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已經(jīng)2017年了,距離這部片子的上映,已經(jīng)有16年之久,這部央視版《笑傲江湖》完整的我只看過一遍,上周用了3天時間看完的。當年看的時候還在上小學三年級,因為年紀小,無法做到每集都跟,但是還是給我留下了很多難忘的印象。 沖盈竹林對戰(zhàn)三路敵人,配上那首《天地作合》,喜歡。林平之為了復仇修煉辟邪劍譜,獨自對戰(zhàn)余滄海和木高峰,打斗場面換成現(xiàn)在的我,都覺得很滿意,兒時覺得還是比較恐怖的,覺得林平之鬼魅的劍法步法和言語表情真的很恐怖,余滄海多變的臉加上奇怪的武功,還有木高峰后背的液體弄嚇林平之的雙眼,真的是絕了,看了這么多版本《笑傲江湖》,覺得這段打戲真的出彩,喜歡。 其實我是個看電視劇電影特別挑剔的人,已經(jīng)好多年沒有看國產(chǎn)電影和電視劇了,因為我覺得現(xiàn)在的片子過于商業(yè)化,花大資金的電影其實大部分都是請了知名的演員,只有小部分用來后期制作,這樣的電影電視劇,呵呵了。雖然整部劇很多地方相對于原著有很多改動,還有的地方比較跳,我不知道是因為本來就這樣,還是網(wǎng)上現(xiàn)在的版本刪減比較多,但是整部劇散發(fā)的那種獨有的武俠風,真的很有江湖的味道。 有人說受不了青城派的川普,我覺得并沒有什么不妥,四川地區(qū)的門派說川普也很有味道,更加真實了,一句川普龜兒子讓我更直觀感受到余滄海為人和林平之落魄滅門的心酸痛處。再說林平之,演技我也是佩服,不說自宮之前,自宮之后吧,每個版本的林平之我都又專門看了,不得不說,這個版本的林平之自宮后的妖嬈加上他近乎癡狂的復仇心理,真的挺恐怖的。說了林平之不得不說岳不群,偽君子,即使暴露了依然偽下去,利用令狐沖對他的言聽計從,真各種發(fā)揮,淋漓盡致,喜歡。 任盈盈,很多原著粉都說任盈盈跟原著出入不小,當然也有很有人喜歡的不得了,我也很喜歡,不僅漂亮,演技也是沒得說,從小便是我的女神,至今也是,也只有這一個,喜歡的并不是許晴,而是許晴版任盈盈。令狐沖,網(wǎng)上翻了很多評論,很多人說李版令狐沖怎么怎么不好,那時候還小,幾乎接觸不到網(wǎng)絡,也不知道當時網(wǎng)上評論有多激烈,但是我覺得李版令狐沖還可以,可以看得出還是很賣力的。別人就不說了,配角們也是優(yōu)秀,田伯光、東方不敗、余滄海等還有幾個老前輩,真心良心。 總而言之,看過《笑傲江湖》后,這么多年未曾再有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此類電視劇,無論是武俠,仙俠根本沒有辦法看。時代也不同了,現(xiàn)在的年輕人是只憑一個明星一個臉就可以粉的無法自拔,不管演技如何,只要他/她參演片子就喜歡,顏值高固然大家都喜歡,但是演技不好,我是絕對不會買帳的。 每當想到或許之后再也無法看見類似央視版《笑傲江湖》這樣的用心作品,多少覺得可惜,已經(jīng)過了16年了,再也沒有這些這樣的演員拍這樣的《笑傲江湖》。
2001年03月26日,這是一個在社會文化史上值得被重重記上一筆的日子,在那一天,四十集武俠電視劇《笑傲江湖》在央視八套首播。這在如今看似不起眼的舉動卻在當年掀起了滔天巨浪。
因為這部劇的原著小說作者是現(xiàn)代通俗小說作家的頂尖人物金庸,而這部劇則是由央視牽頭、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制作的。
相比于后來張紀中制片的《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雕俠侶》和《鹿鼎記》等,《笑傲江湖》顯得意義非凡,它的播出標志著主流文化對武俠文化的接納以及武俠文化向主流文化的靠攏。
一共一生水遠山高
在李亞鵬版《笑傲江湖》(下稱01版)播出前后,還發(fā)生了這樣四件事。
1998年,坊間傳來消息,大導演李安打算將王度廬的原著小說《臥虎藏龍》搬上大銀幕。1999年07月31日,本片在新疆天山一號開機,2000年上映。2001年本片被評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1999年01月,北京大學教授嚴家炎出版了一本新書《金庸小說論稿》,在書中首次提出金庸作品的文學史地位。
1999年03月26日,金庸被浙江大學聘為人文學院院長。同年04月05日,金庸來到浙大講課,下午金庸接受中央電視臺《文化視點》主持人姜豐的專訪。訪談中,金庸提及愿以一元錢向中央電視臺轉讓其作品的改編權。
