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猝不及防的被打動了…
“你是個姑娘,不應該哭,因為哭,就不漂亮了?!?/p>
“我不會輕易為女人出手的,你真要我出手的話,你就要跟我一生一世?!?/p>
“藥師……我還以為這輩子也見不到你了”
“不會的,就算找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你?!?/p>
“可是我現在變成這個樣子……”
“你無論變成什么樣,也要跟我一生一世你答應過我的?!?/p>
這部的劇情感覺怪怪的,不知道是不是出自金大俠的文筆,但是黃藥師和馮衡的愛情確是讓人為之動容的。
從開始的動機不純,到一步一步的日久生情,更或許就是一見鐘情,在藥師去抓圣女的一刻仿佛已經被月老系好了紅繩,直到馮衡的出宮相尋,更是情根深重。兒時年少,感覺藥師冷冷的,以為藥師并不喜歡馮衡,上學時無意間,重溫電視劇時發(fā)現藥師深沉濃烈的愛,兩人旁若無人的默契。在重尋回阿衡的開心,讓藥師帶著阿衡狂奔出了繁雜的集市,到只有兩個人的地方一訴衷腸。阿衡可以看自己想看的水墨畫,而不怕別人的出手,因為藥師在身邊啊。即使在最后一刻,馮衡也舍不得自己最愛的男人傷心,讓他為自己取琴,而自己看著他離去的身影,默默的離開人世。在寂靜的午夜時分,為小蓉兒吹奏她娘親最愛的曲子,卻終究無法挽回愛人的藥師,終于掩面而泣。
寶髻松松挽就,錢華淡淡裝成。
紅顏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
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明人靜。
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桃子并不太喜歡金庸,但身為武俠迷,金庸也全是讀過的,再加上影視劇的反復轟炸,對金庸了解可能也不算太少。而我接觸的金庸第一部小說,就是《射雕英雄傳》。在十三歲那年,一口氣連讀三遍,然后造成了嚴重副作用——此生絕不想再讀第四次,哪怕一個字都不想看到。
對比起來,古龍的小說我大多看過三遍以上,曾一個暑假將《楚留香傳奇》連讀五遍,在其后的人生中又至少看過不下十二遍吧。然后《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劍》、《邊城浪子》等等都看過五遍以上。為什么對金庸厭倦得這么快?年紀大了才突然醒悟,很可能是完全無法親近金庸筆下人物的緣故吧。以個性激烈偏執(zhí)的我,終歸喜歡劍走偏鋒。所以即使對金庸,也會喜歡那些盡力活出全部自我,遵循本心的人:阿紫、楊康、令狐沖之類,當然,包括黃藥師。(黃蓉和楊過對我而言,則作過了頭。)
桃子心目中的俠者,始終,都是古龍的范:縱情不羈的浪蕩子,游戲人生的邊緣人。一句承諾可以賭上一切,一次施舍可以涌泉終生,從來只忠實于自己,忠實于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信念,什么名利權力,家國天下,不值一壺酒而已。
在金庸小說里,將這套人生哲學貫徹得最為徹底的,只有黃藥師。所以,黃藥師就似乎成了穿越到金庸小說中的古龍式人物。首先就讓我好感多了幾分。
金庸的小說拍了很多,《射雕英雄傳》尤其多。嚴密跌宕的故事,大張大合的節(jié)奏……比起古龍那種處處是洞,寫了上一句不知道下一句在哪里的情節(jié),實在是金庸適合拍成影視劇太多了??梢苍S和我的閱讀喜好相同的人也有很多,他們看中了金庸故事的張力,卻并不太喜歡金庸筆下道貌岸然、有說教傾向,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太深牽扯的人,所以總想著要結合一下兩者的長處。于是就誕生了《東邪西毒》、再算上1993年的這部《射雕英雄傳之九陰真經》。以古龍粉絲的心態(tài)去寫金庸小說的同人,大概,就是這個效果了。
《九陰真經》借了《射雕英雄傳》的殼,講的,卻是一個非常古龍的人物。故事的主線,是《射雕》中馮衡和黃藥師那段語焉不詳卻又至死不渝的愛情。傳說中至高無上的武林秘籍《九陰真經》,在這段故事里,實際上,并沒有多少分量。
(不免又想吐槽一下武俠中的設定,得了本秘籍就能稱霸天下啦?學什么東西不是靠個人的悟性?如果一定要說武林秘籍是武俠中的隱喻系統(tǒng),象征權力和控制欲,那也很牽強吧?)
