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晚明倒計時
必須5分,萬歷的形象整體豐富了很多。
第一次是看萬歷十五年的時候,剛好是萬歷前半段的故事,還是張居正,申時行的時代,結合起來看更完整。
這劇從萬歷28年開始,國本之爭,從立朱常洛為太子做切入點,引入了妖書案、詛咒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
萬歷貢獻了30集,不想看第二遍是真的,萬歷對鄭貴妃福王的過度放縱,看得頭皮發(fā)麻;沈一貫和沈鯉是對活寶,兩沈的爭執(zhí)讓內閣多些樂趣,一起上班最后一起下了退休的班;陳矩公公和葉向高搭配,可謂干活不累,一起促成了福王就藩,要是能一直合作下去那也,都是明白人兒,激流要涌退;裴文中真是個可憐人兒,當個能臣不容易,凡事要顧及是否合情合理,不然逮著空就是冷板凳,也算是錯付了。
朱常洛和木工兒子貢獻了后面8集,還可以,魏忠賢也真是聰明,押寶朱由校,和客氏早早就串通到一起,權傾朝野長達7年,這不跟押寶房價一樣,該他肥;李選侍身為移宮案主角,也算是慘淡收場了,還呼應了下鄭貴妃,同樣是乾清宮,同樣是移宮,二者皆不同。
2 ) 片名遺憾了
故事不錯 節(jié)奏流暢 基本以歷史事實為主 可惜增加的愛情故事漏洞太多 這也是通病了 這片如能拍出萬歷三大征那就完美了 可惜萬歷早死十年 不然定滅后金 其實片名叫大明王朝1600更吸引人
3 ) 古裝劇最爛的片子
古裝劇最爛的片子,蕭薔演的太假太爛了,動作和表情都太夸張,不知道演小李飛刀時怎么演的……和張晨光的表演落差好大,劇情到最后越發(fā)沒有看點,看了幾集不想看了……堅持再看了幾集,……最后就看了最后一集后半集,還是挺喜歡古裝劇的 ,古裝劇最爛的片子,蕭薔演的太假太爛了……聲音也不好聽,不想評論了
4 ) 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差
那天實在是有些無聊地很,就找片子來打磨時光,順手拿來了這部片子??疵钟X得應該是揭宮廷內幕一類的爛片吧,尤其明朝的宮廷,那實在是骯臟到極點了,所以我是很少看這些東西的。但是看過之后覺得片子還沒有想象的那么爛。大概也是六分史實四分虛構,對明朝歷史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情節(jié)也較為緊湊,幾個演員的表演也大體不錯,算得上是歷史爛片中較好的片子了。
5 ) 其實真的挺好的
沒事找歷史正劇來看,看這部片首先確實也是沖著蕭薔,往下看下去發(fā)現(xiàn)情節(jié)和結構確實把握得不錯,演員的演繹也挺到位……其實對于歷史迷來說看到明史上那些風云人物一個個粉墨登場的時候就是一種看下去的動力了。實際上挺符合史實的——當然作為電視劇而言還是有些情節(jié)上的調整,我好像記得梃擊案發(fā)生的時間是端午節(jié)的中午啊……還加了一個虛構的人物裴文忠。其實裴文忠是一條主線,增加了整部片的文學性,也從一個虛構的正面映射了當時朝臣的起落,戲劇性地強化了后來客魏的一手遮天。只是出乎我意料的是竟把裴文忠變成了東林六君子的編外人了……外加六君子其實只出場了楊漣和左光斗——王之寀也是編外,而六君子入獄的罪名明明是受了熊廷弼賄賂,現(xiàn)在反而是裴文忠的賄賂……這種設計是不是出于節(jié)奏的考慮……
不過總體來說覺得楊漣不是心中的那個樣子……這個楊漣略顯得飄了。還有作為沒事干會去研究酷刑的人來說……看到裴文忠受了東廠所有刑的人還是個輕傷的樣子……還有楊漣王之寀死前還這么有氣力的背石灰吟……尼瑪也太不符合歷史了?。。。。。。。。。顫i巨經典的那句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于我何加焉竟然沒出場?。。。。。。。?!背個石灰吟干什么?。。。。。」皇菄a電視劇需要各種和諧……楊漣左光斗死的時候多慘啊啊啊啊啊~~!哪還有力氣和你背石灰吟啊啊啊~~~!
