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老劇新看~
無意中找到的港劇,其實把滿清十三個朝代拍個遍也是件見真功夫的事情,畢竟十三朝,幾百年歷史,逐一交代也是耗費心力,尤其這還算是比較正的歷史劇。
畢竟是近20年前的劇了,質量從現(xiàn)在來看當然是粗糙的,但當時來講,應該是相當不錯的了。
【努爾哈赤篇】
原來倒想是省略這一篇的,從歷史上來說努爾哈赤一生都在征戰(zhàn),所以整個20來集的篇章都是講努爾哈赤如何征戰(zhàn),劇情來說略顯枯燥,但每個歷史點基本都符合,將正史和野史貫穿,也頗具時代意義。
【皇太極篇】
基本切合點都靠近前一篇的風格,唯有在此劇中皇太極對于宸妃的感情遠遠不及后來我們所知的那樣真摯強烈。多爾袞的人物個性也相對所知的更極端化。不過歷史到底如何的,我們誰也不知。
【順治篇】
這個篇章的風格就漸漸有點走偏了,略野而不夠正。劇情將順治塑造成了一個昏庸懦弱的昏君。但實際上,順治在我的印象里他不是昏庸無道,而是帶著一股被壓抑需要人來理解的任性。以本劇的劇情所述一般,就感覺跟明末寵信佞臣的皇帝有何區(qū)別,感覺滿清就要滅了的感覺,但事實上,這才是滿清的真正開始,其實順治應該具有很重要的“起”的作用的。
而在后宮的講述中,也的確與歷史差得太多了,劇里直接把佟妃寫了接替廢后靜妃的皇后,事實上,順治的第二任皇后依然是來自蒙古的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皇后),而佟妃一生沒有真正做過皇后,畢竟孝惠皇后在康熙朝也是有一定的存在作用的。
至于最重要的董鄂妃,寫成了董小宛,其實這段之前一直有被誤解,但歷史上就是董小宛只是姓董,根本與董鄂妃沒什么關系。不過劇情又很巧妙地在一個劇情里鄂碩大人騙孝莊說董小宛是她的女兒,這樣的改編也是……既野又正呢。而至于傳說董鄂妃是順治弟弟博果爾(襄親王)的王妃,而在這個篇章里的確有提到襄親王的王妃和順治有一段,不過確實一段很不入流的偷情。
印象最深的對白是這樣的:
孝莊:我已經(jīng)決定為小阿哥取名為玄華。順治:我覺得“字”應該用火字旁的“hua”,因為做人要有火,有火才有勇氣。孝莊:身為皇帝竟然連字也不認識,火字旁的念“ye”……好吧,玄燁這個名字竟然是這么來的,真的不是編劇要給當時香港觀眾做教學嗎?!
【康熙篇】
未完,待續(xù)。
好看
uncle wai在亞視也是演主角的,去tvb就只能做配角了啊,哭
跟奶奶一起看的電視劇
記得當年一邊看衛(wèi)視中文臺一邊捧著字典反后面的附錄,怎么都沒搞明白明明十二坨皇帝,哪來的十三皇朝,一度開腦洞“多爾袞算不算”
拍的比較中肯,對滿清大屠殺文字獄等都未回避,像是在完整展現(xiàn)清朝歷史經(jīng)過,與大陸美化滿清的電視劇有很大不同
我的歷史啟蒙片,從此對滿清王朝有種特殊的感情
只記得努爾哈赤了
先給三星,看完再改
音樂??? 演員還行 道具真的好垮
非常好看
只記得康熙在病床上被人絞殺
大陸觀眾最熟悉的應該是講努爾哈赤的1,講九王奪嫡的2及講光緒的危城爭霸了,這三部引進的多。受半島拍攝朝鮮王朝五百年的影響,亞視用數(shù)年時間拍完有清一代,也成為華語圈唯一一個拍了斷代劇的電視臺,沒有家國情懷是辦不到的。
小時候的八點檔現(xiàn)在找不到該劇了……
從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和乾隆都很好看了,雖然布景很粗糙,但香港老演員表演都很出彩,雖然導演很話劇。還包含了一些野史,了解和對比一下挺有意思。
港臺的歷史劇里常常流露出被正史忽略的真實
去年看了前面21集《努爾哈赤》,真的好看,王偉的氣質很適合詮釋這類霸氣君王;但每集信息量龐大,每集長度不一,名義上是二十一集,實際上感覺看了近三十集,實在有點喘不過氣。情感戲幾乎沒有,盡是國事、戰(zhàn)事、權力鬥爭、男兒間的心戰(zhàn),全程需高度集中,不可遺漏一句對白,好看之餘還是感到有點吃力、沉悶。到了《皇太極》實在感覺很累,相信能一口氣看完68集的人並不多,但亞視嚴謹、正經(jīng)講故事的作風是大臺無可取代的,以後有時間也許會將其它單元補完。
小時候看過
從乾隆開始就沒意思了
拍得比較中肯,傾全臺之力制造的口碑。
已經(jīng)沒我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