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a high school senior who is required by his father to find a new residence within 2 weeks, finds himself in a demanding relationship with a fashion photographer who is older than him, while secretly being in love with his close friend Gilad.
講的很慢,雖然主題龐大,但是沒有什么表態(tài)或者吶喊,所以看的時候不會有道德壓力,不過我被打動的地方并不太多,只是覺得女主特別像我今年鬧掰的一個朋友,不是長得像,是性格和處事方式很像 長大后就很排斥"玩伴"這樣的字眼,可昨晚看完「鯖魚罐頭」后,看到兩個少年朋友卻也是最好的玩伴時,我突然很羨慕,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玩伴的吧,一起散散步順便看看那個階段想看的世界然后分享一下喜怒哀樂,我突然有點理解那個鬧掰的朋友了,祝愿她在新的生活里也能玩的開心 我嘛,更像是片中一開始那個拉面青年,不排斥結婚,倒也不著急結婚,自己玩的時候最快樂,如果玩伴太好,就特別容易產生情感關聯,這樣有好有壞,但于我而言壞多于好,于是平時就會顯得十分疏離,不過就這樣就好,"這個世界上有跟我一樣的人,這就足夠了" 看這個片子的起因是另一個朋友的結婚,本以為她不是這種類型,突然知道這個消息時還挺驚訝的,就像是片中女主突然知道那個獨立要強的真帆突然要結婚一樣 不過從片中并沒能捕捉到我想要的對于戀愛和婚姻的理解,倒是讓我想了很多有的沒的 比如女主說大提琴是最接近人聲的樂器,當她在真帆婚禮上演奏時,我覺得那首曲子并不太喜慶,甚至有些憂傷(但是悅耳),于是想到人們總說大提琴的音樂總是憂郁的,或許人聲也是如此,快樂的時候聲音顯得尖銳而放肆,可是憂郁的時候聲音反而動聽 很喜歡最后跑起來的那種拍攝手法,鏡頭慢慢地轉到樹木和藍天,然后全劇終 "在其他片子里,他總是沖著什么目標猛地跑過去,可是在這個片子里,他只是拼命逃離某個東西,我可能對逃跑更有共鳴" 說是不怎么被打動,卻還是感慨了這么多,自己被觸動的地方也挺多的嘛,只不過跟主線故事并不太相關就是了
好看。
一場一個人的戰(zhàn)斗。
她的課題是「戀愛」或者說婚戀。不是居高臨下地羅列一堆套路最后自顧自地得出一個好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道理,妄圖教育別人的婚戀觀或者讓別人認同自己的道理。
而是作為一個「人」,自己勇敢地說出來我就是這樣的人,真正認可自己,不再懷疑批判沉默或擰巴。作為一個「人」,會遇到的各種事情,來自職場的,來自家里長輩的,來自飯搭子的,來自朋友的,不是只有戀愛的事,但是又息息相關,因為遇到的都是活生生的多面的「人」,所以往往會有很多預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發(fā)展。所有事件不是都轟轟烈烈或者皆大歡喜或者有始有終,就是一站又一站,短暫相遇又分開。
一關又一關,蘇畑在變化,在表達。每一次表達都有不同的結果,反饋或正向或負向。但是她在努力表達,用神態(tài)到用作品到說出來。
「其實我沒有任何戀愛傾向和性的想法」
「我很喜歡湯姆布魯斯的《世界之路》,因為他在里面跑步的姿勢很吸引我,因為其他影片他都在為什么目標而奔跑,這一部里他是個普通人在為逃離什么而拼命奔跑」
「大提琴是和人的聲音最接近的樂器」
表達出來,才能得到反饋,不管是什么樣的表達,說出來家里人才知道為什么一直抗拒,朋友婚禮不會致辭可以拉大提琴,那個被中斷的電子連環(huán)畫最后會讓同類發(fā)現原來還有同類。
