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心里陽光一點好不好
在豆瓣,這種國產劇無疑是失寵的。這正中我下懷,雪里送炭才叫炭啊。
吳越,著實的讓人看不夠,我不斷想起11年前的“明明”。她那神情根本就還是個孩子,沒一點兒歐巴桑樣。讓她演倆半大孩子的媽,情何以堪啊。她仍然是那副舉重若輕的樣子,潛臺詞那個豐富,每一個吐字,每一個眼神,甚至每一個停頓、皺眉都讓人心疼。她若還不去演幾部好電影讓大家看看,實在是虛度了我們的青春。
余可非,作為一個曾經患病又反復發(fā)作的抑郁癥患者,一個嫁給自己心理治療師的病人,一個嫁給自己爸爸得意門生的女兒,一個生過龍鳳胎的媽,一個把自己兒子丟了的媽,一個和自己兒子養(yǎng)父出了墻的女人,一個姐姐比自己還缺心眼的妹妹,這個世上,還能有誰比她更有資格玩凄慘?可大部分時候她都安靜得像株植物。我們卻能清楚地知道她的心,因為她是吳越演的。
片子總的來說挺疑似專業(yè)的,不過經?;煜诵睦碜稍儙熀托睦碇委煄???吹贸鰜?,它講的是治療師,也就是心理科精神科醫(yī)生,有處方權的,甚至有電擊權的那種。所以里面提到飛越瘋人院,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賊喊捉賊么。不準確的是,哪有治療師會花這么大段時間靠說話來治病人的?凡是已經扭送到他們這來的,大部分都是得下猛藥的了??孔齑蛱煜碌氖切睦碜稍儙?。所以咱得認準分清,一般的小問題,咱找個咨詢師就夠了,是藥都三分毒。
不過編劇倒還真挺有生活,看來是下過基層。就這一點來說,比“跟家憋三天憋出個海南島”強多了。高度疑似的內容有:治療室的布置,座椅的擺放,治療師用語,還涉及到平時帶著PPT去培訓班上課騙錢,去電臺做CALL IN(這段讓我想起萬峰大師,笑得樂不思蜀~也許他正是朵心理學界的奇葩),圈內人士沙龍,包括一些求助者案例,也都挺典型。但有一段,周文作為一名自己用行為認知療法的治療師,在自己遇挫后卻被督導用精分催眠擺平后龍心大悅。在催眠療法正日趨火熱的今天實在是種不良引導,玄之又玄的東西總是正中了國人下懷啊。
葛云峰,倒是久病成醫(yī),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反殲計使得一計勝一計,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結尾雖然制造了最大的矛盾沖突,但對葛的診斷有點多余。我倒是情愿他只是個敢愛敢恨的普通真男人。這年頭,愿意為老婆忠貞的,難道只剩下有病的男人了么?!
