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充滿滿滿的人文關懷,我作為曾經的從醫(yī)人員,對這類以醫(yī)者為主角的片子還是充滿好感,而且很認可其中的幾個觀念:
1、很多病歸根結底是窮病,而窮病是一種社會病,不是醫(yī)生能治的。
2、面對多數病人,其實醫(yī)學都是無能為力的。對此,紅胡子雖然被尊稱為名醫(yī),但他自己還是很清醒的。姑且不論紅胡子的時代,就是時至今日,大多數疾病也是靠自身免疫力恢復的,藥物和治療手段能起的作用很小。甚至,從循證醫(yī)學角度來看,很多藥物反而是負面作用。
3、雖然如此,醫(yī)生還是有用的。
醫(yī)者的價值何在?
很少去治愈,經常去關心,總是去安慰。
醫(yī)者需要的不僅是治療人的身體,更是治療人的心靈。
片里出現了幾個重要人物,感覺每個人的故事都可以拍成一部片子了:
1、 癲狂的富家小姐:她爹到底是怎么把她養(yǎng)大的,讓她三番兩次被自家店伙計侵犯,簡直無力吐槽。她對年輕醫(yī)生下手的一幕,讓我想起《本能》。
2、 嫁給母親情夫的女子:真是悲慘的命運,她母親也是奇葩的很,為了留住情夫不惜獻出自己女兒,但這種案例似乎時至今日還有新聞報道。舊時代的悲哀,沒有經濟自由,就沒有人身自由。她還給他生了三個孩子,更悲劇了。
3、 妻子遁逃的男子:這也是個悲劇,和妻子正在你儂我儂,某天突然回家一看,妻子不見了。幾年后,街頭偶遇,發(fā)現她已經嫁作他人婦,還生了個娃。這女子也是相當奇葩了,為啥當初不拒絕,為啥后來投奔他人,為啥最后還自殺了??
4、 差點被迫賣身的雛妓:雖然她想通過乞討買碗的一幕比較讓我動容,但我依舊覺得,要被人愛,首先要自愛。這種生活不幸就懟天懟地懟關愛自己的人,也不值得稱道。
5、 偷東西的七歲少年“小老鼠”:他的一番對話讓人印象深刻,“我想變成一匹馬,這樣到處有草吃,不會挨餓?!焙髞?,他們全家一起上吊,也是相當震撼。讓他就此死去,還是讓他卑微的活下去,這是個無解的倫理學問題。
大學有門課程《醫(yī)學倫理學》,老師和同學都不重視,但我還是挺喜歡的。我總感覺,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醫(yī)生總是少了些人文關懷。
時至今日,社會總體情況已有很大改善,但依舊有貧窮、愚昧、災難,人類的身體和心靈疾病也更加復雜,我們依舊要秉持當年的原則,很少去治愈,經常去關心,總是去安慰。
每一部電影其實都有兩個時代,一個是屬于角色的時代,另一個是屬于導演的時代。
屬于角色的時代,要么是歷史,要么是未來。
而屬于導演的時代,只能是現在。
看黑澤明的電影《紅胡子》,更是這樣的感覺。
角色背景在江戶時代,江戶時代又被稱之為德川時代,歷時264年,是日本歷史上武家統(tǒng)治封建時代的最后一個時期。
在日本歷史上,江戶時代是一個繁盛的時代,德川家康在日本歷史上樹立起了大和民族的精神堡壘。
而在1867年,德川王朝被英國、法國、美國、荷蘭四國艦隊的巨炮摧毀,不得已還政天皇。
1868年,民治維新開始。
紅胡子醫(yī)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
電影拍攝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自1964年以來,諸多事情的交疊出現,讓日本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政府因為貪腐問題垮臺;
裕仁天皇去世,新天皇即位,“平成”年代開始。
經濟危機;
沙林毒氣事件。
這些事件讓1964年成為近代日本完成新老交替的標志性年份。
對黑澤明來說,這部誕生于1964年的《紅胡子》,則是自己和黑白電影的告別之作,自此,黑澤明開始拍攝彩色電影。
特殊的時代性讓這部電影的角色帶著導演強烈的主觀意識,作為杏林高手的黑澤明默默行醫(yī),不為權貴,不計酬勞,除了扮演醫(yī)生的角色之外,他還是病人的親人、朋友以及心靈導師。
整個角色充滿了烏托邦氣質。