表達出來,本身就很難,但是蘇畑做到了,真好。
----
很久只看劇情片,看這部片是看了個劇情解說的一點點感興趣了外加主角是重啟里那個很特別的河口,剛好又有時間,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開始時那個男的表白我還直呼倒霉失去個搭子,看到小朋友失戀還會想這個劇情好妙啊小朋友眼中的戀愛,到后面漸漸地就和蘇畑同頻了,(有兩處有點哭了,第一次是朋友放她鴿子,另一次是她說最后一次拉提琴,第二天爸爸不再抑郁而是積極表達,宣布辭掉工作,一家人從錯愕到接受一起笑)真好啊,平等的視角去看一個人如何去做自己,和她一起呼吸,從默默無聲地看似擰巴難搞,到大聲說出來一家人在飯桌上笑起來,再到遇見意外的同類,真的會為她高興,真好。
我原本以為在拉大提琴這里就會結束,沒想到結尾加了一段同類相認,很像編劇為了讓她不太「孤獨」或者說異類而加的圓滿大結局,但是無所謂,挺好的,就當是編劇的「善意」吧,反正我很喜歡最后她的表情,鏡頭搖晃,她笑著然后開始跑,鏡頭最后搖到藍天白云和綠葉。
久違的看到喜歡的電影。如果沒有最后天童的角色我愿意給滿星,但是男的高高在上詢問和表述的態(tài)度真的很像文藝青年做作的“面試”感(?)反正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話說回來,最喜歡的場景是那天早上一家人圍著吃早餐的時候,看到狼吞虎咽胃口大開的父親默默將自己的早餐移過來的外婆真的好可愛!看起來總是念念叨叨的母親卻一直無怨無悔的支持抑郁癥父親,操勞整個家的一日三餐;面對出軌的妹夫只有佳純給出了一巴掌,懷孕的妹妹對姐姐大喊:就算你是 lesbian 家里也不會有人反對的!以及看起來最酷最灑脫的外婆,但是誰又知道在外婆年輕時候她又有著怎樣的經歷,對待社會能擁有多少自己的本性呢?雖然我在佳純和真帆之間嗑得死去活來,對AV女演員真帆說著:女演員都很厲害,如果一直繼續(xù)做下去沒準會收獲更多喜歡的佳純,以及在房間里對灰姑娘童話故事說出震耳欲聾“宣言”的真帆再到最后兩人在咖啡店分別時的不舍與笑顏,任誰看都是熱戀中依依不舍的小情侶吧?? 但是佳純是一位無性戀者,而真帆顯然也有著自己的故事,也非??上в捌袥]能更多地展現屬于真帆的故事。雖然片中仍然有表面刻板古董道貌岸然的選區(qū)議員政客(實際上很有可能是騙婚生子的 gay),有一見面就問女同學是不是在做“家庭主婦”的 gay,但是它還是表達了如果不想戀愛,對性不感興趣也沒關系對于懷有非社會主流觀念的人們?yōu)槭裁淳褪恰安徽!钡闹黝}。日本電影可以出現 gay 和 lesbian 可以討論無性戀者的主題,韓國有同性戀綜節(jié)目,中國有什么呢?大概只有無法逃避的調休吧。
好好的做自己,認真的生活,也是很積極向上的呀,為什么非得戀愛結婚生子?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為什么大眾是會戀愛的,那小眾不戀愛就錯了嗎?
這是一種什么邏輯?為什么非要把大眾強加在小眾身上?為什么非得從眾?
從矛盾糾結,到找尋自我,到找到自我。最后也感動了家人,感染了家人。一家人團坐一桌吃飯,都放飛自我的翹起腳來,哈哈哈哈哈。
唸音樂大學的蘇畑佳純(三浦透子 飾)沒有成為大提琴家,而是在家附近的客服中心接電話,過著平淡的生活。 自懂事以來就無法理解戀愛這份情愫、從未談過戀愛的她,在妹妹結婚懷孕后,媽媽的催婚攻勢更加猛烈,甚至拐騙佳純前去相親。 沒想到,在相親飯局上遇見的是另一個無意結婚卻被逼婚的男子。 佳純以為是同類人,但純友誼卻在對方動情后生變。 這時,佳純遇見勇于表達自己想法的國中同學——世永真帆(前田敦子 飾),啟發(fā)她找到屬于自己的路。
強行被帶去相親的佳純。