1999年11月01日,著名作家王朔在《中國青年報》上刊登文章《我看金庸》,文中說:「這些年來,四大天王,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和金庸小說,可說是四大俗?!?999年11月05日,《文匯報》刊登了金庸的回復《不虞之譽和求全之毀》。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兩篇文章引起了文壇的大爭論,便連格非與劉恒也被卷入其中,發(fā)表了各自的看法。
這四件事都發(fā)生在世紀之交。
《臥虎藏龍》的藝術價值和碩果累累意味著武俠題材不再是偏安一隅不入流的東西,而是可以被當作中國文化的代表存在的,這一點想必給了金庸以信心,金庸在接受訪談時就說過:「我覺得《臥》片拍得很好,編導處理都很好,但原小說并不好看。所以我不是說我的小說不能改,只要改得有才氣就行。中國文化不能由武俠片來代表,中國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如果由武俠片來代表,那別人還以為中國文化就是打打殺殺呢。」
很明顯,金庸在積極尋求主流的認同。而主流同樣報以回饋,從馮其庸、陳墨、嚴家炎開始,「金學」逐漸被人重視起來。
但是另一方面,以王朔為代表的一批主流小說家卻表示了對金庸的不歡迎,有的如王朔直接批評,有的如格非則在表示了金庸小說帶給他樂趣后又說金庸作品的寫法存在問題、王朔的批評不算過分。
那年的金庸已經(jīng)75歲了,他已經(jīng)老了,他需要給自己的小說正名。
但是在當年,嚴家炎和陳墨的評點尚沒有得到文學評論界的認可,社會上對金庸小說依然存在著許多批評,金庸作品還沒能真正進入文學史。
這時金庸將目光投入到了影視行業(yè)。
金庸小說的影視改編早已有之,在《射雕英雄傳》還沒寫完時,由胡鵬執(zhí)導的同名香港電影就已經(jīng)在1958年被搬上熒幕了,而電視劇也早在1979年就有了鄭少秋、汪明荃版的《書劍恩仇錄》。
但香港畢竟是一個商業(yè)極其發(fā)達的地區(qū),那些年的香港影視作品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劇,大都帶有一定的商品性,講究快準狠,如何能引起觀眾喜愛就如何拍攝,也因此在八十年代忠于原著的劉德華《神雕俠侶》和梁朝偉《鹿鼎記》后,武俠影視迎來了天馬行空的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是香港武俠影視的天堂,這里有程小東的電影《笑傲江湖》、劉鎮(zhèn)偉的電影《東成西就》和王家衛(wèi)的電影《東邪西毒》,也有張智霖版《射雕英雄傳》、古天樂版《神雕俠侶》、陳小春版《鹿鼎記》、黃日華版《天龍八部》和呂頌賢版《笑傲江湖》等。
以上這些影視作品都有各自的藝術價值,但由于均屬于低成本快節(jié)奏的產(chǎn)物,因此不得已會對原著做大量修改,其中有的修改無傷大雅(如古天樂《神雕俠侶》),有的修改則將原著精神改偏了方向(如陳小春《鹿鼎記》),這樣的修改是好是壞姑且不論,但金庸自己是很不滿意的:「香港導演把我的小說胡言亂改,我非常生氣,他們還經(jīng)常加內(nèi)容進去。要加進去,為什么不自己寫武俠成名?孩子不好,幫我教教可以,但不能生了孩子說是金庸的孩子。」
而九十年代的大陸影視拍攝的是什么樣的作品呢?
1994年,央視和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出品電視劇《三國演義》;1998年,央視和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出品電視劇《水滸傳》。
這才有了金庸在接受《文化視點》采訪時說下的話,他說如果央視能以拍《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態(tài)度來拍自己的作品,他愿意以一元錢賣給他們。
看到這則新聞的張紀中猶豫了許久,終于決定以中央電視臺的名義聯(lián)系金庸。不到一個月時間,金庸先生就立刻給出了同意的回復,這讓張紀中很是意外,同年十月,張紀中用有機玻璃制成制作了一塊匾額,匾右側刻「金庸先生《笑傲江湖》電視劇版權轉讓紀念」,左側落款「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中間部分鑲嵌上一元錢的紙幣,為了表示紀念意義,專門從中國人民銀行挑選了一張?zhí)柎a為25666666(寓意「爾與吾六六大順」)的紙幣作為紀念,紙幣的上部寫上了CCTV字樣,下部寫著年月日。
就這樣,央視拿到了《笑傲江湖》的改編權。
