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日寇無條件投降。羊角大娘(丁一 飾)在回村的路上撿到一個棄嬰,從包裹嬰兒的衣服上看,這應是一個日本小孩,猶豫再三,她還是把他抱回了家。村里鄉(xiāng)親和家人處于對日寇的痛恨,堅決反對她收養(yǎng)這個敵國嬰兒,但人性善良的羊角大娘最終留下了他,取名狗娃,當孫子養(yǎng)著。漸漸長大的狗娃善解人意,他把羊角大娘的啞巴兒子葫蘆(尤勇 飾)視為父親,不料葫蘆在一次筑路事故中遇難,無奈之下狗娃被送給無兒無女的牛金川(祝士彬 飾)。再后來,日漸年邁的大娘為給女兒秀秀(李婷 飾)換回一筆出嫁的彩禮,把狗娃送給了清涼寺。二十年后,隨國家佛教代表團出訪的明鏡法師(濮存新 飾)到達日本,大島和子(栗原小卷 飾)從那根腰帶上認出了眼前的明鏡法師就是自已失散了幾十年的兒子......
25屆上影節(jié)搶的第一張票以及觀看的第一部!看謝晉導演的第一部是《高山下的花環(huán)》,不過顯然還是這一部更打動我啦。 上一次看見把娃調(diào)教得這么好的,還是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但這部孩子的戲多得多,我謝導牛逼!明鏡不同階段的演員找得像是應該的,但康葫蘆也和成年明鏡這么像就真的太用心了!秀兒也是好俊的閨女! 謝導這部戲,值得慢慢品,只看一次顯然顧不過來。第一個打動我的鏡頭,是日軍回國前,大島和子用母乳喂子的那個很短的鏡頭,我還從來沒有見過把母乳喂養(yǎng)拍得這么真切而溫情的畫面;第二個是棄嬰號哭的特寫,謝導把娃欺負成啥了啊哭得鼻子很大幅度地一翕一合甚至都形成了節(jié)奏…哈哈哈哈。“睡在地上不會掉下來?!蔽乙蚕胝碇∧瞎希??)躺在地上曬太陽?!安粫蚣芫褪浅蕴潱 ?開場剛半小時,就一片吸鼻子的聲音(左右倆大男人哭得比我還厲害),這應該是沖擊最大的一段,之后也不時都有。我覺得在這部戲里,我的淚水流得安靜而純凈,這很難得。大的歷史時空,小的個體命運,信仰與親情,理智與情感,中國人傳統(tǒng)的處世、帶娃(崽子放肩上、打某物以安慰孩子等)之道,頻設的懸念與迭起的高潮,真是很豐富的享受。是這部戲先出還是《祝?!废瘸觯磕赀~的奶奶在風雪中,裹著頭發(fā)杵著竹竿,和祥林嫂一模一樣啊。
趙丹和栗原小卷有合照,他也曾夸贊謝晉,而看到栗原與謝導的這部合作,丹粉感到無比欣喜。栗原的神態(tài)細致入微,看一次是不能充分感受的!
要說入坑,必然這部戲才是我對謝導的入坑之作。音樂也非常棒,特別是結尾時的歌曲。劇終時一次掌聲,cast結束后又一次掌聲。上了一學期的佛教史,完全是“揀能聽懂的聽”,佛教思想之難實在深奧(是從歷史學的角度,不是哲學系那邊搞純義理研究,不過各有各的難),要在影中展現(xiàn)佛學背景也只能像謝晉這樣處理。貫穿全影的造像,也必然有著許多隱喻。感謝上影節(jié)4K修復,紀念謝晉百年。(濮存昕也太俊俏了吧?。?!哎,像他啊還有唐國強等等,我作為00后看到時,他們都是中年人了,可真的,誰年輕時還不是個俊后生?。?!
請問老一代為什么能拍出這么感人的作品?。繚鉂獾泥l(xiāng)土風+人性、生活哲學,謝晉+濮存昕、尤勇+栗原小卷,保證了片子的水準,兩個老年人物和女兒表演也到位(抱歉不知道名字)??吹铰牭礁绺缢劳瞿且欢握媸谴林袦I點啊??纯唇裉斓碾娪埃^大多數(shù)除了把簡單的事情弄得無比復雜裝神弄鬼,要不就是故作深沉賣弄風騷,通過擺人設、刷流量吸引nc粉還有什么?再看看我們今天的年輕人追崇的是什么?