《不愿戀愛的雀斑小姐》是以描繪女性真實樣貌為概念的寫實電影系列──「(not) HEROINE movies」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由玉田真也執(zhí)導,是三浦透子首次單獨主演的長篇電影。 描述在戀愛至上主義的社會里,單身女性如何面對周遭、面對自我,甚至面對未來地尋找幸福。
「戀愛是什么呢? 人生中無法逃避的東西?!?/blockquote>不論男女,到了一定年紀就會被問「有沒有對象?。俊?有對象就會接著「什么時候要結婚?。俊?。 談戀愛、結婚,似乎是人生必經之途。 有些人為了拼事業(yè)暫時不想戀愛,也有些人如劇中主角,無法有心動感也無法感知他人愛慕。 「戀愛」、「結婚」對這類人來說,成了想逃卻無法逃避的事。
劇中,每當有人問佳純喜歡怎樣的電影時,她總舉湯姆克魯斯的《世界大戰(zhàn)》。 不是因為他的帥氣,而是他罕見地不是跑往某個地方,是以一般百姓的身份死命逃跑。 或許是佳純自懂事以來一直在逃避「戀愛」的話題,因此對于逃跑的電影主角特別有共感。 佳純逃避的不只是婚戀成家的議題,音樂路受挫后也一再逃避著不碰大提琴。
徹夜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童話的佳純和真帆。
想法與眾不同的真帆受佳純之邀,替幼稚園的故事表演《灰姑娘》配音,看到故事劇本后提出不合理之處,讓佳純卸下心防告白自己其實不懂世俗所謂的戀愛幸福感。 在真帆提議下,一起創(chuàng)作一個屬于自己的童話故事。 雖然最后還是被訓斥「多元雖重要但要等小孩學會『正?!挥^念后再教導」,但這作品卻讓同事天藤(北村匠海 飾)藉此相認或許是同類人而獲得救贖。 當初創(chuàng)作童話或許只是一小步,卻意外接住了誰。 此刻的佳純激動地跑了起來,面帶微笑,每一步都踏得自信堅定。 搭配三浦透子以清透的嗓音演唱的電影主題曲〈成為風吧〉(風になれ),我相信,不管未來如何,佳純都有勇氣不移開視線,踏出自己的路。
同事天藤其實也和佳純是同類人。
《不愿戀愛的雀斑小姐》片中看似消極的逃避,卻隱藏「希望」的伏線
近年來,開始有作品提及「無性戀」、「無浪慢傾向」,如 NHK 于 2022 年制播的《不能相愛的兩個人 》。 兩者對于無性戀和無浪慢傾向的生活描寫極為相似:周圍的逼婚、無法理解,被告白后的坦白卻被誤會為借口,和好友相約同居破局,甚至向家人表明卻還是硬被綁上戀愛關系等。 觀影途中不自覺會將《不能相愛的兩個人》與本片重疊,然而《不愿戀愛的雀斑小姐》還是有些創(chuàng)新的部分:如透過放棄大提琴、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童話故事、以及片尾的跑步等,都是種接受自我的提示。 通篇看似消極的逃避,卻隱隱藏著「希望」的伏線。 就算放棄也好,逃避也好,總會跑到一個合適的角落,或遇見肯定自我的人。
另外,本片并無直指主角是「無性戀」、「無浪慢傾向」。 主要是佳純本身自己尚未確定,而劇組也認為不用明確畫出那條線,就這樣未界定也何嘗不可。 這點也是與電視劇《不能相愛的兩個人》不同之處。
因為大提琴最接近人聲而開始學琴的佳純,以琴聲祝福好友。
接納自己,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模樣
日文片名取其主角姓氏「蘇畑」發(fā)音的《そばかす》,恰巧與「雀斑」的日文同音,多少暗喻著佳純的內心就如臉上的雀斑。 她也想毫不在意的生活,但旁人覺得異樣的眼光讓她產生糾結。 三浦透子以精湛的演技自然詮釋這樣的糾結到豁然開朗,甚至連逃避時抽根煙的淡然,都能好好說服觀眾「有時逃避也不是壞事」。
這部片的重點并非是「這樣的價值觀才正確」,而是想讓大家知道「這世上也有這樣的想法」,讓更多人愿意聆聽并尊重不同的人生選擇。 其實不只是婚戀的價值觀,你我都不免有「我這樣是不是很怪」的時候。 期望在觀賞本片后除了思考所謂的普通外,能更有勇氣接納自己,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模樣,那就會是屬于自己的幸福吧。