哎,其實看到從萬歷年以來的那些紛紛擾擾,特別是看到移宮案的時候分明是一場鬧劇??墒枪庥板e雜間……百年前的鬧劇真的也是這樣的吧,或者真真實實的那一幕又該是怎么樣的呢……白紙黑字的言語敘述間畢竟有限,而歷史也只能在后人的想象中演繹了。
過去看當年明月說明亡只有一個理由,氣數(shù)盡了。我并不服氣。氣數(shù)是何等虛的東西。而重溫這段歷史,特別是這次一口氣從神宗看到熹宗……我服氣了。是天要亡明,讓光宗早死,讓熹宗玩弄于客魏,也讓思宗無力回天,而即使不自毀長城,總是大勢已去。
本來看的時候并不想帶任何感情……只是看到后來客魏遮天顛倒乾坤之時未免不嘆息有明之衰亡。時也命也,看著做木匠的熹宗未免不憋屈得慌。蕭薔演的鄭貴妃到最后居然變成熟了許多,道出了興亡成敗之思,也是一點睛之筆。而我始終覺得魏忠賢到最后并沒有太慘的結局,居然還是自己吊死的,并未受什么皮肉之苦,老天對他是不是太寬厚了。
看戲也是看史,說實話我原以為編劇很喜愛自己虛構出來的那個飽腹詩書正直坦蕩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極有相才的裴文忠,會以他獲救作為結尾的,沒想到編劇愛他并不是不讓他受皮肉之苦,而讓他做了東林六君子的編外人士,一起下獄受盡酷刑,最后同死獄中,讓他與東林六君子一齊名垂青史——而對他最大的恩惠便是玉萍獲救,子嗣得以保全。怎么說裴文忠這個虛構出來的角色呢……其實裴文忠是一條使劇情更緊湊而涉及面更廣的線。歷史人物的沉浮已經有定,以裴文忠代替孫承宗(因此我一度抱有袁崇煥會出場的幻想,介于孫承宗和袁崇煥的關系),劇情的操作便有一個靈活的空間,讓裴文忠宦海沉浮,下到民間去目睹了礦稅的猖狂,而從他不顧勸說安穩(wěn)從醫(yī)賺錢趕回京城是非之地的行為也體現(xiàn)了士大夫身系天下不顧個人安危的情懷。
當然了,作為一個虛構的人,看是以什么樣的角度來看待了,也看他究竟起什么作用了~演義嘛,有虛有實,也不能全拿史實來框定的。
這是部比較好的歷史劇,把明朝萬歷年間所發(fā)生的種種事情都拍出來了。皇帝朱常洛也是太短命了,才當了一個月皇帝就死了,皇帝的寶座屁股都沒熱,人就沒了,怪也只能怪自己太縱欲了,太不約束自己了。太監(jiān)王安也是自己挖坑,自己作死?;实壑斐B遄屗敄|廠提督掌握生殺大權他卻推辭了,結果讓魏忠賢當了。
最近幾年很不錯的歷史劇,孔笙的標簽就是高質量的保證,明朝那些事看了很久不如一遍影視劇這般通透
結尾曲好拉低檔次·······
對眼下過多美化其實頂頂腐敗的清史愛情劇來說,這部老電視劇選用的題材較接近史實,敘述方式不算花俏。雖然對張蕭無感,整部劇還蠻有看頭的。
這哪是奇案,分明是一整部明朝衰亡史。萬歷昏聵至極,鄭貴妃嘴臉惡心,太子懦弱無能,以裴文衷為首的朝臣迂腐愚忠。獨愛陳榘公公,揣摩圣意、游走群臣、進言國事、執(zhí)掌東廠、能屈能伸、洞察世情,至為難得是身處權利之巔仍保有本心,大是大非面前永遠站在正義一方,敢于舍身保忠,又能奇巧全身而退。此劇第一妙人是也。
明亡于崇禎,實亡于萬歷,在位48年卻30年不上朝。這種東西看了上火,歷史課本上洋洋灑灑寫的都是每位開國皇帝的榮績,對王朝的覆滅一言概之。歷史只承認榮耀,不承認錯誤。
