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給學生講課時正好要造個句子,突發(fā)奇想用希區(qū)柯克做主語,繼而談到他幾部有些來頭的電影,其中最記憶猶新的便是《Psycho》和這部《蝴蝶夢》。前一部的回憶還留在小學五年級,晚上嗜好刺激的老爸盤坐在電視機前,聚精會神,背后的我瑟瑟發(fā)抖;后一部卻總是沒能看完:要不是視聽課的時間不夠,要不是電視上播了一半突然停電,要不就是買了張D9卻發(fā)現是張損盤——浪費了點錢不說,浪費了興奮的感情倒是問題。所以周一yyets上驚現修復版時,我雀躍的心情早已難以言表。
大清早起了床,平復一下心情馬上打開電腦,戴上耳機,耳邊便響起那句著名的開場白:“昨晚,我夢見自己又回到了曼陀麗莊園……”掐指一算上次看黑白片還是去年寒假,一年光陰,現在再看40年的電影,顫抖的背景音樂,混暗的光線加上陰森的莊園,讓我立馬沉浸在故事中無法自拔。如果時光倒流十年,我肯定給這部片子打五星,但是以現在的眼力,希區(qū)柯克的功力雖然甚高,但電影卻不如記憶中那么驚艷了。
Laurence Oliver,最有價值的莎士比亞戲劇表演家,他的一個眼神,一個手腕的細節(jié)都很有張力;作為曼陀麗莊園的主人,他的一舉一動都顯出了莊重,大體。Judith Anderson,女管家,被評論了太多,現在看來有女同成分……有款海報就是她教唆De Winter夫人跳窗的分鏡,著實有巫婆的天分。女主人的扮演者Joan Fontaine:敗筆,巨大的敗筆。JF的固定戲路就是這種柔弱無助和略有神經質的形象,在41年的深閨中她演的更加自然和自如。反觀《蝴蝶夢》,她的肢體動作主要是含胸和聳肩,面部表情主要是皺眉和流淚,腳步簡陋和混亂,一不小心就摔東西。這種表演方式很舞臺風,但放到電影中感覺很是天然呆(杯具,居然用動漫詞匯了)。原著中的靈魂人物R姐在電影中完全是個抽象概念,仿佛寫論文到一半做個reference,可有可無:這也是希區(qū)柯克很多電影的特點——人物刻畫膚淺,氣氛烘托過分。
希區(qū)柯克特別喜歡美女,貴婦謀殺案,精神病患者,西北偏北,深閨疑云等都表現了這一點,同樣有大量文章討論其鏡頭語言中的性暗示成分(那些個評論的騷老頭?。O雭硐肴?,無非“紅顏禍水”的老生常談。原著中rebecca的形象通過他人描述,對比和回憶豐富起來,展現了當時社會浮夸奢侈和荒淫無度的現實;電影中這點被徹底壓榨,前大約95分鐘Rebecca都是一股神秘,如狐仙一般,正反對比都有;但當Rebecca出海的船被打撈上岸,De Winter對自己罪行的懺悔開始,Rebecca突然變成了惡毒的巫婆,居心叵測的壞女人,前后脫節(jié)導致電影氣氛從神秘急轉直下變成憤怒繼而夾雜著傷感和內疚,最終變成了懷念。得知Rebecca患上癌癥所以用De Winter 的手了解自己時,男主角的表情居然顯露出了同情。感覺劇本像是被劈開了一樣。雖然現在的我“罪惡的”認為看似完美的人必定有不為人知的小秘密,但這種完全無預兆的而且95分鐘讓女主角到處亂逛的描述方法著實不高明,乃至于跑題。
所以兩小時五分鐘之后,我知道,這部諷刺小說變成了愛情肥皂劇。書中結尾,“火炭灰隨著咸澀的海風朝我們這兒飄來。”逼人的冷意提示著他們永遠無法解脫;反觀電影倒是在兩人面對超大號篝火堆相擁中結束。本來女管家一把火燒掉了莊園,卻沒有燒掉Rebecca的陰影,可終究,華麗的拍攝技巧戰(zhàn)勝了內涵,解脫也變得莫名其妙了。