佳純30歲了,她不戀愛不結婚和父母住在一起,她經常自己去海邊發(fā)呆,逃過大肚子的妹妹和媽媽的催婚。媽媽背著她聯絡了一次相親,到了現場兩人都表示不想戀愛不想結婚,閑聊之下發(fā)現男方是常常吃拉面的店老板,倆人有了共同話題志趣相投,卻因為男人突然的告白讓這段關系戛然而止。意外的佳純偶遇了男同學,工作也從接線員換成了幼兒園老師,好像有了新的開始。海邊遇到了之前做女優(yōu)的真帆,兩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一起創(chuàng)作了不同結局的灰姑娘去表達自己,也越好要一起合租,但真帆卻坦白要結婚而放了佳純鴿子。佳純的妹妹質疑她是不是喜歡真帆,逼得佳純坦白自己就只是不喜歡任何人而已。真帆的婚禮上,佳純最后一次拉起了大提琴,好像又是一次新生活的轉折。生活還在繼續(xù),也會遇到新的人開始新的故事……
太好了,終于編劇發(fā)自內心的把當代女性尤其是亞洲女性的婚姻觀轉變完完整整的講出來了。佳純是個什么樣的女生呢?在我看來是非常優(yōu)秀的,她雖然工作普通長相普通,但她的視野非常開闊包容性很強。她獨自在拉面店會讓老板記住,會期待和男性只是朋友關系而不是必須要建立兩性關系,完全不介意朋友是同或者曾下海,替他人著想也很有愛心。這些優(yōu)良的品質在我看來足以支撐她成為一個很不錯的女性。但社會對她的定義缺忽略了這一切只專注于她大齡未婚。所以結婚就會幸福嗎?我并不認為啊!父母似乎也沒有多恩愛,妹妹懷孕妹夫出軌,連電視里都在報道男藝人出軌。大家好像敷衍著覺得結婚生子就等于我的人生將會幸福快樂。不結婚就是你有問題,和男人走的近就必須是要戀愛,這些觀念到底是希望女性幸福還是一些并沒有必要的要求?
我感激這個影片去講述了這樣一個獨自美麗的女性,也希望大家可以真正思考婚姻,戀愛,幸福的關系。真正的女性主義應該是給女性足夠多的權利和選擇權。無論是選擇結婚離婚,戀愛分手,又或是獨身,女性都應該被尊重被看到閃光點,都該以自我感覺作為判斷幸福與否的標準,而非世俗的眼光或他人的語言。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幸福的答案,但這個答案不應該是有一個標準的,它應該在每個人自己的心里。包容,接受,探索,追逐,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一點都不喜歡結尾,為什么一定需要誰來肯定自己
@時代廣場英皇戲院 #hkiff47 【7/10】整體而言對于主題的呈現還是稍嫌直白的,加入了男女同性戀、無性戀等元素,彷佛大雜燴一般,意圖讓觀眾相信佳純真的只是不想談戀愛,不想結婚。實際上,這樣的故事和主題是很難處理的,一旦佳純背叛了自己,那么就會得罪觀眾,而忠于自己內心的立場,盡管是觀眾希望所看到的,但卻是意料之中的范圍,缺少了驚喜。不過,比較巧妙的是最后安插了同樣對愛對性無興趣的新人男同事,讓人知道這樣的想法并不奇怪,并不孤單,使得佳純的這份堅持不那么“難能可貴”,她不特別,也是普通人的一分子。最后表白一下三浦透子,盡管只是繼《駕駛我的車》后第二次看她主演的電影,但已經徹底愛上她了,演技好唱歌又好聽,太棒了。
@Festival Scope 對(not)heroine 系列期待很高所以看了頗有些失望,未免太cliche,不僅對“無性戀”是一種濫用,而若要寫真正的女性困境甚至無需以此為借口。全片最棒的還是三浦透子對細節(jié)的詮釋。
期待好像高了一點,甚至不算很喜歡。主題上來說是貪心得很直白的片子,但無論是劇情還是拍攝手法都很版式。在這個角度上并不是很理解(not)heroine movies的指向,畢竟它也不過比cliché多了個拐角而已。相較有意制造自由和釋懷感的結尾,我大概更喜歡也只喜歡在聯誼后又去吃了拉面餃子套餐的開頭。此外,我真的到婚禮拉大提琴為止都以為阿醬的角色是因臨時的怯場之類的理由逃避了同住,沒想到真的結婚了。就很啞然。但無論如何也需要肯定,這是一部完成得還不錯,并且有商業(yè)潛力的Asexual片子??梢宰龅迷俸靡恍?。