對于《九陰真經》而言,把握得最好的,恰恰是人的情感:愛情,欲望,深入骨髓的,無奈與孤獨。
所以,它的基調才那么灰白,基調才那么蒼涼,氣氛才那么沉重。
宛如一幅徐徐打開的水墨長卷,蒼白凝重的線條,掩蓋不住暗流涌動的人心與情欲糾結。不斷落下的雪,茫茫的滿天大霧,隱隱透著一脈歸家的燈光,似隱若現,最終終于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凈?!?/p>
所以我們明明已經知道了一切——知道了馮衡一定會早死,黃藥師會孤獨此生,心如死灰;知道陳玄風和梅超風會淪為銅鐵二尸,不得善終——還是一樣會被在這命運漩渦之中的掙扎所感動。即便最終結局早已注定,不管你有多強,都逃不開躲不掉,但,若能真正的活過,愛過,來過,就算是蹉跎在漫天風雪中,成了永遠的不歸者,內心,也不會有所畏懼吧?
身不由己的,又何止江湖而已。
片頭黑白的剪影,獨自佇立在雪中的黃藥師,獨自喝酒的黃藥師,用酒祭劍的黃藥師……神情是那么的孤傲,那么的俾睨。仿佛漫天的風雪不斷落下,卻半點也落不到他的身上。這種詩性、古意而又浪漫的鏡頭語言,確實深得魏晉風流的古龍韻味。
但真正演出這份魏晉風流的,是姜大衛(wèi)。
1993年時,姜大衛(wèi)已經46歲了,歲月不饒人,縱然是靈動邪性的姜大衛(wèi),也擺脫不了時間的摧折。身材明顯發(fā)福,下巴松弛,皮膚衰老,年輕時本就有的對眼也更加明顯了。這個時候,姜大衛(wèi)幾乎已經沒有多少顏值可以加持,相反,對于他這種從一開始就走“偶像”路線,角色類型也較為單一的演員來說,年輕時的光芒萬丈,在此時,大多成了負擔。
《射雕英雄傳之九陰真經》成就了姜大衛(wèi)最后的武俠絕唱。他憑借著自身氣場,完完全全令人信服的演出了最具魅力的“東邪”黃藥師,沒有之一。
姜大衛(wèi)老了,也還是姜大衛(wèi)。
只有他,天生貴族,又經歷了無數后天起落,年近紙?zhí)烀?,才真正領悟,什么是桀驁不馴,什么叫孤獨入骨。
換一個人,只怕都會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吧?
一身白衣,一支長笛,一個瀟散寂寞的微笑,一個輕輕持劍的動作……
一場大雨, 雨中無數把鋼刀明晃晃落在他身上,可他不還一招,一路疾馳,鏡頭一路搖晃,刀光凌厲,無數刀劍劃破皮膚的聲音。直到他狂奔直到路的盡頭, 然后毫不猶豫的一刀,噴涌的鮮血突然震碎了滿屏的雪色,頭顱飛起,緊接著黃藥師牽著他師傅的人頭緩緩離去……
那個眾人無力矚目下無聲的背影,仿佛包含了一切。
然后是柳溶月,很有風情卻帶著風塵氣息,一身白衣,一頭烏發(fā),只在鬢角斜插了一朵紫花,說話溫柔,善解人意,體貼入微的紅顏知己。她聰明到一看到馮衡就明白:“你有的,我一輩子都不會再有了?!薄八械奈覜]有,我有的你不稀罕”。她聰明到知道黃藥師要走時,當黃藥師說:“再為我釀點酒。 也許過幾年,在下雨的季節(jié),我會回來再跟你喝酒。 ”她會回答:“你離開以后永遠不要再回來?!薄?/p>
心里這么多不忍,這么多留戀,可不屬于你的,爭取不來的,就算是滿含心酸不落一淚的放手,又能如何了?又不能如何了?
