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忠烈楊家將》小說的圓夢
楊家將的故事是我從小就開始看過的,當然影視劇的改編不少,看完之後想把那些製片人拿去戰(zhàn)場砍了,拍出來的全是渣滓,一堆的三角戀,還有大郎,二郎,三郎,基本都是被拿來做萬年背景布的命運,我在想,原著中的大郎、二郎、三郎雖說筆墨不多,但是你起碼都應該描寫多一些嘛,拍出來的感覺和宋兵甲和宋兵乙沒什麼區(qū)別。當看到于仁泰導演版的《忠烈楊家將》,有鄭伊健、周渝民、林峯、這些我小時的偶像,印證了我的決心,這部電影我一定要去電影院看,我相信,我會等到我想看的楊家將。
故事開始就寫到楊七郎打死潘豹而受刑,被老令公家法伺候之後負荊請罪,恰巧遼兵進犯,老令公臨老進沙場,在金沙灘被圍困逃至兩狼山,也引發(fā)後面楊家七子為救父親,七子去,六子回的悲劇。小說裏面的故事被精簡成救父為主線,當年看楊家8虎血戰(zhàn)金沙灘,感覺慘烈之餘,讓我每次看到的時候都不忍會翻那段故事,就像我看三國演義,我看完了所有的故事,但是唯獨敗走麥城,五丈原,我一直都沒有勇氣去翻開,與我而言,裏面最喜歡的人物的死去,對於年幼的我是一件難過的事,而八虎血戰(zhàn)金沙灘裏面,哥哥為救弟弟犧牲的場面,也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一段故事,所以當我看到無數(shù)改編的電視劇的亂改,簡直就想把那些亂改編的人扔進抽水馬桶沖完一次再把他們拉上來沖多一次。
電影中的楊大郎(鄭伊?。┖蜅疃桑ㄓ诓ǎ檠谧o弟弟戰(zhàn)死的那場景,看的我眼淚零點零一秒飆了出來,再到周渝民神射手慘遭暗算,感覺心被揪了一下,鄭伊健飾演的大郎和于波的二郎在原著中一個沉穩(wěn)機智,一個勇猛不凡,他們都很好的傳遞出原著角色的性格,當看到和原著為保護弟弟甘願犧牲的大郎二郎,那場悲壯的戰(zhàn)鬥在電影重現(xiàn)的時候,楊大郎(鄭伊?。┰谇к娙f馬中搏鬥,我想,陳浩南護體啊。大郎不要死,其實我們都知道就算陳浩南,在那個環(huán)境也會死的,只不過,內心期盼自己的偶像不要死去,這是一個粉絲觀影的心情。付辛博飾演的楊延嗣也令人驚艷,為救父親和哥哥,回到環(huán)洲城,當他跪地下求潘仁美發(fā)援兵遭拒并被殘忍射殺的時候,再魂歸老令公夢里叩謝父恩,那個血氣方剛衝動少年,為兄出頭,再至為父兄犧牲自己,小時候我看小說的時候是很喜歡這個出師未捷身先死卻英年早逝的少年,重情重義的他卻又因為情義而亡,他亡於年少無知的無畏和血氣方剛的衝動,如老令公所說,他的性格造就了他的命運。
當然故事是乏善可陳的。畢竟一部主打戰(zhàn)爭的大場面電影,明星雲集的大片,在人物朔造,故事內容方面的硬傷必然是不可避免,假如你抱著想看十全十美的電影,那你大可不必看,那麼你會失望,不過裏面電影場面的調度,動作打鬥,在某些鏡頭語言的表達都體現(xiàn)出于仁泰導演的功力,蘆葦蕩中的射手之爭,三郎帥的一塌糊涂,只是周渝民的臺詞過少,還有四郎、五郎,跌入懸崖那個回憶鏡頭,兄弟二人小時候作弄大哥們的回憶場景,那場戰(zhàn)役溫情回憶卻渲染了悲劇的色彩。還在出征之前,七兄弟出征前的各種表現(xiàn),大郎(鄭伊?。┱笪W睾推拮酉嗵?,二郎(于波)喂馬的時候囑咐馬兒好好照顧弟弟,雖然他是個性情中人,卻對自己的弟弟愛護有加。三郎(周渝民)抱著剛出世的兒子那份初為人父的喜悅,眼神中透露中那股溫柔都令人動容,溫情之餘,卻又渲染出大戰(zhàn)在即的壓抑氛圍。當然秋官飾演的老令公絲毫不必楊家七子差,霸氣十足的大將,戰(zhàn)場勇猛殺敵的氣概,舍我其誰,而徐帆飾演的佘太君,我只能說她把一個慈母的形象演的很好,但是,我覺得她並不適合演佘老太君,讓我選的話,鄭佩佩就適合。不過,電影簡單也有它的好處,至少它很清晰地傳遞出他的核心價值忠、孝、仁、義。我很喜歡這個故事,最起碼它在我心目中就是我兒時翻開書本時候,我希望看到的影像。
2 ) 打打陣容牌還算湊合
看《忠烈楊家將》之前總是擔心會和慘不忍睹的《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一樣,看完長舒一口氣,還好還好。
看過《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還會不能容忍這片子?不科學啊!
想想任賢齊版的楊宗保,賣力有余,英武不足。
再想想張柏芝版的穆桂英,也不知道生了娃的柏芝是不是只剩下當媽這一個功能了,演戲完全不在狀態(tài),看到她的部分總是很出戲。
演員讓人失望也就算了,好端端的古裝戰(zhàn)爭片,硬是沒什么畫面能讓人記得住的,我現(xiàn)在回想起來,也只有張柏芝聲嘶力竭的哭戲。
所以,有了這樣的磚,《忠烈楊家將》實在能算得上玉了。
首先,楊家七子個個養(yǎng)眼,nice。
配角都請了鄭少秋、徐帆這樣的角兒,陣容上無懈可擊。
再說場面,一般這種冷兵器時代的戰(zhàn)爭片,都標榜史詩般的場面,要壯烈要恢弘。
這部電影在國產影片中,真的不算差,算個中上,特技也不算特別粗糙。
當然一定要和《魔戒》比,我也真的沒辦法。
看長長的主演名單,就明白,七子是這部電影的賣點。
有的電影,比如最近的《狄仁杰之神都龍王》陣容除了劉嘉玲之外幾乎不堪入目,但徐克有徐克的本事,他光打導演牌就可以了;有的電影,比如被稱為電影工業(yè)新里程碑的《環(huán)太平洋》,哪怕演員一個都不認識,打效果牌也一樣狂卷全球票房;還有的電影,比如《Stay》,你不認識演員,不認識導演,不知道這部電影的一切參數(shù),但你忘不掉,只因為一個神編劇。
而像《忠烈楊家將》這樣看名字就知道大致劇情,導演不出眾,編劇不神奇的電影,打打陣容牌是很好的選擇。
最后的效果也證實,果然沒錯。
回過頭去想一想,如果不是這些人,哪來去瞄一眼的興趣,如果不是這些人,所有的角色是不是都很無趣?