強烈反對外籍人士以正面形象出演我國大陸主旋律影視作品!你們演一下鬧騰的古裝細說也就算了,參與無腦的娛樂節(jié)目也就算了。
聽過一個連體雙胞胎姐妹的故事,她們共用一個身體,從小就被迫在一起。有一次妹妹煩了,吵著要和姐姐分開,姐姐很傷心。不到一天,妹妹就后悔了,主動和姐姐道歉——“我們再也不分開了,分開會痛?!?/p>
長大后,身邊的親人朋友要么離去,要么離開,才發(fā)現(xiàn)真的都會痛。
特別喜歡中文世界里“日久生情”這個詞——人與人相處久了,原來可以產(chǎn)生濃厚而不可分割的情感,跨越千重阻礙,填平山海。但我也相信,有些人天生就水火不容,更不用說相處了。而能日久生情的人,他們身上一定都有著共通的利他主義,彼此尊重憐惜,不是因為對方位高權重或者對自己有利,而是基于“對方也是一個人”這一起碼認知。
影片里,羊角大娘救回還是嬰孩(infant)的狗娃,是基于對一個可憐小生命的憐惜,但這份養(yǎng)育之恩,無以為報;姐姐是那樣的美麗淳樸,對狗娃細心的照顧,啞巴對狗娃的關懷,種種深情,血濃于水。他們身上處處流露著人性之美,所以相處起來才如此融洽自然。經(jīng)過時間的醞釀,一家四口彼此扶持,以至于密不可分——命運讓他們被迫分開,然而真的會痛,每個人都痛。
同樣,影片里面也有人性的惡,二叔為了占有房產(chǎn)地產(chǎn),打著“中日仇敵”政治正確的幌子,慫恿羊角大娘送走狗娃——這和那些喊著高口號罔顧事實泯滅人性的政治家們別無二致;收留狗娃但因為有了自己親生兒子后,又刻薄對待狗娃的那家絲綢販子夫婦,和那些好話說盡壞事做絕喜歡開空頭支票的好多人何其相似。我想同這類虛偽丑惡的人相處,一定會度日如年,更別提認同他們的價值觀和道德操守。
時?;貞浧鹕罾锩娴拿篮脠鼍?,原來里面都有美好的人。而那些痛苦的經(jīng)歷后面也都常常有另外一類丑陋的人在背后作惡——人性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
所以就讓我為美好的人性而歌吧,是它給了我們溫暖的回憶,親情,友情和愛情。有了它的溫暖,我們才感到這個世界不那么寒冷??v然事實會被遮蓋甚至惡意扭曲,但有了它,讓我們的心如明鏡,雙眼才不會被蒙蔽??v然踽踽獨行于世間,有了它,我們才感覺世界有光有亮,不會誤入歧途跌入深淵。
結尾有兩個鏡頭,濮存昕演的太傳神了。
一個是他問生母:媽媽,當初你是一個人回來的(言外之意是為什么要把襁褓中的他留在中國)看向母親的那一眼,怯怯的、暗含委屈的、一點點的埋怨,仿佛訴盡了他從小到大一路上所受的全部的苦,看得人心疼。
還有一個鏡頭是他向母親深深的跪拜,感激生他之恩,像普通人家的兒子一樣給母親捶背。但是當凝重的寺廟鐘聲響起,又把他拉回現(xiàn)實,他是個出家人,他一直謹遵師傅的教導:要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三業(yè)清凈、六根純合,斷欲去愛、斬絕俗情。
他換下父親年輕時穿過的衣裳,重新披上僧衣(注意這里的鏡頭語言,慢動作的一脫一穿,莊重靜穆,俯拍和正面的角度,他肅穆的表情、冷峻的眼神)沒有了為人子的凡人情感。
如果我是這樣的母親,相隔二三十載,乍然見到杳無音信生死不明的孩子已長大成人,但是兒子已是深入空門的得道高僧,此后注定不能像世俗人家一樣共享天倫之樂,不知道會是重逢的喜悅多一點還是得而復失的落寞多一點?
