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借款送你雙人歐洲游哦
劇情簡介我不敢寫,估計全是屏蔽詞!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這部電影,居然特別好看!這種電影千萬不要用國語配音,否則喜劇效果出不來!整部電影充斥著黑色幽默,有些橋段真的很搞笑!估計放到現在根本不能上映!故事不錯,如果制作精良一點就更好了!沒看過建議看看,我真的能get到導演的點!全員演技自然,特別喜歡鬼佬大律師!
其中我對一個橋段影響好深,就是每個人排著隊等鬼佬律師給全局解決財務問題,有點像肖申克的救贖,看來中外阿sir面對的問題差不多嘛!
2 ) 沒錢也是烏托邦
香港的電影,即使是寫實的,遠遠望去,或是貼近端詳,都是那么的魔幻化、理想化。
一國兩制嘛。你信嗎?我信。
那里有反收數特遣隊,這里有反拆遷維權釘子戶。那里的人在五月末的時候,集體上街點蠟燭;這里的人在六月初的時候,沒法在廣場上摳鼻子掏耳朵多做停留。
這是不是就叫兩制?
一國,誰都承認的。
那里的高利貸,這里叫銀行。那里是黑社會收數,這里是警察收數。那里警察有負資產,這里的警察把多余的資產轉到國外。那里的律師發(fā)發(fā)函致致電就可以解決債務問題,這里的律師把你當鼓蒙,然后再當鼓捶。
那里的人不愿意破產,我不明白他們?yōu)槭裁床辉敢?,是面子問題還是肚子問題?
這里的人大都已經破產,卻不知道什么叫個人破產。
“所謂個人破產制度,通俗地講,就是某個人在其個人資產無法償還自有全部債務時,通過法定程序宣布其破產并核銷債務的法律制度。在裁定破產后的一定時期內,破產人只有權享受基本生活,不得進行奢侈消費和商業(yè)行為。當作為債務人的自然人的全部資產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由法院依法宣告其破產并對其財產進行清算和分配,對其債務進行豁免以及確定當事人在破產過程中和以后應盡義務的一種制度安排?!薄园俣劝倏啤皞€人破產”詞條。
我沒看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了一點,就是破產了,但“有權享受基本生活”,只是“不得進行奢侈消費和商業(yè)行為”。
這太容易不過了!可是,這里的老百姓都沒過上這樣的日子。
那里的人不愿意破產是面子問題,我確定。我們不懂破產是因為肚子問題。
你看,片中人物,幾近破產,去高級餐廳,雖囊中羞澀還可以點一份最便宜的炒豆芽菜。
很顯然,在電影里,在香港,在那里,沒錢也是烏托邦。
可是,一國,兩制。你不讓我破產。還他媽的五十年不變。
五十年之后,能不能讓我們破產?
3 ) 貴利佬 V.S 差佬
差佬爭人錢就唔洗還? 放貴利都系無良吸血鬼
鐘意呢D題材嘅戲 電影就舊咗D 02年
開頭以為系血腥暴力 BUT呢D貴利佬好醒 唔用暴力
用藤條打差佬~ 掂~
差佬仲組織一支<<反收數特遣隊>>~ 對無良收數佬加以懲罰~
三只字:正!正!正!
差人都說了 藍波和呂樂在就不會有這種事了
其實在搞笑諷刺之于,題材還是非常有警世意義。收數佬入侵警務人員更是刻不容緩的問題。非常有想法的作品
鮮明的后97電影,表面控訴“收數佬”,實際意在描繪香港人在回歸后現實層面的困頓和香港社會的低迷,走的還是“剝削電影”的一套邏輯,但相對九十年代初期的邱禮濤溫和了許多,開始向喜劇調性偏移以求得一種主流方向的平衡,風格上自然就弱了一些。去清華學國語的上司耐人尋味啊。
本片由警察形象深入人心的李修賢監(jiān)製,題材跳出警匪對決的公式,走社會諷刺喜劇路線,以搞笑手法反映香港不少警員因房子負債,賭博或者其他因素欠高利貸的情況,以警隊欠債的事例反映香港經濟不景氣的窘迫,以小見大,有一種荒誕不經的幽默
從初中就想看的電影,但因為當年網站上的渣畫質,一直沒有看,難得看到亞馬遜出了修復版,看了之后發(fā)現也確實是一部爛片。但單純說它是爛片,未免太過于片面很明顯這是一部低成本、速成的港產喜劇,是2002年香港經濟萎縮時的爽片,唯一有時代意義的就是電影用夸張的手法記錄下當年香港人經濟拮據,周身貴利的狀況,就連公務員階層也不例外,或許導演想通過電影為香港市民出一口氣,但可惜整個片子的質量過于廉價,所以整部電影就是泛泛之流的錄影帶電影。
97后鬼佬當差還被認成長官,黑錢沒得收要借貸還房貸,林雪十句臺詞八句消音。
