庭,怎樣的童年,才會走上這樣一條通過毀滅自我實現(xiàn)救贖的道路。警探約翰對老人說:“像你這樣的人,不需要靠搶銀行謀生?!贝_實,我絕不懷疑以福瑞斯特·塔克的才干和素質在任何一條其它道路上可以獲得的成功,例如創(chuàng)辦一家企業(yè),成為成功的企業(yè)家。但是,他選擇了犯罪,在第一次選擇落子之前,一定種下了我們看不見的苦果。
福瑞斯特·塔克有一個遺棄多年依然深愛和崇拜他的妻子,有一個七十歲高齡偶遇傾慕的靈魂伴侶,第十七次,他沒能越獄,我以為他會從此度過平靜祥和的晚年,但某一個陽關明媚的日子,他選擇了重操舊業(yè)。愛他的女人和他愛的女人,都留不住他那顆枯萎的心。他的笑容彬彬有禮,但我看到的是一股死氣,只有通過犯罪他才能找到自己活著的感覺。
在我看來,原生家庭和童年成長才是這部《老人和槍》背后最應該探討的話題。
一個把搶銀行當成畢生事業(yè)的牛仔!一個高智商加紳士風度的劫犯!一個十六次越獄的傳奇!一個一直在笑對人生的故事!羅伯特·雷德福,一個超高演技并魅力四射的老男人,塑造了一個永不言棄、無可復制的神話!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改編?不可想像,一個人如何做到十六次成功越獄?如果有人要寫一部監(jiān)獄史,那這個人的故事可以說是教父級的存在!
從1936年的第一次……
到1979年的第16次,如此的高智商越獄,真應該編一部教科書來作為《監(jiān)獄管理手冊》或者《越獄行動指南》!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改編?不可想像,一個人如何做到一生搶劫30余間銀行?第17次出獄后還能一天搶劫四家銀行?如此的高水平、高回報搶劫,真應該編一部《銀行搶劫寶典》,什么《葵花寶典》,什么《九陰真經》?什么《犯罪心理學》,什么《成功學》,統(tǒng)統(tǒng)讓位!
如果你是一個江洋大盜,你敢主動跑到警探面前告訴他:兄弟,你能抓到我嗎?如果你可以,那你已經過了心理素質這一關,可以準備頭套胡子了……
那么如果你真覺得這部電影在告訴你如何越獄?如何搶銀行?那你就完蛋了……因為傳奇就是傳奇,不要妄想去復制它!電影告訴你的是:
Smile……無論你過著怎樣的生活,走著怎樣的路(當然最好是正路!除非你會越獄?。┬θ松?、永不言棄才是最真的道理!
徒手就能開槍,拎包就敢搶劫。要拆掉墻紙,才看得到原主人的簽名。要逾越柵欄,才會被其他主人收留。要放他一條路,才會讓自己追蹤下去。要少做一件事,才會讓愿望留待實現(xiàn)。流浪才是安定,挑戰(zhàn)才有樂趣,帶不走的才叫珠寶,打不響的才叫手槍,實現(xiàn)不了的才叫心愿。你犯罪是為了謀生,他犯罪即是人生。
發(fā)白童心依“操刀”半世鐵窗不畏老談情飆車仍堅勁世間萬事皆可拋
極致的浪漫與魅力,不斷地追逐永不停歇才是這位老人臉上微笑的源泉,其實和周圍的人比起來,他才不老呢~
現(xiàn)代主義藝術的本質在于利用藝術喚起對藝術的注意,于現(xiàn)代主義語境下《老人與槍》的結合正是這樣一種行動抽象藝術。洛維深知無法通過一部電影解決現(xiàn)實里欲望與貪婪之間的矛盾,索性就借這則奇人軼事把觀眾從消費主義時代當中拉回到那個彌漫著浪漫主義氣息的80年代。在金錢尚未統(tǒng)治人類的資本主義之初的世界里,我們或許從主人公那種形式主義美學的消遣里體會到了一種若有所喪的虛空感。
D+/ Robert Redford賣萌大會。
一部看評分和片名很可能會錯過的好電影。這是我喜歡的那種電影,用很多細節(jié)和時刻去鋪墊和反映人物的心境,用心描摹他們的內心之城,而不只是簡單的類型片那些花里胡哨的表面的東西……你是否有過那樣的時刻,深夜獨自坐在廚房的餐桌邊,從冰箱里拿出一瓶冰啤酒打開,孩子們在熟睡,你望著他們房間的門,有過一絲猶疑,打算逃離這一切,然后你又打開收音機,舒緩的音樂旋律傳來,你擁著老婆旋轉跳舞,你們決定去酒店過一晚二人世界
18次越獄,出來就打劫銀行,活到老搶到老的夕陽紅生活。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紳士文雅的老人內心住著一匹野馬。導演沒有把這樣的人物傳奇化,而是刻畫得平淡不驚而又略帶可愛。雷德福爺爺?shù)拿織l皺紋感覺都有故事啊...