男主出生富貴,但年輕時性格懦弱無主見喜歡出風頭和發(fā)大財,迷上美貌而智慧的前妻,因為她的商業(yè)頭腦與純熟的人際交往使得男主對前妻“崇拜而尊敬”(這是電影里仆人說的原話)。
男主懷著對前妻崇拜而尊敬的心情蒂結了商業(yè)婚姻。因為結婚前講明兩人的結合是為了利益,所以女主根本沒將男主視為丈夫。所以結婚后繼續(xù)淫亂四處尋歡。導致這場婚姻只是單方面的愛,男主最后忍無可忍但也沒有親手殺了女主。他是一個懦弱的loser怎么可能下得了手殺人?所以劇情安排了女主自己不小心摔倒昏迷,然后男主這個膽小鬼仍然下不了狠手,而是制造沉船事故。所以女主失蹤后的兩個月里男主都膽戰(zhàn)心驚夜里無法入眠。(根據女仆敘述)
。。。。N多年后,男主經過生活的沉澱變得有男人味了,但性格仍然公子哥脾氣,一句話不中聽就可以翻臉。
這時候缺乏自信的女主出現了,她天真純良天然呆。所以她被外表英俊充滿男人味的男主迷上了。這個現象與今天的女大學生愛上有婦之夫相似。
慶幸的是這個男人是沒有老婆的,所以女主就陷得一發(fā)不可收拾。
可是這個不自信的愛情是可悲的,她與男主的代溝導致兩人經常鬧不愉快。男主的臭脾氣會經常就突然翻臉,而女主就經常心靈莫名受傷,于是男主看見梨花帶雨就心生憐憫低頭相勸,于是女主一被哄就融化了立刻云開霧散艷陽天。。。
女主出生平凡,見到大場面就緊張。由于不自信所以被已亡的前妻的陰影折磨得痛苦不堪。
其實男主說得好,他是自私了,他應該讓女主找一個單純年輕的男人,兩人的心智一起共同成長才是舒適而公平的。代溝是個可怕的東西,它讓愛情不平等,讓愛情產生痛苦。
即使沒有優(yōu)秀的前妻沒有傲慢的仆人,這兩個性格缺陷突兀的人在一起也不會怎么幸福。
蝴蝶夢披著懸疑外衣的愛情片,開頭一段就像童話書一般為我們娓娓道來一個女人的感受,就如同蝴蝶一般的運動軌跡,一個莊園從迷霧中逐漸顯出。倒敘開始。懦弱的女主遇到有錢的男人,兩個人的內心都不平靜。男主的妻子死于自己的手下,而自己偽造死亡現場以此脫罪,可內心一直受著煎熬。善良平凡的女主嫁給了男主后常常被拿來與前夫人做比較,內心受盡煎熬更加自卑,她想討好每個人,用自己的努力融入家庭,可總是笨手笨腳還被女傭抓住小辮子,有時也惹來丈夫的厭煩,她的存在總是讓觀眾揪心。整部片子前半部分像灰姑娘,后半部女傭的出現就有了驚悚意味。偏執(zhí)熱愛崇拜自己女主人的女傭,她的偏執(zhí)可以說是病態(tài)的(這種內心病態(tài)的人物在后來希區(qū)柯克的片子里常見到),她迷戀女主人的生活,和她這個人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對女主她總是冷漠,甚至有些輕視。后面的驚悚和懸疑還包括男主謀殺原配的事實真相,用兇殺案包裹溫暖的內核是最讓人動容的一點。女主人隱瞞癌癥,女主為愛愿與男主共度被懷疑審判的生活,最后兩人在熊熊燃燒的莊園前擁吻,財富雖然化為灰燼,但愛被建立起來,只有滿是仇恨,愛而不得的女傭永遠活在她的夢想中,與這座欲望莊園一起化為灰燼。
盡管有芮白卡強大的陰影盤旋在上空,瓊·芳登演繹的女子卻毫無疑問是本片的一號角色,兩個小時的電影,是她自我突破的心路歷程:從一個懵懂無知,天真善良的女孩變成了一個工于心計,老練成熟的女主人,即下一任芮白卡??戳T全片,再回過頭來品位開頭夢囈一般的獨白,很難說這番話到底出自誰之口。是芮白卡的鬼魂?還是麻雀變鳳凰的德文特夫人?亦或是兩個人的合體?
