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級臺階》這部電影中的三位女性讓我眼前一亮,分別是女間諜、農婦、女主,她們都代表那個年代的不同階層的女性形象,特別是農婦,她的丈夫是一個見利忘義的人,而農婦始終熱心善良,一直都在幫助男主,最后一吻讓我記憶深刻。
女主一開始并不相信男主,但在男主正直和紳士的風度下慢慢相信了他,并在最后一幕他牽手了,男主還拷著手銬,我認為是經(jīng)典一幕。
這是我看的希大師第一部影片,是個間諜片,很有意思。片中的記憶大師就像一個輪回,影片從他開始,也從他結束,非常有特點,希大師簡直是奇才。
8.2分 雖然這部電影在希粉這邊算不得熱門電影,但是這部確實我個人蠻喜歡的,原因在于: ①電影里男主的果敢、睿智、見招拆招隨機應變的能力強。 ②電影中三名女性角色的各顯神通,對于男主的幫助,除女主可能為了感情戲,確實腦子有點跟不上外。 ③算是一部弘揚愛國主義的教育片吧。 ④“記憶先生”這個梗貌似是根據(jù)現(xiàn)實人物改編,感嘆一下,真的很有職業(yè)道德。 ⑤動作很有舞臺劇的感覺,完全沒有拖沓之感,一個動作壓一個動作,敏捷干脆,不費一個鏡頭。 比起很多電影,只有主角智商在線碾壓眾人,這部電影滿大街IQ180人群,從劇院隨機找到的男主到農村偶遇的農婦,個個都腦子靈光啊,男主作為某間諜隨機找到的接力棒人物,比專業(yè)人士都專業(yè)啊,心理素質極強,各種場合不怯場,對于線索的發(fā)掘速度不亞于偵探,干啥啥行,即興演講還能帶動周圍氣氛,讓觀眾沸騰。交給他任務的女人觀察分析能力俱佳,協(xié)助他逃跑的農婦反偵查能力強冷靜縝密,唯獨女主智商堪憂。 女主這個角色可能只是為了拍出歡喜冤家感的愛情故事,對男主的幫助并不大,更多的是緣分助力,工具人的誤打誤撞,戀愛部分也是蠻有趣的,尤其是男主明明內心超級溫柔,卻故意逗女主表現(xiàn)的很壞,嘴巴不饒人,這種外剛內柔的反差萌很拉好感,兩人也在爭吵不休的過程中彼此理解包容,最終走到了一起,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智商互補吧。我個人倒是認為,男主跟間諜女或者農婦女更搭一些。
周末就總想找些輕松的片子來看,很珍視周末的時光,于是找了希區(qū)柯克來看。
無意中打開了《三十九級臺階》,1935年的片子了,本沒抱太大期待,沒想到會這么精彩。
題材與《西北偏北》類似,可是卻略勝一籌(其實不只一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羅伯特?多納特和加里·格蘭特的區(qū)別。一個普通人被卷入了兇險的間諜案件之中,羅伯特?多納特飾演的理查德?漢內在音樂廳遭遇槍擊事件后,遇到一位美麗的女子,女子隨著他回到公寓,承認自己是間諜,并且說出三十九級臺階與蘇格蘭,隨后女子被暗殺了,他百口莫辯,只好走上了追尋真相的道路,他在車上遇到追捕,被女子帕梅拉揭發(fā)并逃跑,來到了蘇格蘭的鄉(xiāng)村,棲息在農戶家中,被瑪格麗特所救,他順利找到了那個英國人,然后事情并非像他想象中順利。
作為一個加拿大人,理查德?漢內是個外來人,在他眼中的英國人十足有趣,這一點上,希區(qū)柯克算得上相當幽默,女侍推開門,隨著她張開嘴,火車鳴笛通過,尖叫與鳴笛重疊在一起;火車上,兩個男人討論老舊僵硬的,本以為是火車,其實是女性的束腰;在火車上的追擊,一位端著滿是盤子的托盤,左躲右閃,卻能不摔碎杯盤;極為發(fā)達的報紙產(chǎn)業(yè)成為傳遞消息的主要媒介;誤打誤撞的演講都讓人看得津津有味。片中也創(chuàng)造了數(shù)不清的經(jīng)典鏡頭,讓人驚嘆希區(qū)柯克的創(chuàng)造力真是驚人。在我內心中,這一部簡直完爆《西北偏北》。
