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生活在英國的德國女孩,在戰(zhàn)爭即將爆發(fā)之時,究竟何去何從?
在頂端的政客,大概是無暇顧及。
一方面覺得,能救就救,不能救就算了,這完全可以打到“戰(zhàn)爭附加傷害”里頭計算。
另一方面覺得,一旦開戰(zhàn),這些活生生的人質,很有可能在輿論導向上對己方不利。
反正沒人真正把這些女孩的生命當回事兒。
而英國人覺得,這是個大麻煩,站在道義上講,這些孩子不可能成為人質,但站在戰(zhàn)爭角度講,民族情緒也不好辦。
戰(zhàn)爭大概就是這樣,常常讓人左右為難。
故事中的間諜,其貌不揚,裝備落后,身手也沒那么出神入化,危急關頭,也沒主角光環(huán)。
作為“間諜頭子”的M,看著隊伍越來越不好帶,一氣之下做了校長,還是好好保護孩子們最重要。
不過,這位校長其實也做得相當憋屈,在一個“德國”氛圍中想要堅守“英國”本性,到處透露著妥協(xié)的無奈。
故事大概部分還原了當年英國對德國的態(tài)度。
扭扭捏捏,態(tài)度不堅決。
這也就難怪國內態(tài)度的左右搖擺。
這大概也很難分個是非,我們站在已知既定事實的情況下來評判當時未知的選擇,本身也不太公平。
而且當年英國本身綏靖,高層都這樣,中層彷徨很正常。
一切都是政治,其實見怪不怪。
怪就怪在學校里頭的美女老師。
在那樣一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里頭,竟然“成長”成為一個堅定的狂熱分子,不得不佩服當年的德國,洗腦洗得相當徹底。
同樣的,故事中也有一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老人,憑自己的良知,做了對的決定,哪怕這個決定在當時會對自己造成巨大傷害。
我們期待英雄拯救世界,我們更期待人性的種子在每個人心底生根發(fā)芽。
想表達什么?除了第一幕有個小高潮外,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1/4/2021 @ PREMIERE ELEMENTS。其實後半段氣氛營造得不錯,只是故事也太過單薄了,無法拍出男主角才上任一星期就已經(jīng)取得女學生的信任的感覺
分數(shù):50 雖然氣場很大,演員也是老戲骨……但這都2020年了,仿佛這影片不是這個年代制作的。像20年前的水準,看的毫無感覺……
沒什么興趣看
太多巧合,人物扁平。
游行隊伍追逐,房內間諜持槍,與女人和男主構成三角張力,不過戰(zhàn)斗力太差,被已經(jīng)很弱的男主反殺,之后夸張到先殺同伴再射男主,再次被反殺,反派弱到滑稽。當女學生們一起打開燃燒彈,引導德國飛機降落,場面很莊嚴,很有儀式感。
還有這么一出呢?有意思。歐洲本是一家親,誰和誰都難免曖昧,英國永遠是最曖昧的那個,英奸層出不窮,連退位國王都跑了。魯格P08真是好設計,人體工學冠絕那個時代。
沒看懂:既然這些女孩子是德國人,為什么兩國宣戰(zhàn)之前要阻止人家回國呢?
這么帥的達西叔怎么老演蠢貨。整部片都透著一股傻勁,有一種“我們只是想讓大家知道曾經(jīng)有過這么一座學院而已,諜戰(zhàn)什么的大家就隨便看看啦”的意圖。
3.5/5 挺喜歡片中的諜報氛圍,但故事還可以更好,男主角演技也是…
這個片名起得好:明明6分鐘開車到電話亭打一個電話就能解決的事兒,由于男主角的弱雞智商,硬生生扯成了一天一夜的故事
德國女孩回不了家反過來唱歌致謝英國特工?英式自大?
這本子竟然還有Eddie Izzard參與…也是吃驚。它擁有那種典型二戰(zhàn)背景、“暗藏洶涌”的陰謀懸念來打開故事,也有還算不錯的演技執(zhí)行;但更多的還是平庸(都不叫不夠出色了)。在很短一段時間后,立刻步入一種波瀾不驚的節(jié)奏。他們的故事始終不足以構成任何緊張情緒的調動,也未曾有更深的角色視角;那段時期表現(xiàn)得“冷”,看得也冷漠。
戲一般,人難忘
逃跑之前都還好,一度讓我想起《萍小姐的主意》,這個古典女子學校的氛圍拿捏的十分好,朦朧又嚴肅。但逃跑那場戲又走向了喜劇動作的陷阱,當代商業(yè)電影就是創(chuàng)作者無法自控自律,被夾在各類電影和觀眾之間,什么都放一點進去之后,電影的本身變了,這個是你再來說我為的是講故事,其實是由他人操縱了你的心口來講故事,制作電影一定是一個突破自我的身份認同的過程,這是“但求本心”的過程。
情感很單薄,沒有緊張,沒有感動。當然,可能在現(xiàn)實中,諜戰(zhàn)往往是這樣,打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參與了個什么行動,對歷史進程有什么影響。但是既然要拍成電影,還是找稍微跌宕起伏一點的歷史事件吧。
什么間諜呀身手太差!好在可能是真事。
沒有任何的記憶點。
二戰(zhàn)諜戲,拍的太粗糙了。
有幾個點 沒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