純真女主并不簡單
也許,女主從一開始就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天真無邪。
其實影片一開始,通過貴婦人Mrs. Van Hopper之口,我們就看到了這一人物的矛盾性。Mrs. Van Hopper對女主有過兩次評價,第一次是在酒店大堂和德文特先生對話后,她因為女主過分表現自己,數落女主“剛才有點放肆”。然而實際上,喝咖啡的這場對話幾乎僅僅是在德文特先生和Mrs. Van Hopper之間展開的,女主原本沒有任何表現的機會,何來放肆。然而她卻巧妙地抓住了那唯一的時機(也許是她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時機),成功捕獲了她獵物的心。因為她一開始就非常精準地判斷出德文特先生的愛好——在厭倦了過分雕琢的女人之后,他這次想來個簡單的——于是女主開口說道“這個地方人工雕琢的痕跡太多”,這不是她對蒙地卡羅的評價,而是對自己的一次強勢推銷,“看,我是多么的天然質樸”。結果我們看到了,果然奏效。女主和德文特先生閃婚。
在得知這一消息后,Mrs. Van Hopper第二次對女主進行評價。她說“你不可能成為曼陀麗夫人的……你沒有經驗,你不了解那里的環(huán)境”。有趣的是,Mrs. Van Hopper并沒有使用”天真“這種字眼,在她眼中,女主當不上曼陀麗夫人不是因為她缺乏某些特性,即“美貌、智慧和教養(yǎng)”——注意這三大指標來自男性角色Maxim和Frank——而是因為沒有經驗!沒有美貌智慧,后天無法習得。但是沒有經驗,卻是可以改變的。幸好,我們的女主非常勤奮。于是有了Mrs. Van Hopper半諷刺的告別:“德文特夫人,祝你好運?!边@里不僅有她的挖苦和驚訝,也有小小的敬佩以及期待(也許她,Mrs. Van Hopper,當年就是這樣坐上Mrs. Van Hopper之位的呢)。所以女主,憑借她的“放肆”,假以時日地積累經驗,一定有一天會成為真正的德文特夫人。
在蒙地卡羅這個故事中,雖然遠離曼陀麗,但它前主人的陰影始終籠罩在三個人物身上。芮白卡是使男主遠至此地散心的主要原因,是Mrs. Van Hopper口中八卦的對象(而且Mrs. Van Hopper又一次一語中的,她非常準確地描述了男主和芮白卡之間的關系”他著迷于她“=芮白卡牢牢地控制著男主)。女主雖然與這位芮白卡素未相識,但卻是她精神的最佳繼承人,要想控制男人,第一步就是能判斷男人的喜好,抓住對自己有利的時機。在這兩樣上,我們的女主可謂天生麗質。
女主的蛻變之路
繼Maxim之后,Frank是第二個落入女主手心的獵物。與喝咖啡那場戲類似(她幾乎沒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女主同樣處于一個非常不利的境地,所有人似乎都跟她對著干:嚇人的仆人、奇怪的Ben,經常缺席的丈夫,甚至連狗都不親近她(關于狗見MissUnderstood《Rebecca之犬——Jasper》)。但是她憑借自己的直覺,馬上發(fā)現Frank的可利用性,并再一次用自己的天真無邪將Frank拉攏過來。和Frank的那場單獨對話中,女主可謂“放肆”至極,問了許多不該問的,也套出諸多實情。但是,要想成為真正的芮白卡,女主還需要兩次蛻變。
在曼陀麗,女主對芮白卡、對自己的認識起先都是非常模糊的。因為有關這個前女主人的一切,她都是道聽途說。而在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中,她也還沒有認清自己的位置。女主處處有意識地將自己和原先的曼陀麗夫人進行比較,也處處這樣被其他人(她的丈夫,她丈夫的家人,她丈夫的仆人,她丈夫的朋友等等)比較著。她渴望了解芮白卡,也渴望了解自己。芮白卡的屋子象征著女主內心中未曾打開的角落。在女主第一次踏入芮白卡的臥室時,隨著Mrs. Danvers的助攻,女主第一次認清了自己的內心,隨之有過一場短暫的崩潰。在這里,她看清了自己面前的選擇:成為芮白卡或者擺脫芮白卡。