所以柳溶月最后明白了,影片的最后,居然是由這個最初只出場了幾集的人物做收束:
藥師,那天你叫我為你釀的酒,我已經釀好了。
你夸獎我的指甲美,我也剪下來,一塊放在這兒留給你。
這間房自從你走了以后,它還一直空著沒有人來住。
我說過我一點都不了解你。
可是不知道為什么,一個人在聽雨樓,過著花開花落的季節(jié),忽然間好像完全了解你了。
那天你離開我的時候,我叫你不要再回來。
其實我的心里多希望你回來。
可是現在無所謂了。
因為不論你回不回來,我永遠都不知道。
何等徹悟,何等孤獨……
還有梁佩玲,說實話,從來沒有覺得她是美女,妝面總顯得有點厚重,演得是個純真少女,但好像卻總少了點如清水芙蓉般的純真。
但在這部劇中,她身上那點冷傲倔強的氣質,卻恰好成就了她獨有的溫柔、柔弱和聰敏。(只是實在不夠古靈精怪,有點遺憾。)
最初相見,幾乎沒有多少交談,便留下了“雖然我們沒有好好的交談過,可是我覺得我已經很了解你了。臨別在際,奉上一塊玉佩,我把它系在你的笛子上,希望你以后再吹它的時候,不要感到孤獨。”再次相遇,是馮衡逃婚,巧遇黃藥師,央求她帶自己走,黃藥師說:“我從來不為女人出手。一旦出手,她就要跟我一輩子。 ”(把妹高手啊是不是?),馮衡便閉上眼睛,任由刀光劍影里黃藥師帶著自己逃亡,一臉幸福的笑容。而當兩人失散重逢后,黃拉著馮衡狂奔數里,直到海邊無人之處,才將對方攏在了懷里……馮衡和黃藥師的情感發(fā)展,比起濫情的今天,確實用心設計,不落俗套。
所以小時候的我們,記得最多的就是黃藥師和馮衡吧,每次黃藥師拉著馮蘅的手奔跑的時候吧,馮蘅都只注視著黃藥師,癡癡的看著他,仿佛天地之間只有他一人。 她甚至可以閉上眼睛,任由黃藥師帶她去任何地方。那種全身心的依賴和信任,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那是如此幸福,有這樣一個瞬間,人生也不枉過了。
只是最后,當馮衡知道自己馬上就要死去,她選擇了支開自己心愛的人,不讓她看到自己臨終的時刻,喃喃自語道“藥師,你知道嗎,我是多么的愛你……”
至情難忘……
想來,這部電視劇最多的就是孤身一人的背影了。
黃藥師帶著馮衡刺傷他的刀,一個走在空無一人的長長街道,依然是漫天風雪,風卷殘云,天地間只剩下風雪的聲音和他的倒影……
茫茫天地,漫天風雪,失去了可以留戀的人,還剩下什么?
