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家的抽屜通常打不開,屠夫更愛吃青菜,拳擊手看到孩子被人揍得鼻子流血會格外揪心——把這個定律推廣到這部電影里,殺手通常不會讓他的孩子殺人,因為他知道把活人當工件的世界是一種怎樣的凄涼。劇情平庸,對白簡單,沒有特別值得關(guān)注的東西,演員里新老搭配會給你一些驚喜——《羅馬》里的凱撒,《兵臨城下》的瓦西里,你看你看那個黑幫老大的腦殘兒子,后來丫演了007……
如果有什么東西能引起關(guān)注,我只能說漢克斯真有型。這個有型無法用“帥”、“酷”、“成熟”、“魅力”這樣的語匯概括。我想說的是,那是每個男孩共有的記憶——在父親背后仰望他堅實的高大的身影。于是我就會經(jīng)常掏出碟子來看,每次看這個片都會罕見的流幾滴淚,每次看到唏噓的時候,都會想起我爸,想起我只有踮著腳才能夠到他的衣袖的時候,想起目送著他一次一次孤身前往遠方,想起地平線處瀟灑的揮手,想起他風衣禮帽地踏上征程。這世界上沒有幾個人是英雄,大多數(shù)人也無非是平凡的終老一生,但在每個孩的心里老爸總是無可替代的——他輝煌,他創(chuàng)造,他拼搏,他庇護著我們,我們躲在他們身后的安全角落,我們看著漆黑的夜幕中漆黑的雨,我們躲在他們背后的安全角落,看著他們端平?jīng)_鋒槍,將快意的子彈射向那充滿敵意的世界。
《毀滅之路》一片視聽語言老練、沉穩(wěn)、卻有力道十足,是一部難得的學習范本。《紐約時報》的影評稱本片為一曲“視覺交響詩”。我選擇的是影片21分鐘至25分鐘處,加以分析。這個段落主要講述的是男主角邁克爾第一次清楚的明白了自己父親的職業(yè),這也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親眼見到殺人的場面。
下面我想從這幾個方面加以淺顯的分析。
1, 視覺語言。
A:光影。本片的暗調(diào)攝影肯定是很多人過目難忘的?!稓缰贰芬黄罢{(diào)大概分為三個層次,前71分鐘左右影片均是陰郁、幽暗的影調(diào)。從71分鐘到104分鐘,父子踏上逃亡復(fù)仇之路后影片逐漸明亮起來。到104分鐘后父子完成復(fù)仇,影片進入高調(diào)段落。而我分析的這個段落恰好處在暗調(diào)段落,氣氛是雨夜。而全片中唯一一個下雨的氣氛也就是這里(連邁克爾家破人亡的戲都沒有運用特殊氣氛)。我認為這個冬雨的氣氛的選擇十分貼合故事的情緒。男孩第一次知道自己父親是黑幫的殺手,而且親眼見到自己的父親殺人,而這個冰冷的雨夜能夠十分準確渲染這種情緒。而且如果非要討論象征意義的話,那么雨夜是不是也算是男孩成長為男人的一種洗禮?!這個我不懂,也不在視聽討論的范疇內(nèi)。言歸正文,這個段落的用光大多以逆光、頂光和束光為主,把整個畫面氣氛控制的極為壓抑冷峻。尤其是男孩邁克爾趴在地上偷看殺人的時候,倉庫內(nèi)都是頂光,極為像一個舞臺。而投射在邁克爾臉上的一束光也非常像是戲院里觀眾臉上的光。這樣把一個男孩看到殺人過程這樣一個真實殘酷的故事,轉(zhuǎn)化為一種亦真亦假的夢幻。
B:鏡頭。本片均是以男孩邁克爾的視角為線索展開,因此很多鏡頭的處理和機位的選擇都是以此為基準的,在這個段落中更是如此。邁克爾趴在大門下的偷窺導演選擇了簡練的不能再簡練的,主觀和客觀相結(jié)合??陀^鏡頭對準邁克爾的時候,機器都是選擇長焦固定拍攝;而邁克爾的主觀視角的時候,都是選擇手持廣角拍攝,而且鏡前還有遮擋。這個段落前面鏡頭運用極為克制,導演沒有選擇戲劇效果更強的機位和鏡頭焦段,而是冷靜的運用全景和遮擋這樣更加真實的鏡頭語言來向觀眾交代事情的進展。但是當邁克爾第一次看到槍殺的場面的時候,攝影運用了高速攝影的手法和長焦距鏡頭,突出和強化了邁克爾的心理感受,而反復(fù)的眼睛的大特寫和被槍殺者緩慢栽倒的對應(yīng)剪接,讓觀者更能體會這個場面給邁克爾心靈的震撼。前面的隱忍不發(fā),才有了后面爆發(fā)時刻。