隨后我們看到了女主的各種掙扎,一方面極力抗拒著瘟神一般的前女主人(毀掉印有她名字的電話本信紙等),一方面又處處模仿她(改變發(fā)型,購置新的衣服,操辦舞會)。直到在舞會前夕,因為Mrs. Danvers的戲弄,女主陰差陽錯地終于和芮白卡(至少是形態(tài)上)合二為一。因此我們可以把窗前那場戲看做女主的第一次蛻變,當Mrs. Danvers指著波濤洶涌的大海告訴女主她沒有活著的價值的時候,女主險些跳崖自盡。然而當遠方警報響起,她確實已經死了一回:她沒有殺掉女主的肉身,卻已經將自己的靈魂推下萬丈深淵。注意這場戲中,女主身上始終還穿著讓Maxim想起芮白卡的衣服。
第二次蛻變,是在海邊棚屋中,Maxim向女主吐露實情時,女主徹底黑化成功,可以看成是芮白卡的進化版。在女主得知自己的丈夫殺人之后,沒有絲毫道德上的猶豫,而是不由分說地成了丈夫的幫兇(讓人想起了《火車怪客》中參議員的女兒)!也許兇手Maxim還有些許的懺悔,觀眾這里正在和自己的道德做斗爭(男主到底有沒有罪),而我們的女主在干嘛,女主唯一關心的就是,Maxim是不是愛芮白卡更多!當她得知,原來男主不僅不愛,而且恨的時候,她的人生豁然開朗。對于這個人物的終極問題”是否要成為芮白卡“,女主也有了終極答案:成不成為不重要,重點是取代她。而現在她知道了答案,在這場女人與女人的較量中,她是勝出者。所以說,如果芮白卡真像男主口中描述的那樣冷血(更何況男主還是一個不可靠的敘述者),女主就比芮白卡更加冷血。當Maxim重述他是如何殺掉芮白卡的時候,實際上是女主內心的形象化。男主第一次殺死了芮白卡的肉身,女主第二次殺死了芮白卡的靈魂。所以芮白卡的尸身再度出現,這次算是死透了。
被愚弄的丈夫
所以最后,當我們看到在審判中暈倒救夫的女主時不禁要問,女主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這個問題其實可以貫穿整個影片,從第一次喝咖啡對話中看似無心插柳的”放肆“到抱著狗(僥幸?)逃出火災現場,我們都可以問,她是處心積慮蓄意如此,還是純靠幸運歪打正著?我們知道,希胖非常愛創(chuàng)造雙重身(《后窗》、《火車怪客》的雙男主都是典型的Doppelg?nger)。然而在他第一部好萊塢電影中,雙重身的另一位女主并未現身(卻無處不在)。芮白卡和女主可以看成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盡管她們手段不同,目的卻一致:控制自己的丈夫。只不過,芮白卡用歹毒來控制,女主用無辜來控制。事實證明,”裝純“這招更好使。
Maxim,盡管有錢有勢,對下人呼來喚去,連治安官都敬他三分的人物,卻無法不對自己的老婆不忌憚,非殺之而不能除后患。然而他拼命地想擺脫老婆的控制,到頭來卻機關算盡一場空,剛從虎口逃出,又落入另一個蛇蝎女子的手中。這個人物對自己的命運有過片刻的清醒認識,他說的那句”芮白卡贏了“一語雙關。明地里說得是隨著芮白卡的尸體浮出水面,他擔心殺人的事情要敗露。暗地里實際上是揭示他與女主的關系,在他吐露秘密的那一刻,他就將控制自己的枷鎖乖乖地交到了新一屆德文特夫人手上。
婚姻的真相