在說七子之前先說楊業(yè),就是七子的老子。
(七子七子地說,竟然有點穿越到全真教的感覺...)
楊業(yè)是鄭少秋演的,一出場真沒認出來,可能因為光顧著看吳尊的胸肌了。
我記憶中,鄭少秋的古裝扮相全部都歸結在了楚留香身上。
鄭少秋身上的風流倜儻是骨子里的,哪怕他演個乾隆也是眼角眉梢盡是風情。
忍不住說一句,看了許多此片的評論,光憑文字便能分辨出是90后,溢美也好,吐槽也罷,對香帥都是略過不說,我懷疑有些根本不認得他是誰,只顧著看那些小白臉。
迷戀帥哥古裝扮相,竟不知鄭少秋,悲哉。
所以那些肚子里沒有沉淀,看片量沒有積累,甚至沒有常識的信手評論真是看不下去。
說回鄭少秋,一眼直覺相像,完全沒認出來,直至換了戎裝才看出那是英武的秋官。
演技自是無可挑剔,年過花甲還能挑下這樣一個角色,實在不易。
細細回憶秋官的年紀才覺得可怕,幼時記憶里的翩翩公子居然已經過了花甲。
真是不許美人遲暮。
接下來按順序來聊聊七子,事先說明,我不是其中任何一個人的腦殘粉,也沒有特別討厭誰,只是客觀就這部電影來說。
大郎,鄭伊健。
忘了是什么時候開始,這種情與義有擔當?shù)拿湍薪巧走x就是鄭伊健。
是因為陳浩南?還是因為聶風?
反正伊面的大部分角色都是這個套路,無甚出彩也無甚出錯。
只是年過不惑的伊面在一群新生代演員里,實在沒有當初《古惑仔》時的意氣風發(fā)了。
想想當年的陳浩南,何其得意,雙琪奪伊面又是多么久遠的花邊新聞了,如今換了吳尊來炒八卦。
二郎,于波。
于波混跡娛樂圈多年,只是混了個臉熟。
當年《水月洞天》的兄弟張晉娶了蔡少芬之后,反而有如日中天之勢。
饒是我這個對人臉和人名幾乎過目不忘的人,也會不小心把他和劉畊宏搞錯,看片的時候還在想,怎么劉畊宏小了一圈。
不算很有存在感的一個演員,但是其中幾場大戲很是熱血。
三郎,周渝民。
就算這是一部很快讓人忘記沒什么用的小破電影,但是對于仔仔來說,幾乎可以算是翻身之作。
仔仔并不是主角,戲份也不多,但是弓箭手的設置在冷兵器前提下總是討人喜歡的,很多瞬間都有精靈王子附身的錯覺。
我一直算不上喜歡仔仔,當年的F4,真的就是《流星花園》,一閃而過。
言承旭在林志玲緋聞后已是強弩之末;朱孝天在失敗的肥胖版楚留香后蹤跡難尋;只有吳建豪還有點存在感;相對來說,周渝民算是比較努力的,這幾年的活躍度keep得還不錯,所交出來的答卷也不算太差,只是在選擇劇本上還需要團隊把關。
這部電影三郎的選角和造型對仔仔來說就是一次很好的機會,胡子造型平添了很多滄桑感,臺詞不多的設置和角色的冷靜很契合。
不需要賣臉,也不用說太多無用的臺詞,全靠眼神和動作絕對是一個轉型期演員急需的角色。
最后一場弓箭手對決的戲,滿鏡頭的金黃稻谷和三郎中箭從血肉中拔出反射死對手的一瞬,無不抓人眼球,很是精彩。
一直無感的周渝民,在這個角色上我給他百分百的肯定。
四郎,李晨。
說實話,回憶四郎是誰的時候,翻了演職表,可見這個角色沒有多大的存在感。
可能李晨長得太現(xiàn)代了,也可能造型師不待見他,反正他的古裝扮相實在不好看。
看到李晨的臉有穿越的感覺,一不小心就出戲想到《北京愛情故事》。
五郎,林峯。
以林峯的皮相來說,香港同生代演員里,他實在能算得上努力的。
無論他有怎樣的家世背景,整容與否,努力是大家都看得到的。
但是林峯的角色設置實在讓我覺得電影主線就是一個RPG游戲。
戰(zhàn)士、騎士、弓箭手加醫(yī)師,這整個就是一個刷副本的配置啊。
但是林峯動作戲在戰(zhàn)場上血濺戰(zhàn)袍、面目猙獰的樣子,還是讓我記住了。
這正是一個未曾真正拍過大熒幕古裝動作戲的年輕演員努力的證據。
這樣需要張力需要情緒的鏡頭,一條過估計是很難的,但是多來幾遍情緒往往會不夠飽滿,最后能夠呈現(xiàn)出這個效果,已是讓人意外,那是外表文弱的林峯。
六郎,吳尊。
目測本片吳尊是主角,可是演技實在單薄,要不是一眾哥哥們和老爹演技夠扎實,恐怕這片子沒法看。
最近吳尊有妻有女的新聞炒得滿城風雨,這個重磅炸彈沒有在電影上映時拿出來炒作,我覺得他在這個節(jié)操碎滿地的娛樂時代好歹還是有點道德的藝人。
吳尊剛出道時,我覺得他帥翻了,是真的好看,在我心里地位大有趕超吳彥祖的態(tài)勢。
但是彼時自己心態(tài)已老,飛輪海演的那些弱智臺劇看不下去,所以吳尊在我心里也只是淡淡的一個好看男子。
往這部片子里一站,鏡頭一排掃過去,吳尊卻湮沒了。
沒有鄭伊健的沉穩(wěn),沒有于波的霸氣,沒有仔仔的內斂,也沒有林峯的貴氣,真奇怪,只是很普通的好看。
相比之下,同樣偶像出身的仔仔實在比他有味道許多,或許娛樂圈打滾數(shù)十年,光環(huán)背后所經歷的心酸無人能懂,于是淬成了這樣一個內斂溫潤的仔仔。
吳尊到底資歷尚欠,空有皮相,氣質尤差了口氣。
七郎,付辛博。
醬油郎付辛博,一出場也是個裸戲,但是好死不死和吳尊搭戲,人家在文萊是健身房小開,這不是自己找不痛快嘛。
然后就是一路橫沖直撞,最后亂箭射死。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好男兒出身的付辛博,當年也是一個頂著美少年光環(huán)的選秀偶像。
當年那一屆好男兒,我還記得,我17歲,去東方衛(wèi)視的錄制現(xiàn)場看過,已經是7年前的事了。
見過付辛博真人,所以知道他是真的長得好看。
可是如今電影這么一看,差點都沒認出他來,如果他還在長,那么只能說長殘了,哪里還有當年令一眾少女傾倒的顏?