剛畢業(yè)的醫(yī)學院保本在父親的安排下來到紅胡子醫(yī)生的診所實習,剛開始,他對這個診所以及周圍的環(huán)境充滿了厭惡的情緒。
在和紅胡子一起救死扶傷的過程中,保本逐漸修正了自己的觀點,并找到了堅持的理由。
紅胡子是黑澤明電影中最復雜的一個角色,他扮演著人形上帝的角色,同時也是偏執(zhí)的過分的硬派。
在日本文化中,有關英雄修行者的故事、電影或者是漫畫,統(tǒng)稱為“根性物”,也就是精神之物。
紅胡子就是黑澤明設置的英雄修行者,這樣的角色設定常常需要對理性以及個人感性進行禪宗式壓抑,以及對直接行動的熱情和對艱難困苦的無限忍耐。
同時,紅胡子也是一個非常硬派的角色,硬派的典型特點是信奉斯多葛主義,熱愛艱巨、厭惡性愛、為人正直、脾氣火爆,這樣的人需要在戰(zhàn)斗中證明自己的男子氣概,所以才有了紅胡子和妓院流氓打斗的那一場戲。
日本的英雄崇拜情結比較特別,它既沒有美國式的光明正大,也沒有歐洲式的孤注一擲。
日本人的英雄崇拜往往需要兼顧兩個方面,既要維護一個封閉社會體制的安穩(wěn),又要讓置身于社會之外的英雄們生活在一個極端個人主義的環(huán)境中。
為了符合這樣的文化理念,“紅胡子”醫(yī)生這一角色就多了很多刻意的成分。
正因為如此,《紅胡子》這部電影和黑澤明過往的電影相比,并不是很出色,因為它過于私人化。
黑澤明塑造了一個他認為近乎于完美的角色,而這樣的角色正是他希望成為的那種人。
黑澤明曾經是左翼組織的聯絡員,是比較典型的激進青年。
六十年代的激進青年在戰(zhàn)后“德謨克拉西”的環(huán)境下長大,卻從沒有感受過真正的民主。
這批年輕人深深的困惑自己的身份以及在社會中的角色,于是,他們試圖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效仿心目中的英雄。
有些人選擇了狂熱和犧牲,有些人則選擇了演繹和表達。
作為導演,黑澤明自然是第二種人。
在黑白電影時期,符合主流的商業(yè)電影才會得到關注。
《紅胡子》在藝術表達上非常成熟流暢,但它并不屬于主流商業(yè)電影。
因為“紅胡子”這樣的角色并不符合當時的主流價值觀,這樣的角色只是導演黑澤明一廂情愿的設計,它所代表的也是一個凌駕于現實之上的“英雄”。
這樣的電影帶有強烈的個人情感,往往是導演自己的情感。
當然,任何時代都需要有“紅胡子”這樣的醫(yī)生,他雖然不夠現實,但卻代表了一種美好的品質,而這樣的品質是一盞指路明燈,方向直指光明的未來。
《紅胡子》并不是黑澤明和三船敏郎合作過的作品里最宏大的一部,但他表達的情感卻是最深沉的——人性中最珍貴,最柔軟的點——善良。
這么寫出來看上去有點矯情,雞湯那股味撲面而來,但我實在是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詞匯來描述了。再華麗的辭藻抵不過真誠的一顆心。
40歲以后的三船感覺和他30+的時候氣質不太相同,雖然也可能是因為人到中年發(fā)福導致面相慈祥了許多。
40以前的三船動若瘋狗(并無貶義,看看《七武士》里的菊千代大人吧hhh),但從《用心棒》,《椿三十郎》,再到《紅胡子》,三船敏郎真的是靜若處子,動若脫兔(雖然這個短語好像不是形容演技的,但就這意思吧)。
2015年三船的紀錄片《三船敏郎:最后的武士》里,斯皮爾伯格說,“很多人試圖模仿三船敏郎,尤其是當他們要演繹那些沉默寡言的強人時,但沒人能模仿他?!笨慈捌诘淖髌窌r我還沒有這種感覺,即便《蜘蛛巢城》中他那種野心、慌張、瘋癲、恐懼讓我如癡如醉。但看了《紅胡子》之后,我感受到了三船敏郎獨一無二的魅力。他適合這樣的角色,最起碼我更喜歡他詮釋這樣的角色,感覺他和角色真的合二為一了。
紅胡子是個糙漢,從外表到語言習慣到揍人的帥氣程度,是個完完全全的糙漢。
所以當這個糙漢流露出溫情時,他會尷尬,他會有手足無措的小動作,看起來真是可愛極了。
第一個讓我覺得可愛的細節(jié)是,在保本被瘋女子襲擊暈倒之后,紅胡子照顧他,與他溝通的時候差點就給他擦了眼淚。可惜,在ooc的邊緣試探了一下糙老爺們就去擤鼻涕了(攤手)那個小尷尬又好像無事發(fā)生的樣子真的太可愛了!
