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白衣大俠終落幕,世上再無獨臂刀
王羽是一位創(chuàng)造類型風(fēng)潮與引領(lǐng)時代的巨星,他不僅奠定了武俠巨星的標(biāo)準(zhǔn),更是拳腳動作片的開先河之人。
4月5日一早,著名歌手王馨平發(fā)文稱,其父親王羽先生,在經(jīng)歷了六年與病魔搏斗之后,在醫(yī)院安詳辭世,享年80歲?!巴跤稹边@個名字對現(xiàn)在的很多人來說,是十分陌生的,距離上一次他的名字出現(xiàn)在大銀幕上還是在2013年鐘孟宏的《失魂》中,片中王羽飾演替兒子頂罪的父親,此片也讓王羽榮獲了第5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4月5日一早,王馨平就在微博公布了父親王羽去世的消息
差不多從那之后,王羽就很少出現(xiàn)在公眾的視野之中了,就像一代俠客,完成使命之后,刀劍入鞘,遁隱山林,不問世事。但江湖依然在變,只是關(guān)于他的傳說越來越少了......
王羽幾乎就是香港武俠電影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王羽出生于中國上海,17歲前就讀于上海體育學(xué)院,過硬的身體素質(zhì),為他日后在功夫片中的大紅大紫奠定了基礎(chǔ)。
上世紀(jì)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華語影壇,幾乎被女星壟斷,從阮玲玉、胡蝶到李麗華、林黛,不論哪個放在今天,都是絕對的大女主,在當(dāng)時紅極一時的小生如嚴(yán)化、趙雷等都是為這些女星搭戲的。大導(dǎo)演張徹在那時就論斷這就是華語電影落后世界的根源,要知道,彼時的日本、美國都有很多動作片男星,日本的武士片和美國的西部片都享譽國際。直到1967年由張徹執(zhí)導(dǎo)、王羽主演的《獨臂刀》才打破了這一現(xiàn)象。中國武俠電影通過鏡頭化的語言和戲劇化的情節(jié),深入展示了中國武俠文化的精髓與內(nèi)涵,并且通過電影這種世界語言向全世界展現(xiàn)了中國最具特色的武俠文化,武俠電影也逐漸成為民族類型電影的標(biāo)識之一。
影片借用金庸《神雕俠侶》中楊過斷臂的創(chuàng)意,張徹將西部英雄的心理安排進方剛這個角色中,田園生活和江湖的腥風(fēng)血雨成了方剛的道德困境,“歸隱山野”類似“大俠完成”的象征——像所有的西部英雄,完成救贖后選擇離去,因為他代表了殺戮,當(dāng)他位于此地,未來必將腥風(fēng)血雨,只有完成對自己的驅(qū)趕,和平才會降臨。
《獨臂刀》的上映,在那時電影票一毛錢一張的時代下,票房突破百萬,一時間,讓王羽的風(fēng)頭一時無兩,張徹也開啟的華語影壇一個“至剛至陽”的全新紀(jì)元。從劇作上來看,電影《獨臂刀》雖然漏洞百出,但放在當(dāng)時并沒有太多影響此片的美學(xué)特征,電影的編劇之一倪匡向來不注重細(xì)節(jié),其自身的才情像極了這部電影給人的感受,影片中的貫穿的血氣剛性是張徹武俠電影的重要標(biāo)簽之一,而女性形象的冷處理又讓這部片子的陽剛之氣過猛,這倒也符合先前張徹對華語電影批評的論斷。
后來,張徹與王羽以師徒相稱,在銀幕上組成黃金搭檔,接連推出了如《大刺客》《金燕子》《獨臂刀王》等膾炙人口的作品,王羽也成為了當(dāng)時最熱門的武打明星,風(fēng)頭甚至蓋過了李小龍。
和銀幕上的形象比較相近的是,現(xiàn)實中的王羽同樣一身反骨,隨著名氣的增長,王羽逐漸不滿邵氏公司對自己的待遇,高傲的他不愿再成為寄人籬下的棋子,其桀驁不馴的性格最終也讓他與邵氏公司不歡而散,但王羽所開創(chuàng)的他的武俠電影時代,幾乎成為那時少年對英雄的全部理解。
電影《大刺客》中,王羽的一身白衣,滿足了那時觀眾對英雄的所有幻想
