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段的林間追逐戲還是挺驚險刺激的,能喘息的時間比較少。后半段的市內(nèi)追逐戲在相比之下,張力就弱了很多,尿點較多。
三方人士都能算時間一到,該便當(dāng)就便當(dāng),沒有中槍了還能爬起來繼續(xù)莽的……除了女主,摔下山崖時就該多處骨折了,竟然生龍活虎到結(jié)局。就別說有樹枝樹葉緩沖了,中途她撞上一根大樹枝看見沒?少說都該肋骨骨折。
全片最大的缺點,就是塑造了一個真的打算一手交錢一手交人,只要錢能到手就不會撕票的綁匪,這讓主角團(tuán)的英雄行為有些可笑和多余。因為主角團(tuán)如果不干涉這件事,反而全片沒有一個無辜的人會死。無論是主角團(tuán)還是節(jié)日盛典中的游客,或是被女主和小女孩強行闖門的當(dāng)?shù)鼐用?,都不會莫名被殺。而在影片初期被綁匪亂殺的那兩個人,本身就是倆隨機殺人狂,死不足惜。
如果主角團(tuán)沒有干涉,那么綁匪和黑手黨的贖人交易就會正常進(jìn)行,哪怕期間有人會死去,也多半是綁匪被黑手黨雇員拿下,小女孩則沒事。
這就讓上帝視角的觀眾看著很蛋疼了,也不知道導(dǎo)演是不是故意的。
個人覺得還不如只留下兇手和主角團(tuán),拍成純粹的林間生存戰(zhàn),畢竟前半段的林間逃生挺刺激;或是只留下綁匪和黑手黨,拍成純粹的黑吃黑犯罪電影,綁匪和黑手黨成員在酒館的對峙挑出來單看其實還行,戲劇張力OK。
現(xiàn)在這個成品的觀感就是前半段攀巖冒險+隨機殺人+綁票+林間逃生,后半段黑吃黑+市內(nèi)槍戰(zhàn)+市內(nèi)逃生。有點不倫不類就罷了,偏偏還配上個堪比矯情文藝片的片名……
幾名登山愛好者在山坡聽到來自地下的奇怪聲音,聲音發(fā)出的地方有個金屬換氣管,大家挖開換氣管周圍的土,發(fā)現(xiàn)一個換氣管連著一個木箱,打開箱子后,里面關(guān)著一個小女孩,于是大家把她就了上來,并且覺得這小女孩肯定是被綁架了,但由于語言不通,無法的得知她來自哪里,被誰綁架。由于這里出于半山腰,也沒有通訊信號,于是經(jīng)過商量,大家分為兩組,登山技術(shù)較好的女主角和另一男子為一組,從不遠(yuǎn)處的懸崖冒險下山找救援,因為這樣比較近,剩下的人帶著小女孩走正常路線下山。女主角和那名男子下降到懸崖一半的時候,被山頂上的兩個偷獵者發(fā)現(xiàn),他們割斷了那名男子的登山繩,導(dǎo)致他被摔死,女主角由于驚慌失措也摔下來,因為落入水里而沒死。隨后,那兩名偷獵者被兩個黑衣人殺死。女主角在林中狂奔,在一條河邊,遇到了走到對岸的另一組人,因為水聲太大而無法通話。這時黑衣人也趕到河邊,槍殺了另一組里摟著小女孩的那個女子,小女孩和她一起跌入河里。于是大家跑進(jìn)樹林,向河的下游奔跑,其間女主角因為遭到黑衣人射擊而掉入那條河里,在水流平緩的地方救起了那個小女孩。因為連續(xù)受到黑衣人射擊,女主角和小女孩跑散,遇到了另一組的一名男子,小女孩也被那組里的一名男子救走。大家會和后,黑衣人也越追越近,于是一名男子抱著小女孩的衣服偽裝成抱著小女孩逃跑,吸引黑人,另兩人帶著小女孩逃跑。那名男子被黑衣追到后殺死,女主角和另一男子帶著小女孩跑到一個小鎮(zhèn)上。黑衣人雖然丟失了小女孩,仍然以小女孩在他們手里為借口向她的父親勒索巨款。小女孩的父親找人去救小女孩,并讓手下人和黑衣人交涉,他們雙方在這個小鎮(zhèn)上會面。女主角和那名男子到了鎮(zhèn)上的警察局說明原由,那里只有一名警察值班,女主角和那名男子不放心,也有些疑慮,呆了一會兒決定離開,但是警察阻止他們,這時兩名黑衣人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他們,于是在附近向他們射擊,警察被殺死,三人逃到街上,黑衣人和小女孩父親找的人都來追他們。