還有細心的糙漢。正枝來找保本的時候小豐也在,紅胡子在旁觀兩個人說話的時候也關注了小姑娘的心情,后來也去告訴了保本小姑娘對他的情愫。
然后就是將近結尾的時候了?;槎Y前保本一連串關于不想當有錢的大夫要像他一樣給窮人治病的時候,紅胡子尬咳,真的太尬了。結尾保本對他愛豆紅胡子一通吹捧,紅胡子: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啊,我就是個卑鄙小人。那個手足無措的小樣子真的可愛,還有最后被夸順毛了,默認接受了,“哼”了一聲,真的卡哇伊~
嗯,是只日常炸毛不理人的大緬因貓了?。ㄍ炅诉@濾鏡是不是太重了orz
總結一下,紅胡子首先是個巨佬,要不然他也不能成功從有錢人和官僚那里搞(騙)錢,也不能從x院里把小姑娘帶走全身而退;
其次,他是一個善良的巨佬,他看得到人的苦難,人的需求,還有本人可能都沒有意識到的善意。他給人治病,也是醫(yī)心。
他還是一個愿意為了自己的病人低頭的巨佬。脾氣大,驕傲,是有本事的人的一貫附屬屬性。但他為了自己的病人,為了被勒令關閉的門診,可以“吼著說出,‘請再行行好’”(b站字幕,真的好戳我……)。
這樣的糙漢,這樣的鐵漢柔情,這樣的巨佬,真的可愛!
影片讓保本高材生體恤了一波人間疾苦,成為懸壺濟世的大夫,看到需要他幫助的人。
我本人對佐八的故事不太感興趣,悲苦的愛情把我看困了……后半段小女孩的故事則讓我唏噓不已。
也是小女孩演得太好了,一個身心受創(chuàng)遭受ptsd的孩子,慢慢打開自己,接受別人,甚至最終把光明帶給更多的人。她的變化,和與她朝夕相處的保本的變化是很令人觸動的。從一個孩子的應激表現,就能看到她遭受過多少的苦難,又有多少人苛責于她。這時候愿意去相信她的這一舉動,就很令人感動。
后面窮苦的小男孩出現,小男孩演的也好棒,尤其是告別的那一幕,令人心疼。但他作為一個被保護者,讓小女孩一夜之間成長起來了。
這些窮苦人的故事,最跌宕起伏,最扣人心弦,但沒有人去關心。但這家診所,這些醫(yī)生,愿意去用心看他們,看見人生百態(tài),向苦苦掙扎的人們伸出援手,傳播光明。
總結一下,電影敘事的口吻很緩和,讓那些苦難,和苦難中的善良,一點一點映入人心。電影看完之后,感覺得到惆悵,也感覺得到溫暖。
and,黑澤明和三船敏郎,yyds!
