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馬克斯·施梅林》:積極向上的立意
烏維·鮑爾這部中規(guī)中矩、主題明顯、部分表現(xiàn)手法與立意矛盾的人物傳記片《馬克斯·施梅林》是其幾部不出彩的歷史戰(zhàn)爭片中的一部。在片中,通過施梅林與戰(zhàn)俘的交談,回憶了其在戰(zhàn)前稱霸拳壇、挑戰(zhàn)喬·路易斯與抵制納粹當局干擾的經(jīng)歷。故事改編自德國三十年代著名拳擊手馬克斯·施梅林的真實經(jīng)歷,他于1905年9月28日出生于德國勃蘭登堡州一個小鎮(zhèn)上的貧寒家庭。他看了一部電影后愛上了拳擊。1930年6月12日,他在紐約打敗了杰克·夏基,成為德國以及歐洲歷史上第一位重量級的拳擊世界冠軍,是當時德國最受崇拜的運動場偶像之一。
烏維·鮑爾在電影界的大名無需多說,此君執(zhí)導過的多部游戲改編電影和暴力電影,諸如《地牢圍攻》、《吸血萊恩》、《孤島驚魂》等,皆惡評如潮。除此之外他也會嘗試些些歷史戰(zhàn)爭作品并且類型各不相同,比如反映越戰(zhàn)地道戰(zhàn)的《隧道之鼠》、關于屠殺猶太人的《奧斯維辛》和響應時局的《達爾富爾》等。本片難能可貴的是,不同于他大部分作品的風格,基本沒有激烈與血腥的戰(zhàn)斗情節(jié),給人一種積極的勵志風格。
施梅林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在片中一露無遺(猶如《阿甘正傳》中的阿甘,他的主客觀各方面條件都比阿甘更好,唯一不足的是有一個糟糕的政府),在愛情上,他主動出擊,溫柔專一,自信堅持,最終俘獲了捷克女演員的芳心;在拳壇較量上,面對強敵積極鍛煉,認真研究分析對手,勝不驕敗不餒,不畏懼更高挑戰(zhàn);在輸贏問題上,渴望真正的榮譽,不在意世人的評價,即使輸了也能坦然面對;在戰(zhàn)后,為了生活他甘于放下面子參加與占領軍的獎金小比賽,不顧將近40的高齡繼續(xù)職業(yè)生涯,并在最終達到極限后主動放棄……這些都使本片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氛圍,講他作為一部勵志片觀賞完全合適不過。
導演再片中傳達出的另外一點,是德國人對于自己民族身份的認同與自豪感。施梅林贏得拳壇冠軍是在為德國而戰(zhàn)的,所以他在片中盡管受第三帝國體育部門限制與干擾,但還是表達了對他們的服從。盡管受迫害后他的猶太經(jīng)紀人不得不逃回美國,但他還是拒絕了妻子提議離開的想法,因為他是德國人。在戰(zhàn)后盟國的去納粹審查中,施梅林坦言自己是不需要坦白什么的,因為他認為自己是代表著德國而戰(zhàn)的,盡管在美英軍官看來他是那個時期納粹政權的宣傳紅人。取得世界拳壇冠軍,象征著德國在三十年代的再度崛起,而在之后被喬·路易斯擊敗,則暗示著德國挑戰(zhàn)美國世界霸主的地位,最終會被發(fā)揮潛力的美國KO。
盡管被認為是烏維·鮑爾“最合格的”作品,但片中還有是幾處讓人不禁費解的地方,或者說是導演的表示手法與情節(jié)的變化存在著些矛盾之處。比如,開頭因為施梅林成了為帝國所討厭的人,以至于在押送戰(zhàn)俘途中德軍甚至派了一架戰(zhàn)斗機來暗殺他,但對于逮捕犯人無需理由的納粹來說,需要如此費盡周折么,并且如此希望施梅林掛掉,之后反而讓他在戰(zhàn)爭末期安全退伍,這只會給人以納粹可笑的低效率的印象;片中施梅林不管是對納粹當局還是世界級對手都毫無懼色,即使是在戰(zhàn)場上也無懼生死與部隊對于私放戰(zhàn)俘的處罰,但面對蘇軍的步步緊逼他還是和妻子趕緊收拾東西逃離蘇戰(zhàn)區(qū),以至于忘了戰(zhàn)前“我是德國人哪也不去留在德國”的誓言,這算是在暗示蘇軍是比惡魔還恐怖的東西么?