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北村英明(佐々木英明 飾)生活在一個充滿絕望、腐爛氣息的家庭中。48歲的父親(斎藤正治 飾)曾是陸軍的上等兵,退伍后整天呆在家里無所事事,沉湎于自瀆的墮落快感中;祖母(田中筆子 飾)老年癡呆,不問家務,還有偷竊的毛?。幻妹茫ㄐ×钟善鹱?飾)與周圍的人完全沒有交流,卻和心愛的兔子發(fā)展出異乎尋常的親密關系。校足球隊的教練近江(平泉征 飾)對英明青眼有加,通過近江的引領,英明在花街柳巷獻出了自己的第一次。妹妹和兔子的關系引起家人的焦慮,隔壁的金先生(下馬二五七 飾)偷偷殺掉兔子。絕望的妹妹勾引校足球的隊員,結(jié)果反被球員們輪暴。
黯淡的青春破碎滴血,沒有希望。
戰(zhàn)敗后美軍占日,日本失去主權(quán),男性失去精神方向和尊嚴,絕望,壓抑,無謂的生活里,剩下原始獸性的發(fā)泄,征服世界的夢想破滅了,只能穿著軍裝靠女人找回男子氣概。“看了部高倉健的電影,就好像自己剛殺了兩三個人”。父親成了喪家犬,從征服世界的軍人淪為沒有事業(yè)沒有家庭的中年廢物。下一代,妹妹厭惡人類,寧可和兔子親昵,絕望中接近欲望過剩,壓抑過猛的青春直男足球隊員,失去尊嚴;樸素善良,想要做人機飛機飛出悲哀的日本的男孩想要振作父親,攢錢買了小推車,卻被警察強行收走,警察是現(xiàn)代機構(gòu),失去主權(quán)的國家里真正的權(quán)威只來自殖民地力量,戰(zhàn)敗的父親只會道歉,道歉,沒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卻在失敗中長大的男孩滿腔憤怒,不解又逃不出,對著熒幕的觀眾大喊 混蛋混蛋混蛋,七十年代的電影,彼時戰(zhàn)敗的一代正值四五十,父親的年齡,而從戰(zhàn)敗美踞陰影成長起來的一代,二十多歲,差不多男孩的年齡。媽的,太吊了,要是有部電影指著我的鼻子罵,留學生,你們這群沒文化,忘了根,一輩子找不到故鄉(xiāng)的孤兒,我一定當場下跪。所以這些人正是玻璃瓶里長大的蜥蜴,日本,你什么時候才能走出來?男孩的努力全盤失敗了,他走不出來,他想讓爸爸走出來的企圖也覆滅了,攢錢買來的小推車被無理查封,父親卻只會道歉。所以人力飛機被燒掉了,他永遠都飛不走這個陽痿的幾把地方。所以回到開始,只好罵觀眾,活在這個時代,觀眾都是一幫子陽痿,看個高倉健的硬漢電影就自以為是個英雄,回家欺負一下女人,上街行些茍且之事,感覺自己又立得起來了。(我今天看恍惚覺得這可能是日本毛片這么變態(tài)的原因。男的太壓抑了,只好編出各種離譜至極的欺負女人的故事?lián)嵛恳幌拢?/p>
三島由紀夫說要復辟軍國主義,大家都裝作沒看見,所以他像個真正的男人(瘋狗)切腹了,這個地方繼續(xù)揣著明白裝糊涂地陽痿。
這只是其中一種解讀,要是只用這個角度看這部電影就沒意思了。一點點扭曲的環(huán)境,就可以反射出無數(shù)扭曲的人性故事。寺山修司的電影里,語言是無法代替感官的。我太愛他的音樂了。
讓我很震驚的一點是,金閣寺之后又是這部電影,日本二戰(zhàn)后被美國占領的短短幾十年的歷史竟然能催發(fā)出那么多牛逼的文藝電影。我生長的地方,近代兩百年動亂史,家家戶戶幾億人什么變態(tài)事沒發(fā)生過,假如可以,能誕生出多少光怪陸離的藝術(shù)作品。我好嫉妒日本,被拴住的喪家犬,竟然能生出如此多彩的藝術(shù),以至于在玩游戲時,在看動漫時,在看電影時,讀書時,我的文化鄉(xiāng)愁往往被日本勾起。好可笑。但愿“齊心協(xié)力”,沖出如今世界格局,真正在世界占據(jù)一席之地后,這里也終于可以有自由表達的權(quán)利。 還有我覺得最牛逼的一點寺山修司是很喜歡用前現(xiàn)代的意向和元素,包括死者田園祭里,勾勒出現(xiàn)代生活的存在感知。我很希望能領悟這招。 btw,地球最后的夜晚算個幾把夢,誰的夢這么無聊?這連續(xù)閃回的片段,模糊多變的濾鏡,不停切換的主視角,怪誕離奇的人物和畫面才是夢。
電影的內(nèi)容看得我真暈,還犯惡心,真的沒看懂,雖然有翻譯的原因,主要還是和導演思想的距離,讓我無法領略這部電影的高妙。
本以為自己會中途放棄,但是還是看完了,看完了也還是不懂,即使亮燈以后主角對電影的獨白,我也是看得云里霧里,完全摸不著頭腦。