到上世紀(jì)七十年代后期,已厭倦娛樂圈生活的王羽逐漸有了隱退之心,就像一個俠客,封刀入鞘,轉(zhuǎn)身之后只留功與名。但是電影武俠世界中的一代白衣大俠,所要面臨的是更加無比現(xiàn)實的江湖恩怨。王羽進入臺灣后,其好勇斗狠的性格由戲里走向戲外,冤冤相報,仇家不斷,沒完沒了的麻煩也讓王羽逐漸與幫派爭斗扯上了關(guān)系。正如王馨平在父親的訃告中寫的一樣,“父親為人講義氣,重視朋友。銀幕內(nèi)外,他的做人處世都是鐵錚錚的俠客作風(fēng),一生精彩?!奔由袭?dāng)時王羽自身的名氣和地位,他逐步成為了臺灣竹聯(lián)幫的核心成員,臺灣的“三大血案”也讓他成為幫派追殺的主要目標(biāo)之一。
2015年,四哥謝賢因為不滿曾江的言語,在鏡頭面前狂甩對方一個耳光。而王羽作為曾江的前妹夫,隔空喊話謝賢,讓他爬著來臺灣見他。沒過多久,謝賢便跑到了曾江的面前鞠躬道歉,這件事從側(cè)面也印證了那句“人不在江湖,但江湖上依然有他的傳說”。
如今,這位曾經(jīng)的白衣大俠溘然長逝,大俠終會歸隱山林,王羽精彩的一生,如同他在銀幕上離去的背影一樣,只剩下后人無盡的懷緬......
2 ) 囿于晝夜廚房與愛,不如來看這部武俠經(jīng)典吧
曾也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奈何我已囿于晝夜廚房與愛,也失去了年少時的些許輕狂,但多年未改對武俠的心之向往。
今天推薦一部狂野血性的經(jīng)典武俠片——《獨臂刀》,其不失為楊剛武俠開山之作,男性荷爾蒙在片中隨意激蕩,臺詞不冗余,打斗拳拳到肉,情感飽滿,血色里現(xiàn)溫柔,暴力中見浪漫。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說法張徹喜歡在電影中讓男演員脫衣服,倒也不錯,片中多處出現(xiàn)的肌肉線條真夠賞心悅目的。
值得稱贊的是滿滿的男性荷爾蒙的外表下,還洋溢著理想主義的肝膽和豪情。
影片借用了楊過斷臂那個橋段,倒是襯托了王羽演繹的男主的楊剛慘烈之美,斷臂,邂逅愛人,受辱,獲奇書,學(xué)武藝,報師恩,殺仇家,遠(yuǎn)走天涯,故事簡單,但情節(jié)緊湊,妙在武俠的意境在。
影片中也不乏精彩地打斗場面,印象最深的便是王羽在小酒館與四個壞人大戰(zhàn)的那段戲,前面先是各種鋪墊,男主不慌不忙,閑庭若步,但真正到?jīng)Q一生死時,刀起刀落,四人瞬間便亡,又是如此干凈利落。
不得不說,王羽長得很英氣,具有俠之風(fēng)貌,符合我對古代大俠的憧憬,看武俠看的是意境,和俠之風(fēng)范與刀槍劍影的生活,《斷臂刀》算是符合。
《斷臂刀》是一部粗礪的、充滿原始力量的武俠片,作為一部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武俠經(jīng)典,值得一看。
3 ) Thoughts on The Concept of Jianghu – Vengeance, Morality, and Karma
I have to admit that I am not a big fan of this film – neither the storyline nor the fight scenes, for the predictable and overly melodramatic approach. However, I do see the big picture of jianghu that Chang Cheh was trying to convey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his main character Fang Gang. As Bordwell mentioned, Hong Kong’s “new wuxia pian” drew material from martial-arts novels: plots of vengeance, competition for the highest rank in the martial world, the search for a combat manual (Bordwell, 2011). These classic features were all reflected in this film The One-Armed Swordsman.