最近由于疫情,公司里開始實行home office。本以為大家都爭先恐后地宅在家,沒想到有很多同事竟然自愿每天來公司堅守崗位。一問之下,得到的答案大跌眼鏡?;径际恰笔懿涣撕⒆釉诩音[“、”因為老公/老婆也在家工作,受不了24小時夫妻兩個大眼對小眼“這種原因。更有甚者,有人因為老公/老婆24小時呆在家,所以刻意在公司”加班“工作。我的一個單身的同事跟我吐槽,”我真想不明白,這些人為什么還要結婚?“估計這個問題他想破腦子也想不出來的答案,但是希胖對此洞察的一清二楚:被旁人羨煞的金童玉女實際上無時不刻再想著如何控制對方,或者如何殺死對方。在這一殘忍又無奈的事實面前 ,他幽默地給自己的電影《蝴蝶夢》披上了愛情的外衣(看看有多少影評認為這是偉大的愛情),就像幾百年前《簡愛》和《呼嘯山莊》的作者們做的事情一樣(又有多少人認為這兩本書是描寫真愛的)。
為此,希胖特意設置了三個人物,讓自我陶醉的觀眾有片刻的清醒。Ben是第一個看清婚姻關系實質的人物,因此他成了社會的邊緣人。在法庭上,他打死也不說出事實。因為他知道,如果他告訴觀眾真相,比如”《蝴蝶夢》和愛情根本不沾邊“,又比如”女主并不愛Maxim,只想控制他“,他就會被當成瘋子扔進精神病院。Mrs. Danvers是第二個看清婚姻實事的人,她亦是單身,所以她一把火燒了這個虛偽的世界,連同她自己。第三個明白人沒有Ben和Mrs. Danvers那么極端,他更像是看清事實卻選擇妥協的人,即Maxim的好朋友Frank。在所謂的真像大白之后,軟弱的Maxim上車前本想跟Frank一番懺悔:”Frank有件事你不知道“,洞察一切的Frank馬上堵住了Maxim的嘴:”不,沒有什么我不知道。“無論發(fā)生了什么,生活還要繼續(xù)。請你!一定!和新的德文特夫人繼續(xù)扮演下去。
《蝴蝶夢》,恰巧是我既看過原著又看過小說的一部作品。小說和電影是穿插著看的,電影完整看過一遍,又斷斷續(xù)續(xù)看過3、4次。書則是完整的通讀了2遍下來。觀后感和讀后感的結合,讓我很想談的卻不是文中的“我”,也不是那個縈繞了全文的未出現主角麗貝卡,而恰恰是麗貝卡的代言人——丹弗斯太太(丹妮)。談到她是繞不開麗貝卡的,而在今天,我卻很想用我最最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來說說一次她和麗貝卡之間的感情。
很多時候我會在思考,麗貝卡之于丹弗斯的感情究竟是持一種怎樣的態(tài)度。看到豆瓣上的影評里許多人都在說,丹弗斯太太是LES,她一生都在愛麗貝卡。對此我笑而不語,LES說法有些惡搞,有些玷污卻更多的是淺薄。丹弗斯太太之余麗貝卡的感情,又何止僅僅有愛情的成分。然而說這種感情是親情友情愛情加之于崇拜和奴役思想的單純疊加,又未免更加淺薄了。
書里面因為是第一人稱,心理和景色描寫占多數。然而關于丹弗斯太太的情節(jié)卻也沒有少的可憐,畢竟她是麗貝卡主要的“代言人”。慫恿女主穿衣服、甚至想要用語言來擊潰女主心理防線以此來逼迫女主知難而退,一次又一次的進出麗貝卡的房間,每次必出現“從前的德溫特夫人”這樣的語句等等情節(jié),展現出的不僅僅是一個高明陰險的丹弗斯太太,更是一個甚至有些急功近利的丹弗斯太太。她像維護女神一樣維護著她的麗貝卡,不容一點點的冒犯。“你妄想占有德溫特夫人的位置。”這是她一直在欺負女主的原因所在。記得一個難忘的細節(jié),麥克西姆和女主兩個人在一次私下的談話中,女主無意中談到了之于丹弗斯太太的恐慌。男主不屑,趕走一個仆人對于男主人來說是多么容易??墒堑じニ固琅f貫穿到這部作品的最后。是的,男主不敢動丹弗斯太太,正如女主所說,她的失敗是丹弗斯太太和麗貝卡兩個人共同的勝利。
丹弗斯太太之于麗貝卡的感情,目前為止我能舉出相似的例子的,比如02年電視劇《孝莊秘史》里的孝莊太后和蘇茉爾。蘇茉爾如同丹弗斯太太一樣,一生都把主子的一切放得遠高于自己的人生主旨,甚至于自己的三觀都是圍繞著主子進行的。歷史上,孝莊太后離世的十八年,蘇茉爾完全是依靠撫養(yǎng)阿哥為支柱來勉強支持自己早該散架的人生。如果說有什么不同的話,那便是麗貝卡之于丹弗斯太太的態(tài)度。