城樓與潘仁美對峙的那場戲情緒看似飽滿,卻有點過,一眼便看出演技的青澀。
雖是一部動作戲,他卻是動作最少的角色。
對七子的看法就是這樣,私以為還算中肯。
至少然我最眼前一亮覺得可圈可點的,還是仔仔。
對于編劇,無力吐槽。
歷史控只想科普一下他們的死法:
大郎絕對不是這么死的,而是在著名的雙龍會時,代替趙匡義死的。(電影篇幅有限,不拍雙龍會一節(jié)可以理解。)
二郎是被圍剿時舉著千斤頂讓弟弟們突圍無還手之力被一箭射死的。
三郎不是單挑的時候被對方發(fā)大招一槍穿心而死,而是金沙灘一役馬踏如泥而死。(估計編劇和導演都不忍心讓仔仔死得這么慘。)
四郎死里逃生最后與鐵鏡公主結為夫婦的故事家喻戶曉,五郎也是看破紅塵皈依佛門,所以這里安排他們倆跳水還是比較合乎邏輯的。
七郎的死與事實最貼合,確實是因為他打死了潘豹潘仁美公報私仇,亂箭穿心而死。
所有想說的都說完了,對于這電影要談點觀后是很難的。
畢竟這個道德淪喪的年代,想要大家都扯起忠孝仁義的大纛實在有點強人所難。
滿口仁義道德未必是君子,字字機關算盡也未必是小人。
豆瓣越來越低齡化,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年輕的孩子口沒遮攔,批評忠孝仁義的大旗實在老套。
打完上面這一句話,我自己啞然失笑,什么時候開始我也這么因循守舊,想要固執(zhí)地告訴他們這是沒有錯的。
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些忠孝仁義,誰都有權利遵循,也誰都有權利破除,那只是一種道德,并不是法律準則。
背負,未必有人贊你;拋棄,卻必然人人唾棄。
中國實在是一個儒家文化荼毒太深的地方,沒有辦法讓所有人都閉上嘴。
眾口鑠金落井下石的本事,國人幾乎生來就會。
所以,17、8歲年輕年輕氣盛的孩子呵,反對舊道德舊傳統(tǒng)沒有錯,這是一種年輕才擁有的勇氣和凌厲,我羨慕和贊賞你們。
但是同時,不要帶了沖動的戾氣,我虛長幾歲,實在很吃過一些虧,那些環(huán)境所造成的沒有辦法撼動的東西,只有接受,口水仗是沒有意義的。
3 ) 忠烈楊家將影評——無題。
說實話,我向來都不喜歡這種類型的電影,可是看完之后,我很慶幸我沒有錯過它,強大的演員陣容,氣勢磅礴的戰(zhàn)斗場面等等等等每一點都做到了99分?。ú灰獑栁覟槭裁床皇?00分,因為還有1分要留點余地給時裝版的~XDDD~~)盡管導演沒有用什么大懸念來吸引人,也沒有特地去渲染或凸顯什么,甚至連每個人的死都是那么的迅速,這種設置稍有不慎就會變成一部無聊的爛電影,可于導就是這么有本事讓電影一氣呵成毫無拖沓又吸引住了觀眾的眼球!真心贊~~
先說七郎,很小聲地說一句如果沒有付辛博的話我根本不會去關注這部電影,然后請容許我仰天大笑三聲~~真心覺得包子演技比以前好了很多!咳咳~回歸正題!很多人都說是七郎是罪魁禍首,而且他的死是最沒價值的,我卻覺得未必如此。潘仁美惡行昭彰,楊令公忠心耿耿,同朝為官本就是對頭,若得機會,潘仁美怎會不殺楊令公?只是恰好,七郎害死了他的兒子,讓他更加堅定了要除楊家的信念。而七郎,家中幼子,父母的疼愛少不了,六個哥哥的愛護更是把他寵上了天,性子驕縱些本就正常,再加上年紀尚小,難免會沖動些,誰年輕的時候沒有活過一些無法無天的日子?可是危難的時候,正是這個“不爭氣”的七郎,為救爹和兄弟,不惜下跪求潘仁美,并非他認可了別人扣在他頭上的謀殺的罪名,而是他覺得,寧可自己背下罪名去死,也不能讓爹和兄弟們出事?!澳銉菏俏覛?,只要你出兵救我爹,我愿一命抵一命!”“我今天來就沒打算活著回去!”最終,萬箭穿心的結局成全了他的孝心。一個人,小小年紀就能有這樣的魄力與擔當一切的勇氣,若非缺少了歲月的打磨,他朝必成大器!