原來是一部黑澤明集大成的博愛之作,醫(yī)百病觀民間之苦救體治心,大夫會武術根本擋不住然后還能幫你驗傷。直面感受死亡認知生命意義,摒棄過去悔恨救贖獲得新生成長,罪不因人而是環(huán)境。依舊一老一少雙男主搭配有傳承以及必不可少的團結,甚至還拉來了小津宇宙的嫁女專業(yè)戶笠智眾。前半段入戲較慢,對山崎努真是偏愛加了那么多戲。后半段小女孩出現完全值個五星,井下那一個鏡頭簡直太棒了。資料館2K修復版。
滿分五星的話,我要給六星。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人生苦者皆陣列在前。站在地獄門前,唯有最悲觀之人閱盡百態(tài),方知何為救助何為解脫。最后的黑澤明的三船敏郎,從始至終眼中噙著淚光,或是悲憫、或是憤怒、或是不舍、或是離愁,都記錄在最后的黑白影像之中。
意不在醫(yī)者圣手,在仁心;不在救治身體,在救苦救難。通過門診與出診,看遍世間悲苦,救不得所有,能救一個便是一個。黑澤明就是那個不厭其煩一勺一勺給時代和社會喂藥的人,只是他不需要像魯迅棄醫(yī)從文,他的電影所產生的“藥效”更大。他通過7歲的小老鼠描繪出的那個理想世界把我聽哭了,后來他在自己的《夢》中用絢麗的彩色將它繪制了出來(小老鼠的演員也出演了夢)。只是你不得不感慨唏噓,就在這部電影拍完后,黑澤明本人經歷了怎樣的人生磨難,以及現在還有多少人會看他的電影。井口喚魂的鏡頭,人間映照地獄。心存大愛的黑澤明,擔得起電影天皇的稱號。公子哥保本與紅胡子,星二代加山雄三與三船敏郎,銀幕內外的小小互文。
無所不能的與無能為力的醫(yī)生
#資料館留影##黑澤明回顧展#這大概是心中最有感覺與共鳴的一部澤皇佳作了。近三個半小時的篇幅卻不會有冗長之感,醫(yī)者仁心,三船的紅胡子更是能文能武扶世濟民,四個病人四段高光人生。尤喜最后一個小男孩偷粥的故事,看的一直淚目,不被善待的善良的少女,可愛的少年心,他來與心上人訣別,不忘說句“讓我再多看你一眼”。澤皇的少年心和悲憫之心盡覽無遺。
影,門,窗,橫移,縱深,分割,配樂(節(jié)奏),后景跑動的人(社會環(huán)境),天氣(風,雪),兩人、三人、多人時人物的站位,能學的太多了。
學醫(yī)也救不了日本人。紅胡子心里一清二楚,依然頂著惡醫(yī)名聲我行我素;忍不住身體力行教導后生,看后生放棄唾手可得的榮華追隨自己反而連聲怒斥;對丑惡的成年人不假辭色,對乖僻的少女心事溫柔包容。成長型的后生也很有意思,本質哭包,首尾倒也又臭又硬。說不出這片子1/10的可愛,要是能改成展現醫(yī)館眾生相的tv動畫單元劇,希望紅胡子是賢雄的聲音(夢里什么都有。18.11.25 @中國電影資料館
《我不是藥神》有句臺詞“其實只有一種病,窮病!” 《紅胡子》里醫(yī)生:“病人無錢看病,貧窮是政治問題,政客們又為此做了什么?”兩句話對《藥神》揣著明白裝糊涂的問題發(fā)出錐心質問。相比之下,大陸現在的現實電影倒更像是在與政府完成一場宣傳話語的合謀。
東方哲思與師徒關系,杜琪峰應該多看看紅胡子,別老看七武士
黑澤天皇此生最后的一部黑白電影,同時也是三船演技巔峰的告別作。在之前拍了不少帶有娛樂性的大作之后,黑澤明終于又回歸了嚴肅話題,進行著強烈的人道主義宣揚,在這部電影之中,可以感受到大悲與大愛,從絕望中找到希望,樹立了美好的人格,人文關懷色彩很濃。在此之后,天皇告別黑白世界,也告別了同創(chuàng)輝煌的三船敏郎,開始了新的旅程。