麗貝卡是一個始終未出現的人物,只能通過情節(jié)來猜測她對于丹弗斯太太的情感。她們似乎是無話不談的(除了麗貝卡最終得了癌癥的事情),然而我一直在想,麗貝卡不告訴丹弗斯太太自己的病情,是不是害怕破壞了自己在她心中的形象呢?如果用LES的角度來看,麗貝卡無疑是這段“戀情”中的男性一方。丹弗斯太太說她就是一個神,一個能馴服一切,不害怕一切的神。她不愛任何人與事物,且不屑任何人與事物。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同樣不把這個和自己相依為命(這個詞語也許不太合適,因為在丹弗斯太太的心理,麗貝卡沒有了她可以活得好好的。而她卻不能沒有麗貝卡)的老管家放在眼里過,但我著實看得出,麗貝卡很在乎這個老女管家的意見以及在丹弗斯太太心中自己的形象。也許,癌癥讓她第一次開始恐慌。她害怕女管家知道了,原來也有一樣東西可以打敗自己,那樣也許,自己就不再是丹弗斯太太心中的神。完美的形象有了裂痕,有了一次之后,就不難想象以后。幾個月后自己就要死去,她還必須要借助自己在丹弗斯太太心中的地位來利用她繼續(xù)施壓德溫特先生。勇敢如麗貝卡,也沒有選擇冒這樣一次險。
記得關于麗貝卡的感情方面,麗貝卡的表兄一直是自信的以為麗貝卡是喜歡自己的,他大言不慚如果麗貝卡還活著,一定他會成為她的丈夫。而在麗貝卡生前都未曾敢去戳破的虛與委蛇,丹弗斯太太卻敢。她敢說,麗貝卡不愛任何人。麗貝卡是一個極端自戀者,如同希臘神話中那個醉死在自己長相下的水仙花少年一般。這樣的直言,源自于麗貝卡永遠向丹弗斯太太所分享的關于那些男人的故事,麗貝卡永遠是麗貝卡,是那個會對丹弗斯太太嘲笑著各種不同男人的麗貝卡。
丹弗斯太太好像比麗貝卡自己更加的擔心麗貝卡的形象被遺忘,如果說,麗貝卡的死亡是她自己精心設計的預謀,那么那些針對女主人公的行為,我相信完全不是出自麗貝卡的直接授意。丹弗斯太太的心中,麗貝卡沒有死去,她活在曼陀麗莊園中寫著“R”的每個角落里。她總是嚇女主,陷害女主,在兩人有一點火花蹦出是恰合適地來打斷。其實丹弗斯太太很明白麗貝卡根本不在乎德溫特先生的感情,然而她依舊要幫著麗貝卡來折磨德溫特先生。為什么?目的何在?在這里我很想說麗貝卡是個心理變態(tài)的人,然而這只是太小一部分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丹弗斯一直在逃避內心中麗貝卡的死亡,她想要這樣讓麗貝卡永遠地活著,想要一遍遍來鞏固麗貝卡的痕跡,還有她永遠無所畏懼的形象。
丹弗斯太太可能永遠也沒有保護過麗貝卡,她永遠只愿意陪伴在她身后,以一個奴仆和記者的身份,伴隨并記錄麗貝卡的“豐功偉績”。記得她談起麗貝卡幼年時期如何用殘忍地手法來征服一匹烈馬,那樣的驕傲里,有著如同母親對女兒一般的自豪,也有為朋友的真心高興。這里面不容置疑的是崇拜,盲目地崇拜。縱然麗貝卡沒有重視過我,我還是她愿打我愿挨。
麗貝卡的變態(tài),讓我難以解釋。她究竟是極端自戀,還是因為她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一生活在高度關注里?還是她在極端享受中逃避著極端地空虛?不難從她生前熱衷聚會看出,她似乎不想讓自己停歇下來。又或者,她是沒有安全感。記得希區(qū)柯克的一篇名為《性感的琳達》的戲劇故事里面,琳達和麗貝卡一樣是一個尤物,一個神秘的沒有過去卻魅力無限的尤物。她永遠和各種女人去炫耀她所編造臆想出來的和無數男人之間的曖昧關系并以此為樂趣,她自欺欺人的每天樂此不疲事實上卻是一個性冷淡者。不知道麗貝卡和琳達有沒有影子的交疊,然而麗貝卡似乎比琳達更高遠一些,麗貝卡更加的自戀,于是她更加的不屑。連這樣精神自虐的手段,都比琳達要高端。