不懂,還是打了3分,不是1分2分?!罢\實”地說,我自以為是導演扔出來那根青春期慘烈的稻草被我抓住了。電影結(jié)束前,燒了飛機,天空呈現(xiàn)出艷麗奪目,甚至是可以用“瑰麗”來形容的紫紅色,又在火光中透出紫紅的光芒,其實是光彩的假象下,火正在毀滅理想,是一種在絕望中迷路的慘烈的青春,看不到出路。
我的青春期已經(jīng)很久遠了,那種痛苦已經(jīng)漸漸淡忘,而陷于中年的困頓。兒子的青春期反應也折磨著我的心靈,突然的離家,突然變得陌生,突然沉迷游戲,突然拒絕交流……突然我再也無法進入他的生活更不要說是心靈。雖然我用了“突然”這個詞,但我相信是有過程的,只是我也不明白,或許他自己也不明白從何時開始的,哪件事情是導火線。他在自己周圍欄了一道安全的防線,似乎沒有人可以進入。我想“幫”他,但是找不到機會。在他很小的時候,被幼兒園老師“欺負”,單獨一個人“軟禁”在班級里,我可以去找校長和老師軟硬兼施又不是友好地徹底解決問題;現(xiàn)在當他再次被老師“欺負”和“輕視”,我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可以讓他接受的方式幫助他。甚至當我知道一些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遲到了。和他一樣,我也小心翼翼地維持著雙方的安全距離,有情緒有感觸的時候,重復表達一下自己可以作為他永遠的后盾,也推動他可以承擔對自己的責任,這個時期特別不容易成功,還是要找機會表達,希望在某一個時間點可以起到作用。
偶然,同事在群里放了電視劇“隱秘的角落”里的一個男孩的照片,說是比較像我兒子,我一看相比二寶,更像哥哥多一點。于是我快速翻出了大寶今年幾乎是唯一的一張照片。一張照片讓我思緒翻涌。曾經(jīng),很多人都說我有偏心二寶,但是在我心里大寶才是更親的親人。我對他的依戀也和他曾經(jīng)對我的黏一致的。甚至,我覺得他是一直在怪我為什么會多生一個弟弟,為什么會把原來陪伴他的時間分出去陪伴弟弟,才導致他的自我放縱。2018年他突然離開我(們),是對我的疏離和背叛,或者也是對我的拯救和體諒。從2016年到2018年,他也是有一大半時間是脫軌的,但是我一直拽著他,我們都很痛苦,他和弟弟天天吵架,他12點做不完作業(yè)會大喊大叫,很長一段時間幾乎他都會漏帶作業(yè)回來,我要幫他手抄……我一直撐著,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他突然走了,是讓我很心痛,我也因此稍微得了空閑,身體上的疲憊實際上是有所減輕的。也許我應該理解是他不愿意繼續(xù)太麻煩我了?這樣想,我會好受一點,也原諒了他的過度叛逆和自我放縱。
希望他早日回到正常的軌道……
寺山修司《拋掉書本上街去》:然而,它如此奔跑,又能跑到什么地方去呢?或許只能像黑人們在那首布魯斯中唱的那樣:我全然不知將走向何處, 只想遠遠離開這個地方。 “Androgyny”=Andro(男性)+gyn(女性)+y(人)。柏拉圖在他的《會飲篇》中說人類最初是個球形,背是圓的并且每個人身上都長有四條胳膊和四條腿,兩張面孔。宙斯為了削弱人類的力量就把人類劈成了兩半,但每一個半的身軀都非常想念自己另外一半,于是他們開始尋找自己的另一半渴望著有一天能重新結(jié)合。無處不在的大師弗洛伊德提出過“潛意識的雙性同體”的概念,而我今早在車上的時候,滿腦子都是三島由紀夫的“四部曲”。滿腦子都是三島由紀夫不費吹灰之力寫成的流動的文字。 但在冬天光線過于充足的日子里,我透明的心甚至也有光線爬進。也就是在這種時候,我一邊幻想自己身上生出無遮無攔的雙翼一邊強烈地預感到我這一生恐將一事無成。 --三島由紀夫 《天人五衰》 我們玩的實驗音樂,實驗電影,其實都是老一代人玩剩下的,無奈的是,現(xiàn)在剩下的這些零零碎碎也不被承認了。他們老去了,成了帥氣的老人,而我們繼承了困頓和虛無,成為無趣的大人。
想找個電影看,卻發(fā)現(xiàn)我現(xiàn)在對什么都沒有興趣。即使是五星劇情片,看了兩分鐘也沒有耐心看下去。心里說不出的難受。隨便點了一部寺山修司,甚至連名字都沒看清,竟然看到無法自拔。太符合我現(xiàn)在的情緒了。從心里愛。