盡管今天大家已經(jīng)公認了金庸小說的文學價值,但是在本世紀初這還是一個值得爭論的話題。央視素來只創(chuàng)作文學劇本或改編名著,雖然也拍過蕭逸《飲馬流花河》這樣的武俠題材,不過顯然那只是「飯后小菜」,如此大張旗鼓地對待一部通俗小說,還是頭一次。
既然是頭一次,那就要慎之又慎。央視出品的劇是要宣傳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比如真善美,比如正義與邪惡,比如愛情的美好,此外由于金庸的其它幾部如《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等都需要大量特效,因此在金庸的眾多小說里選擇了《笑傲江湖》這樣一部作品。
不同于之前港臺更注重市場化、快節(jié)奏的一些改編,這次,央視想把它所蘊藏的文化內(nèi)涵真正拍攝出來。
為了精益求精,央視決定請著名的電影導演黃健中出山。剛剛改革開放,黃健中就登上了導演舞臺。1979年他的《小花》獲得了百花獎;1985年又憑借《良家婦女》獲得卡羅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主要獎。此后他的諸多影片獲得過多次重量級大獎。而編劇方面,則邀請了《三國演義》的編劇周鍇和陳兵。
經(jīng)過了181天的拍攝,終于,《笑傲江湖》在眾人的翹首以盼下于2001年03月26日登陸央視八套。
作為一個文化現(xiàn)象,該劇在播出時始終擁有12%-19%的超高收視率,市場反響極佳。但與此同時也引來了非常多的爭議。
播出第二天,張紀中、黃健中、李亞鵬等主創(chuàng)人員進入中央臺的網(wǎng)站,做了一小時的網(wǎng)上座談,遭到網(wǎng)民的激烈批評?!堑模缎Π两肥谴箨懢W(wǎng)絡上被全民討論的第一部電視劇,網(wǎng)易和新浪也都早早做好了專題和論壇,每天都有大量的帖子。
可以想見,由于原著小說的深入人心和港臺版本的風靡大陸,幾乎每個了解故事的觀眾都在心中有一個自己的《笑傲江湖》,他們有一個自己的令狐沖、任盈盈、岳不群、林平之……因此一旦看到和自己預料中不同的人物形象時便會表示不滿,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這部劇的口碑都不好,大家紛紛「笑罵江湖」。
金庸自己則同樣發(fā)表了看法:「這出戲拍之前他們說絕不改動,我就送給了他們,不要版權費。但他們沒遵守諾言,我有點生氣,后來與他們成了朋友也不好當面罵他們了。不過,他們還是用心拍的,道具、布景呀,都挺努力,比港臺的金錢和精力都花得多,這點我很佩服。但他們的藝術思想與我不同?!?/p>
因為金庸的不滿,張紀中在后來拍攝《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等作品時,則便得小心翼翼了起來,嚴格按照原著故事,只做細微調整。
在這樣一片罵聲中,還有著不一樣的聲音,那些聲音來自沒看過《笑傲江湖》故事的觀眾:「央視拍的電視劇一貫很大氣,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我都很愛看,有人說《笑傲江湖》和《水滸傳》有點像,那又有什么不好?以前看過一些港臺的武打劇,比如前一段中午播的香港版《笑傲江湖》,那些俠客們老是在房間里說話、打斗,演來演去老是那么幾個人,每個門派似乎只有三四個人。央視就不同了,拍的畫面很精美,場面大,氣勢也大,故事又很吸引人。根本沒必要去想它像不像原著,你就當它是一部普通電視劇來看,就挺好的。」這些聲音始終是微弱的,就像小火星一樣多年來游蕩于《笑傲江湖》的壞口碑之外。
在2008年的豆瓣上,這部劇僅拿到了5.5的評分。后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加上于正版《笑傲江湖》的橫空出世,大家終于意識到了它的魅力。
到今天,它已有7.7分。
但我想,這還不是它的最后評分,未來它的價值會更高。因為它不只是承載著通俗小說和主流文化之間互相接洽的社會意義,它還有著自身不可磨滅的藝術價值。
二傳一曲天荒地老
在眾多對01版《笑傲江湖》的鞭撻聲里,有這樣一種說法頗值得討論。他們說,這一部劇為了表現(xiàn)出祖國的大好河山,而故意放慢節(jié)奏,經(jīng)常出現(xiàn)沒有人物對話、沒有劇情發(fā)展的空鏡頭,把《笑傲江湖》淪為了風景紀錄片。
這樣的說法乍看起來不無道理,但仔細針對內(nèi)容分析卻能發(fā)現(xiàn)似是而非。