丹弗斯太太很寂寞,麗貝卡是她唯一的朋友。丹弗斯太太沒有孩子,麗貝卡如同她的女兒。丹弗斯太太一生沒有戀愛,麗貝卡是她精神和行為所圍繞終身的愛人。丹弗斯太太沒有目標和信仰,麗貝卡就是她的神,她的一切。她是麗貝卡最好的代言人,她是最了解麗貝卡的人,卻又是最崇拜麗貝卡的人。
很想談談結局。書中的結局,是麥克西姆男主在解決完事情之后,帶著妻子一路開車回家,看到火光沖天曼陀麗莊園。電影里,是麥克西姆聽說著火匆匆趕回莊園,看到平安無事的妻子后松了口氣,然后透過窗子,是瘋狂的丹弗斯太太在大火之中的一臉欣慰,然后,鏡頭定格在寫有“R”的枕頭慢慢被燒掉。我一向不是個喜歡大團圓結局的人,然而我由衷地喜歡電影版的結局。不僅僅是因為它交待清楚了終結了曼陀麗莊園的人,而且,讓麗貝卡的痕跡反倒在火焰中雋永。比起國產片里始作俑者最后的瘋狂,丹弗斯太太冷靜地欣慰更加打動我。她沒有帶走麗貝卡的一切,而要用這樣一場大火,在這對夫妻的生命中劃下永遠無法抹去的感嘆號。她和她的麗貝卡,永遠都不會再被忘記了。這樣的效果確實很好,好到如同開頭的倒敘,多少年以后,女主的夢里,依然無法忘記噩夢般的曼陀麗莊園的每一個細節(jié)。
如果莊園不曾燒毀,那么結局只能是差不多一樣,這對夫妻在化解了“心結”之后,丹弗斯太太即使能繼續(xù)留下,也再也不能發(fā)揮麗貝卡的任何作用。關于麗貝卡的生活痕跡只會一點點的消逝,而她所做的,用她自己的生命來烙下麗貝卡的靈魂。這樣的感情,反倒令我感動。這樣深刻的愛,讓男女主人公之間脆弱地愛情顯得如此渺小。
最后的最后,雖然這部打動了我的懸疑文藝片,讓我在開到最大的音量下沒有絲毫恐懼感,但我仍想以另一部美國懸疑片——《第39號案件》的片段來結尾,這個故事里有著感知過去未來和人心并能制造幻覺特異功能的小女孩,實在讓我不能不把她麗貝卡扯上關系。如同此片里,心理醫(yī)生問女孩害怕什么。她說,她害怕自己。過去未來都已經感知,而唯獨自己是神秘的,自己無法填滿自己可怕的欲望,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思緒,正如麗貝卡。
或許,在麗貝卡的人生里,她也是害怕自己的。她自己,是自己一生的陰影。
【蝴蝶夢】整部電影是一個瑰麗但陰冷的迷離夢境,中途驀然出現的轉折令人驚嘆,而結尾的意境則唯美得令人輕嘆。
#重看#陰云繚繞霧氣不散的Manderley像夜晚的幽靈,非常哥特意象的空間感(原著秉承自《簡愛》與《呼嘯山莊》),其陰森神秘的氛圍正貼合希胖力求表現心理恐怖的路數;新婚大雨噩兆已定,心生嫌隙光源定格局部表情掀開往事,不在場的主角貫穿全程;他并不愛她,這顯而易見。
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真愛卻又是何等難尋,每個戀人總有另外一面,遇上正確的是件幸運的事,戀人之間應該相互坦誠,如果信任對方的話,男主角的愛情第二春終于終成眷屬。影片的驚悚、陰霾渲染得不錯,情節(jié)緊湊。最后,必須選好管家。
開場極短的兩棵樹的全景是對女主角和男主角死去妻子的換喻。如此的對稱鏡面隱喻在全片反復。沒有名字的女主角的開場獨白聽其聲不見其人的缺失感,和成為貴族男主角新任妻子得不到的認同感從頭至尾貫穿。回憶式的獨白代表故事發(fā)生在過去,好萊塢式的安全觀看心理。希區(qū)柯克的開頭都是秘密重疊的迷宮。
麗貝卡雖從未出場卻似乎于無形之中掌控著所有角色的命運,成為每個人內心深處揮之不去的夢魘。故事一波三折,真相撲朔迷離。懸疑氣氛的營造和娓娓道來的節(jié)奏足見功力,由始至終散發(fā)著黑白老電影無法抗拒的獨特魅力。雖然并非典型的希氏風格,胖子本人亦對本片頗有微辭,但絕對是名副其實的經典之作。