馮衡死去,黃藥師握住她的手直到天亮,又去取來了笛子,在紛飛的桃花中吹起那首《碧海潮生曲》,吹到一半卻再也吹不下去,從來未曾流淚的藥師趴在欄桿上無聲流淚……
這樣的背影,這樣的眼淚,這樣深邃的孤獨,似乎只屬于古龍。
就像《九陰真經》每每轉開鏡頭去拍江湖正派,爭奪秘籍,你死我活,權利陰謀時,便讓人覺得乏味。讓人記住并至生難忘的,只有黃藥師和阿衡(陳玄生和梅若華這對膩歪了整部電視劇,到了最后的一刻,也很不錯,這里就留個彩蛋給想要去看的讀者們吧),那樣的黑白,黑白中點綴著一絲桃花……也許你說不出這片子哪里好,但,就是在無數的細節(jié)中,牢牢的給你傳遞了一種清冷孤寂的氣質。
在金庸筆下,在金庸改編的所有影視劇中,黃藥師都是一個高冷乖戾的人,雖然也寫了他的深情,但給人的感覺,多半還是古怪“邪性”又自戀的家伙吧。精通琴棋書畫奇門遁甲醫(yī)卜星相,自帶無數外掛,行事極其偏激,養(yǎng)的出黃蓉這樣古靈精怪的女兒。甚至被人認為是表演性人格,??嵫b帥……
在金庸筆下,我們看到了黃藥師的皮相,看到了他的“肉”,卻不明白他究竟想要什么,真正堅持什么,又是如何成了這樣孤絕冷傲,自負偏執(zhí)的性情。只有這部劇,給了黃藥師“骨”——
美女、烈酒、快刀、情義和背叛情義,永遠在愛恨恩義中糾纏。想要脫離羈絆卻永遠逃不脫羈絆。
只有在這部電視劇中,阿尊和編劇、導演、甚至配樂,才賦予了黃藥師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的“邪”,他的“冷”,他的溫柔,他的肆意,他的血性,他的堅持,才不似金庸筆下那么神神叨叨,完美得不真實又惹人非議……沒有權力、名望、地位、天下第一,沒有家國大義的江湖,才能讓人活出全部真正的自我??此迫涡裕瑢崉t無法逃避,看似瀟灑,實則無法負荷。
——就像開始的時候,黃藥師孤身一人。
結束的時候,他所有的也只是他懷里的小黃蓉。
曾有的春光明媚,隨著馮蘅的死去而告終。 正如白茫茫白雪之中,一身黑衣的黃藥師劍尖的那朵桃花:
就像所有的生機都會慢慢失去,最后一切都埋葬在雪中,在雨里。
《九陰真經》這部電視劇,從立意上來說已是TVB的最高峰,礙于成本和視野,無法展現大格局的香港武俠劇,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寫人上?;蛟S,它將永遠無法和大制作的當代仙俠劇比場景(懸崖就是一座攝影棚內的假山,落日就是幕布上打一點燈光,雪景基本上是室內鋪滿塑料泡沫,華山論劍紫荊城之巔簡直是個破操場 ),比造型(服裝道具輪回使用30年,誰敢和TVB比?),比特效(真正的五毛特效還特別少……)但,好的作品和制作經費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在低廉甚至流水線生產的影視劇中,真正能決定它品質的,是用心。
后來,這部《九陰真經》的導演李仁港,也和很多香港導演一樣,選擇了北上拍片,在資金遠遠充裕過當時的情況下,拍了《錦衣衛(wèi)》、《天將雄師》、《鴻門宴傳奇》和《見龍卸甲》(《盜墓筆記》也是他拍的),一部賽一部的差,豆瓣均分還不到6分。反而是這部《九陰真經》,成了無數80后心中武俠劇的最高峰,豆瓣評分是他所有作品中最高的(8.6分),甚至高過他自己的港片經典《星月童話》和《我愛你》,也高過同為經典的《九月鷹飛》。
不知道是李仁港本身格局小,有了錢就不知道怎么拍片了了,還是南橘北枳,亦或者武俠片的的沒落是大勢所趨,總之,李仁港,再也不是《九陰真經》時那個靈氣逼人的李仁港了。
時代變了還是人變了?再看到一部如《九陰真經》般的經典武俠劇,就那么難嗎?