雖然搶銀行是不對的,但是您可能很難想象年輕的雷德福有多帥
回到了熟悉的德州和搶劫題材,70年代復古做的很好,David Lowery還是一貫的浪漫,Robert Redford還是一貫的迷人
在《鬼魅浮生》之后看這個,挺沒勁的,明白導演想干什么,就是覺得太無聊了,還是不夠獨特。一個快樂的銀行搶劫犯,一個不快樂的警察,不把這種傳奇罪犯的故事當傳統(tǒng)的犯罪類型片拍而已,用生活流的方法處理警匪二者的生活,加些調皮的可愛的有生活氣息的情節(jié),把搶銀行當日?;膬簯蚺?,倒是反類型了,但我也要無聊死了,就沒有更新鮮的想法了嗎?★★
70歲的他還在計劃自己的第19次越獄,好像人生根本沒有夕陽。以為會是悲劇結尾,好在并沒有?;袒探K日的年輕人也需要這一碗雞湯。
誰能想到,本片最精彩的部分都是閃回,其余都跟餿了的面包一樣無趣。
電影結束后總覺得結尾差了一口氣似的,但其實全片都是如此,不緊不慢地,很多場景都是兩個人有一搭沒一搭地慢慢聊天。這樣一個“搶劫了一輩子的老頭+發(fā)誓一定要抓到他的警察”的故事想拍成多刺激都可以嘛但大衛(wèi)洛維就是把自己的風格一點不落地融進去了。其實有時候一個人在堅持做某件事,不需要什么理由,也不需要很熱血,可能自然而然就做成了。電影由演員們的氣質撐起不少,帥了一輩子的雷德福、永遠睜不開眼的卡西,當然最好的還是西西斯派塞克那四十年不變的少女氣質
《老人與槍》,可是片中並無開槍(而在倒敘中以手假裝槍,疊入假槍聲音軌)。Robert Redford的「紳士」形象,其不合時宜部分?尤其在MeToo時代。Robert Redford作為企劃發(fā)球方,有意識的影壇告別作。雙線敘事,(情節(jié)上)偶然(可是結構上可謂必然必須)的交會,catch me if you can的挑釁。Sissy Spacek的少女感。Danny Glover、Tom Waits。Casey Affleck持續(xù)含滷蛋講話XD。開場不久的閃前?依然展現(xiàn)David Lowery的影迷情結:The Chase、Two-Lane Blacktop、而片名也像是對Godard名言的一個戲仿。
蠻優(yōu)雅 略無聊
哈嘎哈哈這個老頭兒是什么極致浪漫和魅力啊!我全程笑得和銀幕上的sissy阿姨一樣甜蜜。
搶銀行就是他享受人生的方式。
Lowery的極簡風格里編織進故事本身和角色的浪漫,對角色的挖掘做得超棒。他真是每一部都有一個進步,真好。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靠RobertRedford個人魅力撐起來的片子。卡西表演有點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