最扯的是杜伊琳那段,和前男友一起在手術室為他現任夫人加油生產。看到人乍舌吐血,生不出一點憐憫疼惜。當時就是只想把編劇的名字寫在剛做好的小布人上,拿針死乞白賴扎一通。一邊扎一邊罵:“讓你小子偷錢包!讓你小子歌功頌德!”其實罵什么無關緊要,只是覺得又牽強附會又好氣好笑,讓人一下子覺得再看下去實在是對無上崇高智商的侮辱。當然嘍,能編出來的情節(jié),生活中一定有原形,而且生活還能讓你更出乎意料,好吧我不該對編劇亂扎。更讓我們乍舌的是真正的生活。
說句實話,其實真沒有那么多病人。自己學學心理學就會明白,也會更平和,才知道無病呻吟的人有多么多(豆瓣為甚)。遙想起當年小喬出嫁時,連自己都笑話起了自己,無非是故作青春的痛苦狀?;孟胨械呐c眾不同,越到老了才肯承認“只要健康,情愿平凡”。
是的,它打著心理學的幌子,玩兒情感劇了。可我覺得它玩兒得還不錯!所有引導和啟發(fā)人開始思考自己內心的東西都是好東西。
趕上盛世要享太平,那也得學著怎么享。
心里要陽光一點啊同志們,作死不可活。
2 ) 趕走你的憂郁 喚醒自己早已迷失的心
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展現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感人故事,無非就是告訴更多的觀眾對心理健康問題要更加重視,而且無論男女老少,各個崗位都會有可能得心理病,就算是心理醫(yī)生,受過專業(yè)訓練的醫(yī)生也不例外。張國立,在《趕走你的憂郁》里飾演的周文就是一個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心理的醫(yī)生。張國立將這個亦是心理醫(yī)生,亦是丈夫,亦是父親,亦是一個人表演的十分出色。
本片的蒙太奇,巧妙的節(jié)奏,體現了主人公的心理或是劇情的發(fā)展。我覺得有一亮點,值得一提。張國立飾演的周文,每次在煩惱,憂郁,煩躁,處理不好事情的時候,總會出現另一個周文與他對話。剪輯的巧妙,體現了周文也是正常人,也是會煩惱和憂郁的,而另一個他正是平時天天傾聽病人的“垃圾桶”——心理醫(yī)生。往往,理智與感性都是互相矛盾的,同樣,每個人都是如此。有時在痛苦或是選擇之類的在、思想斗爭的時候都會有兩個自己在爭論。在畫面的美感里,診室的壞境,以及“春天計劃”的基地,都是那么美麗。色彩的勻稱,布局的舒適,都是治療心理疾病的重要關鍵。本片也很自己的注意到了。
生活,一場憂郁。憂郁,一種情緒。情緒,一份代價。代價,一段生活。
趕走你的憂郁,脆弱的心也需要安寧;趕走你的憂郁,喚醒自己早已迷失的心。希望每個人對自己都不要太過壓力,對自己好點,心才會不再脆弱,不要讓生活折磨,而應該享受生活。
最后給大家說個事情 請喜歡本劇的朋友+群
≮〓趕走你的憂郁〓≯ 65387197
國內首個 趕走你的憂郁 QQ討論群 開啟了
給各位喜歡本劇的朋友們 一個討論的空間
喜歡心理學的朋友 也來加入哦!呵呵 請大家多多支持!
陪媽看系列。節(jié)奏慢點,但有懸疑性,解悶可以的。不由得吐槽劇中心理醫(yī)生太low,女心理醫(yī)生失個戀就魂不守舍,仿佛天塌一樣。張國立第一個女病人治得跳樓死了,第二個女病人談戀愛,不敢和老婆坦白治病,結果人家還是裝的,都沒看出來;找回兒子還掰不回來情感。
楊若曦挺好看的,就是感覺臉有點歪,吳越和楊若曦有時候感覺有點像【我怕是臉盲了我
中國內地最好的心理影視作品
題材不錯
非常喜歡吳越的表演!
心理學
在高考結束到出成績的整天緊張的睡不著覺的日子里我就自虐似的把這片子看完了,看的更緊張更睡不著了還做噩夢= =
難得的好電視。
欣然接受痛苦,因為可以從中學習……
為了莫小桑才看的。然后,我好像有大叔控的傾向了。
算是不錯的國產心理咨詢懸疑片了~
看張國立有點疲態(tài)
這個電視劇里面的正常人很少,心理問題是現在很多人的大問題,但是都被大家忽略了......
不錯不錯~~神奇的是,竟然不是浪漫主義,而是懸疑劇~~
心理醫(yī)生的題材很少見,而且是皇帝專業(yè)戶張國立演的。特別是里面有《家有兒女》朵朵(段麗陽)和夏雨(尤浩然)
心理問題咱不懂,但周文和可非所面對的內心糾結很真實。
很新穎但是很現實的題材
還算可以,挺喜歡的
題材不錯~比較好的國產電視劇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