Fang Gang’s motto has always been: not so much an eye for an eye. Even after his arm was cut off by his master’s daughter, he did not seek vengeance to her or the master’s family. In contrast, he helped her and eventually rescued his master in his most urgent needs. I consider this morality under three influences. First of all, Fang Gang’s father died because he tried to protect the master. Gang’s loyalty to his master could be seen as the passing down of family traditions. Secondly, he fell in love with a woman, and the desire to live in peace with his family trumps the motivation of vengeance. Last but not least, the atmosphere of the society – yi (義, I think the correct translation should be morality instead of male honour). Gratitude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a virtue, and Gang regards the help and support received from his master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hurt and disgrace from that family. His high level of morality brings him surprisingly good results, which I consider as karma or a blessing in disguise. Although lost an arm, Gang met his love, got the combat manual only for the left arm, and dodged the arrow that was supposed to shot him.
The rapid cutting and the use of handheld camera gave the storytelling more dynamics. Besides the fight scenes, I particularly like the scenes where Fang Gang and Xiaoman had a conversation outside their house. The camera was moving through wickers while the plot went on, adding a mysterious and romantic element.
References
Bordwell, D. (2011). Planet Hong Kong - 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 (2nd ed). Irvington Way Institute Press.
4 ) 王謝舊時燕,落戶徐克家
山矮月大,泥作樹枝紙為葉固然寒酸可博君一笑,船胖水窄,泡沫塑料靠人撒雪中滴血刀化碧,卻勝過世外桃源取景拍饅頭貽笑萬年。
詩有格律絕句,畫有寫意工筆,有人愛看顧愷之的衣服褶子畫得細(xì),但誰能笑話朱耷是落毛的鳳凰不如雞。
徐克有武俠的風(fēng)韻,張徹有武俠的風(fēng)骨。世上走過一遭,無緣春華是個貧,但是滄海桑田過盡,終究要一把骷髏見真章。徐克有斷刀,寫盡了少年的沖動無奈與蛻變,張徹拿菜刀,是爺們就要讓他砍出自己的媳婦、砍出自己的家園、砍出自己凡人的一片天地。刀長一分,俠客壓不住熱血仗義敢為天下先,刀短一寸,武者為守義護情可居落魄地。
師弟誠然英才,終究傅紅雪遇翠儂玻璃少年百煉成鋼可以胸懷有愛;師妹雖有愚蠢,但總被愛意抵消不過二八兒女情懷。情節(jié)如白紙,卻可寫俠義可舒柔腸,角色似徽墨,草筆亂描也透木三分。
張徹八十年江湖醉酒亂講童話抒真情,活的天真愛的純粹,老頑童畫圓圈,他是裝傻,說他傻的可是真傻。
推薦《刀》與《獨臂刀》,父子傳承看俠客生生不息。
5 ) 哪里能找到比倪匡更好的編劇
這部電影的好處在后半小時。
寫正道宗師,規(guī)行矩步,無論如何都守道統(tǒng)。堅持單打獨斗,以死明志倒逼小人;
寫魔頭,百般取巧,見利插針,下三濫與君子檔,哪個有利用哪個。到了別人以死相逼,竟然也不實答,而是逼人死光再算。高招至極。
更難得的是清楚的層次,鋪到后面簡直有一種莊嚴(yán)感。
武打招式,這一部更是精巧勝過姜大衛(wèi)那部。
敵人奇兵鎖住長刀,而他也恰恰被自己鎖住,而且慢了一招。這時短刀出手;
短刀竟不被鎖;
而斷臂射中無害。
這些構(gòu)思清楚易懂,從殘缺處生出優(yōu)點,王家衛(wèi)你們學(xué)著點。
胡金銓與張徹的差別就在一個說,一個不說。
張徹是用一句句《紅樓夢》式致人于死的對白(王熙鳳與探春抄檢大觀園一番爭吵,怎么說話留下茬兒,怎么把話說死不給對方一點把柄。那是最厲害的范本),中國人的人情利害都在里面。
胡金銓則是用道統(tǒng)付諸形象、用氣勢來逼人。
6 ) Cinemetrics: 《獨臂刀》鏡頭長度統(tǒng)計圖
Data
《獨臂刀》step 2; Vertical resolution 10pixels/sec; height 300pix; trendline 6; moving average range 70
THE ONE-ARMED SWORDSMAN (1967, Hong Kong) directed by: Cheh Chang
period, drama, action, dir. Cheh Chang, writer Kuang Ni.