相比于港臺版的武俠劇,01版確實多了許多的風景畫面,但這樣的風景畫面卻并非毫無意義的景色拍攝,而是帶有意義、「會說話」的鏡頭。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惯@一首詞膾炙人口,名為《天凈沙·秋思》,但是這首詞通篇沒有一個「秋」字,讀者卻能從它描寫的對象如枯藤、老樹、昏鴉等景物中感受到蕭瑟的秋日景象。遠處小橋流水波波,將斷腸人的身子攏在水氣里。在這無以名之的糊涂時刻,他覺得物我兩忘了。
在文學上這樣的修辭手法叫做列錦。將幾個有辨識度的名詞堆砌在一起,在讀者心中浮現(xiàn)出絕美的畫面,讓讀者身臨其境。「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里有廝殺的壯烈,「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里有旅途的不易。所謂「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便是如此。
「風景紀錄片」如果用好了,是會說話的。
本劇名為「笑傲江湖」,出自《西游記》中「得來烹煮味偏濃,笑傲江湖打哄」一句,令狐沖身上也似有孫悟空的影子,令狐沖自在散漫,不拘小節(jié),正派人士也有厭惡的,魔教中人也但交無妨,活脫脫一個武俠世界《西游記》。
《笑傲江湖》的書眼則是一首譜子,名曰《廣陵散》,書里劉正風和曲洋合奏的《笑傲江湖曲》就脫胎自《廣陵散》?!稄V陵散》分四十五個樂段,每段標題都是二字,如「止息」、「沖冠」等。巧得很,《笑傲江湖》小說的標題也都是二字開頭,如「滅門」、「曲諧」等。金庸其它小說的標題沒有這么肅殺凌厲過。
如何展現(xiàn)笑傲江湖?不需要靠著多么精巧的情節(jié),不需要靠著多么精彩的音樂,只要看到這幅畫面,立刻就能感受到歸隱幽谷時的孤獨和喜悅,那是伯牙子期一般的神仙日子,山谷間云霧繚繞,琴簫合奏就好比不食人間煙火。
這樣一個鏡頭足以。
而令狐沖和任盈盈之間的關系也是很微妙的。令狐沖心中始終記掛著小師妹,直到小師妹去世都不能忘懷,在小師妹喜歡上林平之后,令狐沖整個人都頹了,變成了渾渾噩噩的酒鬼,早沒了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勁。
好在終于令狐沖會在種種機緣巧合之下,因為《笑傲江湖》一曲而結識綠竹翁和任盈盈,從而重新「活了」過來。任盈盈就是這樣一個能讓令狐沖十分舒服的存在,她應了老子那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當她和令狐沖在一起后,形成「曲諧」。
所以如何處理他們之間的關系呢?這樣一幅畫面也足夠了,若即若離,彼此依偎。這個鏡頭不單單構圖美、色調美,更重要的是它傳達出了小說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
當然,這部劇依然有一些瑕疵。
其一,《笑傲江湖》里許多演員的讀音不標準。
「令狐」的第一個字應讀作「líng」,但劇中都讀成了第四聲;「任」作為姓氏的時候也應當是第二聲,劇中除了童百熊外都讀成了第四聲;同樣還有「辟邪」二字,應該是「bì xié」而不是「pì xié」。
一部當年備受關注的電視劇,在這些重要讀音上屢屢出錯是會影響觀眾的,至于「女紅」、「星宿」等詞的錯音就不再贅述了。
其二,《笑傲江湖》里幾個主要人物的出場設置不算妥當。
導演黃健中說,第一集就要吸引住觀眾,要尊重商業(yè)模式,引入矛盾點,讓男女主角登場,因此本劇早早地將分別在原著第五章和第十三章登場的令狐沖和任盈盈移到了第一集。這樣的小心翼翼是沒有必要的。
在原著里,頭一個登場的是林平之,就在讀者們都以為林平之是主角時,讀者隨著林平之的視角聽到了令狐沖的名字,那時的讀者大都會覺得令狐沖不過是個沒啥戲份的糟老頭。令狐沖第二次出現(xiàn)在人們視線中是恒山派師太定逸怒斥其為淫賊。等到第三次,那時便是由和令狐沖相處過的儀琳口述故事,這時的令狐沖才慢慢吸引讀者興趣,人格形象也完滿起來。直到最后,令狐沖登場,讀者恍然大悟,原來林平之根本不是主角,那是金庸玩的障眼法,令狐沖才是主角。
這樣的閱讀快感是非常奇妙的。
但是縱觀歷代《笑傲江湖》影視版本,都沒有哪一版按照原著拍,如果說不符合藝術規(guī)律那也不見得,當林平之和定逸分別對令狐沖進行了評價后,再讓演員從儀琳的口述中登場,同樣能起到類似的效果。對于已經(jīng)讀過原著的讀者來說自然不必心急,對于沒有讀過原著的讀者來說前面林平之的故事也同樣精彩。