C:視覺元素?!稓缰贰返墓适卤尘笆前l(fā)生在1931年的芝加哥,片中大量的典型視覺元素都在為整個影片增加厚重感。在這個段落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挺湯姆遜機槍。這挺機槍在影片中被反復(fù)提到,這不是沒有來由的。影片中父親麥克是芝加哥黑幫成員,而湯姆遜機槍的綽號叫“芝加哥打字機”。綽號的來由就是當時芝加哥的黑幫特別偏愛這款近距離火力威猛的機槍,據(jù)說30米之內(nèi)不需要瞄準,因其槍聲像打字機一樣而得名。雖然在這個段落中,這支槍沒有完全的出現(xiàn),但是它那奇特的彈鼓一出現(xiàn),大家就都能猜得到。芝加哥黑幫配湯姆遜就像是日軍配衛(wèi)生胡一樣,都是視覺標志性的符號。
2, 聽覺語言
這個段落在聽覺處理上給我印象非常深的有三處。第一處是,22分鐘處。邁克爾聽到父親在組裝機槍,而他感到異常的恐懼。這個地方導演只是用邁克爾的喘息聲和車座外的組裝槍械的聲音進行處理。按常識,這種處理會讓人覺得不真實,但是放在此處,夸張的喘息和夸張的槍械組裝聲拼在一起,卻十分恰當?shù)谋憩F(xiàn)出邁克爾的緊張。第二處是24份50秒,康諾開槍打死了芬恩,此時片中響起了一種類似于耳鳴的特殊聲效。伴隨高速攝影,芬恩夸張的而又緩慢的倒下,加上這種特殊聲效的渲染,讓我深深的體會到那種時間凝固的感覺,這讓人很容易體驗到邁克爾第一次看到一個人被打死的震撼感受。而緊接著是,第三處是第25分04秒,麥克開槍打死芬恩的手下,被夸張機槍聲和彈殼掉落在地上的聲音又把邁克爾拉回到現(xiàn)實中。這個段落處理的干凈利落,未見鮮血遍地,卻讓人感到暴戾之氣十足。最近聽到一個詞,說古典的恐怖片都有一種“干燥的恐怖感”。就我的淺見以為,這可能是針對于如今的恐怖片動輒就血漿遍地而言的。與其他的血花飛濺的黑幫題材電影不同的是,這部《毀滅之路》鮮有特別血腥的場面。但是導演在處理中運用了其他的手段,如這個段落的聲效處理,讓如我等觀眾還是感覺到了那種“干燥的暴力”。
有人說這部電影毫無新意,從故事本身來看的確如此,情節(jié)平淡無奇不夠曲折復(fù)雜,也沒有血腥的殺戮、激烈的槍戰(zhàn)和精彩的打斗,畫面處理的太過干凈,以至于我不得不將其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黑幫片劃清界線,但這些不妨礙我喜歡此片。
這是部好片子,老套卻不庸俗,感人卻不濫情,很多善惡的東西被模糊掉了,留給我們的是更為真摯的一種感情,或者說,是一種本能的父愛。更重要的是,通過獨特的拍攝手法和精悍的后期制作,使整部電影充滿了閃光點,呈現(xiàn)出不同一般的視聽效果和體驗,這就是此片最大的優(yōu)點
主要講父子情,配個黑幫題材,劇情老套點(勇者復(fù)仇),縱然門德斯(看這片純是本著導演去的,《美國美人》在前,他的作品每部必看)也難發(fā)揮出懾人的水平。湯姆-漢克斯演的不弱,就是發(fā)揮不出彩,氣質(zhì)很難和角色對上;裘德-洛不耍帥,演個2b又變態(tài)的殺手,反而覺得很好玩(看了《人工智能》之后不討厭他了,長得的確很好看);丹尼爾-克雷格演的純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角色,死的也磕磣點,有失我們007的風采。
故事發(fā)生在1931年的美國,"禁酒令"仍然存在,幫派大佬約翰靠此發(fā)家。
而故事的主人公并不是年邁的教父"約翰",而是他的養(yǎng)子兼頭號幫手麥克,以及他的大兒子小麥克。
麥克在外是殺人不眨眼的黑幫分子,但在家他是好丈夫和好父親。小麥克也不知道父親是干什么的。
一場追悼晚會上,死者哥哥芬恩對約翰有所不滿,但被麥克和約翰的兒子康納推出門去。
于是在一個雨夜,麥克和康納前去尋找芬恩。
而在這個夜晚小麥克決定偷偷藏在車中,查看父親的職業(yè)。
麥克和康納來到倉庫會見芬恩,未曾聊幾句,康納卻突然開槍將芬恩殺掉。
顯然芬恩知道康納的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
無奈,麥克只好開搶殺掉芬恩的手下。
而這一切全都被趴在門外的小麥克看見,在他驚慌未定的時候,被麥克和康納發(fā)現(xiàn)。
二人追出門外,發(fā)現(xiàn)是小麥克,麥克向康納保證不會泄露,康納暫時收住殺心。
次日,康納遣麥克去一地下酒吧收保護費,麥克前往卻發(fā)現(xiàn)被康納設(shè)計,險些死去。