duration: 1h55min
leading actors: Jimmy Wang Yu, Chiao Chiao, pan Yin-Tze.
ASL: 6.3
MSL: 3.5
MSL/ASL: 0.56
LEN: 111:6.3
NoS: 1053
MAX: 51.8
MIN: 0.1
Range: 51.7
StDev: 7.4
CV: 1.17
60年代武俠萌芽期,張徹的武俠夢漸來清晰,獨臂、斷刀、殘譜鑄就新派武俠新面容,王羽豪氣蓋世一手遮天。從情節(jié)引申來看,倪匡對金庸的故事頗為借鑒,方剛與楊過相似度一眼便知,不過片中動作設(shè)計、化妝和刀鋒交接之聲都經(jīng)典至極,魅力無減!
【百老匯香港武俠電影展放映】張徹大導(dǎo)1967年作品,武俠奠基之作。至今仍然精彩好看,毫不遜色。左手殘劍也能設(shè)計出如此精彩的武打戲,實在絕妙。只是從頭到尾敵方都是一招鮮吃遍天,未免單調(diào)。片尾,幾個徒弟主動請纓先上的時候,竟然被感動到了??上膽虿糠诌h(yuǎn)遠(yuǎn)遜色于武戲。三星半
從劇作上來看,漏洞百出,但放在當(dāng)時并沒有太多影響此片的美學(xué)特征。電影的血氣剛性的貫穿依舊是張徹武俠電影的標(biāo)簽,而女性形象的冷處理又讓這部片子的陽剛之氣過猛。雖然節(jié)奏上已經(jīng)比胡金銓的動作片快上很多了,但放在今天來看,依然有拖沓之處。
故事上幾乎有中國傳統(tǒng)武俠中所有常見的套路,嚴(yán)師爭寵斷臂名門忠義俠膽都是一板一眼的,整個靈性和縱深度比上胡金銓還差些,都是些表面的東西。場面上倒是超一流的,雪地砍手的那場戲,和最后拯救師門于危難的戲都拍得很過癮,以靜制動,重意不重形的思路在現(xiàn)在已經(jīng)少有了。王羽、田豐都是邵氏的瑰寶
54年前的華語武俠經(jīng)典之作。開拍前從臺前到幕后都是無名之輩,邵氏給的錢很少,沒想到上映后讓導(dǎo)演主演一炮而紅。是邵氏的第一部,香港第二部百萬票房的電影。本片的火爆讓張徹瞬間名聲大噪,同時也捧紅了王羽。同時本片也成為了大熱IP,系列影片一拍再拍,幾十年間各大導(dǎo)演拍了幾十部,一直持續(xù)到2010年代。本片開啟了華語電影的新武俠時代,同時建立男色時代,在這之前最火的一線演員都是女演員。同時也確立了張徹的武俠片風(fēng)格,男主角打架必須光膀子。而張徹的猛男陽剛暴力美學(xué)對后世香港電影人影響極大,最典型的就是吳宇森?,F(xiàn)在來看影片節(jié)奏略慢,故事也不新鮮,畢竟劇情靈感來自《神雕俠侶》,但故事還挺扎實的,雖然全程在影棚搭景,沒有一處是實景拍攝的,但制作還算挺精良的。雖然當(dāng)時已經(jīng)有武術(shù)指導(dǎo)了,但打斗動作還是很難看。8分。
張徹還導(dǎo)過這么開心的電影,統(tǒng)共就只有那么幾個場景,那個可憐的橋至少出現(xiàn)了三次吧。不過我個人認(rèn)為,劃肚子不會死掉吧,小鬼子切腹切得那么深,都不會死人呢。
這部電影應(yīng)該割裂開來看,盡管硬傷很多,但是也不乏在香港武俠上開創(chuàng)了新的篇章。故事的完整性,悲劇情懷和動作上對傳統(tǒng)的突破,都是卓越的。攝影上如同黑澤明一樣的對廣角的特殊偏愛,帶來了獨特的視角效果。畢竟,香港電影的受眾是廣大的底下層受眾,草根性,永遠(yuǎn)是香港電影的特性。8.4/10.