再者,我想說的是三郎。從電影一開場,我的視線基本是停在七郎身上的,可是漸漸地,我開始用心去了解每個人,關心的是整體而非七郎一人,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三郎,或者說,是周渝民。對他的印象,始終停留在花澤類那種溫柔型上,可是這一次看到他的表演,完完全全讓我改觀了。三郎凌厲的眼神,甚至是氣場,百發(fā)百中的箭,真的是perfect!同時,我很欣賞三郎的性格,典型的少說話多做事,開場1個小時一句話都沒有的他,卻始終默默地關心著大家,兄弟腹背受敵的時候他總是能一箭射倒兄弟背后的敵人。并且,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會如七郎一般意氣用事,大郎要求獨自留下,二郎堅持要留下陪大哥的同時把弟弟們托付給了他,他眼中是那么明顯的不甘不愿甚至想一起留下,可他知道,他必須走,因為他是三哥,大哥二哥不在的時候,他必須擔負起全部的責任,所以毅然帶著弟弟們離去。他又怎會不知留下幾乎是死路一條?可是他更不愿辜負,帶著爹和兄弟們回去,是對大哥二哥最好的回報。最后,好不容易報了殺父之仇,一轉身卻死在耶律原手上,出人意料之余,心痛更甚。
最后,我想說的是兩大反派——潘仁美和耶律原。潘仁美是壞,可萬箭射死七郎之后流的淚并不假,他愛自己的兒子,就如令公愛七子一樣,電影的主題是孝,是子對父的愛,而在潘仁美身上,體現(xiàn)的父對子的愛,在這方面,他也只是一個痛失愛子令人同情的父親。而耶律原,他知道戰(zhàn)場上刀槍無眼生死有命,他不怪父親技不如人戰(zhàn)死沙場甚至尸骨都找不到,他遺憾的只是母親的含恨而終,出發(fā)點亦是“孝”,只是表現(xiàn)得過于極端罷了,若非立場不同,或許,他能與楊家成為好朋友。
對于這部電影,我還想說:導演太狠了!各種催人淚下??!好不容易平復了心情,又是一波引人飆淚的場景!片中灑熱血,觀眾飆熱淚,這就是共鳴吧!希望每個看完這部電影的人,都能更好地理解“孝”,以及“愛”。
P.S.關于其他人,雖然還有很多想記下來的,不過還是暫且不寫了~總之都非常贊就對了!而且劇透太多也不好嘛!好吧我承認其實是因為我智商太拙計了(看標題就知道。。),作文是硬傷,這篇影評寫了刪刪了改改了寫憋了我一晚上了,可還是想寫些什么來抒發(fā)一下。
再P.S.第一次寫影評,若有不當之處敬請無視。
4 ) 喜歡的人才會吐槽呢╮(╯▽╰)╭
4號上映就屁顛屁顛地去看了。
是的,我就是導演的目標受眾類型之一,宅腐癡~平日生活相當空虛寂寞冷,因此急需這類電影給生活補充陽剛之氣~愛的趕腳~
電影一開始,6吳尊和7付辛博就光禿禿地跪在那里,這個讓付辛博死的心都有了的鏡頭,頓時讓妹子我值回票價。要知道,吳尊,平時是不給脫的。宣傳采訪時付辛博說,他拍這一幕之前還在一旁俯臥撐,仔仔經過,吐槽他“晚了吧?”~~~(吃飯時又叫他“對~多吃點?!碑斎粇仔仔自己說要是要他脫~他直接就辭演~= =)
沒一會,吳尊童鞋說話了,妹子差點掩耳尖叫奔出電影院,老大,這配音(國語)也太慘!絕!人!寰!了!吧?。。∵€不如不配呢,就讓尊少爺那口文萊灣灣腔的國語讓各位在電影院里爆笑算了?。∈裁蠢涎?,小羊,羊媽媽~一個基佬的聲音還特矯情地和安以軒談戀愛~毀掉全戲最小粉紅的橋段~(說實話看吳尊戴那古裝頭套~妹子也實在愛不起來~太緊了撒~?。“l(fā)型是男人的第二生命?。。。。?br>
其他5兄弟出場時,不仔細真沒看出當年那個流星花園里的花澤類會在里面,3仔仔無論造型還是神態(tài)都非常適合,氣定神閑。
其次是5林峰,峯少爺畢竟演了那么古裝戲,不會突兀。
1鄭伊健,對他的臉太熟悉了,又長發(fā)飄飄~想起當年的聶風,愛過(古惑仔真沒怎么看過~)。
剩下的兩位都相當想要表現(xiàn),表演略顯浮夸,三地演員站在一起,氣場完全不和諧,我就不說4李晨有多么違和了~一堆帥哥的戲你湊什么熱鬧???
然后就開始簡單粗暴地打仗干架了~完全無戰(zhàn)略可言~(那個秋官環(huán)抱徐帆在懷的纏綿蜜語就讓妹子忘了吧~兩位加起來都一百多歲了吧~有話不能好好說??。。∫欢研浉缌涝谀抢飤偏要我們看家長們。。。是吧?敢情導演你這是在照顧大齡觀眾啊~TAT)
敗仗,爹地被困2狼山。爹地白天打仗,媽咪半夜驚醒找坑爹的鬼門?鬼斧?鬼差?先生(到底是哪個??!妹子不記得了?。。。。┧忝?,同時進行中間還帶時差~!
7個娃就此粗花救爹地~然后一個個英勇地掩護自家基友兄弟悲壯地去死~(打仗戲我最怕傷到馬~人死是假的~傷到小動物是真的就很可憐了~)
周渝民!??!你真是帥慘了!??!仔仔真是本劇最大的亮點木有之一!?。”局娪扒?0分鐘“我就是不說話我就是不說話~看是憋死你還是憋死你還憋死你”的精神,仔仔演技得以充分展現(xiàn)。和朋友看的時候一直留意仔仔什么時候說話,等到后來都忘記這件事了,他突然說話了我都沒反應過來~欸?!??!你竟然說話了?。?!
不過后面臺詞一多(主要是臺詞設計的不太好)反而覺得沒那么沉穩(wěn)了,那句“我去殺了他”一點都不帥~改成“我去解決他”會不會帥一點(ˉ﹃ˉ)。在2狼山里對抗遼兵時,遼兵都被其弓箭手的魅力震懾害怕他的箭那段有笑點~
在麥田那段真是帥慘了好嗎??。?!全戲高潮木有之一?。?!中箭借箭?的橋段雖然不新,但近距離射擊的一幕還是帥慘了?。。。】鞙屎荩潇o,凌厲。
讓吳尊演老6算不算是導演在吳尊身上(人氣和武打?)賭了一把?私以為應該讓林峰演老六,無論演技上,年紀上,還是角色把握上,林峰還是更勝一籌(原聲配音真是太棒了!國語很贊!歌手的聲音還是不一樣?。。。km然峯少爺狠狠傷了妹子的心~但是從演技上來說嘛,吳尊還只停留在“有進步”的階段,文戲峯少爺更出彩~