那名男子被小女孩父親找的人槍殺,而這個人也被一名黑衣人殺死。女主角和小女孩逃入一位鎮(zhèn)上居民家,黑衣人也追到,殺死那位居民,女主角和黑衣人搏斗,最后把黑衣人從樓上推下,黑衣人死掉,房子著火,女主角把小女孩從樓上窗戶甩到樓下的草堆上,小女孩得救。女主角昏倒,幸虧消防隊及時趕到救了她。這時小女孩父親找的人已經(jīng)知道小女孩安全無事,于是抓到剩下的那個黑衣人交給小女孩的父親。小女孩的父親以前是東歐某國的軍閥,現(xiàn)在是黑社會老大,那名黑衣人被抓到樹林里活埋。女主角蘇醒過來,看到小女孩平安,也終于放心。
影片故事比較簡單,就是幾個人救了一位被綁架的小女孩的故事,只是情況發(fā)展的脈絡(luò)比較曲折一些,事情背景也出乎意料。
五位登山愛好者救的那個小女孩是東歐某國黑老大的女兒,這位黑老大以前應(yīng)該是南斯拉夫分裂后某個小國的軍政界人物,參加過波黑戰(zhàn)爭之類的,所以被西方認(rèn)定為戰(zhàn)犯,不過他看起來也沒什么事,不知道是在監(jiān)獄里呆了幾年后出來了,還是打通各種關(guān)節(jié)把罪名洗脫了。反正這個人確實不簡單,以前混白道,現(xiàn)在混黑道。但是這么厲害的人物,女兒竟然被人綁架了,真是年年打雁,這次被雁啄了眼睛。而且這件事傳開,肯定有不少人高興得不得了。
那兩個黑衣人膽子確實不小,喜歡黑吃黑,大黑小黑都要吃,比如殺掉山上那兩個盜獵的人,把他們的槍搶過來自己用,這樣也少了點暴露的危險。那兩個盜獵者大概是害怕女主角和那名男子發(fā)現(xiàn)他們的勾當(dāng),所以割斷了那名男子的繩子,女主角如果沒掉下去,估計他們要開槍射擊。他們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自己沒多過久也完蛋了。那個被抓到的黑衣人,應(yīng)該是知道自己活不了了,所以也就不做那些無謂的求饒了。黑老大雇傭的那兩個人算是撿了個便宜,五位好心人已經(jīng)拼著性命把小女孩就出來了,他們還開槍打死了五人中的一名男子。
那幾位登山愛好者用生命來保護(hù)了小女孩,雖然小女孩的父親是個罪行累累的惡人,但小女孩確實是無辜的,只是如果那幾個人知道小女孩是誰,不知會不會有人有不同的想法。如果那個小女孩長大后繼承父親的事業(yè),那這四個人的犧牲就更值得思考了。
根據(jù)IMDB上的介紹,小鎮(zhèn)上那個火把舞蹈還是真實存在的情況,是蘇格蘭北部一個小鎮(zhèn)的節(jié)日,那里每年12月31日有那樣一個火球節(jié)。片尾和名單一起出現(xiàn)的那些山巒美景,都是導(dǎo)演和編劇在選景的時候拍攝的。
這部片子里的那首歌曲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無論是曲調(diào)還是歌詞,都很詭異。不知道那首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或靈感是什么。
人在做決定的時候,很少料到意外的代價。當(dāng)面對一個被綁的小女孩,將做一個決定:救還是不救?登山者選擇了救助,并以為只要及時轉(zhuǎn)移,及時報警,然后壞人被抓,好人獲救,皆大歡喜。
然而不是。
對綁匪來說,把人質(zhì)放置荒山地下,已經(jīng)相當(dāng)穩(wěn)妥了。原本只是談判,贖金的問題。
然而不是。
于是獵殺開始,死者越來越多,代價問題就凸顯出來了。影片一步緊一步地追問,如果救人的代價是死亡呢?如果是群體性死亡呢?如果被救的是壞人的孩子呢?