血氣方剛,兒女情長。師恩已報,遠(yuǎn)走他鄉(xiāng)。借用神雕里郭靖一家和楊過的人物關(guān)系,重點打戲圍繞奇門兵器的克制和反克制,賦予獨臂斷刀一種宿命感,想遠(yuǎn)離江湖卻又總是被迫卷入江湖。張徹的武俠片真是喜歡男人光膀子打架,大汗和血跡噴灑在雄壯肌肉上。敘事表現(xiàn)上也不是簡單的打打打,反派大BOSS一直只露背面、聽其聲不見其人,到最終決戰(zhàn)才顯露真身。初次破刀鎖的戰(zhàn)斗是和師父敗于刀鎖兩邊平行剪輯,增加緊張感。人物設(shè)置上,也形成男主身邊先后兩個女子的對比,影片開頭結(jié)尾父子兩代人報恩死斗的對比。值得玩味的地方不少。
整體故事框架基本脫胎”神雕俠侶“,王羽一身鐵血孤膽氣質(zhì),較之楊過,更內(nèi)斂與克制。
初次領(lǐng)略張徹的光膀子美學(xué)。打戲方面雖然已有劉家良坐鎮(zhèn),但大體效果仍稍顯原始,戲曲味兒倒沒那么重,劍戟片的印記倒更鮮明些。文戲其實還可以,張徹、倪匡都沒有胡金銓那么深重的歷史和文化意識,他們大概也沒太多那方面的企圖心,追求的就是一個簡單爽快,從劇情編排到人物關(guān)系和情感的交代都是如此,這反倒讓幾個主要人物顯得相對可信,通片看下來也很輕松暢快。王羽當(dāng)年是真帥啊,而且他的表演現(xiàn)在看也是恰當(dāng)?shù)轿?,并未顯得生硬過時,他回救師門時跳下來的那個快速變焦亮相,應(yīng)當(dāng)算得上老邵氏武俠的標(biāo)志性瞬間了。另外老邵氏的布景雖然一眼能看出都是棚搭,但做得真是相當(dāng)精致。
“獨臂刀”的靈感大概率來源于《神雕俠侶》,方剛被齊佩斬下右臂的情節(jié)和楊過被郭芙斬下手臂的情節(jié)幾乎如出一轍,連大武小武都配好了。王羽早期作品總有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但卻很適合這類心事重重、不茍言笑的角色。最后決戰(zhàn)敵人的標(biāo)槍插過方剛的身體,卻只是插過斷了的右臂,此時也不知道是命運的捉弄還是憐憫。
四星半。沒想到張徹第一部新武俠就如此耀眼(當(dāng)然是經(jīng)過幾次嘗試后才終于摸到門路),商業(yè)上的成功也為邵氏之后的武俠道路奠定信心上的基礎(chǔ)。王羽這個角色可以說是為以后的武俠乃至古裝片提供了一個完美范本,除了江湖道義兒女情長,更多的還是角色的身不由己。潘迎紫在那個年代看來簡直美得驚為天人。
被人收養(yǎng),寄人籬下,雖然備受師傅器重,但時常被師傅的刁蠻女兒欺負(fù),兩個師兄也因為師妹喜歡男主而心生怨恨,時常挑釁,而一直折磨虐待男主的師妹其實卻傾心于他,怎奈男主對師妹無意,最后師妹無心砍斷了男主的右臂,男主機緣巧合習(xí)得絕世武功。。。你妹啊,這也太像《神雕俠侶》了吧!