當然峯少演的5還是不錯的,中規(guī)中矩的發(fā)揮。打架也不太顧形象,豁出去,所以場面感還不錯。
吳尊最后孤身一人背著父親被BOSS追著“逃跑”的那一幕,全場噴笑,莫名笑點。那句“我肩上的責任比你多”之類的臺詞,感覺放在他演過的任何一部偶像劇里都不違和。。。= =
之前對付辛博沒什么印象,這次還是挺喜歡的,他死的時候妹子都要哭了。因為有大批粉絲所以有大批反對者,但中肯說句,他還是演出7郎的沖動和善良,一點都不出戲,已經很棒了!潘國丈萬劍射死他時,心里確實一顫。至于潘國丈殺死他后流淚,我覺得是老戲骨的精彩表演,因為一開始想殺不能殺,最終萬箭射死這個殺子仇人,他終于給兒子報了仇,所以一把年紀的老頭子落了淚。角色因此而變得豐滿。
其實忠孝家國片這樣拍還是比較好接受的,畢竟從家的角度出發(fā)比從國的角度出發(fā),距離感比較近。
作為一部商業(yè)片,我娛樂了一把,我很滿足。謝謝,我給五星。
—————————————華麗分割線,以下的我是腐的我———————————————
還有,1鄭伊健知道老7跑掉去找潘國丈時,生氣地蓋了吳尊一巴掌,莫名戳中妹子萌點~啊好基情四射……(ˉ﹃ˉ)老4老5本來是官配,但是不喜歡李晨所以就木有感覺了~~~當老3和老6出現(xiàn)在同一個畫面里時,妹子覺得很治愈啊~(至于誰攻誰受的問題= =我和基友妹子還一直爭論不休~老6是應該和老3一起呀~誰也別動誰也別說話~就這么呆著的時候最好看了……= =走我)
5 ) 只道皇帝腹黑,原來最腹黑的是導演
《忠烈楊家將》。
劇情簡單到整個故事在開場三十分鐘就演完了。楊家將的故事如果不是講楊家軍怎么與遼人殺個你死我活又有什么好看?古時候說書人最愛講、老百姓最愛聽的還不就是電影中那后90分鐘的戰(zhàn)場戲碼?如今這個年代,熱血真男兒太少,多少年前香港武俠電影盛行,那是人們都還講求忠孝禮義的年代,就連《古惑仔》也大秀兄弟義氣。而去年最火的港片《寒戰(zhàn)》,男人們都開始玩高智商高科技了,重義氣重感情的李文彬最后也只有退隱江湖的命。
話說回來,雖然電影里的文戲不多,但看得出導演、編劇在內容上的精煉。一開場就擺出了潘楊兩家不共戴天的家仇。而皇帝面對這左膀右臂兩家人的矛盾,礙于手心手背都是肉,遲遲不肯表態(tài)。恰好遼兵犯境,倒是給了皇帝一個臺階下。原本順勢打發(fā)了楊業(yè)領兵出征,若凱旋而歸則將功補過,潘仁美對救國救民于危難的楊家也不好再加責難,若兵敗而歸則剛好治楊業(yè)一個領兵不力之罪,也算平息了國丈與寵妃的憤恨。沒想到潘仁美也主動請纓,皇帝自然不好在這個時候駁了國丈的面子。也罷,你們兩家的恩怨就讓你們自己到戰(zhàn)場上去解決吧,生死定奪在天意,與我皇帝無關。于是,皇帝將主帥印交付了潘仁美。他又怎會不知潘仁美會假公濟私伺機害死楊家軍?只不過朝廷損一員大將又何妨?何況楊業(yè)已是不惑之年,廉頗老矣。更甚者楊家軍在民間威望日益高漲,功高豈能蓋主?楊業(yè)此役未出戰(zhàn),已注定一場悲劇。
之后,皇帝恩準楊家七子赴兩狼山救回老夫,也不過是籠絡人心的手段而已。正如蘇武大人夢中所言“哪個帝王會派兵營救敗軍之將?”皇帝之所以有如此舉動,不過是念及楊家會對他任潘仁美為主帥心懷不滿,借這個機會給一個天大的恩賜于楊家,從此楊家感恩戴德繼續(xù)忠君報國。于是,皇帝的腹黑就在這些碎片式的片段中塑造成功。
盡管劇情乍一看簡單到不行,就連我自己看到三十分鐘的時候也在心里嘀咕:這劇情就算完結了?但楊家將的故事,本來就是家喻戶曉,就算沒猜對開頭,也猜得到結局。所以,導演也不賣關子,痛痛快快地把結局拋給了觀眾。當你知道一個人必死無疑的時候,你就會在心里進一步放大這個人物身上的悲劇色彩。更悲催的是,你知道他一定會死,你卻只能無力地看著這一切進行。
只知道皇帝腹黑,原來最腹黑的是導演。
6 ) 文不驚心武不動魄--也說楊家將(內含嚴重劇透)
對于一部動作片來說,打得好不好看節(jié)奏是否緊湊是判斷影片成敗的重要依據,而對于一個挨個送死的設定來說,死的是否壯烈催淚是判定情節(jié)設定成功與否的標桿。對于《忠烈楊家將》這部英雄挨個送死的動作片來說,打的難看死的不驚心是片子的硬傷。而片中已經被弱化到幾乎無跡可尋的文戲橋段更是讓人無力吐槽。
作為一段虛構大于歷史的演義故事,情節(jié)細節(jié)人物的多變性給楊家將的電影故事設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就個人角度來看,導演編劇選擇的設定,讓這部本可以壯烈催淚的影片淪為了只靠男演員賣肉的爛片。而導演用男演員優(yōu)美的肌肉線條作為開場,也可以看做是導演自甘墮落把觀影者當成花癡的伏筆。
第一部分大體可歸為令公教子。依次拍了令公教子,六郎郡主秀恩愛和七郎打死潘豹幾場戲,從導演的邏輯來看,因為六郎郡主相愛所以潘豹比武娶郡主才會惹得六郎打擂七郎助陣釀成大禍。但是六郎郡主秀恩愛這場戲,對于打擂闖禍令公教子并沒有直接的影響,而且這場戲對話的設計已經弱智到了令人發(fā)指的地步,并沒有對劇情的緊湊完整起到任何作用。這段戲以令公教子開始,完全可以用令公杖擊的聲音做轉場,用交叉蒙太奇的敘事方式交代事情發(fā)展的前因后果。比如,以杖擊聲轉入擂臺潘豹拳擊聲并交代潘豹為何設擂(由于沒有了六郎郡主的恩愛秀,這里可以讓潘豹說出設擂招親也可以按照評書的設定單純因為潘豹飛揚跋扈自命不凡)。打雷期間拳腳相擊的聲音畫面和令公杖擊二子交叉剪輯,帶動影片開頭節(jié)奏感。再以令公最后一擊聲畫接潘豹跌死擂臺,讓開頭部分沖突明顯節(jié)奏明快些或許比依次觀看白癡恩愛秀和LOW爆了的擂臺特效好得多。