如果說這樣的改動還算是遺憾的話,那么將原著里勞德諾的戲改為令狐沖的,那就有些不妥了,為此金庸十分生氣,陳墨也專門寫文批評:「令狐沖的性格不適合當偵察班長,也不會看到林家滅門慘禍見死不救;深謀遠慮的岳不群本意是讓岳靈珊去福建接近林平之,不可能讓她跟著舊男友去會新男友,也不會不考慮他『君子劍』的名聲,讓年輕的徒弟與女兒千里同行?!?/p>
事后張紀中總結經(jīng)驗時承認了這一點:「現(xiàn)在回頭來看,《笑傲江湖》在改編上有考慮不周的問題。比如開場的改編,那是只想著令狐沖要先出場,于是乎就把他和小師妹擱到一塊去看滅門。其實要令狐沖和小師妹一起去,你想岳不群能放心么?這是考慮不周,這段改得不好。包括其他的鋪墊,我們讓圣姑先出來了。」
但是把伏筆提前引出似乎是張紀中武俠劇的通病,試舉幾例。
《笑傲江湖》原著里本來是令狐沖重傷暈倒,蘇醒時發(fā)現(xiàn)自己在少林寺,經(jīng)過一番折騰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被任盈盈所救,而任盈盈為了救他甘愿在少林寺十年,這是以令狐沖為視角來看故事,讀者自然能體會令狐沖的心情,但是在劇中卻按照時間線先托出任盈盈的事情,而后再讓令狐沖知道,觀眾自然會難以體驗令狐沖的心境了。
在原著里東方不敗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天下第一高手的名號如雷貫耳,所有人都想看看這樣一個人是什么樣,等到了任我行等人上了黑木崖時,卻發(fā)現(xiàn)一個在玩弄繡花的閹人,如此反差足以讓讀者大呼過癮;但在劇中,當任我行聽說東方不敗學了《葵花寶典》后,畫面就立刻切到了東方不敗在花房的情狀,給觀眾以緩沖,同樣失去了快感。
同樣的情況發(fā)生在《天龍八部》里蕭峰的身世之謎上,這里不再贅言。
回到第一集,其實從文學劇本里來看,并非是令狐沖代替了勞德諾的戲,只是不知為何要改成令狐沖。不過第一集雖然這里不好,卻也有好處,那就是通過寥寥幾句話樹立了令狐沖的人格魅力。
樹下是一群人在圍攻,樹上是令狐沖跟曲洋談笑風生?!负镁啤埂ⅰ负们购汀覆欢?,愛喝」、「不懂,愛聽」,所謂三句話不離一個「愛」字,足可見令狐沖乃是性情中人。
除了第一集外,最后一集也同樣被很多人詬病。很多人認為這部劇沒有按照原著,居然選擇讓令狐沖殺了岳不群,十分不妥?!@一點我倒認為改得比原著好。
讀過原著的讀者,應該都能感受到金庸在《笑傲江湖》要收尾時的倉促。當故事剛剛展開到岳不群五岳并派、任我行千秋萬載時,金庸突然想要結局了,于是讓儀琳無意中殺死了岳不群,讓任我行突然暴病身亡。金庸為了避免令狐沖遭受自己道德上的抉擇,直接把兩個最強勁的敵人寫死了,令狐沖失去了自己該承擔的審判,也便讓讀者失去了理解岳不群和任我行的機會。
金庸在寫《笑傲江湖》時,是只站在令狐沖這邊的,令狐沖有自己的好惡,于是其他人也在讀者心中形成了好惡,殊不知這個世界本身并不會隨著一個人轉動。當我們的世界觀不再是強烈的對錯分明,而是默認這個世界是多元的、是灰色的時候,這個世界才變得更加豐滿起來。
在電視劇里,當岳不群壞事做盡,令狐沖掙扎過,他猶豫了片刻后說:「你好自為之吧。」盡管后面的劇情頗為套路,反派想趁機暗算,但畢竟編劇讓令狐沖終于承擔了「弒師」的罪名。
一個道德上永遠不犯錯的令狐沖,是不真實的。一個具有痛苦抉擇并甘愿承擔的令狐沖,才是有血有肉的。
除了上面的幾點外,還有一些比較突出的點。
首先是演員好。03版《射雕英雄傳》吃虧就吃虧在李亞鵬飾演的郭靖上,但是李亞鵬飾演的令狐沖加上張震的配音,實在是把令狐沖的豁達樂觀以及落寞蕭條同時反映了出來,許晴的任盈盈足夠驚艷,苗乙乙的岳靈珊很是俏麗,陳麗峰的儀琳也讓人「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至于巍子的岳不群和李解的林平之,那更是出神入化,前后變化判若兩人,巍子是老演員自然能夠駕馭,但李解在出演時還從未接過戲,后來在08版《射雕英雄傳》和《浪淘沙》里也表現(xiàn)亮眼。
其次是細節(jié)足。舉一個例子,在本劇中,造型師給五大門派各設計了五套衣服和佩劍,非常用心,觀眾一眼就能區(qū)分出來,當已是恒山派掌門的令狐沖再次見到華山派時,觀眾能看出來,華山上下大家的佩劍是一個款式,但令狐沖的佩劍已是另一番模樣。
與之對比的是呂頌賢版《笑傲江湖》,在林平之和余滄海決斗時,正好給了他二人的佩劍以特寫,我們可以清楚地發(fā)現(xiàn)這兩把劍是同樣的「道具」。
那它最好的是什么呢?
是配樂。
結語覓知音固難得兮唯天地與作合
如果說03版《射雕英雄傳》只貢獻了一曲《天地只在我心中》,那么01版《笑傲江湖》貢獻的則是足足五首。這五首曲子統(tǒng)統(tǒng)由趙季平作曲、易茗作詞,分別由劉歡、宋祖英、王菲和王燕青演唱。