拋開盛名,除了王羽的表演可圈可點外,沒有一樣能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
多重殘廢,斷臂斷刀,但俠義不減 ;“我們今天已經(jīng)一敗涂地了,你還來干什么”,無名的流亡弟子拯救師門,利用殘缺生出奇招,斷“臂”也有保留正統(tǒng)的可能...只是方大俠的臺詞呆得很喜感...和胡金銓相比,張徹更暴力更直白,作品里的男性更健美,女性更邊緣,配樂更西化原來王馨平是王羽的女兒
這次的故事倒還可以,明顯沾了《神雕俠侶》的光。動作戲一如既往的簡單粗暴,基本上沒有什么招式可言。王羽自從演了方剛之后,那手就算是徹底放不下來了,到哪兒都是個舉刀向天持續(xù)五秒的造型,一種無法直視的自由女神之感撲面而來。
市場刺激影片類型化,新武俠片繁榮,60年代邵氏提出創(chuàng)建“武俠彩色世紀(jì)”,與世界注重官能刺激的電影潮流不謀而合,為香港動作片打入國際主流市場立下功績//邵氏第一部、香港第二部票房百萬級電影,靈感來源于神雕俠侶。小蠻雖是陽剛武俠里的女性配角,臺詞卻令人印象深刻。長臂神魔集各種兵器于一身,箭短劍皮鞭暗器,現(xiàn)在看來挺cult的,一個個單挑就差點滅了齊家的門。2022.4.5紀(jì)念王羽逝世
特地查了下,《神雕俠侶》61年連載完,所以齊佩砍斷方剛手臂這一段確實楊過郭芙無誤——連大小武都給配了(這么一想《新獨臂刀》的小龍男……果然是惡趣味)。我之前一直沒看這片因為——王羽有胡子不好看。這片子難得把人物關(guān)系交待得極其充分,甚至有閑筆描畫方剛和齊佩間的曖昧與遺憾。邏輯太清晰反倒失了一種瀟灑派頭(笑)。有種看張導(dǎo)拍了一世古龍片突然看他拍金庸的不適應(yīng)。但放回67年看,完成度還有美感,都非常好了。王羽的演技也沒那么木啦,就是表情做不到太自然。潘迎紫那時候就是個漂亮的小姑娘,遠(yuǎn)沒有她40歲眼波流轉(zhuǎn)的嫵媚迷人。
小時候缺失母愛,因此身體健全時性格有缺陷;斷臂后得到小蠻的愛,在身體殘缺后完成性格補全;而結(jié)尾的舍身護駕則與開頭其父舍生護駕呼應(yīng)。和胡佬的《龍門客?!芬粯樱恢北怀达?,從未被超越——中國最好的武俠電影。
跪服。張徹和胡金銓一樣才華橫溢,初涉武林便能即刻交出一部大作。閹割焦慮更勝過幾年后重拍的《新獨臂刀》,斷臂是其一,父輩斷刀是其二。遙想姜狄二人以同性情誼互補,暢想歸隱田園而不得,王羽則是將雙重閹割化作優(yōu)勢,終究從陽剛之氣的圍剿中殺出血路。激越的配樂總能將內(nèi)心動蕩最大程度外化,后期作品中少見的搖晃手持亦為打戲增加緊張感和壓迫感。對驕縱的女流之輩難免帶有成見,還需等其后“金燕子”亮相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