麥克頓時明白,康納仍舊想殺人滅口。他奔回家中,妻子和小兒子已經(jīng)中彈身亡。
小麥克因滯留學?;丶逸^晚而躲過一劫,眼睜睜見康納殺人離去。
康納在父親的庇護下躲起來,麥克只好帶著兒子前去芝加哥,踏上復(fù)仇之路。
麥克前去芝加哥尋求幫派大佬幫助,但約翰從中作梗,麥克無法獲得援助。
想要復(fù)仇殺掉約翰,他唯一的選擇就是靠自己,還有小麥克。
于是他教小麥克開車,二人決定搶劫芝加哥黑幫的銀行存款,逼迫其放棄保護康納。
與此同時約翰已經(jīng)找到了一名更加殘酷冷血的殺手,追殺麥克。
殺手身材瘦削,長發(fā)而禿頂,是一名專門為死人拍照的攝影記者。
他甚至為了拍照將未死之人的殺掉。
一場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追逐開始了。
麥克父子銀行搶劫非常順利,但影響依舊不夠,于是麥克前去尋找黑幫的會計,拿到賬單。
這時殺手也追殺到此,一場激烈的槍戰(zhàn),殺手臉部中彈,麥克手臂受傷,父子協(xié)力逃出困境。
在一戶農(nóng)家經(jīng)過一番調(diào)整之后,麥克重回小鎮(zhèn),將康納的背叛高速約翰,希望約翰能放棄康納。
無論如何,康納畢竟是約翰的兒子,他無法將康納交到麥克手上。
在一個雨夜,街道外,約翰在手下的陪同下正要開車離去。
麥克一人一槍將隨從殺掉,最后還是痛苦地殺掉了養(yǎng)父約翰。
失去了父親的庇護,麥克順利殺掉康納。
復(fù)仇到此結(jié)束,麥克和小麥克在海邊買下房子決定開始新的生活。
然而,那個固執(zhí)冷血的殺手又來了,麥克中彈。
所幸,在小麥克的幫助下,麥克臨死前還是干掉了殺手。
小麥克在經(jīng)歷了這一系列人生波浪后,選擇回到農(nóng)家,歸隱于江湖。
本片有希臘悲劇般色彩的黑社會背景,幽暗的攝影以及充滿質(zhì)感的美術(shù)設(shè)計,被譽為《教父》之後另一種類型的黑幫片。較為特別是編導有意迴歸傳統(tǒng)黑幫片的處理,以代表美國精神的好好先生湯姆漢克斯來飾演黑幫殺手,無疑是一種六十年代反文化的變奏,令人懷念《獨行殺手》的阿蘭德龍以及《雌雄大盜》的沃倫比蒂,但湯姆漢克斯卻無阿蘭德龍那般有存在主義的疏離與焦慮(儘管兩者都是一樣沉默寡言),而是偏向美國人的沉默堅強,因此本片也無舊式黑幫片對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的憤怒,主流社會的叛逆以及資本主義的焦慮,而是脫離不了家庭價值的執(zhí)迷。儘管本片達不到《教父》那種史詩般的格局,但對這種身不由己,以暴制暴的矛盾感無疑也反映了當時美國社會的現(xiàn)狀。
不適合我看的電影,配樂真是…可能男生會更喜歡吧。殺手和父親怎么平衡,幾乎所有的電影都會回歸父親的身份。
黑幫復(fù)仇父子殺手
資料館2013.3.29.7pm 1.雨中的升格、帽檐上的水滴、遠處噴射的火焰光點、周圍色彩各異的窗戶。2.玻璃上映出大海小孩與狗、父親倒地露出背后的攝像師殺手,堪比《公民凱恩》的三重景別。| 全片光線都比較暗,陰郁且抒情的氛圍貫徹全片,使得結(jié)尾段落的陽光燦爛變得危機四伏。農(nóng)場結(jié)尾也說的過去。
“我很慶幸是你”演技是沒得挑的。
大雨滂沱下的西裝革履,觀前觀后一樣的感官。攝影師Conrad L. Hall生命的最后一部電影,穩(wěn)重派攝影登頂學院技術(shù)部門。漢克斯完全不適合演這種苦大仇深的角色,死亡邊緣攝影師裘德洛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絕對是可以全面展開的視角。
9.0/10 分。2018.08.22,重看,福克斯版藍光。年輕時看過,劇情忘記了,還以為是老大下令殺男主的。今天重看,才發(fā)現(xiàn)眾星云集呀,老大是保羅·紐曼,蠢兒子是007丹尼爾·克雷格,裘德·洛是攝影愛好者。007還是有演技的,把個豬隊友坑爹貨演得很好。會計是《傲骨賢妻》里的殺妻狂魔,超搞笑。年輕時看黑幫片總以為是狂吼猛殺才好看,好像港片里老大的那種癲狂。本片就拍得極其克制,所有人除了那個蠢兒子,智商都在線上。劇情、剪輯、攝影、燈光、音樂,全都可圈可點,看似波瀾不驚,實則風起云涌。韻味十足,值得細心品味,佳作!