在剛播出的時候,很多觀眾卻表示接受不了這樣的曲子。當大家習慣了用流行音樂作為武俠劇的主題曲和插曲時,突然聽到這樣的歌曲、這樣的歌詞,是適應不過來的。
但是一旦適應過來了,那就會像《天地作合》里唱的那樣:「莽莽蒼蒼兮群山巍峨,日月光照兮紛紜錯落,絲竹共振兮執(zhí)節(jié)者歌,行云流水兮用心無多。求大道以弭兵兮凌萬物而超脫,覓知音固難得兮唯天地與作合?!?/p>
覓知音固難得兮唯天地與作合,我想這部劇也在等待這樣一個時刻。
本文刊載于澎湃新聞「有戲」欄目
來公眾號「書林齋」(Kongli1996)、微博「孔鯉」及豆瓣「孔鯉」。
我寫,你看。
下筆前,明明有很多話想說,可是真正開始寫長評時卻叫人“拔劍四顧心茫然”。 央視的《笑傲江湖》當年惹來多少罵名,如今也依然可見一斑,形形色色的人都來踩上一腳,都抵不住初中的時候守在電視機旁癡迷的等待。 我先被呂頌賢版吸引,繼而因央版入迷,再到拿起原著愛不釋手、沉醉其中,成為原著飯后重溫央版,回首彼時電視機前的自己和那些紛紛擾擾的爭論,也依然不悔,遇見了央版《笑傲江湖》。 被罵的原因很多,棄劇的理由不一而足,真正沉下心欣賞的少,它真的就如某些人罵得那么不堪?我不會去梗著脖子說它就是好就是好,只是靜靜品味,一集集回顧,從頭到尾地分析看看。 從小說到電視劇,從文字到影像,兩種藝術的轉換之間,要做到100%還原既不科學,也不有趣。因為自己從事的是和漫畫有關的行業(yè),所以明白即使是從小說到劇本,都有許多需要修改的地方,更何況是拍電視劇。所以首先要承認原著需要改編,這才是正確面對的態(tài)度。那么,難道隨便怎么改都行?當然不是,改自有改的章法,什么樣改得好,也許見仁見智,但最重要的一點,你既然是有原著在先,當然以原著為先,原著所要表達的情懷、感悟、核心,劇能抓住了這些,便算成功。 即是說,神似為重,形似有之則更好。 那么我們來看看央版做到了哪些。 ----------- 【角色改編篇】 先從角色來看,主角令狐沖是小說的靈魂人物,他仗義,他灑脫,他不羈,他淡泊,他不拘泥門戶之見,他憑心而動,大丈夫行事行云流水,雖為苦戀纏身,卻從不曾為此做過有違本心的事。這些性格是令狐沖之所以為令狐沖的根本,失去了這些的他,即使情節(jié)還是那些情節(jié),遭遇還是那些遭遇,也完全不是“笑傲江湖”了。那么央版的令狐沖,這些根本失去了嗎?沒有。 即使是被編劇因為考慮觀眾需要早點看到主角,而讓他提前出場,也沒有讓他性格根本動搖。雖然這種改編在一些原著粉看來已經(jīng)不可饒恕,變得俗了,但小說能讓主角好幾章都不出現(xiàn),有足夠的篇幅去側面描寫,但是電視劇不能。當然,作為觀眾,你當然可以說“我才不考慮這些”,只是回顧第一集令狐沖的出場,真的就那么難以接受? 第一集代替原著中勞德諾來到福建調查的沖哥,一出場就以酒相伴,與曲洋一番愛酒愛琴的討論,雖知曲洋是魔教的人卻仍覺得對方人多勢眾欺負一個老人家,便拔劍相助,此等行為,不是沖哥又有誰做得出呢? 編劇大概想讓名門正派和日月神教這一明線早日浮出水面,為之后的種種做下鋪墊,同時也讓沖盈早日相逢,不容于日月神教的曲洋和親自追殺他的圣姑也因此提前出現(xiàn),而這也是許多人詬病的地方。讓男女主角早點登場的理由,不用多說,如果我收到的漫畫劇本畫了2、3回女主角還沒出現(xiàn),那我也得叫寫劇本的人改掉啊。 那么圣姑有沒有因為提前出現(xiàn)而大變呢?書中的任盈盈,在教內(nèi)身份高貴神秘,殺伐決斷,無人敢違抗,但誰都不知道她仍是一個真正的少女,未經(jīng)情事,但聰慧無雙,心如明鏡,對江湖上的腥風血雨她并沒什么興趣,安于綠竹巷彈琴,自得其樂。她自矜,但更因少女心而勇敢堅強。在央版中,任盈盈雖然提前出現(xiàn),但她仍然是那個高貴神秘的圣姑,臉上蒙著的面紗是她的矜持,至于某些人說面紗太薄完全看到臉什么的……這是電視劇和觀眾之間由來已久的默契,出于對觀眾的體貼讓大家看到女主的臉,其實在劇中的人是看不清她的臉的,就好比看日本動畫描寫的西方背景,大家卻都講日語一樣…… 與原著中綠竹巷第一次謀面認識彼此的沖盈相比,央視雖然的確讓沖盈早早相遇,卻也做到了綠竹巷之前不曾真正了解彼此——你是名門正派,我是魔教圣姑,只以刀劍說話,雖然都沒有對對方下殺手(有過一同聽曲之緣,想來也真的不愿意下殺手)。 寫到這里,我想起被指性格最為歪曲的梅花紅和吳將軍的橋段。這段毫無疑問屬于編劇的過度發(fā)揮,把沖盈同人化了,幸好這種脫軌的發(fā)揮只是偶爾,最關鍵的是盈盈骨子里和沖哥相通的【淡泊】從始至終都沒有歪曲和改變,如此二人才能成為真正的神仙眷侶。 說完兩大主角,其他配角也是做大了最大程度的還原,甚至連曲非煙這樣小的角色都不曾遺漏,書中形容形似員外的劉正風,在劇里也活脫脫是個員外老爺,還有莫大的演員我也是極滿意的。