救人者都沒想過死,死只是瞬間的事,沒考慮代價,代價是后來的事。
當(dāng)我們遇到困難,甚至生死困境的時候,希望善良的人越多越好,多管閑事的人越多越好,希望這些人不計代價來幫助自己。反之,考驗的是我們自己。
救一個壞人的女兒,值得嗎?為救一個人死那么多人值得嗎?對這種后知后覺、馬后炮的問題如何回答決定了一個人善良和勇氣的限度。
挺二個片,毫無亮點。
所有人物看上去都是那么欠都該死
i like you alison
五個好人一次登山意外發(fā)現(xiàn)綁匪在山上綁架的女孩子。經(jīng)過一系列人道主義愛心救援領(lǐng)便當(dāng)了四位同伴,死掉了N個路人甲。整個劇情十分緊湊扣人心弦,話說好奇心害死貓在這個影片上表現(xiàn)的淋淋盡致.豆瓣評分那么渣我會信嗎?IMDB評分 7.1/10
本來以為是個《北壁》一樣的攀巖驚悚片,但是。。為了給你們以莫名其妙,我就不劇透了
本來能拍成“奪命深淵”式的戶外求生電影,卻非要改成“大逃殺”式的瞎扯綁架案。小女孩被活埋的時候英語呱呱棒,出來之后就變成塞爾維亞人了。
依舊是英國獨立恐怖片擅長的寫實感的鏡頭和殘酷殺戮,用攀巖和神秘感十足地方儀式包裝傳統(tǒng)恐怖片,獵殺游戲在這里更具動作性,雖然在創(chuàng)意和新鮮度上毫無優(yōu)勢,但愛爾蘭高地的風(fēng)景和影片的獨立氣質(zhì)依舊很討喜。與其說是恐怖片,本片更傾向于貓鼠游戲。★★★
死了好多人 ,,,,為了個小蘿莉。。。。還是大魔頭的女兒。。。-。-片
看題目我還以為是是文藝片?。≌l知道你竟然是驚悚片?。。。?/p>
至少干凈利索,不墨跡,該摔死馬上摔死,該開槍馬上開槍。
最大的bug是小女孩在洞里的時候說了英語:i am lonely之類的,一出來后一句英語都不會說了????太搞笑了吧
仙境般的蘇格蘭高地以及攀巖部分的真實感讓人意猶未盡,遺憾的是故事漸入平淡。與恐怖驚悚甚是無關(guān)。
影片前十分鐘的乏味和平庸,和后面長達(dá)一個多小時的緊張感對比太TMD鮮明了。
劇情弱智且故弄玄虛,但一點都不恐怖的英國恐怖片,有點浪費時間的說~~
亂七八糟的……被騙了。
親,看不懂爛片的邏輯喊中心思想液~~
前20分鐘很精彩,后面的劇情很扯蛋。
前半部分美感的鏡頭是最大的亮點,后面單調(diào)的警匪游戲讓影片張力損失不少
好無聊 :(
業(yè)余和專業(yè)的就不該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