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男主角漢內一直處于被追趕被抓的位置上,他一次次逃脫,作為一位普通人,每次逃脫卻都合情合理,作為一個“錯誤的人”,他卻每次都做對了,仔細思考了一下這個過程給人增添好感的一個原因是由女性推動情節(jié)的走向,相比起《西北偏北》中盡顯優(yōu)越的男性視角,這部片子,我簡直懷疑是阿婆編劇并導演的。片子中也塑造了超級多的女性形象(當然了片中也塑造了我超級喜歡的男性角色,記憶先生,他在劇場里最后的鏡頭令人心碎),寥寥幾筆卻都傳神,從一開始美艷機警的女間諜,到火車上揭發(fā)漢內的帕梅拉,從向往城市生活的瑪格麗特,到旅店慈祥可愛機智對丈夫說出“老呆瓜”的女老板,都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瑪格麗特,漢內甫一見她會以為她的丈夫是父親,她來自于一個稍大些的城市,卻與丈夫生活在鄉(xiāng)村,我想她背后一定有更多的故事,她機智,先于丈夫發(fā)現(xiàn)了真相,她善良,判斷漢內不是壞人,她富于判斷力,知道丈夫靠不住,她有行動力,迅速給漢內套上丈夫的外套,這個行為間接又救了漢內一次,這個角色其實值得拍另一部電影,英國國寶級女演員佩吉·阿什克羅福特演繹了這個角色,令人念念不忘,余味無窮。
相比起瑪格麗特,女一號帕梅拉負責誤會男主角,揭發(fā)他,制造沖突情節(jié),并演繹一些經(jīng)典橋段,比如與漢內帶著手銬邊吃三明治邊脫絲襪,這個角色并不一定是漢內的精神伴侶,可是她更獨立,擁有著一份工作,是大城市里的獨立女性,有自己的獨立立場和判斷,其實也是很不錯的了,只有她這樣的城市女性才與青年才俊漢內更相配吧。
可是私心里,我總惦記著鄉(xiāng)村中,那個渴望遙望著大城市的瑪格麗特,就因為她的身份,她無法得到帕梅拉的生活,她渴望的生活。
瑪格麗特的人生是一個在我心中超越了片中離奇的故事,完美的結尾之外的悲劇人生。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
網(wǎng)上天天為“理科生思維”和“文科生思維”吵架,但其實,理科文科這個區(qū)分太草率了。實際上,理科生也可以享受文學,文科生也可以究物理,拿高中的學科劃分,來區(qū)分人欣賞藝術時的兩種思維,那是相當?shù)夭煌住?/p>
我個人比較喜歡用理性思維與浪漫思維這兩個詞,一個是清晰的,講究邏輯與現(xiàn)實;一個是模糊的,講究奇觀與想象。
那么這部電影里有一個情節(jié)可以表達我的觀點,那就是圣經(jīng)擋子彈——
先說說我的感受,我的第一想法肯定是,主角還是活了下來,隨后就有種莫名的感覺,那就是“松了一口氣”。因為我是不愿主角死的,主角死了,正義豈非得不到伸張?
那么這個情節(jié)獨特在什么地方呢?
圣經(jīng),是上帝的經(jīng)典,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神。圣經(jīng)擋下了子彈,就是有著這么一個象征:上帝不希望他死去。也就代表著天道與正義不會讓主角死去。這樣一來,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了,也為故事增添了一抹奇幻色彩。
如果你在看這個情節(jié)時,你的感覺是“太巧了吧,連老天爺都不想讓他死啊”,那么你就是浪漫思維要更多一點。你欣賞起藝術作品時,更容易察覺到那些模糊的、想象的美。
但如果你看的時候,渾身不舒服,滿腦子都是“這不科學,一本書怎么能擋子彈呢?”,然后如芒在背、如鯁在喉、如坐針氈,乃至直接棄劇,那你就是理性思維占據(jù)了高地。
我個人是比較推崇浪漫思維的,電影里窮追邏輯,本就不現(xiàn)實,而大多數(shù)優(yōu)秀的電影,也有著許多浪漫的表達,這些都令我陶醉。
我覺得我的劃分,應該是比“理科生”與“文科生”較好??