結尾的人性比任何一刻都要真實 人就是會在知道有同類的那一刻獲得解脫
2023 #8 Times HKIFF沒有辦法讓人家理解自己而偽裝成普通人的一分子... 拆破臉的時候往往最接受不了的是家人吧.看到kasumi去看家具一臉陶醉但maho臉有難色就知道中間有誤會了.不是大家坐在水邊靜思就是同一類人.只不過大家都有煩惱,但選擇同一個方法去沉澱而已吧.前田敦子可愛
臺詞挺會寫的 日影正常發(fā)揮的誠意水平 三浦透子可愛 很討喜 記不得asexual對應的中文字幕是什麼了但是隱隱約約記得不太直白(? 打拳time:灰姑娘故事裡的「父親」怎麼可能是善良的,娶了「惡毒後媽」不自知(?)的男的不可能善良,謝謝
老爹起身夾烤肉那段處理真好,應是戛然而止的灰姑娘新編本該經歷的結局。自己的性取向和偷偷辭掉的工作一樣,自我安慰著哪怕是最親密的家人也管不著你是男同女同還是無性戀云云,但果然還是想試探著得到周圍的認可。萬幸的是家人們愛你、同事們理解你、朋友們支持你——灰姑娘需要的從來都不是什么王子。整體情節(jié)設置得很一般,人物關系也處理得支離破碎,但還是為2022年能有幸觀看到這樣的影片而落淚,看到了未來幾年日影更多的可能性。
#hkiff 47,港譯名“喜歡這個我”就很適合。
【HKIFF47KG】4.5。其實比起坐在KG正中間看,我更想在東京的mini theater看【可惜當時實在是排不開了】。支持多樣性的政治正確,也尊重祝福政治不正確。三位女優(yōu)各自有高光時刻:三浦透是在溫泉旅館差點被親的一臉困惑,前田敦是在sobakasu家對灰姑娘的男性敘事發(fā)飆,marika是烤肉的時候戳穿老公不倫。開頭三浦透和佐藤玲合コン一瞬間串去「架空」ww雖然最後出現的北村匠海莫名其妙,但比起戀人我們真的更需要影友??
三浦透子也是個很有個人魅力的演員。
為逃避的跑也不可恥。說到這里面的男生只給遠鏡頭或者背影都看不清臉,朋友說了一個有趣的觀點:這大概就是女主角視線的他們。以及三浦透子唱的片尾可真好聽。
今までを全部抱きしめて。進め、自分。
日本的社會規(guī)矩讓人喘不過氣,但在影視作品里對小眾人群倒從不吝體恤~當然,最出乎意料的是,伊藤萬理華已經能演孕婦了。。。
新宿映畫館。比上一部規(guī)整,選題已經贏了一半,盡管有些段落主題的表達顯得直白,整部片充滿了新鮮的氣息,特別喜歡導演的前作,看完對他有了更多的期待。
取消親情友情愛情的界定、剔除性吸引和浪漫愛的關系。/三浦透子好會演
又名《無性戀者的日常遭遇》
7/4/2023 @ 文化中心 [hkiff]。就是喜歡這種淡淡然,三浦透子真好! // 強戰(zhàn)世界的Tom Cruise run
以前看過友鄰對我很有感觸的電影作出“太淡了”的評價,所以一時之間不知道這部關于無性戀的小品究竟是好還是不好,畢竟其實看下來也沒有對無性戀有什么新的認識,更多對于性向的討論落點于邊緣人的想法需要認同,而不是真的有在比對性向的同與不同,以至于讓人覺得有些并不能稱為“輕盈”的兒戲,也分不清是邊緣還是純粹叛逆的區(qū)分,雖說導演在片子里也給了一番說法就是了。不過三浦透子確實很契合角色,雖然給人感覺她的藝人形象本來就是這種酷女生,不至于評價有更多的演技突破。3.5歸3。(3.7)
HKIFF47@KG 實話實說,比想象中差。片里面雖然有很多有趣的觀點和一些很出彩的臺詞,但是整體太雜亂,中間過程主線一度被支線情節(jié)沖亂了,鍋應該甩給導演。此外,結局真的差評,且不說以女主的心態(tài)理論應當進化到不會刻意尋求認同感的程度了,在她經歷過和拉面哥以及“老師”兩段經歷之后,竟然還會這么輕易相信別人給的(初步)認同感,這思維完全站不住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