我也有朋友吐槽戴著鹿角的曲洋,但看著看著就被老演員的演技所征服。孫海英的田伯光,巍子的岳不群,演技派們也就不說了,就算是初出茅廬的李解也將林平之前期的執(zhí)拗、少年意氣,和后期的瘋狂演得十分到位。 -------------- 【情節(jié)改編 篇】 說完角色,我們再回到情節(jié)安排和表現(xiàn)上。央版的修改不少,但并沒有胡編亂造,更沒有出現(xiàn)灑狗血雷人的現(xiàn)代臺詞。 從林家滅門的懸疑,到金盆洗手上的慘烈,再到曲劉赴死的慨然,接著華山上情變、習得獨孤九劍,以及藥王廟成名,綠竹巷相知,五霸崗聚義、少林寺求救等等,前期大部分情節(jié)脈絡都和原著十分契合,沒有出現(xiàn)離譜的諸如某版大戰(zhàn)狼群(懂的人懂的)等不知所謂的改編……我最喜歡的橋段的也基本出于此。 正如之前所寫,能得原著“神”,便是一大成功,有了原著的氣韻,它便是“笑傲江湖”?,F(xiàn)在的大胡子雖然被人批空有美好的實景沒有內(nèi)容,但《笑傲》作為他的早期作品,實景和所要表達的意蘊卻是能相互呼應,將原著的氣質發(fā)揮出來。 比如衡山金盆洗手,細致描繪的熱鬧充滿人情味的街頭,販夫走卒,雜耍賣藝,其間走來幾個江湖客,風塵仆仆,非常真實。 又如洛陽城綠竹巷。與“婆婆”相識的沖哥,一掃舊日光景,大清早無視其他人不解的目光,乘一扁舟,越過潺潺流水,穿過幽幽竹影,與婆婆傾心長談。此處沒有多余的臺詞,只聽悅耳笛聲響起,沖哥推門而出,很生活化地取下曬在竹竿上的衣裳,神清氣爽地走過王家大宅,甚至特地安排他看到小師妹和林平之下棋,他也毫不在意似的直往綠竹巷去了。此時的沖哥,仿佛又被上蒼打開了新的門,不用去想傷人的失敗戀情,也不用苦惱所謂正邪之分,也懶得考慮自己的生死,聽著婆婆的體貼開導,一心撲在琴、酒之上,好不快活。用王家大宅里眾人疑惑的目光,表達旁人對他的印象——一個失意者、落魄人,誰都不知他為何開心得心無旁騖。 綠竹巷的情節(jié)是全書最溫柔最清新的一抹亮色,在江湖的血雨腥風中,尤為可貴,能否抓穩(wěn)綠竹巷的這段故事,也是影視化的重要一戰(zhàn),所幸央視沒有讓我失望。書中沖哥對婆婆述說過往、心情基本一筆帶過,化為影視化不能略過,所以為了豐滿劇情,還加入了為小師妹慶生的橋段,結果沖哥的獻琴卻鬧得不歡而散,也充分表達小師妹與他之間雖從小一起長大卻交心難,不是一路人,而與那素未謀面的婆婆反倒十分親近。 如果說原著中盈盈經(jīng)過綠竹巷的相處,對沖哥單方面情根深種,頗有一見傾心的童話感,那么央視增加沖盈互動的改編則讓這個童話落地,少了幾分命中注定的美好,多了幾分浮世滔滔的甄選。當劇中的沖哥知道與自己知心的婆婆,竟然是那個有過聽曲之緣、和自己三番幾次對著干,卻不忍真的殺了對方的魔教圣姑,內(nèi)心的震撼可想而知。而在劇中盈盈因為前期和沖哥打過交道,所以知道他的一些性格,再經(jīng)綠竹巷的催化,感情便自然而然升華,這種改編也變得合情合理。 書中沖哥離開洛陽之際,想到年歲已大的婆婆和綠竹翁再見之時恐怕都已不在,深感人生如露,不由悲從中來。央視在拍攝洛陽送別時,增加盈盈臨江獻曲的情節(jié)——只見沖哥獨立船頭,他的際遇正如此時壯闊江面一葉扁舟浮沉隨浪,遠處伊人雅奏送別,《有所思》緩緩響起——“江湖紛爭恨不休,風雨飄零幾春秋……”此等寫意,難道不合原著? 話說回來,我雖是央版的粉絲,卻不是沒腦子溺愛的腦殘粉,央版的情節(jié)改編當然不是盡善盡美,前文角色改編也提到了大家都愛吐槽的梅花紅橋段。在上黑木崖干掉東方不敗之后的后期改編中,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著實倉促而凌亂,任我行會被岳不群殺了也有些不可理喻。 幸好雜亂之中有些重要段落沒有失去前期的水準,“傷逝”就拍得很好,沖哥抱著小師妹的尸體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不在其中不流淚》的插曲響起,直叫人肝腸寸斷——“一生一個愛,沒有錯與對”,唱盡了林岳之間令人惋惜的感情,“舊夢依稀華山夢,男兒拔劍向天悲”,小師妹本就是沖哥華山舊夢的象征,她的死,徹底碎了這個裂痕重重的舊夢,再也尋不回,悲痛、不甘心,卻無處發(fā)泄,最終只能昏死過去。景與情,情與(配)樂,互相交融,互相升華。 ------------------- 【亂彈攝影天象篇】 其實寫完角色篇和情節(jié)篇之后,我覺得自己該寫的已經(jīng)寫得差不多了,可總覺得意猶未盡,接下來要寫什么好呢,在基友@寂寞天籟 的提醒下,我想到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攝影。 