換做現在的銀幕上出現這種作女,一定想把她抽出來打。但黑白、莊園、假開車、高對比度,或許還加點希區(qū)柯克沉穩(wěn)的節(jié)奏,就把整個氣氛變了,讓我特別認同瓊.芳登,甚至想幫著她打敗那個不出現的瑞貝卡。
8/10。夢回莊園的開頭旁白采取了哥特意象:緊閉的鐵柵門和發(fā)現沉船的大海;高光使物象顯著深沉,女主穿著麗貝卡的衣服下樓、丹佛太太逼著樓跳,寫字臺打碎雕塑加上視線引導的全景,無處不重申了陰魂不散的黑暗底蘊;沙發(fā)特寫搖近面部來描述海邊小屋自殺的經典鏡頭組合,火葬中繡花枕頭的結尾很愛倫坡。
what a bitch rebecca!!! joan fontaine飾演的角色居然從頭到尾沒有出現過自己的名字,無父無母無名氏,命何其慘也。。。顫顫巍巍強顏歡笑毫無自信的joan fontaine太適合這個角色了
少了懸疑驚悚,多了愛情味道,以及如幽靈一般從未出現卻讓人印象深刻的麗貝卡,到后來發(fā)現,原來是這么一回事。瓊·芳登太驚艷了,羞澀,謹慎,靦腆,溫柔的又恰到好處。
瑞貝卡既是「麥格芬」的雛形,又是后來眾多的黑色電影中蛇蝎美人的雛形。這個角色的設計很偉大。其實某種意義上說,這部影片是那所公館的故事,公館才是這部影片真正的主要角色,才是最大的夢魘。希區(qū)柯克去美國后的第一部作品,也為他獲得了唯一一座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希區(qū)柯克版的愛情懸疑。1.性格決定命運啊,小秘書還真是Hold不住女王氣場,要是斯嘉麗,絕不會那樣被虐了。2.找不到自我的人,只能迷失或陷于別人的陰影里,后來女主強大起來,那也是站在男主有把柄,兩廂平等的基礎上。3.好老婆的吉祥三寶:breedings,brain and beauty.4.腦殘粉太可怕,選管家要謹慎
女主角能不傻大姐么
雖然導演說自己拍的這部片子是失敗的,但最后卻大獲成功,應該是他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了。電影的色彩變化不僅是顏色上的改變,更呼應了情節(jié)的推進,很加分。
希區(qū)柯克首部好萊塢電影,奧斯卡最佳影片。1.懸疑氣息濃郁,節(jié)奏緊湊,觀感上佳;2.片頭獨白 夢魘中重回曼德利莊園 運鏡絕贊;3.瓊·芳登太美,將純真羞怯,緊張不安的少女演繹得入木三分;4.始終缺席的Rebecca的神秘魅惑,麥高芬變奏;5.大海作為間奏與象征 哥特莊園是[公民凱恩]仙那度前身。(9.0/10)
氣氛渲染絕佳,節(jié)奏過快,給人一種壓迫感??赡苓^于注重敘事,犧牲人物。
B / 前2/3雕刻人物姿態(tài)的希區(qū)柯克比后1/3執(zhí)著于推進情節(jié)的希區(qū)柯克迷人太多。小屋一場戲中那個敘述回憶的長鏡堪稱驚心動魄:一個潛入意識的攝影機“表演”出的“啞劇”洞穿了時空。
沒想到費雯麗最愛的男人長得挺紳士的嘛,劇情一般還可以。其實導演可以挖挖麗貝卡的和神秘女管家的百合傾向
黑白畫面也掩不住經典電影的魅力,麗貝卡像玫瑰一般美麗迷人,勇敢追愛令人動容,但命運又太過凄慘,看得壓抑。
對貴族階層的揭露、對盲目崇拜的諷刺都不重要,這是視角獨特的愛情片杰作。迫于聲譽的豪門婚姻與擺脫華麗裝束的純情形成反差,懸念揭開的同時也是愛情本質的歸真,虛情假意的來往才是麗貝卡遺留的最大夢魘。再說,我偏不信第一任太太能比瓊·方登好看了!有本事秀張遺照看看??!
“跟魔鬼一起生活的人,怎么有理智?!毕^(qū)柯克用驚悚犯罪揭露的愛情本質,就跟他講的迷局待揭的故事一樣深刻、思索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