居然很不錯,名字沒看出來居然是講官場爭權,朝政黑暗,官吏腐敗,明朝衰敗,而且臺詞也都很地道??纯粗祚粹x的樣子,看看朱常洛的樣子,看看方從哲一群人的樣子,看看朱由校的樣子,再瞅瞅魏忠賢和客奶媽。就是沒有努爾哈赤,老朱家也活到頭了。朱元璋和朱棣是萬萬沒想到吧。大部分還是很靠譜的正史,讓我想要重新?lián)炱鹈鞒切┦聝?。話說這里面很多烏紗帽和稀泥,無過便是功,只會退縮嘮嘮不敢出頭,頑固不化,是不是很眼熟呀,方從哲們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進步一點^_^
妖書案有兩次,各種輿論斗爭。詛咒案沒注意過6356
老面孔啊全是,朱常洵他爹太氣人了????朱常洛朱常洵兩兄弟也不輸他爸的亞子
基本就是萬歷時期三大案為主線的,張晨光老師的萬歷不錯
近期看過較好的歷史正劇,基本按照史料拍攝。虛構人物裴文中作為主線人物有些多余,關于他的劇情既不推動劇情也沒有超越時代的觀念,還不如鄭貴妃最后幾句的反思。
晚明電視劇里面最好的一部!強行虛構的光偉正不算,男女主角(張晨光和蕭薔)完全黑化,這樣的電視劇真的太好看了!
有美女,必看。
精神正確,敘事流暢,虛構主角沒有立起來,萬歷,鄭貴妃,葉向高,陳矩,魏忠賢,栩栩如生。妖書案,梃擊案,各種勢力角逐,精彩紛呈,兩線敘事,分外明朗。妖魔群舞,末世景象,配樂典雅,古琴偏多。
1.2倍速看完,明末歷史看著真生氣!一度氣到看不下去!以后還是不要拍明史正劇里,拍出來真是遭人罵!2.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永遠都不會知曉了。寫史書的男人,總喜歡把罪責歸咎于女人。我不信在明朝后宮里,總有女人,不論是寵妃還是奶媽,都能天天在皇帝耳邊叨叨叨干政。明末皇帝若是當真如此昏庸兒戲,東林黨們?yōu)槭裁床蝗《?.蕭薔當年還是很火的,居然都沒帶火這部劇。B站連彈幕都沒有。4.山影、孔笙團隊作品,為什么不用原聲?沒有字幕看著有些費勁。5.老丁啊老丁,居然演過魏忠賢!
老劇啊
該劇主要講述,明朝是怎樣被萬歷皇帝玩壞的,演的很好,不想在看了!
明顯比后來的知否。知否。應是屎臭尿騷。濁陡悲(清平樂)這些四不像還要強行用半文不白關鍵還漏洞百出裝杯臺詞的劇要純粹很多。
對我等精明而言實在算是一個驚喜。萬歷一朝的君臣對峙,從來只說是祖宗成法和皇帝私欲之間的矛盾,卻沒人看到皇帝也不過是個正常人,喜歡一個情投意合的白月光,愛屋及烏地喜歡她生的孩子,在國本問題上東拉西扯,也無非是愛情和親情的緣故;更重要的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作為一個皇帝,竟然連基本的感情的自由都不能獲得尊重,文官集團的勢力自嘉靖以來不斷擴大,連皇帝也無能為力,爭不過我就不理你們,三十年不上朝,實在是一種無力的抗爭。穿過昏庸賢明的表象,看到的不過是愛和恨而已。(PS:蕭薔的鄭貴妃差點意思,把愛情演成宮斗,絲毫把握不住人物的精髓,只會作妖。她就是不明白,她所以能抓住萬歷,從來都不是靠心機,而是靠愛情,如果鄭貴妃真是這樣斤斤計較作天作地的性格,萬歷又怎么會喜歡她呢)
張晨光的萬曆演的很好,算是目前演的最好的萬曆了吧。出場了不少明朝晚期的內閣大臣、大太監(jiān)。有些臺詞是很符合歷史記載的。幾個案件當中梃擊案最為精彩,后面的紅丸案和移宮案感覺無聊,對三案的解釋比較“創(chuàng)新”。個別細節(jié)也不符合歷史。服裝很差。故事分成雙線進展,但是後面虛構主角線越看越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