為什么要談攝影?因為電視劇作為影像表達的藝術,它無法像文字那些細細描繪事物也好心理也罷,它只能用自己的鏡頭代替情景,代替人物的心說話。如果一部電視劇的鏡頭語言只是平鋪直敘,再精彩的情節(jié)都會變成一碗白水,食而無味。 衡山金盆洗手,嵩山派大隊人馬來襲的時候,一開始并沒有直接讓嵩山派露臉,而是先拍桌上的茶杯震動,再是天上風云變幻,天象與地上的雕塑虛實交錯,透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場。 婆婆奏《清心普善咒》,沖哥睡著了,但鏡頭并沒有停在沖哥的睡臉上就完事了,而是出現(xiàn)了烈火焚燒秸稈的畫面,頗有焚盡心頭煩惡之意。不過個人覺得,如果是清泉洗心是不是更符合一點XD 不過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沖哥被逐出華山派,沒有接受少林的幫助,一人離開少林寺,下山被想要殺他成名的混混毆打那段。其時,被師門徹底拋棄,盈盈又不知所終,身上的真氣又讓自己命不久矣,還要被一群不明真相的人品頭論足、拳打腳踢,滿心的憤懣讓他傷極反笑,大喊一聲“快來殺我??!”,轟隆一聲雷響,冷雨落下…… 人煙漸散,一片雨世界。 雨水沖走了人群,也澆熄了沖哥內(nèi)心的如火憤懣,只是飄零江湖,人情竟如這冷雨一般冷,啃著干糧,心中也是一片冰涼,看得觀眾如我也是心沉如水。
武俠啟蒙片 現(xiàn)在都覺得十分經(jīng)典。 李亞鵬的令狐沖真正演繹出了飄逸特立獨行。 對天下第一的不屑。 我的大俠夢就是由令狐沖開啟~
B站把劇買回來了,我太開心了??,最喜歡的令狐沖和任盈盈,立馬五星送上??
我覺得比tvb那里的意境強多了 喜歡里面的竹林,喜歡里面的音樂,琴簫合奏,高山流水,這才是我想的江湖
之所以打那么高,是覺著,這十來年包括未來的十來年都不會有這樣的金庸劇了
你們管不著我就喜歡
劉歡那聲“咿~呀~~~”我不行了。。。
從何說起啊...一片心聲無法吐露,苦矣!離看這部片已有不少年頭,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劇照,人設方面這戲無敵了,90%與我心目中的笑傲江湖貼合,尤其是令狐沖,亞鵬君太合適;另外在衣著啊,背景啊,等等細節(jié)方面,這部劇的用心程度完爆現(xiàn)在各種武俠劇十條街啊。吶喊:這他媽才是俠骨!這他媽才是江湖快意!
其實偶不明白為毛這么低- -。。真的很洗飯,多忠實原著啊
我覺得這劇真的已經(jīng)非常好了。放眼望去,直到現(xiàn)在為止,能把山高水遠、笑傲江湖的意境完美呈現(xiàn)的電視劇,又能有幾部?選角、配樂、取景、臺詞,無一不是用心考究。現(xiàn)在說回還是覺得結尾的歌詞寫得極妙。浮世滔滔,人情渺渺,一劍飄飄,一生笑傲。前有阮玲玉死于人言可畏,今有笑傲江湖辱于豆瓣評分。
日行一善,只和于媽的漿糊差了一點多分這不科學。
哎喲,當年為了維護李亞鵬的令狐沖跟多少人民群眾產(chǎn)生矛盾了呀……回頭看看,客觀地說的確不錯,是張紀中唯一沒倒飭爛了的金庸劇。
很多人都罵得很臭 但是我真的覺得不錯啊...
我喜歡那歌!央視這片子有一個好,武打很好看,招式很實在。
和舍友討論哪個版本的笑傲江湖最好,才發(fā)現(xiàn)01版竟然只有6.3分。這大概是我看到過的最好的金庸武俠劇,沒有之一。
個人覺得李亞鵬是演出了令狐沖的灑脫的
原著黨認為,拍得非常非常非常好!李亞鵬演活了令狐沖那個天天都在身負重傷的衰人,不是很英俊但是很瀟灑,還很愚孝。許晴的任盈盈美且?guī)洑?,集嬌俏和殺伐決斷與一身!魏子的偽君子岳不群入木三分!李解的林平之邪魅美艷!一眾配角也是精彩得各有千秋!張紀中的一堆的改編這個最好,天龍八部次之。
小學時候看的,說實話,從來都沒覺得這部戲拍得差過。風景的選取、道具的選用、配樂、選角都挺好的,所有版本里這版的任盈盈、儀琳和岳靈珊最好,李亞鵬也沒有那么差,有些氣度和神態(tài)比其他幾版都更貼切飛揚
不知道為什么大家都不喜歡這版,可是我卻獨愛這版,也因為這版不再看其他版的笑傲江湖。這版主角的演出都可圈可點,李亞鵬或許少了點令狐沖身上的瀟灑,可是令狐沖骨子里的那份忠誠與執(zhí)著卻被他表現(xiàn)地很完美;許晴天生就有盈盈的那份敢愛敢恨的性格,自是演起來很自然;此外,大愛巍子老師演的岳不群!
其實還是很不錯的……
這版應為《笑傲》最佳版本,無奈被港版迷嗤之以鼻。極其考究的取景,服飾,配角,更有大氣的配樂,其實真要比起來,個人覺得TVB版只能算室內(nèi)布景的文化快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