紅色和服的姑娘在寫滿毛筆字的床上脫下男孩的褲子,赤身躺在草地和兔子相擁的少女,推開門看到的是金黃的麥田,是妹妹被一群豺狼撕咬,還是她一臉沉浸地躺在殘酷的謊言,老太被綁在三輪車上被死神拖走,飛機,鐵軌,電影院,沙袋,翠綠和紫紅的夢魘。
十年前第一部啟蒙性片是異人娼館,那時我還不知什么表現(xiàn)主義荒誕派意識流實驗影像,也不知道寺山修司是何路神仙,就當一貓片來看的,卻深深被那種禁欲之戀色調(diào)和畫面迷醉。很多片子我看過兩次都不記得我看過,那部片卻是終生難忘。
我現(xiàn)在終于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了。不需要闡釋,不需要解讀,不需要告訴我一個完整的故事是什么。我只需要畫面聲音和破碎的情節(jié)。我渴望在那種絕望到撕裂的音樂中綻開和毀滅,我渴望在欲望和痛苦間掙扎和沉淪,我渴望。我渴望有人懂我想要的這種感覺,并和我一起沉溺其中,可惜,nobody。
電影大膽地呈現(xiàn)著所有奇異的非常態(tài),觀眾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男孩帶著所有人同電影告別,電影結(jié)束,現(xiàn)實生活中所有欣欣向榮的真正面目,其實正是這些“奇異的非常態(tài)”。
開頭鐵軌那段太酷,晃動的鏡頭配憤怒的電吉他電貝斯和鼓,看得昏昏沉沉后完全因此眼前一亮,這才是真正的電影語言啊
片末男孩拼命喊著“放開我”的段落居然想起了《小武》,也許是因為相似的壓迫和無力感。
最后的最后,電影鏡頭緩緩掃過每一個人物的臉,看著他們的眼光,竟也一時忘記了他們的丑陋和骯臟,覺得他們也沒那么惡心討厭了。導演抗拒規(guī)則,沒有用credits打出演員表,也算是一種溫情,畢竟,黑底白字快速滾動的角色演員表,又能讓觀眾記住什么呢?
寫滿毛筆字的床單上兩具肉體的交疊,畫面也一重重交疊上去,看呆!
打不到五星,一方面全片的形式主義表達實在是有點自戀,一方面觀影過程實在有太多不適感,寺山修司太殘忍了,還是去寫詩吧,影像的殺傷力過于直接
不過還是謝謝推薦,打算多看幾部寺山修司了 嘻嘻
虛無主義·神秘主義·頹廢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這種電影總是需要哲學來解讀,抑或解毒?
羞澀少年的成長,怒氣沖沖的憂傷;寺山的第一部長片,全無章法,卻才氣縱橫;影片最后,鏡頭緩緩掃過每一個演員及工作人員的面孔,突然很感動。
這些段落的顏色真讓人受不了,頹廢一片。
園導早期倒還真是從寺山的模子里刻出來的
最具夢魘氣質(zhì)的長片首作。
神作。真的牛逼。把一部青春片拍成這樣,創(chuàng)造力驚人。配樂滿分。人力飛機,燒毀的美國國旗,打開窗簾的麥田,青春殘酷物語。最后電影結(jié)束,男主的獨白,我討厭電影,再見了電影,有時候電影里的夢想照在現(xiàn)實中,我已分不清楚是真實還是虛假。
充斥著邪氣和憤怒的電影,迷亂之中是鋪天蓋地的虛無感,千萬不要指望能讀懂寺川修司,他只是用一些光怪陸離的手法將腦海中的潛意識具象化,卻不做過多解釋,男孩在寫滿書法的床上完成的唯美的成人禮非常美,以及妹妹愛上了一只兔子也寓意頗深。OST五星,電影四星,寺川修的第一部長片
迷幻嬉皮的表,絕望無助的里。70年代地下實驗音樂大合輯。那時的年輕人比我們會玩,我們只能玩那時年輕人玩剩下的。無奈的是,現(xiàn)在這些玩剩下的, 他們也不讓我們玩了。一代人終將老去,最后我們卻只能繼承困頓和虛無,真是沒意思啊。
我所有關于影評的知識在這部作品中都失效了,看前半段我感覺自己像在看莉莉周,看后半段主角替我喊出來了可是我不愛電影。電影只是這個時代的一個表達工具,寺山修司待著如末世的話這個時代就應該拍成這樣,它已經(jīng)把我對于電影的初衷發(fā)揮到了極致,感動。另,片尾有吳亦凡。
與Emily Dickinson和寺山修司同生辰這件自己藏衣領下的小虛榮,默默慢慢地成為我世界末日的慰籍和茫茫宇宙的坐標。
寺山的片都一個調(diào),單色濾鏡、妓女、裸體、動物尸體、一堆意象,再加幾句詩和自白,配上和風搖滾,表現(xiàn)青春殘酷末日絕望氣息,像mv不像電影
跑掉書本 走到街上!!!