之后跳到大戰(zhàn)金沙灘,對于這樣一場兩軍混戰(zhàn)來說,我只想說,在群眾演員不多的情況下請少用全景,不然看起來就那么幾十個上百個人好寒顫啊,根本不像兩軍對壘千軍萬馬好么?人手不夠拍打仗你學學《冰與火之歌》乃至于《還珠格格3》都行,可別用全景放那么點人還想表現(xiàn)大場面了。
略去文戲,接下來就是七子兩狼山救父的巷戰(zhàn)部分了。在整部影片中,個人認為此次巷戰(zhàn)拍的比較成功,算是僅次于三郎麥田對射的第二好看的武戲。這一戰(zhàn)導演充分利用了地形,而地形也成功限制了導演使用全景,從而避免了人少裝大場面的尷尬。這里不得不提一下楊三郎的設定,頗像奧蘭多布魯姆的精靈王子,站在墻頭箭射遼兵的鏡頭也能看出幾分《魔戒》城戰(zhàn)的影子。
隨后一場七郎中箭的戲,拍的效果奇差以至于對于第一個撲街的楊家將毫無觸動可言。演義中,楊七郎闖營回到雁門關質問潘仁美為何不發(fā)兵并揚言再不發(fā)兵就宰了潘仁美,因此潘仁美假意同意發(fā)兵并置酒款待楊七郎。潘仁美在酒中下迷藥迷倒楊七郎并以造反罪將其捆于芭蕉樹上亂箭射死。一共射了103箭,命中72支。無論從節(jié)奏控制還是劇情起承轉合來看,文武結合的演藝劇情都要好過電影選擇的擲矛猝死處理。而且猝死也就罷了,鏡頭處理上是不是可以用心一點讓七郎死的情況更加清晰一些呢?一個倒下的鏡頭和幾個中箭的特寫,之后就是潘仁美老淚縱橫的抒情,這種剪輯處理真讓人覺得模棱兩可。按照導演的安排,這里起碼應該有仰拍七郎倒下和俯拍七郎倒于亂箭叢中和七郎表情和中箭的特寫,全面交代死狀和不甘,但是很可惜,沒有這種效果。
(個人更傾向于被綁射死的設定,被醉吊與桿頭,潘仁美下令射箭眾將士不愿射,潘仁美親自搶過弓射出第一箭然后親信士兵陸續(xù)射箭。時間安排在黃昏,七郎倒掉中箭的余暉剪影后接地面地下的血泊倒映出七郎的死狀,并用字幕交代出公射103箭身重72箭,配合悲愴一些的音樂和血滴在血泊中的聲音,效果絕對優(yōu)于現(xiàn)在這種處理。)
在說剩下六人戰(zhàn)死之前不得不說一下楊業(yè)碰碑這場戲。作為一個金刀令公疆場廝殺大半生,怎么說也是個渴飲刀頭血睡臥馬鞍橋的硬漢角色,雖然是含恨碰碑而亡,也得有點起碼的英雄氣概不能改的像電影那般窩囊。演義中,楊業(yè)兵敗兩狼山只剩六郎和幾員偏將護衛(wèi),在潘仁美不發(fā)救兵的情況下強行突圍。由于年邁體衰又長時間沒有進食,楊業(yè)幾度被圍困,已經沖出包圍的六郎只得反復沖殺,楊業(yè)擔心自己這樣使得眾將官和六郎都難以逃脫于是才撥轉馬頭回到李陵碑處碰碑而亡。電影中,為了給遼國弓箭手和三郎對箭做伏筆,金沙灘一戰(zhàn)安排老令公中箭,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設計箭頭帶毒老令公刮骨療毒毒氣入骨身體不支的劇情實在無法茍同。更雷人的就是這一部分蘇武勸死的設計。本來是表現(xiàn)老令公忠心報國決然離去的橋段,因為有蘇武的緣故變成了老令公是因為體殘力竭后被蘇武弱智透頂?shù)奈淖钟螒騽袼赖?。于情于理,這種設定都很雷人。
(個人傾向于箭頭無毒但是老令公肩頭受傷不能提刀殺敵,在前一戰(zhàn)設計敵軍刀劈老將軍頭盔。這樣一來,在這場戲中老令公就成了沒有頭盔肩頭帶傷的形象。在眾人熟睡的夜晚因箭傷疼痛而起,拄著刀蹣跚走到廟外。交叉剪輯佘太君深夜不眠去佛堂拜佛念佛珠。老令公在明月下撩戰(zhàn)袍跪下交叉剪輯佘太君跪倒在佛堂里。老令公口念萬歲愿七子平安回都等話南望都城三叩首交叉剪輯佘太君佛像前求夫君兒子平安等話三叩首。楊業(yè)拖刀背靠李陵碑抬頭王明月切佘太君低頭閉目捻佛珠。楊業(yè)說幾句熱血話語猛地抬頭腦勺碰碑切到佘太君手中佛珠斷線珠子散落一地慢鏡頭,佘太君睜眼落淚抬頭望佛像表情再切到六子聽聲沖到廟外而后一個個跪下,最后是六子背向鏡頭跪倒在令公身前,令公披頭散發(fā)雙目圓睜右手握刀立而不倒,身后石碑不斷向下淌血。)
這場戲過后就是幾子挨個送死的壯烈橋段了,可惜除了三郎對箭那場,每一場都拍的很失敗。
第一戰(zhàn)大郎二郎。演義中,遼宋雙龍會,因為擔心遼邦使詐大郎扮成宋太宗二郎扮成八千歲出席雙龍會。因為遼國酒里下毒,大郎二郎中毒身亡,死前大郎袖箭射死天慶梁王二郎劈死遼國皇親。也有一說二郎殺出幽州城后被亂劍分尸。從電影的安排來看,二郎死于亂劍分尸。
或許是號稱請了斯巴達300的幕后制作團隊,出于對慘烈效果的渴望,這段戲安排在斯巴達300一樣的峽谷場景。在分析打斗之前要提一下之前鬼谷先生的設定,本來導演想用七子去六子回這一說法安排一個小文字游戲,但是這個安排又腦殘又低端,還直接導致了二郎去而復返送死的腦殘行為和大郎死的時候怨念地瞥見二郎心想“MD難道被騙了,不是說六子回的么”。這部分里大浪的打頭動作設計沒有問題,狹小空間內可以完成的效果也都基本做到了,但是鏡頭的設計和節(jié)奏非常拙劣。盾兵持盾向前逼近的時候完全可以用正反打鏡頭和大郎的步步倒退表現(xiàn)遼兵的氣勢逼人,接一個俯拍鏡頭用一個和一群形成畫面對比,然后給大郎槍頭一個特寫扎入盾牌縫隙挑開遼兵開始廝殺。而不是沒有順序邏輯地上來就蹭蹭開打鏡頭亂拍一氣。而且這個部分完全可以略去之前鬼谷先生(MD真忍不住吐槽鬼谷先生這設定了,能不能別氣鬼谷子了)文字游戲的設定,這里理直氣壯地安排大郎二郎共同狹路抵御遼兵。電影里面二郎跑來跑去毫無作為地被亂刃分尸的設定讓二郎和導演看起來都非常白癡。