三粒半,不入。一九三五年啊,大多數(shù)人還在玩泥巴的時候,希胖子就已經(jīng)開始玩麥高芬了
7.7 一開始覺得女主姿色平平,后來卻直嘆戲份太少。
結構縝密,邏輯清楚,時常插科打諢,節(jié)奏緊湊,場景變換復雜,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感情發(fā)展也吸引人眼球,是典型的希區(qū)柯克“錯誤的人”模式,但是比希胖巔峰時期的西北偏北和迷魂記尚缺公里,結尾“記憶先生”的環(huán)節(jié)實在過于潦草,影片情節(jié)中的巧合過于驚人,可見早期的希區(qū)柯克還有不成熟的地方。
希胖子在上面,其他的同代導演在下面,中間隔著這39級臺階~
《擒兇記》和《西北偏北》的雛形,希區(qū)柯克風格主題初現(xiàn)端倪,即那種詭秘的邪氣,特別迷人,火車上越過報紙盯視對座人的視線,借宿屋子男主人的陰郁,記憶大師的真相,那些錯覺都是代入人物心理后自然生發(fā)的,情節(jié)的反套路放在35年十分了不起。只是好萊塢公路喜劇的板套在里邊太別扭了。
簡直沒什么驚險的
限于時代條件,總感覺這部無論是技法上還是內容深度上呈現(xiàn)的狀態(tài)比較“糙”,諜戰(zhàn)+歡喜冤家與后來的《貴婦失蹤案》大同小異,素人被卷入政治陰謀+雙人逃亡又能看出些《西北偏北》的影子,但總體來說算得上是希胖早期作品里“麥格芬”設置比較完整的一次實踐。另外,難道只有我一個人心疼那個幫助男主逃跑還被丈夫家暴的妹子么,最后也沒個交代耶。
音效和視覺技巧有著天衣無縫的搭配。臺詞機智幽默,節(jié)奏的處理也相當緊湊逼人。
24年后的《西北偏北》是本片的升級版,其火車逃亡的旅程頗有幾分相像。懸疑、愛情、清白的中產(chǎn)階級男士、金發(fā)女郎,這是希區(qū)柯克的程式;但在程式中透著機靈,透著好笑,讓你欲罷不能,這就是希區(qū)柯克。2017年9月觀影
早年希胖還是不夠靈啊,跟《美人計》一樣的結尾留白,最后走火入魔的“記憶先生”也是醉了
真不容易!居然跟爹媽一起看了一部標準收藏的電影。。。。說是那個年頭在鄉(xiāng)下,知青們都以看過The 39 Steps為豪,形容男帥女靚也往往說是像三十九級臺階里面的一樣。。。于是就果斷給他們放了自己順便復習一遍。一個多余的鏡頭都沒有!
希胖首部巔峰之作。1.諜戰(zhàn)懸疑片與歡喜冤家式愛情喜劇完美混溶,同縛手銬挾持段落兩人間的張力極為精彩(附送脫長筒襪的色情觀看)。2.無辜的人母題首亮相。3.稍有漏洞,收尾極佳,記憶先生與斷指先生。4.送奶工,火車上的文胸商人與身手敏捷的餐車服務員,誤入會場的即興演說。5.擋子彈圣經(jīng)。(8.5/10)
希區(qū)柯克30年代最佳的一部,希式風格包括麥谷芬已經(jīng)形成,羅伯特.湯納特演的真滑稽。
從女間諜、漢納、殺手的兩個手下、旅館夫婦、斷指教授的老婆到最后的“記憶先生”,體現(xiàn)一種金子般忠誠的職業(yè)道德。1935年的片子,別求太多。7.9
胖子居然也能拍出一路喜感到底之作!甚至已經(jīng)到了可以單獨給“喜劇”的標簽了;)可以明顯看出一夜風流對本片的直接影響,不過胖子的幽默更多是英式的,可惜到了好萊塢這種冷幽默越來越少見了;發(fā)現(xiàn)日后被反復致敬的“無人接聽電話的鈴聲”橋段的起源;女主角居然各種像我家小范寧,是我眼花了么。。。
除了首尾呼應的記憶先生比較巧妙,整個故事走向還是太商業(yè)太言情太多巧合。
8.0;Hannay是故意不開鎖的吧
跟后來的《貴婦失蹤記》如出一轍的間諜懸疑+歡喜冤家的路數(shù),但很明顯的平衡感做得不夠出色,懸念的部分太少,劇情的推進略顯突兀,早期的希區(qū)柯克還是銳氣不足。
“這島上有兩千萬的女人,而我卻偏偏和你銬在了一起?!?柯蒂斯《卡薩布蘭卡》的黃金臺詞原來早就被希胖用過,片子有著《西北偏北》的故事雛形,但還是顯得太理想化了。經(jīng)典橋段倒是不少,萬能的圣經(jīng),曖昧的手銬。
這是男主萬年不死,女主癡癡傻傻,吊兒郎當?shù)膰覚C密,還有房客奪妻的模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