寺山修司電影處女作,瘋狂而陰郁,叛逆而頹廢。1.是為日本新浪潮代表作,各色畫面的拼貼(多種單色濾鏡、虹彩、褐黃老照片、由漆黑向過曝漸變的黑白影像等),多媒介穿插(首尾的電影解構(gòu)、詩歌、舞臺劇、漫畫、偽記錄訪談...),跳接,手持的甩鏡晃鏡,搖滾迷幻樂,加上寺山的“離家出走主義”,肆意飛揚到了極致。2.自由的向往:劇烈猛晃的前跟鏡頭中,少年向銀幕不斷跑來;多次復現(xiàn)的夢中人力飛機。3.破處場景:書法床單+三重音軌(音樂,念經(jīng),哭喊)+明暗漸變+無盡疊化,恍若一場高潮不斷的典儀。4.拉開簾布現(xiàn)出異空間&抱鐘的少年同[死者田園祭]。5.人兔情,空曠的拳擊場,街頭沙袋,佐藤榮作面具與田野上的高倉健巨幅招貼畫。6.流動的真人演職員表。7.正因為我結(jié)巴,我才能琢磨字詞;在真正的草場上,人應該踢骷髏頭。(8.5/10)
“可樂瓶里的蜥蜴”,扒光它的鱗片,繁密的意象,穿著線,穿過風繁密在我身上扎著,有人被織上新的蜥蜴皮,你不要哭。早已有人們占據(jù)過那里,激烈的、無意義的反叛,那時我們每個人都大笑。極致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它美。美能摧毀一個人嗎?你要知道,生的對立面原來不是痛苦,而是美。但是痛,還是痛。五十年過去,三十年過去,還是痛?!鞍职?,歷史有何用?請你告訴我?!币娮R過那樣極致的美,如何還能委身檐下良夜,順從地生,你告訴我?縱然而今我們連放聲大笑都不能。
寺山修司這部處女作實在是太有力量了,但又用力過猛,自傳氣息濃厚,大量對60年底反抗解放自由思想的記錄,如同那個時代的日本新浪潮電影一樣,影片拼貼風格,意識流敘事,但在這些瑣碎的劇情下面隱藏著一顆敏感受傷的心。
無與倫比的影像實驗,各種配樂大雜燴,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悲情、時而狂躁、時而溫柔、時而頹廢。妹妹被強奸那場戲的配樂如萬根銀針戳脊骨,如萬千鬼魅撕咬身軀,如萬千冤魂竭力哀嚎。妹妹抱著死去的兔子在鐵軌上魂飛魄散,母親在稻田里放縱,旁邊是武士刀,美國星條旗焚燒后又是性交畫面,奶奶抵制美式的養(yǎng)老院。意識流夢境與現(xiàn)實交織穿插,六七十年代因為時代的原因,各種激進思潮在世界蔓延,那個時候你只要拿起攝像機,任何影像素材都能寫進電影史。看這種自傳性質(zhì)的電影,簡直是對心靈的一大考驗,太殘酷了。作為一個東亞孤島上的民族,這個時候的日本全面西化年輕人的信仰也崩塌地支離破碎。寺山修司的詩寫得不錯。
寺山修司在這部處女作最后不斷用白屏閃回佐以數(shù)十個「八格牙魯」問候這個國家以及無處安放的青春。青春應該是有憤怒的,要嚎叫要發(fā)泄要咒罵要釋放要縱情聲色等,要嚼碎一嘴好牙,和血和淚一起吞下。要飽滿,要幻想,寺山后來諸作都能在此找到源頭,然后放大,構(gòu)建出一個真正屬于他的奇情異色世界。
8/10。 自我解剖之作,被娼妓強暴和女醫(yī)生喂乳挑逗是母親對他的侵占,飛翔的鳥和夢見人力機是向往自由,大街上成批的亡靈乘著電車是父輩戰(zhàn)敗的體現(xiàn),骷髏和浴缸里的男妓叫人剃毛是家庭變態(tài)關系的隱喻,奶奶綁在板車上等待回收是成為物品的悲劇。征婚欄目、采訪、搖滾詩句和潛意識圖片等影像堆砌凌亂。
如同怨婦一般,憤怒的哀怨。
bhiv2ru6# dn1u7msy# aqk8px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