有點文藝的黑幫片(配樂方面)。這電影給人感覺有點怪的原因應(yīng)該是劇本,這故事實在太不對勁了,該給力的地方不給力。要命的是,我覺得湯姆漢克斯沒有黑幫腔調(diào),他還是適合演慈父(或者基佬,如果瘦)。。當然整個影片還是可以的,保羅紐曼多帥也不用我多說了
父子關(guān)系,英國=對稱構(gòu)圖,用光,雨中大戰(zhàn)的攝影值得反復(fù)研究。Conrad L. Hall最后一部電影。帶子雄狼
“我看見父親唯一的恐懼,就是兒子步上他的后塵”~~
【A】門德斯真的是個非常精明的導演,尤其體現(xiàn)在他拍片的類型手法上。處女作《美國麗人》尚且可以配合奇情的劇本,但在《毀滅之路》中基本全靠復(fù)雜精巧而不囂張的炫技。各種設(shè)計更加刻意,所以也需要更加莊重的儀式感來讓觀眾相信。門德斯的目的極其純粹——好看,技巧的堆疊絕不乏味,光影魔術(shù)帶來感官愉悅,絕對實誠的show off??道隆せ魻柕臄z影更是無與倫比,自然光、剪影以及鏡像反射,每一個鏡頭都能帶來視覺歡愉,哪怕是狄金斯都不一定能做得更好。
本劇最為精彩的角色是裘德洛,此前此后再沒見他演過這么有存在感的角色,不耍帥,走心。湯姆漢克斯一直這么穩(wěn),他也極度符合父親一詞在我心中的定義,寬厚的肩膀,有力的承擔。最后一幕美得讓人心碎。
溫情又熱血
酷,利落,除了編劇,從門德斯到裘德洛到小麥克的所有其他人都能拿極高的分數(shù)。紐曼對窗整理儀容、裘德洛拍照等處的光學原理有匠心??上Ч适卤旧砺┒刺啵昂笳諔?yīng)也欠缺,比如漢克斯找會計那幕放過裘德洛、紐曼后半部分戲份的驟減。幾幕本可成為經(jīng)典的鏡頭(如殺光保鏢獨留義父)都差了點勁,可惜。
殺手的文藝悲歌。影片在劇情和人物塑造上略顯單薄,但視聽語言極其出眾,體現(xiàn)在攝影、美工和音樂上的風格讓人感到主題外的震撼。ConradLHall大師的謝幕之作,他和薩姆門德斯繼《美國麗人》后再次合作,打造了獨具一格賞心悅目的光影世界。
雖然是一部黑社會電影,但對父子間的感情卻描寫深動感人。不論是想保護做錯事殺錯人的朗尼,還是不希望大兒子走上不歸路的麥克,顯現(xiàn)出即使身在黑社會,即使殺人不眨眼,對自己的兒子卻有著無數(shù)的牽掛與期望。尤其是片末麥克為兒子開槍的那段,令人感動。
還行吧,總覺得有點東西過頭了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那雪地里的單車,是我不再的童年!鏡頭緩緩向前,教堂里父親,海邊的兒子,攝影真心好,大愛導演的表達…加上安靜卻又充滿靈氣的配樂,天衣無縫!
重看,相互重疊又錯位的父子關(guān)系是核心,場面戲極為殺人,康拉德·霍爾對雨雪、玻璃和鏡子的光影運用出神入化;不過到最后還是顯得缺乏些許驚喜。
鏡頭節(jié)奏無懈可擊,弱在漢克斯,氣質(zhì)不對,或者說父親一面很成功,殺手一面很失敗。