接下來一陣四郎五郎共同赴死,影片邏輯和對話設計都傻到爆表。你可能很難理解為什么在毫無前后聯(lián)系的情況下安排一個帶著小孩的老兵出現(xiàn)在烽火臺上,又安排這兩個沒有來龍去脈沒有下文的角色見證四郎五郎的站斗。要說導演希望安排一場扔火把耍帥而不是單純打斗的話,其實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把戰(zhàn)斗的場景安排在狹道旁的破敗酒館。四郎的馬跑體力不支跌倒,五郎回頭救四郎二人共騎一匹馬。騎到酒館前四郎五郎讓其他人先走他們留下來斷后。在這里說一下四郎吃檳榔的設定,除了南方常吃檳榔的人,很少有人知道檳榔是具備亢奮提神作用的,所以選擇四郎喜歡吃檳榔的設定再由五郎說出“我需要亢奮”這種傻到極點的大白話只能在影院中引起哄笑。倒不如改為四郎喜歡飲酒,臨行前佘太君叮囑出來后不許喝酒誤了軍機要事。再到這里酒館的設定,四郎五郎砍到酒館門前大旗擋住去路,再用破椅子壘起屏障二人各坐一把條凳把守在這里。吃檳榔的設定也改為四郎五郎對壇暢飲之后砸碎酒壇把火把扔向身后的酒壇。
戰(zhàn)斗方面,還記得巷戰(zhàn)部分遼軍很有特點的胖子大將么,一槍撩死呼延將軍,這么有特點的軍將怎么能不好好利用一把就憑空消失了呢?除了正常的打斗之外,可以安排兩人合斗壯遼將的橋段。二人廝殺過后兩把刀各插入壯遼將的左右肩頭,然后壯遼將掐著兩人的脖子撞進著火的酒館。此段以著火的酒館坍塌為結束。
下一場武戲就是三郎對箭部分。整個《忠烈楊家將》,這一場打斗是最成功也是最帥氣好看的一場。前有精靈王子后又鷹眼綠箭,都是遠程攻擊帥氣逼人的設定。而且從性格到武器,三郎的設定都非常成功,成了七郎當中難得被記住的亮點。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三郎的死,演義中三郎在亂軍當中被馬踏成泥。電影中,由于三郎神箭手的設定,手成了三郎射箭精準的身體代表。因此在三郎射殺遼將后,個人偏向于三郎一轉身被耶律原跳馬撞飛,然后接跳馬落下時雙蹄踏碎三郎雙手特寫,再接也綠原直視鏡頭手里槍向下一刺扎死楊三郎然后騎馬離去,搖臂升起給三郎幾秒俯拍,形成金色麥浪中躺在左下黃金分割點的孤零零一具尸體。
最后一戰(zhàn)之前,提一點之前每一戰(zhàn)的想法。比起拖著每一個人的武器嘁哩喀喳地毫不美觀,何不換成取腰牌的場景?大郎被矛挑起,耶律原伸手摘下他的腰牌。二郎不用明確用畫面表示被摘下腰牌。四郎五郎廝殺時多一個腰牌被刀砍落的鏡頭。三郎馬踏雙手后加一個槍挑起腰牌的鏡頭。這樣就湊齊了5個戰(zhàn)死的楊家將的腰牌,決戰(zhàn)前還可以交代在水中拾到了七郎的尸體,就湊齊了6塊腰牌。比被一堆破銅爛鐵的設計邏輯上更加合理,因為理論上被扔進河里的七郎,武器是不會落到耶律原手里的,這樣六郎最后背了一堆武器代表兄弟們其實是不齊全的。倒不如湊齊其他兄弟的腰牌。
最后一戰(zhàn)。六郎對戰(zhàn)耶律原。不得不說,這是本部影片最失敗的一場武戲。既沒有地形的特殊效果有沒有兄弟赴死的豪邁更沒有三郎對箭的灑脫,單純靠平原肉搏,也恰恰將武指和攝影的水平暴露無遺。動作設計方面筆者并不了解,但是從武術招式看來簡直毫無創(chuàng)新,完全沒有亮點可言。按照電影里面不同人物用不同兵器的設定,六郎應該是用槍最正宗的一個,因為觀眾耳熟能詳?shù)臈罴椅湫g就是楊家槍,楊六郎的存活其實代表的是楊家的存活和楊家槍的流傳。那么打斗方面的設計在這里就應該以槍為主。而且作為兵器之賊的花槍,舞起來應該是充滿了靈氣,而不是像棍一樣掃來掃去??上щ娪袄锩媪捎脴尩臅r候多是被打的雞飛狗跳用槍當拐棍的,實在可惜了楊家槍的設定。
再看打的節(jié)奏,作為一場最終決戰(zhàn),這場打斗的節(jié)奏已經不單是平淡一詞可以形容的了。雖然如其他正邪決戰(zhàn)一樣經歷了好人被揍好人爆發(fā)好人勝利這三個過程,但是武打節(jié)奏的把控絕不如此。一場流暢且酣暢淋漓的戰(zhàn)斗是要有情節(jié)和快慢緩急的,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就是《新龍門客棧》的最終決斗。無論是傾斜的攝影、莫言陷入流沙感情戲的加入、小角色意外的逆襲、正義一方的拼死斗爭,諸多元素都運用的非常成功,絕對是教科書式的典范。
電影中最后一場戰(zhàn)斗可謂毫無感情可言,變成了單純的被追上所以要決戰(zhàn)這種迫不得已的情況。一旦沒有了情感的支撐,這場戰(zhàn)斗比起前幾場兄弟赴死來說,就顯得更加蒼白無力。
(個人傾向于加入六郎感情爆發(fā)在這場戰(zhàn)斗里。耶律原追上挑釁六郎逃跑時,不應該設計耶律原的追擊,而應該讓耶律原原地不動扯出兄弟六個的腰牌說一些激怒六郎的話或者“難道不想帶你兄弟回去”這樣煽情的話。六郎跑出一段后撥轉馬頭回來選擇正面交鋒。出于武打節(jié)奏的控制,可以安排六郎挨打后解去戰(zhàn)甲只穿內襯白袍繼續(xù)來戰(zhàn)。一方面用卸甲控制一下節(jié)奏快慢結合,另一方面既然賣肉何不一賣到底呢。卸甲之后打幾下打到肉搏戰(zhàn),紅色的血濺到白色的袍子上,扯破的袍子露出腹肌,紅白的袍子迎風飄蕩不會覺得很帥么?紅白暴力美學在昆丁的片子里已經被表現(xiàn)的很充分了【比如殺死比爾決戰(zhàn),比如姜戈紅血灑白花】,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和暴力之美不是么?
而且打戲好看需要情感元素的支撐。所以這場打戲一定要安排之前一直壓抑的六郎的情感爆發(fā)。打斗過程中設計六郎搶下令牌橋段,將令牌扔回令公尸體上,代表著父子回歸。隨后在肉搏戰(zhàn)部分安排楊六郎三次打跪耶律原。就是說楊六郎三次把耶律原打的跪倒在令公尸體和兄弟腰牌前面。第一次單膝第二次雙膝,耶律原都可以再站起來反擊。第三次致命一擊,六郎打的耶律原沒有還手之力滿面淌血跪倒在令公尸體前,六郎在耶律原身后揪著他的頭發(fā)喊一句類似于“給我爹和兄弟磕頭!”之類的話然后最后一擊打的耶律原以磕頭的姿勢死在令公尸體前。然后六郎三叩頭說咱們回家。本來已經有個啞巴三郎惜字如金了,讓六郎說幾句催淚的話會死?)