清涼寺鐘聲是李凖20世紀70年代寫成的作品,原名《冤孽》,趙丹,曾想把它搬到銀幕但未如愿。 謝晉看到劇本后對羊角大娘深刻印象,好幾年都忘不了這個本子。在1989年,謝晉才終于找到機會拍攝該片。謝晉被譽為當代中國電影導演第一人,從《紅色娘子軍》到《牧馬人》,再到《芙蓉鎮(zhèn)》謝晉的電影總是在用寫實手法來表達他的浪漫主義情懷。在謝晉看來,真正的藝術家應該同時是個思想家,應該通過他的作品對一些社會問題發(fā)言,所以他的電影作品幾乎都充滿了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在謝晉的許多作品中,主人公都會面臨到家國的選擇,但最終電影的主人公們都做出了最為理想主義的選擇。就如影片中的明鏡一樣,日本是他有的生母,可中國才是他的故鄉(xiāng),有他的記憶 。一番權衡下,他還是選擇回歸了養(yǎng)育他的故鄉(xiāng),是人就總會有追祖溯源的想法,就會有一份對落葉歸根的券,可當生母和故鄉(xiāng)發(fā)生錯位后,人就會無可避免地去經(jīng)歷到一系列復雜的身份。 明鏡是師傅給他起的法號,狗娃,是羊角奶奶給他取的名字。 一個人對于身份的認同感就在這些稱呼里慢慢建立,而每一個稱呼背后都緊跟著豐滿鮮活的記憶。當它是明鏡時,那段記憶是師傅的諄諄教導,是一段經(jīng)文,是香爐念珠,而當他是狗娃時,那段記憶是羊角奶奶在他受到欺辱時叫他學會反擊,是葫蘆爸爸給他一大堆木頭卷后滿懷寵溺的帶他離開,也是姑姑在出嫁前提前為他備好的一大摞衣服和鞋子。
這些感情以一種不可言說的姿態(tài)蔓延在一個人成長中的各個角落。在記憶里生了根,又在未來里發(fā)了芽。
有一種那個年代的時代感,認真樸實。這段歷史史實是真實存在的,但是涉及的電影并不多,畢竟其中牽涉不少政治性的問題。狗娃,在那個年代是幸運的,本身很有慧根,有一戶那么好的人家照顧他,最后也成了一名了不起的法師。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太多這樣的孩子,最后回了日本但卻是一無所成,靠政府救濟。
很喜歡這類穿插回憶的敘事手法
當清涼寺鐘聲響起,戰(zhàn)爭所帶來的痛苦便無言的展現(xiàn)出來。因為戰(zhàn)爭,讓大島與狗娃幾乎永遠的分割兩地,也讓狗娃經(jīng)歷了人生百態(tài),最重要的是,他學到了善良??吹臅r候眼眶一直是濕潤的,那種人性的善良和隱忍被謝晉導演表現(xiàn)得想當感人。里面印象最深的是那句臺詞:“人就是那么回事,好歹都是一輩子?!?/p>
濮存昕。栗原小卷。兒時的記憶。
中國人人性里最善良的一幕,不是體現(xiàn)在那個時代對日本孩子的包容,而是體現(xiàn)在羊角奶奶慈祥的目光里。
小時候看的,印象非常好。
是一部好電影,不論敘事情節(jié),那悲傷清冷的鐘聲和配樂就讓人很入戲。羊角兒奶奶和秀秀演得感人,童年狗娃也很可愛。雖然很喜歡濮存昕,但這里面演到母子相認那段有點夸張不喜歡,其實我覺得他本人性格里有一點浮夸的因素,有時候看他的戲劇也有同感。同為和尚,還是他在《一輪明月》里演得好。
讓我想到了舞蹈課上觀看的舞蹈作品《中國媽媽》。母親對孩子永遠有真誠的不含雜質的愛【【催淚群舞《中國媽媽》】編導:王舸 韓真/表演:東北師范大學舞蹈系(當代舞)-嗶哩嗶哩】 https://b23.tv/ptliPTz
國與國的心結以家與子來化解,一貫的謝晉模式,卻舍去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謳歌,而簡化至最原本的樸素親情本性,幾度落淚。民風、老舊的悲劇、古樸的情感實在有第四代導演的神韻,毫無封建與反封建的強說愁,如今再難看到如此純粹的電影,人心不古,況電影乎?
記得濮大叔最后的背影,很悲涼……
栗原小卷!
丁一、栗原小卷、尤勇和濮存昕老師的表演非常打動人。劇作是講述了養(yǎng)育著和孕育者對繼承者的情感,主題具有傳統(tǒng)的中國悲天憫人的情懷,非常樸素真實。而放置在日本侵華歷史背景之下的特殊環(huán)境,又涉及到民族身份的離合,但是跨越民族的、就事論事般的簡單善良的感受依舊是連結影像和觀眾的繩索。而清涼寺的鐘聲在更衣相認飲食后響起,提醒著后來者:尊重既有的關系,接受現(xiàn)實的境況以及注目向前的道路。
再也沒人拍這樣的電影了
06.22:重溫完《洗澡》,查閱「濮存昕」的影視作品,注意到「謝晉」導演的《清涼寺鐘聲》和《最后的貴族》剛好他都有出演,于是就決定觀看一下。—— 06.24/25:就個人觀感而言,《清涼寺鐘聲》比《最后的貴族》更勝一籌;這個關于日本棄嬰的故事不時令我聯(lián)想起《又見奈良》;觀影前并未細看演員名單,沒想到在《洗澡》中扮演父親的「朱旭」竟然也出演了本片,真是讓我意外的驚喜巧合呀!
謝導的作品,總能在細節(jié)和題材上取勝。
晚期謝晉代表作,敘事手法廖無新意,劇本也無之前精煉,情懷不純,光掙眼淚,第一代殘留孤兒題材也許還有不少挖掘點。
青澀的小和尚
當時哭的稀里嘩啦,混天地黑。方超太可愛了
大愛無疆,佛法無邊。
有點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