片尾使用了提示字幕來交代片中幾位歷史原型人物的最終結局,但奇怪的是納粹體育部長也赫然在列,并且字幕強調他一直致力于德國加入奧委會,而在片中其人給觀眾的印象只是個唯希特勒命令是從,毫無主見、戰(zhàn)戰(zhàn)兢兢、大腹便便的大官僚,幾乎毫無討人喜歡的一面。
雖然這是一部完全的傳記片,但這并不妨礙導演為其開頭增添一段戰(zhàn)爭戲份。本片開頭,就是漫天被擊落的運輸機的火光與夜色中機關槍的掃射中,地中海氣候的荒涼植被與施梅林一身的傘兵裝備,告訴我們戰(zhàn)場的地點是在希臘克里特島。這大概是現(xiàn)有戰(zhàn)后影視作品中唯一的一部出現(xiàn)克里特島戰(zhàn)斗場面的影片。歷史上,納粹德國于1941年初以空降傘兵為主,承受巨大傷亡攻克了英聯(lián)邦軍隊把守的克里特島。
毋庸置疑,本片積極向上的立意和民族自豪感顯而可見,在小場景方面期待導演會有更好的表達手法。
馬克斯·施梅林,當時最著名的拳擊手,戰(zhàn)時加入傘兵。強烈要求拍一部有關當年沙爾克04的片子,當時他們也都加入了空軍。
敘事相對趨于平淡,不華麗但輸出還是很得體。
好電影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沒想到?jīng)]想到,平常的人物傳記電影卻因為傳主本身太????而顯得格外好
人物傳記 不管什么政府還是政黨 體育名人永遠是用來提升民族自尊最好的工具
也是拿過克里特袖標的。
如此勵志~原來施梅林不但以德軍士兵身份挺過了二戰(zhàn),還以成功商人的身份安享至2005年~堅強的意志~完美的人生
(20150210 1517)
結局很意外,“這是我的最后一戰(zhàn),我放棄了,但我要站著離開?!?在掌聲中離去是運動員最大的光榮,不錯的電影,傳記就該如此寫實。
馬克斯·施梅林用二戰(zhàn)復出后的拳擊收入買下了可口可樂的經(jīng)營權,成為著名的慈善家,當年的對手路易斯晚年窮困潦倒,葬禮費用由馬克斯贊助。
女主超贊……
很不錯的一部運動勵志片,不知道為什么評價的人這么少。
CNC
不明白為何這么好的電影看過的人那么少,很精彩的拳擊選手傳奇!鏡頭色調有著厚重的歷史感,故事節(jié)奏把握得當,結局出乎意料。女主完美!
這部影片如同其所講述的男人,非常非常含蓄
拳外重生
NO.1311 某六套
畫面干凈,男主有點像斯瓦辛格。挺有歷史感
中規(guī)中矩、冷靜敘事的傳記片。從戰(zhàn)爭中的克里特島切入,倒敘至施梅林退伍才正向敘事,相當流暢。沒有煽情、喧賓奪主的BGM。從歷史錄像進入實景自然而不刻意。完美的夫妻。優(yōu)秀的拳擊手、教練和經(jīng)紀人,他們的友誼讓人印象深刻。1948年的拳擊比賽在施梅林的宣布下成為其告別戰(zhàn),“我想站著下擂臺”,想來也不突兀,這個拳擊手已年過四十了。妻子的擁抱,賽場全體人員的鼓掌,這個老將的謝幕也足夠體面。他為祖國取得了無數(shù)榮譽,誰能忍心看他鮮血滿面被擊倒在地呢?結尾的字幕提示,施梅林退役后成為可口可樂在德國北部的經(jīng)銷商,晚年富足。我想這是他應得的。
勵志影片 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