這部電視劇整體色調屬于武俠影視劇少有的陰冷蕭瑟:大雨、飛雪、寒夜、殘陽、冷月、劍光、血滴、落花……加上格外素雅簡樸的造型,再配上凄絕哀婉的配樂,深深的寂寞滄桑之感便撲面而來了。
九陰真經大部分配樂都是西方長笛大師詹姆斯創(chuàng)作的,出自他的《The Enchanted Forest-Melodies of Japan》。 《碧海潮聲曲》則原名叫做《Nakasendo》(明明吹的應該是簫,怎么成了笛子了?納悶),中間還大量應用了三弦等日本樂器,香港導演的日本情結還真強。不過,在這部寫意風的電視劇中,這些樂器還蠻合適的。
徐克據說非常喜歡這劇,甚至模仿借鑒它拍了《刀》。只是徐克畢竟還是徐克,他迷戀的東西,越到晚年,就越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本身,對于意境、人物,似乎再也不復昔日實驗期的探索精神了。
(剛看了《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都“油膩”了呀……
(不是太想費心找黃藥師的其他扮演者的劇照,我心中的黃藥師只有阿尊一人)
真的覺得姜大衛(wèi)好帥啊。。。。。至今為止,我還是覺得黃藥師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此片之后,再無武俠。
最棒的射雕同人劇。除了生孩子什么都會的藥師活生生就是杰克蘇的鼻祖啊,可恨我等凡人明日寶劍為誰斷?
小時候躲在被窩里偷看的劇?,F在想來對張智霖的陳玄風完全沒印象,只記得姜大衛(wèi)的黃藥師了,難道那時我潛意識里就是個大叔控了= =
藥師 我要是阿衡多好啊 臨死那一句 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地愛你
姜大衛(wèi)就是有這種魅力,即便中年發(fā)福,但是骨子里的帥。黃藥師通常沉默少語,但對馮蘅的告白句句戳心;表情面癱,可難得笑起來還是能見到小姜的狡黠。尤其喜歡黃馮二人再見時的心意相通,讀射雕時就對黃捉襟的過目不忘印象深刻,唯不足的大概是這版東邪太過浪漫深情惹人憐惜,少了黃老邪的豪放與邪氣
一見藥師誤終身
最唯美的武俠?。。?!
爲什麼十多年過去了,我才來點“看過”?。?!究竟有多少人喜歡姜大衛(wèi),或者是喜歡姜大衛(wèi)扮演的黃藥師?。。?/p>
可以把黃藥師和馮蘅之外的所有人的戲都刪掉嗎??
桃花影落,碧海潮生。搖晃堪比王家衛(wèi)的武打鏡頭,專注拍雪二十年的李仁港,最好時光里的姜大衛(wèi)和梁佩玲。八九十年代的TVB武俠劇有時更像一種時代符號,布景道具可以精益求精,劇情改編也可以更合情合理,只是那些逝去的氣質情懷已然不再了……
馮蘅手捧著沾有藥師血跡的白手帕,像是偷來的寶物般對著月光細細展開,一片陰冷的陳藍色調中,那個滿溢著少女竊喜又病態(tài)的思慕情愫的背影實在太美。
姜大衛(wèi)叔叔挺神奇的。年輕時,巴掌臉小身板,熱血又邪氣的愣頭青;年長了,臉盤和身材都橫向發(fā)展了,氣質也跟著敦厚起來,但那股子戾氣還是會從眼神里偷出來。馮蘅沒死之前的黃藥師就該是這幅模樣。
若只說片頭曲的制作就值得上五星。那些桃花飄飛的場景實在是太美了,色調、轉鏡、歌曲,浪漫的無以復加。但是,姜sir對不起,我心中永遠的黃老邪只有曾江。
那時候的梁佩玲,真是絕美
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再不會有那么好的意境那么剛好年紀的姜大衛(wèi),和見證過這個劇的那一代。雖然后來李仁港江郎才盡開始迷戀飛碟鋼盔,但因為這部戲,對他始終也沒辦法真的討厭。
這是原創(chuàng)的頂峰 當時的香港編劇真有水平
你要知道姜大衛(wèi)即使老了他也還是姜大衛(wèi)。
最喜歡的一版黃藥師。1.黃藥師:我不輕易為女人出手,如果你要讓我為你出手,你就要跟我一生一世。2.黃藥師:“想不到你這么堅強,我以后不用再為你操心了?!? 阿蘅:“不是,我的堅強只是為了你再為我操心。”3.黃藥師:“這個世上除了我,沒有人對你更好?!?.黃藥師:“你無論變
俱往矣,數古今風流人物,皆是自戀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