輕松愉快中諷刺社會現實,和如今苦大仇深的港片形成鮮明對比。
說的是反收數(反高利貸追債),其實講的是中收入人群的不堪,被討債的人中固然有好賭好飲大手花錢的,但也有被房貸、信用卡、孩子生活費逼著去借高利貸的。或許有人會覺得,借高利貸明明是條不歸路,爛賭爛喝爛玩的人去借也就算了,為什么那些正常工作正常生活的人還要去碰呢?我沒借過高利貸,但我覺得,假如銀行已經拿著房貸單上門收樓了,一時間身邊又沒人能幫自己,那一瞬間,恐怕也只能想著怎么先把眼前這一關過了吧……畢竟高利貸還不上被追債還是以后的事情,眼前不解決,奮身買的樓爬就要被銀行收回去了。這確實是條不歸路(借高利貸),只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長遠的目光以及堅定的信念,對于那些在那一刻選擇暫避難關的人,我也是在是無法苛責。
可愛的盧惠光。
警察也有辛酸淚啊,生活啊……很黑色幽默
兩半,看完覺得莫名其妙,但又有點妙不可言。放在今時今日的語境下,馮克安(演得好)說的警匪一線,以及這片中的以暴制暴,同袍相護又頗有點余味。樓市負資產,老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警司,不過雖是輔警又是大律師,頗有喜感,一隊警察都有欠債不良記錄。高利貸這種運作對于北方人的我來說非常陌生,而身邊不乏一些南方的朋友家中有人賭博或欠高利貸的經歷,不愧經濟發(fā)達。如今有了裸貸。片尾字幕寫主題曲是《掙錢唔駛還》,豆瓣條目下鏈接的官網寫得是“唔駛死”。這個官網也很有亮點,頗有點Frontpage的感覺(我居然記得這個名字),還收羅了Herman的一些文章,最近到2011年。97年出生的小孩今年都大學畢業(yè)了,經濟并不比那時候差,而是世道不一樣了
感覺林雪好可憐啊哈哈哈哈哈。那個洋人太逗啦!喜歡馮克安和盧惠光。居然敢說“jc是街上的最大幫會”邱禮濤你想干嘛→_→很多政治諷刺( ̄. ̄)
原來是這么一出喜劇風的電視電影,有點意思。
沒想到偶爾翻到的香港老電影可以這么好看,回歸后的香港,洋人不再是警督而是做輔警……白賴仁愛爾蘭演的太好了,一群被高利貸逼迫的警察如何奮起反抗,公然說出警察是最大的黑社會然后開始行動……結合裸貸,互聯(lián)網借貸遍地開花的現在,這20年前的電影仿佛寓言一般,最后還有公交車群毆大戰(zhàn)……這么牛批的片子居然沒什么人看過太可惜了,力薦。
讀太平天國(晚清)史,才知道影片里唱的“有借有還才是上等人”源自一首19世紀40年代的強盜打油詩。全詩為“上等的人欠我錢,中等的人得覺眠,下等的人跟我去,好過租牛耕瘦田!”據說當年贏得交口稱贊。
Hit by a media storm over his own mounting debts, a police officer leads an investigation against the loan sharks behind a sinister credit scheme.
邱禮濤作品序列裏被遺忘的傑作。製作粗疏無阻鬼馬戲味,嬉笑怒罵、針砭時弊。對著警察是陰陽怪氣在「關懷」;對著貴利佬是怒髮衝冠做反擊。實際都是市儈小人的面孔,卻在喜劇的調性裏,一班港產片金牌綠葉,硬是把諸多角色演出可愛的味道。這就是故意沖淡源自現實苦澀滋味,變得容易下口。香港人真的太苦了,看電影是為了抽離,邱禮濤理解,認同。就算表達很鋒利,創(chuàng)作態(tài)度卻很博愛。所以他拍cult、恐怖、情色、喜劇、警匪、超級大製作,從來抱持娛樂家的自覺,作為電影人如同王晶那般具有奉獻精神。當然,他是憤青,是知識分子。我相信,娛樂家、憤青、知識分子此三項,會在《戰(zhàn)疫天使》和《絕地追擊》繼續(xù)留存。
角度還真是挺奇特,一幫被金融危機搞到負資產的差佬,被貴利佬收數弄得慘淡不堪,憤而反擊。一部典型的邱禮濤電影,以社會話題做底,有那么鋒銳的幾筆,也有些不錯的段落,但整體又是那么隨意。
連警隊這種公職人員也負債累累,被催債的逼到當街受辱、門口掛豬頭,甚至燒了房子要跳樓,這明顯夸大了回歸后的香港現狀,但戲謔是允許的,也反映了創(chuàng)作者心態(tài),警察不抓賊,要跟收賬的以牙還牙,也算切入點的新意,林雪的反派給人印象很深。
這題材角度犀利。阿sir 們集體欠高利貸公司的帳,竟被逼到如此被動局面。只有香港當時能這么選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