關于結尾。我知道已經到了電影的結尾再好的表演已經不能挽回這是一部失敗的片子的事實,但是徐帆帶著女將們快跑兩步演的敬業(yè)點不行么?看楊家將出城來接的狀態(tài)完全就是毫不期待老爺兒子回來的狀態(tài),太出戲了。
用字幕結尾不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出于電影有交代壞人下場和后續(xù)的習慣,而且楊家將后續(xù)十分復雜曲折。用字幕交代潘仁美和四郎五郎也算是一種妥協(xié)。但是在這樣一部沉重的歷史劇的結尾可不可以不要用宋體一樣的字體出字幕,真的很想是學生作品用PREMIERE做的好么……總之導演對這部電影真的很不上心。所以導演編劇都這樣不思進取,還期待靠男演員賣肉就能帶來好的票房未免太欺負觀眾了。
PS.
還想說幾句人設。
雖然徐帆面無表情的時候就帶了一臉苦大仇深,但是好歹是七個壯小伙子的媽的年紀了,化妝師可不可以費點心給徐帆的臉補補側影做做魚尾和法令紋?面容白凈細皮嫩肉跟都市女性一樣真不適合佘太君的感覺。
還有八王千歲趙德芳。在八千歲天波府報信的部分,假如楊排風佘太君都不說他是八千歲,那么從衣著到形象,八千歲和一個腦滿腸肥的太監(jiān)有什么區(qū)別呢?歷史上正氣凜然仗義執(zhí)言的八千歲被設計成這樣一個形象恐怕難以服眾。
2013年3月26日,藍色港灣。腦殘粉不解釋。他之所以顯得瘦小是因為站在身邊的都尼瑪太高大了,于波你185cm,麻煩死遠點好嗎?!
《忠烈楊家將》,★★☆☆☆。七個葫蘆娃長大了,改姓楊了,不救爺爺了,改救父了。
臥槽周渝民太帥了?。。。?!怎么辦?。。。。。。?!臥槽帥爆了?。。。。?!臥槽!?。。。。。?/p>
就只剩下拿帥哥賣肉賣顏賣腐當噱頭了,有的也只是顏,估計影片本身的市場定位就是拍給九零后零零后追星族的,看著偶像們紛紛撲街被配樂感動,不是自己偶像的恐怕你連誰是誰都搞不清楚。整部電影也就這點追求了,突然覺得某人的電視電影成了極品,就連某人的抗日神劇都不那么難看了?!?/p>
如果大家再死快一點,應該就會有兩星了吧。
被海報吸引的妳以為裡面會有很多美男果體麼?如果妳愛吳尊,第一幕你就可以滿足了!可我愛的是仔仔啊!好不容易等到他們都受傷了,要拉開衣服療傷!可為毛仔仔傷的是腿!尼瑪還是小腿??!嗶!所以三顆星?。ㄒ陨鲜峭耆匀鉃檠酃獾亩淘u= =)
算命的最狡猾了,坑爹坑娘坑大郎??!還有我沒記錯的話,仔仔是不是啞巴啊啞巴~就算是辣么帥的精靈王子沒臺詞也會沒存在感的啊?。。。?/p>
因為是楊家將,所以起評分高了
不雷,也不爛,只是劇本和道具偏弱,前者是黃百鳴個仔的功勞,后者則是中國古裝片積弱所致。于仁泰的好處其實都已經體現(xiàn)出來了,暗黑、氣派的美術風格,細膩的情感,用慢鏡展現(xiàn)人物神采等等。配上川井的音樂,妙不可言。兩狼山城突圍和蘆葦叢對射兩段動作戲很好。中國古裝動作片,連于仁泰也救不了你了
居然是看《康熙來了》對于仁泰和鄭少秋、鄭伊健、周渝民、于波的訪問那集之后才來看的。于仁泰受制于經費拍成這樣還是很不錯的,至少沒有拍成兒女情長,拍得很感人。在演義中楊業(yè)是兵敗被契丹大軍圍困于李陵碑附近的狼心窩,有道是“羊入狼窩,焉有生機”,遂碰李陵碑而死。實際上,《宋史》記載楊業(yè)是被俘后絕食而死的。劇中讓楊業(yè)碰死在李陵碑下是跟京劇一樣的藝術手法,更顯悲壯??赐旰蟾锌级喟。禾鞕C怎可輕易言,仙語凡讀要倒念;去七子六子回,回子六子七去;自古忠姓何止楊,幾個留名在廟堂;李陵碑笑蘇武廟,我朝奸佞他朝良。
我想點名罵一下在短評里面寫楊家“撲街”寫的很歡樂的2B,帶著你看完幾集《十萬冷笑話》之后學到的幾句僅有的生硬的幽默滾回學校先跟老師學學“撲街”是什么意思先吧。
周渝民 緋聞 林峰 李晨 新戀情 鄭伊健 結婚 這部戲真的很好宣傳啊
一群有著極其強烈自殺傾向的帥哥們一個一個如愿以償... 并且,前面30分鐘,我私以為仔仔是聾啞人士~~~
那么多年,男明星里最愛的模樣只有周渝民。
我承認去看這爛片純粹因為看到周渝民一張劇照。
果然,驗證了豆瓣影評是糞坑這個真理啊,看電影無非就是圖個樂,一個個評論的那個恨啊,那個怒啊,那個不爭氣啊,hello,你們看建國大業(yè)去好嗎?
從小看小說的時候就深深喜歡這個故事,希望有人把楊家將這部小說拍成電影,從前那些所謂楊家將的電視劇看完我都覺得拍出來的是渣滓,于仁泰導演成功拍攝出這個我夢寐以求的故事,兒時的偶像鄭伊健,周渝民,還有丁蟹鄭少秋,場面浩大,打鬥激烈,追求故事的人就不推薦了,但是鏡頭的一些細節(jié)表達很好。
沖著史上顏值最高的楊家將……
“我背上背的承諾,比你更多!” 好久沒看這么熱血的古裝俠義片,太壯烈了!唯一吐槽點,邵兵扮演的反派只是為了比誰娘更痛苦,就讓佘太君家的7個男娃掛掉6個,要知道古時候生個男娃多么不易啊?。?!
雖然有周渝民 但這片不咋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