1三船敏郎真是個了不起的演員,看他演的每個角色都會讓人忘了三船敏郎這個人 2偉大的odyssey,每個章節(jié)都充滿了辛辣和悲憫 3“貧窮和疾病都是政治問題” @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小西天店
亂世醫(yī)俠少,懸壺濟世忙。鐵面紅胡子,行善熱心腸。窮年憂黎元,悲憫渡世殤。日影執(zhí)牛者,還得看天皇。
情節(jié)夠國內導演導出十個電影了
男主角被瘋女人誘惑那一場戲,畫面切換到全身,構圖是一人在左一人在右,中間的蠟燭表示危險的臨界點,也是制造人物陰影和全場氛圍的絕佳設置。劇本里沒有這么寫,可是就因為這個蠟燭,整場引誘戲的張力十足。不愧是大師,細節(jié)之處見功力。
短暫的「休憩」過后,每個鏡頭都在突破我的心防。如果說前兩個小時情緒還處于難以進入的狀態(tài),那么最后一小時整個人都被吸進銀幕了——仿佛自己也受盡悲苦又被全然撫慰。所有對人間懷抱惡意的人都袒露出內心最真實、最柔軟的一面,原以為的冗長的鋪墊開始展現出創(chuàng)作者的良苦用心。醫(yī)者仁心,此言不虛。每部黑澤明散場后就立馬決定將來要拉片,因為初看根本來不及仔細咀嚼視聽的偉大。說一個印象深刻的鏡頭:五個女工對著水井吶喊,為“小老鼠”招魂,攝影機向井底快速下搖仿佛跟隨喊聲的傳遞。我被這個鏡頭的表現力驚呆了,以至于想不到最后它會如何結束——最后畫面停留在井底水面的倒影上,是那五張滿含深情的臉,然后一滴水落下,攪亂水面的平靜,那應該是一滴淚。之前不知道自己的共情能力如此滿溢,后來明白其實是導演的移情做得出色。
好爽一片,就是小故事有股知音味兒……最喜歡佐八那段,由于承受了不配得到的幸福而選擇死亡。印象最深的臺詞是“粥和糖不一樣”。【彩蛋笠智眾,連黑澤明電影里嫁女兒也要拉嫁女專業(yè)戶出場??
正經地說,我覺得廚娘們的仁心最觸動我;不正經地說:片子中的白學場景也很有趣。另外,我還想說一點為什么要在電影院看劇情片:片中有一處場景,豐子故意打翻了保本的碗,保本痛苦地扭過身去落淚。影院中一陣笑聲——笑保本突然如同被欺負的小姑娘一般竟然落下男兒淚;但在接下來的一秒,保本說:“可憐的小姑娘,竟被折磨成這樣?!彼⒉皇窃跒樽约何?,而是在同情豐子的心病。一種巨大的人道關懷和悲天憫人的氣氛瞬間籠罩了整個觀眾席,觀眾們立刻停止了笑聲。這是獨自一人在家對著電腦無法獲取的觀演體驗。
★★★★☆ 有多牛逼不用說了,男主和小丫頭談了這么久戀愛最后還是和門當戶對的姑娘結婚了也太真實了吧。
充滿悲天憫人情懷的一部電影,有許多非常震撼的生與死的描述,可以說是一出浮世紀實。好的電影或者書可以改變人,我相信紅胡子就是這樣的電影。該片對治療中二病療效顯著,就像三船所笑的,他不是病了,只是看到了太多人間真相嚇住了 XD
黑澤明的人道主義幫助農民、同情窮人,卻并不憐憫女人?!噶_生門」里遭辱的妻子拍得如紅顏禍水,「亂」里被殺父奪城的夫人刻畫得陰狠毒辣,「蜘蛛巢城」里妻子是丈夫弒君的原因,其他片子里女人不是懵懂無知就是累贅到底,到了「紅胡子」童年遭男人侵犯而發(fā)瘋的女人被“很多女人都遭遇過”一句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